CN214116117U -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16117U
CN214116117U CN202022423797.XU CN202022423797U CN214116117U CN 214116117 U CN214116117 U CN 214116117U CN 202022423797 U CN202022423797 U CN 202022423797U CN 214116117 U CN214116117 U CN 2141161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ater
permeable pavement
permeable
fine s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237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丹
张龙琪
蒋欣然
岳俊杰
李宝琴
石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Taida Garden Planning Design Ins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Taida Garden Planning Design Ins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Taida Garden Planning Design Ins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Taida Garden Planning Design Ins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237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161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161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161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其包括人行道、车行道和绿化带,车行道的长度方向与路面的延伸方向相同,人行道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透水路面砖层、第一加强层和第一反滤隔离层,车行道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面层、第二加强层和第二反滤隔离层,绿化带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植物种植层、第三加强层和透水层,透水路面砖层和面层上均设置有渗水组件,渗水组件包括集水板和渗水孔,集水板与透水路面砖层或面层固定连接,渗水孔开设在集水板上,并设置有若干个。本申请具有提高路面透水性,从而减小路面积水可能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路面透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使得城市开发中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结构性改变,可渗透下垫面比例越来越小,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压力不断增大,由城市暴雨引起的城市内涝现象越来越多。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8235250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透水路面,包括彩色透水面层、基准大孔透水混凝土层、粗砂滤水层、碎石层、反滤土工布层和素土夯实层,彩色透水面层的上表面涂有透明硅氟密封剂,彩色透水面层的下表面设置有基准大孔透水混凝土层,基准大孔透水混凝土层包括透水混凝土面层、砂石过滤层、基层和砾石过滤层。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雨下得比较急时,存在雨水来不及渗透至路面内,造成路面雨水存积,从而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路面的透水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包括人行道、车行道和绿化带,车行道的长度方向与路面的延伸方向相同,人行道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透水路面砖层、第一加强层和第一反滤隔离层,车行道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面层、第二加强层和第二反滤隔离层,绿化带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植物种植层、第三加强层和透水层,透水路面砖层和面层上均设置有渗水组件,渗水组件包括集水板和渗水孔,集水板与透水路面砖层或面层固定连接,渗水孔开设在集水板上,并设置有若干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下得比较急,雨水来不及通过人行道的透水路面砖层或车行道的面层下渗到地下时,雨水会快速流进集水板中,再经过集水板的分流从渗水孔中快速向下流动,集水板和渗水孔的设置,可以提高透水路面砖层和面层的透水性,使得雨水快速向下流动,减小下雨比较急时路面发生积水情况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渗水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渗水孔内的渗水管,渗水管的一端与集水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反滤隔离层或第二反滤隔离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层在路面中主要起到使路面平整和保证路面具有较高抗压强度的作用,因此加强层的透水性一般较差,当雨量较大时,雨水通过渗水孔渗透至加强层时,会存积在加强层,从而造成路面积水,在集水板上连接渗水管,可以使雨水从渗水管直接流至反滤隔离层,减小加强层的渗水压力,增加加强层的透水性,从而减小路面积水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反滤隔离层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细沙层、第一碎石层和第一卵石层,第二反滤隔离层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二细沙层、第二碎石层和第二卵石层,第一细沙层和第二细沙层均是由粒径为5mm~10mm的细沙铺设而成,第一碎石层和第二碎石层均是由粒径为20mm~50mm的碎石铺设而成,第一卵石层和第二卵石层均是由粒径为50~100mm的卵石铺设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量达到一定程度,地下的水量达到饱和,会存在水向上返的情况,导致地表的水无法向下渗透而存积在路面的表面,在路面中自上而下设置粒径从小到大的细沙、碎石和卵石,可以保证地表的水依次通过细沙、碎石和卵石向下流动,防止地下的水向上返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第一细沙层底面、第二细沙层底面、第一碎石层底面和第二碎石层底面均朝着靠近绿化带方向倾斜向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细沙层底面、第二细沙层底面、第一碎石层底面和第二碎石层底面均呈倾斜向下设置,可以使部分雨水沿着第一细沙层底面、第二细沙层底面、第一碎石层底面和第二碎石层底面流进绿化带中,既减小了地下存水的压力,又可以为绿化带中植物的生长提供水分。
优选的,所述绿化带与人行道之间、绿化带与车行道之间设置有排水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雨很急,雨量也很大时,人行道中透水路面砖层的雨水和车行道面层的水都可以流进排水渠中,通过排水渠快速排水,减轻透水路面砖层、面层以及渗水组件的排水压力,从而减小路面积水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面层是由孔隙率为15%~20%透水沥青铺设而成的面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路面表面中大部分的面积是车行道的面层,面层由孔隙率为15%~20%透水沥青铺设而成,可以加强面层本身的透水性,从而减小路面积水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面层为微弧形,面层的长度方向与路面的延伸方向相同,面层长度方向的中间处高于面层长度方向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面层设置为微弧形,可以使路面中间的水流向路面延伸方向的两侧,一部分水通过渗水组件向下快速流动,一部分水通过面层自身向下渗透,还有一部分水流向绿化带中,从而减小路面长度方向的中间处积水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卵石层的底面、第二卵石层的底面和透水层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垫层,垫层是由建筑垃圾破碎筛选而得的材料铺设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层是路面的基层,垫层的强度是影响路面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垃圾破碎筛选而得的材料具有的抗压强度可以达到路面基层所需抗压强度的标准,并且用建筑垃圾铺设路面可以使资源合理化利用,因此选择建筑垃圾破碎筛选而得的材料为路面的垫层。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透水路面砖层和面层设置集水板、渗水孔和渗水管,可以使水快速从渗水管中向下流动,减小下雨较急透水路面砖层和面层来不及渗水造成路面积水的可能性;
2.第一反滤隔离层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第一细沙层、第一碎石层和第一卵石层,第二反滤隔离层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第二细沙层、第二碎石层和第二卵石层,第一细沙层底面、第二细沙层底面、第一碎石层底面和第二碎石层底面均呈倾斜向下设置,可以使人行道和车行道的水流向绿化带中,并且可以防止地下水向上返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旨在说明路面内部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图3是旨在说明渗水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旨在说明渗水管的局部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人行道;11、透水路面砖层;12、第一加强层;13、第一反滤隔离层;131、第一细沙层;132、第一碎石层;133、第一卵石层;2、车行道;21、面层;22、第二加强层;23、第二反滤隔离层;231、第二细沙层;232、第二碎石层;233、第二卵石层;3、绿化带;31、植物种植层;311、排水渠;32、第三加强层;33、透水层;4、垫层;5、渗水组件;51、集水板;52、渗水孔;53、渗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参照图1,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包括人行道1、车行道2和绿化带3,车行道2的长度方向与路面的延伸方向相同,人行道1设置在车行道2延伸方向的两侧,绿化带3设置在人行道1和车行道2之间,人行道1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透水路面砖层11、第一加强层12和第一反滤隔离层13,车行道2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面层21、第二加强层22和第二反滤隔离层23,绿化带3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植物种植层31、第三加强层32和透水层33,第一反滤隔离层13、第二反滤隔离层23和透水层33的下面均设置垫层4,人行道1和车行道2上均连接有渗水组件5。
路面的雨水一部分依次通过透水路面砖层11、第一加强层12、第一反滤隔离层13,或者依次通过面层21、第二加强层22和第二反滤隔离层23流至地下,一部分雨水通过透水路面砖层11或面层21流进绿化带3。当下雨较急时,雨水可以通过渗水组件5快速流至地下,减少雨水存积在路面表面的可能性。
参照图1和图2,垫层4是由建筑垃圾破碎筛选而得的材料铺设而成,垫层4铺设在路基的表面,垫层4的顶面为水平面。路面一部分的水会流至垫层4中,再通过垫层4流至地下,使用建筑垃圾破碎筛选而得的材料铺设路面可以提高路基的抗压强度,从而提高路面的稳定性。
参照图1和图2,第一反滤隔离层13和第二反滤隔离层23均铺设在垫层4的表面,第一反滤隔离层13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细沙层131、第一碎石层132和第一卵石层133,第二反滤隔离层23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二细沙层231、第二碎石层232和第二卵石层233,第一细沙层131和第二细沙层231均是由粒径为5mm~10mm的细沙铺设而成,第一碎石层132和第二碎石层232均是由粒径为20mm~50mm的碎石铺设而成,第一卵石层133和第二卵石层233均是由粒径为50~100mm的卵石铺设而成;第一细沙层131底面和第一碎石层132的底面均朝着靠近绿化带3的方向倾斜向下;第二细沙层231底面和第二碎石层232的底面均呈倒V形设置;透水层33是由粒径为50~100mm的卵石铺设而成,透水层33铺设在垫层4的表面。
路面上的一部分水会渗透至第一反滤隔离层13或第二反滤隔离层23,流至第一反滤隔离层13或第二反滤隔离层23的水有一部分水会依次通过第一细沙层131、第一碎石层132和第一卵石层133,或者依次通过第二细沙层231、第二碎石层232和第二卵石层233向下流,还有一部分水会沿着第一细沙层131、第二细沙层231、第一碎石层132和第二碎石层232的倾斜方向流进透水层33,为人行道1和车行道2减轻一些渗水压力,同时透水层33中的卵石的粒径大于细沙、碎石的粒径,可以减小绿化带3中的水渗入车行道2、人行道1中的可能性。
参照图1和图2,第一加强层12、第二加强层22和第三加强层32均是由透水水泥铺设而成,第一加强层12铺设在第一反滤隔离层13的表面,第二加强层22铺设在第二反滤隔离层23的表面,第三加强层32铺设在透水层33的表面。第一加强层12、第二加强层22和第三加强层32起到使人行道1表面和车行道2表面平整,并提高路面抗压性的作用。
参照图1和图2,面层21是由孔隙率为15%~20%的透水沥青铺设而成,面层21铺设在车行道2的加强层上,面层21呈微弧形状,面层21的长度方向与路面的延伸方向相同,面层21长度方向的中间处高于面层21长度方向的两侧。
下雨时,路面的水一部分会流至路面长度方向的两侧,从而减小路面长度方向的中间处积水可能性;一部分水会通过面层21向下渗透,使用孔隙率为15%~20%的透水沥青铺设面层21,可以提高路面本身的透水性,减少路面积水的可能性。
参照图1和图2,透水路面砖层11是由透水路面砖铺设而成,透水路面砖设置有多个,多个透水路面砖均匀分布在第一加强层12顶面。下雨时,人行道1上的雨水可以通过透水路面砖渗透至地下。
参照图1和图2,植物种植层31是由适宜绿化带3中植物生长的土壤铺设而成,植物种植层31铺设在绿化带3的加强层表面。植物种植层31上开设有排水渠311,排水渠311设置在人行道1与绿化带3之间和车行道2与绿化带3之间,排水渠311的长度方向与路面的延伸方向相同,排水渠311的长度与路面的长度相同。
下雨时,人行道1上的水和车行道2上的水会流进排水渠311中,再通过排水渠311进行排水,进一步加大路面的排水力度,减小路面积水的可能性。
参照图3和图4,渗水组件5包括集水板51、渗水孔52和渗水管53,集水板51的横截面为弧形,并且开口朝上,集水板51水平设置,车行道2上的集水板51固定设置在面层21长度方向的两侧,车行道2上集水板51的长度方向与面层21的长度方向相同,车行道2上集水板51的长度与面层21的长度相等;人行道1上的集水板51固定设置在相邻透水路面砖之间;渗水孔52在集水板51上沿着集水板51的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渗水管53设置有多个,渗水管53与渗水孔52一一对应,渗水管53竖直穿设在人行道1的加强层和车行道2的加强层中,渗水管53的一端与集水板51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反滤隔离层13或第二反滤隔离层23。
路面的雨水流进集水板51中,经过分流后,通过渗水管53快速流至第一反滤隔离层13或第二反滤隔离层23,从而减小路面积水的可能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的实施原理为:一部分雨水通过透水路面砖层11、面层21向下渗透排水;一部分雨水流至排水渠311中进行排水;还有一部分雨水会流进集水板51中,通过渗水管53快速流至地下进行排水,从而使路面表面的雨水快速排出,减小路面积水的可能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人行道(1)、车行道(2)和绿化带(3),车行道(2)的长度方向与路面的延伸方向相同,人行道(1)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透水路面砖层(11)、第一加强层(12)和第一反滤隔离层(13),车行道(2)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面层(21)、第二加强层(22)和第二反滤隔离层(23),绿化带(3)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植物种植层(31)、第三加强层(32)和透水层(33),透水路面砖层(11)和面层(21)上均设置有渗水组件(5),渗水组件(5)包括集水板(51)和渗水孔(52),集水板(51)与透水路面砖层(11)或面层(21)固定连接,渗水孔(52)开设在集水板(51)上,并设置有若干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组件(5)还包括设置在渗水孔内的渗水管(53),渗水管(53)的一端与集水板(51)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反滤隔离层(13)或第二反滤隔离层(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滤隔离层(13)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细沙层(131)、第一碎石层(132)和第一卵石层(133),第二反滤隔离层(23)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二细沙层(231)、第二碎石层(232)和第二卵石层(233),第一细沙层(131)和第二细沙层(231)均是由粒径为5mm~10mm的细沙铺设而成,第一碎石层(132)和第二碎石层(232)均是由粒径为20mm~50mm的碎石铺设而成,第一卵石层(133)和第二卵石层(233)均是由粒径为50~100mm的卵石铺设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细沙层(131)底面、第二细沙层(231)底面、第一碎石层(132)底面和第二碎石层(232)底面均朝着靠近绿化带(3)方向倾斜向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3)与人行道(1)之间、绿化带(3)与车行道(2)之间设置有排水渠(3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21)是由孔隙率为15%~20%透水沥青铺设而成的面层(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21)为微弧形,面层(21)的长度方向与路面的延伸方向相同,面层(21)长度方向的中间处高于面层(21)长度方向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卵石层(133)的底面、第二卵石层(233)的底面和透水层(33)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垫层(4),垫层(4)是由建筑垃圾破碎筛选而得的材料铺设而成。
CN202022423797.XU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 Active CN2141161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3797.XU CN214116117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3797.XU CN214116117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16117U true CN214116117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501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23797.XU Active CN214116117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161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5717A (zh) * 2021-11-23 2022-02-15 王花妹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5717A (zh) * 2021-11-23 2022-02-15 王花妹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8069A (zh) 一种透水路面结构
CN211596246U (zh) 一种透水路面结构
CN206219935U (zh) 一种高强度、高渗透性的透水路面结构
CN111455772A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技术的道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338839B (zh) 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城市渗蓄系统
CN110924255A (zh) 园林透水路面结构
CN209338948U (zh) 一种透水性路面结构
CN208266622U (zh) 一种海绵透水路沿石及海绵城市道路结构系统
CN107794822B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
CN215210279U (zh) 一种组合式透水路面系统
CN214116117U (zh)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
CN111535098A (zh) 一种城镇道路绿化带、人行道雨水排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1549603A (zh) 一种考虑水荷载耦合的人行道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CN105803888A (zh) 一种海绵型道路铺装结构
CN216786729U (zh) 一种防止路面积水的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
CN212865490U (zh)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CN213740396U (zh) 海绵城市天然透水采石铺装结构
CN214402046U (zh) 一种盐碱地绿化排盐入渗结构
CN215856984U (zh) 用于北方滨海盐碱地区道路雨水净化的侧分带构建系统
CN212052138U (zh) 一种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山区的城市道路结构
CN213358855U (zh) 一种可收集透水材料基层雨水的截水沟
CN212714347U (zh)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铺装结构
CN211815290U (zh) 一种海绵城市的组合式透水景观人行道结构
CN210797146U (zh) 一种用于排水沥青路面的分散排水结构
CN209924091U (zh) 一种降低路基水位及排出路面的矩形边沟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