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38948U - 一种透水性路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水性路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38948U
CN209338948U CN201822206393.8U CN201822206393U CN209338948U CN 209338948 U CN209338948 U CN 209338948U CN 201822206393 U CN201822206393 U CN 201822206393U CN 209338948 U CN209338948 U CN 2093389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ater
pervious concrete
permeable pavement
pavement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0639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大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MUNICIPAL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Municipal Construction Group Sponge C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Municipal Construction Group Sponge C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lin Municipal Construction Group Sponge C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0639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389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389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389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透水性路面结构,顺序包括表层、透水混凝土层、级配碎石层与素土夯实层;所述透水混凝土层、所述级配碎石层与所述素土夯实层的厚度比例为2~3:6~7:3~3.5;通过采用一定厚度比例的表层、透水混凝土层、级配碎石层与素土夯实层,利用了透水混凝土自身的高透水性,为透水混凝土配合设计了较好的整体透水环境,在下雨时能较快消除道路、广场的积水现象,当集中降雨时能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防止河流泛滥和水体污染,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还原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维护地下水及土壤的生态平衡,又能避免因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引起地基下沉;并且还可以防止路面积水,夜间不反光,增加路面安全性和通行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透水性路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结构设计,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透水性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城市的地表多被钢筋混凝土的房屋建筑和不透水的路面所覆盖。与自然的土壤相比,普通的混凝土路面缺乏呼吸性、吸收热量和渗透雨水的能力,随之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雨天尤为暴雨时,排水不畅通的地面形成路面积水,积水使交通不便。传统路面:大多采用沥青、混凝土,石板材及水泥砖铺设,称其为硬质路面。它的优点是整齐耐用;但最大的缺点是不透水,排水是靠地下污水管道,降雨时雨水直接作为污水被处理,阻断了雨水补充地下水,不利于地下水的生成;大雨时因排泄不畅,在地势低洼处因积水而形成水淹;水在路面淤积溶入城市污染物影响城市卫生。有因硬质路面吸、储及反射太阳的热量,使地面平均温度升高及有助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它还引起环境和生态负效应等不利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
其实在半个世纪前,就已经有一种绿色的建材,它就是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无砂混凝土或透水地坪。透水混凝土是由骨料、水泥、增强剂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它不含细骨料。透水混凝土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故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也可称排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是由欧美、日本等国家针对原城市道路的路面的缺陷所开发使用的一种能让雨水流入地下,有效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等等的一些城市环境问题。并能有效的消除地面上的油类化合物等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同时,是保护地下水、维护生态平衡、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优良的铺装材料;其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良性发展及城市雨水管理与水污染防治等工作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但是,现有技术仍缺乏对于采用透水混凝土实现路面结构的技术方案,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透水性路面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如何配合透水混凝土选取合适的材料并设计合适的厚度比来优化路面结构,以达到较好的透水效果并避免积水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透水性路面结构,其包括:表层、透水混凝土层、级配碎石层与素土夯实层;所述表层、所述透水混凝土层、所述级配碎石层与所述素土夯实层顺序设置;所述透水混凝土层、所述级配碎石层与所述素土夯实层的厚度比例为A:B:C;其中,A为2~3,B为6~7,C为3~3.5;所述表层的厚度为所述透水混凝土层的厚度的3%~50%。
优选的,所述透水混凝土层、所述级配碎石层、所述素土夯实层的厚度分别为100~150mm、300~350mm、150~180mm。
优选的,所述素土夯实层的厚度为150mm。
优选的,所述表层上还设有透水性砖层。
优选的,所述表层为透水沥青层,并且,所述透水性路面结构在所述透水沥青层与所述透水混凝土层之间还设有透水沥青混凝土层,所述透水沥青混凝土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透水沥青层并且小于所述透水混凝土层。
优选的,所述透水性路面结构的边缘位置还设有平缘石。
优选的,所述透水混凝土层中还设有外部缠绕土工布的塑料盲管。
优选的,所述级配碎石层开设有凹槽区,所述透水混凝土层适应性地设有下凸区,所述塑料盲管设置于所述下凸区中。
优选的,所述级配碎石层中还设有外部缠绕土工布的塑料盲管。
优选的,所述透水性路面结构为砖体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一定厚度比例的表层、透水混凝土层、级配碎石层与素土夯实层,利用了透水混凝土自身的高透水性,为透水混凝土配合设计了较好的整体透水环境,在下雨时能较快消除道路、广场的积水现象,特别是当集中降雨时能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防止河流泛滥和水体污染,从而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还原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维护地下水及土壤的生态平衡,又能避免因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引起地基下沉;并且还可以防止路面积水,夜间不反光,增加路面安全性和通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小区内人行道的透水性路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小区内车行道的透水性路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行道的透水性路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行道的透水性路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透水性路面结构,其包括:表层、透水混凝土层、级配碎石层与素土夯实层;所述表层、所述透水混凝土层、所述级配碎石层与所述素土夯实层顺序设置;所述透水混凝土层、所述级配碎石层与所述素土夯实层的厚度比例为A:B:C;其中,A为2~3,B为6~7,C为3~3.5;所述表层的厚度为所述透水混凝土层的厚度的3%~50%。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一定厚度比例的表层、透水混凝土层、级配碎石层与素土夯实层,利用了透水混凝土自身的高透水性,为透水混凝土配合设计了较好的整体透水环境,在下雨时能较快消除道路、广场的积水现象,特别是当集中降雨时能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防止河流泛滥和水体污染,从而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还原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维护地下水及土壤的生态平衡,又能避免因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引起地基下沉;并且还可以防止路面积水,夜间不反光,增加路面安全性和通行舒适性。
优选的,所述表层的厚度为所述透水混凝土层的厚度的3%~30%;也就是说,各个实施例中,所述表层的厚度为所述透水混凝土层的厚度的3%~30%;依此类推。优选的,所述表层的厚度为所述透水混凝土层的厚度的5%~30%。优选的,所述表层的厚度为所述透水混凝土层的厚度的3%、5%、10%、20%、30%或50%。较好的是,各个实施例中,所述表层根据目标路面而设置,和/或,所述表层的厚度根据目标路面而设置;对于人行道、小区路面、广场路面或车道,表层的材料和厚度都存在不同的差异化选择。优选的,各个实施例中,所述表层上还设有透水性砖层,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透水性路面结构,其包括:透水性砖层、表层、透水混凝土层、级配碎石层与素土夯实层;所述透水性砖层、所述表层、所述透水混凝土层、所述级配碎石层与所述素土夯实层顺序设置;所述透水混凝土层、所述级配碎石层与所述素土夯实层的厚度比例为A:B:C;其中,A为2~3,B为6~7,C为3~3.5;所述表层的厚度为所述透水混凝土层的厚度的3%~50%;依此类推。或者,各个实施例中,所述表层为透水性砖层,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透水性路面结构,其包括:透水性砖层、透水混凝土层、级配碎石层与素土夯实层;所述透水性砖层、所述透水混凝土层、所述级配碎石层与所述素土夯实层顺序设置;所述透水混凝土层、所述级配碎石层与所述素土夯实层的厚度比例为A:B:C;其中,A为2~3,B为6~7,C为3~3.5;所述表层的厚度为所述透水混凝土层的厚度的3%~50%;依此类推。优选的,各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水性砖层包括铺装的若干透水性砖;依此类推。优选的,各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水性砖包括矩形砖体;所述矩形砖体的每一侧面设有至少一凸块,所述凸块的顶部低于所述矩形砖体的顶部;并且,相对的两侧面中,一侧面的全部所述凸块在另一侧面投影的位置与另一侧面的全部所述凸块相异设置,一侧面的全部所述凸块用于在所述透水性砖拼装于另一透水性砖时与其它凸块相间隔;所述矩形砖体的一对侧面的中部位置分别开设有下水凹槽,并且开设有所述下水凹槽的侧面设有二所述凸块,所述下水凹槽位于二所述凸块之间;所述矩形砖体的每一角部均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贯通所述矩形砖体的顶面与底面。优选的,各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水性砖包括矩形砖体;也就是说透水性砖具有矩形或者类似于矩形例如在矩形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变化的截面;所述矩形砖体具有中心对称结构,所述矩形砖体的顶面设有凹凸不平结构;所述矩形砖体的每一侧面设有一凸块或二凸块,所述凸块具有劣弓形、半圆形或条形截面,所述凸块的顶部低于所述矩形砖体的顶部,这是为了形成更大的顶部缝隙,优选的,所述凸块的底部齐平于所述矩形砖体的底面;并且,相对的两侧面中,一侧面的全部所述凸块在另一侧面投影的位置与另一侧面的全部所述凸块相异设置,一侧面的全部所述凸块用于在所述透水性砖拼装于另一透水性砖时与其它凸块相间隔,并且抵接于另一透水性砖,由此可以实现在所述透水性砖拼装于另一透水性砖时,两块透水性砖的凸块相互错开,在具有辅助的透水缝隙的同时,还实现了砌块互锁作用,提升了相邻透水性砖之间在水平方面的相互锁扣效果;也就是说,所述透水性砖拼装于另一透水性砖时,所述透水性砖的一侧面的全部所述凸块与另一透水性砖的另一侧面的全部所述凸块相互间隔,不发生接触,并且所述透水性砖的一侧面的全部所述凸块抵接于另一透水性砖的另一侧面,另一透水性砖的该侧面的全部所述凸块也抵接于所述透水性砖的该侧面;所述矩形砖体的一对侧面的中部位置分别开设有下水凹槽,并且开设有所述下水凹槽的侧面设有二所述凸块,所述下水凹槽位于二所述凸块之间;下水凹槽形成了透水缝隙,将水主要是雨水通过下水凹槽直接流出到地基,值得指出的是透水性砖仅仅是透水设计的一部分,通常需要配合其他透水设计才能够达到更理想更完美的透水效果,下水凹槽起到了中间边缘透水的效果;所述矩形砖体的每一角部均开设有倒圆角导流槽,所述倒圆角导流槽贯通所述矩形砖体的顶面与底面;导流槽也形成了透水缝隙,导流槽起到了角落透水的效果。较好的是,所述倒圆角导流槽形成90度的倒圆角。导流槽与下水凹槽分别形成了主要的透水缝隙,凸块间隔开的透水性砖之间形成了辅助的透水缝隙,并且,相互拼装的透水性砖之间也存在一些细微的缝隙可以起到微弱的透水作用。为了增强结构强度,在使用时通常在主要的透水缝隙也就是导流槽与下水凹槽处填入粗砂或小碎石成为雨水下渗的通道,从而具备透水间隙大、透水性能强及不易堵塞等优点,并且铺筑方便快捷,相邻透水性砖形成的水平配合设计牢固可靠,提升了承载能力。较好的是,所述矩形砖体的一对侧面的中部位置分别开设有下水凹槽与二所述凸块,所述下水凹槽位于二所述凸块之间;所述矩形砖体的另一对侧面设有至少一凸块,并且所述矩形砖体的另一对侧面中,第一侧面的下部设有第一凸起结构,并且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的顶部具有第一倾斜面,第一侧面的凸块延伸设置在第一凸起结构与其第一倾斜面的外部;第二侧面的上部设有第二凸起结构,并且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的底部具有第二倾斜面,第二侧面的凸块延伸设置在第二凸起结构与其第二倾斜面的外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的形状相适配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形状相适配设置,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其中之一用于在所述透水性砖拼装于另一透水性砖时邻近于另一透水性砖相适配的位置,并形成一所述第一倾斜面与一所述第二倾斜面相互邻近;同样地,相对的两侧面中,一侧面的全部所述凸块在另一侧面投影的位置与另一侧面的全部所述凸块相异设置,一侧面的全部所述凸块用于在所述透水性砖拼装于另一透水性砖时与其它凸块相间隔。
优选的,各个实施例中,所述表层为石英砂层;或者,所述表层为透水沥青层。优选的,各个实施例中,所述表层为透水沥青层,并且,所述透水性路面结构在所述透水沥青层与所述透水混凝土层之间还设有透水沥青混凝土层,所述透水沥青混凝土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透水沥青层并且小于所述透水混凝土层。优选的,各个实施例中,所述表层为透水沥青层,并且,所述透水性路面结构于所述表层上还设有透水性砖层;依此类推。
其中,粗、细碎石集料和石屑各占一定比例的混合料,当其颗粒组成符合密实级配要求时,称为级配碎石。级配碎石一般是由预先筛分成几个大小不同粒级的碎石组配而成,也可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组配成。未筛分碎石只控制最大粒径后,由碎石机轧制的未经筛分的碎石料。石屑指碎石场孔径5mm筛下的筛余料,其实际颗粒组成常为0—100mm,并具有良好的级配。缺乏石屑时,也可以添加细砂砾或粗砂,但其强度和稳定性不如添加石屑的级配碎石。也可以用颗粒组成合适的含细集料较多的砂砾与未筛分碎石配合成级配碎砾石;也就是说,级配碎石是由各种大小不同粒级集料组成的混合料,当其级配符合技术规范的规定时,称其为级配型集料,习惯上统称为级配碎石。级配碎石具有良好的透水与扩散应力、承载过渡作用,且料源广泛,可就地取材,便于原材料和混合料的加工,易于机械摊铺操作,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修建高等级公路路面垫层。级配碎石垫层主要用于增强路面结构强度,并兼顾路面结构防排水功能。素土夯实即是夯实填好素土,素土是天然沉积土层中没有掺杂其他杂质的密度细腻均匀,有一定粘稠度的土。夯实是把回填的土一层一层夯压填实,有人工、机械、车辆等多种方式。优选的,各个实施例中,所述素土夯实层的压实密度大于等于0.93,可以采用路基碾压方式实现和环刀取样法确认。
优选的,各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水混凝土层、所述级配碎石层、所述素土夯实层的厚度分别为100~150mm、300~350mm、150~180mm。优选的,所述透水混凝土层、所述级配碎石层、所述素土夯实层的厚度分别为100mm、300mm、150mm,也就是说,所述透水混凝土层、所述级配碎石层与所述素土夯实层的厚度比例为2:6:3;或者,优选的,所述透水混凝土层、所述级配碎石层、所述素土夯实层的厚度分别为120mm、320mm、160mm,也就是说,所述透水混凝土层、所述级配碎石层与所述素土夯实层的厚度比例为2.4:6.4:3.2。优选的,所述素土夯实层的厚度为150mm。为了适应不同的承重环境,较好的是,各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水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00mm或150mm,和/或,所述级配碎石层的厚度为300mm或350mm,和/或,所述素土夯实层的厚度为150mm或180mm。由此可以实现所述透水性路面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可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改善城市地面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
优选的,所述透水性路面结构的边缘位置还设有平缘石。优选的,所述平缘石为花岗岩。平缘石是顶面与路面平齐的路缘石,平缘石有标定路面范围、整齐路容、保护路面边缘的作用。特别是采用两侧明沟排水时,优选的,所述透水性路面结构的边缘位置设置平缘石,以利排水,也方便施工中的碾压作业。对于庭院中的应用,则可用于收边。
优选的,所述透水混凝土层中还设有外部缠绕土工布的塑料盲管。或者,所述级配碎石层中还设有外部缠绕土工布的塑料盲管。优选的,各个实施例中,所述级配碎石层开设有凹槽区,所述透水混凝土层适应性地设有下凸区,所述塑料盲管设置于所述下凸区中。塑料盲管即排水盲管又称排水盲沟,主要作用是集排土中渗水,用以减小地下水压力,排除多余水份,保护土体和建筑物不会因产生渗透变形而破坏,广泛应用于土木、交通、水利、工民建矿工、环境保护等建设项目的地下集排水工程,外部缠绕土工布是作为滤膜使用。塑料盲管具有抗压强度高,耐压性能好且回复性好的优点,不存在由于超载或其他原因导致排水失效的问题;由此可以实现有效地收集土壤中的渗水,并及时汇集排走,优选的,塑料盲管的末端连接下水管道或邻近下水管道设置。由此可以实现所述透水性路面结构吸收水分与热量,调节地表局部空间的温湿度,对调节城市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较大的作用。可减轻城市排水和防洪压力、对防止公共水域的污染和处理污水具有良好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透水性路面结构为砖体结构。或者,所述透水性路面结构中的所述表层、所述透水混凝土层与所述级配碎石层整体为砖体结构。由此可以实现简化的铺装工程,主要是用于承重力要求不高的场景,例如花园小区、小型人行道等,可以极大地提升工程速度。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透水性路面结构包括顺序设置的表层101、透水混凝土层102、级配碎石层103与素土夯实层104;该实施例中,表层101可以是石英砂层或砂浆层等;透水混凝土层102的厚度为100mm,级配碎石层103的厚度为300mm,素土夯实层104的厚度为150mm。一个直观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是,小区内人行道的透水性路面结构如图3所示,透水性路面结构包括顺序设置的透水性砖层202、表层203、透水混凝土层204、级配碎石层205与素土夯实层206,边缘位置还设有平缘石201,平缘石旁边和下方设有混凝土垫层208;透水性砖层202的厚度为80mm,表层203可以是河沙找平层或中沙找平层,表层203的厚度为30mm,透水混凝土层204的厚度为150mm,级配碎石层205的厚度为300mm,素土夯实层104的厚度为150mm至180mm,压实密度大于等于0.93。平缘石201的规格为500mm×150mm×100mm。该实施例中,当路宽大于等于2米时,在透水混凝土层204或级配碎石层205中设置外部缠绕土工布的φ150塑料盲管,也就是直径为150mm的塑料盲管。在实际应用中,在铺设透水性砖层的透水性砖时,测量定位清理表土并将素土平整夯实,路基碾压压实后,在素土层上顺序铺设级配碎石层、透水混凝土层、中沙找平层,较好的是,还铺设抗压强度高,集水性、回复性好的包裹土工布的塑料盲管进行雨水收集和疏导至雨水井,然后铺装结束,效率贼快。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是,小区内车行道的透水性路面结构如图4所示,透水性路面结构包括顺序设置的透水性砖层202、表层203、透水混凝土层204、级配碎石层205与素土夯实层206,边缘位置还设有平缘石201,平缘石旁边和下方设有混凝土垫层208;透水性砖层202的厚度为80mm,表层203可以是河沙找平层,表层203的厚度为30mm,透水混凝土层204的厚度为200mm,级配碎石层205的厚度为300mm,素土夯实层104的厚度为150mm至180mm,压实密度大于等于0.93。平缘石201的规格为500mm×150mm×100mm。也就是说,对于车行道,透水混凝土层204适当增厚设置。同样地,该实施例中,当路宽大于等于2米时,在透水混凝土层204或级配碎石层205中设置外部缠绕土工布的φ150塑料盲管。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是,车行道的透水性路面结构如图5所示,透水性路面结构包括顺序设置的透水沥青层作为表层306、透水沥青混凝土层307、透水混凝土层308、级配碎石层309与素土夯实层310,透水性路面结构于其边缘位置还设有平缘石303,透水性路面结构于平缘石303与表层306、透水沥青混凝土层307、透水混凝土层308之间设有沥青胶泥填缝料层304,透水性路面结构于平缘石303的旁边和下方设有混凝土垫层301,并且透水性路面结构于平缘石303与下方的混凝土垫层301之间设有水泥砂浆层302,级配碎石层309开设有凹槽区,透水混凝土层308适应性地设有下凸区,透水性路面结构于下凸区中设置有外部缠绕土工布的塑料盲管305。该实施例中,塑料盲管的规格为φ200,外部缠绕土工布的规格为150g。表层306也就是透水沥青层的厚度为40mm,透水沥青混凝土层307的厚度为60mm,透水混凝土层308的厚度为200mm,级配碎石层309的厚度为300mm,素土夯实层310的厚度为150mm至180mm,压实密度大于等于0.93。平缘石303的规格为600mm×150mm×300mm。该实施例中,透水性路面结构在透水混凝土层308与级配碎石层309、平缘石303、混凝土垫层301之间还设有封层PE膜311;封层PE膜的厚度为1.5mm。实际应用中根据需求,封层PE膜可以设有透水穿孔来增强透水性,也可以不设置封层PE膜。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是,车行道的透水性路面结构如图6所示,透水性路面结构包括顺序设置的透水沥青层作为表层306、透水沥青混凝土层307、透水混凝土层308、级配碎石层309与素土夯实层310;级配碎石层309开设有凹槽区,透水混凝土层308适应性地设有下凸区,透水性路面结构于下凸区中设置有外部缠绕土工布的塑料盲管305。该实施例中,塑料盲管的规格为φ200,外部缠绕土工布的规格为150g。表层306也就是透水沥青层的厚度为40mm,透水沥青混凝土层307的厚度为60mm,透水混凝土层308的厚度为200mm,级配碎石层309的厚度为300mm,素土夯实层310的厚度为150mm至180mm,压实密度大于等于0.93。该实施例中,透水性路面结构在透水混凝土层308与级配碎石层309之间还设有封层PE膜311;封层PE膜的厚度为1.5mm。实际应用中根据需求也可以不设置封层PE膜。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形成的透水性路面结构,可以广泛应用于车站、码头、广场、停车场、体育馆、住宅区、机场和园林建筑等范围,随着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全面开展,能产生显著的社会、环境效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透水性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层、透水混凝土层、级配碎石层与素土夯实层;
所述表层、所述透水混凝土层、所述级配碎石层与所述素土夯实层顺序设置;
所述透水混凝土层、所述级配碎石层与所述素土夯实层的厚度比例为A:B:C;其中,A为2~3,B为6~7,C为3~3.5;
所述表层的厚度为所述透水混凝土层的厚度的3%~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水性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混凝土层、所述级配碎石层、所述素土夯实层的厚度分别为100~150mm、300~350mm、150~18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水性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素土夯实层的厚度为1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水性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上还设有透水性砖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水性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为透水沥青层,并且,所述透水性路面结构在所述透水沥青层与所述透水混凝土层之间还设有透水沥青混凝土层,所述透水沥青混凝土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透水沥青层并且小于所述透水混凝土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水性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性路面结构的边缘位置还设有平缘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水性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混凝土层中还设有外部缠绕土工布的塑料盲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透水性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级配碎石层开设有凹槽区,所述透水混凝土层适应性地设有下凸区,所述塑料盲管设置于所述下凸区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水性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级配碎石层中还设有外部缠绕土工布的塑料盲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透水性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性路面结构为砖体结构。
CN201822206393.8U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透水性路面结构 Active CN2093389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06393.8U CN209338948U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透水性路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06393.8U CN209338948U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透水性路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38948U true CN209338948U (zh) 2019-09-03

Family

ID=67759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06393.8U Active CN209338948U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透水性路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3894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6969A (zh) * 2019-11-04 2020-02-28 深圳华侨城文化旅游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主题公园的道路结构及主题公园
CN111705868A (zh) * 2020-06-12 2020-09-25 南京建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dp雨水收集系统
CN111877083A (zh) * 2020-08-11 2020-11-03 曹容川 可承重地聚合物基层蓄水道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6969A (zh) * 2019-11-04 2020-02-28 深圳华侨城文化旅游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主题公园的道路结构及主题公园
CN111705868A (zh) * 2020-06-12 2020-09-25 南京建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dp雨水收集系统
CN111877083A (zh) * 2020-08-11 2020-11-03 曹容川 可承重地聚合物基层蓄水道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59825B (zh) 一种海绵城市绿地蓄水系统的施工方法
CN206752614U (zh) 一种海绵型道路下沉式绿化分隔带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04878678A (zh) 一种透水及保水的透水路面结构施工方法
CN105887609A (zh)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渗滤地面的构建方法
CN209338948U (zh) 一种透水性路面结构
CN106193245B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水田地下隐形水库及其施工方法
CN107034767A (zh) 一种再生骨料全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5507112A (zh) 一种防内涝补给地下水的路面系统
CN108532406A (zh) 可快速施工的高承载力透水地面以及铺设方法
CN106836435A (zh) 地下水自然回灌的硬路面施工方法
CN111648383A (zh) 一种黄土高填方边坡体内部排水方法
CN209958165U (zh) 一种装配式缝隙透水路面
CN108342943B (zh) 一种适用于装配式路基的海绵城市透水铺装路面
CN215210279U (zh) 一种组合式透水路面系统
CN109338839A (zh) 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城市渗蓄系统
CN208748462U (zh) 可快速施工的高承载力透水地面
CN207793792U (zh) 一种路面透水铺装结构
CN208201555U (zh) 一种适用于装配式路基的海绵城市透水铺装路面
CN217104534U (zh) 一种适用于高地下水位区域的透水砖铺装结构
CN213358855U (zh) 一种可收集透水材料基层雨水的截水沟
CN214116117U (zh)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
CN212052138U (zh) 一种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山区的城市道路结构
CN109653054A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地面结构
CN108411728A (zh) 路面排水系统
CN110273345B (zh) 土壤及综合建筑垃圾制备自动喝水自动发光式海绵道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15

Address after: 132000 No.12 Guanghua Road, Chuanying District, Jilin City, Jili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LIN MUNICIPAL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700, Jigu Road, Jili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lin City, Jilin Province 130000

Patentee before: JILIN MUNICIPAL CONSTRUCTION GROUP HAIMINA CIT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