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79370U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779370U CN209779370U CN201920277636.9U CN201920277636U CN209779370U CN 209779370 U CN209779370 U CN 209779370U CN 201920277636 U CN201920277636 U CN 201920277636U CN 209779370 U CN209779370 U CN 2097793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ervoir
- roadway
- rainwater
- pipe
- green be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属于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技术领域,包括人行道、车行道,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沿车行道方向设有第一绿化带;车行道中央沿车行道方向设有第二绿化带;第一绿化带中部位置设有溢流井;人行道下方埋设第一蓄水池,溢流井侧壁下端设有第一流出口,第一流出口连接第一管,溢流井通过第一管连接第一蓄水池;第二绿化带下方埋设第二蓄水池,第二蓄水池底面设有流入口,流入口连接第三管,第一蓄水池通过第三管连接第二蓄水池;第二蓄水池通过抽水管连接灌溉系统。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可避免道路积水,提高雨水收集率和雨水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有三百多个城市属于缺水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缺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深,环境与生态问题也同步发展,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的占有率仅是全球人均水资源占有率的1/4,同时道路、建筑群等不透水面积进一步扩大。一方面,雨水不能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加上地下水地严重超采,使得城市周围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恶化;另一方面,降雨大时,径流迅速汇集造成地面积水和城市局部洪灾。
目前,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主要有三种:屋顶雨水收集、城市路面雨水利用和城市绿地、花坛和园林雨水集蓄。其中,城市道路路面雨水收集是成本低、实施便利、见效快的一种方式,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城市市政道路,面积一般占城市规划面积的15%~25%,且道路两侧一般都存在绿化带。目前这些绿化带的灌溉方式均使用中水,所需中水量大,而道路路面雨水沿雨水口进入排水系统,最终排入周边水体,得不到收集利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避免道路积水,提高雨水收集率和雨水利用率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包括人行道、车行道,所述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沿车行道方向设有第一绿化带,所述第一绿化带横截面呈向中部位置下凹形,所述车行道与人行道均设有向第一绿化带方向向下倾斜的坡度;所述车行道中部沿车行道方向设有第二绿化带;
所述第一绿化带中部位置设有溢流井,所述溢流井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一绿化带的上表面,所述溢流井的上表面低于所述人行道的上表面和车行道的上表面;
所述人行道下方埋设第一蓄水池,所述溢流井侧壁下端设有第一流出口,所述第一流出口连接第一管,所述溢流井通过所述第一管连接所述第一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的底面低于所述溢流井的底面;
所述第二绿化带下方埋设第二蓄水池,第二蓄水池底面设有流入口,所述流入口连接第三管,所述第一蓄水池通过第三管连接第二蓄水池,所述第二蓄水池的底面低于所述第一蓄水池的底面;所述第二蓄水池通过抽水管连接灌溉系统。
该技术方案中,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沿车行道方向设有第一绿化带,人行道的雨水可经斜坡流入第一绿化带,车行道的雨水可经斜坡以及开孔侧石流入第一绿化带,实现第一绿化带的灌溉,车行道中部沿车行道方向设有第二绿化带,可通过灌溉系统进行灌溉和降水灌溉,扩大了道路绿化覆盖面积,美化交通环境。雨水沿人行道和车行道的斜坡流入第一绿化带进行灌溉,当雨水量较大时,雨水流入所述第一绿化带中部的溢流井内,溢流井内雨水通过第一管流入第一蓄水池中,第一蓄水池中雨水再通过第三管流入第二蓄水池,雨水汇入第二蓄水池后,可通过抽水管连接的灌溉系统对第二绿化带进行灌溉,有效减少了人行道和车行道路面积水,延缓了雨水径流时间,减少了雨水外排量,提高了雨水收集率和雨水利用率,促进了雨水的循环利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车行道下方埋设与市政管道连通的雨水检查井,所述溢流井侧壁上端设有第二流出口,所述第二流出口连接第二管,所述溢流井通过所述第二管连接所述雨水检查井,所述雨水检查井的底面低于所述溢流井的底面。
所述第二流出口位置高于所述第一流出口位置,当降雨量大,溢流井内雨水水位到达第二流出口高度时,溢流井内的雨水通过所述第二管道快速排入雨水检查井中,通过市政雨水管道排至周边水体,可有效防止大暴雨造成局部积水甚至内涝现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绿化带由上到下依次设有植被种植层、种植土层和碎石层。
人行道的雨水经斜坡流入第一绿化带时,车行道的雨水经斜坡以及开孔侧石流入第一绿化带时,第一绿化带的雨水经过植被种植层的滞留、种植土层和碎石层的过滤后,渗入地下土层,补充地下水,可有效减少人行道和车行道的路面积水,提高雨水收集率和利用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人行道路面采用透水铺装。
人行道的雨水可通过透水铺装渗入人行道的地下土层,补充地下水,可有效减少人行道的路面积水,提高雨水收集率和利用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车行道与所述第一绿化带之间设有开孔侧石。
车行道的雨水可由开孔侧石流入第一绿化带,可有效减少车行道的路面积水,提高雨水收集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灌溉系统包括和抽水管连接的喷水装置;为所述喷水装置和所述抽水管提供动力的水泵;为所述水泵提供能源供应的能源提供装置。
灌溉系统中设有水泵,可通过抽水管将第二蓄水池中的水抽到地表,并通过喷水装置灌溉第二绿化带,第一蓄水池中的积水可不断补充至第二蓄水池,使第二绿化带实现自动灌溉,从而减少市政灌溉用水,提高雨水利用率。进一步,水泵的供能装置可采用太阳能收集装置或风能收集装置,有效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不需要另外配置能源输入设备,节省了人力物力,且环保可循环再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沿车行道方向设有第一绿化带,车行道中部沿车行道方向设有第二绿化带,扩大了道路绿化覆盖面积,美化交通环境。雨水可灌溉第一绿化带,并可对第二绿化带实现自灌溉,有效减少了人行道和车行道路面积水,延缓了雨水径流时间,减少了雨水外排量,提高了雨水收集率和雨水利用率,促进了雨水的循环利用。当降雨量较大时,溢流井内的雨水通过第二管道快速排入雨水检查井中,通过市政雨水管道排至周边水体,可有效防止大暴雨造成局部积水甚至内涝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人行道;2、车行道;3、第一绿化带;3-1、植被种植层;3-2、种植土层;3-3、碎石层;4、第二绿化带;5、溢流井;5-1、第一流出口;5-2、第二流出口;6、第一蓄水池;7-1、第一管;7-2、第二管;7-3、第三管;7-4、抽水管;8、第二蓄水池;8-1、流入口;9-1、水泵;10、雨水检查井;10-1、市政雨水管道;11、开孔侧石;12、太阳能收集装置;13、风能收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可避免道路积水,提高雨水收集率和雨水利用率。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如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包括人行道1、车行道2,所述人行道1与车行道2之间沿车行道2方向设有第一绿化带3,所述第一绿化带3横截面呈向中部位置下凹形,所述车行道2与人行道1均设有向第一绿化带3方向向下倾斜的坡度;所述车行道2中部车行道2方向设有第二绿化带4;
所述第一绿化带3中部位置设有溢流井5,所述溢流井5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一绿化带3的上表面,所述溢流井5的上表面低于所述人行道1的上表面和车行道2的上表面;
所述人行道1下方埋设第一蓄水池6,所述溢流井5侧壁下端设有第一流出口5-1,所述第一流出口5-1连接第一管7-1,所述溢流井5通过所述第一管7-1 连接所述第一蓄水池6,所述第一蓄水池6的底面低于所述溢流井5的底面;
所述第二绿化带4下方埋设第二蓄水池8,第二蓄水池8底面设有流入口 8-1,所述流入口8-1连接第三管7-3,所述第一蓄水池6通过第三管7-3连接第二蓄水池8,所述第二蓄水池8的底面低于所述第一蓄水池6的底面;所述第二蓄水池8通过抽水管7-4连接灌溉系统。
该技术方案中,人行道1与车行道2之间沿车行道2方向设有第一绿化带3,人行道1的雨水可经斜坡流入第一绿化带3,车行道2的雨水可经斜坡以及开孔侧石11流入第一绿化带3,实现第一绿化带3的灌溉,车行道2中部沿车行道 2方向设有第二绿化带4,可通过灌溉系统进行灌溉和降水灌溉,扩大了道路绿化覆盖面积,美化交通环境。人行道1的雨水沿斜坡流入第一绿化带3对第一绿化带3进行灌溉,车行道2的雨水沿斜坡以及开孔侧石11流入第一绿化带3 对第一绿化带3进行灌溉,当雨水量较大时,雨水流入所述第一绿化带3中部的溢流井5内,溢流井5内雨水通过第一管7-1流入第一蓄水池6中,第一蓄水池6中雨水再通过第三管7-3流入第二蓄水池8,雨水汇入第二蓄水池8后,可通过抽水管7-4连接的灌溉系统对第二绿化带4进行灌溉,有效减少了人行道1 和车行道2路面积水,延缓了雨水径流时间,减少了雨水外排量,提高了雨水收集率和雨水利用率,促进了雨水的循环利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车行道2下方埋设有与市政管道(10-1) 连通的雨水检查井10,所述溢流井5侧壁上端设有第二流出口5-2,所述第二流出口5-2连接第二管7-2,所述溢流井5通过所述第二管7-2连接所述雨水检查井10,所述雨水检查井10的底面低于所述溢流井5的底面。
所述第二流出口5-2位置高于所述第一流出口5-1位置,当降雨量大,溢流井5内雨水水位到达第二流出口5-2高度时,溢流井5内的雨水通过所述第二管7-2道快速排入雨水检查井10中,通过市政雨水管道10-1排至周边水体,可有效防止大暴雨造成局部积水甚至内涝现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绿化带3由上到下依次设有植被种植层3-1、种植土层3-2和碎石层3-3。
人行道1的雨水经斜坡流入第一绿化带3时,车行道2的雨水经斜坡以及开孔侧石11流入第一绿化带3时,第一绿化带3的雨水经过植被种植层3-1的滞留、种植土层3-2和碎石层3-3的过滤后,渗入地下土层,补充地下水,可有效减少人行道1和车行道2的路面积水,提高雨水收集率和利用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人行道1路面采用透水铺装,优选透水砖铺设。
人行道1的雨水可通过透水铺装渗入人行道1的地下土层,补充地下水,可有效减少人行道1的路面积水,提高雨水收集率和利用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车行道2与所述第一绿化带3之间设有开孔侧石11。
车行道2与所述第一绿化带3之间设有开孔侧石11,可加快雨水的流动速度,车行道2的雨水可由开孔侧石11快速流入第一绿化带3,可有效减少车行道2的路面积水,提高雨水收集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灌溉系统包括和抽水管7-4连接的喷水装置;为所述喷水装置和所述抽水管7-4提供动力的水泵9-1;为所述水泵9-1提供能源供应的能源提供装置。
灌溉系统中设有水泵9-1,可通过抽水管7-4将第二蓄水池8中的水抽到地表,并通过喷水装置灌溉第二绿化带4,第一蓄水池6中的积水可不断补充至第二蓄水池8,使第二绿化带4实现自动灌溉,从而减少市政浇灌用水,提高雨水利用率。进一步,水泵9-1的供能装置可采用太阳能收集装置12或风能收集装置13,有效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不需要另外配置能源输入设备,节省了人力物力,且环保可循环再生。
本实用新型中,人行道1的雨水可沿斜坡流入第一绿化带3进行灌溉,车行道2的雨水可沿斜坡以及开孔侧石11流入第一绿化带3进行灌溉,当雨水量较大时,雨水流入所述第一绿化带3中部的溢流井5内,溢流井5内雨水通过第一管7-1流入第一蓄水池6中,第一蓄水池6中雨水再通过第三管7-3流入第二蓄水池8,雨水汇入第二蓄水池8,由于灌溉系统中设有水泵9-1,可通过抽水管7-4将第二蓄水池8中的水抽到地表,并通过喷水装置灌溉第二绿化带4,使第二绿化带4实现自动灌溉,从而减少市政浇灌用水,提高雨水利用率。当降雨量大,溢流井5内雨水水位到达第二流出口5-2高度时,溢流井5内的雨水通过所述第二管7-2道快速排入雨水检查井10中,通过市政雨水管道10-1排至周边水体,可有效防止大暴雨造成局部积水甚至内涝现象。人行道1的雨水可通过透水铺装渗入人行道1的地下土层,第一绿化带3的雨水可经过植被种植层3-1的滞留、种植土层3-2和碎石层3-3的过滤后渗入地下土层,均可补充地下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包括人行道(1)、车行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1)与车行道(2)之间沿车行道(2)方向设有第一绿化带(3),所述第一绿化带(3)横截面呈向中部位置下凹形,所述车行道(2)与人行道(1)均设有向第一绿化带(3)方向向下倾斜的坡度;所述车行道(2)中央沿车行道(2)方向设有第二绿化带(4);
所述第一绿化带(3)中部位置设有溢流井(5),所述溢流井(5)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一绿化带(3)的上表面,所述溢流井(5)的上表面低于所述人行道(1)的上表面和车行道(2)的上表面;
所述人行道(1)下方埋设第一蓄水池(6),所述溢流井(5)侧壁下端设有第一流出口(5-1),所述第一流出口(5-1)连接第一管(7-1),所述溢流井(5)通过所述第一管(7-1)连接所述第一蓄水池(6),所述第一蓄水池(6)的底面低于所述溢流井(5)的底面;
所述第二绿化带(4)下方埋设第二蓄水池(8),第二蓄水池(8)底面设有流入口(8-1),所述流入口(8-1)连接第三管(7-3),所述第一蓄水池(6)通过第三管(7-3)连接第二蓄水池(8),所述第二蓄水池(8)的底面低于所述第一蓄水池(6)的底面;所述第二蓄水池(8)通过抽水管(7-4)连接灌溉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行道(2)下方埋设与市政管道(10-1)连通的雨水检查井(10),所述溢流井(5)侧壁上端设有第二流出口(5-2),所述第二流出口(5-2)连接第二管(7-2),所述溢流井(5)通过所述第二管(7-2)连接所述雨水检查井(10),所述雨水检查井(10)的底面低于所述溢流井(5)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绿化带(3)由上到下依次设有植被种植层(3-1)、种植土层(3-2)和碎石层(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1)路面采用透水铺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行道(2)与所述第一绿化带(3)之间设有开孔侧石(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系统包括和抽水管(7-4)连接的喷水装置;为所述喷水装置和所述抽水管(7-4)提供动力的水泵(9-1);为所述水泵(9-1)提供能源供应的能源提供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77636.9U CN209779370U (zh) | 2019-03-05 | 2019-03-05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77636.9U CN209779370U (zh) | 2019-03-05 | 2019-03-05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779370U true CN209779370U (zh) | 2019-12-13 |
Family
ID=68796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277636.9U Active CN209779370U (zh) | 2019-03-05 | 2019-03-05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779370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88843A (zh) * | 2020-01-02 | 2020-05-01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城市排水系统及其排水方法 |
CN111172839A (zh) * | 2020-02-27 | 2020-05-19 | 张延年 | 基于原有道路的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系统 |
CN111304985A (zh) * | 2020-03-17 | 2020-06-19 | 广州市花木公司 | 一种道路绿化带系统及施工方法 |
CN112626946A (zh) * | 2020-11-10 | 2021-04-09 | 山东科技大学 | 一种循环式节水型路面洒水清洁系统 |
CN113006246A (zh) * | 2021-03-05 | 2021-06-22 | 江阴中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市政道路排水装置 |
CN113684904A (zh) * | 2021-07-13 | 2021-11-23 | 广州市土木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道路雨水的排放管理方法 |
CN114319009A (zh) * | 2022-01-06 | 2022-04-12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雨水排水方法及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隐形排水组合装置 |
-
2019
- 2019-03-05 CN CN201920277636.9U patent/CN20977937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88843A (zh) * | 2020-01-02 | 2020-05-01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城市排水系统及其排水方法 |
CN111172839A (zh) * | 2020-02-27 | 2020-05-19 | 张延年 | 基于原有道路的海绵城市雨水循环处理系统 |
CN111304985A (zh) * | 2020-03-17 | 2020-06-19 | 广州市花木公司 | 一种道路绿化带系统及施工方法 |
CN112626946A (zh) * | 2020-11-10 | 2021-04-09 | 山东科技大学 | 一种循环式节水型路面洒水清洁系统 |
CN113006246A (zh) * | 2021-03-05 | 2021-06-22 | 江阴中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市政道路排水装置 |
CN113684904A (zh) * | 2021-07-13 | 2021-11-23 | 广州市土木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道路雨水的排放管理方法 |
CN114319009A (zh) * | 2022-01-06 | 2022-04-12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雨水排水方法及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隐形排水组合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779370U (zh)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 |
CN110249844B (zh) | 一种具有蓄排水装置的行道树树池 | |
CN207362631U (zh) |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的道路雨水回收系统 | |
CN204959952U (zh) | 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调度池及分散式雨水调蓄调度池系统 | |
CN111255011A (zh) | 海绵城市排渗水结构及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CN211621076U (zh) |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 | |
CN106759646A (zh) | 一种海绵城市路面雨水收集系统及安装方法 | |
CN210395596U (zh) | 海绵城市生态市政道路 | |
CN204690903U (zh) | 小区雨水回收系统 | |
CN106400648A (zh) | 海绵城市集水净水生态路 | |
CN111058343A (zh) | 一种透水海绵城市生态路面体系 | |
CN106351308A (zh) | 一种城市干道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 |
CN106638219A (zh) | 一种海绵城市的斜坡式城市道路 | |
CN109183532B (zh) | 一种依附于道路的北方城市雨水净化调蓄生态利用系统 | |
CN106499002B (zh) | 草坪绿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 |
CN111535098A (zh) | 一种城镇道路绿化带、人行道雨水排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 |
CN207143648U (zh) | 一种嵌草砖面层的基层排水系统 | |
CN206233301U (zh) | 草坪绿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 |
CN211547991U (zh) | 一种能防止城市道路内涝的雨水排放及利用系统 | |
CN211172270U (zh) | 一种针对大屋面的前池雨水花园系统 | |
CN201317951Y (zh) | 管式透水型地面雨水收集装置 | |
CN216786729U (zh) | 一种防止路面积水的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 | |
CN214126357U (zh) | 一种城市道路绿化灌溉装置 | |
CN212001480U (zh)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 | |
CN205529776U (zh) | 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渗水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