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90903U - 小区雨水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小区雨水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90903U
CN204690903U CN201520396298.2U CN201520396298U CN204690903U CN 204690903 U CN204690903 U CN 204690903U CN 201520396298 U CN201520396298 U CN 201520396298U CN 204690903 U CN204690903 U CN 204690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ond
drainage channel
tank
filling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9629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左振国
张增献
张为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 Ocean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 Ocean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 Ocean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 Ocean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9629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90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90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9090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区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透水地面、集水池和水处理池,所述透水地面的下方设有填充式集排水通道并通过所述填充式集排水通道与所述集水池的进水口水路连接,所述集水池通过输水管连接所述水处理池,所述填充式集排水通道内填充有碎石,所述集水池和水处理池均设置在地下,所述集水池的池内设有竖向的集水隔板,所述水处理池内设有水处理隔板,所述水处理隔板的进水侧设有所述生物滤料框,所述水处理的底部安装有位于所述生物滤料框下方的曝气器。本实用新型不仅畅通了雨水渗入地面后的通道,明显提高了路面对雨水的吸纳能力,而且还使得雨水能够得到相应的处理,能够被资源化利用。

Description

小区雨水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区雨水回收系统,主要适应于景观和居民小区。
背景技术
目前景观和居住小区的地面多为不透水的混凝土地面,对雨水的吸纳能力非常有限,当雨量超出地面吸纳能力时,如果缺乏地下排水设施,雨水形成地面径流,轻则妨碍人们行走,重则淹没房屋,甚至形成城市内涝,即使在市政排水设施良好的地方,在雨量较大的情况下,雨水形成的瞬间流量往往会超出市政排水系统的设计能力,导致聚积在地面上的雨水无法顺利排出,也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人们的生活。因此,将地面设置成下雨时能够有效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生态透水地面非常必要。
为解决上述问题,人们提出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希望地面能够像海绵一样吸纳雨水,由此不仅可以避免城市内涝,而且还可以以吸纳的雨水补充日常缺乏的城市地下水,基于这个理念,人们开始研究和推广透水地面,主要技术一是将停车场等地面改用带有通孔的植草砖铺设,植草砖的通孔不仅可以通水,而且还可以种草,形成半绿化的地面,二是使用以透水材料制成的透水砖铺设地面,通过透水砖吸纳雨水。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地面的透水性,但由于植草砖和透水砖下面往往是透水性能较差的素土夯实基础,甚至是透水性能更差的混凝土基础,因此其吸纳雨水的能力有限,另外依靠透水砖吸纳的雨水难以渗入地下,不能实现雨水的有效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区雨水回收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回收和利用雨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区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透水地面、集水池和水处理池,所述透水地面的下方设有填充式集排水通道,所述填充式集排水通道连通所述集水池的进水口,所述集水池通过输水管连接所述水处理池,所述填充式集排水通道内填充有碎石,所述集水池和水处理池均设置在地下,所述集水池的池内设有竖向的集水隔板,所述集水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所述集水池的上部(即为上进水、上出水)且分别位于所述集水隔板的两侧,所述集水隔板的下端与集水池的池底之间留有构成水流通道的间距,所述水处理池为好氧生物滤池,所述水处理池内设有水处理隔板,所述水处理隔板的下端与所述水处理池的池底之间留有构成水流通道的间距,所述水处理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水处理池的上部(上进水、上出水)且分别位于所述水处理隔板的两侧,所述水处理池内设有填充有生物滤料的生物滤料框,所述生物滤料框位于所述水处理隔板的进水侧,所述生物滤料框的顶部与所述水处理池的池顶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生物滤料框的底部与所述水处理池的池底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水处理的底部安装有位于所述生物滤料框下方的曝气器,所述曝气器连接有压缩空气供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各种透水地面下设置了填充式集排水通道,使渗过透水地面的水流入填充式集排水通道,并经填充式集排水通道流入集水池,在集水池汇积后送入水处理池进行处理,形成能够资源化使用的中水,由此不仅畅通了雨水渗入地面后的通道,明显地提高了对雨水的吸纳能力,而且还使得雨水能够得到相应的处理,经过处理后变为能够被利用的中水或进一步处理成具有更到利用价值的净化处理水;由于采用填充式集排水通道,在通道内填充碎石(泛指各种粒径和形成方式的石质颗粒,包括砂、砾石以及通常所说的碎石),由此不仅形成容纳水的空间,具备相应的蓄水和输水能力,而且还具有承重能力和一定的水净化能力,形成承载地面的基础;由于集水池内设置了集水隔板,进入集水池的水受集水隔板阻隔,先向下流,流到池底后再穿过集水隔板下方的间隙,从集水隔板的出口侧向上流,通过这种折返流动的方式,可以使水中固体颗粒物沉降到池底,不仅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而且还避免了对后续水泵等设备的磨损,并减轻了水处理池的负担;由于采用了好氧生物滤池进行水处理,适应于待处理雨水的污染物特点,处理过程和设备结构简单,效率高,效果好,没有异味,处理后的水适应于小区内景观用水、家庭冲洗用水、植物浇灌用水以及洗车用水等若干用途;由于水处理池中设置了水处理隔板,并在水处理隔板的进水侧设置生物滤料,穿过生物滤料后的水从水处理隔板的出水侧向上流动,可以使水中的可沉降物质沉降下来,省去通常技术下的后沉池;由于集排水通道、集水池和水处理池都设置在地下,不仅节省了地面空间,而且还保证了水处理环境条件的稳定(例如一年四季的温度较为稳定),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有利于保证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区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透水地面11、12、13、14、集水池和水处理池,所述透水地面的下方设有填充式集排水通道,所述填充式集排水通道连通所述集水池的进水口21,由此实现了所述透水地面通过所述填充式集排水通道与所述集水池的进水口连接(水路连接),所述集水池通过输水管61连接所述水处理池,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所述输水管上设置水泵62,所述水泵可以安装在地下泵室63内,所述填充式集排水通道内填充有碎石,所述集水池和水处理池均设置在地下,所述集水池的池内设有竖向的集水隔板23,所述集水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集水池的上部(上进水、上出水)且分别位于所述集水隔板的两侧22、24,所述集水隔板的下端与集水池的池底之间留有构成水流通道的间距,所述水处理池为好氧生物滤池,所述水处理池内设有水处理隔板34,所述水处理隔板的下端与水处理池的池底之间留有构成水流通道的间距,所述水处理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水处理池的上部(上进水、上出水)且分别位于所述水处理隔板的两侧,所述水处理池内设有填充有生物滤料32的生物滤料框33,所述生物滤料框位于所述水处理隔板的进水侧,所述生物滤料框的顶部与所述水处理池的池顶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生物滤料框的底部与所述水处理池的池底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水处理的底部安装有位于所述生物滤料框下方的曝气器31,所述曝气器连接有压缩空气供气管。
优选的,所述水处理池设有连通景观水池的溢流堰52,所述溢流堰位于所述景观水池的侧壁上部且高于所述景观水池的设计水面高度51,经过处理后的水通过溢流的方式进入开放的景观水池,不仅具有景观效应,而且还通过溢流瀑布和景观水池增加了水中的氧含量,有利于保持水质的良好状态。
优选的,所述景观水池内种植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不仅可以作为景观,而且还有利于水体的净化。
优选的,所述景观水池的内设置有潜水泵41,所述潜水泵的输出管道接入蓄水池42,由此,将经过景观水池进一步富氧和净化的处理后水蓄积起来,以便使用。
优选的,所述蓄水池设置在地下。
可选的,所述透水地面与所述填充式集排水通道的水路连接方式为下列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透水地面直接设置在所述填充式集排水通道上面、所述透水地面通过透水层连接所述填充式集排水通道和所述透水地面通过竖向的导水管连接所述填充式集排水通道。
所述透水地面可以为现有技术下的各种透水地面。
可选的,所述透水地面包括下列任意一种或多种:由植草砖铺设的透水地面11、由透水砖铺设的透水地面12、由种植土层构成的透水地面13和由砂层构成的透水地面14。
优选的,所述由植草砖铺设的透水地面的设置方式可以为:在基底(例如夯实的素土基底)上铺设用作填充式集排水通道的碎石层,在所述碎石层上面铺设种植土层,将植草砖铺设在所述种植土层的表面,使用时还可以在所述植草砖的通孔内填入种植土并种植植物,由此植物根系可以伸入到植草砖下面的种植土层中,雨水可以透过植草砖上的通孔和种植土层渗入由碎石层构成的填充式集排水通道。
优选的,所述由透水砖铺设的透水地面的设置方式可以为:在基底上铺设空隙较大的第一碎石层,在第一碎石层上铺设空隙较小的第二碎石层,所述第一碎石层和第二碎石层共同构成所述填充式集排水通道,在第二碎石层上铺设透水混凝土层,在透水混凝土层上铺设透水砖,依靠混凝土的粘结作用将透水砖粘结住。为改善透水效果,还可以在第二碎石层上插入若干竖向的导水管,并使导水管的上端管口延伸到与透水砖底部接触或者延伸到相邻透水砖的接缝处,由此通过导水管可以更为顺畅地将渗过透水砖的雨水引入到由碎石层构成的填充式集排水通道中。
优选的,所述由种植土层构成的透水地面的设置方式可以为:在基底上挖出若干相互连通或者不相互连通的沟,在沟内填充用作填充式集排水通道的碎石,在碎石的上面铺设沙土层,在沙土层和没有挖沟的基底上铺设种植土层,在种植土层种植植被,由此,渗入种植土中的部分雨水会继续渗入到基底的土中,部分雨水会继续在种植土层中流动,当水流经沙土层时,由于沙土层的透水性更好,其中的大部分水会渗透过沙土层进入碎石层。
优选的,由砂层构成的透水地面的设置方式可以为:用彩砂和/或普通砂作透水材料,在基底的相应区域上铺设用作填充式集排水通道的碎石层,在碎石层的表面铺设一层或多层滤网或透水无纺布,将彩砂和/或普通砂铺在滤网或无纺布上面形成所述的砂层。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小区雨水回收系统能够将从透水地面渗入地下的水汇集起来,在汇集和输送的过程中,利用透水地面和填充式集排水通道本身所具有的过滤、沉降和吸附作用,将地面雨水中夹带的各种杂质大部分去除掉,经过集水池将水中剩余的固体颗粒物沉降后,经过专门的水处理池处理,将所收集的雨水净化到中水回用标准,以便用于小区景观水、洗车、浇灌、家用中水等,由于相对于生活污水而言,雨水在微生物污染以及心理上的可接受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雨水处理起来也相对简便,因此这种雨水回用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所称水路连通是指水或与水特性相仿的其他液体介质能够从相互水路连通的一处流到另一处,涉及水路连通的水流通道可以是宏观的或者具有固定形状的空间,例如管道的管孔,也可以是微观的或者不具有固定形状的空间,例如砂砾之间的间隙或土壤内的缝隙。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各优选和可选的技术手段,除特别说明外及一个优选或可选技术手段为另一技术手段的进一步限定外,均可以任意组合,形成若干不同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小区雨水回收系统,包括透水地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水池和水处理池,所述透水地面的下方设有填充式集排水通道并通过所述填充式集排水通道与所述集水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集水池通过输水管连接所述水处理池,所述填充式集排水通道内填充有碎石,所述集水池和水处理池均设置在地下,所述集水池的池内设有竖向的集水隔板,所述集水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所述集水池的上部且分别位于所述集水隔板的两侧,所述集水隔板的下端与集水池的池底之间留有构成水流通道的间距,所述水处理池为好氧生物滤池,所述水处理池内设有水处理隔板,所述水处理隔板的下端与水处理池的池底之间留有构成水流通道的间距,所述水处理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所述水处理池的上部且分别位于所述水处理隔板的两侧,所述水处理池内设有填充有生物滤料的生物滤料框,所述生物滤料框位于所述水处理隔板的进水侧,所述生物滤料框的顶部与所述水处理池的池顶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生物滤料框的底部与所述水处理池的池底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水处理的底部安装有位于所述生物滤料框下方的曝气器,所述曝气器连接有压缩空气供气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区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池设有连通景观水池的溢流堰,所述溢流堰位于所述景观水池的侧壁上部且高于所述景观水池的设计水面高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区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观水池内种植有水生植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区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观水池的内设置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的输出管道接入蓄水池,所述蓄水池设置在地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区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地面与所述填充式集排水通道的水路连接方式为下列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透水地面直接设置在所述填充式集排水通道上面、所述透水地面通过透水层连接所述填充式集排水通道和所述透水地面通过竖向的导水管连接所述填充式集排水通道。
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小区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地面包括下列任意一种或多种:由植草砖铺设的透水地面、由透水砖铺设的透水地面、由种植土层构成的透水地面和由砂层构成的透水地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区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由植草砖铺设的透水地面的设置方式为:在基底上铺设用作填充式集排水通道的碎石层,在所述碎石层上面铺设种植土层,将植草砖铺设在所述种植土层的表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区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由透水砖铺设的透水地面的设置方式为:在基底上铺设空隙较大的第一碎石层,在第一碎石层上铺设空隙较小的第二碎石层,所述第一碎石层和第二碎石层共同构成所述填充式集排水通道,在第二碎石层上铺设透水混凝土层,在透水混凝土层上铺设透水砖。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区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由种植土层构成的透水地面的设置方式为:在基底上挖出若干相互连通或者不相互连通的沟,在沟内填充用作填充式集排水通道的碎石,在碎石的上面铺设沙土层,在沙土层和没有挖沟的基底上铺设种植土层,在种植土层种植植被。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区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由砂层构成的透水地面的设置方式为:用彩砂和/或普通砂作透水材料,在基底的相应区域上铺设用作填充式集排水通道的碎石层,在碎石层的表面铺设一层或多层滤网或透水无纺布,将彩砂和/或普通砂铺在滤网或无纺布上面形成所述的砂层。
CN201520396298.2U 2015-06-10 2015-06-10 小区雨水回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90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96298.2U CN204690903U (zh) 2015-06-10 2015-06-10 小区雨水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96298.2U CN204690903U (zh) 2015-06-10 2015-06-10 小区雨水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90903U true CN204690903U (zh) 2015-10-07

Family

ID=54231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9629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690903U (zh) 2015-06-10 2015-06-10 小区雨水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90903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1062A (zh) * 2016-01-04 2016-04-06 北京荣蒂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洪处理、净化系统
CN106013392A (zh) * 2016-07-21 2016-10-12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径流净化系统及径流净化方法
CN106638786A (zh) * 2016-11-22 2017-05-10 新疆大学 一种地下水开采装置的制造工艺
CN106638882A (zh) * 2016-10-19 2017-05-10 天津沃佰艾斯科技有限公司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07129073A (zh) * 2017-06-23 2017-09-05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渗透过滤加分批节流加药的灰水处理系统及工艺
CN107460944A (zh) * 2016-06-02 2017-12-12 仁创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
CN112127419A (zh) * 2020-09-12 2020-12-25 上海亦构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及循环用水系统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1062A (zh) * 2016-01-04 2016-04-06 北京荣蒂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洪处理、净化系统
CN107460944A (zh) * 2016-06-02 2017-12-12 仁创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
CN107460944B (zh) * 2016-06-02 2023-10-03 仁创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路面雨水弃流和综合利用系统
CN106013392A (zh) * 2016-07-21 2016-10-12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径流净化系统及径流净化方法
CN106013392B (zh) * 2016-07-21 2019-04-05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径流净化系统及径流净化方法
CN106638882A (zh) * 2016-10-19 2017-05-10 天津沃佰艾斯科技有限公司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06638786A (zh) * 2016-11-22 2017-05-10 新疆大学 一种地下水开采装置的制造工艺
CN107129073A (zh) * 2017-06-23 2017-09-05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渗透过滤加分批节流加药的灰水处理系统及工艺
CN107129073B (zh) * 2017-06-23 2023-12-08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渗透过滤加分批节流加药的灰水处理系统及工艺
CN112127419A (zh) * 2020-09-12 2020-12-25 上海亦构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及循环用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90903U (zh) 小区雨水回收系统
CN103088897A (zh) 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CN204959952U (zh) 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调度池及分散式雨水调蓄调度池系统
CN101839007B (zh) 水收集过滤净化储存系统
CN203080678U (zh) 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CN209779370U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CN105217798B (zh) 一种城市小河道雨水快速自我净化方法
CN211285921U (zh)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
CN207727714U (zh) 海绵城市生态渗滤系统
CN108729326A (zh) 用于海绵城市滨海公路建设的自然净化排水系统
CN205222816U (zh) 一种城市小河道雨水快速自我净化组合坝系统
CN105735405B (zh) 一种楼宇屋顶的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208104958U (zh)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CN208649827U (zh) 用于海绵城市滨海公路建设的自然净化排水系统
CN205822415U (zh) 一种雨水井
CN205398233U (zh) 一种适合高粘性土壤高地下水位的强化脱氮雨水花园
CN203866895U (zh) 一种生态雨水收集系统
CN205242598U (zh) 一种在线式生态植被渗透浅沟
CN208105449U (zh) 一种生态滞留池
CN106499002A (zh) 草坪绿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11897679U (zh) 一种新型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CN206233301U (zh) 草坪绿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104264773A (zh) 一种用于处理停车场雨水及调节小气候的蓄流湿地系统
CN207958057U (zh) 雨水处理系统
CN105293706B (zh) 城市下沉廊道式景观湿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07

Termination date: 202106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