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04958U -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04958U
CN208104958U CN201820599342.3U CN201820599342U CN208104958U CN 208104958 U CN208104958 U CN 208104958U CN 201820599342 U CN201820599342 U CN 201820599342U CN 208104958 U CN208104958 U CN 208104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wn road
ecostagnation
overflow
rainwater
kerbst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9934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栋科
杨昊
王正念
甘霖
徐磊
刘萍
刘凯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2059934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04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04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0495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包括进水侧石、雨水处理单元、下沉式滞留带以及溢流设施,进水侧石沿市政道路道路侧石布置,所述雨水处理单元设置于进水侧石内侧,雨水处理单元由上而下依次包括碎石消能区以及填料过滤区,下沉式滞留带设置于雨水处理单元的内侧且其由上而下依次包括改良种植土层和碎石滞水层,溢流设施包括溢流井以及溢流管,碎石滞水层内设置有一连通至溢流井内的穿孔排水管,溢流管设计高于穿孔排水管高度,溢流井通过溢流管连通至雨水口并将雨水排入至雨水井,雨水井通过市政雨水管道排入下游雨水系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广泛适用于市政道路,便于实际施工建造、生态效应良好。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城市下垫面的形态被人为地显著改变,造成了城市内涝、河流黑臭等“城市病”。海绵城市是通过合理布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改善城市下垫面的“弹性”,破解“城市病”,使雨水能够得以渗透、蓄积、净化和利用的规划建设理念。作为排水系统的重要载体,适用于市政道路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开发。
传统市政道路设计强调路面硬化、结构稳定,绿化带凸出地面、追求景观效果,路面降水应及时排出,降低隐患。低影响开发设施则是通过透水铺装、下沉绿地、生物滞留带等形式对道路原有设施改造实现雨水的渗滞蓄排,但将雨水引入绿化带和路基范围内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和道路病害等问题,尚未充分引起重视。
低影响开发设施收纳雨水中的初期雨水由于淋洗大气,冲刷地面,携带了大量污染物,其主要污染物为悬浮固体、COD、石油类和重金属,可生化性差,成分复杂,若低影响开发设施无相应的处理及隔离单元,会造成初期雨水对绿化带内土壤乃至地下水的二次污染,后者更难以进行处置,进而影响景观植物的生长。道路病害多数是由水造成的,路基含水量的增加,会降低土颗粒之间的粘聚力和内摩擦力,破坏路基结构固结及胶结状态,导致路基丧失原有的结构强度,在外部荷载的作用下,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沉陷、开裂等病害,并且随着水分向路面的蒸发以及雨水通过路面裂缝的渗透,及冬季滞留于路面结构层内的水分产生的冻胀及融化的循环破坏,导致面层结构松散,产生车辙、拥包、坑槽等影响道路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的严重病害。
目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多数并未慎重考虑二次污染及道路病害等的问题,或结构形式及其复杂,并增设了泵站、药剂、传感器等单元,运行费用高,占地面积大,在市政道路上几无实施可能,本实用新型针对二次污染及道路病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的低影响开发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能够解决初期雨水导致的二次污染及雨水渗蓄造成的道路病害的问题,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广泛适用于市政道路,便于实际施工建造、生态效应良好的低影响开发解决方案。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包括进水侧石、雨水处理单元、下沉式滞留带以及溢流设施,所述进水侧石沿市政道路道路侧石布置,所述雨水处理单元设置于进水侧石内侧,所述雨水处理单元由上而下依次包括碎石消能区以及填料过滤区,所述下沉式滞留带设置于雨水处理单元的内侧且其由上而下依次包括改良种植土层和碎石滞水层,所述溢流设施包括溢流井以及溢流管,所述碎石滞水层内设置有一连通至溢流井内的穿孔排水管,溢流管设计高于穿孔排水管高度,所述溢流井通过溢流管连通至雨水口并将雨水排入至雨水井,所述雨水井通过市政雨水管道排入下游雨水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下沉式滞留带底部以及侧壁敷设有防渗土工隔膜。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侧石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钢制篦子。
进一步的,所述市政道路与进水侧石衔接处设置有倾斜放置的坡道石,所述坡道石的高处与市政道路齐平,坡道石的低处与进水口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雨水处理单元为通过塑料卡扣连接而成的双层塑料框体结构,且每层塑料框的上下面均开设有若干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侧石的内侧面设置有底部与下沉式滞留带顶面锚固的侧石靠背。
进一步的,所述下沉式滞留带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基础压块。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井的顶部设置有栅格式溢流进水口且在该溢流进水口的底部设置有截污挂篮。
进一步的,所述碎石滞水层上部设置有土工布。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严格按照道路结构设计,与道路结构层搭配,确保道路结构稳固,同时处理了雨水污染,生态效益显著,是完全适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2)增设了雨水处理单元对初期雨水进行有效处理,模块化拆装,可定期更换过滤填料,避免雨水污染。
(3)采用了防渗土工隔膜,可将雨水滞蓄设施与道路结构层隔离,保障道路路基不受水浸入,确保道路结构稳固。
(4)改进了渗管布置位置,确保了过量雨水下渗排出,避免雨水过量积蓄导致植物缺氧烂根等病症,同时可与溢流井连通形成空气循环连通,优化植物及微生物等生长环境。
(5)改进了溢流管布置位置,溢流管高于穿孔排水管高度,避免雨水直接排出,可实现雨水在碎石滞水层的蓄积利用。
(6)排水流程简洁,雨水通过进水侧石排入,处理单元过滤净化,改良植被层深度过滤,碎石滞水层涵蓄雨水,过量雨水通过渗管溢流排走,超量雨水直接通过溢流井上口排走,实现了雨水的综合利用,同时降低了道路内涝积水风险。
(7)结构较为简单,主要构筑物均为塑料材质,劳动强度低,施工难度小,且完全利用道路侧分带,不另外占地,可大规模实施推广。
(8)结构灵活,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图1生态滞留带平面布置图
图2雨水处理单元结构图
图3生态滞留带进水口处剖面图
图4生态滞留带溢流井处剖面图。
1-进水侧石;2-雨水处理单元;3-下沉式滞留带;4-溢流设施;5-市政道路;6-穿孔排水管;7-雨水口;8-雨水井;9-雨水管道;11-进水口;12-坡道石;13-侧石靠背;21-碎石消能区;22-填料过滤区;23-塑料卡扣;31-改良种植土层;32-碎石滞水层;33-防渗土工隔膜;34-底部基础压块;35-土工布;41-溢流井;42-溢流管;43-溢流进水口;44-截污挂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4所示的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包括进水侧石1、雨水处理单元2、下沉式滞留带3以及溢流设施4,所述进水侧石1沿市政道路5道路侧石布置,所述雨水处理单元2设置于进水侧石1内侧,所述雨水处理单元2由上而下依次包括碎石消能区21以及填料过滤区22,所述下沉式滞留带3设置于雨水处理单元2的内侧且其由上而下依次包括改良种植土层31和碎石滞水层32,所述溢流设施4包括溢流井41以及溢流管42,所述碎石滞水层32内设置有一连通至溢流井41内的穿孔排水管6,所述溢流井41通过溢流管42连通至雨水口7并将雨水排入至雨水井8,所述雨水井8通过市政雨水管道9排入下游雨水系统,其中雨水口7、雨水井8、雨水管道9以及下游雨水系统均为现有设施,可以直接使用。
其中,所述下沉式滞留带3底部以及侧壁敷设有防渗土工隔膜33;所述进水侧石1上设置有进水口11,所述进水口设置钢制篦子;所述市政道路5与进水侧石1衔接处设置有倾斜放置的坡道石12,所述坡道石12的高处与市政道路5齐平,坡道石12的低处与进水口11齐平;所述雨水处理单元2为通过塑料卡扣23连接而成的双层塑料框体结构,且每层塑料框的上下面均开设有若干通孔,上层孔径2cm,下层孔径5cm,侧面不开孔;所述进水侧石1的内侧面设置有底部与下沉式滞留带顶面锚固的侧石靠背13;所述下沉式滞留带3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基础压块34;所述溢流井41的顶部设置有栅格式溢流进水口43且在该溢流进水口43的底部设置有截污挂篮44;所述碎石滞水层31上部设置有土工布35,可以防止改良种植土层31中的土壤进入到碎石滞水层31。
其中碎石消能区21所采用的碎石颗粒粒径为3~5cm,而填料过滤区22采用多孔性吸附材料炉渣、活性炭、陶粒,粒径1-3cm左右。
下沉式滞留带3底宽0.7m、顶宽2m,边坡比随道路放坡为1:0.5,底部基础压块34压实处理,压实度不小于90%,底部及边坡敷设防渗土工隔膜33,上端锚固于侧石靠背内,应平整不上翘,防渗土工隔膜33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碎石滞水层32厚0.3m,外裹200g/m2土工布35,采用搭接方式连接,搭接宽度不少于20cm,碎石粒径3-5cm,摊铺应均匀;所述改良种植土层31厚0.5m,需换土回填,配比为(体积比)50%砂、35%表层土、10%腐殖土或泥炭土或木屑、5%沸石,混合均匀,种植植物为本地多年生,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耐短时水淹、有一定抗旱能力的乡土植物。
碎石滞水层32内铺设穿孔排水管6,渗管采用PE材质,管径DN160,开孔率5%,随路破铺设。
所述溢流井41为圆形预制HDPE井,井径d600,溢流井41口较下沉式滞留带3平面高20cm,井盖上设栅格式溢流进水口43,井口处设截污挂篮44,溢流井41基础及井周回填采用中粗砂。
溢流管42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环刚度等级SN为8KN/m2,管径di300,溢流管42底比溢流井41底高30cm,管道基础及回填采用中粗砂。
溢流井41及溢流管42与防渗土工隔膜33采用焊接形式连接。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9)

1.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侧石、雨水处理单元、下沉式滞留带以及溢流设施,所述进水侧石沿市政道路道路侧石布置,所述雨水处理单元设置于进水侧石内侧,所述雨水处理单元由上而下依次包括碎石消能区以及填料过滤区,所述下沉式滞留带设置于雨水处理单元的内侧且其由上而下依次包括改良种植土层和碎石滞水层,所述溢流设施包括溢流井以及溢流管,所述碎石滞水层内设置有一连通至溢流井内的穿孔排水管,所述溢流井通过溢流管连通至雨水口并将雨水排入至雨水井,所述雨水井通过市政雨水管道排入下游雨水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式滞留带底部以及侧壁敷设有防渗土工隔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侧石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钢制篦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市政道路与进水侧石衔接处设置有倾斜放置的坡道石,所述坡道石的高处与市政道路齐平,坡道石的低处与进水口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处理单元为通过塑料卡扣连接而成的双层塑料框体结构,且每层塑料框的上下面均开设有若干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侧石的内侧面设置有底部与下沉式滞留带顶面锚固的侧石靠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式滞留带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基础压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井的顶部设置有栅格式溢流进水口且在该溢流进水口的底部设置有截污挂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滞水层上部设置有土工布。
CN201820599342.3U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04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99342.3U CN208104958U (zh)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99342.3U CN208104958U (zh)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04958U true CN208104958U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16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99342.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04958U (zh)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0495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8136A (zh) * 2020-04-20 2020-09-01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河道边坡海绵系统
CN111972225A (zh) * 2020-09-03 2020-11-24 兰州交通大学 一种新型土层结构的边坡绿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1997169A (zh) * 2020-09-30 2020-11-27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雨水井及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CN112681054A (zh) * 2020-12-21 2021-04-20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多雨地区海绵城市道路生态滞留沟系统
CN113105069A (zh) * 2021-04-06 2021-07-13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径流雨水处理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8136A (zh) * 2020-04-20 2020-09-01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河道边坡海绵系统
CN111972225A (zh) * 2020-09-03 2020-11-24 兰州交通大学 一种新型土层结构的边坡绿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1997169A (zh) * 2020-09-30 2020-11-27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雨水井及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CN112681054A (zh) * 2020-12-21 2021-04-20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多雨地区海绵城市道路生态滞留沟系统
CN113105069A (zh) * 2021-04-06 2021-07-13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径流雨水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35696U (zh) 一种基于海绵生态体系水质净化的雨水花园系统
CN208104958U (zh)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CN101012643B (zh) 一种高效快速去除面源污染的生态岸坡构建方法
CN206472556U (zh) 一种用于人行道雨水净化和利用的多功能生态树池
CN106830506A (zh)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强化脱氮除磷生物滞留池
CN106193247A (zh) 用于海绵城市的一体化雨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9399800B (zh) 一种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
CN204690903U (zh) 小区雨水回收系统
CN208649827U (zh) 用于海绵城市滨海公路建设的自然净化排水系统
CN205398233U (zh) 一种适合高粘性土壤高地下水位的强化脱氮雨水花园
CN113201992A (zh) 高速公路路面径流的阶梯形生物滞留装置
CN110776106A (zh)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与雨污的分级生态处理系统
CN207499048U (zh) 一种雨水收集净化系统
CN206203996U (zh) 一种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护岸系统
CN109928573A (zh) 一种黑臭河道下沉式绿地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211813686U (zh)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与雨污的分级生态处理系统
CN105484125B (zh) 一种收集利用雨水的台阶
CN205223761U (zh) 一种用于雨水下渗和净化的生物洼地系统
CN112343162A (zh) 一种面向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
CN209114270U (zh)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生态树池
CN107473505A (zh) 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型校园雨污水回收再利用方法
CN110357267A (zh) 梯级多段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及其施工方法
CN216786729U (zh) 一种防止路面积水的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
CN216838818U (zh) 一种多功能植草沟
CN105735083B (zh) 一种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及雨水净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