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86040U - 驻车制动装置、刹车系统及二轮车 - Google Patents

驻车制动装置、刹车系统及二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86040U
CN220786040U CN202322657074.XU CN202322657074U CN220786040U CN 220786040 U CN220786040 U CN 220786040U CN 202322657074 U CN202322657074 U CN 202322657074U CN 220786040 U CN220786040 U CN 2207860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parking
braking
piece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5707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5707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860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860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860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驻车制动装置、刹车系统及二轮车,此驻车制动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制动机构及驻车件;固定支架用于安装至车把;制动机构包括制动件、前制动输出件和后制动输出件;制动件转动连接于固定支架,前制动输出件和后制动输出件分别贯穿固定支架并连接于制动件;驻车件设于固定支架且靠近后制动输出件,驻车件设有第一抵挡部;在锁定状态下,制动件位于预设驻车位置,制动件与前制动输出件和后制动输出件之间分别形成对应的第一间隔和形成第二间隔,第一抵挡部位于第二间隔内,且第一抵挡部抵接于制动件与固定支架之间;第一间隔的尺寸小于第二间隔的尺寸。驻车时前制动力尽量释放,改善长时间驻车时前制动碟刹的橡胶管失效的问题。

Description

驻车制动装置、刹车系统及二轮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刹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驻车制动装置、刹车系统及二轮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二轮车(例如自行车、摩托车等)智能技术的发展,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使用安全性,二轮车上设置驻车制动的做法越来越普遍。在传统的驻车制动结构中,大多是采用单独制动的方式,使用时捏后制动手柄,只有后制动器产生制动力,并通过锁止机构对后制动手柄进行锁定,进而达到驻车目的。随着联合制动的普及,在二轮车使用过程中捏动后联合制动手柄,前、后制动均会产生制动力。由于前制动采用碟刹方式,通过橡胶管传递液压对前轮进行刹车,后制动采用鼓刹方式,通过刹车片对后轮进行刹车,在长时间驻车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前制动碟刹的橡胶管失效,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二轮车联合制动中长时间驻车可能会导致前制动的橡胶管失效的问题,提供一种驻车制动装置、刹车系统及二轮车。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驻车制动装置,包括:
固定支架,用于安装至车把;
制动机构,包括制动件、前制动输出件和后制动输出件;所述制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前制动输出件和后制动输出件分别贯穿所述固定支架并连接于所述制动件;
驻车件,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且靠近所述后制动输出件,所述驻车件设有第一抵挡部;
其中,在所述制动件的转动中,在所述第一抵挡部的作用下,所述驻车制动装置能够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制动件位于预设驻车位置,所述制动件与所述前制动输出件之间形成第一间隔,所述制动件与所述后制动输出件之间形成第二间隔,所述第一抵挡部位于所述第二间隔内,且所述第一抵挡部抵接于所述制动件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
所述第一间隔沿前制动输出件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间隔沿后制动输出件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制动输出件相较于所述后制动输出件更靠近所述车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驻车件包括底座和驻车部,所述驻车部和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且靠近所述后制动输出件,所述第一抵挡部设于所述驻车部,所述驻车部被配置为能够使第一抵挡部位于或离开所述第二间隔的位置,以使所述驻车制动装置在所述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驻车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底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驻车部;
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第一抵挡部能够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不位于所述第二间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驻车件还包括第二抵挡部,所述第二抵挡部设于所述驻车部且靠近所述底座,所述第二抵挡部用于在所述解锁状态时抵接于所述底座,以使所述驻车部相对于底座保持静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制动件位于初始位置,所述制动件抵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一抵挡部位于所述制动件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动件包括彼此连接的制动部和平衡部,所述制动部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平衡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前制动输出件,另一端连接后制动输出件,所述平衡部用于将所述制动部输出的制动力分配于前制动输出件和后制动输出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平衡部位于预设驻车位置,所述平衡部与所述前制动输出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间隔,所述平衡部与所述后制动输出件形成所述第二间隔,所述第一抵挡部位于所述第二间隔内,且所述第一抵挡部抵接于所述平衡部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刹车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驻车制动装置,所述刹车系统还包括碟刹控制器和鼓刹控制器,所述碟刹控制器用于安装至前轮,所述鼓刹控制器用于安装至后轮,所述碟刹控制器与前制动输出件连接,所述鼓刹控制器与后制动输出件连接。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二轮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刹车系统。
上述所述的驻车制动装置、刹车系统及二轮车中,通过设有驻车件,驻车件设有第一抵挡部,在使用联合制动时,捏动所述制动件,使制动件位于预设驻车位置,第一间隔沿前制动输出件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间隔沿后制动输出件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在第一抵挡部的抵挡作用下,此时,前制动输出件的制动力尽量释放,仅保持后制动输出件的制动力,使二轮车保持驻车状态,并且前制动碟刹的橡胶管液压减小,橡胶管不会一直受液压而膨胀,从而改善长时间驻车时前制动橡胶管失效的问题,提高了二轮车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驻车制动装置在解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驻车制动装置在锁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把;2、驻车制动装置;21、固定支架;22、制动机构;221、制动件;2211、制动部;2212、平衡部;222、前制动输出件;223、后制动输出件;23、驻车件;231、第一抵挡部;232、底座;233、驻车部;234、第二抵挡部;235、第一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二轮车技术领域,随着联合制动的普及,在使用过程中捏后联合制动手柄,前、后制动均会产生制动力,前制动可以采用鼓刹或碟刹,后制动可以采用鼓刹,但发明人发现,在前制动采用碟刹,后制动采用鼓刹时,采用联合制动手柄对前、后制动分别进行锁止的驻车方式会存在弊端,因为前制动通过橡胶管传递制动液压,若仍采用对联合制动手柄进行锁止的驻车方式,则驻车时,前制动的橡胶管会一直受液压而膨胀,极端情况下二轮车长时间驻车可能会导致前制动的橡胶管失效,存在安全隐患。
基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驻车制动装置2、刹车系统及二轮车,改善长时间驻车时前制动橡胶管失效的问题,以提高二轮车的使用安全性。
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驻车制动装置2,包括固定支架21、制动机构22及驻车件23。固定支架21用于安装至车把1。制动机构22包括制动件221、前制动输出件222和后制动输出件223。制动件221转动连接于固定支架21。前制动输出件222和后制动输出件223分别贯穿固定支架21并连接于制动件221。驻车件23设于固定支架21且靠近后制动输出件223,驻车件23设有第一抵挡部231。
其中,在制动件221的转动中,在第一抵挡部231的作用下,驻车制动装置2能够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在锁定状态下,制动件221位于预设驻车位置,制动件221与前制动输出件222之间形成第一间隔,制动件221与后制动输出件223之间形成第二间隔,第一抵挡部231位于第二间隔内,且第一抵挡部231抵接于制动件221与固定支架21之间。第一间隔沿前制动输出件222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二间隔沿后制动输出件223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支架21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至车把1。第一抵挡部231采用矩形块、球状或其他形状都可以。前制动输出件222包括前制动控制线和前控制输出端。后制动输出件223包括后制动控制线和后制动输出端。
具体的,对二轮车进行制动时,通过人手捏住制动件221以产生制动力给前制动输出件222和后制动输出件223,从而使前轮碟刹、后轮鼓刹同时进行刹车动作,使二轮车减速,想要长时间驻车时,将第一抵挡部231按下,并将制动件221回位或转动至预设驻车位置,第一抵挡部231位于第二间隔内,且第一抵挡部231抵接于制动件221与固定支架21之间,使二轮车处于锁定状态,也即驻车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间隔沿前制动输出件222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二间隔沿后制动输出件223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也即制动件221与前制动输出件222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制动件221与后制动输出件223之间的间隔距离,在第一抵挡部231的抵挡作用下,此时,前制动输出件222的制动力尽量释放,仅保持后制动输出件223的制动力,使二轮车保持驻车状态,并且前制动碟刹的橡胶管液压减小,从而改善长时间驻车时前制动橡胶管失效的问题,提高了二轮车的使用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间隔具体指从前制动输出件222恰好穿过固定支架21的位置到制动件221之间的间隔。第二间隔具体指从后制动输出件223恰好穿过固定支架21的位置到制动件221之间的间隔。预设驻车位置是指制动件221位于满足驻车要求的位置,也即能够使第二间隔容纳第一抵挡部231,以保持后制动输出件223的制动力,并且前制动输出件222的制动力趋近于零。
本申请通过设有驻车件23,驻车件23设有第一抵挡部231,在使用联合制动时,捏动制动件221,使制动件221位于预设驻车位置,第一间隔沿前制动输出件222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二间隔沿后制动输出件223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在第一抵挡部231的抵挡作用下,此时,前制动输出件222的制动力尽量释放,仅保持后制动输出件223的制动力,使二轮车保持驻车状态,并且前制动碟刹的橡胶管液压减小,橡胶管不会一直受液压而膨胀,从而改善长时间驻车时前制动橡胶管失效的问题,提高了二轮车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在解锁状态下,制动件221位于初始位置,制动件221抵接于固定支架21,第一抵挡部231位于制动件221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初始位置是指制动件221初始未开始转动的位置。将驻车制动装置2从锁定状态切换到解锁状态时,可以通过转动制动件221并将驻车件23的第一抵挡部231拉起,使制动件221与固定支架21直接抵接,第一抵挡部231位于制动件221的一侧,也即第一抵挡部231位于制动件221的正上方或斜上方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制动输出件222相较于后制动输出件223更靠近车把1。
具体的,将前制动输出件222和后制动输出件223分别贯穿固定于固定支架21时,前制动输出件222相较于后制动输出件223更靠近车把1,可以使得制动件221在转动过程中,第一间隔沿前制动输出件222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二间隔沿后制动输出件223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也即制动件221与前制动输出件222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制动件221与后制动输出件223之间的间隔距离,并且在第一抵挡部231的抵挡作用下,此时,前制动输出件222的制动力尽量释放,仅保持后制动输出件223的制动力,使二轮车保持驻车状态,并且前制动碟刹的橡胶管液压减小,从而改善长时间驻车时前制动橡胶管失效的问题,提高了二轮车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制动件221包括彼此连接的制动部2211和平衡部2212。制动部2211与固定支架21转动连接。平衡部2212的一端连接前制动输出件222,另一端连接后制动输出件223。平衡部2212用于将制动部2211输出的制动力分配于前制动输出件222和后制动输出件223。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锁定状态下,平衡部2212位于预设驻车位置,平衡部2212与前制动输出件222之间形成第一间隔,平衡部2212与后制动输出件223形成第二间隔,第一抵挡部231位于第二间隔内,且第一抵挡部231抵接于平衡部2212与固定支架21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制动部2211具体指制动手柄。平衡部2212的一端连接前制动输出件222,另一端后制动输出件223。平衡部2212用于将制动部2211输出的制动力按照不同比例定量分配于前制动输出件222和后制动输出件223,该分配比例可以根据前、后制动回路中的杠杆比确定。
具体的,制动部2211转动过程中,带动平衡部2212转动并给前制动输出件222和后制动输出件223分配不同大小的制动力,从而使前轮碟刹、后轮鼓刹同时进行刹车动作,使二轮车减速,想要长时间驻车时,将第一抵挡部231按下,并将制动部2211回位或转动使平衡部2212位于预设驻车位置,平衡部2212与前制动输出件222之间形成第一间隔,平衡部2212与后制动输出件223形成第二间隔,第一抵挡部231位于第二间隔内,且第一抵挡部231抵接于平衡部2212与固定支架21之间,使二轮车处于锁定状态,也即驻车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将驻车制动装置2从锁定状态切换到解锁状态时,可以通过转动制动部2211并将驻车件23的第一抵挡部231拉起,使平衡部2212与固定支架21直接抵接,第一抵挡部231位于平衡部2212的一侧,也即位于平衡部2212的正上方或斜上方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驻车件23包括底座232和驻车部233,驻车部233和底座232转动连接,底座232设于固定支架21且靠近后制动输出件223,第一抵挡部231设于驻车部233,驻车部233被配置为能够使第一抵挡部231位于或离开第二间隔的位置,以使驻车制动装置2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具体的,驻车部233具体指驻车手柄。捏住制动部2211转动过程中,通过平衡部2212给前制动输出件222和后制动输出件223分配不同大小的制动力,从而使前轮碟刹、后轮鼓刹同时进行刹车动作,通过逆时针转动驻车部233从而使第一抵挡部231位于平衡部2212与固定支架21之间的位置,并释放制动部2211,平衡部2212回位到预设驻车位置,第一抵挡部231位于第二间隔内,且第一抵挡部231抵接于平衡部2212与固定支架21之间,使二轮车处于锁定状态,也即驻车状态。
进一步的,将驻车制动装置2从锁定状态切换到解锁状态时,通过转动制动部2211,并顺时针转动驻车部233使第一抵挡部231离开平衡部2212与固定支架21之间的位置,并释放制动部2211,平衡部2212回位至初始位置,平衡部2212与固定支架21直接抵接,第一抵挡部231位于平衡部2212的一侧,也即第一抵挡部231位于平衡部2212的正上方或斜上方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驻车部233与底座232可拆卸连接。具体的,驻车部233与底座23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方便拆卸更换或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驻车部233、第一抵挡部231和第二抵挡部234为一体式结构。其中,一体式结构是指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制作得到的结构,并且可以采用铝合金材质,外观可塑性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驻车件23还包括第一弹性件235,第一弹性件235的一端连接于底座232,另一端连接于驻车部233。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第一抵挡部231能够在所述第一弹性件235的弹力作用下不位于所述第二间隔内。
具体的,第一弹性件235可以采用复位扭簧,复位扭簧的一端连接底座232,另一端连接驻车部233。将驻车制动装置2从锁定状态切换到解锁状态时,转动制动部2211以使平衡部2212与后制动输出件223之间的间隔间距增大,并在复位扭簧的弹力作用下,第一抵挡部231可以自动弹起并离开第二间隔的位置,从而方便操作,单手即可解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驻车件23还包括第二抵挡部234,第二抵挡部234设于驻车部233且靠近底座232,第二抵挡部234用于在解锁状态时抵接于底座232,以使驻车部233相对于底座232保持静止。
具体的,第二抵挡部234可以采用矩形块、球状或其他形状都可以。在解锁状态时,第二抵挡部234抵接于底座232,使驻车部233相对于底座232保持静止,防止驻车部233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动机构22还包括第二弹性件(图中未示出),第二弹性件用于安装至后轮。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后轮的鼓刹制动器,另一端连接后轮的固架,后制动输出件223与鼓刹制动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弹性件可以采用拉索回位弹簧。后制动输出件223的控制线与鼓刹制动器连接,因此,在捏住制动部2211转动的过程中,将第一抵挡部231按下,然后释放制动部2211,在拉索回位弹簧的弹性作用下,使后制动输出件223的控制线拉动平衡部2212回位到预设驻车位置,使第一抵挡部231抵接于平衡部2212和固定支架21之间,从而使二轮车快速锁定。除此之外,将二轮车解锁时,捏住制动部2211转动并将第一抵挡部231回位,然后释放制动部2211,在拉索回位弹簧的弹性作用下,使后制动输出件223的控制线拉动平衡部2212回位到初始位置,从而使二轮车快速解锁。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刹车系统,包括如前所述的驻车制动装置2,该刹车系统还包括碟刹控制器和鼓刹控制器。碟刹控制器用于安装至前轮,鼓刹控制器用于安装至后轮。碟刹控制器与前制动输出件222连接,鼓刹控制器与后制动输出件223连接。具体的,碟刹控制器与前制动输出件222的控制线连接,鼓刹控制器与后制动输出件223的控制线连接。联合制动驻车时,前制动力尽量释放,仅保持后制动力,改善长时间驻车时前制动的橡胶管失效的问题。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二轮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刹车系统。驻车制动装置2安装在车把1上,通过操作驻车制动装置2进行前后轮联合制动,并能够使二轮车保持驻车状态,且驻车时前制动力尽量释放,仅保持后制动力,改善长时间驻车时前制动的橡胶管失效的问题,提高二轮车的使用安全性。
本申请通过设有驻车件23,驻车件23设有第一抵挡部231,在使用联合制动时,捏动制动件221,使制动件221位于预设驻车位置,第一间隔沿前制动输出件222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二间隔沿后制动输出件223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在第一抵挡部231的抵挡作用下,此时,前制动输出件222的制动力尽量释放,仅保持后制动输出件223的制动力,使二轮车保持驻车状态,并且前制动碟刹的橡胶管液压减小,橡胶管不会一直受液压而膨胀,从而改善长时间驻车时前制动橡胶管失效的问题,提高了二轮车的使用安全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支架,用于安装至车把;
制动机构,包括制动件、前制动输出件和后制动输出件;所述制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前制动输出件和后制动输出件分别贯穿所述固定支架并连接于所述制动件;以及
驻车件,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且靠近所述后制动输出件,所述驻车件设有第一抵挡部;
其中,在所述制动件的转动中,在所述第一抵挡部的作用下,所述驻车制动装置能够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制动件位于预设驻车位置,所述制动件与所述前制动输出件之间形成第一间隔,所述制动件与所述后制动输出件之间形成第二间隔,所述第一抵挡部位于所述第二间隔内,且所述第一抵挡部抵接于所述制动件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
所述第一间隔沿所述前制动输出件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间隔沿所述后制动输出件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制动输出件相较于所述后制动输出件更靠近所述车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件包括底座和驻车部,所述驻车部和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且靠近所述后制动输出件;
所述第一抵挡部设于所述驻车部,所述驻车部配置为能够使第一抵挡部位于或不位于所述第二间隔内,以使所述驻车制动装置在所述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底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驻车部;
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第一抵挡部能够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不位于所述第二间隔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件还包括第二抵挡部,所述第二抵挡部设于所述驻车部且靠近所述底座,所述第二抵挡部用于在所述解锁状态时抵接于所述底座,以使所述驻车部相对于所述底座保持静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制动件位于初始位置,所述制动件抵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一抵挡部位于所述制动件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件包括彼此连接的制动部和平衡部,所述制动部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平衡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前制动输出件,另一端连接后制动输出件,所述平衡部用于将所述制动部输出的制动力分配于前制动输出件和后制动输出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平衡部位于预设驻车位置,所述平衡部与所述前制动输出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间隔,所述平衡部与所述后制动输出件形成所述第二间隔,所述第一抵挡部位于所述第二间隔内,且所述第一抵挡部抵接于所述平衡部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
9.一种刹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驻车制动装置,所述刹车系统还包括碟刹控制器和鼓刹控制器,所述碟刹控制器用于安装至前轮,所述鼓刹控制器用于安装至后轮,所述碟刹控制器与前制动输出件连接,所述鼓刹控制器与后制动输出件连接。
10.一种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刹车系统。
CN202322657074.XU 2023-09-28 2023-09-28 驻车制动装置、刹车系统及二轮车 Active CN2207860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57074.XU CN220786040U (zh) 2023-09-28 2023-09-28 驻车制动装置、刹车系统及二轮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57074.XU CN220786040U (zh) 2023-09-28 2023-09-28 驻车制动装置、刹车系统及二轮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86040U true CN220786040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63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57074.XU Active CN220786040U (zh) 2023-09-28 2023-09-28 驻车制动装置、刹车系统及二轮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860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7909B (zh) 两轮摩托车的联动制动装置
JP2013154845A (ja) 自動二輪車用制動装置
US20130220061A1 (en) Pedal with active release
CN220786040U (zh) 驻车制动装置、刹车系统及二轮车
CN117227885A (zh) 驻车制动装置、刹车系统及二轮车
US20050000756A1 (en) Combination brake system
CN106218798B (zh) 专用于倒三轮车前两轮固定架的驻车锁止装置
US20100007112A1 (en) Brake system and method and two-wheeled vehicle using the same
CN2864721Y (zh) 光缆缆盘装载车
CN106515978B (zh) 摩托车联动刹车系统及摩托车
CN201761591U (zh) 双座电动三轮车
JPH07227408A (ja) ブレーキ装置
CN113232763A (zh) 一种双轮车辆的刹车装置
US20150075920A1 (en) Brake Release System
CN219524148U (zh) 连动刹车驻车装置
JPH09193843A (ja) 被牽引車
CN216783746U (zh) 代步车的抱刹装置和代步车
CN217099937U (zh) 一种汽车制动踏板装置
CN113423640B (zh) 具有侧支架的停放制动系统
CN202670032U (zh) 滑板车刹车装置
CN219214928U (zh) 轮胎防护装置及压路机
CN220164099U (zh) 一种刹车结构及三轮车
CN111936380B (zh) 减速系统
CN216943436U (zh) 刹车操作装置
CN215042692U (zh) 一种安装方便的汽车底盘用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