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82502U - 主动导流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主动导流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82502U
CN220682502U CN202321928150.XU CN202321928150U CN220682502U CN 220682502 U CN220682502 U CN 220682502U CN 202321928150 U CN202321928150 U CN 202321928150U CN 220682502 U CN220682502 U CN 220682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piece
guide
flow
a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281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利
刘丹丹
钱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2815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825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82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825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主动导流结构及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后保险杠总成,所述主动导流结构包括收纳件、导流件以及驱动组件,收纳件与所述车辆的后保险杆总成的底部固定连接;导流件,具有收纳状态以及导流状态,所述导流件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导流件沿所述车辆高度方向与所述收纳件至少部分重合且所述导流件处于所述车辆底部,所述导流件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导流件沿车辆高度方向部分与所述收纳件重合且部分处于所述车辆后侧;驱动组件与所述收纳件和所述导流件连接,以驱动所述导流件相对于所述收纳件移动。本申请中,导流件相对于收纳件滑动且部分处于保险杠总成后侧时能够降低车辆尾部的噪声。

Description

主动导流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降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动导流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相关的技术领域中,当前人们对车辆的风噪性能要求增高,不仅重视前排驾驶员处的风噪水平,也开始注重后排乘坐的安静程度,尤其对于高端车型,人们对其后排的静谧性更加看重,这就要求工程师在车型开发过程中要重点管控车辆后排的风噪性能。
车辆上部高速气流经过尾翼、底部高速气流经过扩散器后,两股高强度气流快速在车尾部汇聚,两股气流混卷、相互作用,会在车身后部形成高强度噪声,并且高强度声源区域分布范围较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主动导流结构及车辆,其能够降低车辆尾部的噪音。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动导流结构,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后保险杠总成,所述主动导流结构包括收纳件、导流件以及驱动组件,收纳件与所述车辆的后保险杆总成的底部固定连接;导流件具有收纳状态以及导流状态;所述导流件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导流件沿所述车辆高度方向与所述收纳件至少部分重合且所述导流件处于所述车辆底部,所述导流件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导流件沿车辆高度方向部分与所述收纳件重合且部分处于所述车辆后侧;驱动组件与所述收纳件和所述导流件连接,以驱动所述导流件相对于所述收纳件移动。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主动导流结构,车辆在超过设定的行驶速度时,导流件相对于收纳件朝向车辆的后侧滑动,使导流件部分处于车辆的后侧,如此,经过车辆底盘的气流将沿着收纳件和导流件继续向车辆的后侧移动,经过车顶的气流也将沿收纳件和导流件继续向车辆的后侧继续移动,一是使车身尾部上下的两个高速气流汇聚滞后,使车辆尾部形成的尾涡远离车身,即使噪声源远离车身,二是气流在沿车辆的底盘或者车顶移动时由于粘性的作用,两股气流的速度逐渐减小,减弱了两股气流的作用强度,进而减小了车身尾部形成的噪声,综合提升整车后排的风噪性能。相反地,当车辆经过颠簸路面时、或者车辆行驶速度低于设定的行驶速度时,导流件相对于收纳件滑动至车辆的底部,此时车辆可平顺地通过颠簸路面,不影响车辆通过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纳件或所述导流件中的一个设有第一导轨,所述收纳件和所述导流件中的另一个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一导轨处于所述导向槽内且与所述导向槽的槽壁滑动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导向槽与第一导轨配合对收纳件和导流件之间的相对移动进行导向,以使导流件能够相对于收纳件沿确切的方向进行滑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纳件具有收纳腔,所述导流件以及所述驱动组件均设于所述收纳腔内。
基于上述实施例,导流件和驱动组件收纳于收纳腔内可对驱动件和导流件进行保护,并防止杂物黏附于驱动组件上影响导流件和收纳件之间的相对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还包括底护板,所述底护板与所述收纳件各自相互靠近的端部密封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底护板与收纳件连接,以进一步对收纳件进行加固;另外,底护板与收纳件各自相互靠近的端部密封连接后可以防止两者之间漏风,即车辆底部的气流在通过底护板后继续流向收纳件,由收纳件将流经车辆底部的气流导向车辆尾部,避免气流在车辆底部产生噪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所述收纳腔贯穿所述收纳件;所述导流件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导流件与所述底护板各自相互靠近的端面贴合。
基于上述实施例,导流件处于收纳状态时,导流件与底护板各自相互靠近的端面相互贴合,可以使通过车辆底部的气流流畅的通过导流件和底护板之间,减小因在车辆底部设置收纳件和导流件导致气流通过车辆的底盘产生的噪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件,与所述导流件或所述底护板连接,所述导流件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密封件夹设于所述导流件和所述底护板相互贴合的端面之间。
基于上述实施例,密封件能够增强导流件和底护板之间的密封性,填补两者之间的细小缝隙,以进一步减小气流通过车辆底盘时产生的噪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与所述导流件和所述收纳件中的一个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导流件和所述收纳件中的另一个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气缸通过伸缩活塞杆即可带动导流件相对于收纳件进行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蜗杆以及齿条,所述蜗杆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电机的机体与所述导流件和所述收纳件中的一个连接,所述齿条与所述导流件和所述收纳件中的另一个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齿条啮合。
基于上述实施例,电机的输出轴旋转带动蜗杆进行旋转,旋转的蜗杆可以带动齿条进行直线移动,移动的齿条带动导流件和收纳件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进行移动,以实现导流件相对于收纳件的移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导轨和滚珠滑块,所述滚珠滑块和所述第二导轨滑动连接且驱动所述第二导轨相对于自身移动,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导流件和所述收纳件中的一个连接,所述滚珠滑块与所述导流件和所述收纳件中的另一个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滚珠滑块驱动滑轨使滚珠滑块和第二滑轨之间产生相对移动,进而使导流件和收纳件之间产生相对移动。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后保险杠总成以及如上所述的主动导流结构,所述主动导流结构与所述后保险杠总成的底部固定连接。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由于具有上述的主动导流结构,主动导流结构可以降低车辆尾部的噪音,因此,该车辆具有更低的噪音。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主动导流结构及车辆,车辆在超过设定的行驶速度时,导流件相对于收纳件朝向车辆的后侧滑动,使导流件部分处于车辆的后侧,如此,经过车辆底盘的气流将沿着收纳件和导流件继续向车辆的后侧移动,经过车顶的气流也将沿收纳件和导流件继续向车辆的后侧继续移动,一是使车身尾部上下的两个高速气流汇聚滞后,使车辆尾部形成的尾涡远离车身,即使噪声源远离车身,二是气流在沿车辆的底盘或者车顶移动时由于粘性的作用,两股气流的速度逐渐减小,减弱了两股气流的作用强度,进而减小了车身尾部形成的噪声,综合提升整车后排的风噪性能。相反地,当车辆经过颠簸路面时、或者车辆行驶速度低于设定的行驶速度时,导流件相对于收纳件滑动至车辆的底部,此时车辆可平顺地通过颠簸路面,不影响车辆通过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主动导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主动导流结构沿A-A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主动导流结构沿A-A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主动导流结构沿A-A的再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收纳件;11、收纳腔;12、导向槽;20、导流件;30、驱动组件;31、气缸;32、连接件;33、电机;34、蜗杆;35、齿条;36、第二导轨;37、滚珠滑块;a、车辆长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相关的技术领域中,当前人们对车辆的风噪性能要求增高,不仅重视前排驾驶员处的风噪水平,也开始注重后排乘坐的安静程度,尤其对于高端车型,人们对其后排的静谧性更加看重,这就要求工程师在车型开发过程中要重点管控车辆后排的风噪性能。
车辆上部高速气流经过尾翼、底部高速气流经过扩散器后,两股高强度气流快速在车尾部汇聚,两股气流混卷、相互作用,会在车身后部形成高强度噪声,并且高强度声源区域分布范围较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照图1和图2、图1和图3,或图1和图4所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主动导流结构,能够减小车辆尾部的噪声。
主动导流结构应用于车辆,车辆包括后保险杠总成,请参照图1和图2、图1和图3,或图1和图4所示,主动导流结构包括收纳件10、导流件20以及驱动组件30,收纳件10与车辆的后保险杆总成的底部固定连接;导流件20具有收纳状态以及导流状态,导流件20处于收纳状态时,导流件20沿车辆高度方向与收纳件10至少部分重合且导流件20处于车辆底部,导流件20处于收纳状态时,导流件20沿车辆高度方向部分与收纳件10重合且部分处于车辆后侧;驱动组件30与收纳件10和导流件20连接,以驱动导流件20相对于收纳件10移动。
后保险杠总成布置于车辆的尾部,在车辆的尾部遭受撞击时能够吸收和减缓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后部,后保险杠总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在赘述。
收纳件10用于支撑并收纳导流件20,可以理解的是,收纳件10与后保险杠总成连接后处于后保险杠总成的下侧,即沿车辆的长度方向收纳件10并不延伸至后保险杠总成的后侧。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收纳件10的材质、大小以及形状等不做限定,收纳件10的大小、材质应对应该主动导流结构所应用的车辆的车型进行设置,为减轻车辆的重量,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收纳件10由硬度较高的轻质材料制成,在保证收纳件10可承受气流冲击的前提下减轻后保险杠总成的重量,例如,铝合金。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收纳件10配置为矩形板状结构。
导流件20用于导向气流,本申请实施例中导流件20配置为导流板,为提高导流件20的导流性能,导流件20的表面的粗糙度小于等于12.5。
可以理解的是,导流件20相对于收纳件10的滑动方向为车辆的长度方向。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主动导流结构,车辆在超过设定的行驶速度时,导流件20相对于收纳件10朝向车辆的后侧滑动,使导流件20部分处于车辆的后侧,如此,经过车辆底盘的气流将沿着收纳件10和导流件20继续向车辆的后侧移动,经过车顶的气流也将沿收纳件10和导流件20继续向车辆的后侧继续移动,一是使车身尾部上下的两个高速气流汇聚滞后,使车辆尾部形成的尾涡远离车身,即使噪声源远离车身,二是气流在沿车辆的底盘或者车顶移动时由于粘性的作用,两股气流的速度逐渐减小,减弱了两股气流的作用强度,进而减小了车身尾部形成的噪声,综合提升整车后排的风噪性能。相反地,当车辆经过颠簸路面时、或者车辆行驶速度低于设定的行驶速度时,导流件20相对于收纳件10滑动至车辆的底部,此时车辆可平顺地通过颠簸路面,不影响车辆通过性。
请参照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收纳件10或导流件20中的一个设有第一导轨,收纳件10和导流件20中的另一个设有导向槽12,第一导轨处于导向槽12内且与导向槽12的槽壁滑动连接,导向槽12与第一导轨配合对收纳件10和导流件20之间的相对移动进行导向,以使导流件20能够相对于收纳件10沿确切的方向进行滑动。
可以理解的是,导向槽12以及第一导轨的布置方向为车辆的长度方向。
请参照图1和图2、图1和图3,或图1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收纳件10具有收纳腔11,导流件20以及驱动组件30均设于收纳腔11内,导流件20和驱动组件30收纳于收纳腔11内可对驱动件和导流件20进行保护,并防止杂物黏附于驱动组件30上影响导流件20和收纳件10之间的相对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导流件20设于收纳腔11内后,第一导轨也将处于收纳腔11内,具体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收纳腔11相对两侧凹陷形成两个滑动槽,导流件20的相对两侧作为第一导轨分别处于两个滑动槽内,如此,实现导流件20与收纳件10的滑动连接,且滑槽的槽壁对导流件20的滑动方向进行导向。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收纳腔11相对两侧设置有第一导轨,导流件20的相对两侧具有滑动槽,第一导轨处于滑动槽内,如此,实现导流件20与收纳件10的滑动连接,且滑槽的槽壁对导流件20的滑动方向进行导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收纳腔11贯穿收纳件10的底壁,以使导流件20的外表面显露于收纳腔11外,如此,在导流件20处于收纳状态时,车辆底盘的气流在经过收纳件10时相对于从外露于收纳腔11的导流件20表面流过,由于,导流件20具有更高的光滑度可使气流更顺畅的通过收纳件10。
为保证导流件20的导流效果,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0夹设于所述导流件20的上表面和收纳腔11的腔壁之间,保证了导流件20用于导流的下表面的光滑度,气流可顺畅的通过导流件20的下表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车辆还包括底护板,底护板与收纳件10各自相互靠近的端部密封连接,底护板与收纳件10连接,以进一步对收纳件10进行加固;另外,底护板与收纳件10各自相互靠近的端部密封连接后可以防止两者之间漏风,即车辆底部的气流在通过底护板后继续流向收纳件10,由收纳件10将流经车辆底部的气流导向车辆尾部,避免气流在车辆底部产生噪音。
底护板安装于车辆的底部以保护车辆的底部,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底护板与收纳件10各自相互靠近的端部搭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车辆的长度方向收纳腔11贯穿收纳件10,导流件20处于收纳状态时导流件20与底护板相互靠近的端部相互贴合,导流件20处于收纳状态时导流件20与底护板各自相互靠近的端面相互贴合,可以使通过车辆底部的气流流畅的通过导流件20和底护板之间,减小因在车辆底部设置收纳件10和导流件20导致气流通过车辆的底盘产生的噪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主动导流结构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与导流件20或底护板连接,导流件20处于收纳状态时,密封件夹设于导流件20和底护板相互贴合的端部之间。
密封件在导流件20处于收纳状态时,密封底护板和导流件20相互抵接的端面,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导流件20和底护板之间的撞击进行缓冲。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配置为弹性密封件,由导流件20对弹性密封件施加压力,弹性密封件形变后对导流件20和底护板相互贴合的端面进行良好的密封。在本申请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密封件与底护板连接,如此,密封件无需随导流件20进行移动,即密封件无需与收纳件10产生滑动摩擦。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0包括气缸31,气缸31的缸体与导流件20和收纳件10中的一个连接,气缸31的活塞杆与导流件20和收纳件10中的另一个连接。
在车辆超过设定的行驶速度时,气缸31伸出活塞杆带动导流件20相对于收纳件10滑动,且使导流件20部分移动至车辆的尾部,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0还包括两个连接件32,一个连接件32与气缸31的缸体和收纳件10连接,另一个连接件32与气缸31的活塞杆和导流件20连接,以实现气缸31与导流件20和收纳件10的连接。进一步地,气缸31的缸体和收纳件10中的一个与对应的连接件32固定连接,气缸31的缸体和收纳件10中的另一个与对应的连接件32转动连接,气缸31的活塞杆和导流件20中的一个与对应的连接件32固定连接,气缸31的活塞杆和导流件20中的一个与对应的连接件32转动连接,如此,导流件20将沿着滑动槽的布置方向或者滑轨的布置方向进行移动,而非沿着气缸31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进行移动,即确保了导流件20只有一个移动方向,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滑动槽的布置方向或者滑轨的布置方向与气缸31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相同。
请参照图1和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0包括电机33、蜗杆34以及齿条35,蜗杆34与电机33的输出轴同轴连接,电机33的机体与导流件20和收纳件10中的一个连接,齿条35与导流件20和收纳件10中的另一个连接,蜗杆34与齿条35啮合。
电机33用于驱动蜗杆34进行转动,旋转的蜗杆34将带动与自身啮合的齿条35进行移动,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机33与收纳件10固定连接,齿条35与导流件2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齿条35的布置方向和蜗杆34的轴线方向均为车辆的长度方向。
请参照图1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0包括第二导轨36和滚珠滑块37,滚珠滑块37和第二导轨36滑动连接且驱动第二导轨36相对于自身移动,第二导轨36与导流件20和收纳件10中的一个连接,滚珠滑块37与导流件20和收纳件10中的另一个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导轨36的布置方向为车辆的长度方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主动导流结构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上述的驱动电机33、气缸31或滚珠滑块37电连接,控制模块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以及车辆采集的路况信息控制驱动电机33、气缸31或滚珠滑块37的动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后保险杠总成以及如上的主动导流结构,主动导流结构与后保险杠总成的底部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主动导流结构的控制模块可以集成至车辆的总控模块。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由于具有上述的主动导流结构,主动导流结构可以降低车辆尾部的噪音,因此,该车辆具有更低的噪音。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主动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后保险杠总成,所述主动导流结构包括:
收纳件,与所述车辆的后保险杆总成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处于所述车辆底部;
导流件,具有收纳状态以及导流状态;所述导流件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导流件沿所述车辆高度方向与所述收纳件至少部分重合且所述导流件处于所述车辆底部;所述导流件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导流件沿车辆高度方向部分与所述收纳件重合且部分处于所述车辆后侧;
驱动组件,与所述收纳件和所述导流件连接,以驱动所述导流件相对于所述收纳件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件或所述导流件中的一个设有第一导轨,所述收纳件和所述导流件中的另一个设有导向槽,所述导轨处于所述导向槽内且与所述导向槽的槽壁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件具有收纳腔,所述导流件以及所述驱动组件均设于所述收纳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动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底护板,所述底护板与所述收纳件各自相互靠近的端部密封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动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所述收纳腔贯穿所述收纳件;所述导流件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导流件与所述底护板各自相互靠近的端面贴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动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件,与所述导流件或所述底护板连接;所述导流件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密封件夹设于所述导流件和所述底护板相互贴合的端面之间。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主动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与所述导流件和所述收纳件中的一个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导流件和所述收纳件中的另一个连接。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主动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蜗杆以及齿条,所述蜗杆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电机的机体与所述导流件和所述收纳件中的一个连接,所述齿条与所述导流件和所述收纳件中的另一个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齿条啮合。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主动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导轨和滚珠滑块,所述滚珠滑块和所述第二导轨滑动连接且驱动所述第二导轨相对于自身移动,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导流件和所述收纳件中的一个连接,所述滚珠滑块与所述导流件和所述收纳件中的另一个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保险杠总成;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主动导流结构,所述主动导流结构与所述后保险杠总成的底部固定连接。
CN202321928150.XU 2023-07-20 2023-07-20 主动导流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206825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8150.XU CN220682502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主动导流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8150.XU CN220682502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主动导流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82502U true CN220682502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75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28150.XU Active CN220682502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主动导流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825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68960B2 (en) Spoiler apparatus of rear bumper for vehicle
JP3770120B2 (ja) ガラスランチャンネル及びガラスランチャンネル組立体
US9827848B1 (en) Active aerodynamic dam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103213482A (zh) 提高汽车密封件可靠性的方法及装置
CN220682502U (zh) 主动导流结构及车辆
CN208118914U (zh) 一种窗框密封条及车门窗框
CN210437280U (zh) 一种平移式汽车主动扩散器
CN211032788U (zh) 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
CN112440635A (zh) 一种两栖轮式车用水上减阻装置
CN207711999U (zh) 一种降低风阻的汽车后保险杠结构
CN103661110A (zh) 一种低风噪汽车外后视镜
CZ905888A3 (en) Device for the reduction of aerodynamic resistance of a vehicle
CN215205104U (zh) 一种车轮扰流板总成及汽车
CN209305681U9 (zh) 一种汽车前端框架结构
US10703424B2 (en) Front active spoiler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10466625A (zh) 一种平移式汽车主动扩散器
KR102456786B1 (ko) 범퍼용 에어 덕트 조립 구조
WO2023151441A1 (zh) 一种汽车车身开口部用的开闭盖总成
CN116065911B (zh) 一种电动平推车窗及车辆
KR101882500B1 (ko) 차량용 오버슬램 범퍼
CN219134340U (zh) 一种降低风阻的后副车架及汽车
EP3792162A1 (en) Translational active diffuser for vehicle
CN219564691U (zh) 一种agv小车减震悬挂
KR100803800B1 (ko) 자동차의 디플렉터
JP2551226Y2 (ja) 車両用スライド式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