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11875U - 一种旋转包边装置及车辆制造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包边装置及车辆制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11875U
CN220611875U CN202322279150.8U CN202322279150U CN220611875U CN 220611875 U CN220611875 U CN 220611875U CN 202322279150 U CN202322279150 U CN 202322279150U CN 220611875 U CN220611875 U CN 2206118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edge
rotating
covered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7915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花璐
吕忠校
王书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7915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118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118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118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旋转包边装置及车辆制造系统,旋转包边装置包括:底座;转动件,与底座转动连接;升降件,与转动件滑动连接;包边件,设置于升降件;驱动结构,用于驱动转动件转动以及驱动升降件下降;包边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抵靠面和第二抵靠面;第二抵靠面位于第一抵靠面和升降件之间;当转动件朝待包边转动时,第一抵靠面和第二抵靠面先后抵靠待包边;当升降件下降时,第二抵靠面按压待包边。本申请通过第一抵靠面和第二抵靠面先后抵靠待包边,进行预包边,再降下升降件,通过第二抵靠面按压待包边,从而完成包边,采用一个包边件实现预包边和压合包边,简化了现有技术中预弯刀块和主弯刀块的结构,使得旋转包边装置的结构更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包边装置及车辆制造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旋转包边装置及车辆制造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扣合模的常规包边结构,采用预弯刀从零件主体的外围区域将外板的翻边预推到与内板扣合边夹角45°左右,再用主弯刀从内板扣合边的垂直方向将外板的翻边完全包住内板扣合边;但在玻璃升降的区域,例如车门的窗框,背门的窗框区域,产品结构设计是外板包边外夹条加强件,此时如果内板边界与外板扣合边界平齐,或无法满足主弯刀运动的安全空间,主弯刀工作时就会与内板零件发生干涉。因此,现有技术中包边结构存在结构复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旋转包边装置及车辆加工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包边结构存在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包边装置,包括:
底座;
转动件,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升降件,与所述转动件滑动连接;
包边件,设置于所述升降件;
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以及驱动升降件下降;
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边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抵靠面和第二抵靠面;
所述第二抵靠面位于所述第一抵靠面和所述升降件之间;
当所述转动件朝待包边转动时,所述第一抵靠面和所述第二抵靠面先后抵靠所述待包边;
当所述升降件下降时,所述第二抵靠面按压所述待包边。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申请通过包边件实现了预包边和按压扣合,简化了现有技术中预弯刀块和主弯刀块的结构,使得旋转包边装置的结构更简单。
可选地,所述第一抵靠面和所述第二抵靠面形成下凸结构。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第一抵靠面和第二抵靠面的连接处向下凸出设置,当升降件下降时,第二抵靠面可以向下移动挤压待包边。
可选地,所述第一抵靠面和所述第二抵靠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相邻两个面形成钝角时,不容易损坏待包边,而且待包边与一个面分离并抵靠相邻面之间间隔时间更短。
可选地,所述钝角为120°-150°。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第一抵靠面使待包边弯折一合适角度,第二抵靠面使待包边弯折另一合适角度,从而将垂直的待包边7贴在板体上。
可选地,所述转动件设置有弧形件,所述弧形件位于所述包边件远离所述待包边的一侧;所述驱动结构包括:
升降模座;
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设置于所述升降模座;
其中,所述第一立柱的下端面与朝向所述转动件的侧面之间形成倒角面;
当所述升降模座下降且所述倒角面抵靠于所述弧形件时,所述转动件带动所述包边件朝所述待包边转动;
当所述升降模座下降且所述第二立柱抵靠于所述包边件时,所述包边件和所述升降件向下移动。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随着升降模座带动第一立柱的下降,第一抵靠面和第二抵靠面先后抵靠待包边。随着升降模座的继续下降,第二立柱接触包边件,并按压包边件,使得包边件和升降件下降,则第二抵靠面按压待包边。
可选地,所述转动件背离所述待包边的侧面为滑动面;
当所述第一立柱朝向所述转动件的侧面抵靠于所述滑动面时,所述第二抵靠面抵靠所述待包边。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滑动面与第一立柱朝向转动件的侧面相互滑动,有利于降低摩擦。
可选地,所述旋转包边装置还包括:
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转动件,所述弧形件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第一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转动件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提供为所述转动件提供背离所述待包边转动的弹力;
所述转动件背离所述待包边一侧的底端设置台阶;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用于支撑所述台阶。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当转动件转动,使得台阶接触支撑柱时,转动件无法继续转动。
可选地,所述转动件和所述包边件均延伸至所述底座外;所述旋转包边装置还包括:
固定模座,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固定模座;
缓冲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模座;
其中,所述缓冲件位于所述转动件延伸部分与所述固定模座之间。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转动件转动时,转动件延伸部分抵靠于缓冲件,得到缓冲。
可选地,所述转动件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固定栓,所述固定栓的杆部与所述滑槽的底部连接;
所述升降件包括:
滑块,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限位部;
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的底部之间,并为所述滑块提供向上滑动的弹力;
其中,所述固定栓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限位部对所述固定栓的头部限位。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当第二立柱上升并与包边件分离时,第二弹性件恢复形变,滑块向上滑动,当限位部上升至固定栓的头部位置时,滑块无法继续向上滑动。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制造系统,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旋转包边装置。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包边件实现了预包边和按压扣合,简化了现有技术中预弯刀块和主弯刀块的结构,使得旋转包边装置的结构更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包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旋转包边装置的第一截面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旋转包边装置的第二截面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底座和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旋转包边装置在第一转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旋转包边装置在第二转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处的放大图;
图9是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旋转包边装置在第三转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C处的放大图。
其中,1-底座;11-支撑柱;12-转轴;2-转动件;21-弧形件;22-滑动面;23-第一转轴;24-第一弹性件;25-台阶;26-滑槽;27-固定栓;271-杆部;272-头部;281-导板;282-导板;29-L形件;3-升降件;31-滑块;32-第二弹性件;33-通孔;34-限位部;35-限位块;4-包边件;41-第一抵靠面;42-第二抵靠面;43-第三抵靠面;44-到底块;5-驱动结构;51-升降模座;52-第一立柱;521-导板;53-第二立柱;54-倒角面;6-固定模座;61-缓冲件;7-待包边;71-外板;72-内板;73-支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旋转包边装置。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相关技术中包边结构存在结构复杂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旋转包边装置,可以通过第一抵靠面和第二抵靠面先后抵靠待包边,进行预包边,再降下升降件,通过第二抵靠面按压待包边,从而完成包边,采用一个包边件实现预包边和压合包边,简化了包边装置的结构。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包边结构存在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请同时参阅图1-图10,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旋转包边装置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的旋转包边装置,包括:底座1、转动件2、升降件3、包边件4以及驱动结构5;转动件2与底座1转动连接;升降件3与转动件2滑动连接;包边件4设置于升降件3;驱动结构5,用于驱动转动件2转动以及驱动升降件3下降。
包边件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抵靠面41和第二抵靠面42;第二抵靠面42位于第一抵靠面41和升降件3之间;当转动件2朝待包边7转动时,第一抵靠面41和第二抵靠面42先后抵靠待包边7;当升降件3下降时,第二抵靠面42按压待包边7。
具体地,转动件2可以相对于底座1转动,转动件2可以通过转轴12与底座1实现转动连接,例如,底座1上设置有转轴12,转动件2的底端与转轴12转动连接。升降件3可以相对于转动件2升降,当升降件3升降时,带动包边件4升降。驱动结构5用于驱动转动件2转动并驱动升降件3下降。
如图5和图6所示,在包边之前,待包边7已弯折至大致垂直于板体的状态,当然也可能是待包边7与板体之间呈一钝角。板体和待包边7通常放置在支撑结构73(如胎膜)上,并靠近转动件2和包边件4。包边件4上的第一抵靠面41和第二抵靠面42位相邻的两个面,第一抵靠面41和第二抵靠面42均可以抵靠于待包边7。如图7和图8所示,当转动件2的顶端朝待包边7转动时,包边件4也随之转动,第一抵靠面41先抵靠待包边7,从而对待包边7进行预包边,使得待包边7弯折一定角度;如图9和图10所示,包边件4继续转动后,第一抵靠面41与待包边7分离,第二抵靠面42逐渐接触抵靠待包边7,并对待包边7进一步包边,使得待包边7进一步弯折至贴靠在板体上。
如图2所示,待包边7贴靠在板体上后,为了进一步减小扣合间隙,通过控制升降件3下降,带动包边件4下降,则第二抵靠面42按压待包边7,使得待包边7更紧密牢靠地贴靠在板体上,完成包边过程。板体包括内板72和外板71,待包边7位于外板71的边缘,完成包边后,内板72的边缘被待包边7和外板71的边缘包夹住。
包边件4向待包边7延伸至底座1外,第一抵靠面41和第二抵靠面42位于包边件4的延伸部分的下端面。包边件4还包括第三抵靠面43,第一抵靠面41位于第二抵靠面42和第三抵靠面43之间,在转动件2转动时,第三抵靠面43可以先于第一抵靠面41抵靠在待包边7上,第三抵靠面43也可以对待包边7进行预包边。
本申请通过包边件4实现了预包边和按压扣合,简化了现有技术中预弯刀块和主弯刀块的结构,使得旋转包边装置的结构更简单。此外,本申请采用转动式包边装置,并没有限制转动件2转动至什么位置时,第一抵靠面41和第二抵靠面42抵靠待包边7,因此,板体的摆放角度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旋转包边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广。在转动过程中待包边7的受力方向基本垂直于待包边7,没有收到剪切力,提高了包边过程的稳定性。包边过程中,包边件4朝待包边7转动,占用空间较小,不占用胎膜的内部区域。板体和待包边7被包边件4和支撑结构73(或胎膜)夹持住,受力更均匀,扣合间隙更稳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如图1、图6、图8以及图10所示,第一抵靠面41和第二抵靠面42形成下凸结构。
具体地,第一抵靠面41和第二抵靠面42形成下凸结构,第一抵靠面41和第二抵靠面42的连接处向下凸出设置。当升降件3下降时,第二抵靠面42可以向下移动挤压待包边7。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如图6、图8以及图10所示,第一抵靠面41和第二抵靠面4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具体地,第一抵靠面41和第二抵靠面42之间形成钝角,第三抵靠面43与第一抵靠面41之间可以形成钝角。相邻两个面形成钝角时,不容易损坏待包边7,而且待包边7与一个面分离并抵靠相邻面之间间隔时间更短。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如图6、图8以及图10所示,钝角为120°-150°。
具体地,钝角可以是120°-150°。钝角还可以是130°-140°,例如钝角采用145°,则第一抵靠面41使待包边7弯折45°,第二抵靠面42使待包边7弯折45°,从而将垂直的待包边7贴在板体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如图1-图4所示,转动件2设置有弧形件21,弧形件21位于包边件4远离待包边7的一侧,驱动结构5包括:升降模座51、第一立柱52以及第二立柱53,第一立柱52和第二立柱53均设置于升降模座51,第一立柱52的下端面与朝向转动件2的侧面之间形成倒角面54;当升降模座51下降且倒角面54抵靠于弧形件21时,转动件2带动包边件4朝待包边7转动;当升降模座51下降且第二立柱53抵靠于包边件4时,包边件4和升降件3向下移动。
具体地,转动件2的顶端设置弧形件21,弧形件21远离待包边7,包边件4靠近待包边7。第一立柱52用于驱动转动件2转动,第二立柱53用于驱动升降件3下降。升降模座51沿第一立柱52的长度方向升降,并不会在水平方向移动。当第一立柱52下降时,弧形件21先接触倒角面54,两者相互滑动,不容易出现相互磨损;当然,弧形件21还可以是转动设置于转动件2,弧形件21和倒角面54相互滚动,磨损更小。第一立柱52下降,弧形件21与倒角面54相互滑动或滚动时,转动件2带着包边件4向待包边7转动。随着升降模座51带动第一立柱52的下降,第一抵靠面41和第二抵靠面42先后抵靠待包边7。随着升降模座51的继续下降,第二立柱53接触包边件4,并按压包边件4,使得包边件4和升降件3下降,则第二抵靠面42按压待包边7。可以在包边件4上设置到底块44,到底块44位于第二立柱53对应位置,第二立柱53下降时,会抵靠于到底块44。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如图2、图9以及图10所示,转动件2背离待包边7的侧面为滑动面22;当第一立柱52朝向转动件2的侧面抵靠于滑动面22时,第二抵靠面42抵靠待包边7。
具体地,转动件2背离待包边7的侧面为滑动面22,滑动面22与第一立柱52朝向转动件2的侧面相互滑动,这个过程中第一立柱52和第二立柱53虽然下降,但转动件2不再转动,而第二抵靠面42抵靠于待包边7,且待包边7贴靠于板体。为了减小滑动面22和第一立柱52朝向转动件2的侧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在第一立柱52朝向转动件2的侧面设置导板521,该导板521的截面呈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腰对应的面为倒角面54。在转动件2上设置另一导板281,该导板281的表面为滑动面22,直角梯形的上底与滑动面22接触。导板521(或导板281)的表面粗糙度较小,可以降低滑动摩擦。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如图1、图3以及图4所示,旋转包边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24,两端分别连接转动件2和底座1;第一弹性件24提供为转动件2提供背离待包边7转动的弹力。
具体地,由于在第一立柱52的驱动下,转动件2会朝待包边7转动,待包边7包边完成后,第一立柱52会上升回到对应的初始位置,则转动件2也需要回到对应的初始位置。通过第一弹性件24为转动件2反向转动的弹力,当第一立柱52下降而驱动转动件2朝待包边7转动时,第一弹性件24变形;当第一立柱52上升时,第一弹性件24恢复形变,则将转动件2朝远离待包边7的方向转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如图1、图3以及图4所示,旋转包边装置还包括:第一转轴23,第一转轴23设置于转动件2;第一弹性件24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23、转动件2连接。
具体地,在转动件2上设置第一转轴23,可以采用两个第一弹性件24,分别对应于第一转轴23的两端。有利于转动件2的平稳转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如图3-图5所示,弧形件21与第一转轴23转动连接。
具体地,弧形件21可以是转动设置于第一转轴23,则倒角面54与弧形件21接触时形成相互滚动的方式。弧形件21可以是轮结构,例如凸轮。第一转轴23上设置有轴套和两个卡环,卡环位于轴套和转动件2之间,弧形件21设置于轴套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如图1、图2、图5、图7以及图9所示,转动件2背离待包边7一侧的底端设置台阶25;底座1上设置有支撑柱11,支撑柱11用于支撑台阶25。
具体地,为了限制转动件2朝远离待包边7的方向转动,在转动件2朝向第一弹性件24一侧的底端设置台阶25,并在底座1上设置支撑柱11,当转动件2转动,使得台阶25接触支撑柱11时,转动件2无法继续转动。支撑柱11的截面呈梯形。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转动件2和包边件4均延伸至底座1外;旋转包边装置还包括:固定模座6和缓冲件61,底座1设置于固定模座6;缓冲件61设置于固定模座6;缓冲件61位于转动件2延伸部分与固定模座6之间。
具体地,固定模座6的位置固定不变,支撑结构73放置在固定模座6上,底座1设置在固定模座6上。转动件2和包边件4具有一定长度,且该长度大于底座1的长度,则转动件2和包边件4延伸至底座1外。在固定模座6上设置缓冲件61,转动件2转动时,转动件2延伸部分抵靠于缓冲件61,得到缓冲,支撑柱11也不会对台阶25形成冲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如图2和图4所示,转动件2上设置有滑槽26,滑槽26内设置有固定栓27,固定栓27的杆部271与滑槽26的底部连接。
具体地,转动件2上设置滑槽26,滑槽26的槽口向上设置,滑槽26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栓27,固定栓27包括杆部271和头部272,头部272的直径大于杆部271的直径,杆部271可以采用螺杆,螺杆与滑槽26的底部形成螺纹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如图2和图4所示,升降件3包括:滑块31和第二弹性件32;滑块31位于滑槽26内,滑块31上设置有通孔33,通孔33内设置有限位部34;第二弹性件32位于滑块31与滑槽26的底部之间,并为滑块31提供向上滑动的弹力;固定栓27位于通孔33内,限位部34对固定栓27的头部272限位。
具体地,滑块31在滑槽26内上下滑动,为了降低两者之间的滑动摩擦,在滑槽26内设置若干个导板282,导板282的表面粗糙度较小,滑块31与导板282抵靠。滑块31上设置通孔33,通孔33贯穿滑块31设置,通孔33内设置限位部34,限位部34位于固定栓27的头部272的下方,滑块31与滑槽26的底部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件32,第二弹性件32可以套设在固定栓27的杆部271外,第二弹性件32还可以位于通孔33内,并抵靠于限位部34。当第二立柱53下降并按压包边件4时,滑块31向下滑动,第二弹性件32受力变形;当第二立柱53上升并与包边件4分离时,第二弹性件32恢复形变,滑块31向上滑动,当限位部34上升至固定栓27的头部272位置时,滑块31无法继续向上滑动。
升降件3上还可以设置限位块35(具体设置于滑块31),限位块35位于包边件4和第一转轴23之间,转动件2上设置有倒置的L形件29,当升降件3上升时,带动限位块35向上移动,并抵靠在L形件29上,无法继续上移。当限位块35抵靠于L形件29时,限位部34抵靠于固定栓27的头部272。
此外,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旋转包边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制造系统,该车辆制造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旋转包边装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任一实施例”或“实现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实现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实现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现方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实现方式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实现方式以及不同实施例或实现方式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Claims (10)

1.一种旋转包边装置,包括:
底座;
转动件,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升降件,与所述转动件滑动连接;
包边件,设置于所述升降件;
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以及驱动升降件下降;
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边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抵靠面和第二抵靠面;
所述第二抵靠面位于所述第一抵靠面和所述升降件之间;
当所述转动件朝待包边转动时,所述第一抵靠面和所述第二抵靠面先后抵靠所述待包边;
当所述升降件下降时,所述第二抵靠面按压所述待包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包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靠面和所述第二抵靠面形成下凸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包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靠面和所述第二抵靠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包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钝角为120°-1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包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设置有弧形件,所述弧形件位于所述包边件远离所述待包边的一侧;所述驱动结构包括:
升降模座;
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设置于所述升降模座;
其中,所述第一立柱的下端面与朝向所述转动件的侧面之间形成倒角面;
当所述升降模座下降且所述倒角面抵靠于所述弧形件时,所述转动件带动所述包边件朝所述待包边转动;
当所述升降模座下降且所述第二立柱抵靠于所述包边件时,所述包边件和所述升降件向下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包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背离所述待包边的侧面为滑动面;
当所述第一立柱朝向所述转动件的侧面抵靠于所述滑动面时,所述第二抵靠面抵靠所述待包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包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包边装置还包括:
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转动件,所述弧形件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第一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转动件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提供为所述转动件提供背离所述待包边转动的弹力;
所述转动件背离所述待包边一侧的底端设置台阶;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用于支撑所述台阶。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包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和所述包边件均延伸至所述底座外;所述旋转包边装置还包括:
固定模座,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固定模座;
缓冲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模座;
其中,所述缓冲件位于所述转动件延伸部分与所述固定模座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包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固定栓,所述固定栓的杆部与所述滑槽的底部连接;
所述升降件包括:
滑块,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限位部;
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的底部之间,并为所述滑块提供向上滑动的弹力;
其中,所述固定栓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限位部对所述固定栓的头部限位。
10.一种车辆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包边装置。
CN202322279150.8U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旋转包边装置及车辆制造系统 Active CN2206118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79150.8U CN220611875U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旋转包边装置及车辆制造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79150.8U CN220611875U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旋转包边装置及车辆制造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11875U true CN220611875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32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79150.8U Active CN220611875U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旋转包边装置及车辆制造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118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60574B (zh) 一种钣金薄板冲压成型装置
CN111346970B (zh) 一种金属板材成型模具及其成型方法
EP0857525A1 (en) Thin sheet forming dies
US700400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pipe from metal plate
JPH0760370A (ja) ヘミング加工装置
CN111604393A (zh) 一种成套电气箱柜制造钣金折弯加工方法
CN220611875U (zh) 一种旋转包边装置及车辆制造系统
CN212070018U (zh) 一种五金加工用高精确式折弯装置
CN210305361U (zh) 一种能完成汽车冲压零部件高要求的全周包边的模具结构
JPH0587341B2 (zh)
JP2561596Y2 (ja) ヘミング装置
KR102204663B1 (ko) 롤링타입 밴딩 프레스장치
JP5059462B2 (ja) 長尺形材の曲げ加工装置および長尺形材の曲げ加工方法
CN111014477B (zh) 集成式水平折弯压合机构
CN217700805U (zh) 一种汽车五金件弯折装置
CN215879537U (zh) 方便脱模的冲压模具
CN217315387U (zh) 一种t型角钢竖板冲切模具
CN214977249U (zh) 一种钣金生产线折弯固定结构
JP3531336B2 (ja) 薄板の成形方法及び成形装置
CN216137987U (zh) 一种用于铜板材的压合装置
CN110076251B (zh) 汽车覆盖件内外板预弯与压合包边组合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N216178736U (zh) 一种铝型材加工用压紧机构
JPS6123046B2 (zh)
CN218611111U (zh) 一种拉直机
CN218224372U (zh) 一种型材的冷压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