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77016U -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结构、汽车仪表板组件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结构、汽车仪表板组件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77016U
CN220577016U CN202322321361.3U CN202322321361U CN220577016U CN 220577016 U CN220577016 U CN 220577016U CN 202322321361 U CN202322321361 U CN 202322321361U CN 220577016 U CN220577016 U CN 2205770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guiding
assembly
guiding blade
bend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2136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亚运
高士山
王东伟
陈其亮
管中学
朱美玲
陈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2136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770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770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770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结构、汽车仪表板组件及汽车,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拨钮组件及导风组件,壳体的两端设有开口,壳体的其中一端开口形成进风口,壳体的下壁包括下壁本体、第一折弯段和第二折弯段,下壁本体远离进风口的一侧通过第一折弯段与第二折弯段连接,第二折弯段低于下壁本体且相对下壁本体平行设置,壳体的上壁与下壁本体所在平面之间形成出风通道,导风组件包括导风组件本体和连接件,导风组件本体位于出风通道内,拨钮组件的一端伸入下壁本体所在平面与第二折弯段之间,且通过连接件与导风组件本体驱动连接。实现了拨钮组件与出风口的分离设置,避免了出风口被遮挡。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结构、汽车仪表板组件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结构、汽车仪表板组件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的出风口是汽车空调的输出部分,通常位于汽车仪表板上。在使用时,可通过操作出风拨钮驱动导风组件,以调节出风口的出风风量和出风风向,实现车内空气循环和温度控制,为驾乘人员提供更加舒适的车内环境。由于现有汽车空调的出风拨钮一般设置于出风口的叶片上,出风拨钮占用了出风口的出风面积,导致出风口的出风风量减小,进而降低了驾乘人员的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的汽车空调出风口被出风拨钮遮挡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包括壳体、拨钮组件及导风组件,所述壳体的两端设有开口,所述壳体的其中一端开口形成进风口,所述壳体的下壁包括下壁本体、第一折弯段和第二折弯段,所述下壁本体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折弯段与所述第二折弯段连接,所述第二折弯段低于所述下壁本体且相对所述下壁本体平行设置,所述壳体的上壁与所述下壁本体所在平面之间形成出风通道,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导风组件本体和连接件,所述导风组件本体位于所述出风通道内,所述拨钮组件的一端伸入所述下壁本体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折弯段之间,且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导风组件本体驱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通过在壳体的下壁本体所在平面与壳体的上壁之间形成出风通道,使得由壳体一端的进风口进入的风,经出风通道内的导风组件本体调整后吹出,实现空调出风口结构的出风作用。同时,壳体的下壁本体远离进风口的一侧通过向下设置的第一折弯段与第二折弯段连接,第二折弯段位于下壁本体的下方且与下壁本体平行,形成台阶结构,而拨钮组件的一端伸入下壁本体所在平面的下方与第二折弯段之间,以通过连接件与出风通道内的导风组件本体驱动连接,也即拨钮组件位于出风通道的下方,实现了拨钮组件与出风口的分离设置,减少了对出风口的出风风量遮挡。
可选地,该汽车空调出风结构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于所述第二折弯段与所述壳体的上壁之间,且所述挡板与所述下壁本体平齐。
可选地,该汽车空调出风结构还包括下饰板,所述挡板、所述第一折弯段及所述第二折弯段围合形成具有敞口的安装腔,所述下饰板盖设于所述敞口处,所述拨钮组件的一端穿过所述下饰板以伸入所述安装腔。
可选地,该汽车空调出风结构还包括上饰板,所述出风通道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端形成出风口,所述壳体沿所述出风口的周向边缘设有所述上饰板,所述上饰板与所述下饰板配合安装。
可选地,所述导风组件本体包括左右导风叶片,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轴和固定部,所述连接轴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与所述安装腔的侧壁连接,所述拨钮组件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且用于相对所述连接轴移动,所述左右导风叶片位于所述出风通道内,所述左右导风叶片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上壁转动连接,所述左右导风叶片的另一端设有所述固定部,所述挡板上设有第一避让孔,所述固定部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孔以与所述拨钮组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导风组件本体还包括联动杆,所述左右导风叶片设有多个,且沿平行于所述连接轴的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左右导风叶片通过所述联动杆连接,各所述左右导风叶片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的上壁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左右导风叶片的另一端设有所述固定部,其余所述左右导风叶片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挡板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导风组件本体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壳体的上壁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挡板相对设置,所述左右导风叶片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导风组件本体还包括上下导风叶片,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调节连杆,所述上下导风叶片位于所述出风通道内且沿平行于所述连接轴的方向设置,所述上下导风叶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上下导风叶片转动连接,所述挡板上设有第二避让孔,所述调节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避让孔以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拨钮组件用于带动所述连接轴相对所述安装腔转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仪表板组件,包括上述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所述汽车仪表板组件相较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上述汽车空调出风结构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仪表板组件。所述汽车相较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上述汽车仪表板组件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去掉上饰板及下饰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去掉壳体、上饰板及下饰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进风口;121、下壁本体;122、第一折弯段;123、第二折弯段;13、出风通道;14、安装腔;2、挡板;21、第一避让孔;22、第二避让孔;3、拨钮组件;4、下饰板;5、上饰板;6、导风组件;61、导风组件本体;611、左右导风叶片;612、联动杆;613、固定板;614、上下导风叶片;62、连接件;621、连接轴;622、固定部;623、调节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配合”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文中,建立有坐标系XYZ,其中,X轴的正向代表汽车前方,X轴的反向代表汽车后方,Y轴的正向代表汽车左方,Y轴的反向代表汽车右方,Z轴的正向代表汽车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汽车下方。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包括壳体1、拨钮组件3及导风组件6,所述壳体1的两端设有开口,所述壳体1的其中一端开口形成进风口11,所述壳体1的下壁包括下壁本体121、第一折弯段122和第二折弯段123,所述下壁本体121远离所述进风口11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折弯段122与所述第二折弯段123连接,所述第二折弯段123低于所述下壁本体121且相对所述下壁本体121平行设置,所述壳体1的上壁与所述下壁本体121所在平面之间形成出风通道13,所述导风组件6包括导风组件本体61和连接件62,所述导风组件本体61位于所述出风通道13内,所述拨钮组件3的一端伸入所述下壁本体121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折弯段123之间,且通过所述连接件62与所述导风组件本体61驱动连接。
具体地,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可安装于汽车的前仪表板及中央扶手等位置,为方便描述,下文以安装在汽车驾驶室前方仪表板上为例进行说明,空调风经汽车空调出风结构由前向后吹向驾乘人员。壳体1包括上壁、下壁、左侧壁及右侧壁,上壁与下壁的一侧之间连接有左侧壁,另一侧之间连接有右侧壁,壳体1是由上壁、下壁、左侧壁、右侧壁围合形成的前后两端开口的框型结构,其中,前端的开口形成进风口11。壳体1的下壁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连接的下壁本体121、第一折弯段122及第二折弯段123,第一折弯段122与第二折弯段123形成L型,第一折弯段122相对下壁本体121垂直向下设置,第一折弯段122的下端与第二折弯段123连接,第二折弯段123与下壁本体121基本平行,大致沿水平方向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1的下壁本体121所在平面与壳体1的上壁之间形成出风通道13,使得由壳体1一端的进风口11进入的风,经出风通道13内的导风组件本体61调整后吹出,实现空调出风口结构的出风作用。同时,壳体1的下壁本体121远离进风口11的一侧通过向下设置的第一折弯段122与第二折弯段123连接,第二折弯段123位于下壁本体121的下方,且与下壁本体121平行,拨钮组件3的一端伸入下壁本体121所在平面的下方与第二折弯段123之间,以通过连接件62与出风通道13内的导风组件本体61驱动连接,也即拨钮组件3位于出风通道13的下方,实现了拨钮组件3与出风口的分离设置,减少了对出风口的出风风量遮挡。
如图1-2所示,可选地,该汽车空调出风结构还包括挡板2,所述挡板2设于所述第二折弯段123与所述壳体1的上壁之间,且所述挡板2与所述下壁本体121平齐。
在本实施例中,挡板2设于第二折弯段123与壳体1的上壁后端之间,挡板2呈水平设置,挡板2的左右两端与壳体1的左右两侧壁固定连接,挡板2将壳体1远离进风口11的一侧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方的出风通道13和下方的安装腔14,出风通道13的后端形成出风口。挡板2的设置不仅有利于实现出风与拨钮组件3的完全分开,避免发生操作干涉。
如图1-2所示,可选地,该汽车空调出风结构还包括下饰板4,所述挡板2、所述第一折弯段122及所述第二折弯段123围合形成具有敞口的安装腔14,所述下饰板4盖设于所述敞口处,所述拨钮组件3的一端穿过所述下饰板4以伸入所述安装腔14。
在本实施例中,折弯段与挡板2围合形成后端敞口的安装腔,下饰板4将安装腔14的敞口封闭,拨钮组件3的一端穿过下饰板4以伸入安装腔14,拨钮组件3至少部分可隐藏于安装腔14内,避免结构裸露,美观度更高。
如图1-2所示,可选地,该汽车空调出风结构还包括上饰板5,所述出风通道13远离所述进风口11的一端形成出风口,所述壳体1沿所述出风口的周向边缘设有所述上饰板5,所述上饰板5与所述下饰板4配合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上饰板5可大致呈倒置的U型结构,下饰板4在隐藏拨钮组件3的同时,还与所述上饰板5一起起到装饰汽车的作用,提高美观性,上饰板5与下饰板4可通过卡扣等方式配合安装。
如图1-2、4-5所示,可选地,所述导风组件本体61包括左右导风叶片611,连接件62包括连接轴621和固定部622,所述连接轴621置于所述安装腔14内且与所述安装腔14的侧壁连接,所述拨钮组件3套设于所述连接轴621上且用于相对所述连接轴621移动,所述左右导风叶片611位于所述出风通道13内,所述左右导风叶片611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的上壁转动连接,所述左右导风叶片611的另一端设有所述固定部622,所述挡板2上设有第一避让孔21,所述固定部622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孔21以与所述拨钮组件3连接。
具体地,所述连接轴621沿Y轴所示方向设置,连接轴62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腔14的左右侧壁转动连接。拨钮组件3可包括相互连接的拨钮和拨叉,拨钮套设于连接轴621上,拨钮可相对连接轴621左右滑动,左右导风叶片611竖向设置于出风通道内,拨叉与左右导风叶片611下端的固定部622连接,固定部622可隐藏于安装腔14内,左右导风叶片611的上端与壳体1绕Z轴转动连接,拨钮远离拨叉的一端伸出安装腔14。第一避让孔21可为开口朝向前方的弧形孔、U型孔,第一避让孔21的尺寸较大,不会影响左右导风叶片611的运动。
这里,所述下饰板4上可设安装孔,拨钮远离拨叉的一端可从安装孔穿出,安装孔可为沿Y轴所示方向设置的条形孔,方便拨钮的左右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拨钮于连接轴621上左右滑动,拨叉可带动左右导风叶片611绕其与壳体上壁的转动连接点转动,以改变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和出风量。
如图2、4所示,可选地,所述导风组件本体61还包括联动杆612,所述左右导风叶片611设有多个,且沿平行于所述连接轴621的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左右导风叶片611通过所述联动杆612连接,各所述左右导风叶片61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壳体1的上壁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左右导风叶片611的另一端设有所述固定部622,其余所述左右导风叶片61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挡板2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左右导风叶片611沿Y轴所示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提供更加均匀的风向、风量调节。各左右导风叶片611通过联动杆612连接,实现各左右导风叶片611之间的同步调节,当拨钮组件3驱动其中一个左右导风叶片611左右摆动时,可通过联动杆612带动其它左右导风叶片611跟随一起左右摆动。
左右导风叶片611可为平板状,当各所述左右导风叶片611转动至与XZ平面平行时,出风量最大,当各左右导风叶片611转动至与YZ平面平行时,出风量最小或者关闭出风。
如图2、4、5所示,可选地,所述导风组件本体61还包括固定板613,所述固定板613与所述壳体1的上壁连接,所述固定板613与所述挡板2相对设置,所述左右导风叶片611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613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613沿Y轴所示方向设置,固定板613固定于壳体1的顶部,所述固定板613可加强壳体1的局部强度,提高左右导风叶片611的安装稳定性。
如图2、4、5所示,可选地,所述导风组件本体61还包括上下导风叶片614,所述连接件62还包括调节连杆623,所述上下导风叶片614位于所述出风通道13内且沿平行于所述连接轴621的方向设置,所述上下导风叶片6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1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连杆623的一端与所述上下导风叶片614转动连接,所述挡板2上设有第二避让孔22,所述调节连杆62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避让孔22以与所述连接轴621转动连接,所述拨钮组件3用于带动所述连接轴621相对所述安装腔14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避让孔22的设置与第一避让孔21的设置类似。所述上下导风叶片614可设置于左右导风叶片611的后方,上下导风叶片614沿Y轴所示方向设置,上下导风叶片61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壳体1靠近上方的左右侧壁转动连接,连接轴621的左右两端与壳体1靠近下方的左右侧壁转动连接,调节连杆623竖向设置,调节连杆623的下端伸入安装腔,可实现部分隐藏。拨钮组件3上下拨动,带动连接轴621绕Y轴转动,继而通过调节连杆623带动上下导风叶片614上下摆动,上下导风叶片614为平板状,上下导风叶片614水平时,出风量最大,且通过出风口垂直向后吹出,随着上下导风叶片614的转动,出风量减小,且风向向上或者向下倾斜,以实现上下出风调节。
这里,拨钮组件3在上下拨动带动上下导风叶片614摆动时,不会带动左右导风叶片611跟随一起摆动,实现上下、左右出风的分开控制。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汽车仪表板组件,包括上述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所述汽车仪表板组件相较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上述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仪表板组件。所述汽车相较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上述的汽车仪表板组件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拨钮组件(3)及导风组件(6),所述壳体(1)的两端设有开口,所述壳体(1)的其中一端开口形成进风口(11),所述壳体(1)的下壁包括下壁本体(121)、第一折弯段(122)和第二折弯段(123),所述下壁本体(121)远离所述进风口(11)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折弯段(122)与所述第二折弯段(123)连接,所述第二折弯段(123)低于所述下壁本体(121)且相对所述下壁本体(121)平行设置,所述壳体(1)的上壁与所述下壁本体(121)所在平面之间形成出风通道(13),所述导风组件(6)包括导风组件本体(61)和连接件(62),所述导风组件本体(61)位于所述出风通道(13)内,所述拨钮组件(3)的一端伸入所述下壁本体(121)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折弯段(123)之间,且通过所述连接件(62)与所述导风组件本体(61)驱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2),所述挡板(2)设于所述第二折弯段(123)与所述壳体(1)的上壁之间,且所述挡板(2)与所述下壁本体(121)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饰板(4),所述挡板(2)、所述第一折弯段(122)及所述第二折弯段(123)围合形成具有敞口的安装腔(14),所述下饰板(4)盖设于所述敞口处,所述拨钮组件(3)的一端穿过所述下饰板(4)以伸入所述安装腔(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饰板(5),所述出风通道(13)远离所述进风口(11)的一端形成出风口,所述壳体(1)沿所述出风口的周向边缘设有所述上饰板(5),所述上饰板(5)与所述下饰板(4)配合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本体(61)包括左右导风叶片(611),所述连接件(62)包括连接轴(621)和固定部(622),所述连接轴(621)置于所述安装腔(14)内且与所述安装腔(14)的侧壁连接,所述拨钮组件(3)套设于所述连接轴(621)上且用于相对所述连接轴(621)移动,所述左右导风叶片(611)位于所述出风通道(13)内,所述左右导风叶片(611)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的上壁转动连接,所述左右导风叶片(611)的另一端设有所述固定部(622),所述挡板(2)上设有第一避让孔(21),所述固定部(622)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孔(21)以与所述拨钮组件(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本体(61)还包括联动杆(612),所述左右导风叶片(611)设有多个,且沿平行于所述连接轴(621)的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左右导风叶片(611)通过所述联动杆(612)连接,各所述左右导风叶片(61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壳体(1)的上壁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左右导风叶片(611)的另一端设有所述固定部(622),其余所述左右导风叶片(61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挡板(2)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本体(61)还包括固定板(613),所述固定板(613)与所述壳体(1)的上壁连接,所述固定板(613)与所述挡板(2)相对设置,所述左右导风叶片(611)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613)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本体(61)还包括上下导风叶片(614),所述连接件(62)还包括调节连杆(623),所述上下导风叶片(614)位于所述出风通道(13)内且沿平行于所述连接轴(621)的方向设置,所述上下导风叶片(6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1)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连杆(623)的一端与所述上下导风叶片(614)转动连接,所述挡板(2)上设有第二避让孔(22),所述调节连杆(62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避让孔(22)以与所述连接轴(621)转动连接,所述拨钮组件(3)用于带动所述连接轴(621)相对所述安装腔(14)转动。
9.一种汽车仪表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空调出风结构。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仪表板组件。
CN202322321361.3U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结构、汽车仪表板组件及汽车 Active CN2205770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1361.3U CN220577016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结构、汽车仪表板组件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1361.3U CN220577016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结构、汽车仪表板组件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77016U true CN220577016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08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21361.3U Active CN220577016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结构、汽车仪表板组件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770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23754A (en) Instrument panel device for cars
CN110920352A (zh) 一种同轴异步出风口结构
CN216424023U (zh) 窄型空调出风口
CN109203920A (zh) 一种具有完整调节风向功能的汽车内饰隐藏式出风口结构
CN110667341A (zh) 一种手动隐藏式出风口
WO2023124764A1 (zh) 用于交通工具的通风口装置
CN110576722B (zh) 一种出风口结构
CN220577016U (zh)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结构、汽车仪表板组件及汽车
CN113022269B (zh) 一种悬浮式出风口结构
CN113246691B (zh) 一种具有导风及风量控制结构的汽车空调出风口
CN211617377U (zh) 一种出风口结构
CN209441151U (zh) 一种叶片隐藏式电机驱动汽车空调出风口
CN116568538A (zh) 一种出风口总成及车辆
CN218906854U (zh)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
CN111452597A (zh) 一种汽车出风口的新型拨钮控制机构
CN208978593U (zh) 一种具有完整调节风向功能的汽车内饰隐藏式出风口结构
CN210941282U (zh)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
CN210706793U (zh)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总成
CN210911946U (zh) 一种齿轮控制的隐藏式出风口
CN114043851A (zh) 一种车载空调出风口手动调节装置
CN216069553U (zh) 一种导风结构及使用其的汽车空调出风口
CN215705567U (zh) 一种隐藏电动出风口系统
CN211493593U (zh) 一种同轴异步出风口结构
CN112092580B (zh) 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的出风口结构
CN210082890U (zh) 汽车空调出风口水平叶片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