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1425U - 双气囊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双气囊减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1425U
CN220551425U CN202322201863.2U CN202322201863U CN220551425U CN 220551425 U CN220551425 U CN 220551425U CN 202322201863 U CN202322201863 U CN 202322201863U CN 220551425 U CN220551425 U CN 2205514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absorber
double
wall
airbag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018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伟杰
杨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an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han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han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han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0186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14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14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14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双气囊减震器,包括双气囊减震器主体,双气囊减震器主体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双气囊减震器主体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双气囊减震器主体外壁设置有减震机构,双气囊减震器主体外壁设置有防护机构;减震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活动连接在第一固定板外壁,第一连接板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该双气囊减震器,通过设置有减震机构,通过设置有两组固定杆和支撑杆,进一步提高双气囊减震器主体对汽车的支撑效果,通过设置有减震弹簧,令双气囊减震器主体受到挤压复位后,第一连接板和固定杆也能够快速恢复原位,进而能够提高双气囊减震器主体的减震效果,提高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双气囊减震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气囊减震器技术领域,具体为双气囊减震器。
背景技术
双气囊减震器是一种汽车减震器,用于汽车悬挂系统中。它是在传统的液压减震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采用了气体减震原理。双气囊减震器通常安装在汽车的每个车轮上,双气囊减震器通过气囊的弹性来吸收和减少车身的震动和颠簸。
目前国内很多的客车通过安装双气囊减震器,从而提高车辆的舒适性, 但是双气囊减震器的减震效果并不显著,从而降低了客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双气囊减震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国内很多的客车通过安装双气囊减震器,从而提高车辆的舒适性, 但是双气囊减震器的减震效果并不显著,从而降低了客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双气囊减震器,包括双气囊减震器主体,所述双气囊减震器主体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双气囊减震器主体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双气囊减震器主体外壁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双气囊减震器主体外壁设置有防护机构;
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活动连接在第一固定板外壁,所述第一连接板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底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杆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侧壁贴合固定槽内壁,所述限位块底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底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槽内壁,所述支撑杆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活动连接在第二固定板外壁,通过设置有减震机构,通过设置有两组固定杆和支撑杆,进一步提高双气囊减震器主体对汽车的支撑效果,双气囊减震器主体受到挤压复位后,第一连接板和固定杆也能够快速恢复原位,进而能够提高双气囊减震器主体的减震效果,提高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板内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固定块内部活动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另一端活动连接在螺纹槽内部,通过设置有螺栓,工人能够快速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固定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侧壁。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设置有两组,所述支撑杆设置有两组。
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在双气囊减震器主体外壁,所述双气囊减震器主体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双气囊减震器主体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块,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令双气囊减震器主体产生形变时,双气囊减震器主体依旧能够受到保护作用,从而能够减少双气囊减震器主体外壁的受损程度,同时能够提高双气囊减震器主体的使用寿命,进而能够延长双气囊减震器主体的使用时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内壁设置为弧形,所述第三连接块内壁设置为弧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二连接块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三连接块为橡胶材质,能够提高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的使用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有减震机构,通过设置有两组固定杆和支撑杆,进一步提高双气囊减震器主体对汽车的支撑效果,通过设置有减震弹簧,令双气囊减震器主体受到挤压复位后,第一连接板和固定杆也能够快速恢复原位,进而能够提高双气囊减震器主体的减震效果,提高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2、通过设置有防护机构,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令双气囊减震器主体产生形变时,双气囊减震器主体依旧能够受到保护作用,从而能够减少双气囊减震器主体外壁的受损程度,同时能够提高双气囊减震器主体的使用寿命,进而能够延长双气囊减震器主体的使用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板、固定杆、支撑杆、固定槽、限位块、减震弹簧和第二连接板的立体结构剖面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双气囊减震器主体;2、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411、第一连接板;412、固定杆;413、支撑杆;414、固定槽;415、限位块;416、减震弹簧;417、第二连接板;418、固定块;419、螺纹槽;420、螺栓;511、第一连接块;512、第二连接块;513、第三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双气囊减震器,包括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2,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3,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外壁设置有减震机构,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外壁设置有防护机构;
减震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411,第一连接板411活动连接在第一固定板2外壁,第一连接板411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412,固定杆412底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杆413,支撑杆413内部开设有固定槽414,固定杆412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415,限位块415侧壁贴合固定槽414内壁,限位块415底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416,减震弹簧416底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槽414内壁,支撑杆413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417,第二连接板417活动连接在第二固定板3外壁,第一连接板411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18,第一固定板2内部开设有螺纹槽419,固定块418内部活动连接有螺栓420,螺栓420另一端活动连接在螺纹槽419内部,固定杆412设置有两组,支撑杆413设置有两组,通过设置有减震机构,通过设置有两组固定杆412和支撑杆413,进一步提高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对汽车的支撑效果,通过设置有减震弹簧416,令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受到挤压复位后,第一连接板411和固定杆412也能够快速恢复原位,进而能够提高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的减震效果,提高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为了减少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外壁受到的磨损,防护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块511,第一连接块511固定连接在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外壁,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512,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块513,第一连接块511内壁设置为弧形,第三连接块513内壁设置为弧形,第一连接块511为橡胶材质,第二连接块512为橡胶材质,第三连接块513为橡胶材质,通过设置有防护机构,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块511、第二连接块512和第三连接块513,令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产生形变时,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依旧能够受到保护作用,从而能够减少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外壁的受损程度,同时能够提高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的使用寿命,进而能够延长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的使用时间。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工人将第一连接板411、第二连接板417和固定块418贴合至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侧壁,接着工人便可转动螺栓420进入 固定块418内部,直至螺栓420进入螺纹槽419内部,便可将第一连接板411和第二连接板417固定在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外壁,通过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受到挤压产生形变,使得第一连接板411带动固定杆412移动,令固定杆412带动限位块415在固定槽414内部滑动,使得减震弹簧416受到挤压产生弹性形变,直至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复位后,第一连接板411与固定杆412也同步复位,进而能够提高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的减震效果,通过设置有两组固定杆412和支撑杆413,进一步提高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对汽车的支撑效果;
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块511、第二连接块512和第三连接块513,令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产生形变时,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依旧能够受到保护作用,从而能够减少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外壁的受损程度,同时能够提高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的使用寿命,进而能够延长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的使用时间,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双气囊减震器,包括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2),所述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3),所述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外壁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外壁设置有防护机构;
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411),所述第一连接板(411)活动连接在第一固定板(2)外壁,所述第一连接板(411)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412),所述固定杆(412)底端活动连接有支撑杆(413),所述支撑杆(413)内部开设有固定槽(414),所述固定杆(412)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415),所述限位块(415)侧壁贴合固定槽(414)内壁,所述限位块(415)底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416),所述减震弹簧(416)底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槽(414)内壁,所述支撑杆(413)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417),所述第二连接板(417)活动连接在第二固定板(3)外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411)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18),所述第一固定板(2)内部开设有螺纹槽(419),所述固定块(418)内部活动连接有螺栓(420),所述螺栓(420)另一端活动连接在螺纹槽(419)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412)设置有两组,所述支撑杆(413)设置有两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块(511),所述第一连接块(511)固定连接在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外壁,所述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512),所述双气囊减震器主体(1)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块(5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气囊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511)内壁设置为弧形,所述第三连接块(513)内壁设置为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气囊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511)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二连接块(512)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三连接块(513)为橡胶材质。
CN202322201863.2U 2023-08-16 2023-08-16 双气囊减震器 Active CN2205514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1863.2U CN220551425U (zh) 2023-08-16 2023-08-16 双气囊减震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1863.2U CN220551425U (zh) 2023-08-16 2023-08-16 双气囊减震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1425U true CN220551425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10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01863.2U Active CN220551425U (zh) 2023-08-16 2023-08-16 双气囊减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14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91656U (zh) 一种商用卡车驾驶室后悬置系统及车辆
CN203844699U (zh) 一种校车上的外车厢缓冲结构
CN220551425U (zh) 双气囊减震器
CN110834573A (zh) 一种车用减震座椅结构
CN103847665B (zh) 一种校车
CN202955172U (zh) 减震器
CN203391609U (zh) 二级隔振下系杆结构
CN202294264U (zh) 变速器悬置限位机构
CN210364097U (zh) 中型卡车驾驶室后悬置
CN110606036B (zh) 一种双大梁高抗碰撞汽车
CN215059114U (zh) 一种电控轿车减震器
CN107187408B (zh) 一种房车紧急制动时的车厢缓冲机构
CN110939678A (zh) 一种汽车前悬挂用智能空气减震器
CN212373206U (zh) 一种汽车座椅减震器
CN205239412U (zh) 一种撞击缓冲机构
CN210821721U (zh) 一种滑柱总成、悬架系统以及商务用车
CN220535590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用减震装置
CN203844701U (zh) 一种校车上的液压系统
CN218986756U (zh) 一种具有减震的效果的汽车框架底板
CN212890782U (zh) 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结构
CN210970583U (zh) 一种汽车减震前臂
CN211519442U (zh) 一种新型汽车防撞梁
CN219055963U (zh) 双向减震发动机前悬置软垫结构
CN215334143U (zh) 一种新型汽车降噪减震器
CN110143240B (zh) 中型卡车驾驶室后悬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