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91609U - 二级隔振下系杆结构 - Google Patents

二级隔振下系杆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91609U
CN203391609U CN201320370540.XU CN201320370540U CN203391609U CN 203391609 U CN203391609 U CN 203391609U CN 201320370540 U CN201320370540 U CN 201320370540U CN 203391609 U CN203391609 U CN 203391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tie
rod
tie
lining
vibration iso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7054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明洁
樊逸斌
杜小锦
田小彦
李刚
刘纪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37054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91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91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9160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二级隔振下系杆结构,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主要解决衰减方向盘和座椅的振动,改善车内噪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下系杆小衬套、减振大衬套和下系杆骨架,所述下系杆小衬套和减振大衬套分别压入对应的下系杆骨架的两个安装孔中,所述下系杆小衬套上设有第一线性低刚度行程区间和第二线性低刚度行程区间。本实用新型设计制造工艺简单,装配方便且刚度易调整。本实用新型在满足限位要求的前提下,采用二级隔振悬置,能够更有效地衰减方向盘和座椅的振动,改善车内噪音,有效提高了整车NVH表现,隔振效果大大优于现有的结构。

Description

二级隔振下系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悬置系统下系杆结构,特别涉及一种二级隔振下系杆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悬置系统下系杆结构包括:下系杆小衬套3、减振大衬套5、下系杆骨架4和下系杆支架2,所述下系杆小衬套3和减振大衬套5分别压入对应的下系杆骨架4的两个安装孔中,所述下系杆骨架4通过减振大衬套5上的中心螺栓与副车架6连接,所述下系杆骨架4通过下系杆小衬套3上的中心螺栓与所述下系杆支架2连接,所述下系杆支架2与动力总成1连接。现有的悬置系统下系杆结构的动力总成1振动传递路径依次为动力总成1、下系杆支架2、下系杆小衬套3、下系杆骨架4、减振大衬套5和副车架6。由于下系杆小衬套3为实心结构,刚度较大,因此,现有的悬置系统下系杆结构为单级隔振。即此结构通过减振大衬套5衰减动力总成1传递到车体的振动,此结构中仅仅只有减振大衬套5的结构、刚度和阻尼的变化会影响悬置系统下系杆结构的隔振性能。由于衬套的刚度主要由橡胶硬度和主簧结构来决定,橡胶硬度有其固有的物理特性限制,一般最多只能降低到43度左右,不可能无限降低;而如果通过减小主簧的结构尺寸来降低悬置刚度,会导致主簧的应变偏大,易疲劳失效,所以主簧的结构尺寸无法实现大幅减小。所以,仅改变减振大衬套5的结构无法满足较大幅度改变隔振性能的需求,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提高隔振效果且简单实用的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级隔振下系杆结构。能够更有效地衰减方向盘和座椅的振动,改善车内噪音,有效提高整车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表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二级隔振下系杆结构,包括下系杆小衬套、减振大衬套和下系杆骨架,所述下系杆小衬套和减振大衬套分别压入对应的下系杆骨架的两个安装孔中,所述下系杆小衬套上设有第一线性低刚度行程区间和第二线性低刚度行程区间。
所述下系杆小衬套包括中空外管,所述中空外管的中空区域中设有内管,所述内管的外壁分别通过两个主簧与外管的内壁连接,所述两个主簧镜像对称设置,所述两个主簧之间设置有第一撞块且所述第一撞块与外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撞块的镜像对称位置设置有第二撞块且所述第二撞块与外管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撞块、两个主簧和内管所围成的中空区域为第一线性低刚度行程区间。
所述第一撞块、两个主簧和内管所围成的中空区域为第二线性低刚度行程区间。
所述内管为中空结构。
所述下系杆小衬套与减振大衬套平行设置,所述下系杆小衬套的两个撞块中的第一撞块的位置较靠近减振大衬套,所述两个主簧的镜像对称轴线经过减振大衬套的圆心。
本使用新型将实心结构的下系杆小衬套改为设有第一线性低刚度行程区间和第二线性低刚度行程区间的下系杆小衬套,下系杆小衬套的刚度降低,下系杆小衬套与减振大衬套结合,实现二级减振。
在动力总成振动量级不变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比现有的结构会将更大的衰减振动传至车身。本使用新型提高了整车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当动力总成达到一定的位移,内管的外壁会撞上对应的撞块,使本实用新型的刚度变大,主簧和撞块结合能够防止动力总成的位移过大,满足其限位功能。
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刚度和阻尼调节能够同时满足低频和高频性能要求。
本实用新型设计制造工艺简单,装配方便且刚度易调整。本实用新型在满足限位要求的前提下,采用二级隔振悬置能够更有效地衰减方向盘和座椅的振动,改善车内噪音,有效提高了整车NVH表现,隔振效果大大优于现有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悬置系统下系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下系杆小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二级隔振下系杆结构附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动力总成              2-下系杆支架            3-下系杆小衬套
4-下系杆骨架            5-减振大衬套            6-副车架
11-动力总成             12-下系杆支架           14-下系杆骨架
15-减振大衬套           16-副车架               17-下系杆小衬套
18-第一线性低刚度行程区间   19-第二线性低刚度行程区间   20-内管
21-主簧                 22-第一撞块             23-第二撞块
24-外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附图为简化的型式,仅仅从理解方便的角度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结构。
如图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二级隔振下系杆结构,包括下系杆小衬套17、减振大衬套15和下系杆骨架14,所述下系杆小衬套17和减振大衬套15分别压入对应的下系杆骨架14的两个安装孔中,所述下系杆小衬套17上设有第一线性低刚度行程区间18和第二线性低刚度行程区间19。
所述下系杆小衬套17包括中空外管24,所述中空外管24的中空区域中设有内管20,所述内管20的外壁分别通过两个主簧21与外管24的内壁连接,所述两个主簧21镜像对称设置,所述两个主簧21之间设置有第一撞块22且所述第一撞块22与外管2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撞块22的镜像对称位置设置有第二撞块23且所述第二撞块23与外管24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撞块23、两个主簧21和内管20所围成的中空区域为第一线性低刚度行程区间18。
所述第一撞块22、两个主簧21和内管20所围成的中空区域为第二线性低刚度行程区间19。
所述内管20为中空结构。
所述下系杆小衬套17与减振大衬套15平行设置,所述下系杆小衬套17的两个撞块中的第一撞块22的位置较靠近减振大衬套15,所述两个主簧21的镜像对称轴线经过减振大衬套15的圆心。
所述下系杆小衬套17通过下系杆支架12与动力总成11连接,所述减振大衬套15与副车架16连接。
所述主簧21采用橡胶材料。
本结构的动力总成11振动传递路径变化依次为:动力总成11、下系杆支架12、下系杆小衬套17、下系杆骨架14、减振大衬套15和副车架16。
设计人员通过对悬置隔振率曲线的研究发现:通过降低悬置零件的刚度能够降低动力总成11的悬置系统的固有频率,进而使得激振频率和系统固有频率的比值变大,该频率比值越大,悬置的隔振效果就越好。
本结构是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将实心结构的下系杆小衬套17改为设有第一线性低刚度行程区间18和第二线性低刚度行程区间19的下系杆小衬套17,降低下系杆总成刚度,使动力总成11传递到车身的振动增加一级隔振,提高悬置系统隔振性能。
本结构工作时,当动力总成11达到一定的位移,内管20的外壁会撞上对应的撞块,使本实用新型的刚度变大,主簧21和撞块结合能够防止动力总成11的位移过大,满足其限位功能。
本结构设计制造工艺简单,装配方便且刚度易调整。本实用新型在满足限位要求的前提下,采用二级隔振悬置能够更有效地衰减方向盘和座椅的振动,改善车内噪音,有效提高了整车NVH表现,隔振效果大大优于现有的结构。

Claims (6)

1.二级隔振下系杆结构,包括下系杆小衬套、减振大衬套和下系杆骨架,所述下系杆小衬套和减振大衬套分别压入对应的下系杆骨架的两个安装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系杆小衬套上设有第一线性低刚度行程区间和第二线性低刚度行程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级隔振下系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系杆小衬套包括中空外管,所述中空外管的中空区域中设有内管,所述内管的外壁分别通过两个主簧与外管的内壁连接,所述两个主簧镜像对称设置,所述两个主簧之间设置有第一撞块且所述第一撞块与外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撞块的镜像对称位置设置有第二撞块且所述第二撞块与外管的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级隔振下系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撞块、两个主簧和内管所围成的中空区域为第一线性低刚度行程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级隔振下系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撞块、两个主簧和内管所围成的中空区域为第二线性低刚度行程区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级隔振下系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为中空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级隔振下系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系杆小衬套与减振大衬套平行设置,所述下系杆小衬套的两个撞块中的第一撞块的位置较靠近减振大衬套,所述两个主簧的镜像对称轴线经过减振大衬套的圆心。
CN201320370540.XU 2013-06-26 2013-06-26 二级隔振下系杆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91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70540.XU CN203391609U (zh) 2013-06-26 2013-06-26 二级隔振下系杆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70540.XU CN203391609U (zh) 2013-06-26 2013-06-26 二级隔振下系杆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91609U true CN203391609U (zh) 2014-01-15

Family

ID=49903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70540.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91609U (zh) 2013-06-26 2013-06-26 二级隔振下系杆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9160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3771A (zh) * 2016-08-11 2016-12-07 安徽中鼎减震橡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限制发动机极限位移的限位套管
CN106364304A (zh) * 2016-11-08 2017-02-01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悬置软垫
US10502308B2 (en) 2016-12-22 2019-12-10 Polaris Industries Inc. Driveline for powersports vehicle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3771A (zh) * 2016-08-11 2016-12-07 安徽中鼎减震橡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限制发动机极限位移的限位套管
CN106364304A (zh) * 2016-11-08 2017-02-01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悬置软垫
CN106364304B (zh) * 2016-11-08 2019-05-0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悬置软垫
US10502308B2 (en) 2016-12-22 2019-12-10 Polaris Industries Inc. Driveline for powersports vehicle
US11313452B2 (en) 2016-12-22 2022-04-26 Polaris Industries Inc. Driveline for powersports vehicle
US11624435B2 (en) 2016-12-22 2023-04-11 Polaris Industries Inc. Driveline for powersports vehicl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3044426A (ja) サブフレーム用ロールロッド
CN203391609U (zh) 二级隔振下系杆结构
CN204110189U (zh) 驾驶室前悬置结构及汽车
CN101850712A (zh) 一种具有吸振功能的汽车动力总成悬置软垫
CN204998327U (zh) 一种客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
CN202200795U (zh) 一种汽车后减振器的安装支架
CN220227640U (zh) 一种双刚度减震器
CN202378680U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装置
CN205075975U (zh) 电动童车的前轮避震结构
CN103723023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软垫总成
CN203500373U (zh) 前减振器上支撑总成
CN211574123U (zh) 一种车辆双通道式前减振器上支撑结构
CN103486174B (zh) 一种减震弹簧
CN203046805U (zh) 新型汽车横向稳定连杆橡胶减震衬套
CN204250191U (zh) 后悬置总成
CN104389938A (zh) 发泡橡胶填充式/可调弹性轿车减振器
CN110939678A (zh) 一种汽车前悬挂用智能空气减震器
CN203637495U (zh) 一种车用悬架系统
CN217969762U (zh)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自行车
CN205130843U (zh) 一种车身后缓冲块总成
CN221023159U (zh) 一种四轮独立悬挂机构
CN215567576U (zh) 一种汽车悬挂弹簧组件
CN202451679U (zh) 一种方形衬套式发动机悬置装置
CN2747086Y (zh) 车辆悬挂系统用组合式减振器
CN216993802U (zh) 乘用车减振器上支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