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35647U - 一种车辆吸能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吸能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35647U
CN220535647U CN202321971561.7U CN202321971561U CN220535647U CN 220535647 U CN220535647 U CN 220535647U CN 202321971561 U CN202321971561 U CN 202321971561U CN 220535647 U CN220535647 U CN 220535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bing device
energy
vehicle
energy absorbing
rear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7156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志祥
王晖
田凯
李宁
张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7156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35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35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356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吸能装置及车辆,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车辆吸能装置中:牵引梁安装座上位于气密墙安装座后侧,前端吸能装置设于气密墙安装座上,后端吸能装置设于牵引梁安装座上,前端吸能装置通过传动件连接后端吸能装置,车钩连接于前端吸能装置,车钩上设置位于前端吸能装置前方的压块;在车钩后移的过程中,可通过压块压动前端吸能装置形变以吸能,且前端吸能装置可通过传动件压动后端吸能装置形变以吸能。该车辆吸能装置分前、后端吸能装置前后两个模块进行分散式的形变吸能,在加工制作时,可在不改变现有的前端吸能装置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后端吸能装置承担额外的撞击力,可以更加方便地提高车辆吸能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吸能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吸能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轨道车辆中,其车辆吸能装置设置在气密墙上,车钩后移时压动车辆吸能装置,以实现吸能。但是,随着轨道车辆运行速度的提升,车辆吸能装置需要承担的撞击力也越来越大,如果直接在气密墙处进行车辆吸能装置的尺寸等方向的改进,由于车辆头型等结构变化不大,车辆吸能装置可占用的空间变化不大,设计难度较大,且可能造成应力集中。
因此,如何更加方便地提高车辆吸能能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吸能装置及车辆,可以更加方便地提高车辆吸能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吸能装置,包括气密墙安装座、车钩、前端吸能装置、传动件、后端吸能装置和牵引梁安装座;所述牵引梁安装座上位于所述气密墙安装座后侧,所述前端吸能装置设于所述气密墙安装座上,所述后端吸能装置设于所述牵引梁安装座上,所述前端吸能装置通过所述传动件连接所述后端吸能装置,所述车钩连接于所述前端吸能装置,所述车钩上设置位于所述前端吸能装置前方的压块;在所述车钩后移的过程中,可通过所述压块压动所述前端吸能装置形变以吸能,且所述前端吸能装置可通过所述传动件压动所述后端吸能装置形变以吸能。
优选地,所述传动件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前端吸能装置,且后端抵住所述后端吸能装置的前端面。
优选地,所述传动件为导向管。
优选地,所述车钩的后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管中。
优选地,所述后端吸能装置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车辆吸能装置中。
优选地,所述气密墙安装座上设置安装通孔;所述后端吸能装置的前端经所述安装通孔前伸,其余部分位于所述气密墙安装座的后侧。
优选地,所述安装通孔中插接固定定位套,所述后端吸能装置的前端设于所述定位套中。
优选地,所述传动件的后端可滑动地伸入所述定位套中。
优选地,所述后端吸能装置包括蜂窝结构。
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车辆吸能装置,所述气密墙安装座连接于气密墙,所述牵引梁安装座连接于牵引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吸能装置,包括气密墙安装座、车钩、前端吸能装置、传动件、后端吸能装置和牵引梁安装座;牵引梁安装座上位于气密墙安装座后侧,前端吸能装置设于气密墙安装座上,后端吸能装置设于牵引梁安装座上,前端吸能装置通过传动件连接后端吸能装置,车钩连接于前端吸能装置,车钩上设置位于前端吸能装置前方的压块;在车钩后移的过程中,可通过压块压动前端吸能装置形变以吸能,且前端吸能装置可通过传动件压动后端吸能装置形变以吸能。
该车辆吸能装置分前端吸能装置、后端吸能装置前后两个模块,以进行分散式的形变吸能,在车辆中,前端变形力作用在气密墙上,后端吸能装置作用在牵引梁上,可以将冲击力分散,从而形成分散式吸能装置,避免撞击力集中在车辆前端,有利于提升车辆吸能的稳定性。
在加工制作时,可在不改变现有的前端吸能装置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后端吸能装置,承担额外的撞击力,以保证整车吸能能力以及稳定性,由于无需过多地改变前端吸能装置,可以更加方便地提高车辆吸能能力。在应用于现有的高速动车组时,前端吸能装置可以为通用的主吸能装置,在其后端增加后端吸能装置,即可完成该车辆吸能装置的改进,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车辆吸能装置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气密墙安装座1,安装通孔11,定位套12;
车钩2,压块21;
前端吸能装置3;
导向管4;
后端吸能装置5;
牵引梁安装座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车辆吸能装置及车辆,可以更加方便地提高车辆吸能能力。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车辆吸能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和图2,包括气密墙安装座1、车钩2、前端吸能装置3、传动件、后端吸能装置5和牵引梁安装座6。
牵引梁安装座6上位于气密墙安装座1后侧,前端吸能装置3设于气密墙安装座1上,具体固定在气密墙安装座1前端。后端吸能装置5设于牵引梁安装座6上,具体固定在牵引梁安装座6前端。在应用于车辆时,前端吸能装置3由气密墙安装座1固定在车辆前端气密墙上,后端吸能装置5由牵引梁安装座6固定在车辆牵引梁上。
前端吸能装置3通过传动件连接后端吸能装置5,包括抵接,固定连接等连接方式,只要能够实现力的传递即可。可选地,传动件连接于前端吸能装置3被压缩变形的部分,这部分结构变形后移时,带动传动件后移,从而通过传动件压动后吸能装置。另外,传动件可借助前端吸能装置3的复位运动或者后端吸能装置5的复位运动前移复位。
车钩2连接于前端吸能装置3,车钩2上设置位于前端吸能装置3前方的压块21。在车钩2后移的过程中,可通过压块21压动前端吸能装置3形变以吸能,且前端吸能装置3可通过传动件压动后端吸能装置5形变以吸能。
本实施例中,车辆吸能装置分前端吸能装置3、后端吸能装置5前后两个模块,以进行分散式的形变吸能,在车辆中,前端变形力作用在气密墙上,后端吸能装置5作用在牵引梁上,可以将冲击力分散,从而形成分散式吸能装置,避免撞击力集中在车辆前端,有利于提升车辆吸能的稳定性。
在加工制作时,可在不改变现有的前端吸能装置3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后端吸能装置5,承担额外的撞击力,以保证整车吸能能力以及稳定性,由于无需过多地改变前端吸能装置3,可以更加方便地提高车辆吸能能力。在应用于现有的高速动车组时,前端吸能装置3可以为通用的主吸能装置,在其后端增加后端吸能装置5,即可完成该车辆吸能装置的改进,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传动件的前端连接于前端吸能装置3,且后端抵住后端吸能装置5的前端面,在传递力的同时,方便装配,从后端吸能装置5前端面开始压动后端吸能装置5,可最大程度地应用后端吸能装置5的变形能力。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传动件也可以连接在后端吸能装置5的中部。
进一步地,传动件为导向管4,有利于减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传动件也可以为实心的杆件。
进一步地,车钩2的后端滑动连接于导向管4中,可以避免导向管4占用车钩2的移动空间。
进一步地,后端吸能装置5可拆卸连接于车辆吸能装置中,即,后端吸能装置5与车辆吸能装置中的导向管4、气密墙安装座1、牵引梁安装座6等结构均可拆卸连接。在使用时,后端吸能装置5可模块化安装,具体可以与前端吸能装置3同时安装于车辆吸能装置上,一起用于吸能,还可以将后端吸能装置5拆下,仅将前端吸能装置3投入使用。
进一步地,气密墙安装座1上设置安装通孔11。后端吸能装置5的前端经安装通孔11前伸,其余部分位于气密墙安装座1的后侧,可借助气密墙安装座1支撑后端吸能装置5。
进一步地,安装通孔11中插接固定定位套12,后端吸能装置5的前端设于定位套12中,以有效约束后端吸能装置5的形变方向。
进一步地,导向管4的后端可滑动地伸入定位套12中,可以为导向管4的运动方向进行导向。
进一步地,后端吸能装置5包括蜂窝结构,具体为填充铝蜂窝,由蜂窝结构提供后端吸能装置5的变形吸能能力。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后端吸能装置也可以设置弹簧、弹片等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车辆吸能装置,工作原理包括:当发生碰撞时,车钩2受撞击力作用开始通过压块21压缩前端吸能装置3变形,导向管4会向后移动,并推动后端的后端吸能装置5压缩,从而车辆吸能装置可以在前端吸能装置3变形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具有变形能力的后端吸能装置5,可将后端力分散到牵引梁上,减小气密墙负担以及车辆前端的应力集中问题。
本实施例中的车辆吸能装置,可应用于轨道车辆头车前端,为轨道车辆头部提供碰撞防护。在制作过程中,前端吸能装置3为现有正常的吸能装置,后端吸能装置5为增加的吸能装置,当前端吸能装置3变形吸能时,后端吸能装置5具体可实现同时变形。其中,前端变形力作用在气密墙上,后端吸能装置5作用在牵引梁上,可以将冲击力分散,从而形成分散式吸能装置,避免撞击力集中在车辆前端,有利于提升车辆吸能的稳定性。也就是说,该车辆吸能装置可实现吸能量的提升、前端吸能装置3不需改动,采用模块化设计,后端吸能装置5可外挂式安装,加工制造方便,从而减轻设计、制造成本,以及实现撞击力的分散,前、后撞击力均匀分担,极大提升车辆撞击时的稳定性,加工制造方便
除了上述车辆吸能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具体可以为轨道车辆,例如高速动车组,该车辆包括车辆吸能装置,车辆吸能装置具体可以为以上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车辆吸能装置,有益效果可以相应参考以上各个实施例。气密墙安装座1连接于气密墙,牵引梁安装座6连接于牵引梁。该车辆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辆吸能装置及车辆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密墙安装座(1)、车钩(2)、前端吸能装置(3)、传动件、后端吸能装置(5)和牵引梁安装座(6);所述牵引梁安装座(6)位于所述气密墙安装座(1)后侧,所述前端吸能装置(3)设于所述气密墙安装座(1)上,所述后端吸能装置(5)设于所述牵引梁安装座(6)上,所述前端吸能装置(3)通过所述传动件连接所述后端吸能装置(5),所述车钩(2)连接于所述前端吸能装置(3),所述车钩(2)上设置位于所述前端吸能装置(3)前方的压块(21);在所述车钩(2)后移的过程中,可通过所述压块(21)压动所述前端吸能装置(3)形变以吸能,且所述前端吸能装置(3)可通过所述传动件压动所述后端吸能装置(5)形变以吸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前端吸能装置(3),且后端抵住所述后端吸能装置(5)的前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为导向管(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钩(2)的后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管(4)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吸能装置(5)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车辆吸能装置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墙安装座(1)上设置安装通孔(11);所述后端吸能装置(5)的前端经所述安装通孔(11)前伸,其余部分位于所述气密墙安装座(1)的后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通孔(11)中插接固定定位套(12),所述后端吸能装置(5)的前端设于所述定位套(12)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的后端可滑动地伸入所述定位套(12)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吸能装置(5)包括蜂窝结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吸能装置,所述气密墙安装座(1)连接于气密墙,所述牵引梁安装座(6)连接于牵引梁。
CN202321971561.7U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车辆吸能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220535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71561.7U CN220535647U (zh)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车辆吸能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71561.7U CN220535647U (zh)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车辆吸能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35647U true CN220535647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65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71561.7U Active CN220535647U (zh)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车辆吸能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356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92570B1 (en) Troubleshooting and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and leading car of motor train unit
WO2022088780A1 (zh) 车体碰撞吸能结构及轨道车辆
CN204526875U (zh) 一种驾驶平台及使用该驾驶平台的客车
CN110539773B (zh) 一种碰撞界面吸能装置及轨道列车
CN220535647U (zh) 一种车辆吸能装置及车辆
CN213008359U (zh)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12332574U (zh) 一种汽车碰撞缓冲装置
CN210760623U (zh) 一种双大梁高抗碰撞汽车
CN105172827A (zh) 具有限位装置的车钩后置式压溃管
CN210971086U (zh) 一种轨道车辆吸能防爬装置
CN109017860B (zh) 集成式缓冲吸能装置及轨道车辆
CN112555322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缓冲效果好的安全型油压减震器
CN103863350A (zh) 一种复合式吸能结构及车辆底架结构
CN110816579A (zh) 一种轨道车辆吸能防爬装置
CN110606036B (zh) 一种双大梁高抗碰撞汽车
CN215244873U (zh) 后置多级压溃吸能机构、车钩缓冲装置及轨道车辆
CN220594899U (zh) 一种牵引车牵引端缓冲装置
CN218519682U (zh) 一种城铁用橡胶饼缓冲器
CN211039508U (zh) 一种用于狭窄空间的减震器
CN214929739U (zh) 一种集成式缓冲压溃装置及车钩
CN217415893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纵梁总成
CN220551425U (zh) 双气囊减震器
CN220130070U (zh) 一种抗撞汽车防撞梁
CN219806868U (zh) 一种减震式汽车方向盘拨杆
CN220721195U (zh) 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