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08359U -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08359U
CN213008359U CN202021025541.7U CN202021025541U CN213008359U CN 213008359 U CN213008359 U CN 213008359U CN 202021025541 U CN202021025541 U CN 202021025541U CN 213008359 U CN213008359 U CN 2130083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itudinal beam
vehicle
sub
mounting
fram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255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献飞
李波
李国红
金帅
苏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255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083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083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083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包括:副车架本体,所述副车架本体固定在所述车辆的车身上且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在前后方向延伸且在左右方向间隔开,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上均设置有溃缩结构。本申请的副车架总成,通过在左纵梁和右纵梁增加溃缩结构,从而避免了碰撞力向车身传递,提升了副车架碰撞性能,减少正面碰撞对驾驶舱的侵入量,保证相对较低的碰撞速度,以此保证乘员的安全。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以及纯电动车主要依靠电池供能,电池受到挤压后的危险性极大,因此对碰撞性能的要求比传统燃油车更加严格。副车架作为传递碰撞力的第二通道,需要满足一定的溃缩及吸收能量的结构来缓解碰撞力对车辆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可以在车辆碰撞过程中有效吸收碰撞能量;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副车架总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一方面提出了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包括:副车架本体,所述副车架本体固定在所述车辆的车身上且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在前后方向延伸且在左右方向间隔开,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上均设置有溃缩结构。
本申请的副车架总成,通过在左纵梁和右纵梁增加溃缩结构,从而避免了碰撞力向车身传递,提升了副车架碰撞性能,减少正面碰撞对驾驶舱的侵入量,保证相对较低的碰撞速度,以此保证乘员的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结构相同且包括:从前向后依次相连的前段部、中段部和后段部,所述中段部的横截面小于所述前段部的横截面和所述后段部的横截面以形成所述溃缩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前段部上设置有第一车身安装点,所述溃缩结构的外侧面设置在所述第一车身安装点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溃缩结构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前段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和所述后段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溃缩结构的上侧面还设置有动力悬置安装点。
进一步地,所述后段部上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控制臂安装点和第二车身安装点。
进一步地,还包括: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连接在所述左纵梁的前端和所述右纵梁的前端之间,所述后横梁连接在所述左纵梁的后端和所述右纵梁的后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后横梁的两端与所述左纵梁上的安装支架和所述右纵梁上的安装支架正对。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下安装板均固定在所述左纵梁或所述右纵梁上。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副车架总成。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副车架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溃缩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溃缩结构的仰视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溃缩结构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副车架总成100,
副车架本体1,左纵梁11,右纵梁12,后横梁13,前横梁14,
溃缩结构2,第一车身安装点3,动力悬置安装点4,
安装支架5,控制臂安装点51,第二车身安装点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100,包括:副车架本体1。
具体的,副车架本体1固定在车辆的车身上且包括:左纵梁11和右纵梁12,左纵梁11和右纵梁12在前后方向延伸且在左右方向间隔开,左纵梁11和右纵梁12上均设置有溃缩结构2。
新能源汽车以及纯电动车主要依靠电池供能,电池受到挤压后的危险性极大,因此对碰撞性能的要求比传统燃油车更加严格。副车架是底盘平台的主要零部件,作为可传递碰撞力及吸收能量的第二通道,需要满足一定的结构来缓解碰撞力对车辆的危害。
本申请对副车架本体1中的左纵梁11和右纵梁12做了改进,左纵梁11和右纵梁 12可以作为车辆碰撞过程中除车身纵梁外的第二传力通道,在左纵梁11和右纵梁12 上增加溃缩结构2,使车辆在发生正面碰撞时,部分碰撞力传递至左纵梁11和右纵梁 12上,并通过溃缩结构2的合理变形来迅速吸收碰撞的能量,从而减少了车身纵梁所承担的能量吸收压力,能尽可能多的在轴向上发生溃缩以吸收更多的能量,更好地控制车辆的变形趋势。
根据本申请的副车架总成100,通过在左纵梁11和右纵梁12增加溃缩结构2,从而避免了碰撞力向车身传递,提升了副车架碰撞性能,减少正面碰撞对驾驶舱的侵入量,保证相对较低的碰撞突然减速,以此保证乘员的安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左纵梁11和右纵梁12结构相同且包括:从前向后依次相连的前段部、中段部和后段部,中段部的横截面小于前段部的横截面和后段部的横截面以形成溃缩结构2。在碰撞力沿左纵梁11和右纵梁12向后传递时,由于中段部的横截面小,因此易产生形变,依靠动能形变吸收碰撞时的冲击能量,使碰撞力得以缓冲,降低乘客可能遭受到的损害。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前段部上设置有第一车身安装点3,溃缩结构2的外侧面设置在第一车身安装点3的内侧;具体的,溃缩结构2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前段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和后段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如图3所示,溃缩结构2部分向内隆起,外侧面在第一车身安装点3的内侧,以得到溃缩结构2的最小横截面,形成溃缩结构2;相当于左纵梁11和右纵梁12的横截面从前段部到溃缩结构2的过渡中逐渐变小,从溃缩结构2到后段部的过渡中逐渐变大。
需要注意的是,溃缩结构2不仅是指左纵梁11和右纵梁12的横截面最小的位置,也可以认为是左纵梁11和右纵梁12的横截面从开始变化到最小横截面又变大到横截面稳定大小的部分。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溃缩结构2的上侧面还设置有动力悬置安装点4。副车架本体1上的动力悬置安装结构根据整车动力总成的要求进行布置,安装动力悬置安装结构的动力悬置安装点4均布置在副车架本体1上,在溃缩结构2的上侧面设置动力悬置安装点4,这样可以分散副车架本体1上受到的碰撞力,提高副车架本体1的耐久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溃缩结构2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可以保证动力悬置需要的强度及刚度,通过正面碰撞时副车架本体1的受力作用在左纵梁11和右纵梁12上轴向的延线与溃缩结构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来调整车辆在碰撞中易溃缩并有效的吸收碰撞能量。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后段部上设置有安装支架5,安装支架5上设置有控制臂安装点51和第二车身安装点52。这样在控制臂的受力时,可以将受到的力通过安装支架5有效传递至车身,进而提高了控制臂安装点51的刚度,使整车操纵稳定性能提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副车架本体1还包括:前横梁14和后横梁13,前横梁14连接在左纵梁11的前端和右纵梁12的前端之间,后横梁13连接在左纵梁11的后端和右纵梁12的后端之间;具体的,后横梁13的两端与左纵梁11上的安装支架5 和右纵梁12上的安装支架5正对。
副车架本体1采用钢板冲压工艺,由前横梁14、左纵梁11、后横梁13和右纵梁12 依次焊接而成,工艺成熟且成本较低,可以根据整车布置需求灵活更改副车架本体1的结构,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重量保证整车轻量化要求;副车架本体1具有吸能结构,具有较大的模态参数,在车辆碰撞时可以吸能,将受到的力通过左纵梁11 上的安装支架5有效传递至车身。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支架5包括: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均固定在左纵梁11或右纵梁12上;优选的,安装支架5还包括:连接在上安装板与下安装板同侧一端的连接板。安装支架5的上安装板固定在副车架本体1的上表面,下安装板固定在副车架本体1的下表面,上安装板与下安装板的同一侧面依靠连接板相连。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板包括:彼此固定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上安装板一体成型,第二连接板与下安装板一体成型。一体成型可以保证整体为统一材质且无缝连接,这样的连接板不会轻易损坏,可以延长使用寿命,较高的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臂安装点51构造为分别形成在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上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车身安装点3构造为分别形成在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上的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
控制臂与副车架本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具体可选的,将螺栓依次穿过上安装板的第一安装孔、下安装板的第二安装孔将控制臂固定在副车架本体1上;或者将螺栓依次穿过上安装板的第一安装孔、副车架本体1上表面、副车架本体1下表面、下安装板的第二安装孔将控制臂固定在副车架本体1上。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分别与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正对的支撑管。第二车身安装点52处设置有支撑管,支撑管设置在安装支架5内部,支撑管由下安装板支撑,可以加强第二车身安装点52的刚度,提升副车架本体1的约束模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副车架总成100。这样的车辆可以在正面碰撞时对能量进行缓冲吸收,减少碰撞能量向乘客舱方向的传递,以降低乘客可能遭受到的最大伤害。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轴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副车架本体(1),所述副车架本体(1)固定在所述车辆的车身上且包括:左纵梁(11)和右纵梁(12),所述左纵梁(11)和所述右纵梁(12)在前后方向延伸且在左右方向间隔开,所述左纵梁(11)和所述右纵梁(12)上均设置有溃缩结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11)和所述右纵梁(12)结构相同且包括:从前向后依次相连的前段部、中段部和后段部,所述中段部的横截面小于所述前段部的横截面和所述后段部的横截面以形成所述溃缩结构(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部上设置有第一车身安装点(3),所述溃缩结构(2)的外侧面设置在所述第一车身安装点(3)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结构(2)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前段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和所述后段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结构(2)的上侧面还设置有动力悬置安装点(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段部上设置有安装支架(5),所述安装支架(5)上设置有控制臂安装点(51)和第二车身安装点(5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横梁(14)和后横梁(13),所述前横梁(14)连接在所述左纵梁(11)的前端和所述右纵梁(12)的前端之间,所述后横梁(13)连接在所述左纵梁(11)的后端和所述右纵梁(12)的后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13)的两端与所述左纵梁(11)上的安装支架(5)和所述右纵梁(12)上的安装支架(5)正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5)包括: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下安装板均固定在所述左纵梁(11)或所述右纵梁(12)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书1-9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总成。
CN202021025541.7U 2020-06-05 2020-06-05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2130083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25541.7U CN213008359U (zh) 2020-06-05 2020-06-05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25541.7U CN213008359U (zh) 2020-06-05 2020-06-05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08359U true CN213008359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93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25541.7U Active CN213008359U (zh) 2020-06-05 2020-06-05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0835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14772A (zh) * 2021-12-15 2022-10-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副车架羊角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5352527A (zh) * 2022-09-16 2022-11-18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后副车架及其车辆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14772A (zh) * 2021-12-15 2022-10-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副车架羊角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5214772B (zh) * 2021-12-15 2023-08-1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副车架羊角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5352527A (zh) * 2022-09-16 2022-11-18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后副车架及其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31387U (zh) 下车体框架结构
CN213008359U (zh)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110481477B (zh) 吸能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5059737U (zh) 一种汽车底盘全框式前托架
CN110282017B (zh) 一种车身前舱结构
CN210912613U (zh) 具有吸能功能的前副车架及汽车
CN201587453U (zh) 前后贯通式地板纵梁
CN216805599U (zh) 防撞前纵梁组件
CN212605452U (zh) 电动汽车的机舱横梁总成和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CN113942577B (zh) 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及包括其的汽车
CN210133184U (zh) 副车架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13008360U (zh)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110316251B (zh) 前车架和客车
CN209739159U (zh) 一种具有吸能溃缩结构的副车架
CN220374636U (zh) 前机舱总成和具有其的汽车
CN217100171U (zh) 一种用于改善底盘碰撞传力的吸能装置
CN110386192B (zh) 车辆及其前端碰撞吸能结构
CN109204495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20842687U (zh) 中塔支架、车架组件和车辆
CN218229167U (zh) 车身结构和电动车辆
CN220430293U (zh) 一种滑板底盘的侧碰吸能结构
CN213768724U (zh) 汽车前端结构及汽车
CN217134540U (zh) 一种动力电池壳体和动力电池包以及电动汽车
CN213768723U (zh) 平台化车身的前部结构
CN217778772U (zh) 车辆的前端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