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32375U - 上模传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模传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32375U
CN220532375U CN202321662943.1U CN202321662943U CN220532375U CN 220532375 U CN220532375 U CN 220532375U CN 202321662943 U CN202321662943 U CN 202321662943U CN 220532375 U CN220532375 U CN 220532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die
cleaning
base
mounting frame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6294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乐酉
曹靖
王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igong Changyi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igong Changyi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igong Changyi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igong Changyi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6294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32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32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323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模传输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用于传送上模的传输机构,还包括沿传输方向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用于清洁上模的清洁机构以及用于将上模翻面的翻转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送带之间设置随传送带同步运动的翻转机构以带动上模180度翻转,当上模的第一端面朝上时,第一清洁组件可以对其进行清理,当翻转机构带动上模翻转使其第二端面朝上时,第二清洁组件可以对模芯进行清理,如此设置可以使模具的多个表面均可以得到充分清洗,使清洁更加彻底,有效避免模具的表面附着金属碎屑和杂物,保证了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上模传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生产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模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加工是指成型和制坯工具的加工,通常情况下,模具有上模和下模两部分组成,将钢板放置于上模与下模之间,在压力机的作用下实现材料的成型,当压力机打开时,就会获得由模具形状所确定的工件。模具的生产过程中有多重工序对模具进行后续处理加工,使模具可以达到更高的生产精度,提高产品质量;模具刚生产制造完成时,模具的表面会附着有金属碎屑和杂物,若不对这些金属碎屑和杂物进行处理会导致产品的质量降低,影响模具的正常使用。现有的模具制造用传输装置通常不具备清洗功能,或通常只对模具的某一表面进行清理,无法对模具与装置接触的一面进行清洗,如此会导致清洗不够彻底,附着在模具其他面上的金属碎屑和杂物可能在用模具压制型材时滑向上模的模芯或下模的内部,造成型材成品的质量不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上模传输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模传输装置,可以对模具多个表面均进行清理,避免模具的表面附着金属碎屑和杂物,清理更加彻底,保证了产品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上模传输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用于传送上模的传输机构,还包括沿传输方向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用于清洁上模的清洁机构以及用于将上模翻面的翻转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具有压制型材时远离下模的第一端面以及靠近下模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凸设有用于压制型材的模芯;所述传输机构包括沿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并行且相互间隔设置的两传送带以及用于驱动两传送带同时同向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两传送带之间的间隔距离与所述模芯的尺寸相适配以用于避让所述模芯。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装设所述清洁机构的安装框,所述安装框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其左端与右端的开口尺寸均与所述安装腔相匹配以供所述两传送带从中穿过;所述清洁机构包括沿所述安装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框内壁的第一清洁组件以及第二清洁组件,所述翻转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清洁组件和第二清洁组件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清洁组件用于对所述上模的上表面以及至少部分外周面进行清洁,所述第一清洁组件包括装配于所述安装框内壁顶面且形状与所述上模相适配的第一毛刷。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清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框内部横向两侧壁并用于对所述上模的模芯进行清洁的第二毛刷和第三毛刷,所述第二毛刷和第三毛刷之间具有与所述模芯尺寸相适配的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清洁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框上对应于所述第一清洁组件和第二清洁组件的位置处的喷洒组件,所述喷洒组件包括若干设于所述安装框内侧壁的喷头以及一端与每一所述喷头连通另一端与外部水源连通的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两传送带之间的用于180度翻转所述上模的翻转夹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翻转夹做翻转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翻转夹包括用于与所述安装框转动连接的转动部以及分别设于所述转动部上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翻转夹上沿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通过一转轴连接于所述安装框的横向两侧内壁上以能够绕所述转轴向所述第一清洁组件方向或第二清洁组件方向翻转;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平行设置且二者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上模的厚度相匹配,且所述第一夹持部开设有用于为所述上模的模芯让位的让位槽,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转动部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翻转夹往复摆动的扇形齿以及用于将所述传送带的动力传递给所述扇形齿的传动组件;所述扇形齿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两传送带之间的位置处,所述转动部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部以及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扇形齿啮合匹配的半圆齿。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与上模接触的一面被限定为传送面,背离所述传送面的一侧面被限定为内侧面,所述内侧面设置有传动齿;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传送带的传动齿啮合的第二齿轮、设于所述第二齿轮上的短杆以及设于所述短杆远离所述第二齿轮一端的长杆;所述第二齿轮装配于所述安装腔的一侧壁上并能够绕自身轴心转动,所述短杆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长杆的一端与所述短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扇形齿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上模传输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传送带之间设置随传送带同步运动的翻转机构以带动上模180度翻转,当上模的第一端面朝上时,第一清洁组件可以对其进行清理,当翻转机构带动上模翻转使其第二端面朝上时,第二清洁组件可以对模芯进行清理,如此设置可以使模具的多个表面均可以得到充分清洗,使清洁更加彻底,有效避免模具的表面附着金属碎屑和杂物,保证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模传输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模传输装置上模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模传输装置上模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模传输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模传输装置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模传输装置底座、传送带以及限位组件等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A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底座1、安装腔11、底板12、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轴座15、安装框16、顶壁161、第一侧壁162、第二侧壁163;
上模2、第一端面21、第二端面22、模芯23;
传输机构3、第一传送带31a、第二传送带31b、限位组件32、第一弧形块321、第二弧形块322、电机33、主动齿轮34、从动齿轮35、传动齿36;
清洁机构4、第一毛刷41、第二毛刷42、第三毛刷43、水管44、第一喷头45、第二喷头46、电磁阀47、烘干机48、出风口49;
翻转机构5、翻转夹51、转动部511、第一夹持部512、第二夹持部513、半圆齿514、让位槽515、扇形齿52、固定座53、第一滑槽54、第一传动组件55、第一短杆551、第一长杆552、第二传动组件56、第三齿轮561、第二短杆562、第二长杆56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为了更加清楚的阐述本实用新型上模传输装置,优先对上模2的外形结构进行阐述。所述上模2为压制型材时所使用的挤压上模2,其整体呈圆柱状结构,具有压制型材时远离下模的第一端面21以及靠近下模的第二端面22,所述第二端面22中部向外凸伸形成有一用于压制型材的模芯23。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的上模传输装置包括底座1、设于所述底座1上的用于传送上模2的传输机构3、沿所述传输机构3的传输方向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用于清洁上模2的清洁机构4以及用于将上模2翻面的翻转机构5。
请参阅图4、图5及图6,所述底座1开设有用于装设所述传输机构3以及所述翻转机构5的安装腔11,所述安装腔11上端向上贯穿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且其两端分别沿所述底座1的长度方向(即图示的左右两侧)贯穿所述底座1,所述安装腔11将所述底座1的结构限定为:底板12、沿所述底板12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底板12横向一侧(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第一侧板13以及沿所述底板12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底板12横向另一侧的第二侧板14,由此使得所述底座1的横截面呈U形。所述底板12的两端侧分别立设有轴座15,每一所述轴座15均具有沿所述底座12的宽度方向贯通的轴孔;每一所述轴座15均位于所述底板12的宽度方向的中部,由此使得其与第一侧板13之间形成一第一间隔空间、与第二侧板14之间形成一第二间隔空间。
所述传输机构3包括两条沿所述底座1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的传送带以及用于驱动两条所述传送带同时同向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沿所述底座1的宽度方向装配于其中一轴座15(例如图示中左端侧的一轴座)中的主动轮组以及装配于另一轴座15(例如图示中右端侧的一轴座)中的从动齿轮35。所述主动轮组包括沿所述底座1的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13与所述第二侧板14之间且可转动式地穿设于左端侧的所述轴座15的主动齿轮34以及与所述主动齿轮34轴接的电机33,所述电机33装配于对应的侧壁的外侧面。所述从动齿轮35沿所述底座1的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13与所述第二侧板14之间并可转动式地穿设于右端侧的所述轴座15中,所述主动齿轮34与所述从动齿轮35均能够绕自身轴心转动。
两条传送带分别为更靠近前侧的第一传动带31a以及更靠近后侧的第二传送带31b,两条所述传送带沿所述底座1的宽度方向并行且相互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腔11的前后侧壁之间,两条所述传送带与所述上模2接触的一面被限定为传送面,背离所述传送面的一侧面被限定为内侧面。所述第一传送带31a与所述第二传送带31b的所述传送面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上模2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32,所述限位组件32可被配置为沿所述第一传送带31a以及所述第二传送带31b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组。每一组所述限位组件32均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31a的传送面上的第一限位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带31b的传输面上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可被限定为第一半槽,所述第一半槽为由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31a的传送面上的第一弧形块321所限定出的结构,所述第一弧形块321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传送带31b的方向。第二限位部被限定为与所述第一半槽相对设置的第二半槽,所述第二半槽由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带31b的传送面上的第二弧形块322所限定出的结构,所述第二弧形块322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弧形块321。所述第一半槽、第二半槽以及它们之间的间隔区域形成形状与所述上模2的底面形状相适配的限位槽,当所述上模2置于所述限位槽中后,所述上模2的模芯23向下插入它们之间的间隔空间中。
所述第一传送带31a以及所述第二传送带31b的内侧面均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传动齿36,其中所述第一传送带31a位于所述第一间隔空间内并绕设于所述主动齿轮34和所述从动齿轮35外侧,具体通过其内侧面的传动齿36与所述主动齿轮34和从动齿轮35传动配合。另一所述第二传送带31b位于所述第二间隔空间内并绕设于位于所述主动齿轮34和所述从动齿轮35外侧,具体通过其内侧面的传动齿36与所述主动齿轮34和从动齿轮35传动配合。
所述底座1上端设有用于装设所述清洁机构4的安装框16,所述安装框16沿所述底座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其左端与右端均设有开口,两个所述开口的尺寸均与所述安装腔11相匹配以供两条所述传送带从中穿过。由此可知,所述安装框16具有一沿所述底座1的长度方向分布的顶壁161、自所述顶壁161的横向一侧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侧壁(其中一侧壁)162以及自所述顶壁161的横向另一侧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侧壁(另一侧壁)163,所述第一侧壁162及第二侧壁163的下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13及第二侧板14的上端。
所述清洁机构4包括沿所述安装框16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框16内壁的第一清洁组件、第二清洁组件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一清洁组件、所述第二清洁组件的位置处的喷洒组件以及用于对清洁后的上模2进行烘干的烘干机48。
所述第一清洁组件沿所述安装框16的长度方向位于所述翻转机构5的一侧,包括若干装配于所述顶壁161且形状与所述上模2相适配的第一毛刷41。当上模2被所述传输机构3传输至所述第一毛刷41下部时,所述第一毛刷41下端低于所述上模2朝向所述第一毛刷41的一端面(第一端面21),以使所述第一毛刷41可以对所述第一端面21以及部分外周面进行清洁。
所述第二清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框16内部横向两侧壁(第一侧壁162和第二侧壁163的内壁)并用于对所述上模2的模芯23进行清洁的第二毛刷42以及第三毛刷43。所述第二毛刷42与所述第三毛刷43均被限定为若干个且相互之间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毛刷42与所述第三毛刷43之间具有与所述模芯23尺寸相适配的间隙以供所述模芯23从中通过。
所述喷洒组件包括若干设于所述安装框16内侧壁的喷头以及一端与每一所述喷头连通另一端与外部水源连通的水管4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喷洒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框16的内侧壁上对应于所述第一清洁组件处的若干第一喷头45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二清洁组件位置处的若干第二喷头46。若干所述第一喷头45两两为一组,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162和第二侧壁163上以沿所述安装框16的宽度方向分布于所述第一清洁组件的两侧。若干所述第二喷头46两两为一组,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162和第二侧壁163上以沿所述安装框16的宽度方向分布于所述第二清洁组件的两侧。所述水管44设于所述安装框16的所述第一侧壁162和所述第二侧壁163上且其进水口处设有一可控制进水口开闭的电磁阀47。
所述烘干机48设于所述安装框16上端面,其出风管道向下伸入所述安装框16内部并设有用于直接向上模2吹风的出风口49,所述出风口49位于所述第二清洁组件远离所述第一清洁组件的一端且开口向下,其宽度与所述上模2的宽度相匹配。
请继续参阅图5和图7,所述翻转机构5包括设于两条所述传送带之间的用于将所述上模2进行180度翻转的翻转夹51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翻转夹51做翻转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所述翻转夹51装设于所述第一侧壁162以及所述第二侧壁163之间,包括用于与所述安装框16之间转动连接的转动部511以及水平设于所述转动部511上的第一夹持部512和第二夹持部513。所述转动部511被限定为半圆形块且具有一弧形面,所述弧形面设有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配合的半圆齿514,其前后两侧面分别通过一第一转轴连接于所述安装框16内部的前后侧壁上以使所述翻转夹51可以绕所述第一转轴向所述第一清洁组件方向或所述第二清洁组件方向翻转所述第一夹持部512与所述第二夹持部513相互平行设置于与所述转动部511的弧形面相对的平面上且二者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上模2的厚度相匹配,且所述第一夹持部512远离所述转动部511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为所述上模2的模芯23让位的让位槽515。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翻转夹51往复摆动的扇形齿52以及用于将所述传送带31的动力传递给所述扇形齿52的传动组件。所述安装腔11底部对应于所述翻转夹51的位置处设有一固定座53,所述扇形齿52的圆心处与所述固定座53的上端铰接以使所述扇形齿52可以以铰接点为圆心转动且所述扇形齿52与所述半圆齿514啮合匹配。所述扇形齿52与所述第一侧板13正对的前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二侧板14正对的后侧面分别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滑动于其中的第一滑槽54以及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54位于所述扇形齿52的前侧且为沿所述扇形齿52的径向方向设置的条状槽且其前端向前贯穿所述扇形齿52,所述第二滑槽位于所述扇形齿52的后侧且为沿所述扇形齿52的径向方向设置的条状槽且其后端向后贯穿所述扇形齿52。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传送带31a与所述第一滑槽54之间的第一传动组件55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传送带31b与所述第二滑槽之间的第二传动组件56。所述第一传动组件55包括与所述第一传送带31a的所述传动齿36啮合匹配的第二齿轮、设于所述第二齿轮靠近所述扇形齿52一侧的第一短杆551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短杆551远离所述第二齿轮一端的第一长杆552。所述第二齿轮通过一第二转轴转动设于所述第一侧板13靠近所述第二侧板14的一侧壁,所述第二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处以使所述第二齿轮可以绕自身轴心转动,且所述第二齿轮下端与相应的所述第一传送带31a的所述传动齿36啮合匹配以随所述传动齿36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第一短杆551一端固定设于所述第二齿轮靠近所述扇形齿52一侧的中心处,所述第一长杆55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短杆551远离所述第二齿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长杆552的另一端靠近所述扇形齿52的一侧固设有一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于所述第一滑槽54中。
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6包括与所述第二传送带31b的所述传动齿36啮合匹配的第三齿轮561、设于所述第三齿轮561靠近所述扇形齿52一侧的第二短杆562以及设于所述第二短杆562远离所述第三齿轮561一端的第二长杆563。所述第三齿轮561通过一第三转轴转动设于所述第二侧板14靠近所述第一侧板13的一侧壁,所述第三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三齿轮561的中心处以使所述第三齿轮561可以绕自身轴心转动,且所述第三齿轮561下端与相应的所述第二传送带31b的所述传动齿36啮合匹配以随所述传动齿36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第二短杆562一端固定设于所述第三齿轮561靠近所述扇形齿52一侧的中心处,所述第二长杆56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短杆562远离所述第三齿轮561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长杆563的另一端靠近所述扇形齿52的一侧固设有一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于所述第二滑槽中。
本实施方式上模传输装置的工作方式如下:开启电机33,电机33带动所述主动齿轮34转动,所述主动齿轮34带动两条所述传送带运动,两条所述传送带带动所述从动齿轮35转动,所述从动齿轮35对两条所述传送带起到支撑作用使至运行更加稳定,两条所述传送带均为逆时针转动。将所述水管44的进水端与外部水源接通,并启动若干所述喷头、若干所述第一毛刷41、若干所述第二毛刷42以及若干所述第三毛刷43。将上模2的第一端面21朝上放于两条所述传送带上部,所述第一弧形块321与所述第二弧形块322分别从前后两侧对所述上模2进行限位,使上模2的位置能与所述翻转机构5配合不会发生偏移,所述模芯23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31a与所述第二传送带31b之间形成的空隙中。所述上模2随所述传送带的移动进入所述安装框16的内部并首先经过所述第一清洁组件,若干所述第一喷头45向所述上模2喷水,同时若干所述第一毛刷41转动对所述上模2的第一端面21以及至少部分外周面进行清洗。
当所述第一传送带31a转动时,会带动与之传动连接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55运动,即先带动与之啮合匹配的所述第二齿轮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齿轮带动所述第一短杆551同向转动,所述第一短杆551带动所述第一长杆552运动同时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一滑槽54内来回滑动,以使所述长杆可以拉动/推动所述扇形齿52进行往复摆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6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55的结构与原理均相同,故此处不做过多赘述;当扇形齿52往复摆动时,通过与之啮合匹配的半圆齿514带动所述翻转夹51做由朝向所述第一清洁组件以及朝向所述第二清洁组件之间的180度往复翻转运动。
当传送带带动上模2运动至所述翻转机构5时,上模2卡入所述翻转夹51中,所述第一夹持部512与所述第二夹持部513分别从下部与上部对上模2进行固定,模芯23卡入所述让位槽515,翻转夹51翻转将所述上模2由右至左翻转180度,翻转后的所述上模2第二端面22朝上并位于与所述第二清洁组件对应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喷头46对所述上模2进行喷水,若干所述第二毛刷42与若干所述第三毛刷43转动对所述上模2的第二端面22以及模芯23进行清洗,传送带继续带动上模2运动并经过所述烘干机48,所述出风口49吹出热风对上模2进行烘干。
本实用新型的上模传输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传送带之间设置随传送带同步运动的翻转机构以带动上模180度翻转,当上模的第一端面朝上时,第一清洁组件可以对其进行清理,当翻转机构带动上模翻转使其第二端面朝上时,第二清洁组件可以对模芯进行清理,如此设置可以使模具的多个表面均可以得到充分清洗,使清洁更加彻底,有效避免模具的表面附着金属碎屑和杂物,保证了产品质量。

Claims (7)

1.一种上模传输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用于传送上模的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传输方向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用于清洁上模的清洁机构以及用于将上模翻面的翻转机构;
所述上模具有压制型材时远离下模的第一端面以及靠近下模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凸设有用于压制型材的模芯;所述传输机构包括沿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并行且相互间隔设置的两传送带以及用于驱动两传送带同时同向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两传送带之间的间隔距离与所述模芯的尺寸相适配以用于避让所述模芯;
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装设所述清洁机构的安装框,所述安装框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其左端与右端的开口尺寸均与所述两传送带相匹配以供所述两传送带从中穿过;所述清洁机构包括沿所述安装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框内壁的第一清洁组件以及第二清洁组件,所述翻转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清洁组件和第二清洁组件之间;
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两传送带之间的用于180度翻转所述上模的翻转夹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翻转夹做翻转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洁组件用于对所述上模的上表面以及至少部分外周面进行清洁,所述第一清洁组件包括装配于所述安装框顶侧内壁且形状与所述上模相适配的第一毛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清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框内部横向两侧内壁并用于对所述上模的模芯进行清洁的第二毛刷和第三毛刷,所述第二毛刷和第三毛刷之间具有与所述模芯尺寸相适配的间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框上对应于所述第一清洁组件和第二清洁组件的位置处的喷洒组件,所述喷洒组件包括若干设于所述安装框至少一侧内壁上的喷头以及一端与每一所述喷头连通另一端与外部水源连通的水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夹包括用于与所述安装框转动连接的转动部以及分别设于所述转动部上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翻转夹上沿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通过一转轴连接于所述安装框的横向两侧内壁上以能够绕所述转轴向所述第一清洁组件方向或第二清洁组件方向翻转;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平行设置且二者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上模的厚度相匹配,且所述第一夹持部开设有用于为所述上模的模芯让位的让位槽,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转动部传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翻转夹往复摆动的扇形齿以及用于将所述传送带的动力传递给所述扇形齿的传动组件;所述扇形齿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两传送带之间的位置处,所述转动部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部以及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扇形齿啮合匹配的半圆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与上模接触的一面被限定为传送面,背离所述传送面的一侧面被限定为内侧面,所述内侧面设置有传动齿;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传送带的传动齿啮合的第二齿轮、设于所述第二齿轮上的短杆以及设于所述短杆远离所述第二齿轮一端的长杆;所述底座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上端向上贯穿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且其两端分别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底座,所述第二齿轮装配于所述安装腔的一侧壁上并能够绕自身轴心转动,所述短杆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长杆的一端与所述短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扇形齿滑动连接。
CN202321662943.1U 2023-06-28 2023-06-28 上模传输装置 Active CN220532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62943.1U CN220532375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上模传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62943.1U CN220532375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上模传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32375U true CN220532375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64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62943.1U Active CN220532375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上模传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323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50033U (zh) 一种模具清洗装置
CN108543752A (zh) 一种模具自动清洗烘干装置的工作方法
CN210850747U (zh) 一种加气块模框的清理装置
CN108672356A (zh) 一种模具自动清洗烘干装置
CN220532375U (zh) 上模传输装置
CN211194311U (zh) 一种紫砂泥料模胚成型装置
CN109047074B (zh) 一种精密模具加工用表面清洗装置
CN114985335A (zh) 一种机械模具自动清洗装置
CN113172826B (zh) 一种集成式注塑模具
CN111887272A (zh) 一种条形花卷制作机
CN112088911A (zh) 一种月饼生产用全自动模具及操作方法
CN212754004U (zh) 双通道自动搓圆、压型、盘盆的设备
CN108995124A (zh) 一种能够控制产品成型数量的模具装置
CN209768762U (zh) 饺子成型设备
CN108813476B (zh) 一种马铃薯制品成型设备
CN112723724A (zh) 一种管口内壁清理机
CN219130069U (zh) 一种模具清理机
CN112936528B (zh) 一种防挤出口挤出破裂的陶瓷成型设备
CN220635428U (zh) 一种钢结构制作用清理装置
CN114178225B (zh) 一种精密模具加工用表面清洗装置
CN113491277A (zh) 双通道自动搓圆、压型、盘盆的设备
CN213563827U (zh) 发泡线自动清模和吹干系统
CN217256718U (zh) 一种全自动双面开槽机
CN208163972U (zh) 一种陶瓷生产专用除尘装置
CN116329313B (zh) 一种铝型材冲压成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