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45461U - 一种白车身焊涂转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白车身焊涂转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45461U
CN220445461U CN202321899165.8U CN202321899165U CN220445461U CN 220445461 U CN220445461 U CN 220445461U CN 202321899165 U CN202321899165 U CN 202321899165U CN 220445461 U CN220445461 U CN 2204454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ite
lifting
transplanting fork
cylinders
ca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9916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鹏飞
李晓丹
李伟林
刘双双
张继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truk Chongqing Light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truk Chongqing Light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truk Chongqing Light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truk Chongqing Light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9916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454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454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454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白车身焊涂转接系统,包括顺序布置的滚床、移栽叉和C型吊具,所述滚床旁设置有将白车身顶升和下降的第一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用以将白车身从滚床的滑撬停放至所述移栽叉上,所述移栽叉用以将白车身从所述滚床侧运输至所述C型吊具侧;所述移栽叉为高度固定的移栽叉;还包括设置于所述C型吊具旁的将白车身顶升和下降的第二升降装置,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用以将白车身从所述移栽叉停放至所述C型吊具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白车身焊涂转接系统,将移栽叉设计为固定高度移栽叉,并在C型吊具侧设置第二升降装置替代传统移栽叉的升降功能,从而使得移栽叉能够及时从C型吊具侧回位至滚床侧,从而实现更多车型转接。

Description

一种白车身焊涂转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白车身焊涂生产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车身焊涂转接系统。
背景技术
白车身制造过程中,需要将白车身从焊接车间运输到涂装车间。其运输过程为:先通过滚床的滑撬将白车身从焊接车间运输至目标位置,再通过移栽叉将白车身从滚床上的滑撬转接到C型吊具,之后通过C型吊具将白车身吊运至涂装车间。
现有的白车身焊涂转接系统,一般只能转接三个车型。然而越来越多的车型需要共线生产。
因此,如何实现更多车型的焊涂转接,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白车身焊涂转接系统,以实现更多车型的焊涂转接,从而满足多车型共线生产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白车身焊涂转接系统,包括顺序布置的滚床、移栽叉和C型吊具,所述滚床旁设置有将白车身顶升和下降的第一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用以将白车身从滚床的滑撬停放至所述移栽叉上,所述移栽叉用以将白车身从所述滚床侧运输至所述C型吊具侧;
所述移栽叉为高度固定的移栽叉;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C型吊具旁的将白车身顶升和下降的第二升降装置,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用以将白车身从所述移栽叉停放至所述C型吊具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包括两组顶升气缸,两组顶升气缸沿白车身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
每组顶升气缸由布置在所述C型吊具两侧的两个顶升气缸组成,且同组的两个顶升气缸通过连接杆连接,以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在对应的导轨上同步移动。
优选的,还包括与两组顶升气缸一一对应的两个推拉气缸;
对应的推拉气缸与对应的连接杆连接,以驱动两组顶升气缸相向/相对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包括两组顶升单元,两组顶升单元沿白车身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
每组顶升单元由布置在所述滑撬两侧的两个顶升单元组成,且每个顶升单元均具有裙边支撑块,用以支撑白车身的裙边部位;
所述移栽叉上设置有四个裙边支撑块,用以支撑白车身的裙边部位。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由于上述移栽叉为高度固定的移栽叉,并且通过在C型吊具侧设置第二升降装置来替代传统移栽叉的上下升降功能,因此,移栽叉能够及时从C型吊具侧回位至滚床侧。而传统的移栽叉为升降移栽叉,其先作平移以将白车身从滚床侧运输至C型吊具侧,再做上下升降移动以将白车身停放至C型吊具的底座上,这会导致车型过多后移栽叉无法从C型吊具侧收回的情况。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白车身焊涂转接系统,将移栽叉设计为固定高度移栽叉,并在C型吊具侧设置第二升降装置替代传统移栽叉的升降功能,从而使得移栽叉能够及时从C型吊具侧回位至滚床侧,从而实现更多车型转接。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白车身焊涂转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栽叉运输白车身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栽叉运输白车身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升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栽叉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栽叉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
1-滚床;
2-移栽叉;
3-C型吊具;
4-第一升降装置;
5-滑撬;
6-第二升降装置;6a-顶升气缸;6b-连接杆;6c-推拉气缸;6d-导轨;
7-裙边支撑块;
8-白车身。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白车身焊涂转接系统,以实现更多车型的焊涂转接,从而满足多车型共线生产需求。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白车身焊涂转接系统,包括顺序布置的滚床1、移栽叉2和C型吊具3。滚床1上的滑撬5用以将白车身从焊接车间运输至预定位置,滚床1旁设置有将白车身顶升和下降的第一升降装置4,第一升降装置4用于将白车身从滚床4的滑撬5停放至移栽叉2上。移栽叉2用于将白车身从滚床1一侧运输至C型吊具3一侧,C型吊具3用以将白车身吊运至涂装车间。
上述移栽叉2为高度固定的移栽叉,也即移栽叉2只在滚床1侧和C型吊具侧3来回移动,而不会上下作升降移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C型吊具3旁设置第二升降装置6来替代传统移栽叉2的上下升降功能。具体的,第二升降装置6设置于C型吊具旁,用以将白车身顶升和下降,从而将白车身从移栽叉2停放至C型吊具3上。
如图1-3所示,该白车身焊涂转接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滚床1上的滑撬5先将白车身从焊接车间运输至预定位置;之后第一升降装置4向上顶升白车身,且移栽叉2移动到滚床1侧的位置;之后第一升降装置4再下降到预定位置从而将白车身停放在移栽叉2上;之后移栽叉2从滚床1侧移动到C型吊具3侧从而把白车身运输至C型吊具3的底座上方;之后第二升降装置6将白车身顶升,且移栽叉2回位至滚床1侧;之后第二升降装置6再下降到预定位置从而将白车身停放至C型吊具3的底座上,至此完成白车身焊涂转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由于上述移栽叉2为高度固定的移栽叉,并且通过在C型吊具3侧设置第二升降装置6来替代移栽叉2的上下升降功能,因此,移栽叉3能够及时从C型吊具3侧回位至滚床1侧。而传统的移栽叉为升降移栽叉,其先作平移以将白车身从滚床1侧运输至C型吊具3侧,再做上下升降移动以将白车身停放至C型吊具3的底座上,这会导致车型过多后移栽叉无法从C型吊具3侧收回的情况。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白车身焊涂转接系统,将移栽叉2设计为固定高度移栽叉,并在C型吊具3侧设置第二升降装置6替代传统移栽叉的升降功能,从而使得移栽叉2能够及时从C型吊具3侧回位至滚床1侧,从而实现更多车型转接。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升降装置6包括两组顶升气缸,两组顶升气缸沿白车身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每组顶升气缸由布置在C型吊具3两侧的两个顶升气缸6a组成,且同组的两个顶升气缸6a通过连接杆6b连接,以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在对应的导轨6d上同步移动。
第二升降装置6还包括与两组顶升气缸一一对应的两个推拉气缸6c,对应的推拉气缸6c与对应的连接杆6b连接,以驱动两组顶升气缸相向/相对移动。
在实际应用时,移栽叉2从滚床1侧移动到C型吊具3侧,此时,两个推拉气缸6c同步运行拉动两个连接杆6c以使得两组顶升气缸相向移动到预定位置为顶升白车身做好准备;之后四个顶升气缸6a将白车身向上顶升,同时移栽叉2从C型吊具3侧回位至滚床1侧;之后四个顶升气缸6a将白车身向下移动停放至C型吊具3的底座上,两个推拉气缸6c同步反向运动以推动两组顶升气缸相对移动而回位至初始位置。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升降装置4包括两组顶升单元,两组顶升单元沿白车身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每组顶升单元由布置在滑撬5两侧的两个顶升单元4a组成,且每个顶升单元4a均具有裙边支撑块7,用以支撑白车身的裙边部位。如图5、图6所示,移栽叉2上设置有四个裙边支撑块7,用以支撑白车身的裙边部位。也即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装置4和移栽叉2对白车身的支撑位置均为白车身的裙边部位,由于不同车型的的裙边部位结构形状基本相同,因此可以通过一个裙边支撑块7即可支撑多个车型,而无需针对每种车型更换新的支撑块,进一步提高到了对多车型的适应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顶升单元4a的顶升结构在现有技术中常见,在此不再赘述,本申请方案的关键之处是在顶升机构上设置裙边支撑块7,即通过裙边支撑块7来支撑白车身的裙边部位,从而实现对白车身的升降,以进一步提高对多成型的适应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应当理解,本申请中如若使用了“系统”、“装置”、“单元”和/或“模块”,仅是用于区分不同级别的不同组件、元件、部件、部分或装配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果其他词语可实现相同的目的,则可通过其他表达来替换该词语。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白车身焊涂转接系统,包括顺序布置的滚床、移栽叉和C型吊具,所述滚床旁设置有将白车身顶升和下降的第一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用以将白车身从滚床的滑撬停放至所述移栽叉上,所述移栽叉用以将白车身从所述滚床侧运输至所述C型吊具侧;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栽叉为高度固定的移栽叉;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C型吊具旁的将白车身顶升和下降的第二升降装置,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用以将白车身从所述移栽叉停放至所述C型吊具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焊涂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包括两组顶升气缸,两组顶升气缸沿白车身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
每组顶升气缸由布置在所述C型吊具两侧的两个顶升气缸组成,且同组的两个顶升气缸通过连接杆连接,以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在对应的导轨上同步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车身焊涂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两组顶升气缸一一对应的两个推拉气缸;
对应的推拉气缸与对应的连接杆连接,以驱动两组顶升气缸相向/相对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焊涂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包括两组顶升单元,两组顶升单元沿白车身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
每组顶升单元由布置在所述滑撬两侧的两个顶升单元组成,且每个顶升单元均具有裙边支撑块,用以支撑白车身的裙边部位;
所述移栽叉上设置有四个裙边支撑块,用以支撑白车身的裙边部位。
CN202321899165.8U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白车身焊涂转接系统 Active CN2204454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99165.8U CN220445461U (zh)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白车身焊涂转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99165.8U CN220445461U (zh)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白车身焊涂转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45461U true CN220445461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38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99165.8U Active CN220445461U (zh)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白车身焊涂转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454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0403B (zh) 生产线输送转接系统及其转接方法
WO2010075736A1 (zh) 工装输送设备及利用该设备运送工件的方法
CN113086468B (zh) 一种平行布置的恒温固化塔存取料方法
CN1168124A (zh) 储料箱运送机交叉装置以及用于储料箱运送机的储料箱切换装置
CN220445461U (zh) 一种白车身焊涂转接系统
CN214653366U (zh) 一种用于运输汽车总装料车的提升移载机
CN108483051A (zh) 一种用于倍速链线体输送线的自动化空托盘堆垛机
CN2780582Y (zh) 车身转挂定位平台
CN206667866U (zh) 一种组合式立体车库
CN207190336U (zh) 一种快速换模装置
KR20040000088A (ko) 자동차용 시트레일 조립기의 소재 이송방법 및 장치
CN214026297U (zh) 预制构件生产线
JPH1133624A (ja) コイル移載装置
CN109775330B (zh) 一种交叉拨动治具回流线机构
CN200992418Y (zh) 一种多功能物流工艺小车
CN210594087U (zh) 一种模具快换装置
CN207404453U (zh) 一种移载装置
CN209849708U (zh) 一种双向移模缓冲平台
CN109894533A (zh) 一种双向移模缓冲平台
CN202828731U (zh) 降噪捞钩输送链和输送系统
CN219360414U (zh) 一种用于更换治具的装置
CN215327713U (zh) 一种用于烘弯炉的快速更换模具机构
CN215853794U (zh) 一种下坯装置和下坯系统
CN210028844U (zh) 轿厢板的高低转运组件
CN210735490U (zh) 一种汽车后地板焊接工位间推送装置的辅助支撑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