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60088U -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60088U
CN220360088U CN202321550778.0U CN202321550778U CN220360088U CN 220360088 U CN220360088 U CN 220360088U CN 202321550778 U CN202321550778 U CN 202321550778U CN 220360088 U CN220360088 U CN 2203600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cavity
shell
nebulizer
condens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5077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oyu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oyu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oyu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Zhuoyu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5077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600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600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600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雾化器包括储液组件和安装在所述储液组件内部的雾化组件,所述储液组件包括底座和安装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进气管和与所述进气管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内安装有吸液件,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将所述雾化组件和所述空腔连通的贯穿孔,所述吸液件位于所述贯穿孔的下方。雾化组件内产生的冷凝液或泄露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流入到空腔中被吸液件吸收,并且吸液件吸收的冷凝液或气溶胶生成基质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在吸液件下方空间析出,从而提高存储上限,同时避免冷凝液或气溶胶生成基质进入进气管,使冷凝液或气溶胶生成基质无法进一步进入电源组件,提升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雾化器和电源组件,雾化器中的雾化组件将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并雾化为气溶胶,进入雾化器的气体带着气溶胶沿气道移动时,部分气溶胶会在气道壁上冷凝而形成冷凝液。冷凝液或雾化组件泄露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能会沿气道壁流至电源组件,损坏电源组件,从而使气溶胶生成装置发生故障,降低产品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能够避免冷凝液或泄露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流至电源组件,从而提升产品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储液组件和安装在所述储液组件内部的雾化组件,所述储液组件包括底座和安装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进气管和与所述进气管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内安装有吸液件,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将所述雾化组件和所述空腔连通的贯穿孔,所述吸液件位于所述贯穿孔的下方,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贯穿孔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设置有两个,所述进气管的上沿高于所述所述吸液件的上沿。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壳,所述储液组件包括壳体和所述壳体内部的储液腔,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雾化壳的下端插设在所述安装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壳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微槽,所述微槽将所述储液腔与外界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微槽的截面积在0.05mm2~0.4mm2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壳包括主体部和位于下端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插设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主体部上开设进液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主体部的径向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出气管,出气管的上端与所述壳体相连形成出气口,出气管的下端与所述雾化壳的上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雾化壳和所述出气管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任一方案中的雾化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储液组件和安装在所述储液组件内部的雾化组件,所述储液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雾化组件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内安装有吸液件,所述吸液件架设于所述空腔的中部,所述吸液件中插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下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储液组件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将所述雾化组件和所述空腔连通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下沿的边缘偏离与所述进气管上沿的边缘。雾化组件内产生的冷凝液或泄露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流入到空腔中后,被吸液件吸收。并且吸液件吸收的过量冷凝液或气溶胶生成基质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在吸液件下方空间析出,从而提高存储上限,同时避免了冷凝液或气溶胶生成基质进入进气管,使冷凝液或气溶胶生成基质无法进一步进入电源组件,提升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为一种雾化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中雾化器的结构剖视图;
图3所示为图1中雾化器的结构爆炸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0、雾化器;10、储液组件;11、壳体;111、出气管;112、出气口;113、注液孔;114、孔盖;115、注液塞;12、储液腔;13、安装座;131、安装槽;1311、贯穿孔;132、微槽;133、入口;134、出口;135、电极孔;14、底座;141、进气管;142、通孔;143、空腔;144、吸液件;20、雾化组件;21、雾化壳;211、第二连接部;212、主体部;213、第一连接部;214、进液孔;22、密封件;23、导液件;25、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的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雾化器100和与雾化器100电性连接的电源组件(图未示)。雾化器100能够在电源组件的电驱动作用下,将存储于雾化器100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并雾化形成气溶胶。雾化器100安装于电源组件的上方,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器100与电源组件之间的方式可以为卡接、螺接、粘接或磁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以下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100,因气溶胶生成装置具有以下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100的全部技术特征,故其具有雾化器100相同的技术效果。
参考图1-3所示,雾化器100包括储液组件10和安装在储液组件10内的雾化组件20。储液组件10包括壳体11、壳体11内部具有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储液腔12,以及安装在壳体11下端的安装座13和底座14。壳体11内设置有与雾化组件20连通的出气管111,出气管111的上端与壳体11相连形成出气口112,出气管111的下端与雾化组件20连接。壳体11的侧壁上设置有注液孔113和孔盖114,孔盖114上设置有注液塞115,注液塞115可塞入注液孔113,避免储液腔1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泄露。孔盖114与壳体11之间活动连接,用户可打开孔盖114,通过注液孔113向储液腔12内补充气溶胶生成基质。
参考图2和图3所示,底座14上设置有与雾化组件20连通的空腔143,空腔143内安装有用于吸收冷凝液的吸液件144,吸液件144中插设有与空腔143连通的进气管141,进气管141的下端与底座14连接。空腔143的两侧相对设置有两个通孔142。吸液件144为多孔陶瓷、多孔纤维、多孔棉或海绵,吸液件144能够吸收由雾化组件20流出的冷凝液或泄露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吸液件144的上沿低于进气管141上沿,从而避免吸液件144吸收的冷凝液或泄露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析出后流入进气管141。
在本实施例中,吸液件144架设于空腔143的中部,将空腔143分隔为两部分。吸液件144吸收的冷凝液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在吸液件144下方空间内析出,从而提高冷凝液或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存储上限,进一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吸液件144也具有封闭下方析出的冷凝液或气溶胶生成基质的作用,避免该部分冷凝液因振荡等因素流入进气管141。进气管141设置有两个,以增加进气量,从而提高雾化组件20的雾化效率。底座14与壳体11之间以卡接的方式连接。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4与壳体11之间的连接方式还可以采用螺接或粘接。
参考图2和图3所示,安装座13上开设有用于安装雾化组件20的安装槽131,安装槽131的两边相对设置有两个电极孔135。安装槽131的底部开设有贯穿孔1311,安装槽131的内壁上凹设有微槽132。贯穿孔1311连通空腔143与雾化组件20,贯穿孔1311下沿边缘偏离与进气管141上沿边缘,从而避免雾化组件20内的冷凝液经贯穿孔1311流入进气管141中。微槽132的一端为入口133,另一端为出口134。入口133开设于安装槽131的底部,与进气管141相连通。出口134开设于安装座13的顶部,与储液腔12相连通。微槽132的截面积在0.05mm2~0.4mm2范围内,优选截面的尺寸范围为0.1mm2~0.2mm2,从而避免微槽132的截面积过小使回气效果不明显,截面积过大则容易出现漏油现象。在本实施例中,微槽132的整体走向形状为迷宫形。在其他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微槽132的还可以为螺纹形,直线形。
结合图2和图3所示,雾化组件20包括雾化壳21、安装在雾化壳21上端的密封件22、套设在雾化壳21内部的导液件23和加热件(图未示),以及电极25。雾化壳21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液孔214。雾化壳21的上端与出气管111连接,雾化壳21的下端插设在安装槽131中。雾化壳21的下端与安装槽131侧壁上的微槽132相配合,形成微气道。密封件22设置在雾化壳21与出气管111之间,从而避免气溶胶生成基质泄露。导液件23为多孔陶瓷、多孔纤维、多孔棉或海绵,加热件能够与电源组件电性连接。在电源组件的电驱动作用下,加热件将导液件23从储液腔12内吸收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并雾化形成气溶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微槽132凹设在雾化壳21下端的外侧壁上,微槽132一端的入口133开设在雾化壳21的下沿,与进气管141相连通。微槽132另一端的出口134开设在雾化壳21的外侧壁上,与储液腔12相连通。安装槽131内壁与雾化壳21下端的微槽132相配合,形成微气道。在其他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微槽132可同时凹设在雾化壳21的侧壁上和安装槽131的内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雾化壳21包括位于上端的第二连接部211、位于中部的主体部212和位于下端的第一连接部213。再次结合图2所示,第二连接部211套设在出气管111的外侧,主体部212上开设有进液孔214。第一连接部213插设于安装槽131中,安装槽131侧壁上的微槽132与第一连接部213相配合,形成微气道。第一连接部213的径向尺寸大于主体部212的径向尺寸,从而防止回气产生的气泡经发展后形成大气泡将进油孔覆盖引起的雾化芯进液不足及干烧。进液孔214与微槽132的出口134在周向上交错分布,进液孔214与出口134的圆周角度差的范围为20°~60°,优选45°,从而进一步防止回气产生的气泡经发展后形成大气泡将进油孔覆盖引起导液件23进液不足使加热件干烧。导液件23套设在雾化壳21中,加热件套设在导液件23中。电极25穿过在底座14上的通孔142进入安装座13上的电极孔135中。电极25与加热件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雾化器100被使用时,随着使用者的出气口112处抽吸,雾化器100内产生负压,气体由进气管141进入空腔143,然后经贯穿孔1311进入雾化组件20。在此过程中,加热件在电源组件的电性驱动下将导液件23从储液腔12内吸收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并雾化为气溶胶。气体带着气溶胶依次经过出气管111和出气口112进入使用者的口腔。部分气溶胶通过出气管111的过程中,会在出气管111的管壁上冷凝形成冷凝液,冷凝液沿出气管111的管壁下流至导液件23。由于导液件23始终处在饱和状态,导液件23无法吸收冷凝液。冷凝液依次经过导液件23和贯穿孔1311进入空腔143中,空腔143中的吸液件144将冷凝液吸收,吸液件144吸收的过量冷凝液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在吸液件144下方析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雾化器100的有益效果:底座14上设置空腔143,空腔143内部安装有吸液件144。雾化组件20内产生的冷凝液或泄露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流入到空腔143中后,被吸液件144吸收。并且吸液件144吸收的过量冷凝液或气溶胶生成基质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在吸液件144下方空间析出,从而提高存储上限,同时避免了冷凝液或气溶胶生成基质进入进气管141,使冷凝液或气溶胶生成基质无法进一步进入电源组件,提升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为了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组件和安装在所述储液组件内部的雾化组件,所述储液组件包括底座和安装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进气管和与所述进气管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内安装有吸液件,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将所述雾化组件和所述空腔连通的贯穿孔,所述吸液件位于所述贯穿孔的下方,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贯穿孔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设置有两个,所述进气管的上沿高于所述吸液件的上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壳,所述储液组件包括壳体和所述壳体内部的储液腔,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雾化壳的下端插设在所述安装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壳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微槽,所述微槽将所述储液腔与外界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槽的截面积在0.05mm2~0.4mm2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壳包括主体部和位于下端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插设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主体部上开设进液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主体部的径向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出气管,出气管的上端与所述壳体相连形成出气口,出气管的下端与所述雾化壳的上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雾化壳和所述出气管之间。
10.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CN202321550778.0U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ctive CN2203600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50778.0U CN220360088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50778.0U CN220360088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60088U true CN220360088U (zh) 2024-01-19

Family

ID=89515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50778.0U Active CN220360088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600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07547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211746937U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2493546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5347028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2120298B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20360088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0158008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组件和雾化器
CN21381985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443180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20211915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2040866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20675136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20211939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20211942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8354592U (zh) 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1082744U (zh) 发热芯、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1959371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9088402U (zh) 一种具有内外换气结构的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18889279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215531626U (zh) 雾化装置、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35466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6568320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主机和导气架
CN220211968U (zh) 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7218198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835460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