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31807U - 一种双色模顶芯和退芯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色模顶芯和退芯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31807U
CN220331807U CN202321789835.0U CN202321789835U CN220331807U CN 220331807 U CN220331807 U CN 220331807U CN 202321789835 U CN202321789835 U CN 202321789835U CN 220331807 U CN220331807 U CN 220331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ejecting
bolt
dual
mechanism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8983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昌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jiang Mould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jiang Mould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jiang Mould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jiang Mould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8983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31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31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318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色模顶芯和退芯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设置凸模,所述凸模上端贴合凹模,所述凸模以及凹模形成空腔,所述凹模上端设置两个加料口,两个所述加料口均与空腔连通连接,所述凸模内表面向外凹陷形成两个凹槽,所述凹槽内滑动设置横板,所述横板上端设置圆杆,所述横板上端设置直杆,所述圆杆与凸模滑动连接,位于右侧的所述直杆上端贴合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与凹模螺纹连接,所述底座内表面向外凹陷形成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设置转轴,所述转轴外端转动设置旋转副,所述旋转副处在矩形槽内,该设计通过合膜作业配合旋转副沿着转轴旋转的杠杆原理,用于辅助双色成型作业,节省空间,减少设备成本,适配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双色模顶芯和退芯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色模顶芯和退芯机构,属于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双色模是一种模具生产同时有两种颜色塑料的产品,其中两种塑胶材料在同一台注塑机上注塑,分两次成型,但是产品只出模一次的模具,同时为了便于生产会在双色膜生产的过程中,采用双色模顶芯和退芯机构,现有技术中双色模顶芯和退芯机构,一般由凸模、凹模、两个加料口、两个T型斜契、两个圆杆以及两个油缸组成,在组装时,先将两个圆杆滑动设置在凸模内,然后将两个T型斜契分别安装在两个圆杆下端并与圆杆贴合,其次将两个油缸活动端分别与两个T型斜契连接,最后将凹模放置在凸模上并使凸模以及凹模形成空腔,在使用时,当第一色模具注塑时,启动油缸,从而使油缸活动端产生移动,进而会使与油缸连接的T型斜契顶芯,这时会使圆杆向上移动,从而通过加料口进行第一色注塑,当第一色注塑完成后,将凸模旋转180°成为了第二色模具,此时再次启动油缸,从而使油缸活动端产生移动,进而使T型斜契退芯,这时会使圆杆向下移动,退芯完成后,第二色产品型腔就空了出来,进而可以实现第二色的注塑,但是传统的顶芯和退芯动作需要利用油缸驱动T型斜契机构,此结构需要对机器进行改装,从而增加液压系统,同时此结构油缸装配在模具外侧,占用空间较大,双色模具在旋转的时候,容易跟机台零件干涉,进而会迫使选用容模长度和宽度更大机台,其中T型斜契安装在顶板以下,会增加模具厚度,进而会迫使选用容模厚度更大机台,这样会使设备空间减少,增加设备成本,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双色模顶芯和退芯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色模顶芯和退芯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合膜作业配合旋转副沿着转轴旋转的杠杆原理,用于辅助双色成型作业,节省空间,减少设备成本,适配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色模顶芯和退芯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设置凸模,所述凸模上端贴合凹模,所述凸模以及凹模形成空腔,所述凹模上端设置两个加料口,两个所述加料口均与空腔连通连接,所述凸模内表面向外凹陷形成两个凹槽,所述凹槽内滑动设置横板,所述横板上端设置圆杆,所述横板上端设置直杆,所述直杆设置在圆杆朝内侧,所述圆杆与凸模滑动连接,位于右侧的所述直杆上端贴合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与凹模螺纹连接,所述底座内表面向外凹陷形成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设置转轴,所述转轴外端转动设置旋转副,所述旋转副处在矩形槽内。
进一步,所述凸模上端等距设置多个导向杆,所述凹模下表面向上凹陷等距形成多个导向槽,所述导向杆处在导向槽内。
进一步,所述导向杆上端设置球头,所述球头呈半圆结构。
进一步,位于左侧的所述直杆上端贴合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与凹模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横板上端设置螺柱,所述直杆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螺柱。
进一步,所述旋转副两个凸起部外端均设置保护件,所述保护件呈弧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旋转副两个凸起部前表面均向后凹陷形成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旋转副前后表面,所述通孔设置在转轴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当合模完成后,会使直杆以及横板向下移动,进而对旋转副的一端进行按压,这时会使旋转副的一端与横板接触,进而使直杆顶芯,此时通过左侧的加料口进行第一色注塑,当第一色注塑完成后,进行开模作业并对凸模进行旋转,重新进行合膜作业,进而使第一螺栓、直杆以及横板回到原设计位置,这时会使位于右侧圆杆退芯,进而通过位于右侧加料口进行第二色的注塑,通过合膜作业配合旋转副沿着转轴旋转的杠杆原理,用于辅助双色成型作业,节省空间,减少设备成本,适配性高。
2、当直杆长时间的使用,且出现形变时,先转动直杆,从而使直杆与螺柱发生分离,进而对直杆进行更换,当更换完成后,先将设置在直杆上的螺纹槽对准螺柱,对准完成后,转动螺纹槽,从而使与螺纹槽连接的螺柱进入到螺纹槽内,实现对直杆的便捷更换。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色模顶芯和退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色模顶芯和退芯机构中旋转副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中:1-底座、2-凹槽、3-横板、4-圆杆、5-凸模、6-直杆、7-加料口、8-凹模、9-第一螺栓、11-旋转副、12-转轴、51-导向杆、52-球头、61-第二螺栓、62-螺柱、1101-橡胶垫、110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色模顶芯和退芯机构,包括底座1,通过底座1为凸模5提供安装空间,底座1上端设置凸模5,利用凸模5为凹模8提供安装空间,凸模5上端贴合凹模8,通过凹模8为加料口7提供安装空间,凸模5以及凹模8形成空腔,凸模5上端等距设置多个导向杆51,利用导向杆51实现导向作业,凹模8下表面向上凹陷等距形成多个导向槽,导向杆51处在导向槽内,导向杆51上端设置球头52,通过球头52实现对导向杆51的保护,球头52呈半圆结构。
在使用时,先将凸模5放置在底座1上,然后将凹模8拿起,并将设置在凹模8上的导向槽对准设置在凸模5上的导向杆51,当对准完成后,将凹模8向下按压,从而使导向杆51以及设置在导向杆51上端的半圆球头52进入到导向槽内,实现合模时的导向。
请参阅图1和图2,凹模8上端设置两个加料口7,利用加料口7实现注塑作业,两个加料口7均与空腔连通连接,凸模5内表面向外凹陷形成两个凹槽2,通过凹槽2为横板3提供活动空间,凹槽2内滑动设置横板3,利用横板3实现圆杆4的移动,横板3上端设置圆杆4,横板3上端设置直杆6,通过直杆6实现顶芯作业,直杆6设置在圆杆4朝内侧,圆杆4与凸模5滑动连接,位于右侧的直杆6上端贴合第一螺栓9,利用第一螺栓9实现挤压作业,第一螺栓9与凹模8螺纹连接,底座1内表面向外凹陷形成矩形槽,通过矩形槽为旋转副11提供安装空间,矩形槽内设置转轴12,利用转轴12实现旋转副11的转动,转轴12外端转动设置旋转副11,旋转副11处在矩形槽内,通过旋转副11实现横板3的移动,位于左侧的直杆6上端贴合第二螺栓61,利用第二螺栓61实现限位,第二螺栓61与凹模8螺纹连接,旋转副11两个凸起部外端均设置保护件,保护件可采用橡胶垫1101,通过橡胶垫1101实现对旋转副11的保护,保护件呈弧形结构,旋转副11两个凸起部前表面均向后凹陷形成通孔1102,利用通孔1102实现生产时节省材料的作用,通孔1102贯穿旋转副11前后表面,通孔1102设置在转轴12外侧。
当合模完成后,会使第一螺栓9与位于右侧的直杆6接触,从而使直杆6向下移动,进而使位于右侧的横板3向下移动,当横板3向下移动时,会使横板3对旋转副11的一端进行按压,从而使旋转副11沿着转轴12顺时针旋转,进而使旋转副11的一端翘起,同时翘起的一端会与位于左侧的横板3接触,从而使横板3向上移动,进而使直杆6顶芯,此时会使位于左侧的圆杆4、凹模8以及凸模5形成第一色成型腔,从而通过左侧的加料口7进行第一色注塑,当第一色注塑完成后,对凹模8以及凸模5进行开模作业,然后对凸模5进行旋转,重新进行合膜作业,进而使第一螺栓9、位于右侧的直杆6以及位于右侧的横板3回到原设计位置,这时会使位于右侧圆杆4退芯,从而使第一色产品上空出空腔,进而通过位于右侧加料口7进行第二色的注塑,通过合膜作业配合旋转副11沿着转轴12旋转的杠杆原理,用于辅助双色成型作业,节省空间,减少设备成本,适配性高。
请参阅图1,横板3上端设置螺柱62,通过螺柱62实现对直杆6的便捷拆卸,直杆6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螺纹槽,利用螺纹槽为螺柱62提供活动空间,螺纹槽内螺纹连接螺柱62。
当直杆6长时间的使用,且出现形变时,先对直杆6进行握持,并转动直杆6,从而使直杆6与螺柱62发生分离,进而对直杆6进行更换,当更换完成后,先将设置在直杆6上的螺纹槽对准螺柱62,对准完成后,转动螺纹槽,从而使与螺纹槽连接的螺柱62进入到螺纹槽内,实现对直杆6的便捷更换。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双色模顶芯和退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端设置凸模(5),所述凸模(5)上端贴合凹模(8),所述凸模(5)以及凹模(8)形成空腔,所述凹模(8)上端设置两个加料口(7),两个所述加料口(7)均与空腔连通连接,所述凸模(5)内表面向外凹陷形成两个凹槽(2),所述凹槽(2)内滑动设置横板(3),所述横板(3)上端设置圆杆(4),所述横板(3)上端设置直杆(6),所述直杆(6)设置在圆杆(4)朝内侧,所述圆杆(4)与凸模(5)滑动连接,位于右侧的所述直杆(6)上端贴合第一螺栓(9),所述第一螺栓(9)与凹模(8)螺纹连接,所述底座(1)内表面向外凹陷形成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设置转轴(12),所述转轴(12)外端转动设置旋转副(11),所述旋转副(11)处在矩形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模顶芯和退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5)上端等距设置多个导向杆(51),所述凹模(8)下表面向上凹陷等距形成多个导向槽,所述导向杆(51)处在导向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色模顶芯和退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51)上端设置球头(52),所述球头(52)呈半圆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模顶芯和退芯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左侧的所述直杆(6)上端贴合第二螺栓(61),所述第二螺栓(61)与凹模(8)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模顶芯和退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3)上端设置螺柱(62),所述直杆(6)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螺柱(6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模顶芯和退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副(11)两个凸起部外端均设置保护件,所述保护件呈弧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模顶芯和退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副(11)两个凸起部前表面均向后凹陷形成通孔(1102),所述通孔(1102)贯穿旋转副(11)前后表面,所述通孔(1102)设置在转轴(12)外侧。
CN202321789835.0U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双色模顶芯和退芯机构 Active CN220331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89835.0U CN220331807U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双色模顶芯和退芯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89835.0U CN220331807U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双色模顶芯和退芯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31807U true CN220331807U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46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89835.0U Active CN220331807U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双色模顶芯和退芯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318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00758B (zh) 螺纹抽芯机构和注塑模具
CN220331807U (zh) 一种双色模顶芯和退芯机构
CN209999625U (zh) 一种弧形抽芯模具
CN214082613U (zh) 一种双色注塑滑块铲机模具结构
CN217047338U (zh) 二次顶出模具结构
CN206154624U (zh) 型芯两工序互换双色注塑模
CN201784103U (zh) 汽车前大灯底座模具斜导柱二次抽芯机构
CN213618017U (zh) 一种推拉式移动换腔双色注塑模具
CN111703029B (zh) 一种联动的斜抽芯结构及其抽芯方法
CN210758812U (zh) 一种汽车前灯双色注塑模具
CN216230470U (zh) 一种可以在塑胶圆柱体上形成双向t形螺纹的注塑模具
CN215472746U (zh) 一种易脱模的模具
CN220429135U (zh) 用于类似鱼翅鱼尾双色产品的滑块可控进退机构及模具
CN218576842U (zh) 一种旋转注塑结构
CN112297342B (zh) 一种双色模具用伸缩式压紧机构
CN218876118U (zh) 具有二次脱模机构的注塑模具
CN219427358U (zh) 一种缸盖护罩的成型模具
CN217944207U (zh) 一种双色注塑的滑块抽芯成型结构
CN219947082U (zh) 一种双色注塑模具
CN215849330U (zh) 一种模具内圆柱形产品的防侧翻结构
CN211279611U (zh) 两段顶出的汽车车窗按键模具
CN219325497U (zh) 双色斜顶出模具
CN220008585U (zh) 应用于注塑机中的双色注塑模内旋转结构
CN213055811U (zh) 一种用于实现塑胶件三面凹槽抽芯的注塑模具
CN220095390U (zh) 电动车灯壳模具型芯侧内脱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