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6907U - 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96907U
CN220296907U CN202321541376.4U CN202321541376U CN220296907U CN 220296907 U CN220296907 U CN 220296907U CN 202321541376 U CN202321541376 U CN 202321541376U CN 220296907 U CN220296907 U CN 2202969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pieces
clamping
rotating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4137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海峰
张义增
张照光
盛南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Hen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Hen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Hen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Hen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4137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969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969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969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位装置,包括:承载组件,包括基座及设于基座上的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两组定位组件,每组定位组件包括夹持件、转动件、导向件及弹性件,夹持件滑动连接基座,转动件与基座转动连接,导向件活动穿设于基座,且导向件的一端连接夹持件,弹性件套设于导向件,且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持基座及导向件的另一端;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及推动件,驱动件连接推动件,用于驱动推动件靠近或远离转动件。上述定位装置的驱动组件配合两组定位组件可将推动件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转换为两个夹持件在水平方向的运动,降低了定位装置的占用空间,弹性件可带动夹持件柔性抵持工件,降低夹持件对工件造成的损伤,提高了工件被固定后的质量。

Description

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固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加工工件时,一般采用两个驱动机构从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分别抵持工件以实现对工件的定位和固定。然而,每个驱动机构都需要特定的运动空间,使得具有两个定位机构的定位装置的占用空间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定位装置,以降低占用空间并提高工件被固定后质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装置,包括:
承载组件,包括基座及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
两组定位组件,每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夹持件、转动件、导向件及弹性件,所述夹持件滑动连接所述基座,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导向件活动穿设于所述基座,且所述导向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夹持件,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向件,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持所述基座及所述导向件的另一端;
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及推动件,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推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推动件靠近或远离两个所述转动件;其中,
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推动件靠近所述转动件时,所述推动件抵推两个所述转动件转动,以使每个所述转动件抵推对应的所述夹持件远离所述第一限位件或第二限位件,从而使所述夹持件带动所述导向件压缩所述弹性件至所述基座,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推动件远离所述转动件时,被压缩的所述弹性件的弹力释放,以抵推所述导向件带动对应的所述夹持件靠近所述第一限位件或所述第二限位件,并使所述夹持件推动对应的所述转动件转动以复位。
上述定位装置中,驱动件驱动推动件靠近转动件时,推动件抵推两个转动件转动,以使每个转动件抵推对应的夹持件远离第一限位件或第二限位件,从而使夹持件带动导向件压缩弹性件至基座,此时,两个夹持件及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围设形成的空间可用于放置工件,驱动件驱动推动件远离转动件时,被压缩的弹性件的弹力释放,以抵推导向件带动对应的夹持件靠近第一限位件或第二限位件,并使夹持件推动对应的转动件转动以复位,此时,其中一个夹持件与第一限位件分别抵持工件的相对两侧,另一个夹持件与第二限位件分别抵持工件另外的相对两侧,以此实现对工件的定位和固定。
故此,上述定位装置通过驱动件驱动推动件靠近或远离转动件,配合两组定位组件将推动件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转换为两个夹持件在水平方向的运动,从而实现对工件的固定和定位,降低了定位装置的占用空间。此外,夹持件在弹性件的弹性带动下实现对工件的柔性抵持,可降低夹持件在固定工件时对工件造成的损伤,从而提高了工件被固定后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
承载件,与所述夹持件滑动连接,所述承载件与所述转动件转动连接并抵持于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其中,
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承载件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设于所述承载件的同侧,所述导向件活动穿设于所述承载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包括:
承载板,与所述夹持件滑动连接,所述承载板用于承载工件;
两个固定体,分别连接于所述承载板朝向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每个所述固定体与一个所述转动件转动连接并抵持于对应的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其中,
所述导向件活动穿设于对应的所述固定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板开设有两个条形孔,每个所述条形孔贯穿所述承载板,每个所述固定体与一个所述条形孔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夹持件包括夹持体、活动体及抵持体,每个所述活动体活动穿设于一个所述条形孔,所述抵持体设于所述承载板朝向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并连接所述活动体的一端,用于抵持对应的所述转动件,所述夹持体设于所述承载板背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并连接所述活动体的另一端,用于抵持所述工件的一侧,所述导向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抵持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包括:
主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延伸的延伸方向成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大于等于90°;
转动销,活动插设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连接处及对应的所述固定体;
其中,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推动件抵推所述第一延伸部远离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端,以使所述第二延伸部远离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端抵推所述夹持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固定体包括固定部及两个安装部,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承载板朝向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两个所述安装部间隔连接于所述固定部,所述转动销插设于两个所述安装部,所述第二延伸部设于两个所述安装部之间。每组所述定位组件中的所述导向件及所述弹性件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导向件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两侧,每个所述导向件活动插设于一个所述安装部,每个所述弹性件套设于一个所述导向件,并抵持于对应的所述安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延伸部远离第一延伸部的一端设有弧形面,所述弧形面设于所述第二延伸部朝向所述夹持件的一侧,用于抵推对应的所述夹持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动件包括:
连接体,连接所述驱动件;
两个推动体,分别与所述连接体连接并间隔设置,用于抵推两个所述转动件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推动体包括:
联动杆,连接所述连接体;
滚轮,转动连接所述联动杆,用于抵持对应的所述转动件,其中;
两个所述滚轮的转动中心线相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及两个所述夹持件沿所述基座的周向依次设置,且其中一个所述夹持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在对应所述夹持件的运动方向上相对设置,另一个所述夹持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在对应所述夹持件的运动方向上相对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定位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定位装置处于夹持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定位装置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定位装置中定位组件及固定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定位组件及固定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定位装置中推动件的分解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定位装置 100
承载组件 110
容置空间 110a
基座 111
底板 1111
支撑件 1112
支撑杆 1112a
承载件 1113
承载板 1113a
固定体 1113b
条形孔 1113c
固定部 1113d
安装部 1113e
第一限位件 112
第二限位件 113
定位组件 120
夹持件 121
夹持体 1211
活动体 1212
抵持体 1213
转动件 122
主体 1221
第一延伸部 1221a
第二延伸部 1221b
弧形面 1221c
转动销 1222
导向件 123
弹性件 124
驱动组件 130
驱动件 131
推动件 132
连接体 1321
推动体 1322
联动杆 1322a
滚轮 1322b
转轴中心线 a、b
工件 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案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装置100,包括承载组件110、两组定位组件120及驱动组件130,用于定位和固定工件。其中,工件可以为手机中框、背板等。
为便于描述,在图1中增加了一三维坐标系。具体地,X轴所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Y轴所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Z轴所在的方向为第三方向。
请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组件110包括基座111及设于基座111上的第一限位件112及第二限位件113。每组定位组件120包括夹持件121、转动件122、导向件123及弹性件124,夹持件121滑动连接基座111,转动件122与基座111转动连接,导向件123活动穿设于基座111,且导向件123的一端连接夹持件121,弹性件124套设于导向件123,且弹性件124的两端分别抵持基座111及导向件123的另一端。驱动组件130包括驱动件131及推动件132,驱动件131连接推动件132,用于沿第三方向驱动推动件132靠近或远离两个转动件122。示例性地,驱动件131可以为气缸,弹性件124可以为弹簧。
本实施例中,导向件123呈T形结构,第一限位件112、第二限位件113及两个夹持件121沿基座111的周向依次设置,其中一个夹持件121沿第一方向与基座111滑动连接,且该夹持件121与第一限位件112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该夹持件121与第一限位件112用于在第一方向上分别抵持工件的相对两侧面。另一夹持件121沿第二方向与基座111滑动连接,且该夹持件121与第二限位件113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该夹持件121与第二限位件113用于在第二方向上分别抵持工件的相对两侧面。
上述定位装置100中,驱动件131驱动推动件132靠近转动件122时,推动件132抵推两个转动件122转动,以使每个转动件122抵推对应的夹持件121远离第一限位件112或第二限位件113,从而使夹持件121带动导向件123压缩弹性件124至基座111,此时,两个夹持件121及第一限位件112、第二限位件113围设形成的空间可用于放置工件200,形成如图2所示的状态。驱动件131驱动推动件132远离转动件122时,被压缩的弹性件124的弹力释放,以抵推导向件123带动对应的夹持件121靠近第一限位件112或第二限位件113,并使夹持件121推动对应的转动件122转动以复位,此时,其中一个夹持件121与第一限位件112分别抵持工件200的相对两侧,另一个夹持件121与第二限位件113分别抵持工件200另外的相对两侧,以此实现对工件200的定位和固定,形成如图3所示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夹持件121远离第一限位件112或第二限位件113是指其中一个夹持件121在第一方向上远离第一限位件112,另一个夹持件121在第二方向上远离第二限位件113,夹持件121靠近第一限位件112或第二限位件113是指其中一个夹持件121在第一方向上靠近第一限位件112,另一个夹持件121在第二方向上靠近第二限位件113。
故此,上述定位装置100通过驱动件131驱动推动件132靠近或远离转动件122,配合两组定位组件120将推动件132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转换为两个夹持件121在水平方向的运动,从而实现对工件200的固定和定位,降低了定位装置100的占用空间。此外,夹持件121在弹性件124的弹性带动下实现对工件的柔性抵持,可降低夹持件121在固定工件200时对工件200造成的损伤,从而提高了工件200被固定后的质量。
请参见图1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11包括底板1111、支撑件1112及承载件1113。支撑件1112的一端连接底板1111,承载件1113连接支撑件1112的另一端并与夹持件121滑动连接,承载件1113与转动件122转动连接并抵持于弹性件124的一端,驱动件131设于底板1111上,第一限位件112和第二限位件113均设于承载件1113背离底板1111的一侧,导向件123活动穿设于承载件1113。
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112由四个支撑杆1112a组成,四个支撑杆1112a沿底板1111的周向间隔设置。
故此,底板1111与承载件1113之间形成了用于收容驱动组件130及部分定位组件120的容置空间110a,能够避免定位装置100定位工件时,外部部件对驱动组件130及定位组件120的碰撞,提高了驱动组件130及定位组件120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基座111也可仅包括承载件1113,此时,承载件1113和驱动组件130可同时设置在其他承载机构上,只要满足第一限位件112和第二限位件113设于承载件1113的同侧,且驱动组件130与第一限位件112设于承载件1113相背的两侧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件1113包括承载板1113a及两个固定体1113b。承载板1113a与支撑件1112远离底板1111的一端连接并与夹持件121滑动连接,承载板1113a用于承载工件,两个固定体1113b分别连接于承载板1113a朝向驱动组件130的一侧,每个固定体1113b与一个转动件122转动连接并抵持于对应的弹性件124的一端,第一限位件112及第二限位件113均设于承载板1113a背离底板1111的一侧,导向件123活动穿设于对应的固定体1113b。
本实施例中,每个固定体1113b与承载板1113a可拆卸地连接。
故此,承载板1113a及两个固定体1113b可单独加工,便于承载件1113的批量化生产及后续的维修。
请参见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板1113a开设有两个条形孔1113c,每个条形孔1113c贯穿承载板1113a,每个固定体1113b与一个条形孔1113c在第三方向上对应设置。每个夹持件121包括夹持体1211、活动体1212及抵持体1213,每个活动体1212活动穿设于一个条形孔1113c,抵持体1213设于承载板1113a朝向驱动组件130的一侧并连接活动体1212的一端,用于抵持对应的转动件122,夹持体1211设于承载板1113a背离驱动组件130的一侧的一侧并连接活动体1212的另一端,用于抵持工件的一侧,导向件123的一端连接抵持体1213。
本实施例中,两个条形孔1113c均沿第三方向贯穿承载板1113a,其中一个条形孔1113c沿第一方向设置,另一个条形孔1113c沿第二方向设置。此外,夹持体1211、活动体1212及抵持体1213为分体式结构,夹持体1211与活动体1212,以及活动体1212与抵持体1213均可通过螺栓实现连接。
故此,活动体1212沿第三方向插设于条形孔1113c并能在条形孔1113c内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滑动,继而实现夹持件121与承载板1113a的滑动连接的基础上,加工简单、制作成本低。此外,条形孔1113c可对活动体1212的运动形成限位,提高夹持件121运动的稳定性。
请参见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件122包括主体1221及转动销1222。主体122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延伸部1221a和第二延伸部1221b,第一延伸部1221a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延伸部1221b的延伸方向成预设角度α,α大于等于90°,转动销1222活动插设于第一延伸部1221a与第二延伸部1221b的连接处及对应的固定体1113b,驱动件131用于驱动推动件132抵推第一延伸部1221a远离第二延伸部1221b的一端,以使第二延伸部1221b远离第一延伸部1221a的一端抵推夹持件121。
需要说明的是,插入第一延伸部1221a的转动销1222与第一延伸部1221a过盈配合,两者的摩擦力大于第一延伸部1221a在自然状态下的重力,即第一延伸部1221a在未受到外部作用力时,转动销1222与第一延伸部1221a之间的摩擦力能够保证第一延伸部1221a不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221a和第二延伸部1221b相垂直,即预设角度α等于90°。
请参见图4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固定体1113b包括固定部1113d及两个安装部1113e,固定部1113d连接承载板1113a朝向驱动组件130的一侧,两个安装部1113e间隔连接于固定部1113d,转动销1222插设于两个安装部1113e,第二延伸部1221b设于两个安装部1113e之间。每组定位组件120中的导向件123及弹性件124均为两个,两个导向件123设于对应的第一延伸部1221a的两侧,每个导向件123活动插设于一个安装部1113e,每个弹性件124套设于一个导向件123,并抵持于对应的安装部1113e。
故此,转动件122抵推夹持件121运动时,两个导向件123可从两个点位导引夹持件121运动,并在两个弹性件124的作用下从两个点位带动夹持件121复位,使得夹持件121在运动过程中受力平衡,提高夹持件121运动的稳定性。
请参见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延伸部1221b远离第一延伸部1221a的一端设有弧形面1221c,弧形面1221c设于第二延伸部1221b朝向夹持件121的一侧,用于抵推对应的夹持件121。
故此,通过弧形面1221c可在转动件122转动过程中,与夹持件121的抵持体1213形成滚动配合,提高转动件122推动夹持件121的效率,并可减小转动件122对抵持体1213的损伤。
请参见图1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推动件132包括连接体1321及两个推动体1322。连接体1321连接驱动件131,两个推动体1322分别与连接体1321连接并间隔设置,用于抵推两个转动件122转动。
具体地,两个推动体1322的布置方式与两个固定体1113b的布置方式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推动体1322包括联动杆1322a及滚轮1322b。联动杆1322a连接连接体1321,滚轮1322b转动连接联动杆1322a,用于抵持对应的转动件122。
故此,滚轮1322b可与转动件122形成滚动配合,提高推动件132推动转动件122转动的效率,并可减小对转动件122的损伤。
请参见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滚轮1322b的转动中心线相交,可使得两个滚轮1322b在不同的两个方向上设置,以实现对两个转动件122的抵推,相较于两个滚轮1322b的转动中心线平行设置,可减小滚轮1322b的体积。
本实施例中,两个滚轮1322b的转轴中心线分别为a和b,且a与b相垂直。
上述定位装置100的工作过程大致如下:
首先,驱动件131驱动连接体1321靠近转动件122,以使得两个滚轮1322b滚动抵推两个转动件122的第一延伸部1221a转动,两个第一延伸部1221a带动两个第二延伸部1221b抵推对应的抵持体1213,以使其中一个抵持体1213通过活动体1212带动对应的夹持体1211沿第一方向远离第一限位件112,另一个抵持体1213通过活动体1212带动对应的夹持体1211沿第二方向远离第二限位件113,直至两个夹持体1211、第一限位件112及第二限位件113围设的定位区域能够放置工件200,在此过程中,抵持体1213带动所连接的导向件123运动,以使导向件123压缩弹性件124至对应的安装部1113e,形成如图2所示的状态;
然后,放置工件200至形成的定位区域内;
最后,驱动件131驱动连接体1321远离转动件122,直至两个滚轮1322b脱离两个转动件122的第一延伸部1221a,在此过程中,被压缩的弹性件124的弹力释放,从而推动所套设的导向件123带动对应的抵持体1213运动,以使其中一个抵持体1213通过活动体1212带动对应的夹持体1211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一限位件112,直至该夹持体1211抵持工件200至第一限位件112,另一个抵持体1213通过活动体1212带动对应的夹持体1211沿第二方向靠近第二限位件113,直至该夹持体1211抵持工件200至第二限位件113,形成如图3所示的状态。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组件,包括基座及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
两组定位组件,每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夹持件、转动件、导向件及弹性件,所述夹持件滑动连接所述基座,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导向件活动穿设于所述基座,且所述导向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夹持件,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向件,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持所述基座及所述导向件的另一端;
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及推动件,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推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推动件靠近或远离两个所述转动件;其中,
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推动件靠近所述转动件时,所述推动件抵推两个所述转动件转动,以使每个所述转动件抵推对应的所述夹持件远离所述第一限位件或第二限位件,从而使所述夹持件带动所述导向件压缩所述弹性件至所述基座,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推动件远离所述转动件时,被压缩的所述弹性件的弹力释放,以抵推所述导向件带动对应的所述夹持件靠近所述第一限位件或所述第二限位件,并使所述夹持件推动对应的所述转动件转动以复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
承载件,与所述夹持件滑动连接,所述承载件与所述转动件转动连接并抵持于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其中,
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承载件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设于所述承载件的同侧,所述导向件活动穿设于所述承载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包括:
承载板,与所述夹持件滑动连接,所述承载板用于承载工件;
两个固定体,分别连接于所述承载板朝向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每个所述固定体与一个所述转动件转动连接并抵持于对应的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其中,
所述导向件活动穿设于对应的所述固定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板开设有两个条形孔,每个所述条形孔贯穿所述承载板,每个所述固定体与一个所述条形孔对应设置;
每个所述夹持件包括夹持体、活动体及抵持体,每个所述活动体活动穿设于一个所述条形孔,所述抵持体设于所述承载板朝向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并连接所述活动体的一端,用于抵持对应的所述转动件,所述夹持体设于所述承载板背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并连接所述活动体的另一端,用于抵持所述工件的一侧,所述导向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抵持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包括:
主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成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大于等于90°;
转动销,活动插设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连接处及对应的所述固定体;
其中,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推动件抵推所述第一延伸部远离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端,以使所述第二延伸部远离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端抵推所述夹持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固定体包括固定部及两个安装部,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承载板朝向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两个所述安装部间隔连接于所述固定部,所述转动销插设于两个所述安装部,所述第二延伸部设于两个所述安装部之间;
每组所述定位组件中的所述导向件及所述弹性件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导向件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两侧,每个所述导向件活动插设于一个所述安装部,每个所述弹性件套设于一个所述导向件,并抵持于对应的所述安装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延伸部远离第一延伸部的一端设有弧形面,所述弧形面设于所述第二延伸部朝向所述夹持件的一侧,用于抵推对应的所述夹持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包括:
连接体,连接所述驱动件;
两个推动体,分别与所述连接体连接并间隔设置,用于抵推两个所述转动件转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推动体包括:
联动杆,连接所述连接体;
滚轮,转动连接所述联动杆,用于抵持对应的所述转动件;其中,
两个所述滚轮的转动中心线相交。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及两个所述夹持件沿所述基座的周向依次设置,且其中一个所述夹持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在对应所述夹持件的运动方向上相对设置,另一个所述夹持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在对应所述夹持件的运动方向上相对设置。
CN202321541376.4U 2023-06-15 2023-06-15 定位装置 Active CN2202969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41376.4U CN220296907U (zh) 2023-06-15 2023-06-15 定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41376.4U CN220296907U (zh) 2023-06-15 2023-06-15 定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6907U true CN220296907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53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41376.4U Active CN220296907U (zh) 2023-06-15 2023-06-15 定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69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15541B (zh) 定位装置
CN220296907U (zh) 定位装置
CN209394171U (zh) 激光打标机及其定位治具
CN117140145B (zh) 一种用于缸盖加工的高精度液压夹具
CN209104212U (zh) 一种滚压装置
US10866177B1 (en) Dropping test device
CN211997726U (zh) 一种多工位夹取翻转机构
CN210046550U (zh) 定位夹具
CN111633579A (zh) 一种动力电池电芯的定位夹具
CN210306566U (zh) 一种用于双工位e型卡簧装配的双面装料单元
CN218476552U (zh) 定位治具
CN215093703U (zh) 一种平衡式转动关节机械臂及其机器人
CN215357317U (zh) 定位机构及加工设备
CN214418591U (zh) 一种定位机构及定位设备
CN217452983U (zh) 夹具及加工设备
CN219170647U (zh) 夹持机构
CN112296728B (zh) 裁刀的旋转驱动装置及裁床
CN108747299B (zh) 一种轴类零件压环装置
CN219024693U (zh) 挂具
CN219768033U (zh) 一种板件磁性夹紧定位机构
CN214723588U (zh) 一种定位机构
CN220097768U (zh) 一种适用于电池输送的间歇夹持式往复输送机构
CN219358558U (zh) 夹取装置及装配系统
CN114535970B (zh) 一种充电器的自动对接组装机构
CN219901821U (zh) 夹持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