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62967U - 摩托车前轮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前轮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62967U
CN220262967U CN202321448183.4U CN202321448183U CN220262967U CN 220262967 U CN220262967 U CN 220262967U CN 202321448183 U CN202321448183 U CN 202321448183U CN 220262967 U CN220262967 U CN 2202629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wheel
hole
motorcycle
retaining
shock absor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4818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turn Powe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turn Powe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turn Powe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turn Powe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4818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629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629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629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前轮安装结构,其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包括:前轮、前制动卡钳、下联板、车架、前悬架、方向柱,方向柱一端连接于下联板,另一端连接于摩托车的车架;还包括:固定组件、一体式双减震器;下联板上设有两个减震安装孔,一体式双减震器设置在减震安装孔内,一体式双减震器包括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第一通孔,固定组件通过第一通孔连接于连接部上,前轮套设在固定组件上。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效果好的摩托车前轮安装结构。

Description

摩托车前轮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摩托车前轮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相关技术中的摩托车前悬架大多采用双减震形式,前轮左右各有一根减震,此种前悬架结构在车辆进行生产或者进行前轮的维护时就会变的并不便利。导致车辆生产工艺复杂化,导致车辆维护难度加大。
而少部分单摇臂前悬架结构也多数采用单根减震加连接支架的结构方式。此种结构只有单根减震。单根减震设计,为满足减震性能需求,减震硬度较高,骑行舒适度较差。而且相互连接部件较多,安装过程繁琐,生产成本较大。
现在尚没有一种具有减震效果好的摩托车前轮安装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前轮安装结构,包括:前轮、前制动卡钳、下联板、车架、前悬架、方向柱,方向柱一端连接于下联板,另一端连接于摩托车的车架;还包括:固定组件、一体式双减震器;下联板上设有两个减震安装孔,一体式双减震器设置在减震安装孔内,一体式双减震器包括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第一通孔,固定组件通过第一通孔连接于连接部上,前轮套设在固定组件上;
本申请通过采用一体式双减震,减震更软,骑行舒适性更佳,相较于市面上少量的单摇臂前悬架,没有其他连接部件,生产难度低,生产成本低。
进一步地,固定组件包括前轮轴、限位台阶、止退槽、止退弹簧、止退销;限位台阶设置在前轮轴上,止退槽设置在前轮轴的一端,止退弹簧设置在止退槽内,前轮轴远离止退槽一端上设有止退孔,止退销设置在止退孔上。
进一步地,固定组件还包括固定螺母;前轮轴远离止退槽一端上设有外螺纹,固定螺母与前轮轴螺纹连接,前轮安装至前轮轴上。
进一步地,下联板侧壁上设有贯穿式螺纹孔,螺纹孔与减震安装孔连通,一体式双减震器上端设有与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二通孔,通过螺栓将一体式双减震器安装至下联板上。
进一步地,一体式双减震器上用于连接前制动卡钳的设有支撑部。
进一步地,一体式双减震器包括第一减震体和第二减震体,第一减震体和第二减震体沿摩车托前进方向前后设置。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将前悬架的左右双减震结构变更为单侧一体式双减震结构,降低生产复杂程度,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车辆维护难度。双减震形式使得减震可以使用更软的减震,提高骑行舒适度,并且减少车辆部件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难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另外,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前轮轴结构;
图3是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出了固定组件的爆炸图;
图4是实施例整体示意图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前轮;2、方向柱;3、下联板;4、一体式双减震器;5、前制动卡钳;6、连接部;7、第一通孔;8、支撑部;9、螺纹孔;10、减震安装孔;11、前轮轴;12、固定螺母;13、限位台阶;14、止退槽;15、止退弹簧;16、止退销;17、外螺纹;18、第一减震体;19、第二减震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参照图1-4,摩托车前轮安装结构,包括前轮1、车架、前悬架、固定组件、方向柱2、下联板3、一体式双减震器4、前制动卡钳5;方向柱2一端连接于摩托车的车架,另一端连接于下联板3,前悬架和车架未在下图所示,但该结构与现有技术中摩托车的车架和前悬架一致,下联板3上设有减震安装孔10,减震安装孔10为两个,供一体式双减震器4插入安装;一体式双减震器4下端设有一连接部6,连接部6上设有第一通孔7,固定组件通过第一通孔7连接于连接部6上,前轮1套设在固定组件上;一体式双减震器4上设有支撑部8,前制动卡钳5连接于支撑部8上,该前制动卡钳5用于对前轮1制动,该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一致,故不再详细赘述。通过采用一体式双减震,减震更软,骑行舒适性更佳,相较于市面上少量的单摇臂前悬架,没有其他连接部6件,生产难度低,生产成本低。
具体的,固定组件包括前轮1轴、固定螺母12、限位台阶13、止退槽14、止退弹簧15、止退销16;前轮1轴的某一段上设有限位台阶13,前轮1轴一端上设有止退槽14,止退弹簧15套设在止退槽14内,前轮1轴另一端上设有止退孔,止退销16设置在止退孔内;前轮1轴远离止退槽14一端上设有外螺纹17,固定螺母12与前轮1轴螺纹连接,前轮1安装穿过至前轮1轴上,然后通过固定螺母12进行固定。
具体的,下联板3侧边上设有贯穿式螺纹孔9,螺纹孔9与减震安装孔10连通,一体式双减震器4上端设有与螺纹孔9相配合的第二通孔,从而通过螺栓依次穿过螺纹孔9和第二通孔,使一体式双减震器4安装于下联板3上。
具体的,一体式双减震器4包括第一减震体18和第二减震体19,第一减震体18和第二减震体19结构相同,具体的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中的减震器一致,故不再详细赘述。
具体的安装原理如下:
将带有止退槽14一端的前轮1轴插入至第一通孔7内,直至与限位台阶13相解除,使止退槽14从第一通孔7的另一端露出,然后将止退弹簧15安装至止退槽14内,再将前轮1从前轮1轴一端穿入,通过固定螺母12进行固定,并将止退销16穿入销孔内;即可完成安装。当摩托车前轮1需要维护时,只需要拆卸下止退销16、固定螺母12便可将前轮1拆下,操作简单。从而将前悬架的左右双减震结构变更为单侧一体式双减震结构,降低生产复杂程度,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车辆维护难度。双减震形式使得减震可以使用更软的减震,提高骑行舒适度,并且减少车辆部件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难度。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6)

1.一种摩托车前轮安装结构,包括:
前轮;
前制动卡钳;
下联板;
车架;
前悬架;
方向柱,所述方向柱一端连接于所述下联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车架;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固定组件、一体式双减震器;下联板上设有两个减震安装孔,所述一体式双减震器设置在所述减震安装孔内,所述一体式双减震器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组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前轮套设在固定组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前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前轮轴、限位台阶、止退槽、止退弹簧、止退销;所述限位台阶设置在所述前轮轴上,所述止退槽设置在所述前轮轴的一端,所述止退弹簧设置在所述止退槽内,所述前轮轴远离所述止退槽一端上设有止退孔,所述止退销设置在所述止退孔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前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固定螺母;所述前轮轴远离所述止退槽一端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前轮轴螺纹连接,所述前轮安装至所述前轮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前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联板侧壁上设有贯穿式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减震安装孔连通,所述一体式双减震器上端设有与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二通孔,通过螺栓将一体式双减震器安装至下联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前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双减震器上设有用于连接前制动卡钳的支撑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前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双减震器包括第一减震体和第二减震体,所述第一减震体和所述第二减震体沿摩车托前进方向前后设置。
CN202321448183.4U 2023-06-08 2023-06-08 摩托车前轮安装结构 Active CN2202629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8183.4U CN220262967U (zh) 2023-06-08 2023-06-08 摩托车前轮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8183.4U CN220262967U (zh) 2023-06-08 2023-06-08 摩托车前轮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62967U true CN220262967U (zh) 2023-12-29

Family

ID=89312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48183.4U Active CN220262967U (zh) 2023-06-08 2023-06-08 摩托车前轮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629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51219U (zh) 一种汽车前悬架下摆臂总成
CN220262967U (zh) 摩托车前轮安装结构
KR100980877B1 (ko) 현가장치용 트레일링 암 어셈블리
CN209756675U (zh) 悬架结构及车辆
CN113291402B (zh) 一种大排量踏板摩托车后减震结构
CN202541753U (zh) 三轮车摇臂式前减震总成及其摩托车
CN207106025U (zh) 一种减震车轮
CN210455067U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安装结构
CN209566753U (zh) 商用车、独立悬架结构及悬架支撑臂
CN213199386U (zh) 一种汽车装配用车体悬挂装置
CN215826426U (zh) 一种汽车非承载车身悬挂架
CN217753959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后踏板连接结构
CN110939678A (zh) 一种汽车前悬挂用智能空气减震器
CN220996054U (zh) 一种多用型后悬架
CN101066698A (zh) 一种摩托车摇架连接装置
CN212556649U (zh) 一种摩托车多连杆悬架结构
CN214565959U (zh) 一种具有前后双减震的滑板车
CN219883634U (zh) 一种新型拖曳臂结构的悬架装置
CN208558924U (zh) 一种高减震性前后副车架多连杆系统
CN209650458U (zh) 一种减震机构及安装有该减震机构的滑板车
CN211308713U (zh) 一种用于盘式制动器总成的转向节
CN218257603U (zh) 双叉悬臂架及汽车
CN203094337U (zh) 前减震器
CN108725117B (zh) 一种汽车悬架系统
CN212529226U (zh) 一种汽车纵臂扭转梁试后悬架系统中螺旋簧支承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