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72004U - 一种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72004U
CN220172004U CN202320121986.2U CN202320121986U CN220172004U CN 220172004 U CN220172004 U CN 220172004U CN 202320121986 U CN202320121986 U CN 202320121986U CN 220172004 U CN220172004 U CN 2201720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veting
reed
bearing seat
spring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2198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艺
向国泰
刘朋举
谢晖
刘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anyou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anyou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anyou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anyou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2198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720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720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720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Adjustable Resis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包括:承载机构,包括底座、承载座、调整组件和复位弹性件,承载座用于承载簧片和引出脚,承载座被配置为相对底座往返滑动,调整组件被配置为在承载座滑动至终点位置的过程中用于抵推簧片,以控制簧片的触点端与引出脚之间的相对位置,复位弹性件被配置为弹性驱动承载座复位至初始位置;以及铆接压合机构,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承载座由初始位置向终点位置滑动,铆接压合机构包括用于提供铆接力的铆接凸模,承载座处于终点位置时,铆接凸模用于将簧片和引出脚铆接。该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能够控制簧片的翘曲量或变形量,以调整铆接后簧片的压力,解决了簧片的触点端与引出脚的相对位置不稳定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在继电器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铆接工序,其作用是将两个部件铆接到一起,特别是将簧片铆接到引出脚上(如将动簧片铆接到动簧引出脚,将静簧片铆接到静簧引出脚)。
在现有技术中,引出脚上设有两个铆接柱,簧片上的一端设有两个铆接孔,簧片上的另一端设有触点,铆接时,先依次将引出脚和簧片放置至一个安装槽上,使簧片的铆接孔套入引出脚的铆接柱中,并利用承载座分别对引出脚和簧片进行定位,然后铆接凸模下压以将铆接柱压扁,从而将簧片和引出脚铆接到一起并形成两个铆接点。
在将簧片铆接至引出脚时,由于孔位配合问题(存在结合间隙),在铆接凸模将铆接柱压扁的过程中(即铆接压合的过程中),在铆接力的作用下,铆接柱变形后产生应力并作用于铆接孔的周边,铆接孔周边的不同点处受到应力的先后顺序和大小均不确定,簧片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翘曲,导致铆接后簧片的触点端与引出脚的相对位置不稳定,簧片的触点端摆出幅度不稳定,而簧片的触点端与引出脚的相对位置直接影响衡量继电器的重要指标:继电器机械参数GAP值的大小,进而导致安装至继电器后需要对簧片的调整幅度过大,影响继电器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在将簧片铆接至引出脚的过程中,控制簧片的翘曲量或变形量,以调整铆接后簧片的压力,解决了簧片的触点端与引出脚的相对位置不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用于将簧片铆接至引出脚,包括:
承载机构,包括底座、承载座、调整组件和复位弹性件,承载座用于承载簧片和引出脚,承载座被配置为在初始位置和终点位置之间相对底座往返滑动,调整组件被配置为在承载座滑动至终点位置的过程中用于抵推簧片,以控制簧片的触点端与引出脚之间的相对位置,复位弹性件被配置为弹性驱动承载座复位至初始位置;以及
铆接压合机构,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承载座由初始位置向终点位置滑动,铆接压合机构包括用于提供铆接力的铆接凸模,承载座处于终点位置时,铆接凸模用于将簧片和引出脚铆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簧片和引出脚可定位在承载座上,承载座在预设的行程内相对底座滑动(具体为上下滑动)并可在复位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调整组件可在承载座滑动至终点位置的过程中用于抵推簧片,以在铆接之前,在调整组件的作用下簧片的触点端能够产生预设的摆出幅度,进而控制铆接后的簧片的翘曲量或变形量,以调整铆接后簧片的压力,确保铆接后的簧片与引出脚相对位置的稳定性,减少后续工序的继电器机械参数GAP值的调整次数,提高了产品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铆接凸模用于抵接于引出脚的铆接柱,以推动承载座由初始位置向终点位置滑动,并在终点位置处将铆接柱压扁以实现簧片和引出脚之间的铆接。如此,直接利用铆接凸模通过引出脚的铆接柱以推动承载座滑动,不需要额外在铆接压合机构中设置抵推部件,同时,铆接凸模保持抵接于引出脚的铆接柱以将引出脚压在承载座中,也能避免在调整组件抵推簧片的过程中造成簧片与引出脚的脱离,简化了铆接压合机构的结构,提高了铆接的稳定性,提高了良品率。
进一步地,铆接压合机构还包括防过压弹簧,防过压弹簧被配置为为铆接凸模提供弹性铆接力,以避免在铆接过程中出现过压(过压时,簧片的铆接孔的周边出现压痕,更严重的,簧片的铆接孔的周边被压薄,在继电器使用过程中,这将导致簧片易从引出脚上脱落,也影响簧片压力的稳定性),保证了簧片压力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铆接压合机构还包括驱动器和连接于驱动器输出端的压头,驱动器驱动压头朝向或远离承载座移动,铆接凸模滑设于压头,防过压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压头和铆接凸模,以实现铆接凸模和防过压弹簧的安装。
进一步地,调整组件包括微分头和用于抵推簧片的触点端的抵推杆,微分头设于底座,抵推杆与微分头中的螺杆相连接,抵推杆沿承载座的滑动方向可调,如此,根据后续工序的继电器机械参数调整的反馈,或者根据对不同规格的簧片和引出脚相对位置的需求,能够通过微分头调整抵推杆的伸出长度,从而主动控制簧片触点端的摆出幅度产生对应变化,以满足需要。
进一步地,承载座上设有用于容纳与定位簧片和引出脚的定位槽,承载座上还设有导通至定位槽的通孔,通孔沿承载座的滑动方向延伸,抵推杆插入通孔,如此,能够确保在抵推杆抵推簧片之前,簧片能够被承载座完整承托,避免在移动承载机构的过程中造成簧片的抖动。
进一步地,底座上设有贯穿的滑槽,承载座包括承载部、滑动部和限位部,滑动部滑设于滑槽,承载部和限位部分别连接于滑动部滑动方向的两端,复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底座和承载部,限位部用于与底座远离承载部的一侧相抵,以限定承载座的初始位置。
进一步地,底座上设有第一沉孔,承载部上设有第二沉孔,复位弹性件嵌设于第一沉孔和第二沉孔,以避免复位弹性件的松动或脱离。
进一步地,还包括回转工作台,承载机构设有多个,多个承载机构间隔地设于回转工作台上,回转工作台旋转以将多个承载机构逐一输送至铆接压合机构的铆接工位处。
进一步地,铆接压合机构还包括支撑柱,支撑柱用于抵接于承载座,以限定承载座的终点位置,并提供铆接支撑力,避免铆接力产生的应力作用于回转工作台,提高回转工作台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在将簧片铆接至引出脚的过程中,可利用调整组件抵推簧片以使簧片的触点端产生预设的摆出幅度,控制簧片的翘曲量或变形量,以调整铆接后簧片的压力,解决了簧片的触点端与引出脚的相对位置不稳定的问题,确保铆接后的簧片的触点端与引出脚相对位置的稳定性,减少后续工序的继电器机械参数GAP值的调整次数,提高了产品稳定性和生产效率;另外,盖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还具有避免过压、铆接稳定性高、良品率高、簧片触点端的摆出幅度可调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其中一种簧片和引出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A部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载机构安装有簧片和引出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承载机构安装有簧片和引出脚的剖视图之一;
图7为图5所示的承载机构安装有簧片和引出脚的剖视图之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载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载部的爆炸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承载机构;11、底座;111、滑槽;112、第一沉孔;12、承载座;121、承载部;1211、座体;1212、顶针;1213、夹块;1214、承载块;1215、定位槽;1216、通孔;1217、第二沉孔;122、滑动部;123、限位部;13、调整组件;131、微分头;132、抵推杆;133、安装块;14、复位弹性件;2、铆接压合机构;21、铆接凸模;22、防过压弹簧;23、驱动器;24、压头;25、支撑柱;3、回转工作台;4、簧片;41、铆接端;42、铆接孔;43、触点端;5、引出脚;51、铆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现有的簧片4和引出脚5的结构,一般如下:簧片4具有相对的铆接端41和触点端43,簧片4的铆接端41上设有两铆接孔42,引出脚5上设有与铆接孔42相对应的两铆接柱51,铆接时,簧片4的铆接孔42套入引出脚5的铆接柱51中,进行相对定位后,再通过铆接凸模21将铆接柱51压扁以完成铆接,簧片4和引出脚5铆接后形成两个铆接点。
参阅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用于将簧片4铆接至引出脚5,在该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中,能够主动控制簧片4的翘曲量或变形量,以调整铆接后簧片4的压力,解决了簧片4的触点端43与引出脚5的相对位置不稳定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该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包括:承载机构1、铆接压合机构2和回转工作台3,承载机构1,承载机构1可设有多个,多个承载机构1间隔地设于回转工作台3上,回转工作台3旋转以将多个承载机构1逐一输送至铆接压合机构2的铆接工位处,铆接压合机构2可将放置于承载机构1上的簧片4和引出脚5铆接。作为一个示例,回转工作台3为六等分分度盘,承载机构1设有六个,承载机构1等距地排列于回转工作台3的台面上。
当然,本实用新型对承载机构1的数量并不限定,承载机构1的数量还可为二个、三个、四个、八个等,全部承载机构1在回转工作台3上间隔排列。
另外,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承载机构1的数量还可仅为一个,此时,侧可以不需要回转工作台3来放置承载机构1,此时的承载机构1可以设于机架上。
另外,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还可采用直线输送生产线或者曲线输送生产线来替代回转工作台3,此时,承载机构1随着生产线的输送以逐一移动至铆接压合机构2的铆接工位处。
重要的,参阅图4至图7,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机构1包括底座11、承载座12、调整组件13和复位弹性件14。其中,底座11作为承载机构1中的基座,底座11可以安装至回转工作台3上;承载座12用于承载簧片4和引出脚5,承载座12被配置为在初始位置和终点位置之间相对底座11往返滑动(作为一个示例,承载座12相对底座11上下滑动,初始位置为承载座12处于最高位时的位置,终点位置为承载座12处于最低位时的位置),调整组件13被配置为在承载座12滑动至终点位置的过程中用于抵推簧片4,以控制簧片4的触点端43与引出脚5之间的相对位置(特别的,调整组件13用于抵推簧片4的触点端43,以更好的控制簧片4的触点端43的位置),复位弹性件14被配置为弹性驱动承载座12复位至初始位置。
再结合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铆接压合机构2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承载座12由初始位置向终点位置滑动,铆接压合机构2包括用于提供铆接力的铆接凸模21,承载座12处于终点位置时,铆接凸模21用于将簧片4和引出脚5铆接。
在上述的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方案中,簧片4和引出脚5可定位在承载座12上,承载座12在预设的行程内相对底座11滑动并可在复位弹性件14的作用下复位,调整组件13可在承载座12滑动至终点位置的过程中用于抵推簧片4。在进行铆接作业的过程中,铆接压合机构2驱动承载座12由初始位置向终点位置滑动,随着承载座12的滑动,在终点位置时,调整组件13抵推簧片4并使其触点端43逐渐向上翘起至预设的高度,此时,铆接孔42相对铆接柱51产生一定的倾斜,且铆接孔42朝向触点端43一侧的边沿相对处于高位,在随后的铆接压合过程中,铆接柱51变形后产生应力首先作用于铆接孔42的高位处边沿,促使簧片4的触点端43向下摆动,而调整组件13保持抵推于簧片4以提供反向作用力,保持簧片4的触点端43位置不变。
如此,在铆接之前,在调整组件13的作用下簧片4的触点端43能够产生预设的摆出幅度,进而控制铆接后的簧片4的翘曲量或变形量,以调整铆接后簧片4的压力,确保铆接后的簧片4的触点端43与引出脚5相对位置的稳定性,减少后续工序的继电器机械参数GAP值的调整次数,提高了产品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在上述方案中,铆接压合机构2在驱动承载座12滑动时,还可用于限定簧片4和引出脚5不相互脱离,主要为,限制簧片4的铆接孔42不会从引出脚5的铆接柱51中跳出;在承载座12朝向终点位置滑动后,调整组件13才抵推簧片4,可以确保在不进行铆接作业时,簧片4不会受到调整组件13的抵推影响,避免在移动承载机构1的过程中造成簧片4从引出脚5脱离。
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铆接压合机构2包括铆接凸模21、防过压弹簧22、驱动器23、压头24和支撑柱25。
其中,驱动器23和支撑柱25均安装于机架上,驱动器23作为动力源,驱动器23的输出端与压头24相连接,驱动器23能够驱动压头24朝向或远离承载座12移动(即上下移动);支撑柱25用于抵接于承载座12,以限定承载座12的终点位置,并提供铆接支撑力,避免铆接力产生的应力作用于回转工作台3,提高回转工作台3的使用寿命,具体为,支撑柱25位于承载座12的下方;
其中,铆接凸模21滑设于压头24,具体为,铆接凸模21相对于压头24的滑动方向与承载座12的滑动方向一致;防过压弹簧22被配置为为铆接凸模21提供弹性铆接力,具体为,防过压弹簧22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压头24和铆接凸模21。
在现有技术中,铆接凸模21的铆接动作是通过控制其下压行程来实现的,由于生产尺寸的影响,引出脚5的铆接柱51变形量不一致,在完成铆接后的铆接点较高时,由于铆接凸模21继续施力于铆接点处,以造成过压的情况,过压时,簧片4的铆接孔42的周边出现压痕,更严重的,簧片4的铆接孔42的周边被压薄,在继电器使用过程中,这将导致簧片4易从引出脚5上脱落,也影响簧片4压力的稳定性。
在上述方案中,利用防过压弹簧22为铆接凸模21提供弹性铆接力的目的在于,避免在铆接过程中出现过压,保证了簧片4压力的稳定性。具体的,铆接时,防过压弹簧22施加弹力于铆接凸模21,防过压弹簧22的弹力大于引出脚5的铆接柱51变形所需的铆接力,在完成铆接形成铆接点后,铆接点继续变形所需的过压力将出现较大提高,该过压力大于防过压弹簧22的弹力,如此,铆接凸模21克服防过压弹簧22的弹力并压缩防过压弹簧22。
需要说明的,驱动器23可以为直线电机、气缸、油缸等驱动机构,也可为电机与蜗轮蜗杆结构的结合,或者为电机与齿轮齿条结构的结合,以能实现直线驱动压头24往复移动即可,本实用新型对驱动器23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参阅图3和图4,优选的,铆接凸模21可作为铆接压合机构2中用于推动承载座12滑动的部件,铆接凸模21用于抵接于引出脚5的铆接柱51,以推动承载座12由初始位置向终点位置滑动,并在终点位置处将铆接柱51压扁以实现簧片4和引出脚5之间的铆接。如此,直接利用铆接凸模21通过引出脚5的铆接柱51以推动承载座12滑动,不需要额外在铆接压合机构2中设置抵推部件,同时,铆接凸模21保持抵接于引出脚5的铆接柱51以将引出脚5压在承载座12中,也能避免在调整组件13抵推簧片4的过程中造成簧片4与引出脚5的脱离,简化了铆接压合机构2的结构,提高了铆接的稳定性,提高了良品率。
参阅图5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调整组件13包括微分头31、抵推杆32和安装块133,微分头31通过安装块133安装于底座11的下方,抵推杆132用于抵推簧片4的触点端43,抵推杆132与微分头131中的螺杆相连接,抵推杆132能够沿承载座12的滑动方向可调。
通过上述方案,将抵推杆132安装于微分头131中的螺杆上,根据后续工序的继电器机械参数调整的反馈,或者根据对不同规格的簧片4的触点端43和引出脚5相对位置的需求,能够通过微分头131调整抵推杆132的伸出长度,从而主动控制簧片4触点端43的摆出幅度产生对应变化,以满足需要。
再结合图7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1上设有滑槽111和第一沉孔112,其中,滑槽111由上至下的贯穿底座11,第一沉孔112设有两个,两第一沉孔112位于滑槽111的两相对侧,第一沉孔112由底座11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
承载座12滑设于滑槽111上,承载座12上设有定位槽1215、通孔1216和第二沉孔1217,其中,定位槽1215用于容纳与定位簧片4和引出脚5,通孔1216导通至定位槽1215,通孔1216沿承载座12的滑动方向延伸(即通孔1216沿竖直方向贯穿承载座12),通孔1216用于与抵推杆132相配合,抵推杆132能够插入通孔1216,在承载座12滑动至终点位置时,抵推杆132能够穿过通孔1216并伸入定位槽1215,从而抵推于簧片4的触点端43的下方,在承载座12复位至初始位置时,抵推杆132退出定位槽1215并收缩于通孔1216内,如此,能够确保在抵推杆132抵推簧片4之前,簧片4能够被承载座12完整承托,避免在移动承载机构1的过程中造成簧片4的抖动;第二沉孔1217同样设有两个,每一第一沉孔112分别与一第二沉孔1217位置对应,第二沉孔1217朝向第一沉孔112开口,复位弹性件14嵌设于第一沉孔112和第二沉孔1217,以避免复位弹性件14的松动或脱离。
优选的,复位弹性件14为弹簧,弹簧的一端嵌设于第一沉孔112,弹簧的另一端嵌设于第二沉孔1217,弹簧的中间段可外露。
可知的,第一沉孔112、第二沉孔1217和复位弹性件14的数量还可以三个、四个等,本实用新型对第一沉孔112、第二沉孔1217和复位弹性件14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定。
参阅图8,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承载座12包括承载部121、滑动部122和限位部123。其中,簧片4和引出脚5将具体安装于承载部121中,滑动部122滑设于底座11的滑槽111上,以实现承载座12相对底座11的滑动设置,承载部121和限位部123分别连接于滑动部122滑动方向的两端,具体为,承载部121连接于滑动部122的上端,限位部123连接于滑动部122的下端,滑动部122滑动穿设于底座11的滑槽111;复位弹性件14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底座11和承载部121,具体为,第二沉孔1217设于承载部121上,第二沉孔1217由承载部121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限位部123用于与底座11远离承载部121的一侧相抵,具体为,限位部123位于底座11的下方,限位部123的上表面可与底座11的下表面相抵,以限定承载座12的初始位置;支撑柱25位于限位部123的下方,支撑柱25的上表面可与限位部123的下表面相抵,以限定承载座12的终点位置。
参阅图9,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承载部121具体包括座体1211、顶针1212、夹块1213和承载块1214,座体1211上设有贯穿的中空腔,承载块1214安装于座体1211的中空腔内,承载块1214的上表面低于座体1211的上表面以形成凹陷的定位槽1215,引出脚5可插设于承载块1214上,簧片4可放置于承载块1214的上表面,以利用承载块1214支撑簧片4和引出脚5,通孔1216贯穿承载块1214的上下表面,通孔1216在承载块1214上的位置与簧片4的触点端43在承载块1214上的位置相对应,以便抵推杆132穿过通孔1216以抵推于簧片4的触点端43;夹块1213设有两个,每个夹块1213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而有所不同,两夹块1213同样设于座体1211的中空腔内,且两夹块1213相对位于承载块1214的两相对侧,夹块1213可以限定簧片4和引出脚5的水平位移,与承载块1214结合后能更好的实现对簧片4和引出脚5的定位;顶针1212可以由下至上的穿过承载块1214,顶针1212可用于抵接于引出脚5的下表面,且与引出脚5的铆接柱51位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使用过程如下:
(1)将引出脚5放入至承载座12中的定位槽1215上,并使引出脚5的铆接柱51位于顶针1212的上方,放入簧片4,使簧片4的铆接孔42套入铆接柱51;
(2)回转工作台3工作,将放置有簧片4和引出脚5的承载机构1输送至铆接压合机构2的铆接工位处;
(3)驱动器23开始正向工作,铆接凸模21下压并抵接于引出脚5的铆接柱51上,随着铆接凸模21的持续下压,铆接凸模21通过铆接柱51作用于承载座12的推动力克服复位弹性件14的弹力,承载座12由初始位置向终点位置滑动;
(4)在接近终点位置时,抵推杆132开始与簧片4的触点端143的下表面相抵,随着铆接凸模21的持续下压,在终点位置时,抵推杆132抵推簧片4并使其触点端43逐渐向上翘起至预设的高度;
(5)铆接凸模21开始对铆接柱51施加铆接力,以将铆接柱51压扁,从而将簧片4和引出脚5铆接到一起;
(6)驱动器23开始反向工作,以带动铆接凸模21上升复位,承载座12在复位弹性件14的弹力作用下复位至初始位置,抵推杆132脱离簧片4,完成一次铆接作业。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用于将簧片铆接至引出脚,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机构,包括底座、承载座、调整组件和复位弹性件,所述承载座用于承载簧片和引出脚,所述承载座被配置为在初始位置和终点位置之间相对所述底座往返滑动,所述调整组件被配置为在所述承载座滑动至所述终点位置的过程中用于抵推所述簧片,以控制所述簧片的触点端与所述引出脚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复位弹性件被配置为弹性驱动所述承载座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以及
铆接压合机构,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所述承载座由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终点位置滑动,所述铆接压合机构包括用于提供铆接力的铆接凸模,所述承载座处于所述终点位置时,所述铆接凸模用于将所述簧片和引出脚铆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凸模用于抵接于所述引出脚的铆接柱,以推动所述承载座由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终点位置滑动,并在所述终点位置处将所述铆接柱压扁以实现所述簧片和引出脚之间的铆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压合机构还包括防过压弹簧,所述防过压弹簧被配置为为所述铆接凸模提供弹性铆接力,以避免在铆接过程中出现过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压合机构还包括驱动器和连接于所述驱动器输出端的压头,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压头朝向或远离所述承载座移动,所述铆接凸模滑设于所述压头,所述防过压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压头和铆接凸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微分头和用于抵推所述簧片的触点端的抵推杆,所述微分头设于所述底座,所述抵推杆与所述微分头中的螺杆相连接,所述抵推杆沿所述承载座的滑动方向可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上设有用于容纳与定位所述簧片和引出脚的定位槽,所述承载座上还设有导通至所述定位槽的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承载座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抵推杆插入所述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贯穿的滑槽,所述承载座包括承载部、滑动部和限位部,所述滑动部滑设于所述滑槽,所述承载部和限位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滑动部滑动方向的两端,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底座和承载部,所述限位部用于与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承载部的一侧相抵,以限定所述承载座的初始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沉孔,所述承载部上设有第二沉孔,所述复位弹性件嵌设于所述第一沉孔和第二沉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转工作台,所述承载机构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承载机构间隔地设于所述回转工作台上,所述回转工作台旋转以将多个所述承载机构逐一输送至所述铆接压合机构的铆接工位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压合机构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用于抵接于所述承载座,以限定所述承载座的终点位置,并提供铆接支撑力。
CN202320121986.2U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 Active CN2201720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21986.2U CN220172004U (zh)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21986.2U CN220172004U (zh)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72004U true CN220172004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65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21986.2U Active CN220172004U (zh)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720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97529B1 (ko) 프레스성형용 금형장치
CN113172152B (zh) 一种汽车骨架下横梁零件高精密模内转动成型模具及方法
CN114472702A (zh) 一种副车架空心管子成型装置和工艺
CN220172004U (zh) 一种簧片铆接压力调整装置
CN107030193B (zh) 带有冲孔机构的拉伸模具
CN205270551U (zh) 一种垂直冲孔复合模具
CN218744320U (zh) 一种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
CN214235916U (zh) 一种可反向翻边及冲孔的机构
CN213645526U (zh) 一种用于零件侧面冲槽的模具
CN213317206U (zh) 一种杠杆式折弯成型的模具结构
CN212496469U (zh) 一种用于钎焊片自动化连续切料送料结构
CN109894524B (zh) 盲窗与非盲窗状态切换装置
CN108039804B (zh) 一种用于制造电动机安装壳的设备
CN112828113A (zh) 一种新型液压机
CN111673481A (zh) 一种用于钎焊片自动化连续切料送料结构
CN216632813U (zh) 一种用于继电器生产的下斜切机构
CN219378755U (zh) 一种弹性悬浮式冲压供料装置及移动供料设备
CN220092844U (zh) 一种便于取料的冲裁模具
CN218798455U (zh) 一种金属板加工用的冲压装置
CN210333897U (zh) 一种用伺服线性滑轨控制的冲压装置
CN219664924U (zh) 一种下沉式冲压脱料模具
CN218252404U (zh) 一种冲压模具内的分体式滑块机构
CN111940554B (zh) 一种可进行多重折弯的全自动液压板材折弯机
CN219130482U (zh) 一种冲孔装置
CN220636090U (zh) 一种冲压件用位置校准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