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44320U - 一种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44320U
CN218744320U CN202222910251.6U CN202222910251U CN218744320U CN 218744320 U CN218744320 U CN 218744320U CN 202222910251 U CN202222910251 U CN 202222910251U CN 218744320 U CN218744320 U CN 2187443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block
hole
limiting
work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1025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磊
李智
陆宇铮
邵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Zhenhua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Zhenhua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Zhenhua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Zhenhua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1025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443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443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443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包括支撑工件的底座、压紧工件的第二支撑件、冲裁工件的压料装置和驱动所述压料装置的第一压力件;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压力机工作台面上;所述第一压力件固定连接在压力机滑块上;所述第二支撑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力件上;所述压料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解决了现有的标准斜锲和大部分非标斜锲体积较大,难以应用在狭小的冲压模具中进行零件中心位置的法向冲孔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
背景技术
在冲孔模中,由于为了节省冲压工步,提高冲孔精度,侧冲孔已经越来越平常。然而有些产品法向冲孔在零件中心位置,摆角度冲压又无法满足自动线生产,标准斜锲和常规自制斜锲应安装空间原因也无法满足冲压。有时为了冲孔工艺的布局,不得不适当加大冲孔公差改为正冲,造成孔的精度有小幅的下降。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的标准斜锲和大部分非标斜锲体积较大,难以应用在狭小的冲压模具中进行零件中心位置的法向冲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解决了现有的标准斜锲和大部分非标斜锲体积较大,难以应用在狭小的冲压模具中进行零件中心位置的法向冲孔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
包括支撑工件的底座、压紧工件的第二支撑件、冲裁工件的压料装置和驱动所述压料装置的第一压力件;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压力机工作台面上;所述第一压力件固定连接在压力机滑块上;所述第二支撑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力件上;所述压料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底座包括支撑待冲裁工件的第一块体、支撑所述第一块体的第一支撑件和固定所述第一块体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连接在压力机工作台面上;所述第一块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第一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一块体并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块体上开设有剪切工件的凹模刃口;所述第一支撑件内开设有排出废料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块体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凹模刃口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三通孔容纳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压紧工件的第二块体和支撑所述压料装置的第一板体;所述第二块体上开设有限制所述压料装置位置的第二凹槽和容纳所述压料装置一端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二块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所述第四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二凹槽开设在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端;所述压料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支撑件还包括限制所述第一压力件移动方向的第一导向柱和引导所述第一导向柱移动的第一导向套;所述第一导向柱并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一导向套并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压力件上;所述第一导向柱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向套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块体上设置有第三曲面;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曲面;所述第一块体一端设置有第二曲面;所述第三曲面抵靠钣金零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曲面和所述第二曲面支撑钣金零件的另一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压料装置包括第二导向套、限制所述第二导向套移动方向的第三块体、冲裁钣金零件的压料杆、限制所述压料杆移动的第一限位件和推动所述第二导向套的第一弹性装置;所述第三块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二导向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块体上;所述压料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套内;所述第一限位件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导向套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弹性装置套设在所述压料杆,所述第一弹性装置的一端抵靠所述第二块体,所述第一弹性装置的另一端抵靠所述第二导向套。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压力件包括推动所述第二导向套沿所述第三块体移动的第四块体和带动所述第四块体移动的第二板体;所述第四块体上设置有抵靠所述第二导向套一端的第四曲面;所述第二板体固定连接在压力机滑块上;所述第四块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板体上;所述第四曲面开设在所述第四块体的另一端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的套筒、滑动设置在所述套筒上的限制件、调节所述第一压力件移动距离的限制块和感应所述限制块的传感机构;所述限制块螺纹连接在所述限制件上;所述传感机构设置在所述套筒内;所述传感机构感应端朝向所述限制块。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套筒内设置有导杆和推动所述限制件的第二弹性装置;所述导杆围绕所述传感机构设置;所述限制件滑动设置在所述导杆上;所述第二弹性装置围绕所述传感机构设置在所述导杆外侧。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因为采用了压料装置、压动压料装置的第一压力件、支撑工件的底座和压紧工件的第二支撑件,第一压力件压动压料装置对工件进行冲裁,所以实现了在冲压模狭小的空间内实现对工件中心位置法向孔的冲裁。
2、因为采用了支撑工件的第一支撑件、冲裁工件的第一块体和固定工件的第一连接件,第一支撑件固定连接在压力机工作台面上,第一连接件将第一块体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件上,所以实现了第一块体起到凹模的作用,第一块体配合压料装置实现工件中心位置法向孔的冲裁。
3、因为采用了剪切工件的凹模刃口和排出废料的第一通孔,凹模刃口与第一通孔之间通过第二通孔连通,所以实现了冲裁落下的废料由第二通孔进入第一通孔并由第一通孔排出,避免废料堆积在凹模刃口内。
4、因为采用了压紧工件的第二块体和带动工件的第一板体,第一板体滑动设置在第一压力件上,所以实现了第一压力件带动第二支撑件向下移动,第二支撑件将工件固定在底座上,避免工件冲裁时的位置发生改变,提高了冲孔的精度。
5、因为采用了限制第一压力件移动方向的第一导向柱和第一导向套,当第二支撑件压紧工件时,第一导向柱和第一导向套引导第一压力件向下移动的方向,所以实现了避免第一压力件向下移动时的位置发生偏移,使冲孔的精度降低。
6、因为采用了贴合工件曲面的第三曲面和第一曲面,第一曲面支撑工件的下侧面,第三曲面贴合工件的上侧面,所以实现了第一曲面和第三曲面限制工件的移动,避免冲裁时工件受力滑动,提高冲裁的精度。
7、因为采用了开设在第三块体上的第七通孔和沿第七通孔滑动的第二导向套,第二导向套内设置有冲裁工件的压料杆,所以实现了当第一压力件压动第二导向套时,第二导向套带动压料杆沿第七通孔移动对工件进行冲裁,第七通孔对冲裁的方向进行引导,避免冲裁时发生偏移。
8、因为采用了压动第二导向套的第四块体、带动第四块体移动的第二板体和开设在第四块体上的第四曲面,第四曲面与第二导向套的上端平行,所以实现了当第四块体压动第二导向套时,第二导向套的受力均匀,使第二导向套的移动顺畅。
9、第二板体先接触到限制件,第二板体推动限制件沿套筒向下滑动,限制件沿导杆向下滑动,第二弹性装置收到挤压,限制件带动限制块向下移动,限制块接触到传感机构的感应端,传感机构发出控制信号,第四块体停止向下移动并开始向上移动,限制件和限制块向上移动,第二弹性装置对限制件形成向上的推动,完成限制件和限制块的移动复位。
10、旋动限制块可以调整限制块的上下高度,所以实现了根据不同工件厚度所需要的冲裁行程对限制块的高度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C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第一支撑件;111、第一通孔;112、第一连接孔;113、第一凹槽;114、第一曲面;12、第一块体;121、第二通孔;122、第三通孔;123、凹模刃口;124、第二曲面;13、第一连接件;2、第二支撑件;21、第一板体;211、第四通孔;212、第二凹槽;22、第二块体;221、第三曲面;222、第五通孔;223、第三凹槽;24、第一导向柱;25、第一导向套;3、压料装置;31、压料杆;32、第二导向套;321、第六通孔;33、第一限位件;34、第一弹性装置;35、第三块体;351、第七通孔;352、第五曲面;4、第一压力件;41、第四块体;411、第四曲面;42、第二板体;5、套筒;51、限制件;52、限制块;53、传感机构;54、导杆;55、第二弹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解决了现有的标准斜锲和大部分非标斜锲体积较大,难以应用在狭小的冲压模具中进行零件中心位置的法向冲孔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
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包括支撑工件的底座1、压紧工件的第二支撑件2、冲裁工件的压料装置3和驱动压料装置3的第一压力件4。底座1固定连接在压力机工作台面上。第一压力件4固定连接在压力机滑块上。第二支撑件2滑动设置在第一压力件4上。压料装置3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件2上。
底座1的下表面与压力机工作台面接触,底座1与压力机工作台面固定连接。优选的,底座1与压力机工作台面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螺母连接。第一压力件4的上表面与压力机滑块接触,第一压力件4与压力机滑块固定连接。优选的,第一压力件4与压力机滑块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螺母连接。第二支撑件2上下方向滑动设置在第一压力件4的下端。第二支撑件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压料装置3,压料装置3设置在第二支撑件2和第一压力件4之间。优选的,压料装置3与第二支撑件2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螺母连接。
底座1的上表面放置有待冲裁的工件,压力机滑块向下移动带动第一压力件4向下移动,第一压力件4向下移动带动第二支撑件2向下移动,第二支撑件2将待冲裁的工件压紧在底座1上。压力机滑块继续向下移动,第一压力件4向下压动压料装置3,压料装置3向下冲裁工件。压力机滑块向上移动带动第一压力件4向上移动,第一压力件4向上移动并远离压料装置3,压料装置3的下端远离冲裁好的孔。第一压力件4继续向上移动带动第二支撑件2向上移动,第二支撑件2远离工件。
底座1包括支撑待冲裁工件的第一块体12、支撑第一块体12的第一支撑件11和固定第一块体12的第一连接件13。第一支撑件11固定连接在压力机工作台面上。第一块体12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件11上。第一连接件13贯穿第一块体12并螺纹连接在第一支撑件11上。
第一块体12上开设有剪切工件的凹模刃口123。第一支撑件11内开设有排出废料的第一通孔111。第一块体12上开设有第三通孔122。第一支撑件1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12。凹模刃口123与第一通孔111连通。第三通孔122容纳第一连接件13的一端。第一连接件13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孔112内。
第一支撑件11的下端与压力机工作台面固定连接,优选的,第一支撑件11与压力机工作台面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螺母连接。第一支撑件11的上端开设有第一凹槽113,第一凹槽113内设置有第一块体12。优选的,第一凹槽113的形状与第一块体12的形状相匹配。第一支撑件1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111,第一通孔111向上延伸至第一凹槽113内,第一通孔111向下延伸至第一支撑件11的下表面。第一块体12上开设有凹模刃口123和第二通孔121,凹模刃口123向上延伸至第一块体12的上表面,凹模刃口123向下与第二通孔121连通。第二通孔121向下延伸至第一块体12的下表面,第二通孔121的位置与第一通孔111的位置对应,第二通孔121向下连通第一通孔111。第一块体12内开设有第三通孔122,第三通孔122向下延伸至第一块体12的下表面,第三通孔122向上延伸至第一块体12的上表面。第一支撑件1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12,第一连接孔112向上延伸至第一凹槽113内。第一连接孔112内开设有内螺纹。第一连接件13设置在第三通孔122和第一连接孔112内,第一连接件13的下端开设有外螺纹,第一连接件13的下端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孔112内。优选的,第一连接件13下端的外螺纹与第一连接孔112内的内螺纹相互啮合。第一连接件13将第一块体12固定在第一凹槽113内。
第一块体12和第一支撑件11支撑待冲裁的工件。第一压力件4向下压动压料装置3,压料装置3将所需的孔冲裁之后,冲裁所产生的废料落入凹模刃口123内,废料沿着凹模刃口123进入第二通孔121内,废料沿着第二通孔121进入第一通孔111内,废料由第一通孔111下端排出。
第二支撑件2包括压紧工件的第二块体22和支撑压料装置3的第一板体21。第二块体22上开设有限制压料装置3位置的第二凹槽212和容纳压料装置3一端的第四通孔211。第二块体22固定连接在第一板体21的一端。第四通孔211开设在第一板体21上。第二凹槽212开设在第一板体21的另一端。压料装置3固定连接在第一板体21的另一端。
第二块体22固定连接在第一板体21的下端。优选的,第二块体22与第一板体21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螺母连接。第一板体21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四通孔211,第四通孔211容纳压料装置3的下端。第二块体22上开设有第五通孔222,第五通孔222引导压料装置3下端的移动方向。第二凹槽212开设在第一板体21的上表面,第二凹槽212的位置与第四通孔211的位置对应。第二凹槽212容纳压料装置3的中间部位,第二凹槽212限制压料装置3在第一板体21上水平方向的移动。压料装置3固定连接在第一板体21上。优选的,压料装置3与第一板体21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螺母连接。
第一压力件4压动压料装置3向下移动时,第五通孔222引导压料装置3下端的移动方向,使压料装置3的下端对准开设在第一块体12上的凹模刃口123。
第二支撑件2还包括限制第一压力件4移动方向的第一导向柱24和引导第一导向柱24移动的第一导向套25。第一导向柱24并列固定连接在第一板体21上。第一导向套25并列固定连接在第一压力件4上。第一导向柱24滑动连接在第一导向套25内。
第一板体21上并列设置有第一导向柱24,第一导向柱24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板体21的上表面上。第一导向柱24上套设有第一导向套25,第一导向套25沿第一导向柱24上下方向滑动,第一导向套25的上端与第一压力件4固定连接。
第一压力件4带动第二支撑件2向下移动,第二支撑件2抵靠待冲压工件的上端时,第二支撑件2不再向下移动,第一压力件4继续向下移动,第一导向柱24和第一导向套25引导第一压力件4向下移动的方向。
第二块体22上设置有第三曲面221。第一支撑件11上设置有第一曲面114。第一块体12一端设置有第二曲面124。第三曲面221抵靠钣金零件的一侧。第一曲面114和第二曲面124支撑钣金零件的另一侧。
第二块体22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第三曲面221,第三曲面221抵靠待冲压工件的上表面。优选的,第三曲面221的形状与待冲压工件的上表面的形状相匹配。第一支撑件11的上表面向上凸起形成第一曲面114,第一块体12的上表面向上凸起形成第二曲面124,第一曲面114和第二曲面124支撑待冲压工件的下表面。优选的,第一曲面114和第二曲面124的形状与待冲压工件的下表面相匹配。
第一曲面114和第二曲面124将待冲压的工件支撑在第一支撑件11和第一块体12上。第一曲面114和第二曲面124的形状与待冲压的工件下表面的形状相匹配,使得第一曲面114和第二曲面124限制待冲压的工件水平方向的移动。第二块体22向下压紧待冲压的工件时,第三曲面221抵靠待冲压工件的上表面。第三曲面221的形状与待冲压工件的上表面相匹配,使第三曲面221限制待冲压工件水平方向的移动和垂直方向的移动。
压料装置3包括第二导向套32、限制第二导向套32移动方向的第三块体35、冲裁钣金零件的压料杆31、限制压料杆31移动的第一限位件33和推动第二导向套32的第一弹性装置34。第三块体35固定连接在第一板体21上。第二导向套32滑动设置在第三块体35上。压料杆31设置在第二导向套32内。第一限位件33螺纹连接在第二导向套32的一端上。第一弹性装置34套设在压料杆31,第一弹性装置34的一端抵靠第二块体22,第一弹性装置34的另一端抵靠第二导向套32。
第三块体35内开设有第七通孔351,第七通孔351内滑动设置有第二导向套32。优选的,第七通孔351沿与工件上待冲孔位置的法向同轴开设。优选的,第二导向套32与第三块体35相匹配。第三块体35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五曲面352。优选的,第五曲面352与第二导向套32的上端平行。第二导向套32上开设有第六通孔321,第六通孔321内设置有压料杆31,第六通孔321由上向下逐渐收窄,第六通孔321限制压料杆31沿第六通孔321向下移动。第六通孔321的上端螺纹连接有第一限位件33,第一限位件33限制压料杆31沿第六通孔321向上移动。优选的,第一限位件33为短内六角螺柱。第六通孔321的上端开设有内螺纹。围绕第一限位件33开设有外螺纹。第六通孔321上端的内螺纹与第一限位件33外围的外螺纹相互啮合。第二块体22的上端开设有第三凹槽223。压料杆31上套设有第一弹性装置34,第一弹性装置34的下端设置在第三凹槽223内,第一弹性装置34的下端抵靠第三凹槽223的底部,第一弹性装置34的上端抵靠第二导向套32的下端。优选的,第一弹性装置34为弹簧。
第一压力件4向下移动,第一压力件4向下压动第二导向套32,第二导向套32带动压料杆31沿第七通孔351向下移动,第二导向套32向下压动第一弹性装置34,第一弹性装置34被压缩。压料杆31的下端对工件进行冲裁,冲裁完成后,第一压力件4向上移动,第一弹性装置34推动第二导向套32沿第七通孔351向上移动,第二导向套32带动压料杆31沿第七通孔351向上移动,使压料杆31远离工件,实现压料杆31的复位。
第一压力件4包括推动第二导向套32沿第三块体35移动的第四块体41和带动第四块体41移动的第二板体42。第四块体41上设置有抵靠第二导向套32一端的第四曲面411。第二板体42固定连接在压力机滑块上。第四块体4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板体42上。第四曲面411开设在第四块体41的另一端上。
第二板体42与压力机滑块固定连接,第二板体42的上表面接触压力机滑块的下表面。优选的,第二板体42与压力机滑块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螺母连接。第二板体4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块体41。优选的,第四块体41与第二板体42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螺母连接。优选的,第四块体41的位置对应第二导向套32的位置。第四块体41的下端开设有第四曲面411。优选的,第四曲面411由左向右,由上向下延伸。优选的,第四曲面411与第二导向套32的上端平行。
压力机滑块向下压动第二板体42,第二板体42向下移动带动第四块体41向下移动,第四曲面411与第二导向套32的上端接触,第四曲面411向下压动第二导向套32。当第二导向套32全部移动进第七通孔351内时,第四曲面411与第五曲面352接触,此时第四曲面411不再向下移动。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一、因为采用了压料装置3、压动压料装置3的第一压力件4、支撑工件的底座1和压紧工件的第二支撑件2,第一压力件4压动压料装置3对工件进行冲裁,所以实现了在冲压模狭小的空间内实现对工件中心位置法向孔的冲裁。
二、因为采用了支撑工件的第一支撑件11、冲裁工件的第一块体12和固定工件的第一连接件13,第一支撑件11固定连接在压力机工作台面上,第一连接件13将第一块体12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件11上,所以实现了第一块体12起到凹模的作用,第一块体12配合压料装置3实现工件中心位置法向孔的冲裁。
三、因为采用了剪切工件的凹模刃口123和排出废料的第一通孔111,凹模刃口123与第一通孔111之间通过第二通孔121连通,所以实现了冲裁落下的废料由第二通孔121进入第一通孔111并由第一通孔111排出,避免废料堆积在凹模刃口123内。
四、因为采用了压紧工件的第二块体22和带动工件的第一板体21,第一板体21滑动设置在第一压力件4上,所以实现了第一压力件4带动第二支撑件2向下移动,第二支撑件2将工件固定在底座1上,避免工件冲裁时的位置发生改变,提高了冲孔的精度。
五、因为采用了限制第一压力件4移动方向的第一导向柱24和第一导向套25,当第二支撑件2压紧工件时,第一导向柱24和第一导向套25引导第一压力件4向下移动的方向,所以实现了避免第一压力件4向下移动时的位置发生偏移,使冲孔的精度降低。
六、因为采用了贴合工件曲面的第三曲面221和第一曲面114,第一曲面114支撑工件的下侧面,第三曲面221贴合工件的上侧面,所以实现了第一曲面114和第三曲面221限制工件的移动,避免冲裁时工件受力滑动,提高冲裁的精度。
七、因为采用了开设在第三块体35上的第七通孔351和沿第七通孔351滑动的第二导向套32,第二导向套32内设置有冲裁工件的压料杆31,所以实现了当第一压力件4压动第二导向套32时,第二导向套32带动压料杆31沿第七通孔351移动对工件进行冲裁,第七通孔351对冲裁的方向进行引导,避免冲裁时发生偏移。
八、因为采用了压动第二导向套32的第四块体41、带动第四块体41移动的第二板体42和开设在第四块体41上的第四曲面411,第四曲面411与第二导向套32的上端平行,所以实现了当第四块体41压动第二导向套32时,第二导向套32的受力均匀,使第二导向套32的移动顺畅。
第二实施例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4中C处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
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板体21上的套筒5、滑动设置在套筒5上的限制件51、调节第一压力件4移动距离的限制块52和感应限制块52的传感机构53。限制块52螺纹连接在限制件51上。传感机构53设置在套筒5内。传感机构53感应端朝向限制块52。
套筒5内设置有导杆54和推动限制件51的第二弹性装置55。导杆54围绕传感机构53设置。限制件51滑动设置在导杆54上。第二弹性装置55围绕传感机构53设置在导杆54外侧。
套筒5上下方向设置在第一板体21的上表面。套筒5的下端连接第一板体21。限制件51沿套筒5上下滑动。围绕限制块52开设外螺纹。限制件51中间位置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围绕安装孔开设内螺纹。限制块52的外螺纹与限制件51的内螺纹相互啮合。旋动限制块52,限制块52沿限制件51上下移动。优选的,传感机构53为限位开关。传感机构53上下方向设置在套筒5内。传感机构53的上端为传感机构53的感应端。
导杆54上下方向设置在套筒5内。优选的,导杆54为三组。优选的,第二弹性装置55为一组。第二弹性装置55接触导杆54的外表面。导杆54的上端滑动连接限制件51。
第二板体42向下移动时,第二板体42带动第四块体41向下移动,当第四块体41压动第二导向套32,第二导向套32带动压料杆31完成冲裁时,此时第四块体41已不需要继续向下移动,但由于不同厚度的工件所需要的冲裁行程不同,所以需要限制第二板体42向下移动的距离,避免第四块体41继续向下移动压坏第三块体35。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一、第二板体42先接触到限制件51,第二板体42推动限制件51沿套筒5向下滑动,限制件51沿导杆54向下滑动,第二弹性装置55收到挤压,限制件51带动限制块52向下移动,限制块52接触到传感机构53的感应端,传感机构53发出控制信号,第四块体41停止向下移动并开始向上移动,限制件51和限制块52向上移动,第二弹性装置55对限制件51形成向上的推动,完成限制件51和限制块52的移动复位。
二、旋动限制块52可以调整限制块52的上下高度,所以实现了根据不同工件厚度所需要的冲裁行程对限制块52的高度进行调节。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工件的底座、压紧工件的第二支撑件、冲裁工件的压料装置和驱动所述压料装置的第一压力件;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压力机工作台面上;所述第一压力件固定连接在压力机滑块上;所述第二支撑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力件上;所述压料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支撑待冲裁工件的第一块体、支撑所述第一块体的第一支撑件和固定所述第一块体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连接在压力机工作台面上;所述第一块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第一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一块体并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块体上开设有剪切工件的凹模刃口;所述第一支撑件内开设有排出废料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块体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凹模刃口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三通孔容纳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压紧工件的第二块体和支撑所述压料装置的第一板体;所述第二块体上开设有限制所述压料装置位置的第二凹槽和容纳所述压料装置一端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二块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所述第四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二凹槽开设在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端;所述压料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还包括限制所述第一压力件移动方向的第一导向柱和引导所述第一导向柱移动的第一导向套;所述第一导向柱并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一导向套并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压力件上;所述第一导向柱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向套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块体上设置有第三曲面;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曲面;所述第一块体一端设置有第二曲面;所述第三曲面抵靠钣金零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曲面和所述第二曲面支撑钣金零件的另一侧。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装置包括第二导向套、限制所述第二导向套移动方向的第三块体、冲裁钣金零件的压料杆、限制所述压料杆移动的第一限位件和推动所述第二导向套的第一弹性装置;所述第三块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二导向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块体上;所述压料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套内;所述第一限位件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导向套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弹性装置套设在所述压料杆,所述第一弹性装置的一端抵靠所述第二块体,所述第一弹性装置的另一端抵靠所述第二导向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件包括推动所述第二导向套沿所述第三块体移动的第四块体和带动所述第四块体移动的第二板体;所述第四块体上设置有抵靠所述第二导向套一端的第四曲面;所述第二板体固定连接在压力机滑块上;所述第四块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板体上;所述第四曲面开设在所述第四块体的另一端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的套筒、滑动设置在所述套筒上的限制件、调节所述第一压力件移动距离的限制块和感应所述限制块的传感机构;所述限制块螺纹连接在所述限制件上;所述传感机构设置在所述套筒内;所述传感机构感应端朝向所述限制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内设置有导杆和推动所述限制件的第二弹性装置;所述导杆围绕所述传感机构设置;所述限制件滑动设置在所述导杆上;所述第二弹性装置围绕所述传感机构设置在所述导杆外侧。
CN202222910251.6U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 Active CN2187443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0251.6U CN218744320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0251.6U CN218744320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44320U true CN218744320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45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10251.6U Active CN218744320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443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44351A (zh) * 2023-09-19 2023-10-27 宜宾本色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模具冲压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44351A (zh) * 2023-09-19 2023-10-27 宜宾本色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模具冲压装置
CN116944351B (zh) * 2023-09-19 2023-12-05 宜宾本色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模具冲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82035U (zh) 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五金冲压模具
CN1321785C (zh) 橡胶密封条型面切口冲切加工装置
CN201124201Y (zh) 一种具有螺旋型凸模端部的管材无凹模冲孔模具
CN218744320U (zh) 一种钣金零件法向冲孔模具
CN213350409U (zh) 一种具有防偏移结构的冲孔模具
CN212285529U (zh) 一种工件剪切冲孔折弯复合模
CN106607500B (zh) 用于加工倒档臂支架上的两同轴孔的冲压模具
CN211386516U (zh) 一种周圆由内向外侧冲小孔的模具结构
CN201604374U (zh) 直线往复自动压字机
CN209849698U (zh) 一种金属支架用冲压模具
CN209680910U (zh) 一种插套加工成型模具
CN114951453A (zh) 一种具有侧推结构的冲压成型装置
CN210148779U (zh) 一种油压机防压装置
CN110893434B (zh) 一种板料套裁锯齿落料模具
CN208303654U (zh) 车门把手成型模具
CN219985951U (zh) 一种铝型材冲孔限位金属模具
CN220329749U (zh) 一种模具斜面冲孔结构
CN1210118C (zh) 一种带自动压料装置的棒料剪切模
CN220901510U (zh) 一种人防片材折弯预成型加工设备
CN214866426U (zh) 一种五金产品生产用角度调整装置
CN220072926U (zh) 一种双折边数控折弯机
CN219130536U (zh) 一种钣金件冲压模具
CN220920668U (zh) 一种车架纵梁成型模具
CN216705653U (zh) 一种零件弯曲角度可调的冲压模具
CN219667569U (zh) 一种压接高度的微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