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29090U - 一种三开模坐便器的生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开模坐便器的生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29090U
CN220129090U CN202320651602.8U CN202320651602U CN220129090U CN 220129090 U CN220129090 U CN 220129090U CN 202320651602 U CN202320651602 U CN 202320651602U CN 220129090 U CN220129090 U CN 2201290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die
frame
hanging
fix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5160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殿杰
吴江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shan Senlan Porcela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gshan Senlan Porcela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shan Senlan Porcela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gshan Senlan Porcela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5160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290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29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290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坐便器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三开模坐便器的生产装置。采用框架横梁两端设有框架立柱,框架横梁上设有吊模挂架,吊模挂架上分别设有模型固定装置和推力板,模型固定装置与竖直方向呈10度夹角,模型固定装置内设有模型本体,推力板与主压油缸相连,主压油缸设于框架立柱上,框架立柱外侧设有电控柜、注浆装置、气控柜,框架横梁上设有气控装置,模型固定装置上设有侧拉油缸的结构。实现了减少设备翻转倾斜的动作,提高设备工作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的功能。解决了设备动作较多,注浆周期长,设备易损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三开模坐便器的生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坐便器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三开模坐便器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坐便器,是建筑给排水领域的一种卫生器具,是使用时以人体取坐式为特点的一种便器,坐便器按冲水方式可分为直冲式和虹吸式。一个坐便器从原材料到烧制成产品,需要经过泥浆搅拌、注浆成型、修坯、坯检、喷釉、窑炉烧制、质检、装配件、试水、包装、进库等多道工序。其中注浆成型工序是将原料调成泥浆并浇注到具有吸水性的模具中,水分在被模具吸入后便形成一种具有一定厚度的均匀泥层,脱水干燥后便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坯体。三开模坐便器的生产装置是用于坐便器注浆成型工序的设备,包括压力油缸、模具、固定模具的装置、注浆的装置等结构,用于泥浆浇注开模,现有的三开模坐便器的生产装置中的模具和固定模具的装置均为水平设置,在浇注及出浆过程中需要对模具和固定模具的装置进行倾斜及翻转处理,以保证模具中的泥浆覆盖均匀,这不仅造成设备动作较复杂,浪费工作时间,还会导致设备易损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三开模坐便器的生产装置,采用框架横梁两端设有框架立柱,框架横梁上设有模型悬挂装置,模型悬挂装置上分别设有模型固定装置和推力板,模型固定装置与竖直方向呈10°夹角,模型固定装置内设有模型本体,推力板与主压油缸相连,主压油缸设于框架立柱上,框架立柱外侧设有电控柜、注浆装置、气控柜,框架横梁上设有气控装置,模型固定装置上设有侧拉油缸的结构。实现了减少设备翻转倾斜的动作,提高设备工作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的功能。解决了设备动作较多,注浆周期长,设备易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开模坐便器的生产装置,所述压机主体包括框架横梁和框架立柱,所述框架横梁的两端设置有框架立柱,所述框架横梁上设置有多组模型悬挂装置,多组所述模型悬挂装置上分别设置有多组模型固定装置和一组推力板,所述模型固定装置与竖直方向呈10°夹角,所述模型固定装置内部设置有模型本体,所述推力板远离模型固定装置的一侧与主压油缸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主压油缸固定设置于远离模型固定装置一侧的框架立柱上,固定设置有主压油缸一侧的所述框架立柱的外侧依次设置有电控柜和注浆装置,远离主压油缸一侧的所述框架立柱的外侧设置有气控柜,所述框架横梁上设置有气控装置,每组所述模型固定装置的前侧和后侧对称设置有通过耳轴相连接的侧拉油缸,所述机架横梁内部设置有驱动组件。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模型悬挂装置包括吊模挂架、吊模滑轮、横梁轨道,所述横梁轨道设置在框架横梁的一侧,所述吊模挂架布置在横梁轨道的一侧,所述吊模滑轮布置在吊模挂架内部且与横梁轨道相接触。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模型固定装置包括模型固定框、下压板、轨道、下压板导向轮,所述模型固定框内侧的下部对称设置有轨道,两组所述轨道之间设置有下压板,所述下压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下压板导向轮,所述下压板导向轮与轨道相匹配,所述下压板的两端通过耳轴与侧拉油缸连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模型本体包括模型侧凸模、模型侧凹模、模型下模,所述模型下模设置于下压板的顶部,所述模型侧凸模和模型侧凹模对称设置于模型下模的顶部,所述模型侧凸模与模型侧凹模之间分隔布置,另外一组所述模型本体的模型侧凸模与本组的模型侧凹模之间背对背布置。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滑轮组、链条、双轴气缸、气缸支架、张紧器,所述滑轮组设置在机架立柱的顶部,所述链条绕接于滑轮组表面,所述双轴气缸与链条的两端相连接,所述气缸支架固定在框架横梁的下部,所述双轴气缸固定在气缸支架的下部,所述张紧器布置在链条上部。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辅助换模机构包括轨道梁、吊装葫芦,所述轨道梁顺向安装在框架横梁顶部,所述吊装葫芦安装在轨道梁底部,从而能够沿轨道梁纵向滑动。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吊模挂架具有两种组别,其中一组组别中所述吊模挂架为每三个为一组,另外一组组别中所述吊模挂架为每一个为一组,每三个为一组的所述吊模挂架分别与模型固定装置相连,每一个为一组的所述吊模挂架与推力板相连。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模型固定装置和模型本体构成一个组别,每个组别中所述模型固定装置的顶部设置有三个吊模挂架。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每两个所述侧拉油缸构成一个组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模型固定装置设置成与竖直方向呈10°夹角的结构,进而使模型本体与竖直方向呈10°夹角,使模型本体具有一个注浆角度,故而减少了设备翻转动作,节省了整体注浆周期,同时通过减少设备动作降低设备故障率。
附图说明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4为模型固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5为模型固定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6为模型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7为模型悬挂装置、模型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模型固定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9为驱动组件及辅助换模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机主体;2、推力板;3、主压油缸;4、注浆装置;5、电控柜;6、模型悬挂装置;7、模型固定装置;8、模型本体;9、侧拉油缸;10、气控柜;11、气控装置;12、驱动组件;13、辅助换模机构;101、框架横梁;102、框架立柱;601、吊模挂架;602、吊模滑轮;603、横梁轨道;701、模型固定框;702、下压板;703、轨道;704、下压板导向轮;801、模型侧凸模;802、模型侧凹模;803、模型下模;1201、滑轮组;1202、链条;1203、双轴气缸;1204、气缸支架;1205、张紧器;1301、轨道梁;1302、吊装葫芦。
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实用新型的概念。
实施例
结合图1-9所示,具体结构为所述压机主体1包括框架横梁101和框架立柱102,所述框架横梁101的两端设置有框架立柱102,所述框架横梁101上设置有多组模型悬挂装置6,多组所述模型悬挂装置6上分别设置有多组模型固定装置7和一组推力板2,所述模型固定装置7与竖直方向呈10°夹角,所述模型固定装置7内部设置有模型本体8,所述推力板2远离模型固定装置7的一侧与主压油缸3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主压油缸3固定设置于远离模型固定装置7一侧的框架立柱102上,固定设置有主压油缸3一侧的所述框架立柱102的外侧依次设置有电控柜5和注浆装置4,远离主压油缸3一侧的所述框架立柱102的外侧设置有气控柜10,所述框架横梁101上设置有气控装置11,每组所述模型固定装置7的前侧和后侧对称设置有通过耳轴相连接的侧拉油缸9,,所述机架横梁101内部设置有驱动组件12。
优选地,所述模型悬挂装置6包括吊模挂架601、吊模滑轮602、横梁轨道603,所述横梁轨道603设置在框架横梁101的一侧,所述吊模挂架601布置在横梁轨道603的一侧,所述吊模滑轮602布置在吊模挂架601内部且与横梁轨道603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模型固定装置7包括模型固定框701、下压板702、轨道703、下压板导向轮704,所述模型固定框701内侧的下部对称设置有轨道703,两组所述轨道703之间设置有下压板702,所述下压板70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下压板导向轮704,所述下压板导向轮704与轨道703相匹配,所述下压板702的两端通过耳轴与侧拉油缸9连接。
优选地,所述模型本体8包括模型侧凸模801、模型侧凹模802、模型下模803,所述模型下模803设置于下压板702的顶部,所述模型侧凸模801和模型侧凹模802对称设置于模型下模803的顶部,所述模型侧凸模801与模型侧凹模802之间分隔布置,另外一组所述模型本体8的模型侧凸模801与本组的模型侧凹模802之间背对背布置。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12包括滑轮组1201、链条1202、双轴气缸1203、气缸支架1204、张紧器1205,所述滑轮组1201设置在机架立柱102的顶部,所述链条1202绕接于滑轮组1201表面,所述双轴气缸1203与链条1202的两端相连接,所述气缸支架1204固定在框架横梁101的下部,所述双轴气缸1203固定在气缸支架1204的下部,所述张紧器1205布置在链条1202上部。
优选地,所述辅助换模机构13包括轨道梁1301、吊装葫芦1302,所述轨道梁1301顺向安装在框架横梁101顶部,所述吊装葫芦1302安装在轨道梁1301底部,从而能够沿轨道梁1301纵向滑动,当模型进行安装和拆卸时,辅助吊装模具机构13,简化安装流程,节省安装人员及其他辅助设备的投入,增加安装和拆卸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优选地,所述吊模挂架601具有两种组别,其中一组组别中所述吊模挂架601为每三个为一组,另外一组组别中所述吊模挂架601为每一个为一组,每三个为一组的所述吊模挂架601分别与模型固定装置7相连,每一个为一组的所述吊模挂架601与推力板2相连。
优选地,所述模型固定装置7和模型本体8构成一个组别,每个组别中所述模型固定装置7的顶部设置有三个吊模挂架601。
优选地,每两个所述侧拉油缸9构成一个组别。
使用时,结合图1-6所示,首先,系统启动后主压油缸3伸出,推动推力板2及与吊模挂架601相连的模型固定装置7移动,使模型固定装置7内部设置的模型侧凸模801和模型侧凹模802闭合并压紧,其中,吊模挂架601通过吊模滑轮602吊装在横梁轨道603上,吊模挂架601能够通过吊模滑轮602沿着横梁轨道603移动;之后,侧拉油缸9做缩回动作,带动下压板702及模型下模803做上升动作,使模型下模803与模型侧凸模801和模型侧凹模802闭合并压紧,其中,下压板702的两侧通过下压板导向轮704固定在模型固定装置7的轨道703上,保证升降动作稳定性;最后,注浆装置4启动,进行注浆作业。
当注浆完成后,模型下模803脱型,侧拉油缸9做伸出动作,带动下压板702及模型下模803下降至开模限位;之后主压油缸3缩回,带动推力板2、模型侧凸模801及坯体移动至开模限位;最后将仿形托板扣在坯体上后,按动此套模型脱型按钮使坯体落在仿形托板上,将托板及坯体搬运至副线,按动下一套模型的开模按钮,开模机构将此套模型固定装置7及坯体推动打开至开模限位,将仿形托板扣在坯体上后,按动此套模型脱型按钮使坯体落在仿形托板上,重复以上步骤至所有模型出坯完毕。
本设备采用的是高压注浆模式,每套模可设为双胞胎结构,相比普通坐便器高压同等模型来说提高了产能,节省了占地空间;相比普通坐便器高压模具水平安装,此设备模型呈10°角安装,自带注浆角度,故而减少了设备翻转动作,节省了整体注浆周期,同时通过减少动作降低设备故障率。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设置,所以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9)

1.一种三开模坐便器的生产装置,包括压机主体(1),所述压机主体(1)包括框架横梁(101)和框架立柱(102),所述框架横梁(101)的两端设置有框架立柱(102),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横梁(101)上设置有多组模型悬挂装置(6),多组所述模型悬挂装置(6)上分别设置有多组模型固定装置(7)和一组推力板(2),所述模型固定装置(7)与竖直方向呈10°夹角,所述模型固定装置(7)内部设置有模型本体(8),所述推力板(2)远离模型固定装置(7)的一侧与主压油缸(3)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主压油缸(3)固定设置于远离模型固定装置(7)一侧的框架立柱(102)上,固定设置有主压油缸(3)一侧的所述框架立柱(102)的外侧依次设置有电控柜(5)和注浆装置(4),远离主压油缸(3)一侧的所述框架立柱(102)的外侧设置有气控柜(10),所述框架横梁(101)上设置有气控装置(11),每组所述模型固定装置(7)的前侧和后侧对称设置有通过耳轴相连接的侧拉油缸(9),所述框架横梁(101)内部设置有驱动组件(12),所述框架横梁(101)的顶部还设置有辅助换模机构(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开模坐便器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悬挂装置(6)包括吊模挂架(601)、吊模滑轮(602)、横梁轨道(603),所述横梁轨道(603)设置在框架横梁(101)的一侧,所述吊模挂架(601)布置在横梁轨道(603)的一侧,所述吊模滑轮(602)布置在吊模挂架(601)内部且与横梁轨道(603)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开模坐便器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固定装置(7)包括模型固定框(701)、下压板(702)、轨道(703)、下压板导向轮(704),所述模型固定框(701)内侧的下部对称设置有轨道(703),两组所述轨道(703)之间设置有下压板(702),所述下压板(70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下压板导向轮(704),所述下压板导向轮(704)与轨道(703)相匹配,所述下压板(702)的两端通过耳轴与侧拉油缸(9)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开模坐便器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本体(8)包括模型侧凸模(801)、模型侧凹模(802)、模型下模(803),所述模型下模(803)设置于下压板(702)的顶部,所述模型侧凸模(801)和模型侧凹模(802)对称设置于模型下模(803)的顶部,所述模型侧凸模(801)与模型侧凹模(802)之间分隔布置,另外一组所述模型本体(8)的模型侧凸模(801)与本组的模型侧凹模(802)之间背对背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开模坐便器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2)包括滑轮组(1201)、链条(1202)、双轴气缸(1203)、气缸支架(1204)、张紧器(1205),所述滑轮组(1201)设置在框架立柱(102)的顶部,所述链条(1202)绕接于滑轮组(1201)表面,所述双轴气缸(1203)与链条(1202)的两端相连接,所述气缸支架(1204)固定在框架横梁(101)的下部,所述双轴气缸(1203)固定在气缸支架(1204)的下部,所述张紧器(1205)布置在链条(1202)上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开模坐便器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换模机构(13)包括轨道梁(1301)、吊装葫芦(1302),所述轨道梁(1301)顺向安装在框架横梁(101)顶部,所述吊装葫芦(1302)安装在轨道梁(1301)底部,从而能够沿轨道梁(1301)纵向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开模坐便器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模挂架(601)具有两种组别,其中一组组别中所述吊模挂架(601)为每三个为一组,另外一组组别中所述吊模挂架(601)为每一个为一组,每三个为一组的所述吊模挂架(601)分别与模型固定装置(7)相连,每一个为一组的所述吊模挂架(601)与推力板(2)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三开模坐便器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固定装置(7)和模型本体(8)构成一个组别,每个组别中所述模型固定装置(7)的顶部设置有三个吊模挂架(60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开模坐便器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两个所述侧拉油缸(9)构成一个组别。
CN202320651602.8U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三开模坐便器的生产装置 Active CN2201290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51602.8U CN220129090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三开模坐便器的生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51602.8U CN220129090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三开模坐便器的生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29090U true CN220129090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63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51602.8U Active CN220129090U (zh) 2023-03-29 2023-03-29 一种三开模坐便器的生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290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22832B (zh) 垂直起升钻机
KR920010865B1 (ko) 위생도기의 이장 가압주입 성형장치
US5622727A (en) Automatic pressure-casting bench
CN102514215A (zh) 胎胚卸胎翻转装置
CN102416663B (zh) 一种微压陶瓷成型机
CN1970264A (zh) 全自动液压预制箱梁内模系统
CN220129090U (zh) 一种三开模坐便器的生产装置
CN201669783U (zh) 一种台板盆类卫生陶瓷脱模设备
CN202367844U (zh) 一种微压陶瓷成型机
EP0411960B1 (en) Pressure slip casting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anitary ware
CN201566041U (zh) 内外模即脱卸混凝土制管机
CN207465476U (zh) 大型方涵内模自动缩放装置
CN214238778U (zh) 一种大型陶缸的循环生产系统
CN207874529U (zh) 座便器高压成型机机内开合模装置
CN201254517Y (zh) 一种双曲面玻璃钢化上压模装置
CN219404738U (zh) 一种可翻转立浇注浆生产线
CN2846077Y (zh) 陶瓷高压注浆成型机
CN210500776U (zh) 一种自动化滑板砖液压压砖机
CN207077593U (zh) 全自动连体座便器高压成型机压紧成型机构及成型机
CN207172385U (zh) 一种电动提升坐便器立浇存坯生产线装置
CN211466881U (zh) 一种混凝土管道脱模机械
CN214239265U (zh) 一种汽车配件注塑模具用辅助装置
CN217861901U (zh) 一种自动化石膏隔墙板生产设备
CN114888929B (zh) 一种铝合金砌块模具的锁定和开启结构
CN220482076U (zh) 一体化高铁轨道板脱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