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2609U - 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2609U
CN220062609U CN202321046031.1U CN202321046031U CN220062609U CN 220062609 U CN220062609 U CN 220062609U CN 202321046031 U CN202321046031 U CN 202321046031U CN 220062609 U CN220062609 U CN 220062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ooling
heating
fixedly connected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460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时利
佘翠云
张时祝
张立秀
彭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Risine Hea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Risine Hea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Risine Hea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Risine Heate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460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2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2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2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涉及管式炉技术领域,包括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正面设置有加热结构,所述支撑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需要进行加热的物料在加热后通过冷却结构,可以起到快速冷却的效果,从而可以达到无需将装置管道结构拆下的作用,进而提高工作进行的效率,在将加热结束的物料移动至冷却管道时和工作结束时,物料的残余无需手动进行清理与操作,可通过操作清洁组件,从而可将残余的物料快速推进冷却管道中,进而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式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
背景技术
碳纳米管作为一维纳米材料,重量轻,六边形结构连接完美,具有许多异常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近些年随着碳纳米管及纳米材料研究的深入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也不断地展现出来。
目前管式炉均系采用国际先进技术研制开发的高性能高节能的新型电炉,有单管、双管、卧式、可开启式、立式、单温区、双温区、三温区等多种管式炉型。主要应用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工矿企业等实验和小批量生产之用。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控温精度高、保温效果好、温度范围大、炉膛温度均匀性高、温区多、可选配气氛、抽真空炉型等方法。
现有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加热结束后因为需要拿取加热后的物料和对加热管的清洁,往往需手动将加热管取出,但因为加热管在工作结束后往往很烫导致不能立即被拿出,需要等待管体冷却,导致工作效率并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加热结束后因为需要拿取加热后的物料和对加热管的清洁,往往需手动将加热管取出,但因为加热管在工作结束后往往很烫导致不能立即被拿出,需要等待管体冷却,导致工作效率并不高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的技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包括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正面设置有加热结构,所述支撑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内壁穿插有管道组件,所述管道组件的内部设置有清洁组件;
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冷却仓,所述冷却仓的两侧贯穿开设有两个插孔,所述冷却仓的正面插设有出液管,所述冷却仓的顶部插设有入液管,所述冷却仓的背面固定安装有仓体后盖,所述仓体后盖的两侧贯穿开设有风扇插口,所述仓体后盖的背面插设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另一端插接有风扇,所述插杆的外表壁固定连接有稳定框,所述仓体后盖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插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加热结构包括加热框,所述加热框的两端内部开设有两个入管口,所述加热框的内部插接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手,所述加热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热器,所述加热框的底部与加热器的输出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承接台,所述承接台的内壁开设有管道穿口,所述管道穿口的内壁与加热框的外壁相连接,所述承接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底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加热器安装于凹槽内,所述承重板的顶部与冷却仓的底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管道组件包括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外表壁插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的一端插设有入料管,所述加热管的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插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的一端插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二连接管。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插接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一端固定插设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一端固定插设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一端固定插设有第三阀门,所述加热管的外表壁与入管口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冷却管的外表壁贯穿插设于插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清洁组件包括管盖,所述管盖与加热管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管盖的一端贯穿插设有清洁杆,所述清洁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清洁头,所述清洁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与管盖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外表壁贯穿插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框的内部开设有管槽,所述管槽的内壁与加热管的外表壁的一侧相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承重板的表面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中需要进行加热的物料在加热后通过冷却结构,可以起到快速冷却的效果,从而可以达到无需将装置管道结构拆下的作用,进而提高工作进行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在将加热结束的物料移动至冷却管道时和工作结束时,物料的残余无需手动进行清理与操作,可通过操作清洁组件,从而可将残余的物料快速推进冷却管道中,进而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的整体结构正视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的整体结构后视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的冷却结构左视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的冷却结构右视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的支撑组件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的管道组件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的清洁组件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的支撑结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的加热结构立体图。
图例说明:1、冷却结构;101、冷却仓;102、插孔;103、仓体后盖;104、风扇插口;105、插杆;106、风扇;107、稳定框;108、入液管;109、出液管;2、支撑组件;201、承接台;202、管道穿口;203、承重板;204、支撑底座;205、凹槽;3、管道组件;301、加热管;302、入料管;303、第一阀门;304、第一连接管;305、第二阀门;306、连接管;307、第二连接管;308、冷却管;309、第三连接管;310、出料管;311、第三阀门;4、清洁组件;401、管盖;402、手柄;403、清洁杆;404、清洁头;5、支撑结构;501、支撑杆;502、管槽;503、支撑框;6、加热结构;601、加热器;602、导热板;603、拉手;604、入管口;605、加热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包括冷却结构1,用于对加热后的物料进行冷却,冷却结构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组件2,用于所有装置的支撑,支撑组件2的正面设置有加热结构6,用于对物料进行加热,支撑组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结构5,支撑结构5的内壁穿插有管道组件3,用于承载物料,管道组件3的内部设置有清洁组件4,用于对装置管道进行清洁;
冷却结构1包括冷却仓101,冷却仓101的两侧贯穿开设有两个插孔102,用于插接冷却管308,冷却仓101的正面插设有出液管109,用于更换冷却液,冷却仓101的顶部插设有入液管108,用于输入冷却液,冷却仓101的背面固定安装有仓体后盖103,仓体后盖103的两侧贯穿开设有风扇插口104,可将风扇106的插杆105进行固定,仓体后盖103的背面插设有插杆105,插杆105的另一端插接有风扇106,用于将冷却液进行搅拌,加速冷却效率,插杆105的外表壁固定连接有稳定框107,可减少冷却液对风扇106的直接冲击,起到稳定装置的作用,仓体后盖103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与插杆105的一端固定连接,可对装置提供动力;
加热结构6包括加热框605,可对加热管301进行包裹并加热,加热框605的两端内部开设有两个入管口604,用于加热管301的插入,加热框605的内部插接有导热板602,导热板6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手603,在物料需要暂时降温时可通过拉手603将导热板602拉出,加热框60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热器601,加热框605的底部与加热器601的输出端相连接,可使加热框605接收热量。
如图5所示,支撑组件2包括承接台201,承接台201的内壁开设有管道穿口202,用于管道的穿插,管道穿口202的内壁与加热框605的外壁相连接,加热框605安装在管道穿口202的内部,承接台2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重板203,承重板2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204,用于整个装置的承重,支撑底座204的底内部开设有凹槽205,用于放置加热器601,加热器601安装于凹槽205内,承重板203的顶部与冷却仓101的底部相连接。
如图6所示,管道组件3包括加热管301,加热管301的外表壁插设有第一阀门303,用于控制物料的进入,第一阀门303的一端插设有入料管302,物料由此进入,加热管301的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一连接管304,用于加热管301和第二阀门305的连接,第一连接管304的一端插设有第二阀门305,可对加热结束后的物料进行输出控制,第二阀门305的一端插设有连接管306,连接管306的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二连接管307,用于对连接管306和冷却管308的连接。
如图6所示,第二连接管307的一端插接有冷却管308,可对加热后的物料进行快速冷却,冷却管308的一端固定插设有第三连接管309,第三连接管309的一端固定插设有出料管310,用于物料的输出,出料管310的一端固定插设有第三阀门311,可对冷却结束的物料进行输出控制,加热管301的外表壁与入管口604的内壁相连接,冷却管308的外表壁贯穿插设于插孔102的内部。
如图7所示,清洁组件4包括管盖401,可对清洁头404进行限位,管盖401与加热管301的一端螺纹连接,可控制管内物料不流出,管盖401的一端贯穿插设有清洁杆403,清洁杆4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清洁头404,用于对加热管301进行清洁,清洁杆40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402,手柄402的一端与管盖401活动连接。
如图8所示,支撑结构5包括支撑框503,支撑框503的外表壁贯穿插设有支撑杆501,可对管道进行支撑,支撑框503的内部开设有管槽502,管道由此穿插,管槽502的内壁与加热管301的外表壁的一侧相连接,支撑杆501的底部与承重板203的表面固定连接,可对结构提供支点,提升稳定性。
工作原理:该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冷却液从入液管108导入,再将第一阀门303打开,将物料从入料管302流入加热管301,等待需要加热的物料填装完毕,将第一阀门303关闭,将加热器601开启,通过拉手603将导热板602拉回,加热器601的热量会通过加热框605的底部顺着导热板602对入管口604内部的加热管301进行加热,通过加热管301的导热,其内部的物料会被其加热,承接台201可起到保温与承重的作用,待物料加热结束后,可将第二阀门开启,物料将从加热管301的一端流出,通过操作手柄402,可将清洁杆403进行伸长,连带清洁杆403一端的清洁头404进行移动,清洁头404的直径略小于加热管301的内壁直径,导致清洁头404可将未流完的物料从加热管301的一端推出,将第二阀门305关闭,将仓体后盖103上连接的电机打开,其内部的插杆105会带动风扇106进行旋转,将冷却液进行搅拌,加速对物料的冷却效率,待物料冷却结束后,将出料管310的一端与容器进行连接,将第三阀门311打开,快速冷却后的物料流出,至此完成整个工作的流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结构(1),所述冷却结构(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组件(2),所述支撑组件(2)的正面设置有加热结构(6),所述支撑组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结构(5),所述支撑结构(5)的内壁穿插有管道组件(3),所述管道组件(3)的内部设置有清洁组件(4);
所述冷却结构(1)包括冷却仓(101),所述冷却仓(101)的两侧贯穿开设有两个插孔(102),所述冷却仓(101)的正面插设有出液管(109),所述冷却仓(101)的顶部插设有入液管(108),所述冷却仓(101)的背面固定安装有仓体后盖(103),所述仓体后盖(103)的两侧贯穿开设有风扇插口(104),所述仓体后盖(103)的背面插设有插杆(105),所述插杆(105)的另一端插接有风扇(106),所述插杆(105)的外表壁固定连接有稳定框(107),所述仓体后盖(103)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插杆(105)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加热结构(6)包括加热框(605),所述加热框(605)的两端内部开设有两个入管口(604),所述加热框(605)的内部插接有导热板(602),所述导热板(6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手(603),所述加热框(60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热器(601),所述加热框(605)的底部与加热器(601)的输出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承接台(201),所述承接台(201)的内壁开设有管道穿口(202),所述管道穿口(202)的内壁与加热框(605)的外壁相连接,所述承接台(2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重板(203),所述承重板(2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204),所述支撑底座(204)的底内部开设有凹槽(205),所述加热器(601)安装于凹槽(205)内,所述承重板(203)的顶部与冷却仓(101)的底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组件(3)包括加热管(301),所述加热管(301)的外表壁插设有第一阀门(303),所述第一阀门(303)的一端插设有入料管(302),所述加热管(301)的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一连接管(304),所述第一连接管(304)的一端插设有第二阀门(305),所述第二阀门(305)的一端插设有连接管(306),所述连接管(306)的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二连接管(3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307)的一端插接有冷却管(308),所述冷却管(308)的一端固定插设有第三连接管(309),所述第三连接管(309)的一端固定插设有出料管(310),所述出料管(310)的一端固定插设有第三阀门(311),所述加热管(301)的外表壁与入管口(604)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冷却管(308)的外表壁贯穿插设于插孔(102)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组件(4)包括管盖(401),所述管盖(401)与加热管(301)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管盖(401)的一端贯穿插设有清洁杆(403),所述清洁杆(4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清洁头(404),所述清洁杆(40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402),所述手柄(402)的一端与管盖(401)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5)包括支撑框(503),所述支撑框(503)的外表壁贯穿插设有支撑杆(501),所述支撑框(503)的内部开设有管槽(502),所述管槽(502)的内壁与加热管(301)的外表壁的一侧相连接,所述支撑杆(501)的底部与承重板(203)的表面固定连接。
CN202321046031.1U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 Active CN220062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6031.1U CN220062609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6031.1U CN220062609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2609U true CN220062609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5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46031.1U Active CN220062609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26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062609U (zh) 一种碳纳米管双管式炉
CN203470042U (zh) 一种检验科用试管箱
CN214032601U (zh) 一种零部件加工用热处理炉
CN211771446U (zh) 一种高效式五金加工热处理设备
CN116336775B (zh) 一种可远程控制的立式真空干燥箱及其使用方法
CN207975985U (zh) 一种烧结钐钴磁性材料的烧结炉及其铰接炉门
CN215173244U (zh) 一种保温管自动补口工装
CN102001645B (zh) 用于制备富勒烯纳米材料的旋转电弧合成炉
CN211952244U (zh) 一种焊接绝热气瓶夹层抽真空装置
CN215365711U (zh) 一种生物实验用的生物培养装置
CN108759352B (zh) 一种新型耐火材料加工装置
CN213119888U (zh) 一种有机肥生产的循环式烘干设备
CN208901767U (zh) 一种固体废弃物检测用的电热鼓风干燥箱
CN211235461U (zh) 一种不锈钢呼吸阀耐腐试验装置
CN210268008U (zh) 一种多层滚筒式粉状物料均匀加热装置
CN211838890U (zh) 一种钣金件涂装用烘干装置
CN108483424B (zh) 一种富勒烯电加热合成装置
CN213396581U (zh) 一种立式电加热炉夹具
CN220926857U (zh) 一种五金件热处理加工用回火设备
CN221124131U (zh) 一种太阳能光热发电有机热载体循环系统模拟试验装置
CN216916543U (zh) 一种真空包装机的热封装置
CN212404206U (zh) 一种用于改善轴承性质的热处理炉
CN214095271U (zh) 一种密封件生产用烘干装置
CN219272922U (zh) 一种温控型石墨烯均质器
CN112299396B (zh) 一种碳纳米管导电材料连续高温纯化结构及其纯化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