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09970U - 二次锁结构、车架组件及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二次锁结构、车架组件及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09970U
CN220009970U CN202320927837.5U CN202320927837U CN220009970U CN 220009970 U CN220009970 U CN 220009970U CN 202320927837 U CN202320927837 U CN 202320927837U CN 220009970 U CN220009970 U CN 220009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groove
lock tongue
connecting portion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2783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春强
叶国华
吴广
曾四海
宁永龙
张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reenw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reen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reenw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reen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2783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099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09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099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次锁结构、车架组件及电动车。上述的二次锁结构包括固定座、二次锁舌、弹性件及拨动件;固定座形成有相连通的滑动限位槽及导向锁孔;二次锁舌包括锁舌本体及凸设于锁舌本体的第一连接部,锁舌本体位于导向锁孔并与固定座滑动连接;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滑动限位槽的内壁,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锁舌本体的远离导向锁孔的一端侧,弹性件弹性抵接于锁舌本体;拨动件的部分位于固定座之外。上述的二次锁结构,避免了在驱动第二锁舌相对于定位端盖滑动的过程中容易存在偏摆晃动的问题,提高了二次锁结构的使用可靠性。

Description

二次锁结构、车架组件及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二次锁结构、车架组件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电动车即电动自行车包括车架和电池盒,电池盒安装于车架内。对于下取式电池盒,即从车架下侧取出的电池盒,一般设置有安全锁和二次锁,具体操作为:当需取出电池盒时,先打开安全锁,再在电池侧打开二次锁,最后取出电池盒,由于二次锁的作用,在打开安全锁之后,避免了电池盒掉落的问题,即通过控制二次锁的开启来取出电池盒。
对于二次锁结构的设计,专利号为CN 214648755 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带浮动盖的电池盒总装,防掉落锁包括连接在拨钮上的第二锁舌,第二锁舌的侧边设有插柱插接到拨钮上,并且随着拨钮的移动在锁腔内滑动。锁盒盖向锁腔内延伸设有安装位,安装位上设有金属片,第二锁舌滑动设置在安装位内,并且与金属片之间通过弹簧连接。通过电池盒的端面挤压第二锁舌下端的弧形面,并且将第二锁舌向锁腔内挤压,直到电池盒完全嵌入到车架管内,电池盒上的第二锁槽和第二锁舌位置对应,第二锁舌上的挤压力消失,第二锁舌在弹簧的复位作用下向外推出,与第二锁槽卡合,完成锁止。
然而,上述的二次锁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拨钮与插柱连接于第二锁舌的侧边,使拨钮与插柱连接处的连接面较小,加上金属片对弹簧进行弹性压缩限位的方式,如此在驱动第二锁舌相对于定位端盖滑动的过程中容易存在偏摆晃动的问题,进而使第二锁舌滑动开合的灵敏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避免在驱动第二锁舌相对于定位端盖滑动的过程中容易存在偏摆晃动的问题的二次锁结构、车架组件及电动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二次锁结构,包括:
固定座,形成有相连通的滑动限位槽及导向锁孔;
二次锁舌,包括锁舌本体及凸设于所述锁舌本体的第一连接部,所述锁舌本体位于所述导向锁孔并与所述固定座滑动连接;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动限位槽的内壁,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锁舌本体的远离所述导向锁孔的一端侧,所述弹性件弹性抵接于所述锁舌本体;
拨动件,所述拨动件的部分位于所述固定座之外,所述拨动件包括拨动件本体及凸设于所述拨动件本体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套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至少一个位于所述滑动限位槽内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舌本体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有套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位于所述套接孔内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套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二次锁结构还包括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形成有与所述套接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一锁紧孔,所述第一锁紧件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一锁紧孔内,使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套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至少一个位于所述滑动限位槽内,以对所述二次锁舌进行滑动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周壁凸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滑动限位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周壁凸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所述滑动限位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舌本体还位于所述滑动限位槽内并与所述固定座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限位槽包括相连通的滑动腔及限位槽,所述滑动腔与所述导向锁孔连通,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动腔的内壁,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至少一个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包括端套座及固定盖,所述端套座用于套接于车管上,所述固定盖连接于所述端套座,所述滑动限位槽形成于所述端套座与所述固定盖之间,所述导向锁孔形成于所述端套座与所述固定盖之间,所述锁舌本体滑动设置于所述端套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舌本体的远离所述导向锁孔的一端侧凸设有套接柱,所述弹性件套接于所述套接柱。
一种车架组件,包括车管、电池盒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二次锁结构,所述车管形成有相连通的安装槽及车锁槽,所述电池盒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车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车锁槽内并与所述车管连接,所述电池盒邻近所述固定座的端面形成有与所述导向锁孔连通的二次限位锁槽,以使所述锁舌本体限位于所述二次限位锁槽内;
所述二次锁舌用于在所述拨动件朝背离所述电池盒的方向拨动时滑离于所述二次限位锁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盒于所述二次限位锁槽的边缘位置设有挡位凸起,所述挡位凸起用于在所述锁舌本体限位于所述二次限位锁槽内时抵接于所述锁舌本体,以将所述电池盒限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管开设有与所述车锁槽连通的裸露口,所述裸露口还与所述滑动限位槽连通,所述固定座的部分位于所述裸露口内并与所述车管连接。
一种电动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架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上述的二次锁结构,固定座位于车锁槽内并与车管连接,锁舌本体位于导向锁孔并与固定座滑动连接,加上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滑动限位槽的内壁,弹性件的另一端,使锁舌本体弹性滑入或滑出导向锁孔内;当锁舌本体滑出导向锁孔内时,锁舌本体滑入二次限位锁槽内,使锁舌本体限位于二次限位锁槽内;
2、上述的二次锁结构,拨动件的部分位于固定座之外,拨动件包括拨动件本体及凸设于所述拨动件本体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套接,相比于传统的二次锁结构的设计,本申请的二次锁结构的拨动件与二次锁舌的连接处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避免了在驱动第二锁舌相对于定位端盖滑动的过程中容易存在偏摆晃动的问题;
3、由于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位置位于滑动限位槽内活动,使拨动件相对于固定座在预定区间内活动,避免锁舌本体脱离于导向锁孔的问题,提高了二次锁结构的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车架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车架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车架组件的A-A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车架组件的B处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车架组件的二次锁结构与车管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车架组件的电池盒的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车架组件的局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车架组件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车架组件的电池盒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二次锁结构,包括固定座、二次锁舌、弹性件及拨动件;固定座形成有相连通的滑动限位槽及导向锁孔;二次锁舌包括锁舌本体及凸设于所述锁舌本体的第一连接部,所述锁舌本体位于所述导向锁孔并与所述固定座滑动连接;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动限位槽的内壁,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锁舌本体的远离所述导向锁孔的一端侧,所述弹性件弹性抵接于所述锁舌本体;所述拨动件的部分位于所述固定座之外,所述拨动件包括拨动件本体及凸设于所述拨动件本体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套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至少一个位于所述滑动限位槽内活动。
上述的二次锁结构,固定座位于车锁槽内并与车管连接,锁舌本体位于导向锁孔并与固定座滑动连接,加上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滑动限位槽的内壁,弹性件的另一端,使锁舌本体弹性滑入或滑出导向锁孔内;当锁舌本体滑出导向锁孔内时,锁舌本体滑入二次限位锁槽内,使锁舌本体限位于二次限位锁槽内;拨动件的部分位于固定座之外,拨动件包括拨动件本体及凸设于所述拨动件本体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套接,相比于传统的二次锁结构的设计,本申请的二次锁结构的拨动件与二次锁舌的连接处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避免了在驱动第二锁舌相对于定位端盖滑动的过程中容易存在偏摆晃动的问题;由于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位置位于滑动限位槽内活动,使拨动件相对于固定座在预定区间内活动,避免锁舌本体脱离于导向锁孔的问题,提高了二次锁结构的使用可靠性。
为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实施例的车架组件10包括车管100、电池盒200及二次锁结构300,车管100形成有相连通的安装槽102及车锁槽104,电池盒200位于安装槽102内并与车管100可拆卸连接,二次锁结构300设置于车锁槽104内并与车管10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盒200邻近二次锁结构300的端面形成有二次限位锁槽202,二次锁结构300的部分位于安装槽102内并弹性卡入二次限位锁槽202内,起到对电池盒200的二次锁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二次锁结构300相对于二次限位锁槽202的活动方向如图3所示的c方向。
如图1至图4所示,进一步地,二次锁结构300设有一次锁302,一次锁302设有一次锁舌3022,一次锁302开设有用于插设钥匙的钥匙孔3021,以便钥匙插入钥匙孔内旋转并带动一次锁舌3022伸缩,其中一次锁舌3022的伸缩方向为图3所示的d方向,进而取出电池盒200。在取出电池盒200时,先通过一次锁302的钥匙进行旋转开启,接着在做好握持电池盒200的前提下,按压车管100上的二次锁结构300,完成电池盒200的取出操作,避免电池盒200在取出过程中意外掉落的情形。需要说明的是,一次锁302的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2211345280.0,此处不做详细展开。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二次锁结构300包括固定座310、二次锁舌320、弹性件330及拨动件340。同时参见图5及图6,其中,固定座310位于车锁槽104内并与车管100连接,固定座310形成有相连通的滑动限位槽304及导向锁孔306。二次锁舌320包括锁舌本体322及凸设于锁舌本体322的第一连接部324,锁舌本体322位于导向锁孔306并与固定座310滑动连接。电池盒200邻近固定座310的端面形成有与导向锁孔306连通的二次限位锁槽202,以使锁舌本体322限位于二次限位锁槽202内,使电池盒200二次锁合固定于安装槽102内。二次锁舌320用于在拨动件340朝背离电池盒200的方向拨动时滑离于二次限位锁槽202,使电池盒200取出于安装槽102内。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330的一端连接于滑动限位槽304的内壁,弹性件330的另一端连接于锁舌本体322的远离导向锁孔306的一端侧,弹性件330弹性抵接于锁舌本体322,使锁舌本体322弹性滑动连接于导向锁孔306内。拨动件340包括拨动件本体342及凸设于所述拨动件本体342的第二连接部344,第一连接部324与第二连接部344套接,使第一连接部324与第二连接部344的连接面较大,进而使第二连接部344在随拨动件340相对于固定座310运动时较好地带动第一连接部324运动,如此使锁舌本体322能够可靠地相对于导向锁孔306滑动,避免锁舌本体322相对于导向锁孔306滑动过程中偏摆的问题。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24与第二连接部344至少一个位于滑动限位槽304内活动,使拨动件340相对于固定座310的运动位移受到滑动限位槽304的限制,避免拨动件340过度拨动或锁舌本体322受弹性件330过度弹出于导向锁孔306的问题,使锁舌本体322可靠地滑离或限位于二次限位锁槽202内。
如图3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拨动件340的部分位于固定座310之外,以便使用者通过拨动件340拨动,进而通过拨动件340调节锁舌本体322相对于导向锁孔306滑动的位置。弹性件330弹性抵接于锁舌本体322,且弹性件330作用于锁舌本体322的弹性作用力与锁舌本体322滑入二次限位锁槽202内的方向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330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当锁舌本体322随弹性件330的弹力作用下滑入二次限位锁槽202时,弹性件330的弹性形变最小。当通过拨动拨动件340以使锁舌本体322滑离二次限位锁槽202时,弹性件330的弹性形变最大。由于滑动限位槽304的滑动限制作用,使锁舌本体322在导向锁孔306内滑动位置受到限制,避免锁舌本体322因弹性件330的弹性形变的作用而脱离于导向锁孔306,同时使锁舌本体322可靠地限位于二次限位锁槽202内。
上述的车架组件10及其二次锁结构300,固定座310位于车锁槽104内并与车管100连接,锁舌本体322位于导向锁孔306并与固定座310滑动连接,加上弹性件330的一端连接于滑动限位槽304的内壁,弹性件330的另一端,使锁舌本体322弹性滑入或滑出导向锁孔306内;当锁舌本体322滑出导向锁孔306内时,锁舌本体322滑入二次限位锁槽202内,使锁舌本体322限位于二次限位锁槽202内;拨动件340的部分位于固定座310之外,拨动件340包括拨动件本体342及凸设于所述拨动件本体342的第二连接部344,第一连接部324与第二连接部344套接,相比于传统的二次锁结构300的设计,本申请的二次锁结构300的拨动件340与二次锁舌320的连接处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避免了在驱动第二锁舌相对于定位端盖滑动的过程中容易存在偏摆晃动的问题;由于第一连接部324与第二连接部344的连接位置位于滑动限位槽304内活动,使拨动件340相对于固定座310在预定区间内活动,避免锁舌本体322脱离于导向锁孔306的问题,提高了二次锁结构300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安装槽102内设有弹出机构1022,弹出机构1022用于弹性抵接于电池盒200的底部,当一次锁3022开启之后,一次锁的锁舌滑离于电池盒200的限位槽201内,电池盒的一端的部分在弹出机构的弹性作用下弹出于安装槽102内,直至二次锁舌抵持于二次限位锁槽202的内壁上。
如图3及图4所示,进一步地,弹性件330为螺旋弹簧或弹性胶套。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30为螺旋弹簧,使弹性件330具有较好的弹性强度及弹性形变。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锁舌本体322的远离导向锁孔306的一端侧凸设有套接柱3223,弹性件330套接于套接柱3223,使弹性件330更好地弹性抵接于锁舌本体322。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锁舌本体322与第一连接部324为一体成型结构,使锁舌本体322与第一连接部324牢固连接,同时使二次锁舌320的结构较紧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锁舌本体322与第一连接部324为一体成型结构的步骤具体为:锁舌本体322与第一连接部324为一体模内铸造成型结构。
如图3及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324凸设于锁舌本体322的顶面,第一连接部324的中心面与锁舌本体322的中心面共面设置,进而使拨动件340在通过第二连接部344带动第一连接部324运动时更好地带动锁舌本体322相对于导向锁孔306滑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24凸设于锁舌本体322的顶面,第一连接部324的中心面与锁舌本体322的中心面共面设置,使二次锁舌320具有较好的同步性,以快速灵敏地带动锁舌本体322相对于导向锁孔306滑动。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24形成有套接孔303,第二连接部344的一端位于套接孔303内并与第一连接部324套接,使第一连接部324与第二连接部344套接。在本实施例中,套接孔303形成于第一连接部324的端面,且第一连接部324与第二连接部344同轴设置。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二次锁结构300还包括第一锁紧件350,第一连接部324还形成有与套接孔303连通的第一通孔305,第二连接部344形成有与第一通孔305连通的第一锁紧孔3442,第一锁紧件350分别穿设于第一通孔305及第一锁紧孔3442内,使第一连接部324与第二连接部344固定连接,同时使第一连接部324与第二连接部344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锁紧件350为螺栓或螺丝。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24套接于第二连接部344,第一连接部324与第二连接部344至少一个位于滑动限位槽304内,以对二次锁舌320进行滑动限位,使拨动件340相对于固定座310在预定位移区间内移动,进而使二次锁结构300可靠地锁合或分离电池盒200,如此使电池盒200可靠地拆装于车管10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24及第二连接部344均位于滑动限位槽304内,使拨动件340可靠地相对于固定座310在预定位移区间内移动。拨动件340位于固定座310的上方,且拨动件340设置于车管100的外侧,以便使用者作用于拨动件340。
如图3及图4所示,进一步地,车管100开设有与车锁槽104连通的裸露口106,裸露口106还与滑动限位槽304连通,固定座310的部分位于裸露口106内并与车管100连接,使拨动件340较好的设置于车管100的外侧,且拨动件340通过第二连接部344可靠地连接于第一连接部324。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24的外周壁凸设有第一限位块3244,第一限位块3244位于滑动限位槽304内,使第一连接部324位于滑动限位槽304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3244设于第一连接部324套接于第二连接部344的端面,使第一限位块3244的结构较简单且容易成型。具体地,第一限位块3244与第一连接部324为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地,第一限位块3244还抵接于拨动件340邻近第二连接部344的端面,以对拨动件340起到支撑限位的作用,避免第一连接部324与第二连接部344套接装配过度,同时提高了拨动件340在拨动受压过程中的结构强度,即提高了拨动件340受压拨动过程的稳定性,实现二次锁可靠地开锁操作。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344的外周壁凸设有第二限位块3442,第二限位块3442位于滑动限位槽304内,使第二连接部344位于滑动限位槽304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块3442设于第二连接部344的远离套接于第一连接部324的端面,第二限位块3442位于第一连接部324的外侧。进一步地,第二限位块3442还连接于拨动件本体342,使拨动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更进一步地,拨动件340邻近第二连接部344的端面形成有加强筋346,加强筋346连接于第二限位块3442,使第二限位块3442分别延伸至拨动件及第二连接部344,使拨动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使二次锁结构300的拨动件340与二次锁舌320的连接处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更好地避免了在驱动第二锁舌相对于定位端盖滑动的过程中容易存在偏摆晃动的问题。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滑动限位槽304包括相连通的滑动腔3042及限位槽3044,滑动腔3042与导向锁孔306连通,弹性件330的一端连接于滑动腔3042的内壁,第一连接部324与第二连接部344至少一个位于限位槽3044内活动。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槽3044的槽口轮廓在滑动腔3042的内底壁的投影围成的面积小于滑动腔3042的内底壁的面积,即限位槽3044的槽口的横截面的轮廓的围成面积小于滑动腔3042的横截面的轮廓的围成面积,使二次锁舌320可靠地滑动收容于导向锁孔306内。限位槽3044的槽口位于拨动块在固定座310的投影内,且限位槽3044的槽口还位于二次锁舌320在滑动腔3042的内底壁的投影内,使拨动块可靠地限位于固定座310的外侧,并使二次锁舌320可靠地滑动收容于导向锁孔306内。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锁舌本体322还位于滑动限位槽304内并与固定座310滑动连接,使锁舌本体322分别滑动连接于滑动限位槽304及导向锁孔306内,进而使锁舌本体322相对于固定座310的伸缩滑动较平稳。
如图3、图4及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座310包括端套座312及固定盖314,端套座312用于套接于车管100上,固定盖314连接于端套座312,滑动限位槽304形成于端套座312与固定盖314之间,导向锁孔306形成于端套座312与固定盖314之间,锁舌本体322滑动设置于端套座312上。在本实施例中,滑动腔3042形成于端套座312与固定盖314之间,限位槽3044形成于固定盖314的顶面。
如图3及图4所示,进一步地,二次锁结构300还包括第二锁紧件360,端套座312形成有第二通孔3125,固定盖314形成有与第二通孔3125连通的第二锁紧孔3147,第二锁紧件360分别穿设于第二通孔3125及第二锁紧孔3147内,使端套座312与固定盖314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锁紧件360为螺丝或螺栓。
如图3、图4及图7所示,进一步地,车架组件10包括固定件400,端套座312开设有固定过孔3123,车管100开设有连接孔108,固定件400分别穿设于固定过孔3123及连接孔108内,使端套座312可靠地套接于车管100上。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过孔3123与安装槽102连通,使固定件400裸露于安装槽102内,电池盒200位于安装槽102内并遮挡于固定件400,避免固定件400直接裸露于车管100的外侧,使车管100的外壁较整洁,同时起到防盗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400为螺丝或螺钉。
如图3及图4所示,更进一步地,端套座312邻近固定盖314的一侧形成有围挡限位台阶3126,固定盖314形成有凸柱3148,凸柱3148位于围挡限位台阶3126内,第二锁紧孔3147开设于凸柱3148上,使固定盖314更好地固定连接于端套座312上。在本实施例中,围挡限位台阶3126环绕于第二通孔3125设置。更进一步地,端套座312开设有与第二通孔3125连通的定位凹槽3127,凸柱3148位于定位凹槽3127内并与端套座312抵接,使固定盖314更好地固定连接于端套座312上。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盒200于二次限位锁槽202的边缘位置设有挡位凸起207,挡位凸起207用于在锁舌本体322限位于二次限位锁槽202内时抵接于锁舌本体322,以将电池盒200限位于安装槽102内。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挡位凸起207背离锁舌本体322的一侧设有滑入斜面2072,以便在组装电池盒200时能够快速装配于电池盒200内。
如图8及图9所示,进一步地,车架组件10还包括尾端盖500,尾端盖500位于安装槽102内并与车管100连接。尾端盖500邻近电池盒200的端面设有旋转凸起502,电池盒200形成有与旋转凸起502相适配的旋转凹槽202,使电池盒200可靠地旋转装配或拆卸于安装槽102内,即使电池盒200沿如图3所示的e方向可靠地旋转装配或拆卸于安装槽102内。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动车(图未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车架组件10。在本实施例中,电动车可以为电动自行车或电动摩托车。在本实施例中,电动车为电动自行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动车包括车体、驱动轮及车架组件10,车管100连接于车体上,电池盒200与驱动轮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上述的二次锁结构300,固定座310位于车锁槽104内并与车管100连接,锁舌本体322位于导向锁孔306并与固定座310滑动连接,加上弹性件330的一端连接于滑动限位槽304的内壁,弹性件330的另一端,使锁舌本体322弹性滑入或滑出导向锁孔306内;当锁舌本体322滑出导向锁孔306内时,锁舌本体322滑入二次限位锁槽202内,使锁舌本体322限位于二次限位锁槽202内;
2、上述的二次锁结构300,拨动件340的部分位于固定座310之外,拨动件340包括拨动件本体342及凸设于所述拨动件本体342的第二连接部344,第一连接部324与第二连接部344套接,相比于传统的二次锁结构300的设计,本申请的二次锁结构300的拨动件340与二次锁舌320的连接处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避免了在驱动第二锁舌相对于定位端盖滑动的过程中容易存在偏摆晃动的问题;
3、由于第一连接部324与第二连接部344的连接位置位于滑动限位槽304内活动,使拨动件340相对于固定座310在预定区间内活动,避免锁舌本体322脱离于导向锁孔306的问题,提高了二次锁结构300的使用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二次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座,形成有相连通的滑动限位槽及导向锁孔;
二次锁舌,包括锁舌本体及凸设于所述锁舌本体的第一连接部,所述锁舌本体位于所述导向锁孔并与所述固定座滑动连接;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动限位槽的内壁,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锁舌本体的远离所述导向锁孔的一端侧,所述弹性件弹性抵接于所述锁舌本体;
拨动件,所述拨动件的部分位于所述固定座之外,所述拨动件包括拨动件本体及凸设于所述拨动件本体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套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至少一个位于所述滑动限位槽内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本体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有套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位于所述套接孔内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套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形成有与所述套接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一锁紧孔,所述第一锁紧件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一锁紧孔内,使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套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至少一个位于所述滑动限位槽内,以对所述二次锁舌进行滑动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周壁凸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滑动限位槽内;及/或,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周壁凸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所述滑动限位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本体还位于所述滑动限位槽内并与所述固定座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限位槽包括相连通的滑动腔及限位槽,所述滑动腔与所述导向锁孔连通,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动腔的内壁,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至少一个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端套座及固定盖,所述端套座用于套接于车管上,所述固定盖连接于所述端套座,所述滑动限位槽形成于所述端套座与所述固定盖之间,所述导向锁孔形成于所述端套座与所述固定盖之间,所述锁舌本体滑动设置于所述端套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本体的远离所述导向锁孔的一端侧凸设有套接柱,所述弹性件套接于所述套接柱。
11.一种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管、电池盒及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锁结构,所述车管形成有相连通的安装槽及车锁槽,所述电池盒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车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车锁槽内并与所述车管连接,所述电池盒邻近所述固定座的端面形成有与所述导向锁孔连通的二次限位锁槽,以使所述锁舌本体限位于所述二次限位锁槽内;
所述二次锁舌用于在所述拨动件朝背离所述电池盒的方向拨动时滑离于所述二次限位锁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盒于所述二次限位锁槽的边缘位置设有挡位凸起,所述挡位凸起用于在所述锁舌本体限位于所述二次限位锁槽内时抵接于所述锁舌本体,以将所述电池盒限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管开设有与所述车锁槽连通的裸露口,所述裸露口还与所述滑动限位槽连通,所述固定座的部分位于所述裸露口内并与所述车管连接。
14.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组件。
CN202320927837.5U 2023-04-21 2023-04-21 二次锁结构、车架组件及电动车 Active CN2200099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27837.5U CN220009970U (zh) 2023-04-21 2023-04-21 二次锁结构、车架组件及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27837.5U CN220009970U (zh) 2023-04-21 2023-04-21 二次锁结构、车架组件及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09970U true CN220009970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93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27837.5U Active CN220009970U (zh) 2023-04-21 2023-04-21 二次锁结构、车架组件及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099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98265B2 (en) Handle structure of an apparatu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a window
US6073957A (en) Connecting device for a stroller frame
US6016675A (en) Retain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lock
CN220009970U (zh) 二次锁结构、车架组件及电动车
KR102122711B1 (ko) 도어락용 플러시 핸들
CN217501330U (zh) 一种全自动锁体的斜舌自锁模块结构
US7918113B2 (en) Press-buckled lock
CN213057314U (zh) 二合一儿童滑板车
CN219584066U (zh) 车辆膝部护板及车辆
CN219622497U (zh) 一种汽车电动门控制开关总成
CN217822509U (zh) 一种多功能无钥匙启动电控旋钮锁
CN220100960U (zh) 一种点火开关
CN217822517U (zh) 一种单拉锁无钥匙启动电控旋钮锁
CN213927861U (zh) 一种智能锁具
CN212473178U (zh) 简便开合卡锁机构、儿童安全座椅底座及儿童安全座椅
CN209838179U (zh) 通风防盗门后拉手
CN214006790U (zh) 一种门把手及门组件
CN218999724U (zh) 推拉式伞巢结构
CN211543330U (zh) 扶手盖板的侧面解锁机构
CN213510056U (zh) 电动执行解锁器及其汽车手套箱解锁机构
CN216734094U (zh) 隐藏式挂钩总成及车辆
JP2571496Y2 (ja) ドア錠装置のカバーの取付構造
CN216256864U (zh) 一种坐便盖以及坐便器
CN220100967U (zh) 电子锁前面板和电子锁
CN113942583B (zh) 充电口盖组件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