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0967U - 电子锁前面板和电子锁 - Google Patents

电子锁前面板和电子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0967U
CN220100967U CN202320940671.0U CN202320940671U CN220100967U CN 220100967 U CN220100967 U CN 220100967U CN 202320940671 U CN202320940671 U CN 202320940671U CN 220100967 U CN220100967 U CN 2201009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handle seat
hole
electronic lock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4067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4067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09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09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09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锁前面板和电子锁,电子锁前面板包括壳体、把手、离合装置以及第一复位弹簧,壳体设有安装腔和安装孔,安装腔内且在安装孔的周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把手位于壳体外;离合装置包括把手座、拔叉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把手座和拔叉能同步转动,在第二状态,把手座能相对拔叉转动;第一复位弹簧套设于把手座,第一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具有一朝侧向延伸的支撑段,两个支撑段在把手座的周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并位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其中一个支撑段抵接于第一限位部朝向第二限位部的一侧,另一个支撑段位于第二限位部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减小电子锁前面板的宽度。

Description

电子锁前面板和电子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锁前面板和电子锁。
背景技术
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门的边框设置的较窄,而目前市面上的电子锁在安装在这种窄边框的门上时较不方便,甚至因为门边框预留的安装空间不够而无法安装。目前市面上电子锁的把手座与复位装置的安装结构在电子锁的前面板内占用了较大的空间,所以使得电子锁前面板的径向尺寸较宽,使得整体体积较大,不适用这种窄边框的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子锁前面板,旨在减小电子锁前面板的宽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子锁前面板,包括:
壳体,设有安装腔和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且在所述安装孔的周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
把手,位于所述壳体外;
离合装置,包括把手座、拔叉和驱动组件,所述把手座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并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把手连接,所述把手座的周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所述安装孔的周向方向上间隔,所述拔叉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把手座远离所述把手的一侧,所述拔叉远离所述把手座的一端用于连接锁体,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把手座的一侧,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把手座和所述拔叉,以使所述把手座和所述拔叉能同步转动,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驱动组件松开所述把手座和所述拔叉,以使所述把手座能相对所述拔叉转动;以及
第一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把手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具有一朝侧向延伸的支撑段,两个所述支撑段在所述把手座的周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段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朝向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一侧,另一个所述支撑段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处。
可选的,所述把手座周侧设有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部分与所述把手座的外周面间隔形成收容空间,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位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环形挡板具有避让缺口,两个所述支撑段从所述避让缺口伸出,所述避让缺口的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对的边缘部分形成所述第二限位部。
可选的,所述安装腔内还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所述安装孔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段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另一个所述支撑段抵接于所述第三限位部,且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把手座设有连接孔和通孔,所述连接孔设于把手座背向所述把手的一端,所述通孔贯穿所述连接孔的孔壁和所述把手座的外周面,所述连接孔内设有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与所述通孔在所述连接孔的周向上间隔设置;所述拔叉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孔内,且所述拔叉的端面边缘位置凸设有挡块,所述挡块位于所述通孔和所述限位凸部之间,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限位销和推动机构,所述限位销可活动安装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推动机构位于所述把手座的外侧,并具有推动所述限位销部分进入所述连接孔内的推动件,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限位销部分进入所述连接孔内,并抵接于所述挡块的一侧,以使所述把手座和所述拔叉能同步转动。
可选的,所述推动机构还包括电机和压缩弹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朝向所述把手座延伸,并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上设有垂直于所述驱动杆的拨杆,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所述驱动杆,所述拨杆位于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之间,且穿过所述压缩弹簧,所述推动件滑动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并与所述压缩弹簧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抵接,所述推动件背离所述压缩弹簧的一侧用于抵接所述限位销,所述限位销和所述把手座之间设有驱动所述限位销退出所述连接孔的第二复位弹簧。
可选的,所述推动机构位于所述把手座背离所述支撑段的一侧,且所述推动件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
可选的,所述电子锁前面板还设有指纹识别模块,所述指纹识别模块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把手座设有过线槽孔,所述过线槽孔贯穿所述把手座靠近所述把手的一端上方的外周面,并朝背离所述把手方向延伸,直至经过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位置,然后贯穿所述把手座的上方。
可选的,所述把手座具有从所述连接孔伸出的方轴,所述把手设有方孔,所述把手通过所述方孔套设于所述方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锁,包括锁体以及如上所述的电子锁前面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复位弹簧套设在把手座,这样可以使得第一复位弹簧尽可能贴合在把手座外,使得把手座和第一复位弹簧的整体结构较为紧凑,能减小把手座和第一复位弹簧整体在把手座径向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即可以减小把手座和第一复位弹簧整体在电子座前面板宽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从而能够减小电子锁前面板的宽度,使得电子锁前面板可以更好的用于窄边框的门体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锁前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把手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把手座与推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把手座与推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压缩弹簧与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把手座与推动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锁前面板,用于电子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该电子锁前面板包括壳体10、把手20、离合装置30以及第一复位弹簧40,壳体10设有安装腔和安装孔,安装孔连通安装腔,安装腔内且在安装孔的周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11;把手20位于壳体10外。
离合装置30包括把手座31、拔叉32和驱动组件33,把手座31转动安装于安装腔内,并通过安装孔与把手20连接,把手座31的周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311,第二限位部311与第一限位部11在安装孔的周向方向上间隔,拔叉32可活动地安装于把手座31远离把手20的一侧,拔叉32远离把手座31的一端用于连接锁体,驱动组件33设于把手座31的一侧,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驱动组件33连接把手座31和拔叉32,以使把手座31和拔叉32能同步转动,在第二状态,驱动组件33松开把手座31和拔叉32,以使把手座31能相对拔叉32转动。
第一复位弹簧40套设于把手座31,第一复位弹簧40的两端分别具有一朝侧向延伸的支撑段41,两个支撑段41在把手座31的周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并位于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311之间,其中一个支撑段41抵接于第一限位部11朝向第二限位部311的一侧,另一个支撑段41位于第二限位部311处。
具体的,在开锁时,用户控制驱动组件33变为第一状态,使把手座31和拔叉32能同步转动,然后用户下压把手20,把手20带动把手座31一同旋转,同时第二限位部311使位于第二限位部311的支撑段41做圆周运动,将这端的支撑段41位移,同时第一限位部11将另一端的支撑段41限位,使第一复位弹簧40收缩,直至拔叉32使锁体的锁舌缩回锁体内,使用户完成开门;当用户松开把手20后,第一复位弹簧40开始释放,直至第一复位弹簧40复原,复原过程中支撑段41抵住第二限位部311,使把手座31复位到开锁前的状态,同时把手20也复位到开锁前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复位弹簧40套设在把手座31,这样可以使得第一复位弹簧40尽可能贴合在把手座31外,使得把手座31和第一复位弹簧40的整体结构较为紧凑,能减小把手座31和第一复位弹簧40整体在把手座31径向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即可以减小把手座31和第一复位弹簧40整体在电子锁前面板宽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从而能够减小电子锁前面板的宽度,使得电子锁前面板可以更好的用于窄边框的门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把手座31周侧设有环形挡板312,环形挡板312部分与把手座31的外周面间隔形成收容空间,第一复位弹簧40位于收容空间,环形挡板312具有避让缺口,两个支撑段41从避让缺口伸出,避让缺口的与第一限位部11相对的边缘部分形成第二限位部311。具体地,环形挡板312将第一复位弹簧40保护起来,避免了第一复位弹簧40在变形和位移时接触到壳体10,而且挡板312的缺口形成第二限位部311的结构较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腔内还设有第三限位部12,第三限位部12与第一限位部11在安装孔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其中一个支撑段41抵接于第一限位部11,另一个支撑段41抵接于第三限位部12,且位于第二限位部311朝向第一限位部11的一侧。具体地,在第一复位弹簧40由压缩开始释放时,因为第一限位部11抵接其中一个支撑段41,第一复位弹簧40会背向第一限位部11旋转,而第三限位部12会位于另一个支撑段41的旋转路径上,避免了第一复位弹簧40过度的位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把手座31设有连接孔和通孔,连接孔设于把手座31背向把手20的一端,通孔贯穿连接孔的孔壁和把手座31的外周面,连接孔内设有限位凸部313,限位凸部313与通孔在连接孔的周向上间隔设置;拔叉32的一端转动安装在连接孔内,且拔叉32的端面边缘位置凸设有挡块321,挡块321位于通孔和限位凸部313之间,驱动组件33包括限位销331和推动机构332,限位销331可活动安装于通孔内,推动机构332位于把手座31的外侧,并具有推动限位销331部分进入连接孔内的推动件3321,在第一状态,限位销331部分进入连接孔内,并抵接于挡块321的一侧,以使把手座31和拔叉32能同步转动。
具体地,拔叉32的挡块321安装在连接孔内,当推动机构332将限位销331推动至部分进入连接孔内后,限位凸部313与限位销331共同将挡块321限位,限制挡块321在连接孔内沿把手座31的周向运动,当用于下压把手20时,把手座31开始旋转,限位销331与限位凸部313推动挡块321沿把手座31的圆周旋转,拔叉32带动锁体的锁舌缩入锁体,以使用用户完成开门。开门完成后,用户松开门把手20,被压缩的第一复位弹簧40开始释放,限位销331与限位凸部313推动挡块321沿把手座31的圆周反向旋转,把手座31以及把手20复位至开门前的状态。这种限位销331、限位凸部313和挡块321的离合方式,结构较简单,并且能够将把手座31与拔叉32设置的体积较小,以减小电子锁前面板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动机构332还包括电机3322和压缩弹簧3323,所述电机3322的输出轴朝向所述把手座31延伸,并连接有驱动杆3324,所述驱动杆3324上设有垂直于所述驱动杆3324的拨杆3325,所述压缩弹簧3323套设在所述驱动杆3324,所述拨杆3325位于所述压缩弹簧3323的两端之间,且穿过所述压缩弹簧3323,所述推动件3321滑动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并与所述压缩弹簧3323远离所述电机3322的一端抵接,所述推动件3321背离所述压缩弹簧3323的一侧用于抵接所述限位销331,所述限位销331和所述把手座31之间设有驱动所述限位销331退出所述连接孔的第二复位弹簧3326。
具体地,在用户进行开门时,电机3322的输出轴带动驱动杆3324旋转,设置在驱动杆3324的拨杆3325也一同旋转,拨杆3325在旋转时推动压缩弹簧3323朝把手座31方向移动,使压缩弹簧3323推动推动件3321朝把手座31方向滑动,以推动限位销331,将限位销331推动至伸入连接孔,使驱动组件33变为第一状态,这时用户下压把手20便能将锁舌缩入锁体内,在限位销331被推动的同时,第二复位弹簧3326也被推动,并朝把手座31方向被压缩,开门完成后,电机3322停止旋转,第二复位弹簧3326释放,将推动件3321推动至开门前的位置,使限位销331从连接孔退出来。这种利用电机3322、压缩弹簧3323、第二复位弹簧3326和拨杆3325的传动方式,结构较简单、紧凑,在安装腔内占用空间较小,能够提升电子锁前面板的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推动机构332位于把手座31背离支撑段41的一侧,且推动件3321的运动方向垂直于壳体10的宽度方向。具体地,推动机构332与支撑段41间隔了足够的距离,在工作时不会互相干涉,而且对安装腔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锁前面板还设有指纹识别模块50,指纹识别模块50与驱动组件33电连接。具体地,指纹识别模块50能够使用户通过指纹开门,开门比较方便,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锁前面板还设有密码输入装置,密码输入装置与驱动组件33电连接,具体的,当用于不方便利用指纹或者钥匙进行解锁时,可以利用密码输入装置进行开锁,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把手座31设有过线槽孔314,过线槽孔314贯穿把手座31靠近把手20的一端上方的外周面,并朝背离把手20方向延伸,直至经过第一复位弹簧40的位置,然后贯穿把手座31的上方。具体地,指纹识别模块50的连接线伸入过线槽孔内314,然后通过第一复位弹簧40的中间伸入安装腔与驱动组件33电连接,利用在把手座31设置过线槽孔314使连接线通过的设置,使得不用再设置额外的过线通道,较节省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把手座31具有从连接孔伸出的方轴,把手20设有方孔,把手20通过方孔套设于方轴。具体地,在安装后,方轴与方孔相嵌合,下压手时把手座31会跟随把手20的运动而旋转,方孔与方轴的连接方式较简单。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把手座31具有从连接孔伸出的三棱柱,把手20设有三棱孔,把使用通过三棱孔套设于三棱柱。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锁,该电子锁包括锁体和电子锁前面板,该电子锁前面板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锁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在使用时,锁体安装在门内或门后,电子锁前面板安装在门外,电子锁前面板的拔叉32连接锁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锁前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有安装腔和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且在所述安装孔的周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
把手,位于所述壳体外;
离合装置,包括把手座、拔叉和驱动组件,所述把手座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并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把手连接,所述把手座的周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所述安装孔的周向方向上间隔,所述拔叉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把手座远离所述把手的一侧,所述拔叉远离所述把手座的一端用于连接锁体,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把手座的一侧,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把手座和所述拔叉,以使所述把手座和所述拔叉能同步转动,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驱动组件松开所述把手座和所述拔叉,以使所述把手座能相对所述拔叉转动;以及
第一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把手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具有一朝侧向延伸的支撑段,两个所述支撑段在所述把手座的周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段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朝向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一侧,另一个所述支撑段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锁前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座周侧设有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部分与所述把手座的外周面间隔形成收容空间,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位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环形挡板具有避让缺口,两个所述支撑段从所述避让缺口伸出,所述避让缺口的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对的边缘部分形成所述第二限位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锁前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内还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所述安装孔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段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另一个所述支撑段抵接于所述第三限位部,且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锁前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座设有连接孔和通孔,所述连接孔设于把手座背向所述把手的一端,所述通孔贯穿所述连接孔的孔壁和所述把手座的外周面,所述连接孔内设有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与所述通孔在所述连接孔的周向上间隔设置;所述拔叉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孔内,且所述拔叉的端面边缘位置凸设有挡块,所述挡块位于所述通孔和所述限位凸部之间,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限位销和推动机构,所述限位销可活动安装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推动机构位于所述把手座的外侧,并具有推动所述限位销部分进入所述连接孔内的推动件,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限位销部分进入所述连接孔内,并抵接于所述挡块的一侧,以使所述把手座和所述拔叉能同步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锁前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还包括电机和压缩弹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朝向所述把手座延伸,并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上设有垂直于所述驱动杆的拨杆,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所述驱动杆,所述拨杆位于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之间,且穿过所述压缩弹簧,所述推动件滑动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并与所述压缩弹簧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抵接,所述推动件背离所述压缩弹簧的一侧用于抵接所述限位销,所述限位销和所述把手座之间设有驱动所述限位销退出所述连接孔的第二复位弹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锁前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位于所述把手座背离所述支撑段的一侧,且所述推动件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锁前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锁前面板还设有指纹识别模块,所述指纹识别模块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锁前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座设有过线槽孔,所述过线槽孔贯穿所述把手座靠近所述把手的一端上方的外周面,并朝背离所述把手方向延伸,直至经过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位置,然后贯穿所述把手座的上方。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锁前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座具有从所述连接孔伸出的方轴,所述把手设有方孔,所述把手通过所述方孔套设于所述方轴。
10.一种电子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电子锁前面板。
CN202320940671.0U 2023-04-23 2023-04-23 电子锁前面板和电子锁 Active CN2201009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40671.0U CN220100967U (zh) 2023-04-23 2023-04-23 电子锁前面板和电子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40671.0U CN220100967U (zh) 2023-04-23 2023-04-23 电子锁前面板和电子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0967U true CN220100967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69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40671.0U Active CN220100967U (zh) 2023-04-23 2023-04-23 电子锁前面板和电子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09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623227B2 (ja) 押釦式平面ハンドル装置
CN108322230B (zh) 插卡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20100967U (zh) 电子锁前面板和电子锁
CN211265873U (zh) 按压控制式伸缩数据线
CN216690649U (zh) 逃生锁
CN110670968A (zh) 可调式门锁装置
CN212105493U (zh) 一种具有转动锁舌的防敲击双系统智能挂锁
CN210195471U (zh) 锁具
CN211448137U (zh) 一种锁芯离合防撬机构
JP4516877B2 (ja) キー変換式錠
JPH08218703A (ja) 錠装置
CN108518131B (zh) 一种锁具及其旋转式限位装置
CN212336929U (zh) 一种具有转动开关按钮的门锁
CN212201614U (zh) 锁体装置以及门锁
CN216545408U (zh) 具有多重锁止结构的印章机
TW201801410A (zh) 可上鎖的插座裝置
CN110685508A (zh) 可适配门厚的门锁装置
CN213774902U (zh) 一种箱柜锁
CN212078944U (zh) 锁具反锁机构及其锁具
CN217028456U (zh) 锁体和电子锁
JP3692250B2 (ja) カードキー式錠前装置
CN111852191A (zh) 一种具有转动开关按钮的门锁
CN219587380U (zh) 解锁机构和电脑钥匙
CN114590344B (zh) 电子锁
CN211818755U (zh) 箱包锁及应用该箱包锁的箱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