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78944U - 锁具反锁机构及其锁具 - Google Patents

锁具反锁机构及其锁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78944U
CN212078944U CN202020087433.6U CN202020087433U CN212078944U CN 212078944 U CN212078944 U CN 212078944U CN 202020087433 U CN202020087433 U CN 202020087433U CN 212078944 U CN212078944 U CN 2120789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locking
push button
buckling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874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偶枝
孙继国
金翔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n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n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n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n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874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789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789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789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锁具反锁机构及其锁具,包括锁壳、外把手、内把手及反锁组件,所述锁壳的一侧设置有锁止板;所述外把手设置于所述锁壳的另一侧;所述把手的一端具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贯穿所述锁止板与所述锁壳转动连接;所述反锁组件设置于所述转动部内,并可沿所述转动部的中心轴线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反锁组件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锁止板与所述反锁组件互相卡合,以使所述外把手处于反锁状态;当所述反锁组件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反锁组件脱离所述锁止板,以使所述外把手处于解锁状态。使得整体的内部结构比之传统结构更加简单,零部件少,在组装生成过程中比较简单,节省了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

Description

锁具反锁机构及其锁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锁具反锁机构及其锁具。
背景技术
智能电子锁在智能家居、办公室门锁管理、智能租房、智能旅游、智能酒店管理等领域快速应用,智能电子锁是一种利用密码或者指纹识别等方式进行开门的一种门锁,现已广泛应用于家庭、商场等各种场所。智能电子锁通常都设置有一个反锁机构,当使用者在门内利用反锁机构对门反锁后,使得在门外的人不可将其打开,现有的反锁机构内部结构过于复杂,零部件比较多,在组装生成过程中比较复杂,并且会增加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锁具反锁机构,包括:
锁壳,所述锁壳的一侧设置有锁止板;
外把手,所述外把手设置于所述锁壳的另一侧;
内把手,所述内把手的一端具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贯穿所述锁止板与所述锁壳转动连接;
反锁组件,所述反锁组件设置于所述转动部内,并可沿所述转动部的中心轴线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当所述反锁组件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锁止板与所述反锁组件互相卡合,以使所述反锁组件处于反锁状态;
当所述反锁组件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反锁组件脱离所述锁止板,以使所述反锁组件处于解锁状态。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反锁组件包括:
推钮,所述推钮的一端自所述转动部穿设至所述内把手内;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推钮内且另一端伸出至所述推钮外;
锁止件,所述锁止件设置于所述推钮的另一端,以使所述锁止件与所述推钮共同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锁止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相对设置有锁止槽;
所述锁止件外壁设置有与所述锁止槽相对应的锁止部;
当所述锁止件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锁止件移动至所述通孔内,以使所述锁止部嵌入所述锁止槽;
当所述锁止件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锁止件移出所述通孔,以使所述锁止部脱离所述锁止槽。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动部内壁设置有相对的第一卡扣部及限位部,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限位部位于同一直线上;
其中,所述推钮的外壁设置有相对的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二卡扣部配置为可自由压缩或弹起;
当所述推钮朝向所述锁止件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卡扣部移动至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限位部之间,以使所述推钮处于所述第一位置;
当所述转动部被转动时,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限位部脱离所述第二卡扣部,以使所述弹性件推动所述推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推钮及所述锁止件外壁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限位部均位于所述凹槽内,当所述转动部转动时,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限位部抵贴至所述凹槽的侧壁,以带动所述推钮与所述锁止件转动。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锁止件靠近所述推钮的外壁相对设置有销钉,所述推钮开设有与所述销钉对应的销孔,所述销钉用于插接至所述销孔内,以使所述锁止件与所述推钮相连接。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推钮与所述锁止件配置为单独成型或一体成型;
当所述推钮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推钮与所述内把手相平齐;当所述推钮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推钮伸出所述内把手外。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方形转杆,所述方形转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锁止件,另一端贯穿所述锁壳与锁芯连接,所述锁止件用于带动所述方形转杆转动,以使所述锁芯被带动解锁。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件为椭圆形弹簧,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锁止件的一端与所述方形转杆相抵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锁具,包括如上述的反锁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锁机构在使用时,只需要将反锁组件移动至第一位置,使得锁止板将反锁组件锁止,以使外把手处于反锁状态,避免门外将锁具打开;在反锁组件处于解锁状态时,反锁组件会脱离锁止板移动至第二位置,从而使得锁具能够从门外打开,其整体的内部结构比之传统结构更加简单,零部件少,在组装生成过程中比较简单,节省了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锁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锁具反锁机构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反锁组件和锁止板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锁具反锁机构的剖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A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锁具反锁机构的另一剖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B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锁壳;20、锁止板;201、通孔;202、锁止槽;30、内把手;301、转动部;302、第一卡扣部;303、限位部;40、反锁组件;401、推钮;4011、第二卡扣部;4012、凹槽;4013、销孔;402、弹性件;403、锁止件;4031、锁止部;4032、销钉;50、方形转杆;60、锁芯;70、外把手。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具反锁机构及锁具。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具反锁机构,包括锁壳10、外把手70、内把手30及反锁组件40,锁壳10的一侧设置有锁止板20;外把手70设置于锁壳的另一侧;内把手30的一端具有转动部301,转动部301贯穿锁止板20与锁壳10转动连接;反锁组件40设置于转动部301内,并可沿转动部301的中心轴线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反锁组件40移动至第一位置时,锁止板20与反锁组件40互相卡合,以使外把手70处于反锁状态;当反锁组件40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反锁组件40脱离锁止板20,以使外把手70处于解锁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锁壳10可以安装在门上,内把手30为门内的内把手30,在锁壳10上设置的锁止板20与锁壳10通过螺丝贴合固定,内把手30安装在门内,对应的门外也安装有外把手70,外把手70可以是指纹识别、密码识别等方式进行打开,反锁机构则可以从内部进行反锁,从而使得门外的打开方式不可行,锁壳10内可以安装锁芯60等零部件,从而将锁芯60等零部件固定在门内,从而组成整体的锁具结构,并且能够将各个零部件起保护作用,可以理解的是,锁芯60等零部件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现有技术进行设置,在此不作一一赘述。
其中,第一位置可以表示为反锁组件40移动至卡合锁止板20的位置,第二位置可以表示为反锁组件40移动至远离锁止板20的位置,在反锁组件40处于反锁状态时,门外打开锁具时会带动锁芯60,锁芯60与反锁组件40连接并与反锁组件40共同被锁止,因此,使得门外不能够打开锁具,由于反锁组件40的整体结构更简单,使得整体的稳定性更好,安全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锁机构在使用时,只需要将反锁组件40移动至第一位置,使得锁止板20将反锁组件40锁止,以使其处于反锁状态,避免门外将锁具打开;在反锁组件40处于解锁状态时,反锁组件40会脱离锁止板20移动至第二位置,从而使得锁具也能够从门外打开,其整体的内部结构比之传统结构更加简单,零部件少,在组装生成过程中比较简单,节省了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
参照图3至图5所示,反锁组件40包括推钮401、弹性件402及锁止件403,推钮401的一端自转动部301穿设至内把手30内;弹性件402的一端设置于推钮401内且另一端伸出至推钮401外;锁止件403设置于推钮401的另一端,以使锁止件403与推钮401共同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推钮401可以推动弹性件402和锁止件403共同移动,使得推钮401、弹性件402及锁止件403可以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也就是说,推钮401可以在转动部301内往复移动,使用者可以按压推钮401,使得推钮401推动锁止件403朝向锁止板20移动,从而使得锁止件403被锁止板20配合锁止,弹性件402可以用于推动锁止件403及推钮401向第二位置移动,使得锁止件403脱离锁止板20以使其解锁;其中,推钮401与锁止件403相连接,并且推钮401和锁止件403的长度可以根据转动部301的轴向长度进行设置。
可选的,推钮401及锁止件403可以设置为圆柱形以使其和转动部301相配合,并能够被转动部301带动以使共同转动。
具体的,锁止板20开设有通孔201,通孔201内相对设置有锁止槽202;锁止件403外壁设置有与锁止槽202相对应的锁止部4031;当锁止件403移动至第一位置时,锁止件403移动至通孔201内,以使锁止部4031嵌入锁止槽202;当锁止件403移动至第二位置时,锁止件403移出通孔201,以使锁止部4031脱离锁止槽202。
其中,锁止板20可以设置为圆形,通孔201则可以设置在锁止板20的圆心处,并且通孔201的直径可以设置为和锁止件403的直径一致;锁止槽202开设在锁止孔的周向位置,因此,锁止板20的锁止部4031设置在锁止件403的外壁,当锁止件403移动至通孔201内时,锁止部4031嵌入锁止槽202内,从而使得锁止件403被锁止板20固定,如此,锁止件403和推钮401都不可从门外转动并打开锁芯60。
可以理解的是,锁止板20是固定在锁壳10上的,因此锁止板20不可被转动,并且锁止板20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及对于锁止槽202的形状均可和锁止部4031相配合设置;例如锁止槽202为圆形、弧形或方形等,与其对应的锁止部4031也可以设置为圆形、弧形或方形等,从而使得锁止部4031能够嵌入锁止槽202内实现整体的反锁。
参照图6和图7所示,转动部301内壁设置有相对的第一卡扣部302及限位部303,第一卡扣部302与限位部303位于同一直线上;其中,推钮401的外壁设置有相对的第二卡扣部4011,第二卡扣部4011配置为可自由压缩或弹起;当推钮401朝向锁止件403方向移动时,第二卡扣部4011移动至第一卡扣部302与限位部303之间,以使推钮401处于第一位置;当转动部301被转动时,第一卡扣部302与限位部303脱离第二卡扣部4011,以使弹性件402推动推钮401移动至第二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302和限位部303在转动部301的周向方向相对设置的,并且沿转动部30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卡扣部302和限位部303,推钮401上设置的第二卡扣部4011和第一卡扣部302及限位部303处于同一直线上,因此,推钮401被按压时,第二卡扣部4011正对第一卡扣部302移动,并且被第一卡扣部302挤压,在进入第一卡扣部302和限位部303之间后被自由弹起,从而与第一卡扣部302相扣接,并与弹性件402形成相反方向的推力,从而将推钮401锁止,避免了推钮401和锁止件403再次移动,保证了反锁过程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当需要解锁时,通过转动内把手30,使得内把手30带动转动部301以及第一卡扣部302和限位部303共同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卡扣部302和限位部303与第二卡扣部4011错位脱离,设置在推钮401内的弹性件402则可以弹性推动推钮401及锁止件403移动至第二位置,从而完成解锁操作。
其中,第一卡扣部302和限位部303设置为在转动部301内壁的凸起,且第二卡扣部4011设置为在推钮401表面的凸起,第一卡扣部302和第二卡扣部4011可以设置为斜向弧形,从而在第一卡扣部302抵贴至第二卡扣部4011时能够相互抵贴,并使第二卡扣部4011被推动并滑动至第一卡扣部302和限位部303之间,在按压推钮401时,可以减少阻力,按压反锁的过程更为顺畅。
具体的,推钮401及锁止件403外壁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4012,第一卡扣部302与限位部303均位于凹槽4012内,当转动部301转动时,第一卡扣部302与限位部303抵贴至凹槽4012的侧壁,以带动推钮401与锁止件403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推钮401设置在转动部301内时,将推钮401外壁设置凹槽4012,使得第一卡扣部302和限位部303能够处于凹槽4012内,在转动内把手30时,当转动部301带动第一卡扣部302和限位部303与第二卡扣部4011错位脱离,并且推钮401被弹性件402弹性恢复至第二位置,然后继续转动内把手30时,凹槽4012的侧壁可以抵贴至第一卡扣部302和限位部303,从而带动推钮401和锁止件403转动,其中,锁止件403通过方形转杆50连接至锁芯60,在转动时,能够带动方形转杆50解锁锁芯60,以进行开锁。
具体的,锁止件403靠近推钮401的外壁相对设置有销钉4032,推钮401开设有与销钉4032对应的销孔4013,销钉4032用于插接至销孔4013内,以使锁止件403与推钮401相连接。其中,锁止件403靠近推钮401的一侧嵌入在推钮401内的,并且将弹性件402压缩在推钮401内,如此,通过销钉4032将锁止件403和推钮401进行固定,可以使得推钮401和锁止件403之间的组装更为方便,并且在使用时,按压推钮401能够同时带动锁止件403移动,以使其反锁。
进一步地,推钮401与锁止件403配置为单独成型或一体成型;当推钮401处于第一位置时,推钮401与内把手30相平齐;当推钮401处于第二位置时,推钮401伸出内把手30外。其中,推钮401和锁止件403可以单独成型并相互连接设置,也可以一体成型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推钮401被按压至第一位置时,推钮401可以设置成和内把手30相平齐,在转动内把手30后,推钮401被弹性件402推动至第二位置,从而弹出内把手30外;可以理解的是,推钮401伸出内把手30外的高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具体可根据推钮401和锁止件403的长度进行设定,以保证按压更为方便。
进一步地,还包括方形转杆50,方形转杆50的一端连接至锁止件403,另一端贯穿锁壳10与锁芯60连接,锁止件403用于带动方形转杆50转动,以使锁芯60被带动解锁。
其中,方形转杆50需要和外把手70相连接,以使外把手70能够控制方形转杆50转动;在门内进行开锁时,通过转动内把手30可以带动推钮401和锁止件403共同转动,方形转杆50可以被锁止件403带动,从而将锁芯60打开;在锁止件403被移动至与锁止板20相抵接时,方形转杆50也随之被固定,由此,门外则不可转动方形转杆50将锁芯60打开,保证了其安全性。
具体的,弹性件402为椭圆形弹簧,弹性件402位于锁止件403的一端与方形转杆50相抵贴。
其中,在按压推钮401时,推钮401将弹性件402压缩在其内部,方形转杆50穿设在锁止件403内,由此,在弹性件402被压缩时,方形转杆50可以对弹性件402形成推动力以及弹性件402本身具有弹力,当推钮401朝向第二位置移动时,方形转杆50可以推动弹性件402使得锁止件403和推钮401被推动至第二位置,从而解锁;将弹性件402设置为椭圆形可以使得弹性件402靠近方形转杆50的一端能够抵贴至方形转杆50,使得锁止件403和推钮401能够快速解锁,使用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锁具,包括如上述的反锁机构。其中,锁具可以是指纹识别锁、密码识别锁、机械锁等,锁具可以采用上述的反锁机构实现其反锁,其技术效果及技术方案均可与上述一致,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锁具反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壳,所述锁壳的一侧设置有锁止板;
外把手,所述外把手设置于所述锁壳的另一侧;
内把手,所述内把手的一端具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贯穿所述锁止板与所述锁壳转动连接;
反锁组件,所述反锁组件设置于所述转动部内,并可沿所述转动部的中心轴线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当所述反锁组件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锁止板与所述反锁组件互相卡合,以使所述外把手处于反锁状态;
当所述反锁组件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反锁组件脱离所述锁止板,以使所述外把手处于解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反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锁组件包括:
推钮,所述推钮的一端自所述转动部穿设至所述内把手内;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推钮内且另一端伸出至所述推钮外;
锁止件,所述锁止件设置于所述推钮的另一端,以使所述锁止件与所述推钮共同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具反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相对设置有锁止槽;
所述锁止件外壁设置有与所述锁止槽相对应的锁止部;
当所述锁止件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锁止件移动至所述通孔内,以使所述锁止部嵌入所述锁止槽;
当所述锁止件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锁止件移出所述通孔,以使所述锁止部脱离所述锁止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具反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内壁设置有相对的第一卡扣部及限位部,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限位部位于同一直线上;
其中,所述推钮的外壁设置有相对的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二卡扣部配置为可自由压缩或弹起;
当所述推钮朝向所述锁止件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卡扣部移动至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限位部之间,以使所述推钮处于所述第一位置;
当所述转动部被转动时,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限位部脱离所述第二卡扣部,以使所述弹性件推动所述推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锁具反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钮及所述锁止件外壁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限位部均位于所述凹槽内,当所述转动部转动时,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限位部抵贴至所述凹槽的侧壁,以带动所述推钮与所述锁止件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具反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靠近所述推钮的外壁相对设置有销钉,所述推钮开设有与所述销钉对应的销孔,所述销钉用于插接至所述销孔内,以使所述锁止件与所述推钮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具反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钮与所述锁止件配置为单独成型或一体成型;
当所述推钮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推钮与所述内把手相平齐;当所述推钮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推钮伸出所述内把手外。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具反锁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方形转杆,所述方形转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锁止件,另一端贯穿所述锁壳与锁芯连接,所述锁止件用于带动所述方形转杆转动,以使所述锁芯被带动解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具反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椭圆形弹簧,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锁止件的一端与所述方形转杆相抵贴。
10.一种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反锁机构。
CN202020087433.6U 2020-01-15 2020-01-15 锁具反锁机构及其锁具 Active CN2120789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87433.6U CN212078944U (zh) 2020-01-15 2020-01-15 锁具反锁机构及其锁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87433.6U CN212078944U (zh) 2020-01-15 2020-01-15 锁具反锁机构及其锁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78944U true CN212078944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70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87433.6U Active CN212078944U (zh) 2020-01-15 2020-01-15 锁具反锁机构及其锁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789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19579A (zh) 锁具反锁机构及其锁具
US3302434A (en) Pop-out handle and lock assembly
US20030037579A1 (en) Structure of a lockset
US6164099A (en) Door lock
CN212078944U (zh) 锁具反锁机构及其锁具
US4611477A (en) Tamper resistant lock bolt assembly
CN211524387U (zh) 圆柱锁
CN217975777U (zh) 一种锁杆可调节的密码挂锁
CN212837223U (zh) 一种轴向闭锁机构及锁具
CN211397033U (zh) 包扣
CN109891039B (zh) 机动车用锁闭单元
CN210828677U (zh) 一种电子玻璃门锁
CN111809983A (zh) 一种轴向闭锁机构、锁具及其解闭锁方法
CN219365710U (zh) 一种展示柜密码锁
CN215369200U (zh) 双开锁及双开锁执手
CN216974434U (zh) 门锁
CN220100967U (zh) 电子锁前面板和电子锁
CN216517346U (zh) 一种箱柜锁具
KR100623160B1 (ko) 디지털 도어록
CN217028456U (zh) 锁体和电子锁
CN219100957U (zh) 一种窄框门锁
CN220828133U (zh) 一种门锁装置
CN214273243U (zh) 机械门锁
CN220790903U (zh) 一种门锁装置
CN219329869U (zh) 一种稳定可靠的壳式锁定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