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89343U - 一种加强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强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89343U
CN219989343U CN202322713716.3U CN202322713716U CN219989343U CN 219989343 U CN219989343 U CN 219989343U CN 202322713716 U CN202322713716 U CN 202322713716U CN 219989343 U CN219989343 U CN 2199893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plate
shotgun
side wall
reinforc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1371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晓萍
彭鸿
王明庆
李玉珠
白佳伟
李阔
朱孟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kr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kr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kr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kr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1371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893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893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893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强结构及汽车,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该加强结构用于安装在汽车的Shotgun梁的侧壁的内侧上,且与侧壁的外侧上的汽车的机盖铰链的连接板位置对应,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具有两个,第一加强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加强板连接,以构造形成H形板状结构,H形板状结构的相对两个U形结构的开口分别朝向Shotgun梁的顶壁和底壁。该加强结构可改善Shotgun梁在机盖开合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同时,该加强结构不但可以在冲击力的作用下产生压溃变形,而且不会产生堆料现象,保证Shotgun梁在冲击力作用下的压溃变形,可有效减少A柱对汽车驾驶室的侵入量,提升驾乘安全系数。

Description

一种加强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强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满足用户的诸多工况及场景应用,对车身刚度、强度及结构耐撞性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汽车的Shotgun梁为汽车前轮罩上的纵向加强梁,是汽车的前机舱主要传力结构之一,同时也是汽车受到小偏置碰撞时主要的冲击承受结构,Shotgun梁在受到冲击时需要产生足够的变形,以对冲击能量进行吸收,且需要避免产生堆料,减少经Shotgun梁传递至汽车A柱的冲击能量,进而减少A柱对汽车驾驶室的侵入量。
但是,目前在汽车设计中,汽车前机舱的机盖铰链一般与Shotgun梁沿汽车宽度方向的外侧壁连接,在汽车的机盖开合的过程中,机盖铰链受到机盖给予的侧向力,机盖铰链通过安装在Shotgun梁的侧壁上的安装板会将侧向力传递至Shotgun梁,易导致Shotgun梁变形,造成汽车的车身发生局部变形,使得机盖表面与车身表面产生间隙或者面差,甚至造成机盖铰链与车身出现干涉导致机盖关闭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保证Shotgun梁的变形满足汽车安全小偏置碰撞要求的基础上,改善Shotgun梁在机盖开合过程中的变形情况。
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用于安装在汽车的Shotgun梁的侧壁的内侧上,且与所述侧壁的外侧上的所述汽车的机盖铰链的连接板位置对应,所述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具有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以构造形成H形板状结构,所述H形板状结构的相对两个U形结构的开口分别朝向所述Shotgun梁的顶壁和底壁。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结构的有益效果包括:在Shotgun梁的侧壁的内侧设置加强结构,同时,加强结构与Shotgun梁的侧壁的外侧的机盖铰链的连接板位置对应,Shotgun梁的侧壁的外侧上连接板所覆盖的区域为主要变形区域,加强结构能够增强主要变形区域的结构强度,从而改善Shotgun梁在机盖开合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其中,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第二加强板设置为两个,而第一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加强板连接,从而构造形成一个H形板状结构,H形板状结构作为一体化的骨架结构,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在安装在Shotgun梁的侧壁上后可有效提升Shotgun梁的侧壁的刚度,进而改善Shotgun梁在机盖开合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在此基础上,H形板状结构具有相背开口的两个U形结构,属于镂空结构,相较于现有的非镂空加强板,H形板状结构上与Shotgun梁受到的冲击力的方向相平行的表面积减少,沿冲击力方向的结构强度降低,变形难度减少,在Shotgun梁受到冲击力时便于实现压溃变形,可减少加强结构对Shotgun梁变形的阻碍。而且,两个U形结构的开口分别朝向Shotgun梁的顶壁和底壁,使得第二加强板沿汽车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两个第二加强板沿汽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这样设置,在Shotgun梁受到小偏置碰撞产生的沿汽车长度方向的冲击时,冲击能量经Shotgun梁的侧壁传递至第二加强板上,两个第二加强板在吸收冲击能量后存在沿汽车长度方向的变形趋势,由于U形结构的存在,两个第二加强板在沿汽车长度方向上均存在变形空间,既可使得两个第二加强板快速向汽车后方压溃变形并对冲击能量进行吸收,不会产生堆料现象,而第二加强板的快速压溃变形可降低加强结构对Shotgun梁的侧壁刚度的提升作用,从而在第二加强板压溃变形的同时提升Shotgun梁的侧壁在冲击能量作用下的变形程度,增大对Shotgun梁对冲击能量的吸收,进而通过加强结构以及Shotgun梁的压溃变形减少被传递至A柱处的冲击能量,减少A柱对汽车驾驶室的侵入量,提升驾乘安全系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包括贴合部和诱导部,所述贴合部位于所述诱导部和所述第二加强板之间,所述贴合部与所述侧壁贴合固定,所述诱导部与所述侧壁间隔设置,所述诱导部的边沿被构造为朝向所述侧壁弯曲延伸,并与所述贴合部的边沿连接。
可选地,所述加强结构还包括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分布于两个所述第二加强板相互远离的两边沿上,所述第一翻边的一边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边沿连接,所述第一翻边的另一边被构造为朝向背离所述侧壁的方向翻折。
可选地,所述加强结构还包括第二翻边,在开口朝向所述顶壁的所述U形结构上,所述第二翻边分布于两个所述第二加强板相互靠近的两边沿上,所述第二翻边的一边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边沿连接,所述第二翻边的另一边被构造为朝向背离所述侧壁的方向翻折。
可选地,在开口朝向所述顶壁的所述U形结构上,所述第二加强板包括加强段,所述第二翻边分布于所述加强段上,两个所述加强段相互靠近的两边沿的轮廓为曲线,两个所述加强段之间的距离沿朝向所述顶壁的方向逐渐增大。
可选地,在开口朝向所述顶壁的所述U形结构上,所述第二加强板还包括变形段,所述加强段通过所述变形段与所述第一加强板连接,两个所述变形段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所述加强段之间的最小距离,且小于两个所述加强段之间的最大距离。
可选地,在所述H形板状结构的相对两个所述U形结构上,开口朝向所述Shotgun梁的底壁的所述U形结构的开口尺寸小于或等于开口朝向所述顶壁的所述U形结构的最大开口尺寸。
可选地,所述第二加强板包括第一强化段和第二强化段,所述第一强化段与所述侧壁贴合固定,所述第一强化段被构造为朝向所述顶壁延伸,并在所述侧壁和所述顶壁的过渡连接处形成所述第二强化段,所述第二强化段与所述过渡连接处贴合固定。
可选地,所述加强结构还包括均设于所述第二加强板上的定位孔和螺纹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侧壁上的通孔同轴对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侧壁上的固定孔和所述连接板的连接孔依次同轴对应,以供螺纹连接件穿过。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Shotgun梁、机盖铰链和如上所述的加强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的有益效果与如上所述的加强结构的有益效果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结构安装在Shotgun梁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盖铰链安装在Shotgun梁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加强板;11-贴合部;12-诱导部;2-第二加强板;21-加强段;22-变形段;23-第一强化段;24-第二强化段;3-Shotgun梁;31-侧壁;32-顶壁;33-过渡连接处;4-机盖铰链;41-连接板;411-连接孔;5-第一翻边;6-第二翻边;7-定位孔;8-螺纹孔;9-焊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供的坐标系XYZ中,X轴的正向代表右方,X轴的反向代表左方,Y轴的正向代表前方,Y轴的反向代表后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另外,X轴方向可视为汽车宽度方向,Y轴方向可以视为汽车长度方向,Z轴方向可视为汽车高度方向。同时,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加强结构,加强结构用于安装在汽车的Shotgun梁3的侧壁31的内侧上,且与侧壁31的外侧上的汽车的机盖铰链4的连接板41位置对应,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板1和第二加强板2,第二加强板2具有两个,第一加强板1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加强板2连接,以构造形成H形板状结构,H形板状结构的相对两个U形结构的开口分别朝向Shotgun梁3的顶壁32和底壁。
目前,现有技术中,参见图1和图3,为了改善汽车的Shotgun梁3在加盖开合过程中的变形情况,使得Shotgun梁3满足机盖开合的侧向刚度要求,一般会在Shotgun梁3的侧壁的内侧加装加强板,加强板通常为完整的平板结构,虽然可以提升Shotgun梁3的侧壁31的结构强度,避免Shotgun梁3的侧壁31的外侧安装的机盖的机盖铰链4的连接板41传递的侧向力造成Shotgun梁3的侧壁31的变形,但是,Shotgun梁3的侧壁31的结构强度的提升,在小偏置碰撞中,加强板的最大表面与Shotgun梁3受到的冲击力的方向相平行,经Shotgun梁3传递至加强板上的冲击能量不易造成加强板出现压溃,进而在同样的冲击力下导致Shotgun梁3的变形减小,对冲击能量的吸收较少,被传递至A柱冲击能量增大,使得A柱对汽车驾驶室的侵入量增大,对汽车的驾乘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Shotgun梁3的侧壁31的内侧设置加强结构,同时,如图3所示,加强结构与Shotgun梁3的侧壁31的外侧的机盖铰链4的连接板41位置对应,Shotgun梁3的侧壁31的外侧上连接板41所覆盖的区域为主要变形区域,加强结构能够增强主要变形区域的结构强度,从而改善Shotgun梁3在机盖开合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其中,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板1和第二加强板2,第二加强板2设置为两个,而第一加强板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加强板2连接,从而构造形成一个H形板状结构,由于H形板状结构与连接板41关于Shotgun梁3的侧壁31的内外对应,H形板状结构作为一体化的骨架结构,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在安装在Shotgun梁3的侧壁31上后可有效提升Shotgun梁3的侧壁31的刚度,进而改善Shotgun梁在机盖开合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在此基础上,如图1所示,H形板状结构具有相背开口的两个U形结构,属于镂空结构,相较于现有的非镂空加强板,H形板状结构上与Shotgun梁3受到的冲击力的方向相平行的表面积减少,沿冲击力方向的结构强度降低,变形难度减少,在Shotgun梁3受到冲击力时便于实现压溃变形,可减少加强结构对Shotgun梁3变形的阻碍;而且,两个U形结构的开口分别朝向Shotgun梁3的顶壁32和底壁,使得第二加强板2沿汽车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两个第二加强板2沿汽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这样设置,在Shotgun梁3受到小偏置碰撞产生的沿汽车长度方向的冲击时,冲击能量经Shotgun梁3的侧壁31传递至第二加强板2上,两个第二加强板2在吸收冲击能量后存在沿汽车长度方向的变形趋势,由于U形结构的存在,两个第二加强板2在沿汽车长度方向上均存在变形空间,既可使得两个第二加强板2快速向汽车后方压溃变形并对冲击能量进行吸收,不会产生堆料现象,而第二加强板2的快速压溃变形可降低加强结构对Shotgun梁3的侧壁31刚度的提升作用,从而在第二加强板2压溃变形的同时提升Shotgun梁3的侧壁31在冲击能量作用下的变形程度,增大对Shotgun梁3对冲击能量的吸收,进而通过加强结构以及Shotgun梁3的压溃变形减少被传递至A柱处的冲击能量,减少A柱对汽车驾驶室的侵入量,提升驾乘安全系数。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使用属于镂空结构的H形板状结构作为加强结构,相较于现有的整体板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加强结构的重量,进而减轻汽车整体的重量,有利于汽车的轻量化设计,而且H形板状结构为对称结构,结构简单,易于冲压成型,便于生产。示例地,加强结构的料厚1.2mm,重量0.11Kg,结构简单,易冲压,且装配便利,既能满足结构和安全性能要求,还能减重,节省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加强板1和第二加强板2的连接处为直角、倒角或圆角,H形板状结构的上下两个U形结构沿开口方向的开口尺寸可以是等尺寸的,也可以是变尺寸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第一加强板1和第二加强板2上均设置有焊接点9,加强结构通过焊接点9与Shotgun梁3的侧壁31焊接固定。
可选地,第一加强板1包括贴合部11和诱导部12,贴合部11位于诱导部12和第二加强板2之间,贴合部11与侧壁31贴合固定,诱导部12与侧壁31间隔设置,诱导部12的边沿被构造为朝向侧壁31弯曲延伸,并与贴合部11的边沿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加强板1上设有贴合部11和诱导部12,其中,贴合部11位于诱导部12和第二加强板2之间,贴合部11与侧壁31贴合固定,实现Shotgun梁3的侧壁31的刚度,进而改善Shotgun梁在机盖开合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同时,诱导部12与侧壁31间隔设置,诱导部12的边沿被构造为朝向侧壁31弯曲延伸,并与贴合部11的边沿连接,这样设置,使得贴合部11和诱导部12的连接处形成曲面诱导变形结构,在冲击能量经Shotgun梁3的侧壁31传递至贴合部11上,贴合部11存在向汽车后方移动的趋势,此时,诱导部12与侧壁31之间的间隙为贴合部11的移动提供空间,且曲面诱导变形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较弱,使得贴合部11和诱导部12产生相对位移,导致第一加强板1的快速压溃变形,不但有利于降低加强结构对Shotgun梁3的侧壁31刚度的提升作用,而且能够通过贴合部11带动第二加强板2移动,进一步提升第二加强板2的压溃变形程度,在吸收冲击能量的同时,提升Shotgun梁3的侧壁31在冲击能量作用下的变形程度,减少A柱对汽车驾驶室的侵入量,提升驾乘安全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贴合部11上设置有焊接点9,两个焊接点9关于诱导部12对称设置,贴合部11通过焊接点9与Shotgun梁3的侧壁31焊接固定。
可选地,加强结构还包括第一翻边5,第一翻边5分布于两个第二加强板2相互远离的两边沿上,第一翻边5的一边与第二加强板2的边沿连接,第一翻边5的另一边被构造为朝向背离侧壁31的方向翻折。
为了提升加强结构的结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还设置了第一翻边5,第一翻边5分布于两个第二加强板2相远离的两边沿上,其中,第一翻边5的一边与第二加强板2的边沿连接,第一翻边5的另一边被构造为朝向背离侧壁31的方向翻折,这样设置,通过第一翻边5来增强第二加强板2边沿的结构强度,进而增加加强结构的结构强度,使得Shotgun梁3的侧壁31的结构强度得到提升,改善Shotgun梁在机盖开合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同时,第一翻边5分布于两个第二加强板2相远离的两边沿上,不会对两个第二加强板2相互靠近的两边沿,进而不会对第二加强板2与第一加强板1之间产生的压溃变形造成影响,进而也保证了第二加强板2能够在Shotgun梁受到冲击发生变形的同时产生压溃。
可选地,加强结构还包括第二翻边6,在开口朝向顶壁32的U形结构上,第二翻边6分布于两个第二加强板2相互靠近的两边沿上,第二翻边6的一边与第二加强板2的边沿连接,第二翻边6的另一边被构造为朝向背离侧壁31的方向翻折。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还设置了第二翻边6,其中,在开口朝向顶壁32的U形结构上,第二翻边6分布于两个第二加强板2相互靠近的两边沿上,第二翻边6的一边与第二加强板2的边沿连接,第二翻边6的另一边被构造为朝向背离侧壁31的方向翻折。这样设置,可通过第二翻边6来增强第二加强板2边沿的结构强度,进而增加加强结构的结构强度,使得Shotgun梁3的侧壁31的结构强度得到提升,改善Shotgun梁在机盖开合过程中的变形情况,而且,如图3所示,机盖通过机盖铰链4安装在Shotgun梁的上方,机盖铰链4通过连接板41传递至Shotgun梁的侧壁31上的侧向力是由上到下传递的,侧壁31上部分受到的侧向力大于下部分受到的侧向力,通常情况下侧壁31上部分的变形程度大于下部分的变形程度,而将开口向上的U形结构上的第二加强板2进行加强,可提升侧壁31上部分的结构强度,进而减少侧壁31的上部分受到侧向力产生的变形,进而改善Shotgun梁的整体变形情况;同时,第二翻边6只设置在在开口朝向顶壁32的U形结构处的第二加强板2上,而不会对开口朝向顶壁32的U形结构的第二加强板2的压溃变形造成影响,进而也保证了第二加强板2能够在Shotgun梁受到冲击发生变形的同时产生压溃。
可选地,在开口朝向顶壁32的U形结构上,第二加强板2包括加强段21,第二翻边6分布于加强段21上,两个加强段21相互靠近的两边沿的轮廓为曲线,两个加强段21之间的距离沿朝向顶壁32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开口朝向顶壁32的U形结构上,第二加强板2上包括加强段21,其中,第二翻边6分布于加强段21上,两个加强段21相互靠近的两边沿的轮廓为曲线,两个加强段21之间的距离沿朝向顶壁32的方向逐渐增大。这样设置,既通过第二翻边6对加强段21进行结构强化,进而提升加强段21对侧壁31的强化作用,又通过两个加强段21之间的距离沿朝向顶壁32的方向逐渐增大,使得第二加强板2沿汽车长度方向的变形空间增大,提升第二加强板2产生压溃变形的便捷性,在此基础上,将两个加强段21相互靠近的两边沿的轮廓设置为曲线,相较于直线,能够增大加强段21与侧壁31之间的贴合面积,进而达到提升侧壁31的结构强度的目的,而在加强段21受到侧壁31传递的冲击能量时,在同样的冲击力下,曲线轮廓又可以引导加强段21快速产生压溃变形,提升第二加强板2产生压溃变形的便捷性。
可选地,在开口朝向顶壁32的U形结构上,第二加强板2还包括变形段22,加强段21通过变形段22与第一加强板1连接,两个变形段22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加强段21之间的最小距离,且小于两个加强段21之间的最大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开口朝向顶壁32的U形结构上,第二加强板2上还设有变形段22,加强段21通过变形段22与第一加强板1连接,其中,两个变形段22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加强段21之间的最小距离,且小于两个加强段21之间的最大距离。这样设置,相较于具有第二翻边6的加强段21,在受到Shotgun梁3的侧壁31传递的冲击能量时,变形段22产生压溃变形的速度更快,而变形段22与第一加强板1连接,变形段22的压溃变形能够对第一加强板1产生拉力,降低第一加强板1的压溃变形难度;而且,两个变形段22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加强段21之间的最小距离,从而使得变形段22和加强段21的连接处产生形状突变,进而造成应力集中,在受到Shotgun梁3的侧壁31传递的冲击能量时,此应力集中处能够快速产生压溃变形,进而降低第二加强板2的压溃变形难度;此外,两个变形段22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加强段21之间的最大距离,从而通过距离的减小,保证变形段22与第一加强板1的连接处与Shotgun梁3的侧壁31的贴合面积,进而提升Shotgun梁3的侧壁31的结构强度,改善Shotgun梁在机盖开合过程中的变形情况。
可选地,在H形板状结构的相对两个U形结构上,开口朝向Shotgun梁3的底壁的U形结构的开口尺寸小于或等于开口朝向顶壁32的U形结构的最大开口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H形板状结构的相对两个U形结构上,开口朝向Shotgun梁3的底壁的U形结构的开口尺寸小于或等于开口朝向顶壁32的U形结构的最大开口尺寸。这样设置,可使得两个U形结构与侧壁31的贴合面积不同,开口向下的U形结构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开口向上的U形结构的面积,在开口向上的U形结构上设置第二翻边6来提升其对侧壁31的结构强化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增大开口向下的U形结构的面积,可有效提升开口向下的U形结构对侧壁31的结构强化作用,进而改善Shotgun梁在机盖开合过程中的变形情况。
可选地,第二加强板2包括第一强化段23和第二强化段24,第一强化段23与侧壁31贴合固定,第一强化段23被构造为朝向顶壁32延伸,并在侧壁31和顶壁32的过渡连接处33形成第二强化段24,第二强化段24与过渡连接处33贴合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加强板2由第一强化段23和第二强化段24组成,其中,第一强化段23与侧壁31贴合固定,可有效提升侧壁31的结构强度,在此基础上,第一强化段23被构造为朝向顶壁32延伸,并在侧壁31和顶壁32的过渡连接处33形成第二强化段24,第二强化段24与过渡连接处33贴合固定,从而可有效提升顶壁32和侧壁31的过渡连接处33的结构强度,由于机盖通过机盖铰链4安装在Shotgun梁的上方,使得在机盖开合时,过渡连接处33也易受到侧壁31变形产生的拉扯力,导致过渡连接处33发生变形,造成Shotgun梁在机盖开合过程中的变形情况恶化,因此在过渡连接处33上贴合固定第二强化段24,可改善Shotgun梁在机盖开合过程中的变形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翻边5和第二翻边6均有第一强化段23延伸至第二强化段24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强化段23和第二强化段24上均设有焊接点9,第一强化段23通过焊接点9与侧壁31焊接固定,第二强化段24通过焊接点9过渡连接处33焊接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强化段24在顶壁32上延伸形成与顶壁32贴合固定的第三强化段,对Shotgun梁的顶壁32进行结构强化。
可选地,加强结构还包括均设于第二加强板2上的定位孔7和螺纹孔8,定位孔7与侧壁31上的通孔同轴对应,螺纹孔8与侧壁31上的固定孔和连接板41的连接孔411依次同轴对应,以供螺纹连接件穿过。
为了便于加强结构的固定安装,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还设有均设于第二加强板2上的定位孔7和螺纹孔8,定位孔7可与侧壁31上的通孔同轴对应,实现第二加强板2安装时的快速定位,如图3所示,螺纹孔8与侧壁31上的固定孔以及连接板41上的连接孔411依次同轴对应,可供螺纹连接件穿过,实现加强结构的固定安装。此外,定位孔7和螺纹孔8的设置还可对第二加强板2进行减重和弱化结构强度,进而有利于汽车的轻量化设计以及在小偏置碰撞时加强结构产生压溃变形。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Shotgun梁3、机盖铰链4和上述的加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的技术效果与上述的加强结构的技术效果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用于安装在汽车的Shotgun梁(3)的侧壁(31)的内侧上,且与所述侧壁(31)的外侧上的所述汽车的机盖铰链(4)的连接板(41)位置对应,所述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板(1)和第二加强板(2),所述第二加强板(2)具有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板(1)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加强板(2)连接,以构造形成H形板状结构,所述H形板状结构的相对两个U形结构的开口分别朝向所述Shotgun梁(3)的顶壁(32)和底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1)包括贴合部(11)和诱导部(12),所述贴合部(11)位于所述诱导部(12)和所述第二加强板(2)之间,所述贴合部(11)与所述侧壁(31)贴合固定,所述诱导部(12)与所述侧壁(31)间隔设置,所述诱导部(12)的边沿被构造为朝向所述侧壁(31)弯曲延伸,并与所述贴合部(11)的边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翻边(5),所述第一翻边(5)分布于两个所述第二加强板(2)相互远离的两边沿上,所述第一翻边(5)的一边与所述第二加强板(2)的边沿连接,所述第一翻边(5)的另一边被构造为朝向背离所述侧壁(31)的方向翻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翻边(6),在开口朝向所述顶壁(32)的所述U形结构上,所述第二翻边(6)分布于两个所述第二加强板(2)相互靠近的两边沿上,所述第二翻边(6)的一边与所述第二加强板(2)的边沿连接,所述第二翻边(6)的另一边被构造为朝向背离所述侧壁(31)的方向翻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开口朝向所述顶壁(32)的所述U形结构上,所述第二加强板(2)包括加强段(21),所述第二翻边(6)分布于所述加强段(21)上,两个所述加强段(21)相互靠近的两边沿的轮廓为曲线,两个所述加强段(21)之间的距离沿朝向所述顶壁(32)的方向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开口朝向所述顶壁(32)的所述U形结构上,所述第二加强板(2)还包括变形段(22),所述加强段(21)通过所述变形段(22)与所述第一加强板(1)连接,两个所述变形段(22)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所述加强段(21)之间的最小距离,且小于两个所述加强段(21)之间的最大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H形板状结构的相对两个所述U形结构上,开口朝向所述Shotgun梁(3)的底壁的所述U形结构的开口尺寸小于或等于开口朝向所述顶壁(32)的所述U形结构的最大开口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2)包括第一强化段(23)和第二强化段(24),所述第一强化段(23)与所述侧壁(31)贴合固定,所述第一强化段(23)被构造为朝向所述顶壁(32)延伸,并在所述侧壁(31)和所述顶壁(32)的过渡连接处(33)形成所述第二强化段(24),所述第二强化段(24)与所述过渡连接处(33)贴合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设于所述第二加强板(2)上的定位孔(7)和螺纹孔(8),所述定位孔(7)与所述侧壁(31)上的通孔同轴对应,所述螺纹孔(8)与所述侧壁(31)上的固定孔和所述连接板(41)的连接孔(411)依次同轴对应,以供螺纹连接件穿过。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Shotgun梁(3)、机盖铰链(4)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强结构。
CN202322713716.3U 2023-10-10 2023-10-10 一种加强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199893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13716.3U CN219989343U (zh) 2023-10-10 2023-10-10 一种加强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13716.3U CN219989343U (zh) 2023-10-10 2023-10-10 一种加强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89343U true CN219989343U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06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13716.3U Active CN219989343U (zh) 2023-10-10 2023-10-10 一种加强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893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43654B2 (en) Vehicle body bottom structure
CN201484501U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车顶框架结构
CN101641231B (zh) 强化侧面碰撞性能的汽车用门
WO2009125528A1 (ja) 車両用ドア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A2853708A1 (en) Subframe with beads
US20180148102A1 (en) Central part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201391207Y (zh) 汽车车门防撞杆及采用该防撞杆的车门
CN108556924A (zh) 一种提高40%偏置碰安全性能的a柱结构
CN111017034B (zh) 一种车架结构
CN103935402A (zh) 一种汽车前围
CN202827772U (zh) 一种前立柱组件
CN201520343U (zh) 一种汽车车身前纵梁
CN219989343U (zh) 一种加强结构及汽车
CN112896324A (zh) 一种无框车门的b柱结构及车辆
CN102351011A (zh) 一种车身前部上纵梁后端结构
CN209888936U (zh) B柱内加强板
WO2020085385A1 (ja) 自動車構造部材
CN111344220B (zh) 一种前窗眉结构和一种包括前窗眉结构的车辆
CN215706661U (zh) 一种汽车a柱与门槛连接结构
CN209776577U (zh) 一种汽车门槛加强板结构
CN218400731U (zh) 车身前部结构及汽车
CN219790302U (zh) 一种门槛加强隔板结构
CN220053949U (zh) 汽车顶盖横梁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20640017U (zh) 车身侧部结构及车辆
CN212861638U (zh) 侧围后段内蒙皮加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