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27772U - 一种前立柱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立柱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827772U CN202827772U CN 201220497648 CN201220497648U CN202827772U CN 202827772 U CN202827772 U CN 202827772U CN 201220497648 CN201220497648 CN 201220497648 CN 201220497648 U CN201220497648 U CN 201220497648U CN 202827772 U CN202827772 U CN 2028277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llar
- side rail
- longeron
- panel
- stand colum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立柱组件,包括前立柱上纵梁内板、前立柱加强板和上纵梁钣金加强件;所述前立柱上纵梁内板具有弯曲部,所述前立柱加强板与前立柱上纵梁内板相互固定,在前立柱加强板和前立柱上纵梁内板之间形成上纵梁腔体;所述上纵梁钣金加强件设置于所述弯曲部对应的上纵梁腔体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立柱组件中,上纵梁弯曲部分强度高,并且工艺简单、成本低、重量轻、更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立柱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碰撞安全越来越受重视,对白车身的碰撞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正面碰撞,尤其是正面偏置碰撞中,前立柱上纵梁是上部纵向力的主要传递通道,由于受限于前排头部空间布置要求,上纵梁与侧围上边梁在顶盖前横梁区域一般有较大的曲率过渡,从而引起局部的应力集中和弯矩减小,在碰撞中容易优先形成塑性折弯点,造成前立柱上纵梁区域折弯变形,前围板侵入量变大,车门打开困难。在侧面碰撞中,碰撞力通过前立柱上纵梁、顶盖上边梁传递至顶盖横梁以及对侧车身,前立柱上纵梁需要具有足够的横向强度,避免折弯,保证乘员的生存空间。
为了提高前立柱上纵梁的强度,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如下方法:1、增大前立柱上纵梁腔体截面积;2、在前立柱上纵梁腔体里焊接圆型钢管;3、增加前立柱上纵梁区域相关钣金的材料厚度和强度。
但是,对于上述方法1,截面积增大的前立柱上纵梁会增大前立柱障碍角,对安全性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对于方法2,圆形钢管加工精度较冲压钣金难控制,对车身焊接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圆管钢管需要采用CO2保护焊,焊接效率较低,工艺复杂,另外,弯管的成本也较高;对于方法3,采用厚度大的高强钢板会增大加工难度,并且精度低,易回弹变形,成本高,重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前立柱上纵梁弯曲部分强度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立柱组件,其中,上纵梁弯曲部分强度高,并且工艺简单、成本低、重量轻、更安全。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前立柱组件包括前立柱上纵梁内板、前立柱加强板和上纵梁钣金加强件;所述前立柱上纵梁内板具有弯曲部,所述前立柱加强板与前立柱上纵梁内板相互固定,在前立柱加强板和前立柱上纵梁内板之间形成上纵梁腔体;所述上纵梁钣金加强件固定于所述弯曲部对应的上纵梁腔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上纵梁钣金加强件形状与所述前立柱上纵梁内板的弯曲部形状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前立柱组件还包括侧围外板,所述侧围外板固定于前立柱加强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前立柱上纵梁内板、侧围外板和前立柱加强板均为钣金件。
进一步的,所述前立柱加强板焊接于前立柱上纵梁内板上,所述上纵梁钣金加强件焊接于前立柱上纵梁内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侧围外板焊接于前立柱加强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纵梁钣金加强件的上边缘和/或下边缘具有间隔排列的凸台和凹槽。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述弯曲部对应的上纵梁腔体内设置上纵梁钣金加强件,一方面可以增强其强度,另一方面,可避免增大前立柱上纵梁的障碍角,提高了安全性能。并且,增加的上纵梁钣金加强件为钣金件,其焊接工艺简单,成本低,增加后对车辆总重量增加并不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立柱组件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立柱组件装配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前立柱组件中上纵梁钣金加强件结构示意图。
其中,1、前立柱上纵梁内板;11、弯曲部;2、上纵梁钣金加强件;21、凸台;22、凹槽;3、前立柱加强板;4、侧围外板;5、顶盖横梁;6、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前立柱组件包括前立柱上纵梁内板、前立柱加强板和上纵梁钣金加强件;所述前立柱上纵梁内板具有弯曲部,所述前立柱加强板与前立柱上纵梁内板相互固定,在前立柱加强板和前立柱上纵梁内板之间形成上纵梁腔体;所述上纵梁钣金加强件固定于所述弯曲部对应的上纵梁腔体内。
其中,前立柱上纵梁内板和前立柱加强板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车身部件。前立柱上纵梁内板连接至上边梁。前立柱上纵梁内板与前立柱加强板相互固定,并且在前立柱加强板和前立柱上纵梁内板之间形成上纵梁腔体。
如本领域公知的,前立柱上纵梁内板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作为两段直梁的过渡,其具有一定的曲率。具体曲率的大小根据不同的车辆设计而不同,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中,对弯曲部的曲率没有限制。
对应的,在前立柱加强板与前立柱上纵梁内板连接的部位,前立柱加强板的结构与前立柱上纵梁内板的结构相配合,即在上述弯曲部的位置,前立柱加强板和前立柱上纵梁内板之间形成的上纵梁腔体同样为弯曲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该上纵梁腔体的弯曲部位,设置有用于提高强度的上纵梁钣金加强件。
上述上纵梁钣金加强件为钣金件,本实用新型中,对其具体结构没有特殊限制,优选情况下,所述上纵梁钣金加强件形状与所述前立柱上纵梁内板的弯曲部形状相配合。此时,上纵梁钣金加强件可更好的传递碰撞能量,起到优异的补强作用。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所述前立柱组件还包括侧围外板,所述侧围外板固定于前立柱加强板上。
对于上述前立柱上纵梁内板、侧围外板和前立柱加强板,均可采用本领域公知的钣金件。
同时,根据本实用新型,前立柱加强板、前立柱上纵梁内板和上纵梁钣金加强件相互之间的固定方式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可以采用焊接,即所述前立柱加强板焊接于前立柱上纵梁内板上,所述上纵梁钣金加强件焊接于前立柱上纵梁内板上。更具体的,可以采用点焊。
同样的,侧围外板焊接于前立柱加强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为了便于上纵梁钣金加强件的安装和精确定位,优选情况下,所述上纵梁钣金加强件的上边缘和/或下边缘具有间隔排列的凸台和凹槽。当上纵梁钣金加强件上具有上述凸台和凹槽时,利于对前立柱加强板和前立柱上纵梁内板内表面进行有效的涂装。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前立柱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其结构包括前立柱上纵梁内板1、前立柱加强板3、上纵梁钣金加强件2。
前立柱上纵梁内板1用于与顶盖横梁5固定连接,从前立柱上纵梁内板1于顶盖横梁5的连接处到前立柱的方向,前立柱上纵梁内板1上具有弯曲部11,该弯曲部11具有一定的曲率。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11从前立柱上纵梁内板1于顶盖横梁5的连接处开始,一直延伸到前立柱上纵梁内板1的前部。
前立柱加强板3用于与前立柱上纵梁内板1固定连接,在前立柱上纵梁内板1和前立柱加强板3之间形成上纵梁腔体。前立柱加强板3与前立柱上纵梁内板1相连接的部位,其结构与前立柱上纵梁内板1相匹配。即,前立柱加强板3上与前立柱上纵梁内板1的弯曲部11相对应的部位具有同样的曲率。上纵梁腔体在此处为弯曲的。
上纵梁钣金加强件2固定于前立柱上纵梁内板1,具体位于弯曲部11对应的上纵梁腔体内。上纵梁钣金加强件2至少覆盖弯曲部11。
上纵梁钣金加强件2具体结构参见图3。该上纵梁钣金加强件2的两个边缘均具有凸台21和凹槽22。凸台21和凹槽22具有多个,彼此之间相互间隔排列。
继续参见图1和图2,前立柱加强板3外侧还固定有侧围外板4。同时,前立柱上纵梁内板1与顶盖横梁5固定连接,二者共同用于固定支撑顶盖6。
上述前立柱组件中,在碰撞中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弯曲部11位置设置有加强作用的上纵梁钣金加强件2,在正面碰撞和正面偏置碰撞过程中,碰撞能量沿着前立柱上纵梁内板1和前立柱加强板3等分散传递,上纵梁钣金加强件2增强弯曲部11在碰撞力传递过程中的抗弯能力。在侧面碰撞过程中,碰撞能量传递至侧围外板4上,然后通过顶盖横梁5,传递至整个车身,上纵梁钣金加强件2增强了弯曲部11的接头刚度,提高弯曲部11的抗折弯能力和传递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前立柱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立柱上纵梁内板、前立柱加强板和上纵梁钣金加强件;所述前立柱上纵梁内板具有弯曲部,所述前立柱加强板与前立柱上纵梁内板相互固定,在前立柱加强板和前立柱上纵梁内板之间形成上纵梁腔体;所述上纵梁钣金加强件固定于所述弯曲部对应的上纵梁腔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立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纵梁钣金加强件形状与所述前立柱上纵梁内板的弯曲部形状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立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组件还包括侧围外板,所述侧围外板固定于前立柱加强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立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上纵梁内板、侧围外板和前立柱加强板均为钣金件。
5.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前立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加强板焊接于前立柱上纵梁内板上,所述上纵梁钣金加强件焊接于前立柱上纵梁内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立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外板焊接于前立柱加强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2、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前立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纵梁钣金加强件的上边缘和/或下边缘具有间隔排列的凸台和凹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497648 CN202827772U (zh) | 2012-09-26 | 2012-09-26 | 一种前立柱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497648 CN202827772U (zh) | 2012-09-26 | 2012-09-26 | 一种前立柱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827772U true CN202827772U (zh) | 2013-03-27 |
Family
ID=47939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49764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27772U (zh) | 2012-09-26 | 2012-09-26 | 一种前立柱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827772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90382A (zh) * | 2014-12-17 | 2015-05-06 | 无锡朗贤汽车组件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的侧围内板 |
CN105015623A (zh) * | 2015-07-31 | 2015-11-04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白车身抗弯曲结构及其布置方式 |
CN105644628A (zh) * | 2016-02-04 | 2016-06-08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前立柱上段加强结构 |
CN110979466A (zh) * | 2019-12-17 | 2020-04-10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一种侧围a柱结构及车辆 |
CN113511266A (zh) * | 2021-07-01 | 2021-10-19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内板加强板、前立柱结构和焊接方法 |
-
2012
- 2012-09-26 CN CN 201220497648 patent/CN20282777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90382A (zh) * | 2014-12-17 | 2015-05-06 | 无锡朗贤汽车组件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的侧围内板 |
CN105015623A (zh) * | 2015-07-31 | 2015-11-04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白车身抗弯曲结构及其布置方式 |
CN105015623B (zh) * | 2015-07-31 | 2018-01-09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白车身抗弯曲结构及其布置方式 |
CN105644628A (zh) * | 2016-02-04 | 2016-06-08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前立柱上段加强结构 |
CN105644628B (zh) * | 2016-02-04 | 2018-01-02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前立柱上段加强结构 |
CN110979466A (zh) * | 2019-12-17 | 2020-04-10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一种侧围a柱结构及车辆 |
CN110979466B (zh) * | 2019-12-17 | 2021-03-30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一种侧围a柱结构及车辆 |
CN113511266A (zh) * | 2021-07-01 | 2021-10-19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内板加强板、前立柱结构和焊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827772U (zh) | 一种前立柱组件 | |
EP3197727B1 (en) | Bumper-reinforcing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 | |
CN204605957U (zh) | 汽车及汽车a柱结构 | |
EP1765642B1 (en) | Crash box for a vehicle | |
CN105984505B (zh) | 车身结构 | |
US7611175B2 (en) | Bumper beam for a vehicle | |
CN101641231B (zh) | 强化侧面碰撞性能的汽车用门 | |
US20070187986A1 (en) | Supporting part of a vehicle door | |
CN103523099B (zh) | 乘用车前地板骨架结构 | |
CN102233903A (zh) | 车身增强结构 | |
CN108146512A (zh) | 用于车辆的中央部结构 | |
CN105905057A (zh) | 车辆用保险杠增强构造 | |
CN108556924A (zh) | 一种提高40%偏置碰安全性能的a柱结构 | |
CN103935402A (zh) | 一种汽车前围 | |
CN101734291A (zh) | 具有加强结构的汽车前壁板 | |
CN204309904U (zh) | 一种汽车b柱 | |
CN210212536U (zh) | 顶盖横梁连接板及顶盖总成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 | |
CN202686529U (zh) | 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 | |
CN201597643U (zh) | 一种汽车前壁板 | |
CN106043446A (zh) | 一种一体式b柱加强板及其加工方法 | |
CN210618065U (zh) | 一种局部加强型开口防撞梁 | |
CN209888936U (zh) | B柱内加强板 | |
CN208036443U (zh) | 用于车辆的前地板加强板及车辆 | |
CN202046370U (zh) | 一种高强度的汽车顶盖结构 | |
CN217864004U (zh) | 防撞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Assignee: Guangzhou GAC Group Motor Co., Ltd. Assignor: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440000055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Front stand column assembly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319 |
|
LICC |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