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09904U - 一种汽车b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b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09904U
CN204309904U CN201420748178.XU CN201420748178U CN204309904U CN 204309904 U CN204309904 U CN 204309904U CN 201420748178 U CN201420748178 U CN 201420748178U CN 204309904 U CN204309904 U CN 2043099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side plate
automobile
control part
boss
brace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4817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Shanghai General Moto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Shanghai General Moto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4817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099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099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0990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B柱,包括内板、外板和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连接在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之间,所述外板的下部设置有碰撞弯折控制部,所述碰撞弯折控制部包括凸台和位于凸台两侧的两个凹面,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外板下部并朝向所述外板的外侧凸起设置,两个所述凹面沿着所述外板的长度方向布置在所述凸台的两侧。其结构简单、便于制造、成本低、并能够对车舱内的乘客进行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B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构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B柱。
背景技术
汽车一般包括A柱、B柱和C柱。A柱为挡风玻璃和前车门之间的柱子。B柱为位于前车门和后车门之间的柱子。C柱为后挡风玻璃两边的柱子。
在发生汽车侧碰事故时,B柱会向车身内入侵,对乘客,尤其乘客的胸以上部位造成严重损害。
目前,一般都从原材料或制造方法上提高B柱及其加强板的硬度,例如使用不等厚激光拼焊板制B柱、使用不等厚辊压板制B柱、使用带有软区的热成形B柱。
其具有如下缺陷:
1、原材料成本高,零件制造难度大,零件成本高;
2、由于B柱整体强度提高,在发生侧碰时,如果侧面的力大于B柱的预紧力,B柱整体向车身内侵入,从而在对乘客整体造成损害,不利于保护乘客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制造、成本低、且能够对车舱内的乘客进行保护的汽车B柱。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汽车B柱,包括内板、外板和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连接在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之间,所述外板的下部设置有碰撞弯折控制部,所述碰撞弯折控制部包括凸台和位于凸台两侧的两个凹面,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外板下部并朝向所述外板的外侧凸起设置,两个所述凹面沿着所述外板的长度方向布置在所述凸台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的下部也设置有所述碰撞弯折控制部,且所述加强板上的所述碰撞弯折控制部与所述外板上的所述碰撞弯折控制部相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内板的下部也设置有所述碰撞弯折控制部,且所述内板上的所述碰撞弯折控制部、所述加强板上的所述碰撞弯折控制部和所述外板上的所述碰撞弯折控制部在水平方向上平齐设置。
进一步地,在垂直方向上,所述内板、所述外板和所述加强板的宽度从下往上逐渐变窄。
进一步地,所述外板的顶端设置有锯齿状焊接端。
进一步地,所述内板的下端和所述加强板的下端均设置有U形焊接端。
进一步地,所述内板、所述外板和所述加强板上均设置有减重孔。
进一步地,所述外板的一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外板加强筋,所述加强板上靠近所述外板加强筋的一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加强板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内板的下部设置有焊枪过孔。
进一步地,所述凹面与所述凸台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5mm,所述凹面与所述凸台的底面之间通过过渡圆弧连接,所述过渡圆弧的半径为8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汽车B柱上设置碰撞弯折控制部,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位于汽车B柱下部的碰撞弯折控制部将发生折弯变形,控制汽车B柱在侧碰过程中的变形形态,达到汽车B柱下部变形量大,利于吸能,上部侵入量、侵入速度与侵入加速度小,以保护乘员的安全的目的。
还可以通过调整碰撞弯折控制部在汽车B柱上的位置,可对汽车B柱折弯点位置进行控制,从而控制汽车B柱的整体折弯形态,达到合理的分布B柱的侵入量、侵入速度与侵入加速度的目的。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B柱,结构简单、便于制造、成本低、并能够对车舱内的乘客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B柱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汽车B柱中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外板上的碰撞弯折控制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碰撞弯折控制部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汽车B柱中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汽车B柱中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00-汽车B柱;     1-内板;           2-外板;
21-锯齿状焊接端; 22-外板加强筋;    3-加强板;
31-加强板加强筋; 4-碰撞弯折控制部; 41-凸台;
42-凹面;         5-U形焊接端;      6-焊枪过孔;
7-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B柱100,包括内板1、外板2和加强板3,加强板3连接在内板1与外板2之间。
在外板2的下部设置有碰撞弯折控制部4,碰撞弯折控制部4包括凸台41和位于凸台两侧的两个凹面42,凸台41设置在外板2下部并朝向外板2的外侧凸起设置,两个凹面42沿着外板2的长度方向布置在凸台41的两侧。
汽车B柱100在侧碰过程中需满足下述需求:在侧碰过程中,为保证乘员的安全性,汽车B柱100在乘员头部、胸部、腹部、臀部等易受伤害区域应具有小侵入量、小侵入速度与小侵入加速度。同时,由于能量守恒,为了吸收侧碰过程中的能量,在乘员臀部以下区域的变形量应适当增大,以利于碰撞能量的吸收。
基于以上需求,在设计汽车B柱100时,需要对汽车B柱100下部进行特殊设计,以达到下列目的:控制汽车B柱100在侧碰过程中的变形形态,使得汽车B柱100下部变形量大,利于吸能,汽车B柱100上部侵入量、侵入速度与侵入加速度小,保护乘员的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外板2的下部设置有碰撞弯折控制部4,该碰撞弯折控制部4包括凸台41和位于凸台两侧的两个凹面42,凸台41设置在外板2下部并朝向外板2的外侧凸起设置,两个凹面42沿着外板2的长度方向布置在凸台41的两侧。
当车辆发生侧碰时,汽车B柱100下方的两个折弯控制结构点(即两个凹面42或凹面42与凸台41连接处)将发生折弯,以达到对汽车B柱100整体变形形态进行控制的目的,使得汽车B柱100下部变形量大,吸收侧面来的能量,从而减少汽车B柱100上部吸收的能量,使得汽车B柱100上部侵入量、侵入速度与侵入加速度小,保护了乘员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B柱,通过在外板2上设置碰撞弯折控制部4,进而使得汽车B柱10各区域侵入量、侵入速度、侵入加速度得到合理分配,提高车辆的侧碰安全性能。并且,其结构简单、便于制造、成本低,能够适用于各车型上。
根据需要,还可以通过调整碰撞弯折控制部4在汽车B柱100上的位置,可对汽车B柱折弯点位置进行控制,从而控制汽车B柱的整体折弯形态,达到合理的分布汽车B柱的侵入量、侵入速度与侵入加速度的目的。
较佳地,在加强板3的下部也设置有碰撞弯折控制部4(图中未示出),且加强板3上的碰撞弯折控制部4与外板2上的碰撞弯折控制部4相对应设置,两者朝向一致,并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发生侧面碰撞时,两者同步同向弯折,进一步提高汽车B柱100整体控制折弯形态,达到合理的分布汽车B柱的侵入量、侵入速度与侵入加速度的目的。
较佳地,内板1的下部也设置有碰撞弯折控制部4(图中未示出),且内板1上的碰撞弯折控制部4、加强板3上的碰撞弯折控制部4和外板2上的碰撞弯折控制部4在水平方向上平齐设置。三者朝向相同,并保持三个碰撞弯折控制部4在同一水平面上,使得发生侧面碰撞时,三者同步同向弯折,进一步提高汽车B柱100整体控制折弯形态,达到合理的分布汽车B柱的侵入量、侵入速度与侵入加速度的目的。
较佳地,如图1-2和图5-6所示,在垂直方向上,内板1、外板2和加强板3的宽度从下往上逐渐变窄,提高下部的强度,利于在上部留出更多空间。
较佳地,如图2所示,外板2的顶端设置有锯齿状焊接端21,以与车身上部构件焊接在一起,提高连接强度。锯齿状焊接端21,由于设置多个锯齿,增加了焊接面积,提高了焊接强度。锯齿状焊接端21的宽度大于外板2顶端的宽度,将外板2的顶端牢牢地焊接在车身上。
较佳地,如图5-6所示,内板1的下端和加强板3的下端均设置有U形焊接端5,以将增加焊接端的面积,提高连接强度,将内板1和加强板3的下端牢牢地焊接在车身上。
较佳地,如图2和图5-6所示,内板1、外板2和加强板3上均设置有减重孔7,以减轻结构重量,并可以用于导线穿过连接导电。
较佳地,如图2和图6所示,外板2的一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外板加强筋22,加强板3上靠近外板加强筋22的一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加强板加强筋21。外板加强筋22和强板加强筋21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位于主体部的同一侧,都用于提高结构强度,提高支撑效果。
较佳地,如图5所示,内板1的下部设置有焊枪过孔6,用于在安装汽车B柱时,焊枪通过进行焊接,另一方面也减轻了结构重量。
较佳地,如图4所示,凹面42与凸台41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5mm,凹面42与凸台41的底面之间通过过渡圆弧连接,过渡圆弧的半径为8mm。将凹面42与凸台41通过过渡圆弧连接,提高了表面的平整度,并将凹面42与凸台41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5mm,将过渡圆弧的半径设置为8mm,溃缩效果最好,利于汽车B柱100整体控制折弯形态,达到合理的分布汽车B柱的侵入量、侵入速度与侵入加速度的目的。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B柱,其能够通过碰撞弯折控制部控制折弯形态,保证下部变形量大,上部变形量小,保护乘客安全,提高整车性能。并且,其结构简单、便于制造,成本低,可适用于任何车型。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板、外板和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连接在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之间,
所述外板的下部设置有碰撞弯折控制部,所述碰撞弯折控制部包括凸台和位于凸台两侧的两个凹面,
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外板下部并朝向所述外板的外侧凸起设置,两个所述凹面沿着所述外板的长度方向布置在所述凸台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的下部也设置有所述碰撞弯折控制部,且所述加强板上的所述碰撞弯折控制部与所述外板上的所述碰撞弯折控制部相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的下部也设置有所述碰撞弯折控制部,且所述内板上的所述碰撞弯折控制部、所述加强板上的所述碰撞弯折控制部和所述外板上的所述碰撞弯折控制部在水平方向上平齐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在垂直方向上,所述内板、所述外板和所述加强板的宽度从下往上逐渐变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的顶端设置有锯齿状焊接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的下端和所述加强板的下端均设置有U形焊接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所述外板和所述加强板上均设置有减重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的一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外板加强筋,所述加强板上靠近所述外板加强筋的一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加强板加强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的下部设置有焊枪过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与所述凸台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5mm,所述凹面与所述凸台的底面之间通过过渡圆弧连接,所述过渡圆弧的半径为8mm。
CN201420748178.XU 2014-12-02 2014-12-02 一种汽车b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099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48178.XU CN204309904U (zh) 2014-12-02 2014-12-02 一种汽车b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48178.XU CN204309904U (zh) 2014-12-02 2014-12-02 一种汽车b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09904U true CN204309904U (zh) 2015-05-06

Family

ID=53132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4817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09904U (zh) 2014-12-02 2014-12-02 一种汽车b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0990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5716A (zh) * 2018-08-03 2018-12-14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汽车变强度b柱结构
CN111169542A (zh) * 2020-01-13 2020-05-19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B柱加强板及其制作方法、b柱总成
CN112389362A (zh) * 2020-11-19 2021-02-23 东风(武汉)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b柱用加强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106828608B (zh) * 2016-12-30 2024-03-15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b柱上接头结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8608B (zh) * 2016-12-30 2024-03-15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b柱上接头结构
CN108995716A (zh) * 2018-08-03 2018-12-14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汽车变强度b柱结构
CN111169542A (zh) * 2020-01-13 2020-05-19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B柱加强板及其制作方法、b柱总成
CN111169542B (zh) * 2020-01-13 2021-08-31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B柱加强板及其制作方法、b柱总成
CN112389362A (zh) * 2020-11-19 2021-02-23 东风(武汉)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b柱用加强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56721B (zh) 车身结构
US10053152B2 (en) Sill for a vehicle
CN105752163B (zh) 车辆机舱总成及具有该车辆机舱总成的车辆
WO2017101513A1 (zh) 前机舱框架总成
JP6160464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CN202728365U (zh) 一种汽车前地板结构
CN205203123U (zh) 一种电动汽车车身碰撞吸能结构
CN203497026U (zh) 汽车前地板防侧碰强化结构
CN204309904U (zh) 一种汽车b柱
CN204605957U (zh) 汽车及汽车a柱结构
JP5799838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フレーム
CN202716939U (zh) 一种汽车b柱加强板结构及车辆
CN201882151U (zh) 一种汽车纵梁的加强结构
CN205652224U (zh) 车身门槛加强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汽车车身结构
CN103407499A (zh) 应用于车辆内部的地板加强装置及车身结构
CN204915840U (zh) 一种汽车a柱的上边梁
KR101123514B1 (ko) 차량의 프런트 도어와 로어 프런트 필러 보강구조
KR100978216B1 (ko)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CN106828375B (zh) 一种前碰撞横梁
US20150042124A1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CN106314548B (zh) 一种前车体双横梁通道结构
CN205059494U (zh) 车门防撞梁及汽车
CN206125168U (zh) 一种汽车纵梁连接件
KR100979649B1 (ko)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CN205706243U (zh) 汽车前排座椅安装横梁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