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25168U - 一种汽车纵梁连接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纵梁连接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25168U
CN206125168U CN201621079466.6U CN201621079466U CN206125168U CN 206125168 U CN206125168 U CN 206125168U CN 201621079466 U CN201621079466 U CN 201621079466U CN 206125168 U CN206125168 U CN 2061251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automobile
longitudinal girder
plate
longitudinal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794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794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251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251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251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纵梁连接件,包括:用于与汽车前纵梁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用于与汽车后纵梁连接的第二连接板;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中间板,在中间板的表面设有加强部,加强部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表面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纵梁连接件,实现了汽车前纵梁与后纵梁之前的固定连接,当汽车前部或后部受到碰撞时,撞击力被有效的传递和分散,从而保持了汽车的完整性,保护了车内乘员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纵梁连接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纵梁连接件。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更加关注汽车的安全性能,尤其是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国内外很多机构都将碰撞(正面碰撞、偏置碰撞)纳入新车评价法规之中,例如欧洲的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中国的C-NCAP(China-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等,因此各大汽车制造企业将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去研究车辆碰撞安全防护措施。
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车内乘员会受到很大冲击力,仅仅依靠安全气囊并不能完全的保护乘员。因此需要在进一步改进车身结构,解决碰撞时伤害过大的问题。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在汽车前纵梁和前地板纵梁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使汽车前纵梁与前地板纵梁连接牢靠,提高汽车车身承受冲击载荷的能力。但是,上述连接结构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在汽车前部或后部受到碰撞时容易出现扭曲变形,不能很好的保证汽车受到碰撞时的力量传递与分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纵梁连接件,包括分别用于与汽车前纵梁和汽车后纵梁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以及设置有加强部的中间板,有效传递和分散了汽车前部或后部受到的碰撞力,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纵梁连接件,包括:
用于与汽车前纵梁连接的第一连接板;
用于与汽车后纵梁连接的第二连接板;
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中间板,在中间板的表面设有加强部,加强部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表面上。
具体的,上述加强部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其中,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相对于中间板弯折成预设角度。上述预设角度可根据汽车前纵梁和汽车后纵梁之间高度差和二者之间的距离调整设定。
优选的,中间板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平滑过渡。
具体的,在第一连接板、中间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周围均设置有翻边。
进一步,上述翻边与第一连接板、中间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圆弧过渡。
优选的,上述圆弧过渡的圆弧半径为5mm,圆心角为90°。
如上所述的汽车纵梁连接件,第一连接板、中间板和第二连接板一体冲压成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汽车前纵梁、汽车后纵梁和上述汽车纵梁连接件,第一连接板与汽车前纵梁刚性连接,第二连接板与汽车后纵梁刚性连接。
具体的,在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汽车前纵梁和汽车后纵梁上分别设置有螺栓孔,第一连接板与汽车前纵梁螺接,第二连接板与汽车后纵梁螺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纵梁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连接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中间板,其中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能够分别与汽车前纵梁和后纵梁之间连接,实现了汽车碰撞力的传递与分散;在中间板表面设置有加强部,进一步保障了撞击力的传递与分散效果,提高了汽车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由于包括了与汽车前纵梁和汽车后纵梁连接的上述汽车纵梁连接件,所以当汽车前部或后部受到碰撞时,汽车前纵梁或汽车后纵梁受到的撞击力被有效传递和分散,从而保持了汽车的完整性,保护了车内乘员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方式的汽车纵梁连接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方式的汽车纵梁连接件与汽车前纵梁和汽车后纵梁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连接板; 2-第二连接板; 3-中间板;
4-加强部; 5-翻边; 6-螺栓孔;
10-汽车纵梁连接件; 20-汽车前纵梁; 30-汽车后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纵梁连接件,包括用于与汽车前纵梁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用于与汽车后纵梁连接的第二连接板2;连接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的中间板3,在中间板3的表面设有加强部4,加强部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的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纵梁连接件,由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能够分别与汽车前纵梁和后纵梁连接,当汽车前部受到撞击时,撞击力可以沿着该汽车纵梁连接件从汽车前纵梁传递到汽车后纵梁;同样,当汽车后部受到撞击力时,撞击力可以沿着该汽车纵梁连接件从汽车后纵梁传递到汽车前纵梁,实现了汽车碰撞力的传递与分散;在中间板3表面设置的加强部4,进一步保障了撞击力的传递与分散效果,提高了汽车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对加强部4的具体结构不作严格限制,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加强部4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即,加强部4相对于中间板3的表面凸起,加强部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的表面上。加强部4的上述设置有利于提高汽车纵梁连接件结构的整体强度,避免了因碰撞力过大发生的扭曲变形。并且,当汽车前部或后部受到碰撞时,该加强部4的结构使碰撞力能够有效地被传递和消耗,从而避免了应力集中,提高了汽车发生正向碰撞时的碰撞系数,保障汽车内乘员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对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与中间板3之间的设置方式不作严格限制,可根据汽车前纵梁与后纵梁的设置位置进行合理设置。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分别相对于中间板3弯折成预设角度;其中,弯折方向和预设角度可根据汽车前纵梁与后纵梁之间的高度差以及距离调整设定。比如,当汽车前纵梁高于汽车后纵梁,则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分别相对于中间板3呈相反方向弯折,以更好的配合汽车前纵梁与汽车后纵梁之间的连接,更有效的实现碰撞力的传递。
进一步地,中间板3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之间可以平滑过渡。可以理解,当中间板3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之间的弯折处呈平滑过渡时,更有利于碰撞力的传递与消耗,避免应力集中。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1、中间板3和第二连接板2的周围均可设置有翻边5。翻边5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强汽车纵梁连接件的抗形变能力,并且有效实现碰撞力的分散和消耗。
对翻边5的设置方式不作严格限制,可采用本领域的常规设置方式;特别是,翻边5与第一连接板1、中间板3和第二连接板2之间可以圆弧过渡。可以理解,当翻边5与第一连接板1、中间板3和第二连接板2之间为圆弧过渡时,更有利于增强汽车纵梁连接件的抗形变能力,消除碰撞过程中的应力集中。
优选的,上述圆弧过渡的圆弧半径为5mm,圆心角为90°。
本实用新型中的汽车纵梁连接件,第一连接板1、中间板3和第二连接板2可以采用一体冲压成型,比如采用高强度钢通过模具冲压制成,以保证汽车纵梁连接件的强度,也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通用性。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包括汽车前纵梁20、汽车后纵梁30和上述汽车纵梁连接件10,其中,第一连接板1与汽车前纵梁20刚性连接,第二连接板2与汽车后纵梁30刚性连接。通过设置上述汽车纵梁连接件10,当汽车前部或后部受到碰撞时,汽车前纵梁20或汽车后纵梁30受到的撞击力被有效传递和分散,从而保持了汽车的完整性,保护了车内乘员安全。
本实用新型对上述刚性连接的具体方式不做具体限定,比如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如点焊,即,第一连接板1与汽车前纵梁20之间以点焊的方式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2与汽车后纵梁30之间以点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螺接的方式,即,在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汽车前纵梁20和汽车后纵梁30上分别设置有螺栓孔6,第一连接板1与汽车前纵梁20通过螺栓连接,第二连接板2与汽车后纵梁30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对汽车纵梁连接件10与汽车前纵梁20、汽车后纵梁30之间的连接位置不做具体限定,比如使第一连接板1与汽车前纵梁20的后端(靠近汽车后纵梁30的一端)刚性连接,第二连接板2与汽车后纵梁30的前端(靠近汽车前纵梁10的一端)刚性连接。具体的连接位置可根据车型调整,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纵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与汽车前纵梁连接的第一连接板;
用于与汽车后纵梁连接的第二连接板;
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中间板,在所述中间板的表面设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纵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纵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相对于所述中间板弯折成预设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纵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平滑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纵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中间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周围均设置有翻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纵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中间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圆弧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纵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过渡的圆弧半径为5mm,圆心角为9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纵梁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中间板和第二连接板一体冲压成型。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车前纵梁、汽车后纵梁和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汽车纵梁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汽车前纵梁刚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汽车后纵梁刚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汽车前纵梁和汽车后纵梁上分别设置有螺栓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汽车前纵梁螺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汽车后纵梁螺接。
CN201621079466.6U 2016-09-23 2016-09-23 一种汽车纵梁连接件 Active CN2061251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79466.6U CN206125168U (zh) 2016-09-23 2016-09-23 一种汽车纵梁连接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79466.6U CN206125168U (zh) 2016-09-23 2016-09-23 一种汽车纵梁连接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25168U true CN206125168U (zh) 2017-04-26

Family

ID=58569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79466.6U Active CN206125168U (zh) 2016-09-23 2016-09-23 一种汽车纵梁连接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251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4877A (zh) * 2017-12-18 2018-07-17 合肥亿恒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纵梁与裙板连接件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4877A (zh) * 2017-12-18 2018-07-17 合肥亿恒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纵梁与裙板连接件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3509B (zh) 一种汽车前地板骨架
US10486750B2 (en) Steel sheet member combination structure, automotive structural member, center pillar, bumper, and door beam
CN103625557A (zh) 汽车碰撞时用于分散前立柱的碰撞能量的结构
CN207403808U (zh) 一种副车架连接结构及汽车
JP2017200795A (ja) 車体側部構造
CN204309904U (zh) 一种汽车b柱
CN207535988U (zh) 前舱传力结构
CN206125168U (zh) 一种汽车纵梁连接件
CN104554481A (zh) 车身前地板骨架及车辆
CN102390433A (zh) 汽车的碰撞吸能结构
CN205652224U (zh) 车身门槛加强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汽车车身结构
CN101982365A (zh) 一种偏置碰撞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汽车
CN105644628A (zh) 汽车前立柱上段加强结构
CN103448803B (zh) 一种地板后横梁加强结构
CN202863551U (zh) 加强型纵梁s段结构
CN102975770B (zh) 汽车地板
CN202716833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
CN201670272U (zh) 一种汽车后地板总成
CN106314548B (zh) 一种前车体双横梁通道结构
CN105691461B (zh) 一种四轮车车架防撞结构
CN204775532U (zh) 一种汽车中前围板与汽车地板的连接结构
CN100519310C (zh) 一种可伸缩顶汽车前底板的布置结构
CN211196369U (zh) 一种蝶形副车架前纵横梁结构及蝶形副车架
CN210707652U (zh) 汽车纵梁连接结构、应用其的汽车纵梁结构及汽车
CN208774892U (zh) 一种重卡地板骨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