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47948U - 用于车辆的支架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支架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47948U
CN219947948U CN202320965768.7U CN202320965768U CN219947948U CN 219947948 U CN219947948 U CN 219947948U CN 202320965768 U CN202320965768 U CN 202320965768U CN 219947948 U CN219947948 U CN 2199479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plate
bracket assembly
seat
fl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6576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秀玲
刘文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6576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479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479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479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支架组件及车辆。根据本实用新型支架组件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底板上形成有安装面和第一通孔,安装面适于安装座椅;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间隔设置于底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沿且朝向远离底板的方向延伸;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间隔设置于底板长度方向两侧边沿且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连接板将第三侧板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第二连接板将第四侧板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组件通过设置四个同向延伸的侧板与座椅横梁连接提高了支架组件装配后的稳定性,并通过底板与座椅配合提高了座椅装配后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支架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支架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汽车设计结构中,前排座椅安装支架结构作为前排座椅的主要支撑件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确保不会出现较大的局部变形位移,保证驾驶的舒适性及驾乘安全性。目前常用的汽车前排座椅安装结构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安装在座椅横梁上,此结构在通用性上较差,通常是专用结构。第二种是采用安装支架,偏置在座椅横梁侧面用以安装座椅,但现有的支架刚度强度较弱,且安装精度较难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支架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组件通过设置四个同向延伸的侧板与座椅横梁连接提高了支架组件与座椅横梁的连接稳定性,同时,设置底板以限定出安装面与座椅配合,确保了座椅与支架组件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支架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支架组件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底板上形成有安装面和第一通孔,所述安装面适于安装座椅;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沿且朝向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长度方向两侧边沿且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板将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将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组件通过设置底板限定出座椅的安装面,使座椅在装配时能与安装面配合,提高座椅装配后的平稳性。同时,支架组件在底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沿分别设置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底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沿分别设置了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其中,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均朝向远离底板的方向延伸,且四个侧板的延伸方向相同,四个侧板分别与座椅横梁可选择地连接,提高了支架组件与座椅横梁的连接稳定性。
此外,支架组件还设置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将第三侧板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第二连接板将第四侧板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这里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焊接等方式实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设置,使同向延伸的四个侧板连接在一起并与底板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了支架组件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在支架组件加工时,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设计还能降低加工精度的要求,进而降低加工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在长度方向的同一端,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三侧板贴合;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第四翻边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在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第四翻边与所述第四侧板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朝向彼此延伸并贴合于所述第三侧板的内表面,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第四翻边朝向彼此延伸并贴合于所述第四侧板的内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侧板上形成有第五翻边,所述第二侧板上形成有第六翻边,所述第五翻边与所述第六翻边适于贴合座椅横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五翻边与所述第六翻边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架组件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贴合于所述底板的一侧表面,所述加强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架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加强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表面,所述连接件上形成有适于安装座椅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面上还形成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加强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对应的第二定位孔。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座椅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支架组件,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座椅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支架组件,因此,座椅可以通过支架组件实现与座椅横梁的固定连接,其中,支架组件的四个侧板分别与座椅横梁有连接配合关系,提高了座椅与座椅横梁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座椅在与支架组件配合的配合位置与底板的安装面贴合,进一步提高了座椅固定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组件的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组件的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组件的加强板的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组件的加强版与连接件的配合图。
附图标记:
支架组件1;
底板11、安装面111、第一通孔112、第一定位孔113;
第一侧板12、第五翻边121;
第二侧板13、第六翻边131;
第三侧板14、第四侧板15;
第一连接板16、第一翻边161、第二翻边162;
第二连接板17、第三翻边171、第四翻边172;
加强板18、第二通孔181、第二定位孔182;
连接件19、安装孔19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汽车设计结构中,前排座椅安装支架结构作为前排座椅的主要支撑件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确保不会出现较大的局部变形位移,保证驾驶的舒适性及驾乘安全性。目前常用的汽车前排座椅安装结构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安装在座椅横梁上,此结构在通用性上较差,通常是专用结构。第二种是采用安装支架,偏置在座椅横梁侧面用以安装座椅,但现有的支架刚度强度较弱,且安装精度较难保证。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组件1。
根据本实用新型支架组件1包括底板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第四侧板15、第一连接板16和第二连接板17,底板11上形成有安装面111和第一通孔112,安装面111适于安装座椅;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间隔设置于底板11宽度方向的两侧边沿且朝向远离底板11的方向延伸;第三侧板14和第四侧板15间隔设置于底板11长度方向两侧边沿且与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连接板16将第三侧板14与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第二连接板17将第四侧板15与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组件1通过设置底板11限定出座椅的安装面111,使座椅在装配时能与安装面111配合,提高座椅装配后的平稳性。同时,支架组件1在底板11宽度方向的两侧边沿分别设置了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在底板11长度方向的两侧边沿分别设置了第三侧板14和第四侧板15,其中,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和第四侧板15均朝向远离底板11的方向延伸,且四个侧板的延伸方向相同,四个侧板分别与座椅横梁可选择地连接,提高了支架组件1与座椅横梁的连接稳定性。
此外,支架组件1还设置了第一连接板16和第二连接板17,第一连接板16将第三侧板14分别与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连接;第二连接板17将第四侧板15分别与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连接,这里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焊接等方式实现。第一连接板16和第二连接板17的设置,使同向延伸的四个侧板连接在一起并与底板11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了支架组件1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在支架组件1加工时,第一连接板16和第二连接板17的设计还能降低加工精度的要求,进而降低加工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的设计能降低加工精度的要求可以理解为,由于设置了第一连接板16和第二连接板17,因此四个同向延伸的侧板相互连接处无需高精度加工也可实现同样的连接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连接板16包括第一翻边161和第二翻边162,第一翻边161和第二翻边162分别设置于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在长度方向的同一端,第一翻边161和第二翻边162与第三侧板14贴合;第二连接板17包括第三翻边171和第四翻边172,第三翻边171和第四翻边172分别设置于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在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第三翻边171和第四翻边172与第四侧板15贴合。
由于第一连接板16和第二连接板17是将支架组件1四个侧板相互连接的结构,因此,第一连接板16和第二连接板17的构造会影响支架组件1的结构。具体地,第一连接板16包括第一翻边161和第二翻边162,其中,第一翻边161设置于第一侧板12的一端,第二翻边162设置于第二侧板13的同一端,且第一翻边161和第二翻边162朝向彼此延伸;同样的,第二连接板17包括第三翻边171和第四翻边172,其中,第三翻边171设置于第一侧板12的另一端,第四翻边172设置于第二侧板13的另一端。第一连接板16通过构造第一翻边161和第二翻边162使第一连接板16在与第三侧板14连接时相互配合面积增大,提高了第三侧板14与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的连接强度,同理,第二连接板17的构造也提高了第四侧板15与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的连接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翻边161与第二翻边162朝向彼此延伸并贴合于第三侧板14的内表面,第三翻边171与第四翻边172朝向彼此延伸并贴合于第四侧板15的内表面。由于第一翻边161和第二翻边162与第三侧板14贴合,因此,贴合位置会影响支架组件1的装配。具体地,第一翻边161和第二翻边162在与第三侧板14贴合时,第一翻边161和第二翻边162均贴合于第三侧板14的内表面,这里的内表面可以理解为第三侧板14朝向第四侧板15的一侧表面。同理,第三翻边171与第四翻边172贴合于第四侧板15的内表面。本实施例的设计使第一翻边161和第二翻边162在与第三侧板14配合时的配合位置不会影响座椅与支架组件1的装配,第三翻边171和第四翻边172在与第四侧板15配合时的配合位置也不会影响座椅与支架组件1的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侧板12上形成有第五翻边121,所述第二侧板13上形成有第六翻边131,所述第五翻边121与所述第六翻边131适于贴合座椅横梁。由于支架组件1是用于将座椅与座椅横梁连接的结构,因此,支架组件1的构造会影响座椅的装配。具体地,支架组件1在第一侧板12上形成有第五翻边121,同时在第二侧板13上形成有第六翻边131,第五翻边121和第六翻边131在支架组件1与座椅横梁装配时可以贴合座椅横梁的上表面,以增加支架组件1与座椅横梁的配合面积,提高支架组件1与座椅横梁连接的稳定性,这里的上表面可以理解为座椅横梁朝向底板11的一侧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五翻边121与第六翻边131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由于第五翻边121和第六翻边131会贴合座椅横梁,因此,第五翻边121和第六翻边131的构造会影响支架组件1与座椅横梁的装配。具体地,第五翻边121和第六翻边131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使支架组件1在装配时,第五翻边121和第六翻边131与座椅横梁的连接位置的加工更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三侧板14与第四侧板15的长度大于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13的长度。由于支架组件1在与座椅横梁装配时,第三侧板14和第四侧板15也会和座椅横梁配合,因此,第三侧板14和第四侧板15的构造会影响支架组件1与座椅横梁的连接。具体地,第三侧板14和第四侧板15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的长度,以便于支架组件1在与座椅横梁配合时,第三侧板14和第四侧板15能够贴合座椅横梁的侧表面,提高了支架组件1与座椅横梁的连接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架组件1还包括加强板18,加强板18贴合于底板11的一侧表面,加强板18上形成有与第一通孔112对应的第二通孔181。由于支架组件1与座椅横梁连接后,车辆产生的振动会传递到支架组件1,影响支架组件1的使用。具体地,支架组件1还设置有加强板18,加强板18可以贴合于底板11朝向第一侧板12延伸方向的一侧表面,在加强板18上形成有与第一通孔112对应的第二通孔181,当支架组件1与座椅装配时,座椅的至少部分可以穿过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181。加强板18的设置提高了支架组件1的结构强度,减小了支架组件1受车身振动而损坏的风险,提高了支架组件1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架组件1还包括连接件19,连接件19设置于加强板18远离底板11的一侧表面,连接件19上形成有适于安装座椅的安装孔191,安装孔191与第二通孔181对应。由于座椅与座椅横梁的连接需要支架组件1固定,因此,支架组件1的构造会影响座椅与座椅横梁的装配。具体地,支架组件1还构造了连接件19,连接件19设置于加强板18远离底板11的一侧表面,连接件19上形成有与第二通孔181对应的安装孔191,安装孔191内部可以构造螺纹便于和座椅通过螺栓等方式连接,连接件19的构造提高了座椅与支架组件1的连接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安装面111上还形成有第一定位孔113,加强板18上形成有与第一定位孔113对应的第二定位孔182。由于座椅上的至少部分需伸入安装孔191内,因此,支架组件1的构造会影响座椅的装配过程。具体地,支架组件1还在底板11的定位面上设置有在底板11厚度方向上贯通的第一定位孔113,同时,加强板18上形成有与第一定位孔113对应的第二定位孔182。当座椅与支架组件1装配时,第一定位孔113和第二定位孔182能帮助座椅快速定位,提高了座椅与支架组件1的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和第四侧板15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无需将每个支架组件1均加工为一致的,确保了支架组件1的通用性。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座椅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支架组件1,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座椅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支架组件1,因此,座椅可以通过支架组件1实现与座椅横梁的固定连接,其中,支架组件1的四个侧板分别与座椅横梁有连接配合关系,提高了座椅与座椅横梁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座椅在与支架组件1配合的配合位置与底板11的安装面111贴合,进一步提高了座椅固定时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上形成有安装面和第一通孔,所述安装面适于安装座椅;
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沿且朝向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
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长度方向两侧边沿且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延伸方向相同;
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将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将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在长度方向的同一端,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三侧板贴合;
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第四翻边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在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第四翻边与所述第四侧板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朝向彼此延伸并贴合于所述第三侧板的内表面,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第四翻边朝向彼此延伸并贴合于所述第四侧板的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上形成有第五翻边,所述第二侧板上形成有第六翻边,所述第五翻边与所述第六翻边适于贴合座椅横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翻边与所述第六翻边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贴合于所述底板的一侧表面,所述加强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加强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表面,所述连接件上形成有适于安装座椅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上还形成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加强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对应的第二定位孔。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
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构造为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架组件。
CN202320965768.7U 2023-04-25 2023-04-25 用于车辆的支架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199479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5768.7U CN219947948U (zh) 2023-04-25 2023-04-25 用于车辆的支架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5768.7U CN219947948U (zh) 2023-04-25 2023-04-25 用于车辆的支架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47948U true CN219947948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47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65768.7U Active CN219947948U (zh) 2023-04-25 2023-04-25 用于车辆的支架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479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628861B2 (ja) 自動車用センタメンバ構造
US8388048B2 (en) Reinforc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body front part
US7651133B2 (en) Frame extender
EP1270300A2 (en) Support bracket for power unit
CN219947948U (zh) 用于车辆的支架组件及车辆
CN212313682U (zh) 纵梁后悬置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6994496U (zh)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2500011U (zh) 一种车辆前座椅横梁安装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1167091U (zh)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11731553U (zh) 副车架和应用其的车辆
CN211107698U (zh) 用于增程汽车的后副车架及车辆
CN218140929U (zh) 减震器支撑结构
CN218287893U (zh) 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314641U (zh) 空簧安装总成和车辆
CN219192319U (zh) 转向管柱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9651291U (zh) 翼子板组件及车辆
CN210971274U (zh) 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18806112U (zh) 一种元宝梁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15475392U (zh) 一种仪表台管梁安装支架结构
CN218949329U (zh) 后副车架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21340794U (zh) 驾驶室地板总成、汽车座椅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20905100U (zh) 副车架和车辆
CN218616908U (zh) 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562526U (zh) 电机悬置支架和车辆
CN215204310U (zh) 车辆的悬置支架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