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04310U - 车辆的悬置支架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悬置支架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04310U CN215204310U CN202120788780.6U CN202120788780U CN215204310U CN 215204310 U CN215204310 U CN 215204310U CN 202120788780 U CN202120788780 U CN 202120788780U CN 215204310 U CN215204310 U CN 2152043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m
- suspension bracket
- suspension
- vehicle
- sub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悬置支架以及车辆,所述悬置支架,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均与副车架连接,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相对设置,在朝向所述副车架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背离彼此延伸;连接臂,所述连接臂设置在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之间,所述连接臂与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的同侧一端固定。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悬置支架,第一臂、连接臂以及第二臂依次连接,可以有效地提高悬置支架的X向和Z向刚度,通过使第一臂和第二臂在朝向副车架的方向上背离彼此延伸,可以提高悬置支架的Y向和Z向刚度,从而使悬置支架的X向、Y向以及Z向的刚度均更高,以提高悬置支架的隔振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悬置支架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动车辆的驱动桥通过悬置连接到副车架,驱动桥的振动通过悬置传递至副车架。副车架作为驱动桥和车身的连接件,是驱动桥振动传递至车身必经路径。因此,副车架及其悬置支架的隔振性能在提升车辆NVH水平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悬置支架,所述悬置支架的刚度较高,具有更好的隔振性能。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悬置支架的车辆。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悬置支架,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均与副车架连接,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相对设置,在朝向所述副车架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背离彼此延伸;连接臂,所述连接臂设置在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之间,所述连接臂与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的同侧一端固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悬置支架,第一臂、连接臂以及第二臂依次连接,可以有效地提高悬置支架的X向和Z向刚度,通过使第一臂和第二臂在朝向副车架的方向上背离彼此延伸,可以提高悬置支架的Y向和Z向刚度,从而使悬置支架的X向、Y向以及Z向的刚度均更高,以提高悬置支架的隔振性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包括:所述第一臂包括:第一板部和第一连接板部,所述第二臂包括:第二板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部,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部的另一端背离彼此延伸并均与所述副车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以及所述连接臂限定出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上设置有同轴的安装孔,所述悬置通过穿设于所述安装孔的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部或所述第二板部构造为螺母板,所述螺母板的螺母与所述安装孔同轴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臂还包括:第一翻边,所述第二臂还包括: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臂连接,所述第二翻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臂连接,且所述第一翻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翻边的另一端背离彼此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悬置支架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臂与所述副车架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翻边相对设置;和/或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臂与所述副车架之间,并与所述第二翻边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臂上设置有减重孔。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臂的下侧边沿低于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的下侧边沿,所述连接臂的上侧边沿低于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的上侧边沿。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悬置支架,所述悬置支架固定在副车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副车架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横梁、左纵梁、后横梁以及右纵梁,所述悬置支架为两个,所述悬置支架临近所述副车架的车身连接部设置,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后横梁与所述左纵梁连接的区域上、所述后横梁与所述右纵梁连接的区域上。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悬置支架与副车架配合的一个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悬置支架与副车架配合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悬置支架的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悬置支架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悬置支架100,
第一臂110,第一板部111,第一连接板部112,第一翻边113,
第二臂120,第二板部121,第二连接板部122,第二翻边123,
连接臂130,减重孔131,加强板140,
副车架200,
前横梁210,左纵梁220,后横梁230,右纵梁240,车身连接部2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支架100以及车辆。
如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悬置支架100,包括:第一臂110和第二臂120、连接臂130。
其中,第一臂110和第二臂120均与副车架200连接,第一臂110与第二臂120相对设置,在朝向副车架200的方向上,第一臂110和第二臂120背离彼此延伸;连接臂130设置在第一臂110与第二臂120之间,连接臂130与第一臂110、第二臂120的同侧一端固定。
具体而言,第一臂110、连接臂130以及第二臂120依次连接,以限定出大体呈“U”形的悬置支架100,可以提高悬置支架100的X向以及Y向刚度,进而使第一臂110与第二臂120在朝向副车架200的方向上背离彼此延伸,以使悬置支架100与副车架200在YZ平面上的截面大体呈“△”形,可以有效地提高支架的Y向刚度以及Z向刚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X向、Y向以及Z向对应为车辆的前后方向(纵向)、左右方向(横向)以及上下方向(垂向)。
可以理解的是,悬置支架100会受到纵向激励、横向激励以及垂向激励,在受到纵向激励时,悬置支架100在X向上需要具有足够的刚度,在受到横向激励时,悬置支架100在Y向上需要具有足够的刚度,在受到垂向激励时,悬置支架100在Z向上需要具有足够的刚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悬置支架100,第一臂110、连接臂130以及第二臂120依次连接,可以有效地提高悬置支架100的X向和Z向刚度,通过使第一臂110和第二臂120在朝向副车架200的方向上背离彼此延伸,可以提高悬置支架100的Y向和Z向刚度,从而使悬置支架100的X向、Y向以及Z向的刚度均更高,以提高悬置支架100的隔振性能。
在图3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包括:第一臂110包括:第一板部111和第一连接板部112,第二臂120包括:第二板部121与第二连接板部122,第一板部111与第二板部121相对设置,第一连接板部112的一端与第一板部111连接,第二连接板部122的一端与第二板部121连接,第一连接板部112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板部122的另一端背离彼此延伸并均与副车架200连接。
也就是说,第一连接板部112与第二连接板部122用于与副车架200连接,以提高副车架200与悬置支架100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使第一连接板部112与第二连接板部122在朝向副车架200的方向上背离彼此延伸,以使第一连接板部112、第二连接板部122以及副车架200的连线呈三角形,有效地提高Y向以及Z向刚度。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一臂110、第二臂120以及连接臂130限定出容置空间,第一板部111和第二板部121上设置有同轴的安装孔,悬置通过穿设于安装孔的紧固件固定在容置空间内。
第一板部111与第二板部121大体平行设置,悬置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并使悬置的周向与第一板部111的安装孔、第二板部121的安装孔同轴设置,可以提高悬置的固定稳定性,避免悬置出现偏置,以提高悬置对激励的衰减效果,进一步提高悬置支架100的减振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板部111或第二板部121构造为螺母板,螺母板的螺母与安装孔同轴设置。这样,紧固件由一侧伸入容置空间,并与位于容置空间另一侧的螺母板固定连接,可以提高悬置支架100与悬置之间的装配效率,使悬置与悬置支架100之间的连接更加简单、方便。
如图1和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臂110还包括:第一翻边113,第二臂120还包括:第二翻边123,第一翻边113的一端与第一臂110连接,第二翻边123的一端与第二臂120连接,且第一翻边113的另一端与第二翻边123的另一端背离彼此延伸。
具体而言,第一翻边113的上部宽度小于下部宽度,且第一翻边113的下部相对容置空间向外延伸并固定在副车架200上,第二翻边123的上部宽度小于下部宽度,且第二翻边123的下部相对容置空间向外延伸并固定在副车架200上,使第一翻边113和第二翻边123在可以实现Y向支撑的同时,还具有X向支撑作用。
进而,第一翻边113、副车架200以及第一连接板部112在YZ平面上的截面大体为三角形,第二翻边123、副车架200以及第二连接板部122在YZ平面上的截面大体为三角形,可以进一步提升悬置支架100的Y向刚度。
如图2和图4所示,悬置支架100还包括:加强板140,加强板140设置在第一臂110与副车架200之间,并与第一翻边113相对设置;和/或加强板140设置在第二臂120与副车架200之间,并与第二翻边123相对设置。由此,通过设置加强板140,可以进一步提高悬置支架100的结构强度以及刚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仅在第一臂110与副车架200之间设置加强板14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仅在第二臂120与副车架200之间设置加强板140,优选地,在第一臂110与副车架200之间,第二臂120与副车架200之间均设置有加强板140。
进一步地,加强板140、第一臂110以及副车架200之间在YZ平面上的截面也大体呈三角形,第一翻边113、副车架200以及第一连接板部112在YZ平面上的截面大体为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在安装孔的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加强板140、第二臂120以及副车架200之间在YZ平面上的截面也大体呈三角形,第二翻边123、副车架200以及第二连接板部122在YZ平面上的截面大体为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在安装孔的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悬置支架100的Y向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臂130上设置有减重孔131。这样,通过减重孔131,可以有效地降低悬置支架100的重量,降低生产成本,并使悬置支架100满足轻量化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连接臂130的下侧边沿低于第一臂110、第二臂120的下侧边沿,连接臂130的上侧边沿低于第一臂110、第二臂120的上侧边沿。这样,可以提高装配便利性,避免悬置与悬置支架100装配的过程中,副车架200与悬置支架100装配的过程中,装配工具或边界部件与连接臂130干涉,提高装配便利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第一臂110、第二臂120、连接臂130、第一翻边113、第二翻边123以及加强板140均构造为钣金件,彼此通过焊接固定,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悬置支架100,悬置支架100固定在副车架200上。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采用上述悬置支架100,可以提高车辆的NVH性能。
如图1所示,副车架200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横梁210、左纵梁220、后横梁230以及右纵梁240,悬置支架100为两个,悬置支架100临近副车架200的车身连接部250设置,且分别设置在后横梁230与左纵梁220连接的区域上、后横梁230与右纵梁240连接的区域上。
这样,使悬置支架100临近车身连接部250设置,并使悬置支架100分别设置在后横梁230与左纵梁220连接的区域上,后横梁230与右纵梁240连接的区域上,该区域的刚度最大,受载荷时的变形量最小,可以进一步提高悬置支架100在X向、Y向以及Z向上的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悬置支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臂(110)和第二臂(120),所述第一臂(110)和所述第二臂(120)均与副车架(200)连接,所述第一臂(110)与所述第二臂(120)相对设置,在朝向所述副车架(200)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臂(110)和所述第二臂(120)背离彼此延伸;
连接臂(130),所述连接臂(130)设置在所述第一臂(110)与所述第二臂(120)之间,所述连接臂(130)与所述第一臂(110)、所述第二臂(120)的同侧一端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悬置支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第一臂(110)包括:第一板部(111)和第一连接板部(112),所述第二臂(120)包括:第二板部(121)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部(122),所述第一板部(111)与所述第二板部(12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部(1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部(11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部(1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部(12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部(11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部(122)的另一端背离彼此延伸并均与所述副车架(20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悬置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110)、所述第二臂(120)以及所述连接臂(130)限定出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板部(111)和所述第二板部(121)上设置有同轴的安装孔,所述悬置通过穿设于所述安装孔的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悬置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111)或所述第二板部(121)构造为螺母板,所述螺母板的螺母与所述安装孔同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悬置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110)还包括:第一翻边(113),所述第二臂(120)还包括:第二翻边(123),所述第一翻边(1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臂(110)连接,所述第二翻边(12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臂(120)连接,且所述第一翻边(1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翻边(123)的另一端背离彼此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悬置支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板(140),所述加强板(140)设置在所述第一臂(110)与所述副车架(200)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翻边(113)相对设置;和/或所述加强板(140)设置在所述第二臂(120)与所述副车架(200)之间,并与所述第二翻边(123)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悬置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130)上设置有减重孔(13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悬置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130)的下侧边沿低于所述第一臂(110)、所述第二臂(120)的下侧边沿,所述连接臂(130)的上侧边沿低于所述第一臂(110)、所述第二臂(120)的上侧边沿。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悬置支架(100),所述悬置支架(100)固定在副车架(20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200)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横梁(210)、左纵梁(220)、后横梁(230)以及右纵梁(240),所述悬置支架(100)为两个,所述悬置支架(100)临近所述副车架(200)的车身连接部(250)设置,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后横梁(230)与所述左纵梁(220)连接的区域上、所述后横梁(230)与所述右纵梁(240)连接的区域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88780.6U CN215204310U (zh) | 2021-04-16 | 2021-04-16 | 车辆的悬置支架以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88780.6U CN215204310U (zh) | 2021-04-16 | 2021-04-16 | 车辆的悬置支架以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04310U true CN215204310U (zh) | 2021-12-17 |
Family
ID=79449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788780.6U Active CN215204310U (zh) | 2021-04-16 | 2021-04-16 | 车辆的悬置支架以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04310U (zh) |
-
2021
- 2021-04-16 CN CN202120788780.6U patent/CN21520431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86788B (zh) |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及相应的汽车 | |
CN111746648B (zh) | 车辆用副车架 | |
CN215284981U (zh) | 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5706857U (zh) | 汽车前副车架 | |
CN215204310U (zh) | 车辆的悬置支架以及车辆 | |
CN207433631U (zh) |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和车辆 | |
CN216994496U (zh) |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5097819U (zh) | 后副车架 | |
CN211107698U (zh) | 用于增程汽车的后副车架及车辆 | |
CN211167091U (zh) |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 |
CN212921136U (zh) | 副仪表板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7994552U (zh) | 车架总成和车辆 | |
CN213007470U (zh) | 后桥悬置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9972577U (zh) | 副车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20430284U (zh) |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 |
CN215245138U (zh) | 车身侧连接结构以及车辆 | |
CN220390960U (zh) | 一种悬置安装结构及车辆 | |
CN218140929U (zh) | 减震器支撑结构 | |
CN221642236U (zh) | 安装支架、减震器安装总成及车辆 | |
CN211076052U (zh) | 一种框式副车架 | |
CN218806112U (zh) | 一种元宝梁加强结构及汽车 | |
CN217477001U (zh) | 桥壳、车桥和车辆 | |
CN219904541U (zh) | 驾驶室前支架焊接总成和车辆 | |
CN220349790U (zh) | 摆臂安装支架、副车架以及车辆 | |
CN220430285U (zh) | 副车架和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