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76052U - 一种框式副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框式副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76052U
CN211076052U CN201920938190.XU CN201920938190U CN211076052U CN 211076052 U CN211076052 U CN 211076052U CN 201920938190 U CN201920938190 U CN 201920938190U CN 211076052 U CN211076052 U CN 211076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plate
stabilizer bar
frame
cross beam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3819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叶艳
王文志
石伯妹
赵鸿博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xiang Qianchao Co Ltd
Wanxiang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anxiang Qianchao Co Ltd
Wanxiang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xiang Qianchao Co Ltd, Wanxiang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Wanxiang Qiancha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3819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76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76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76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包括前横梁、纵臂、后横梁和设于纵臂上的羊角管,纵臂包括左纵臂和右纵臂,前横梁、纵臂、右纵臂和后横梁围成框形结构,后横梁包括后横梁上板和后横梁下板,后横梁上板的宽边对称设有凸出的转向机安装结构和稳定杆安装结构,后横梁上板左端设有减重孔,其右端设有凸起的后悬置安装结构,纵臂的下边沿设有加强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后横梁上板的宽边对称凸出设置转向机安装结构和稳定杆安装结构,并设有减重孔和后悬置安装结构,代替单独设置支架的形式来安装稳定杆、转向机、后悬置等结构,加工工序少,制造成本低,有利于提高副车架整体和局部强度,并实现了轻量化设计。

Description

一种框式副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框式副车架。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问题的不断加重,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汽车后副车架是车辆上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前后车桥的骨架,支承前后车桥、悬挂的支架,使车桥、悬挂通过它再与“正车架”相连。副车架在阻隔振动和噪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减少其直接进入车厢,并且能够带来很好的悬架连接刚度,减小由路面传来的振动,带来良好的舒适性,同时把悬架系统中的各个散件变成总成,提高了悬架系统的通用性,对整车的舒适性和操控性有重要影响,降低了研发成本。因此,汽车后副车架设计在汽车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副车架都通过在后横梁上单独设置支架的形式来安装稳定杆、转向机、后悬置等结构,支架繁多且加工工序太多,不利于节约成本;并且单独支架的设置增加了副车架的重量,且各个安装点的刚度变差。
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汽车后副车架总成”,其公告号CN202080336U,其公开了一种汽车后副车架总成。它包括后副车架本体,所述后副车架本体中部低平,两端向上弯曲,整体呈弓状,所述后副车架本体设置有均由厚度均匀的薄板冲压成型的后副车架下板、右后副车架下板、左后稳定杆连接支座、右后稳定杆连接支座、左后上拉杆支架、右后上拉杆支架,所述后副车架本体下部的左右对应分别设置有左后副车架下板和右后副车架下板,所述后副车架本体前侧的侧面上设有左右对应的左后稳定杆连接支座和右后稳定杆连接支座,所述后副车架本体左右两个端头分别设有左后上拉杆支架和右后上拉杆支架。该实用新型设置了大量的支架进行固定,增加了副车架的重量,刚性较差,且加工工序太多,不利于节约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副车架结构复杂、加工繁琐、刚性不足、加工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框式副车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框式副车架,包括前横梁、纵臂、后横梁和设于纵臂上的羊角管,所述纵臂包括左纵臂和右纵臂,所述前横梁、纵臂、右纵臂和后横梁围成框形结构,所述后横梁包括后横梁上板和后横梁下板,所述后横梁上板的宽边对称设有凸出的转向机安装结构和稳定杆安装结构,所述后横梁上板左端设有减重孔,其右端设有凸起的后悬置安装结构,所述纵臂的下边沿设有加强板。
作为优选,所述转向机安装结构上设有转向机安装孔。
作为优选,所述稳定杆安装结构包括若干稳定杆安装凸起和凸台,所述稳定杆安装凸起之间设有稳定杆安装凹槽,所述凸台为弧形套孔结构,且稳定杆安装凹槽、凸台与减重通道的中心线互相重合,所述稳定杆安装凸起上设有稳定杆安装孔。
副车架后横梁由后横梁上板和后横梁下板构成,在后横梁上板上设有不同高度但左右对称的转向机安装结构和稳定杆安装结构,其上分别开有转向机安装孔和稳定杆安装孔;因此,后横梁上板可根据转向机和稳定杆的安装高度需求来调整转向机安装结构和稳定杆安装结构的高度,在保证了整个后横梁整体性的同时,不需要再单独设置转向机和稳定杆的安装支架,减少了副车架加工工序,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转向机和稳定杆安装刚度。
作为优选,所述后悬置安装结构包括上悬置安装凸起和下悬置安装凸起,所述上悬置安装凸起和下悬置安装凸起为沿后横梁上板的长边方向延伸的长条形,且其之间设有减重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减重通道中开有长圆减重孔。
后悬置安装结构也是通过后横梁自身结构根据后悬置的安装需求设有相应高度的安装结构,高度根据需求可调,适用于多种车型的选用,适应性强,在后悬置安装机构中间开设减重通道,一方面可以减少副车架重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为驱动轴提供避让,而在减重通道中继续开设长圆减重孔,则可以进一步降低副车架的重量,实现轻量化设计。
作为优选,所述上悬置安装凸起和下悬置安装凸起上设有后悬置安装孔。
作为优选,所述减重孔的周围设有若干加强凸起。
后横梁上板的左端设有减重孔,在减重孔周围设有若干起到加强作用的加强凸起,该加强凸起有六处。在后横梁上板左端由于没有其他承重机构的安装,受力很小,因而开设减重孔能大大减少整个副车架的重量,而在减重孔周围设置加强结构则可以提高整个副车架的扭转和弯曲刚度。
作为优选,所述纵臂包括纵臂上板和纵臂下板,所述纵臂上板上设有车身连接孔,所述加强板通过上板连接孔和下板连接孔分别与纵臂上板和纵臂下板连接,并延伸至纵臂之外,且加强板位于纵臂之外的区域上设有车身连接孔。
由于纵臂上的车身连接孔设于纵臂上板,当副车架与纵臂上板通过车身连接孔连接时,下部处于悬空的状态,当副车架受到向上或向下的载荷时,副车架受到的应力比较大,加上加强板后,加强板与副车架上下板分别相连,分掉了作用在副车架上的应力,减少了副车架本体受到的应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副车架本体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前横梁和纵臂上均设有悬置支架。
作为优选,所述前横梁上设有前悬支架。
悬置支架和前悬支架用于安装悬置,例如安装汽车的动力系统等。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后横梁上板的宽边对称凸出设置转向机安装结构和稳定杆安装结构,并设有减重孔和后悬置安装结构,代替单独设置支架的形式来安装稳定杆、转向机、后悬置等结构,加工工序少,制造成本低,有利于提高副车架整体和局部强度,并实现了轻量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副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后横梁上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加强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前横梁1,纵臂2,左纵臂21,右纵臂22,纵臂上板23,纵臂下板24,后横梁3,后横梁上板31,后横梁下板32,羊角管4,转向机安装结构5,转向机安装孔51,稳定杆安装结构6,稳定杆安装凸起61,凸台62,稳定杆安装凹槽63,稳定杆安装孔64,减重孔7,加强凸起71,后悬置安装结构8,上悬置安装凸起81,下悬置安装凸起82,后悬置安装孔83,加强板9,上板连接孔91,下板连接孔92,减重通道10,长圆减重孔101,车身连接孔11,悬置支架12,前悬支架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框式副车架,包括前横梁1、纵臂2、后横梁3和设于纵臂2上的羊角管4,,所述纵臂2包括左纵臂21和右纵臂22,所述前横梁1、纵臂21、右纵臂22和后横梁3围成框形结构,所述前横梁1和纵臂2上均设有悬置支架12,前横梁1上还设有前悬支架13,所述后横梁3包括后横梁上板31和后横梁下板32,所述后横梁上板31的宽边对称设有凸出的转向机安装结构5和稳定杆安装结构6,转向机安装结构5上设有转向机安装孔51,所述稳定杆安装结构6包括若干稳定杆安装凸起61和凸台62,所述稳定杆安装凸起61之间设有稳定杆安装凹槽63,所述凸台62为弧形套孔结构,且稳定杆安装凹槽63、凸台62与减重通道10的中心线互相重合,所述稳定杆安装凸起61上设有稳定杆安装孔64,所述后横梁上板31左端设有减重孔7,所述减重孔7的周围设有若干加强凸起71,后横梁上板31右端设有凸起的后悬置安装结构8,所述后悬置安装结构8包括上悬置安装凸起81和下悬置安装凸起82,所述上悬置安装凸起81和下悬置安装凸起82为沿后横梁上板31的长边方向延伸的长条形,上悬置安装凸起81和下悬置安装凸起82上均设有后悬置安装孔83,且其之间设有减重通道10,所述减重通道10中开有长圆减重孔101,如图3-4所示,所述纵臂2包括纵臂上板23和纵臂下板24,所述纵臂上板23上设有车身连接孔11,所述加强板9通过上板连接孔91和下板连接孔92分别与纵臂上板23和纵臂下板24连接,并延伸至纵臂2之外,且加强板9位于纵臂2之外的区域上设有车身连接孔11。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悬置支架12和前悬支架13用于安装悬置,后悬置通过后悬置安装结构8上的后悬置安装孔83安装于后横梁上板31,后横梁上板31可根据转向机和稳定杆的安装高度需求来调整转向机安装结构5和稳定杆安装结构6的高度,以达到最佳安装效果,纵臂上板23和加强板9通过车身连接孔11与车身连接。

Claims (10)

1.一种框式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横梁(1)、纵臂(2)、后横梁(3)和设于纵臂(2)上的羊角管(4),所述纵臂(2)包括左纵臂(21)和右纵臂(22),所述前横梁(1)、左纵臂(21)、右纵臂(22)和后横梁(3)围成框形结构,所述后横梁(3)包括后横梁上板(31)和后横梁下板(32),所述后横梁上板(31)的宽边对称设有凸出的转向机安装结构(5)和稳定杆安装结构(6),所述后横梁上板(31)左端设有减重孔(7),其右端设有凸起的后悬置安装结构(8),所述纵臂(2)的下边沿设有加强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式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置安装结构(8)包括上悬置安装凸起(81)和下悬置安装凸起(82),所述上悬置安装凸起(81)和下悬置安装凸起(82)为沿后横梁上板(31)的长边方向延伸的长条形,且其之间设有减重通道(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框式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通道(10)中开有长圆减重孔(10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框式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悬置安装凸起(81)和下悬置安装凸起(82)上设有后悬置安装孔(8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框式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7)的周围设有若干加强凸起(7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框式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安装结构(6)包括若干稳定杆安装凸起(61)和凸台(62),所述稳定杆安装凸起(61)之间设有稳定杆安装凹槽(63),所述凸台(62)为弧形套孔结构,且稳定杆安装凹槽(63)、凸台(62)与减重通道(10)的中心线互相重合,所述稳定杆安装凸起(61)上设有稳定杆安装孔(64)。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框式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安装结构(5)上设有转向机安装孔(51)。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框式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臂(2)包括纵臂上板(23)和纵臂下板(24),所述纵臂上板(23)上设有车身连接孔(11),所述加强板(9)通过上板连接孔(91)和下板连接孔(92)分别与纵臂上板(23)和纵臂下板(24)连接,并延伸至纵臂(2)之外,且加强板(9)位于纵臂(2)之外的区域上设有车身连接孔(11)。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框式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1)和纵臂(2)上均设有悬置支架(12)。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框式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1)上设有前悬支架(13)。
CN201920938190.XU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框式副车架 Active CN211076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38190.XU CN211076052U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框式副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38190.XU CN211076052U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框式副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76052U true CN211076052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32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38190.XU Active CN211076052U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框式副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760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82470B (zh) 用于车辆的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8657278B (zh) 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09795601U (zh) 一种多连杆悬架后副车架
CN103786788B (zh)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及相应的汽车
CN113184052B (zh) 一种兼顾后轮转向的五连杆铝合金后副车架
CN111216793A (zh) 一种新型钢制框式前副车架
CN216467237U (zh) 后驱电动车用后悬架装置
CN208746082U (zh) 后副车架和车辆
CN211943495U (zh) 一种新型钢制框式前副车架
CN211076052U (zh) 一种框式副车架
CN208530689U (zh) 副车架本体总成
CN217022662U (zh) 能同时兼顾多种配置车型的铝合金前副车架
CN215285018U (zh) 一种后地板结构及汽车
JP2758628B2 (ja) ミッドシップ車両
CN202071883U (zh) 前副车架装配结构
CN212605435U (zh) 一种五连杆后副车架
CN211055242U (zh) 一种多连杆轻量化后副车架
CN211995854U (zh) 具有加强支架的副车架结构
CN210852638U (zh) 一种高形态多用模块化后副车架
CN211076053U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结构
CN211731560U (zh) 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结构
CN215204310U (zh) 车辆的悬置支架以及车辆
CN218489750U (zh)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卡车
CN211568092U (zh) 一种后悬架安装横梁的加强结构
CN220430285U (zh) 副车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1215 Wanxiang Road,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anxiang Qianchao Co.,Ltd.

Patentee after: WANXIA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11215 Wanxiang Road,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ANXIANG QIANCHAO Co.,Ltd.

Patentee before: WANXIANG GROUP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