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24253U - 拉深模具 - Google Patents

拉深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24253U
CN219924253U CN202320793640.7U CN202320793640U CN219924253U CN 219924253 U CN219924253 U CN 219924253U CN 202320793640 U CN202320793640 U CN 202320793640U CN 219924253 U CN219924253 U CN 2199242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die assembly
stripping
lower di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9364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照洲
伍志钢
黄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rd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rd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rd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rd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9364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242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242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242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深模具,其包括可上下开合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脱料滑块、下模脱料组件;上模组件包括成型冲头、与成型冲头活动配合以将冲压材料从成型冲头上推离的刮料板;下模组件上开设有成型腔,脱料滑块滑动配合在成型腔内;下模脱料组件设置在下模组件上并与上模组件联动连接,可伸缩地支撑脱料滑块;在合模状态,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压合对接,下模脱料组件受上模组件抵压解除对脱料滑块的支撑;在开模状态,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相分离,下模脱料组件复位顶起脱料滑块。本实用新型的拉深模具在拉伸过程中冲压材料可不受阻力地均匀自由流动和均匀收缩,保证了拉伸成型后的冲压材料壁厚均匀,有效提升了成型后的冲压材料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拉深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尤其涉及一种拉深模具。
背景技术
在钣金模具冲压技术中,特别是对于拉伸模具,经常遇到拉伸壁厚达不到要求,或者脱料不顺畅甚至完全无法脱料导致产品卡死的现象。
在电池单体中,壳体内部的电极组件一般通过连接部件与端盖上的电极端子链接,已将内部的电流传输至电极端子上,为了保证连接部件的稳定性,产品的壁厚要求就特别高。
现有技术中的拉伸模具在冲压材料的成型过程中,为方便冲压材料的上下模脱料,一般是上模的脱料板向下压住冲压材料,下模内的内脱件始终向上顶住冲压材料。其存在的至少一个缺陷是:冲压材料在其成型过程中受到脱料板的下压力、内脱件的上压力,受到阻力的冲压材料在成型过程中无法自由流动和均匀收缩,最终易出现产品壁厚不达标、产品报废率较高、无法送料、不能正常生产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拉深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拉深模具,其包括可上下开合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脱料滑块、下模脱料组件;
所述上模组件包括用于在冲压材料上挤压出凸包的成型冲头、与所述成型冲头活动配合以将冲压材料从成型冲头上推离的刮料板;
所述下模组件上开设有为冲压材料上的凸包成型预留空间的成型腔,所述脱料滑块滑动配合在所述成型腔内;所述下模脱料组件设置在所述下模组件上并与所述上模组件联动连接,可伸缩地支撑所述脱料滑块;
在合模状态,所述上模组件与所述下模组件压合对接,所述下模脱料组件受所述上模组件抵压处于回缩状态,解除对所述脱料滑块的支撑,所述脱料滑块落入所述成型腔的腔底;
在开模状态,所述上模组件与所述下模组件相分离,所述下模脱料组件复位顶起所述脱料滑块,所述脱料滑块的底部与所述成型腔的腔底分离。
优选地,所述下模脱料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模组件上远离所述上模组件一侧的支承板、分别穿设于所述下模组件且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承板上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承板与所述下模组件之间的第一弹性部件;
所述第一顶杆的相对另一端相对凸出于所述下模组件上朝向所述上模组件的表面,所述第二顶杆在所述第一顶杆的一侧并位于所述成型腔的下方;
在所述合模状态,所述第一顶杆的相对另一端受所述上模组件抵压,所述第二顶杆与所述成型腔的腔底间隔分离;
在所述开模状态,所述第一顶杆的相对另一端与所述上模组件分离,所述脱料滑块的底部支撑在所述第二顶杆的相对另一端上。
优选地,所述下模组件包括沿远离所述上模组件的一侧依次叠设的下模板、下垫板、下模座、下垫脚、下托板、以及穿设于所述下模板且以其底部支撑在所述下垫板上的成型镶件,所述成型腔开设在所述成型镶件上。
优选地,所述下模座和下托板之间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支承板的收容空间。
优选地,所述下垫板和下模座上同轴开设有与所述成型腔相连通的通孔,所述第二顶杆穿设于所述通孔。
优选地,所述通孔的周向尺寸小于所述成型腔的周向尺寸。
优选地,所述上模组件还包括沿远离所述下模组件的方向依次叠设的上脱板、上脱背板、上夹板、上垫板、上模座;
所述成型冲头穿设于所述上脱板;
在所述合模状态,所述刮料板与所述上脱板抵接,所述成型冲头相对所述刮料板上朝向所述下模组件的表面伸出;
在所述开模状态,所述刮料板与所述上脱板为间隔设置,所述成型冲头与所述刮料板上朝向所述下模组件的表面齐平。
优选地,所述上脱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刮料板的形状尺寸对应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上模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成型冲头的一侧且穿设于所述刮料板的第二弹性部件。
优选地,所述下模组件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伸入的收容腔。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冲压材料的拉伸成型过程中,下模脱料机构处于回缩状态,对所述脱料滑块没有支撑,脱料滑块是未生效的,同时刮料板与成型冲头是可相对活动的,使得拉伸过程中冲压材料可不受阻力地均匀自由流动和均匀收缩,保证了拉伸成型后的冲压材料壁厚均匀,有效提升了成型后的冲压材料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拉伸模具在合模临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拉伸模具在合模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拉伸模具在开模临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拉伸模具在开模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便于描述不同部件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
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拉深模具,其包括可上下开合的上模组件1和下模组件2、脱料滑块3、下模脱料组件4;
上模组件1包括成型冲头10、刮料板11。成型冲头10用于在冲压材料上挤压出凸包,成型冲头10穿设于刮料板11,可相对刮料板11上下移动。刮料板11与成型冲头10活动配合以将成型后的冲压材料从成型冲头10上推离从而完成上模脱料。
下模组件2上开设有为冲压材料上的凸包成型预留空间的成型腔(图中未标出),脱料滑块3滑动配合在成型腔内以将成型后的冲压材料顶出从而完成下模脱料。成型腔与成型冲头10为同轴设置。
下模脱料组件4设置在下模组件2上并与上模组件1联动连接,可伸缩地支撑脱料滑块3。
如图2所示,在合模状态,上模组件1与下模组件2压合对接,下模脱料组件4受上模组件1抵压处于回缩状态,解除对脱料滑块3的支撑,脱料滑块3落入成型腔的腔底。
如图4所示,在开模状态,上模组件1与下模组件2相分离,下模脱料组件4复位顶起脱料滑块3,脱料滑块3的底部与成型腔的腔底分离。
使用时,将冲压材料放置在下模组件2上,冲压材料可为板状,其面积大于成型腔的开口面积,使其部分覆盖成型腔的开口,另一部分支撑在下模组件2上。
上模组件1逐渐下移,在如图1示出的合模临界状态时,刮料板11与成型冲头10先一同接触到冲压材料,非受力的状态下的刮料板11与成型冲头10大致齐平于同一水平面。上模组件1此时如图1所示刚接触到下模脱料组件4且未与下模脱料组件4产生联动。脱料滑块3底部支撑在下模脱料组件4上,但未与冲压材料接触。
上模组件1继续下移后,在如图2示出的合模状态时,成型冲头10相对刮料板11下移伸出,并挤压冲压材料,成型冲头10随之紧嵌于成型后的冲压材料上的凸包孔,刮料板11贴合在冲压材料上凸包外围的平板部分。冲压材料被挤压的部分沿着成型腔内凹形成凸包,获得成型后的冲压材料。此时的上模组件1对下模脱料组件4已施加了抵压力,下模脱料组件4在上模组件1的抵压力作用下解除对脱料滑块3的支撑。同时脱料滑块3受冲压材料上逐渐成型的凸包挤压下移,落入成型腔的腔底,其底部支撑在成型腔的腔底。
具体地,结合图1至图2,随着上模组件1相对下模组件2下移,从合模临界状态到合模状态的过程中,也即冲压材料的拉伸成型过程中,下模脱料机构的第二顶杆42随之沿远离脱料滑块3的一侧逐渐下移,下模脱料机构是未生效的,从而脱料滑块3也是未生效的。同时成型冲头10与刮料板11之间为可活动的配合,在成型冲头10挤压冲压材料的过程中,刮料板11贴合冲压材料但并未对冲压材料施加挤压力,而是相对于成型冲头10上移(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成型过程中脱料板紧压住冲压材料的平板部分)。因此在冲压材料的凸包拉伸成型过程中,冲压材料上下均不受阻力,其是自由成型的,使得拉伸过程中冲压材料可均匀自由地流动和均匀地收缩,保证了拉伸成型后的冲压材料壁厚均匀,有效提升了成型后的冲压材料产品质量,且上下模脱料顺畅,防止脱料不顺导致冲压材料卡死的现象发生。
上模组件1逐渐上移,在如图3示出的开模临界状态时,上模组件1与下模组件2相分离开始形成间隙,上模组件1带动其上的成型冲头10上移,此时上模组件1开始松开下模脱料组件4的第一顶杆41,使得下模脱料组件4的第二顶杆42上移抵住脱料滑块3的底部,下模脱料组件4处于开始生效的临界状态。
上模组件1继续上移,在如图4示出的开模状态时,上移过程中刮料板11相对成型冲头10下移,顺势将成型后的冲压材料下推,使成型冲头10与成型后的冲压材料上的凸包孔分离,完成上模脱料;同时成型后的冲压材料受脱料滑块3上顶被顶出成型腔开口处,完成下模脱料。
在本实施例中,下模脱料组件4包括设置在下模组件2上远离上模组件1一侧的支承板40、分别穿设于下模组件2且一端连接在支承板40上的第一顶杆41和第二顶杆42、以及设置在支承板40与下模组件2之间的第一弹性部件43。
其中,如图1-4所示,第一弹性部件43可以是弹簧等。第一弹性部件43可穿设于支承板40和下模组件2,在第一顶杆41受到上模组件1的抵压力下移时被拉伸而储存弹性变形能,在第一顶杆41受到的抵压力消失后回弹,为第一顶杆41、支承板40、第二顶杆42的复位回弹提供动力。或者,第一弹性部件43也可以是抵接在支承板40和下模组件2之间的压缩弹簧等。
第一弹性部件43可以同时设置两个,对称分布在第二顶杆42的两侧,加强下模脱料组件4的整体平衡和结构稳定性。
第一顶杆41的相对另一端相对凸出于下模组件2上朝向上模组件1的表面,第二顶杆42在第一顶杆41的一侧并位于成型腔的下方。且第一顶杆41的长度可大于第二顶杆42的长度。
如图2所示,在合模状态,第一顶杆41的相对另一端受上模组件1抵压下移,带动支承板40下移,同时带动第二顶杆42下移,第一弹性部件43被拉伸储存弹性变形能。第二顶杆42的相对另一端与成型腔的腔底此时为间隔分离。脱料滑块3的底部支承在成型腔的腔底。
如图4所示,在开模状态,第一顶杆41的相对另一端与上模组件1完全分离后,第一顶杆41的相对另一端失去抵压力。第一弹性部件43复原,在第一弹性部件43的弹性变形驱动下,第一顶杆41的相对另一端、支承板40上移,同时也带动第二顶杆42上移。第二顶杆42的相对另一端伸入成型腔,脱料滑块3的底部被第二顶杆42的相对另一端顶起并支撑在第二顶杆42的相对另一端上,脱料滑块3将成型后的冲压材料顶出完成下模脱料。
在本实施例中,下模组件2包括沿远离上模组件1的一侧依次叠设的下模板20、下垫板21、下模座22、下垫脚23、下托板24、以及穿设于下模板20且以其底部支撑在下垫板21上的成型镶件25,成型腔开设在成型镶件25上。成型镶件25可拆卸固定于下模板20开设的孔内,通过更换不同的成型镶件25,可适应不同形状需求的冲压材料的成型。
进一步地,下模组件2还可包括用于为合模提供缓冲的缓冲部件26,缓冲部件26可以穿设于下模板20、下垫板21、下模座22,并且一端凸出于下模板20朝向上模组件的表面,在合模状态时被刮料板11抵压住,在开模状态时复原,过程中为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的压合对接提供缓冲作用力。
进一步地,可在下模座22和下托板24之间形成用于收容支承板40的收容空间,第一弹性部件43可以如图1-4所示向下凸出于支承板40,并一同收容在收容空间内。
进一步地,下垫板21和下模座22上同轴可开设与成型腔相连通的通孔(图中未标出),第二顶杆42穿设于通孔。下模座22、下垫板21上的通孔与成型腔为同轴设置且相互连通,以供第二顶杆42顺利伸入成型孔将脱料滑块3顶起,或在回缩时离开成型孔收容在通孔内。
其中,通孔的周向尺寸可以小于成型腔的周向尺寸,以在成型腔的腔底上形成供脱料滑块3支撑其上的区域。当通孔或成型腔的横截面呈圆形时,内周尺寸指内径。当通孔或成型腔的横截面呈正方形时,其内周尺寸指内周宽度。当通孔或成型腔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时,内周尺寸指内周长宽度。当通孔或成型腔的横截面呈其他形状时,其内周尺寸可指内周最大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上模组件1还包括沿远离下模组件2的方向依次叠设的上脱板12、上脱背板13、上夹板14、上垫板15、上模座16;成型冲头10穿设于上脱板12。
如图2或图3所示,在合模状态或开模临界状态,刮料板11与上脱板12抵接,成型冲头10相对刮料板11上朝向下模组件2的表面向下伸出,以在冲压材料上挤压出凸包。
如图1或图4所示,在合模临界状态或开模状态,刮料板11与上脱板12为间隔设置,两者之间未接触且存在富余的间隔空间供刮料板11上移。成型冲头10与刮料板11上朝向下模组件2的表面齐平。
进一步地,上脱板12上开设有与刮料板11的形状尺寸对应的凹槽,供刮料板11在上移时进入凹槽并抵紧在凹槽内。
进一步地,上模组件1还包括设置在成型冲头10的一侧且穿设于刮料板11的第二弹性部件17。第二弹性部件17可以是弹簧。第二弹性部件17可以一端穿设于刮料板11,另一端依次穿设于上脱板12和上脱背。如图2所示,在合模状态时,第二弹性部件17随刮料板11的上移被压缩,储存弹性变形能。如图4所示,在开模状态时,第二弹性部件17复原推动刮料板11下移复位,同时也为刮料板11推出成型后的冲压材料(即下模脱料)提供动力。
对应地,可在下模组件2的下模板20上开设供第二弹性部件17伸入的收容腔5,第二弹性部件下移后伸入收容腔5内。
冲压材料可以是新能源转接片或者其他具有向上成型的产品等。新能源转接片的成品常用于电池组件中,其对壁厚均匀程度要求较高。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拉伸模具进行加工新能源转接片,可获得壁厚均匀且上下模脱料过程顺畅的新能源转接片成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上下开合的上模组件(1)和下模组件(2)、脱料滑块(3)、下模脱料组件(4);
所述上模组件(1)包括用于在冲压材料上挤压出凸包的成型冲头(10)、与所述成型冲头(10)活动配合以将冲压材料从成型冲头(10)上推离的刮料板(11);
所述下模组件(2)上开设有为冲压材料上的凸包成型预留空间的成型腔,所述脱料滑块(3)滑动配合在所述成型腔内;所述下模脱料组件(4)设置在所述下模组件(2)上并与所述上模组件(1)联动连接,可伸缩地支撑所述脱料滑块(3);
在合模状态,所述上模组件(1)与所述下模组件(2)压合对接,所述下模脱料组件(4)受所述上模组件(1)抵压处于回缩状态,解除对所述脱料滑块(3)的支撑,所述脱料滑块(3)落入所述成型腔的腔底;
在开模状态,所述上模组件(1)与所述下模组件(2)相分离,所述下模脱料组件(4)复位顶起所述脱料滑块(3),所述脱料滑块(3)的底部与所述成型腔的腔底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脱料组件(4)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模组件(2)上远离所述上模组件(1)一侧的支承板(40)、分别穿设于所述下模组件(2)且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承板(40)上的第一顶杆(41)和第二顶杆(42)、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承板(40)与所述下模组件(2)之间的第一弹性部件(43);
所述第一顶杆(41)的相对另一端相对凸出于所述下模组件(2)上朝向所述上模组件(1)的表面,所述第二顶杆(42)在所述第一顶杆(41)的一侧并位于所述成型腔的下方;
在所述合模状态,所述第一顶杆(41)的相对另一端受所述上模组件(1)抵压,所述第二顶杆(42)与所述成型腔的腔底间隔分离;
在所述开模状态,所述第一顶杆(41)的相对另一端与所述上模组件(1)分离,所述脱料滑块(3)的底部支撑在所述第二顶杆(42)的相对另一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2)包括沿远离所述上模组件(1)的一侧依次叠设的下模板(20)、下垫板(21)、下模座(22)、下垫脚(23)、下托板(24)、以及穿设于所述下模板(20)且以其底部支撑在所述下垫板(21)上的成型镶件(25),所述成型腔开设在所述成型镶件(2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22)和下托板(24)之间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支承板(40)的收容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垫板(21)和下模座(22)上同轴开设有与所述成型腔相连通的通孔,所述第二顶杆(42)穿设于所述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周向尺寸小于所述成型腔的周向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1)还包括沿远离所述下模组件(2)的方向依次叠设的上脱板(12)、上脱背板(13)、上夹板(14)、上垫板(15)、上模座(16);
所述成型冲头(10)穿设于所述上脱板(12);
在所述合模状态,所述刮料板(11)与所述上脱板(12)抵接,所述成型冲头(10)相对所述刮料板(11)上朝向所述下模组件(2)的表面伸出;
在所述开模状态,所述刮料板(11)与所述上脱板(12)为间隔设置,所述成型冲头(10)与所述刮料板(11)上朝向所述下模组件(2)的表面齐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脱板(12)上开设有与所述刮料板(11)的形状尺寸对应的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成型冲头(10)的一侧且穿设于所述刮料板(11)的第二弹性部件(1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2)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弹性部件(17)伸入的收容腔。
CN202320793640.7U 2023-03-31 2023-03-31 拉深模具 Active CN2199242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93640.7U CN219924253U (zh) 2023-03-31 2023-03-31 拉深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93640.7U CN219924253U (zh) 2023-03-31 2023-03-31 拉深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24253U true CN219924253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99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93640.7U Active CN219924253U (zh) 2023-03-31 2023-03-31 拉深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242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461118U (zh) 一种简易的延时脱料机构
CN219924253U (zh) 拉深模具
CN217858264U (zh) 一种“c”型截面型材件下陷冲压成形模具
CN109454167B (zh) 一种离合器整体式波形片单步成型模具
CN211839854U (zh) 一种内勾卷边零件成形模具
CN215355755U (zh) 一种不锈钢壳体加工用强力退料翻边模具结构
CN210412201U (zh) 一种精密冷冲模
CN214517112U (zh) 一种挤尖角模具
CN113857330A (zh) 一种简易的延时脱料机构
CN108724342B (zh) 一种复合模具结构
CN218079835U (zh) 一种可快速卸料处理的钣金加工的成型模具
CN220144502U (zh) 一种抽牙模具
CN216705690U (zh) 一种便于出料的冲压模具
CN220574484U (zh) 一种冲孔模具
CN218611405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
CN218963816U (zh) 一种冲压模具的下料组件
CN210450692U (zh) 一种用于冲压模具顶出装置
CN217941558U (zh) 一种打凸台挤牙攻丝成型模具
CN214078744U (zh) 一种鱼眼端子冲压成型模具结构
CN219581498U (zh) 一种铁芯整形模具结构
CN210387195U (zh) 一种级进摸具的折弯角度整形结构
CN215657384U (zh) 一种冲压模具脱料装置
CN218517552U (zh) 一种用于冲孔、翻孔和成型的复合冲压模具
CN212760693U (zh) 一种具有预压结构的冲压模具
CN212598356U (zh) 一种五金紧压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