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95404U - 一种面板结构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板结构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95404U
CN219895404U CN202321049384.7U CN202321049384U CN219895404U CN 219895404 U CN219895404 U CN 219895404U CN 202321049384 U CN202321049384 U CN 202321049384U CN 219895404 U CN219895404 U CN 2198954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late portion
panel
panel structure
plat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493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锦森
毛金元
吴志勇
卢伟杰
陈亚洲
李小辉
何少华
冷芬勇
张宙
彭启翀
孙建滨
陈立华
江太阳
李佳
高文祥
苏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4938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954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954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954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面板结构及烹饪器具,所述面板结构用于烹饪器具,所述面板结构包括面板主体和装饰件,所述面板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面板主体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其中,所述第一板部的耐热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板部的耐热温度,所述第一板部的第一侧用以供锅具置放;所述装饰件设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的缝隙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板结构及烹饪器具,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的外观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面板结构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面板结构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各类烹饪器具中,面板通常采用耐高温和耐温度冲击的材料,这类材料价格高昂,导致面板成本占了烹饪器具整机成本的50%以上,已经制约烹饪器具行业的健康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面板结构及烹饪器具,旨在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的外观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面板结构,用于烹饪器具,所述面板结构包括面板主体和装饰件,所述面板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面板主体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其中,所述第一板部的耐热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板部的耐热温度,所述第一板部的第一侧用以供锅具置放;所述装饰件设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的缝隙中。
可选地,所述第二板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板部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处。
可选地,在背离所述面板主体的第二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板部的第一侧超出所述第二板部的第一侧设置。
可选地,所述装饰件包括:
主体部,设于所述缝隙中,具有邻近所述面板主体的第一侧的第一端和邻近所述面板主体的第二侧的第二端;
翻边,与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连接,且延伸至所述第二板部的第一侧;以及,
压边,与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连接,且延伸至所述第一板部的第二侧。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在所述缝隙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缝隙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翻边在所述缝隙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1mm~100mm。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一板部的一侧设有定位凸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部的第一侧与所述翻边具有高度差,所述高度差小于等于100mm。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部的耐热温度大于等于500℃,所述第二板部的耐热温度大于等于100℃。
可选地,所述第二板部的耐热温度大于等于260℃。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部为微晶玻璃板部;和/或,所述第二板部为钢化玻璃板部。
可选地,所述第二板部设置为透明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座、加热装置以及如上所述的面板结构,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底座内,所述面板结构盖设于所述底座的上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部的第二侧和/或所述第二板部的第二侧粘接于所述底座的上端。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对应所述第一板部设置的电磁加热装置,以使得所述第一板部的第一侧用以供锅具置放以进行电磁加热。
可选地,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电磁加热线圈,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外径为a,所述第一板部为圆形,所述第一板部的直径为b,|a-b|≤100m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面板结构包括面板主体和装饰件,所述面板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面板主体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其中,所述第一板部的耐热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板部的耐热温度,所述第一板部的第一侧用以供锅具置放,所述第一板部的耐热温度高,保证所述面板主体的耐加热功能,而所述第二板部的耐热温度低,价格相对低廉,有利于降低所述面板主体的整体造价,所述装饰件设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的缝隙中,起到过渡和装饰作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的外观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烹饪器具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X-X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Y-Y剖视示意图(图中未示出底座本体);
图5为图1中的局部A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局部B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0 烹饪器具 22 翻边
100 面板结构 23 压边
1 面板主体 3 缝隙
11 第一板部 200 底座
12 第二板部 210 底座本体
121 安装孔 220 座盖
2 装饰件 300 加热装置
21 主体部 310 电磁加热装置
211 定位凸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各类烹饪器具中,面板通常采用耐高温和耐温度冲击的材料,这类材料价格高昂,导致面板成本占了烹饪器具整机成本的50%以上,已经制约烹饪器具行业的健康发展。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板结构及烹饪器具,旨在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的外观效果。图1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烹饪器具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定,所述烹饪器具可以为任何具有面板结构的烹饪器具,如电磁炉、多头灶、电饭煲、电蒸锅、电炖锅、或电压力锅等,附图中以所述烹饪器具为电磁炉进行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4和图6,所述面板结构100用于烹饪器具1000,所述面板结构100包括面板主体1和装饰件2,所述面板主体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图中未示出,在图3、图4和图6中,所述面板主体1的第一侧为附图中的上侧,所述面板主体1的第二侧为附图中的下侧,后文中出现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同理)和第二侧,所述面板主体1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2,其中,所述第一板部11的耐热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板部12的耐热温度,所述第一板部11的第一侧用以供锅具置放;所述装饰件2设于所述第一板部11和所述第二板部12之间的缝隙3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面板结构100包括面板主体1和装饰件2,所述面板主体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面板主体1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2,其中,所述第一板部11的耐热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板部12的耐热温度,所述第一板部11的第一侧用以供锅具置放,所述第一板部11的耐热温度高,保证所述面板主体1的耐加热功能,而所述第二板部12的耐热温度低,价格相对低廉,有利于降低所述面板主体1的整体造价,所述装饰件2设于所述第一板部11和所述第二板部12之间的缝隙3中,起到过渡和装饰作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的外观效果。
可以理解的,所述面板结构100对所述烹饪器具1000的内部形成防护,所述面板主体1的面积应足够大,而所述第一板部11的第一侧用以供锅具置放,所述第一板部11的面积较小,通过所述第二板部12的设置,能够使所述面板主体1的整体面积较大,保证所述面板结构100的防护功能。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第一板部11和所述第二板部12的形状和相对位置不做具体限定,比如,所述第一板部11为矩形块,所述第二板部12也为矩形块,所述第一板部11和所述第二板部12以边靠边的方式相邻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部12设置有安装孔121,所述第一板部11安装于所述安装孔121处,如此,能够使所述第一板部11位于所述面板主体1的相对居中的位置,而锅具放置在所述第一板部11的第一侧,能够使锅具放置在所述面板主体1的相对居中的位置,避免锅具放置在所述面板主体1的边缘位置所可能带来的触碰烫伤、磕碰倾翻等风险,另外,可以理解的,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烹饪器具1000包括底座200和加热装置300,所述加热装置300设于所述底座200内,所述面板结构100盖设于所述底座200的上端,所述第一板部11位于所述面板主体1的相对居中的位置,能够使对应所述第一板部11设置的所述加热装置300设置在所述底座200的相对居中的位置,避免所述加热装置300设置在所述底座200的边缘位置可能带来的对底座200的侧部的高温烘烤。
可以理解的,所述面板结构100还起到对所述烹饪器具1000的外观进行装饰的作用,所述第一板部11的第一侧用以供锅具置放,即,所述面板主体1的第一侧为所述烹饪器具100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板部11的第一侧和所述第二板部12的第一侧可以平齐设置,使所述面板主体1的整体平整美观。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背离所述面板主体1的第二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板部11的第一侧超出所述第二板部12的第一侧设置。如此,所述第一板部11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二板部12的第一侧存在高差,所述第一板部11突出设置,提示用户所述第一板部11所在的区域为工作区,应将锅具放置在所述第一板部11上,对锅具的放置起到定位作用,且当置放于所述第一板部11的第一侧的锅具发生部分偏移时,锅具在所述第二板部12的第一侧的部分悬空,不会直接接触到所述第二板部12的第一侧,避免对所述第二板部12造成温度冲击造成损坏,保证产品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对所述装饰件2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比如,所述装饰件2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缝隙3的尺寸适配,所述装饰件2夹设于所述第一板部11和所述第二板部12之间,所述装饰件2整体对所述缝隙3进行填充。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装饰件2包括主体部21、翻边22和压边23,所述主体部21设于所述缝隙3中,具有邻近所述面板主体1的第一侧的第一端和邻近所述面板主体1的第二侧的第二端,所述翻边22与所述主体部21的第一端连接,且延伸至所述第二板部12的第一侧,所述压边23与所述主体部21的第二端连接,且延伸至所述第一板部11的第二侧。所述主体部21设于所述缝隙3中,在所述缝隙3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板部11和所述第二板部12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21的两侧,能够限制所述装饰件2在所述缝隙3的宽度方向上的活动,所述主体部21的第一端和所述主体部21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翻边22和所述压边23,且所述翻边22和所述压边23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二板部12的第一侧和所述第一板部11的第二侧,能够限制所述装饰件2在所述面板主体1的第一侧和所述面板主体1的第二侧的方向上的活动,如此,所述装饰件2装配稳定,不易发生翘曲形变,保证产品质量和外观效果。另外,所述面板结构100能够按照如下顺序进行装配:装配所述第二板部12,将所述装饰件2的翻边22搭设在所述第二板部12的第二侧上进行所述装饰件2的装配,接着将所述第一板部11压在所述装饰件2的压边23上进行所述第一板部11的装配,在背离所述第二板部12的第二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板部11、所述第二板部12和所述装饰件2三者实现同一方向组装,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的,如果所述翻边22延伸至所述第一板部11的第一侧,所述压边23延伸至所述第二板部12的第二侧,所述面板结构100按照所述第一板部11、所述装饰件2、所述第二板部12的顺序依次装配,也能够实现三者同一方向的组装。在所述第二板部12呈环形设置,且环设在所述第一板部11的外围的实施例中,如果按照所述第一板部11、所述装饰件2、所述第二板部12的顺序依次装配,呈环形设置的所述第二板部12需要最后套设在所述第一板部11和所述装饰件2的外围,定位容错空间小,装配难度增大,因此,在所述第二板部12呈环形设置,且环设在所述第一板部11的外围的实施例中,所述翻边22与所述主体部21的第一端连接且延伸至所述第二板部12的第一侧,所述压边23与所述主体部21的第二端连接且延伸至所述第一板部11的第二侧,能够按照所述第二板部12、所述装饰件2、所述第一板部11的顺序依次装配,装配方便,降低装配难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21在所述缝隙3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缝隙3的宽度。如此,所述主体部21不会将所述缝隙3填充满,所述主体部21与所述第一板部11和/或所述第二板部12之间具有间隙,当所述主体部21和/或所述第一板部11和/或所述第二板部12发生热胀时,所述间隙能够为所述主体部21、所述第一板部11和所述第二板部12的热胀变形提供空间,避免三者互相挤压所可能导致的翘曲变形甚至破坏,保证产品品质和外观效果。
所述翻边22与所述主体部21的第一端连接且延伸至所述第二板部12的第一侧,即通常情况下,产品中的所述翻边22是能够被观察到的,为了避免所述翻边22对产品外观的影响,所述翻边22在所述缝隙3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应尽可能的小,而所述翻边22在所述缝隙3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如果过小,则可能因尺寸误差、装配误差或所述第二板部12、所述装饰件2的变形等原因导致所述翻边22不能与所述第二板部12搭接,使所述装饰件2的装配不稳定,影响所述装饰件2的过渡和装饰功能,因此,所述翻边22在所述缝隙3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应取合适范围,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边22在所述缝隙3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1mm~100mm。
为了保证所述第一板部11和所述装饰件2之间装配配合效果,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21朝向所述第一板部11的一侧设有定位凸部211,所述定位凸部211的设置,有利于所述第一板部11的定位稳定。在所述第二板部12呈环形设置,且环设在所述第一板部11的外围的实施例中,如附图1和图6所示,所述主体部21呈环形设置,所述定位凸部21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定位凸部211沿所述主体部21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板部11的侧面挤压所述定位凸部211,有利于所述第一板部11和所述装饰件2之间的装配紧密。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部11的第一侧与所述翻边22具有高度差,所述高度差小于等于100mm。可以理解的,所述高度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降低所述装饰件2的设置对所述面板主体1的整体外观影响,有利于保证外观效果。当所述第一板部11的第一侧超出所述翻边22设置时,即,所述第一板部11的第一侧高于所述翻边22,置放于所述第一板部11的第一侧的锅具发生部分偏移时,锅具对应所述翻边22的部分悬空,不会直接接触到所述翻边22,避免对所述翻边22的高温损害。当所述翻边22超出所述第一板部11的第一侧设置时,所述翻边22能够对锅具起到定位作用,当然,此时,为了避免锅具对所述翻边22的高温损害,所述装饰件2采用耐高温材质制造或者可以设置隔热涂层等。比如,所述装饰件2采用聚苯硫醚(PPS)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为了保证所述第一板部11和所述第二板部12的耐热需求,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部11的耐热温度大于等于500℃,所述第二板部12的耐热温度大于等于100℃。
可以理解的,锅具在使用过程中,因为操作不当,难以避免地会接触到所述第二板部12,在锅具进行水或汤汁等煮沸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板部12的耐热温度大于等于100℃能够保证使用安全,然而,在实际使用中,锅具中可能存在热油干烧的情况,此时锅具的温度较高,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部12的耐热温度大于等于260℃,能够保证在热油干烧等极端情况下,所述第二板部12的使用安全,保证所述面板结构100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第一板部11的材质不做限定,所述第一板部11的材料可以为微晶玻璃面板或陶瓷面板等耐高温材料,陶瓷面板相对所述微晶面板,耐机械冲击性能较弱,锅具置放时可能对所述第一板部11进行冲击(比如有的用户会有颠锅等操作),如果采用陶瓷面板制造所述第一板部11,所述第一板部11的厚度需要设置得较厚,不利于控制产品的尺寸,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部11为微晶玻璃板部,耐高温和耐温度冲击性能均有保证,且相对使用陶瓷面板,所述第一板部11能够设置得较为轻薄。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第二板部12的材质也不做限定,比如,所述第二板部12能够采用PPS材料或PET材料。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部12为钢化玻璃板部,钢化玻璃板相对PPS材料或PET材料,价格低廉,有利于降低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部12设置为透明板,如此,所述第二板部12的视觉效果好,提高产品的外观效果。另外,所述第二板部12还可以设置图案,由于透明板的透视效果,所述图案的设置不受限制,比如,在所述第二板部12的第一侧或所述第二板部12的第二侧印刷图案,还可以在所述第二板部12上附加设置色彩层或金属效果层,所述色彩层或所述金属效果层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板部12的第一侧,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板部12的第二侧,还可以嵌入所述第二板部12设置,如此,能够丰富产品外观、提高产品档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1000,包括底座200、加热装置300以及如上所述的面板结构100,所述加热装置300设于所述底座200内,所述面板结构100盖设于所述底座200的上端,所述烹饪器具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全部技术方案带来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部11的第二侧粘接于所述底座200的上端,如此,所述第一板部11固定方便,提高装配效率,通过胶类进行粘接,还能够起到密封作用,保证产品质量。
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部12的第二侧粘接于所述底座200的上端,如此,所述第二板部12的固定方便,提高装配效率,通过胶类进行粘接,还能够起到密封作用,保证产品质量。
上述两个实施例可以择一存在,也可以同时存在,可以理解的,上述两个实施例同时存在时,所述第一板部11的第二侧和所述第二板部12的第二侧均粘接于所述底座200的上端,能够对所述第一板部11的第一侧和所述第二板部12的第一侧在同一个方向进行粘接保压,实现所述第一板部11和所述第二板部12的同时粘接保压,提高生产效率。具体的,如附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底座200包括分体设置的底座本体210和座盖220,所述加热装置300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210内,所述座盖220设于所述底座本体210的上端,所述面板结构100设于所述座盖220的上端,其中,所述第一板部11和/或所述第二板部12粘接于所述座盖220,当然,所述底座200也可以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本实用新型对用以粘接的胶类也不做限制,比如等离子双面胶或硅酮胶等,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部11和/或所述第二板部12采用硅酮胶粘接于所述座盖220,硅酮胶粘接性能好、价格较为低廉,有利于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对所述加热装置300的具体加热方式不做限定,比如,所述加热装置300为电阻加热装置、红外加热装置等,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300为对应所述第一板部11设置的电磁加热装置310,以使得所述第一板部11的第一侧用以供锅具置放以进行电磁加热,热转化率较高,提高烹饪器具1000的产品能效。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电磁加热装置310包括对应所述第一板部11设置的电磁加热线圈,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外径为a,所述第一板部11为圆形,所述第一板部11的直径为b,|a-b|≤100mm。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板部11的直径过大时,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所述第一板部11的直径过小时,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在所述面板主体1上形成的加热区域大于所述第一板部11,会对所述第二板部12造成高温损害。因此,为了保证所述面板主体1的耐热需求,同时控制生产成本,所述第一板部11的直径和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外径的差值应控制在一定范围,本实施例中,|a-b|≤100mm,当所述第一板部11的直径大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外径,所述第一板部11的面积大于所述加热区域,能够满足耐热需求,当所述第一板部11的直径小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外径时,由于所述装饰件2的设置,将所述装饰件2配制成耐高温的材质,也能够补足所述第一板部11的面积,不影响所述面板主体1的整体耐热需求。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面板结构,用于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板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其中,所述第一板部的耐热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板部的耐热温度,所述第一板部的第一侧用以供锅具置放;以及,
装饰件,设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的缝隙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板部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背离所述面板主体的第二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板部的第一侧超出所述第二板部的第一侧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包括:
主体部,设于所述缝隙中,具有邻近所述面板主体的第一侧的第一端和邻近所述面板主体的第二侧的第二端;
翻边,与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连接,且延伸至所述第二板部的第一侧;以及,
压边,与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连接,且延伸至所述第一板部的第二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缝隙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缝隙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在所述缝隙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1mm~100mm。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一板部的一侧设有定位凸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的第一侧与所述翻边具有高度差,所述高度差小于等于100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的耐热温度大于等于500℃,所述第二板部的耐热温度大于等于10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部的耐热温度大于等于260℃。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为微晶玻璃板部;和/或,所述第二板部为钢化玻璃板部。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部设置为透明板。
13.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底座内;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面板结构,所述面板结构盖设于所述底座的上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的第二侧和/或所述第二板部的第二侧粘接于所述底座的上端。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对应所述第一板部设置的电磁加热装置,以使得所述第一板部的第一侧用以供锅具置放以进行电磁加热。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电磁加热线圈,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外径为a,所述第一板部为圆形,所述第一板部的直径为b,|a-b|≤100mm。
CN202321049384.7U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面板结构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198954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9384.7U CN219895404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面板结构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9384.7U CN219895404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面板结构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95404U true CN219895404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41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49384.7U Active CN219895404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面板结构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954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895404U (zh) 一种面板结构及烹饪器具
JPH10238780A (ja) 調理装置
CN219920858U (zh) 一种面板结构及烹饪器具
EP3249305B1 (en) Gas stove
CN219742479U (zh) 面板结构及烹饪器具
CN205690466U (zh) 一种悬空加热支撑定位结构和悬空加热火锅
CN219920861U (zh) 一种面板结构和烹饪器具
CN220089230U (zh) 一种面板结构及烹饪器具
CN219920862U (zh) 一种面板结构及烹饪器具
CN206251375U (zh)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19920860U (zh) 一种面板结构和烹饪器具
US20150323192A1 (en) Cooktop with window and end plate, cooking applian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cooktop
CN219920859U (zh) 一种面板结构及烹饪器具
CN218074019U (zh) 电暖桌及其桌板
CN220103204U (zh) 一种面板结构以及烹饪器具
CN219934059U (zh) 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CN219103068U (zh)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6281546U (zh) 燃气灶
CN219775822U (zh) 炉具
CN218915033U (zh) 面板组件和加热装置
CN219346552U (zh) 家用防爆燃气灶具
CN218791154U (zh) 电暖桌的桌板组件以及电暖桌
CN211716635U (zh) 一种玻璃灶具
CN217685169U (zh) 烹饪电器
CN206875500U (zh) 一种仿真火电热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