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34059U - 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34059U
CN219934059U CN202321013644.5U CN202321013644U CN219934059U CN 219934059 U CN219934059 U CN 219934059U CN 202321013644 U CN202321013644 U CN 202321013644U CN 219934059 U CN219934059 U CN 219934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plate
plate portion
panel
he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1364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太阳
刘化勇
高文祥
苏畅
彭志伟
莫业辉
吴慧民
陈德鑫
罗佳加
周荣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1364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340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34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340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加热装置包括主体和加热组件,主体包括面板,面板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面板包括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第一板部对应第一加热区域设置;加热组件设于所述面板的第二侧,加热组件包括红外加热件,红外加热件用于对置于第一加热区域的锅具加热;通过将第一板部的导热系数大于第二板部,第一板部能传递至锅具的热能增加,达到所需的加热功率;在第一板部的耐热温度设置为至少大于第二板部时,可将红外加热件的加热功率设置得更大,因第一板部的耐热温度更高,第一板部的耐冲击强度也更高,提升稳态加热功率,以解决现有的电陶炉容易出现红外加热效率较低,达不到使用所需的功率的问题。

Description

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电陶炉中,微晶玻璃面板只能耐受大约600℃温度,超温后,会导致玻璃冲击强度明显下降,同时,微晶玻璃自身导热系数不高,90℃时,仅约为1.6W/(m*k),单位面积能传递的热量仅约6W/cm2;因此,如果需要把电陶炉的加热功率做高,就需要把炉盘的面积做大;但是炉盘直径一般需匹配用户常用锅具的大小,目前市面上常用的20cm电陶炉盘,稳态时的加热功率仅为1500W左右。
在现有技术中,如果需要在一个加热区中再设置第二个加热系统,比如电磁加热,则需要把电陶炉盘的面积缩小,以余留部分加热区用于放置电磁线盘;如此,电陶炉盘的面积仅能保留原来的一半左右,而稳态加热功率也会相应降低至一半;从而导致最终功率不足,甚至无法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旨在解决现有的电陶炉容易出现红外加热效率较低,达不到使用所需的功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其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
主体,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面板包括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以及,
加热组件,设于所述面板的第二侧,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红外加热件,所述红外加热件用于对置于所述第一板部的锅具加热;
其中,所述第一板部的导热系数和/或耐热温度设置为至少大于所述第二板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部的导热系数大于等于2.5W/(m*k);和/或,
所述第一板部的耐热温度大于等于800℃。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部包括石英玻璃板或者陶瓷面板;和/或,
所述第二板部包括塑胶板、金属板、微晶玻璃板、钢化玻璃板、或者高硼硅玻璃板。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炉盘,所述炉盘朝向所述面板的一侧凹设有供所述红外加热件安装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在所述面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板部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的外侧的端面平齐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通过第一粘胶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板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板部设于所述安装孔处;
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的缝隙处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环形主体、以及环设于所述环形主体的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环形主体环设于所述第一板部的周侧,所述环形主体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端部和第二侧端部;
所述第一翻边设于所述第一侧端部,且位于所述第二板部的第一侧;
所述第二翻边设于所述第二侧端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板部的第二侧。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粘胶,所述连接件朝向所述第一板部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一板部粘接,所述连接件朝向所述第二板部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板部粘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环包括金属环、陶瓷环、塑胶环、或者电木环。
可选地,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面板的第二侧的电磁加热线圈。
可选地,所述红外加热件和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在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上依次布设。
可选地,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围设于所述红外加热件的周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
主体,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面板包括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以及,
加热组件,设于所述面板的第二侧,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红外加热件,所述红外加热件用于对置于所述第一板部的锅具加热;
其中,所述第一板部的导热系数和/或耐热温度设置为至少大于所述第二板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红外加热件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一板部传递至锅具,将所述第一板部的导热系数和/或耐热温度设置为至少大于所述第二板部,对比于现有技术中将所述面板的材质都设置为与所述第二板部的材质相同的情形,在所述第一板部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第二板部时,且在所述红外加热件的发热功率一定的前提下,所述第一板部能传递至锅具的热能增加,从而能够达到所需的加热功率;在所述第一板部的耐热温度设置为至少大于所述第二板部时,可将所述红外加热件的加热功率设置得更大,从而在单位面积内,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所述第一板部传递至锅具的热能更多,因所述第一板部的耐热温度更高,所述第一板部的耐冲击强度也更高,提升稳态加热功率,以解决现有的电陶炉容易出现红外加热效率较低,达不到使用所需的功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加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第一板部和炉盘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面板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面板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加热组件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加热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主体 3a 安装槽
11 面板 4 第一粘胶
111 第一板部 5 连接件
112 第二板部 51 环形主体
2 加热组件 52 第一翻边
21 红外加热件 53 第二翻边
22 电磁加热线圈 6 第二粘胶
3 炉盘 100 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有电陶炉中,微晶玻璃面板只能耐受大约600℃温度,超温后,会导致玻璃冲击强度明显下降,同时,微晶玻璃自身导热系数不高,90℃时,仅约为1.6W/(m*k),单位面积能传递的热量仅约6W/cm2;因此,如果需要把电陶炉的加热功率做高,就需要把炉盘的面积做大;但是炉盘直径一般需匹配用户常用锅具的大小,目前市面上常用的20cm电陶炉盘,稳态时的加热功率仅为1500W左右。在现有技术中,如果需要在一个加热区中再设置第二个加热系统,比如电磁加热,则需要把电陶炉盘的面积缩小,以余留部分加热区用于放置电磁线盘;如此,电陶炉盘的面积仅能保留原来的一半左右,而稳态加热功率也会相应降低至一半;从而导致最终功率不足,甚至无法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加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第一板部和炉盘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面板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面板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5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1中的加热组件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1中的加热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请参阅图1至图2,所述加热装置100包括主体1和加热组件2,所述主体1包括面板11,所述面板11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面板11包括第一板部111和第二板部112;所述加热组件2设于所述面板11的第二侧,所述加热组件2包括红外加热件21,所述红外加热件21用于对置于所述第一板部111的锅具加热;其中,所述第一板部111的导热系数和/或耐热温度设置为至少大于所述第二板部11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红外加热件21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一板部111传递至锅具,将所述第一板部111的导热系数和/或耐热温度设置为至少大于所述第二板部112,对比于现有技术中将所述面板11的材质都设置为与所述第二板部112的材质相同的情形,在所述第一板部111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第二板部112时,且在所述红外加热件21的发热功率一定的前提下,所述第一板部111能传递至锅具的热能增加,从而能够达到所需的加热功率;在所述第一板部111的耐热温度设置为至少大于所述第二板部112时,可将所述红外加热件21的加热功率设置得更大,从而在单位面积内,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所述第一板部111传递至锅具的热能更多,因所述第一板部111的耐热温度更高,所述第一板部111的耐冲击强度也更高,提升稳态加热功率,以解决现有的电陶炉容易出现红外加热效率较低,达不到使用所需的功率的问题。
具体地,因在现有技术中,电陶炉的面板采用的微晶玻璃导热系数仅约为1.6W/(m*k),故,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部111的导热系数大于等于2.5W/(m*k),如将所述第一板部111的材料设置为金属或是合金材料,如此,在所述红外加热件21发热功率不变,在有限的导热面积下,所述第一板部111能够传递更多的热量,使得能够传递至锅具的热量达到至少2000瓦。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部111的耐热温度大于等于800℃。如此,可加大所述红外加热件21的发热功率,使得传递至锅具的热量更多,同样能够实现锅具所需的加热功率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通过改变所述第一板部111的导热系数和耐热温度的技术特征可以择一设置,也可以同时设置。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部111包括石英玻璃板或者陶瓷面板;因石英玻璃具有较高的耐温适用范围,大约在1100℃,高于微晶玻璃的耐热温度,故在一定加热面积上,可以提升所述加热装置100的加热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部112包括塑胶板、金属板、微晶玻璃板、钢化玻璃板、或者高硼硅玻璃板。
需要说明的是,微晶玻璃面板是一种由适当玻璃颗粒经烧结与晶化,制成的微晶体和玻璃的混合体,微晶玻璃板既具有玻璃的透明的特性,也具有陶瓷的质感,具有一定的耐温的特性。
高硼硅玻璃一种低膨胀率、耐高温、高强度、高硬度、高透光率和高化学稳定性的特殊玻璃材料,其耐高温和高透光率的特性同样可以适配本申请中所述第二板部112的需求。
当然所述面板11还可以设置为BMC面板或者PPS面板等,BMC即团状模塑料,其主要原料由GF(短切玻璃纤维)、UP(不饱和树脂)、MD(填料)以及各种添加剂经充分混合而成的料团状预浸料,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又适应各种成型工艺,可满足各种产品对性能的要求。PPS塑料是指聚苯硫醚,是一种新型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具有机械强度高、耐高温、耐化学药品性、难燃、热稳定性好、电性能优良等优点,其耐高温的特性同样可以适配本申请中所述第二板部112的需求。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100还包括炉盘3,所述炉盘3朝向所述面板11的一侧凹设有供所述红外加热件21安装的安装槽3a,所述安装槽3a在所述面板11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板部111内。请参阅图3,可以理解为,所述安装槽3a的直径D1设置为小于所述第一板部111的直径D2,如此,所述安装槽3a的内壁将所述红外加热件21传递的热量进行聚拢,使得所述红外加热件21的热量尽可能的都集中在所述安装槽3a的槽口的区域,并且所述安装槽3a在所述面板11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板部111内,保证了所述红外加热件21产生的热量尽可能的都通过所述第一板部111传递至锅具。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部111与所述第二板部112的外侧的端面平齐设置。如此设置,在锅具放置在所述面板11时,在锅具与所述面板11充分接触时,所述第一板部111可以与锅具底部接触,避免锅具被位于所述第二板部112架空,降低导热效率。
进一步地,为了将所述第一板部111和所述第二板部112保持的整体性更强,保持所述面板11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部111与所述第二板部112固定连接。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部111与所述第二板部112通过第一粘胶4连接。所述粘胶可以是热熔胶或是硅酮胶等。如此,可在所述第一板部111和所述第二板部112的拼接缝隙处打胶,在粘接的同时还能起密封作用。
具体地,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部112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板部111设于所述安装孔处;所述第一板部111和所述第二板部112之间的缝隙处设置有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5包括环形主体51、以及环设于所述环形主体51的第一翻边52和第二翻边53,所述环形主体51环设于所述第一板部111的周侧,所述环形主体51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端部和第二侧端部;所述第一翻边52设于所述第一侧端部,且位于所述第二板部112的第一侧;所述第二翻边53设于所述第二侧端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板部111的第二侧。
因锅具置于所述加热区,锅具过重时,锅具的重量施加于所述第一板部111上,因此需要在所述第一板部111和所述第二板部112之间设置承重能力较强的连接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边52搭在所述第二板部112的上端面的周缘,所述第二翻边53作为支承部将所述第一板部111支承,在锅具过重时,所述第一板部111上受力通过所述连接件5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翻边52上,从而避免所述第一板部111脱离。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所述第一板部111通过所述连接件5更为牢固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板部1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5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粘胶6,所述连接件5朝向所述第一板部111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一板部111粘接,所述连接件5朝向所述第二板部112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板部112粘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粘胶可以是热熔胶或是硅酮胶等,如此,可在所述第一板部111和所述连接件5之间的拼缝处、以及所述第二板部112与所述连接件5之间的拼接缝隙处打胶,在粘接的同时还能起密封作用。
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环包括金属环、陶瓷环、塑胶环、或者电木环。金属材质易成型、导热率较高,并且强度较高,陶瓷、塑料和电木环强度较高,都比较适于对所述连接件5的性能要求,
进一步地,因所述红外加热件21依靠热辐射进行热传递,辐射过程中会存在部分热量损失,为了尽可能的减少热量损失,可以在锅具为导磁锅具时,采用电磁加热,故,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2还包括设于所述面板11的第二侧的电磁加热线圈22。如此,针对锅具的材质不同时,所述加热装置100可以针对不同的锅具选择不同的加热形式。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加热件21和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在远离所述面板11的方向上依次布设。如此设置,所述加热装置100只需相应增加厚度,就能在所述第一加热区内同时实现电磁加热和红外加热两种形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加热装置设置有供所述红外加热件21和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安装的两个炉盘,所述红外加热件21和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可以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炉盘上,两个炉盘在上下向上间隔设置。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热区域设于所述第一加热区域的外侧,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围设于所述红外加热件21的周侧。如此,所述红外发热件通过热辐射的加热原理,其加热面积无需覆盖得过大,只需对应锅具的底部设置,即可将热量辐射至锅壁所在的区域。为了使得锅具的锅壁和锅底所接收到的热量辐射较为一致,在对应所述第二加热区的地方设置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从而能够对锅具靠近锅壁的位置加热,可以实现比单一加热源更高效和更快速的加热效果,也使得对应锅具的锅底和锅壁的热量的提供更为均衡。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加热装置可以一个供所述红外加热件21和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安装的炉盘,所述红外加热件21和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可以同时安装在该炉盘上,所述红外加热件21设置在所述炉盘的中部位置,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设置在外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的加热装置100,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锅具,因所述烹饪器具包括所述加热装置100,该加热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面板包括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以及,
加热组件,设于所述面板的第二侧,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红外加热件,所述红外加热件用于对置于所述第一板部的锅具加热;
其中,所述第一板部的导热系数和/或耐热温度设置为至少大于所述第二板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的导热系数大于等于2.5W/(m*k);和/或,
所述第一板部的耐热温度大于等于8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包括石英玻璃板或者陶瓷面板;和/或,
所述第二板部包括塑胶板、金属板、微晶玻璃板、钢化玻璃板、或者高硼硅玻璃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炉盘,所述炉盘朝向所述面板的一侧凹设有供所述红外加热件安装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在所述面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板部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的外侧的端面平齐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通过第一粘胶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板部设于所述安装孔处;
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的缝隙处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环形主体、以及环设于所述环形主体的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环形主体环设于所述第一板部的周侧,所述环形主体具有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端部和第二侧端部;
所述第一翻边设于所述第一侧端部,且位于所述第二板部的第一侧;
所述第二翻边设于所述第二侧端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板部的第二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粘胶,所述连接件朝向所述第一板部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一板部粘接,所述连接件朝向所述第二板部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板部粘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金属环、陶瓷环、塑胶环、或者电木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面板的第二侧的电磁加热线圈。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加热件和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在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上依次布设。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围设于所述红外加热件的周侧。
14.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
CN202321013644.5U 2023-04-27 2023-04-27 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199340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3644.5U CN219934059U (zh) 2023-04-27 2023-04-27 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3644.5U CN219934059U (zh) 2023-04-27 2023-04-27 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34059U true CN219934059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503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13644.5U Active CN219934059U (zh) 2023-04-27 2023-04-27 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340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35433Y (zh) 红外电磁一体炉
US20160010873A1 (en) High performance surface unit for heating
CN201368497Y (zh) 电热电磁一体炉
CN219934059U (zh) 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US7041942B2 (en) Heating plate assembly for a cooking appliance
CN220103205U (zh) 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CN211526491U (zh) 紧凑结构的电灶炉盘
CN210267371U (zh) 一种电加热炉的加热模块
CN219756446U (zh) 烹饪装置和烹饪器具
CN218544533U (zh) 一种磁波炉加热装置及磁波炉
CN219283405U (zh)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9264375U (zh) 电磁感应加热器具
CN219920858U (zh) 一种面板结构及烹饪器具
CN215127171U (zh) 一种可以用于家用电磁炉的具有铝熔射层的容器
CN215682665U (zh) 加热组件、加热容器和电器
CN201230383Y (zh) 一种新型电热元件
CN208418826U (zh) 高能效电陶炉
CN204483891U (zh) 电加热盘及烹饪器具
CN204483889U (zh) 电加热盘及烹饪器具
CN204483890U (zh) 电加热盘及烹饪器具
CN217218757U (zh) 一种远红外线加热水壶
CN219107695U (zh) 电磁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4370426U (zh) 一种无感温探头的精准控温电磁炉
CN210989770U (zh) 发热盘和烹饪器具
CN209495364U (zh) 加热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