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64375U - 电磁感应加热器具 - Google Patents

电磁感应加热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64375U
CN219264375U CN202221002190.7U CN202221002190U CN219264375U CN 219264375 U CN219264375 U CN 219264375U CN 202221002190 U CN202221002190 U CN 202221002190U CN 219264375 U CN219264375 U CN 219264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ece
heating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0219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00219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64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64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643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器具,包括:发热盘,装饰件,隔热件,支撑件,耐温件,上壳,下壳,以及与主板用导线电气连接的控制板,线圈盘,风机,电源线。本发明旨在利用耐温件与发热盘之间设置的隔热件,有效解决不同材质容器用电磁感应加热时,高温发热盘可能导致的器具体和/或器件损毁问题,以及与器具融为一体的凹腔和发热盘方案,将电磁感应加热应用于不同品类的产品上,并以不同的造型、完整的外观、便捷的操作供使用者体验,实现拓宽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应用范围的目的。

Description

电磁感应加热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电磁感应加热发热盘后,再由发热盘加热任意材质容器的电磁感应加热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电磁感应加热(Electromagnetic heating缩写:EH)技术,受导磁材质容器才能加热的限制,如不能加热玻璃、陶瓷等非金属材料,或铝、铜等金属材料制成的容器,使得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的产品,多以电磁炉、电磁灶的形式被公众认知;为了将电磁感应加热应用于不同材质的容器,专利号CN00209814.8的“非导磁性锅具用于电磁炉上的加热结构”,专利号CN202021618265.5的“一种多功能电磁炉”等,提出了形形色色的解决方案,但相关的技术方案,因为是在现有电磁炉、电磁灶上,采用附加、拼凑一套装置的做法,产品不仅仍然停留在电磁炉、电磁灶的范畴,而且拼凑装置的不完整性、操作复杂性,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公知技术方案,缺乏在有限空间内对高温发热盘的隔热处理,导致器具体和/或器件受高温的影响,极易出现性能和品质问题,甚至人身财产伤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利用耐温件与发热盘之间设置的隔热件,有效解决不同材质容器用电磁感应加热时,高温发热盘可能导致的器具体和/或器件损毁问题,以及与器具融为一体的凹腔和发热盘方案,将电磁感应加热应用于不同品类的产品上,并以不同的造型、完整的外观、便捷的操作供使用者体验,实现拓宽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应用范围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盘,装饰件,隔热件,支撑件,耐温件,上壳,下壳,以及与主板用导线电气连接的控制板,线圈盘,风机,电源线;
上壳,所述上壳是顶部设有沉降孔,与下壳配装构成主板、控制板、线圈盘、风机安装容纳腔,沉降孔与耐温件配装构成支撑件、隔热件和/或发热盘装设凹腔的器件;
发热盘,所述发热盘是顶面用于放置不同材质容器,由支撑件支撑在线圈盘、耐温件、隔热件上方不接触上壳,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利用涡流产生热量,再将热量传递给容器的器件;
装饰件,所述装饰件是设置在上壳上,设有发热盘套装通孔,具有装饰器具外观和/或调节发热盘与上壳之间间隙的器件;
隔热件,所述隔热件是设置在凹腔中,耐温件与发热盘之间,用于阻隔发热盘热量传递的器件;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是设置在凹腔中,用于安装支撑发热盘,防止发热盘与上壳接触的器件;
耐温件,所述耐温件是设置在上壳上,与上壳设置的沉降孔构成隔热件和支撑件安装、设置凹腔的器件;
线圈盘,所述线圈盘是位于耐温件下方,可将交变电流转化为交变磁场,使得发热盘在涡流作用下产生热量的器件。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是用单一的非导磁材料构成,或是多种非导磁材料组合构成,或是导磁材料和非导磁材料组合构成,所述沉降孔的下侧和/或下侧周边,设有安装耐温件的翻边和/或螺钉柱,所述沉降孔的上部侧面,在一个方向或多个方向,设有散热和/或排液的通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是与器具呈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用导磁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单独制成或复合制成,设有发热盘安装柱或限位耳的平板或凹体或凸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是用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独立或组合构成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所述隔热件是设置填充在耐温件与发热盘之间,或是上下两侧与耐温件和发热盘都呈间隙配合,或只有一侧与耐温件或发热盘呈间隙配合,或局部区域与耐温件和/或发热盘接触,其余部分呈间隙配合,具有低导热系数的非导磁器件。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是用非金属和/或金属,独立构成或组合构成,与耐温件和/或隔热件和/或发热盘是相互独立的器件,或是组合为一体的器件,所述的支撑件与耐温件和/或发热盘、和/或隔热件、和/或上壳是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所述支撑件是与发热盘呈固定连接的支脚与隔热件的组合,或是耐温件和/或上壳上设置的凸台或凸环与隔热件的组合,或是2个以上独立器件或组合器件构成的支撑柱,或是单侧或双侧设有支脚,独立构成或组合构成的支撑架或支撑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温件是用粘接和/或螺钉连接,固定在上壳上的板状或凹状器件。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是用螺钉和/或粘接固定在上壳上,且表面高于或低于上壳上表面,或与上壳上表面平齐的器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耐温件与发热盘之间设置的隔热件,不仅有效解决了不同材质容器用电磁感应加热时,高温发热盘可能导致的器具体和/或器件损毁的问题,而且通过凹腔和发热盘与器具融为一体的技术方案,将电磁感应加热技术,细分应用到不同品类的产品上,可为市场提供更多不同风格、外观、功能的产品,并在同一品类的产品上,通过搭配不同材质的容器,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其余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明显,或从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种实施例的器具轴测视图;
图2是第一种实施例的器具轴测分解视图;
图3是第一种实施例的器具剖视视图;
图4是第一种实施例上壳的轴测视图;
图5是另一种实施例的器具轴测视图;
图6是另一种实施例的器具轴测分解视图;
图7是另一种实施例的器具剖视视图;
图8是另一种实施例上壳的轴测视图。
附图标记:01.主板;02.控制板;03.线圈盘;04.风机;1.发热盘;11.限位耳;2.装饰件;21.套装通孔;3.隔热件;4.支撑件;5.耐温件;6.上壳;61.沉降孔;62.翻边;63螺钉柱;A.容纳腔;B.凹腔;111.器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所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其中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器件,而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描述中涉及概念说明。固定连接:是指采用机械方式或工艺,将一个零部件可靠牢固固定在另一个零部件上的连接方式;活动连接:是指在不借用任何工具的情况下,易于将一个零部件与另一个零部件进行拆装的连接方式;电气连接:是指电气产品中所有电气回路的集合,包括电源连接部件例如电源插头、电源接线端子等、电源线、内部导线、内部连接部件等,而狭义上的电气连接则只是指产品内部将不同导体连接起来的所有方式。而“主板”、“控制板”、“电源线”、“风机”、“导线”、“容器”等名词和术语,应在公知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文中描述做广义理解,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所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名词和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含义。
下面参考图1至图8,对本发明的一种电磁加感应热器具进行描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如图1至图8所示,所述的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盘,装饰件,隔热件,支撑件,耐温件,上壳,下壳,以及与主板用导线电气连接的控制板,线圈盘,风机,电源线。
上壳,所述上壳是顶部设有沉降孔,用单一的陶瓷、塑料、微晶玻璃或类似的非导磁材料构成,或是铝、铜、塑料、玻璃或类似的多种非导磁材料组合构成,或是不锈钢或类似的导磁材料和非导磁材料组合构成,与下壳配匹且配装构成主板、控制板、线圈盘、风机安装容纳腔,沉降孔与耐温件匹配且配装构成支撑件、隔热件和/或发热盘装设凹腔的器件,进一步地,所述沉降孔的下侧和/或下侧周边,设有安装耐温件的翻边和/或螺钉柱,所述沉降孔的上部侧面,在一个方向或多个方向,设有散热和/或排液的通槽或缺口。
发热盘,所述发热盘是顶面用于放置金属或非金属,独立或复合制成的不同材质容器,与器具呈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用导磁的不锈钢、碳钢类似的金属或铁氧体类似的非金属材料,单独制成或复合制成,或用导磁和不导磁的金属材料复合制成,或是在导磁的金属材料表面涂覆有导磁或不导磁的非金属涂层制成,由支撑件支撑在线圈盘、耐温件、隔热件上方不接触上壳,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利用涡流产生热量,再将热量传递给容器的器件,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盘是设有安装柱或限位耳的平板或凹体或凸体。
装饰件,所述装饰件是用螺钉和/或粘接固定在上壳上,设有发热盘套装通孔,表面高于或低于上壳上表面,或与上壳上表面平齐,或替代上壳上表面,具有装饰器具外观和/或调节发热盘与上壳之间间隙的器件,进一步地,所述的装饰件是用玻璃、微晶玻璃、陶瓷、云母制成,表面是经过处理或未经处理,设有功能操作和/或相关信息的器件。
隔热件,所述隔热件是设置在凹腔中,耐温件与发热盘之间,用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独立或组合构成的一个或多个,用于阻隔发热盘热量传递,减小高温对器具和/器件产生不利影响的器件,具体而言,所述隔热件是设置填充在耐温件与发热盘之间,或是上下两侧与耐温件和发热盘都呈间隙配合,或只有一侧与耐温件或发热盘呈间隙配合,或局部区域与耐温件和/或发热盘接触,其余部分呈间隙配合,具有低导热系数的非导磁器件,进一步地,所述的隔热件是阻隔热对流、热传导的气态器件,或是固态或粉末状或具有自干性的液态低导热系数材料,独立或组合构成阻隔热辐射的固态器件。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是设置在凹腔中或上壳上,用非金属和/或金属独立构成或组合构成,用于安装支撑发热盘,防止发热盘与上壳接触的器件,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是与耐温件和/或隔热件和/或发热盘是相互独立的器件,或是组合为一体的器件,所述的支撑件与耐温件和/或发热盘、和/或隔热件、和/或上壳是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所述支撑件是与发热盘呈固定连接的支脚与隔热件的组合,或是耐温件和/或上壳上设置的凸台或凸环与隔热件的组合,或是2个以上独立器件或组合器件构成的支撑柱,或是单侧或双侧设有支脚,独立构成或组合构成的支撑架或支撑板。
耐温件,所述耐温件是用粘接和/或螺钉连接方式固定在上壳上,与上壳设置的沉降孔构成隔热件、支撑件和/或发热盘,设置安装凹腔的板状或凹状器件,进一步地,所述耐温件是用玻璃、云母、微晶玻璃、陶瓷,或类似材料做成的板状或凹状器件。
线圈盘,所述线圈盘是位于耐温件下方,可将交变电流转化为交变磁场,使得发热盘在涡流作用下产生热量的器件,进一步地,所述线圈盘是现有电磁感应加热产品上已广泛应用,包括线圈、磁条、支架的组合器件。
进一步地,以下结合图1至图8,对本发明的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器具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的第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盘,装饰件,隔热件,支撑件,耐温件,上壳,下壳,以及与主板用导线电气连接的控制板,线圈盘,风机,电源线。
如图1所示,器具的外形类似现有的电磁炉、电磁灶产品。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装饰件是用硅酮胶固定后,整体覆盖在上壳顶部,用微晶板制成表面印有功能、操作、提示信息,中部设有与发热盘呈间隙或过渡配合的套装通孔,兼具装饰器具外观和遮掩凹腔中隔热件、支撑件、耐温件作用的器件;所述发热盘是由4个独立的与耐温件和/或隔热件,呈固定连接的柱状陶瓷支撑件支撑,上表面与装饰件上表面平齐,设有2个或多个用于安装固定,反扣在装饰件下部的限位耳,外表做过防锈处理的冷轧板做成的平板;所述隔热件是设置在耐温件上方,用于阻隔高温发热盘热辐射的隔热棉或隔热板,以及处于隔热件与发热盘之间空隙,用于阻隔高温发热盘热传导、热对流的空气;所述耐温件是通过粘接剂和螺钉固定在上壳上,与上壳沉降孔构成凹腔,用云母、陶瓷、微晶玻璃制成的板状器件。
如图4所示,所述的上壳是用塑料注塑一体成型,类似现有电磁炉、电磁灶安装、固定微晶玻璃板,设有沉降孔和控制板安装孔的器件,所述沉降孔的下方设有粘接、固定耐温件的翻边,所述沉降孔的上侧在3个方向,设有便于冷热空气流动进行热交换的缺口。
如图5至图8所示,所述的另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盘,装饰件,隔热件,支撑件,耐温件,上壳,下壳,以及与主板用导线电气连接的控制板,线圈盘,风机,电源线。
如图5所示,器具的外形类似现有的电饭锅、电蒸锅、电炖锅、电压力锅、养生壶、电热多用锅等产品。
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装饰件是用螺钉通过螺钉柱固定在凹腔中,用微晶板或云母板或陶瓷板制成,外部形状与凹腔匹配,中部设有与发热盘呈间隙或过渡配合的套装通孔,兼具调节发热盘与上壳间隙,以及遮掩凹腔中隔热件、支撑件、耐温件作用的器件;所述发热盘是由4个独立的与耐温件和/或隔热件,呈固定连接的柱状陶瓷支撑件支撑,整体安装在凹腔中设有2个或多个用于安装固定,反扣在装饰件下部的限位耳,外表做过防锈处理的冷轧板做成的平板;所述隔热件是放置在耐温件上方,用于阻隔高温发热盘热辐射的隔热棉或隔热板,以及处于隔热件与发热盘之间空隙,用于阻隔高温发热盘热传导和热对流的空气;所述耐温件是通过粘接剂和固定后的装饰件,粘接、抵压固定在上壳上,与上壳沉降孔构成凹腔,用云母、陶瓷、微晶玻璃制成的板状器件。
如图8所示,所述的上壳是用塑料注塑一体成型,设有较深凹陷可防止容器移位、滑落沉降孔的器件,所述沉降孔的下方设有粘接、固定耐温件的翻边,所述翻边上设有固定装饰件的螺钉柱,所述沉降孔的上侧在1个方向,设有便于热空气和液体排放的缺口。
综上所述,所述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器具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家用或商用电磁炉、电磁灶、电饭锅、电蒸锅、电炖锅、电压力锅、养生壶、电中药壶、空气炸锅、咖啡壶、电热多用锅等电热烹饪器具。

Claims (7)

1.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盘,装饰件,隔热件,支撑件,耐温件,上壳,下壳,以及与主板用导线电气连接的控制板,线圈盘,风机,电源线;
上壳,所述上壳是顶部设有沉降孔,与下壳配装构成主板、控制板、线圈盘、风机安装容纳腔,沉降孔与耐温件配装构成支撑件、隔热件和/或发热盘装设凹腔的器件;
发热盘,所述发热盘是顶面用于放置不同材质容器,由支撑件支撑在线圈盘、耐温件、隔热件上方不接触上壳,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利用涡流产生热量,再将热量传递给容器的器件;
装饰件,所述装饰件是设置在上壳上,设有发热盘套装通孔,具有装饰器具外观和/或调节发热盘与上壳之间间隙的器件;
隔热件,所述隔热件是设置在凹腔中,耐温件与发热盘之间,用于阻隔发热盘热量传递的器件;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是设置在凹腔中,用于安装支撑发热盘,防止发热盘与上壳接触的器件;
耐温件,所述耐温件是设置在上壳上,与上壳设置的沉降孔构成隔热件和支撑件安装、设置凹腔的器件;
线圈盘,所述线圈盘是位于耐温件下方,可将交变电流转化为交变磁场,使得发热盘在涡流作用下产生热量的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孔的下侧和/或下侧周边,设有安装耐温件的翻边和/或螺钉柱,所述沉降孔的上部侧面,在一个方向或多个方向,设有散热和/或排液的通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是与器具呈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设有发热盘安装柱或限位耳的平板或凹体或凸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是设置填充在耐温件与发热盘之间,或是上下两侧与耐温件和发热盘都呈间隙配合,或只有一侧与耐温件或发热盘呈间隙配合,或局部区域与耐温件和/或发热盘接触,其余部分呈间隙配合,具有低导热系数的非导磁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是与耐温件和/或隔热件和/或发热盘是相互独立的器件,或是组合为一体的器件,所述的支撑件与耐温件和/或发热盘、和/或隔热件、和/或上壳是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所述支撑件是与发热盘呈固定连接的支脚与隔热件的组合,或是耐温件和/或上壳上设置的凸台或凸环与隔热件的组合,或是2个以上独立器件或组合器件构成的支撑柱,或是单侧或双侧设有支脚,独立构成或组合构成的支撑架或支撑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温件是用粘接和/或螺钉连接,固定在上壳上的板状或凹状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是用螺钉和/或粘接固定在上壳上,且表面高于或低于上壳上表面,或与上壳上表面平齐的器件。
CN202221002190.7U 2022-04-25 2022-04-25 电磁感应加热器具 Active CN219264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02190.7U CN219264375U (zh) 2022-04-25 2022-04-25 电磁感应加热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02190.7U CN219264375U (zh) 2022-04-25 2022-04-25 电磁感应加热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64375U true CN219264375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69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02190.7U Active CN219264375U (zh) 2022-04-25 2022-04-25 电磁感应加热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643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68497Y (zh) 电热电磁一体炉
CN111513545B (zh) 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CN115059941A (zh) 一种结构可靠的快速感温面板及使用它的电磁烹饪器具
CN219264375U (zh) 电磁感应加热器具
CN116989366A (zh) 电磁感应加热器具
CN219264374U (zh) 电磁加热器具
CN201310957Y (zh) 高效节能电热炉
CN116989365A (zh) 电磁加热器具
CN210951417U (zh) 具有立体加热功能的电磁炉
CN204786617U (zh) 高导热强散热的密封电磁锅炉
CN206403648U (zh) 一种空气隔热式电烤炉
CN2553697Y (zh) 一种分体式的电子炖盅
CN202792141U (zh) 陶瓷电陶炉
CN210112308U (zh) 一种ih陶瓷胆电热炊具
CN212961746U (zh) 一种双加热式的电磁炉
CN209726279U (zh) 烹饪炉具
CN212394635U (zh) 符合安规要求的烹饪器具
CN205162830U (zh) 烹饪器具
CN213371293U (zh) 连体式烹饪器具
CN209463860U (zh) 一种电磁加热用的全玻璃烤盘
CN219934059U (zh) 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CN218572005U (zh) 一种电炖盅结构
CN218064998U (zh) 一种无风扇电陶炉
CN208058950U (zh)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7604174U (zh) 锅架组件及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