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83890U - 电加热盘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电加热盘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83890U
CN204483890U CN201520128944.7U CN201520128944U CN204483890U CN 204483890 U CN204483890 U CN 204483890U CN 201520128944 U CN201520128944 U CN 201520128944U CN 204483890 U CN204483890 U CN 2044838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al disc
supporting disk
heating plate
electric heating
far infra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2894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亮
房振
尹善章
王新元
张贵林
潘典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2894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838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838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8389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加热盘及烹饪器具,该电加热盘包括:相组装的基盘、远红外发热膜和支撑盘,所述远红外发热膜位于所述基盘与所述支撑盘之间;其中,所述基盘的外表面为凸曲面,所述支撑盘的内表面为凹曲面。该技术方案,一方面,将支撑盘的内表面设计成凹曲面,使照射在凹曲面上的红外光能够被反射回基盘,使得该部分红外光能够被重新利用,另一方面,将基盘的外表面设计成凸曲面,该凸曲面能够将基盘内表面折射过来的红外光聚集到锅体上,使远红外发热膜产生的红外光能够最大限度的被锅体利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红外光的利用率、进而也使该电加热盘符合了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

Description

电加热盘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加热盘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国内外烹饪器具产品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电热丝加热和电磁加热技术,但这些方案的电-热转换能效比较低,不能完全满足国家节能环保要求。而采用纳米远红外线电热膜电热盘,其热效率可以达到96%以上,可以提高热能效率、实现产品节能的目的。但纳米远红外线电热盘的红外光线的利用率低,一方面,纳米远红外电热膜发出的红外光经耐高温微晶玻璃载体绝缘材料上表面后光线发散,无法全部作用到锅体上,另一方面,纳米远红外电热膜发出的红外光部分被耐高温陶瓷支撑件的平面板吸收,此外,纳米远红外电热膜发出的红外光作用到锅体上后,部分红外光依旧被锅体反射,从而不能充分利用纳米远红外电热膜发出的红外光。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充分利用纳米远红外电热膜发出的红外光的电加热盘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充分利用纳米远红外电热膜发出的红外光的电加热盘。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加热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电加热盘的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加热盘,包括相组装的基盘、远红外发热膜和支撑盘,所述远红外发热膜位于所述基盘与所述支撑盘之间;其中,所述基盘的外表面为凸曲面,所述支撑盘的内 表面为凹曲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加热盘,包括基盘,远红外发热膜和支撑盘。具体地,远红外发热膜复合在基盘的下表面,支撑盘位于基盘的下方,并与远红外发热膜紧密贴合。其中,远红外发热膜能够发出一种用于加热的红外光,且支撑盘靠近红外发热膜的一面为凹曲面,该凹曲面能够将照射至其上的红外光反射回基盘,此外,基盘未复合远红外发热膜的一面为凸曲面,该凸曲面能够将基盘内表面折射过来的红外光聚集到锅体上。该技术方案,一方面,将支撑盘的内表面设计成凹曲面,使照射在凹曲面上的红外光能够被反射回基盘,使得该部分红外光能够被重新利用,另一方面,将基盘的外表面设计成凸曲面,该凸曲面能够将基盘内表面折射过来的红外光聚集到锅体上,使远红外发热膜产生的红外光能够最大限度的被锅体利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红外光的能源利用率,进而也使该电加热盘符合了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盘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电加热盘还包括:支架,扣装在所述基盘的外周边处,用于定位所述基盘、所述远红外发热膜和所述支撑盘;其中,所述基盘的内表面为平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加热盘,还包括支架,该支架套设在基盘和支撑盘的外侧壁上,并与基盘的上表面和支撑盘的下表面扣装在一起。具体地,基盘为易破碎件,不易与支撑盘之间的牢靠地安装与固定,通过设置支架,使得基盘和支撑盘方便、快捷的固定成了整体,一方面,提高了电加热盘的安装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电加热盘的生产效率,从而将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进而提高了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盘、所述远红外发热膜、所述支撑盘和所述支架自上至下依次布置,且所述远红外发热膜复合在所述基盘的下表面上;其中,所述支撑盘的上表面为其内表面、所述基盘的下表面为其内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架包括:限位舌;环形的侧壁, 位于所述限位舌的上方、且其下端边与所述限位舌的外端边相连接;和翻边,位于所述侧壁的上方、且其外端边与所述侧壁的上端边相连接;其中,所述基盘、所述远红外发热膜和所述支撑盘位于所述翻边和所述限位舌之间,且所述翻边的下表面抵触所述基盘的上表面,所述限位舌的上表面抵触所述支撑盘的下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远红外发热膜的下表面上具有电极柱,所述支撑盘对应开设有电极孔,所述电极柱的下端自上至下穿过所述电极孔而伸出;其中,所述电极柱和所述电极孔均包括两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舌、所述侧壁和所述翻边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侧壁上还开设有卡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盘上表面的中部还具有定位凸台,所述基盘和所述远红外发热膜的中部对应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凸台自下至上插装于所述定位孔内、且其上表面与所述基盘的上表面共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盘的上表面还镀有釉或银箔的反光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盘为微晶玻璃,所述支撑盘为陶瓷盘,所述支架为不锈钢支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盘;其中,所述烹饪器包括电饭煲、电磁炉、电烤箱和电压力锅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了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盘,因此该烹饪器具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盘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盘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图2提供的电加热盘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盘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根据图4提供的电加热盘的支撑盘的光路反射图;
图6是根据图4提供的电加热盘的基盘的光路折射图;
图7是图5和图6组合后的光路图。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基盘,11电极柱,2支撑盘,3远红外发热膜,4支架,41翻边,42限位舌,43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盘。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盘,包括:相组装的基盘1、远红外发热膜3和支撑盘2,远红外发热膜3位于基盘1与支撑盘2之间;其中,基盘的外表面为凸曲面,支撑盘2的内表面为凹曲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加热盘,包括基盘1,远红外发热膜3和支撑盘2。具体地,远红外发热膜3复合在基盘1的下表面,支撑盘2位于基盘1的下方,并与远红外发热膜3紧密贴合。其中,远红外发热膜3能够发出一种用于加热的红外光,且支撑盘2靠近红外发热膜的一面为凹曲面,该凹曲面能够将照射至其上的红外光反射回基盘1,此外,基盘1未复合远红 外发热膜3的一面为凸曲面,该凸曲面能够将基盘1内表面折射过来的红外光聚集到锅体上。该技术方案,一方面,如图5和图7所示,将支撑盘2的内表面设计成凹曲面,使照射在该凹曲面的红外光能够被反射回基盘1,使得该部分红外光能够被重新利用,另一方面,如图6和图7所示,将基盘1的外表面设计成凸曲面,该凸曲面能够将基盘1内表面折射过来的红外光聚集到锅体上,使远红外发热膜产生的红外光能够最大限度的被锅体利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红外光的利用能源率,进而也使该电加热盘符合了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
其中,图5至图7中的箭头表示红外光照射至基盘1或支撑盘2并被反射的光线的传播路线,具体地,虚线表示照射在基盘1或支撑盘2的光线,实线表示被基盘1或支撑盘2反射或折射的光线。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发热盘可使用在任何使用玻璃(或陶瓷)发热盘的小家电中。
具体地,采用包含二氧化锰、三氧化二镍和三氧化二铬的混合物在基盘的表面经处理工艺制成红外电加热子膜,而后使所述红外电加热子膜再经退火成膜工艺处理来制成所述红外电加热膜。
该红外电加热膜的制造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制成的红外电加热膜与远红外发热膜配合使用可将辐射热能转换成直接作用的远红外热能,实现温度的迅速提高,可降低排潮损失的温度、增强被加热能吸收的速度、减少热能损失,从而有效提高辐射热传导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并使其更好地满足于国家对于产品节能的要求。
另外,所述二氧化锰、所述三氧化二镍和所述三氧化二铬的质量比为54~62:15~23:19~27,可以提高远红外发射膜层的光谱发射率和热辐射效率,其实用性更好;优选地,所述二氧化锰、所述三氧化二镍和所述三氧化二铬的质量百分比为58:19:23,其光谱发射率和热辐射效率好,热利用率高,其热利用率可达到96%以上。
另外,所述处理工艺包括蒸镀工艺、沉积工艺、喷涂工艺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所述处理工艺包括磨料工艺、煅烧工艺、喷涂工艺和干燥工艺,制成的远红外发射膜层稳定性和电性能均较好。
另外,所述退火成膜工艺的处理温度为400~700度,所述退火成膜工艺的处理时间为16~24min;采用上述参数制成的远红外发射膜层的稳定性和电性能好、热利用率高。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电加热盘还包括:支架4,扣装在基盘1的外周边处,用于定位基盘1、远红外发热膜3和支撑盘2;其中,基盘1的内表面为平面。
在该实施例中,电加热盘还包括支架4,该支架4套设在基盘1和支撑盘2的外侧壁上,并与基盘1的上表面和支撑盘2的下表面扣装在一起。具体地,基盘1为易破碎件,不易与支撑盘2之间的牢靠地安装与固定,通过设置支架4,使得基盘1和支撑盘2方便、快捷的固定成了整体,一方面,提高了电加热盘的安装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电加热盘的生产效率,从而将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进而提高了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其中,如图6和图7所示,基盘1的内表面为平面,一方面,该平面能够便于使远红外发热膜3复合在基盘1的内表面。另一方面,该平面能够将照射在该平面的红外光折射至锅体,从而能够利用远红外发热膜3产生的红外光为锅体加热。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基盘1、远红外发热膜3、支撑盘2和支架4自上至下依次布置,且远红外发热膜3复合在基盘1的下表面上;其中,支撑盘2的上表面为其内表面、基盘1的下表面为其内表面,支架4扣装在基盘1的外周边处。
在该实施例中,远红外发热膜3复合在基盘1的下表面,远红外发热膜3的下面设置有支撑基盘1的支撑盘2,支架4套设在基盘1和支撑盘2的侧壁上。具体地,支架4的下端与支撑盘2的下表面扣合,使基盘1和支撑盘2位于支架4内。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支架4包括:限位舌42;环形的侧壁,位于限位舌42的上方、且其下端边与限位舌42的外端边相连接;和翻边41,位于侧壁的上方、且其外端边与侧壁的上端边相连接;其中,基盘1、远红外发热膜3和支撑盘2位于翻边41和限位舌42之间,且翻边41的下表面抵触基盘1的上表面,限位舌42的上表面抵触支撑盘2的下表面。
在该实施例中,支架4包括限位舌42、环形的侧壁和翻边41。具体地,该支架4的上端设置有向内弯折的翻边41,该翻边41扣合在基盘1的上表面上,该支架4的下端设置有多个限位舌42,基盘1和支撑盘2装入支架4内后,将该限位舌42向支架4的内侧折弯使其抵扣在隔热盘上,以使基盘1和支撑盘2扣合固定在支架4内,该种固定方式,利用支架4上端的翻边41和支架4下端的限位舌42将基盘1和支撑盘2有效地固定成整体,实现了电加热盘的快速组装及固定,提高了电加热盘的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远红外发热膜3的下表面上具有电极柱11,支撑盘2对应开设有电极孔,电极柱11的下端自上至下穿过电极孔而伸出;其中,电极柱11和电极孔均包括两个。
在该实施例中,基盘1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电极柱11,支撑盘2上设置有两个安装该电极柱11的电极孔,一方面,安装基盘1与支撑盘2时,只需将电极柱11直接插入电极孔内,便可避免基盘1与支撑盘2发生相对移动,实现基盘1与支撑盘2与支架4的快速安装。另一方面,基盘1下表面上的远红外发热膜3向电极柱11延伸,直至电极柱11的整个侧壁上都复合有该远红外发热膜3。使用该电加热盘时,直接将电源引至电极柱11上的远红外发热膜上,便能使基盘1内表面上的远红外发热膜3通电发热。其中,电源也可不通过电极柱11加之到远红外发热膜3上,此时,电极柱11的侧壁上不用复合远红外发热膜,
具体地,限位舌42、侧壁和翻边41为一体式结构、且侧壁上还开设有卡扣43。
在该实施例中,限位舌42、侧壁和翻边41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证限位舌42、翻边41与侧壁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支架4的强度,另一方面,有效的降低了限位舌42、侧壁和翻边41的加工难度,可将限位舌42、侧壁和翻边41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艺材料成本。其中,支架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卡扣43,该卡扣43用于将整个电加热盘固定到其它物体上,比如固定到电饭煲的外锅上。
具体地,支撑盘2上表面的中部还具有定位凸台,基盘1和远红外发热 膜的中部对应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凸台自下至上插装于定位孔内、且其上表面与基盘1的上表面共面。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盘2的上表面的中心设置有定位凸台,相应地,基盘1和远红外发热膜3的中心设置有定位孔,安装时,将定位凸台从基盘1的下表面插装入定位孔内,直至支撑盘2的上表面与基盘1下表面的远红外发热膜3紧密接触,此时,凸台的上表面正好与基盘1的上表面共面。
更进一步地,支撑盘2的上表面还镀有釉或银箔的反光膜。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盘2的上表面为凹曲面,且该凹曲面上镀有釉或银箔的反光膜,该反光膜能够增强凹曲面的红外光的反射率,从而增强了照射至该凹曲面的红外光被反射回基盘1而被重新利用的可能性,进而提高了红外光的利用率。
具体地,基盘为微晶玻璃,支撑盘2为陶瓷盘,支架4为不锈钢支架。
在该实施例中,远红外发热膜3能够产生红外光,固基盘1必须能够耐高温,且透光率良好,优选地,基盘1为微晶玻璃,支撑盘2一方面用于支撑基盘1,需要受高压,另一方面,为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支撑盘2需能耐高温、绝缘,优选地,支撑盘2为陶瓷盘。
在该实施例中,支架4用于使基盘1和支撑盘2安装成整体,并为基盘1提供保护,固支架4优选为强度高,易加工的不锈钢支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任一项的电加热盘;其中,烹饪器包括电饭煲、电磁炉、电烤箱和电压力锅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了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盘,因此该烹饪器具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盘的全部有益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加热盘,包括基盘,远红外发热膜和支撑盘。具体地,远红外发热膜复合在基盘的下表面,支撑盘位于基盘的下方,并与远红外发热膜紧密贴合。其中,远红外发热膜能够发出一种用于加热的红外光,且支撑盘靠近红外发热膜的一面为凹曲面,该凹曲面能够将照射至其上的红外光反射回基盘。此外,基盘未复合远红外发热膜的一 面为凸曲面,该凸曲面能够将基盘内表面折射过来的红外光聚集到锅体上。该技术方案,一方面,将支撑盘的内表面设计成凹曲面,使照射在凹曲面上的红外光能够被反射回基盘,使得该部分红外光能够被重新利用,另一方面,将基盘的外表面设计成凸曲面,该凸曲面能够将基盘内表面折射过来的红外光聚集到锅体上,使远红外发热膜产生的红外光能够最大限度的被锅体利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红外光的能源利用率,进而也使该电加热盘符合了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加热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相组装的基盘、远红外发热膜和支撑盘,所述远红外发热膜位于所述基盘与所述支撑盘之间;
其中,所述基盘的外表面为凸曲面,所述支撑盘的内表面为凹曲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架,扣装在所述基盘的外周边处,用于定位所述基盘、所述远红外发热膜和所述支撑盘;
其中,所述基盘的内表面为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盘、所述远红外发热膜、所述支撑盘和所述支架自上至下依次布置,且所述远红外发热膜复合在所述基盘的下表面上;
其中,所述支撑盘的上表面为其内表面、所述基盘的下表面为其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加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
限位舌;
环形的侧壁,位于所述限位舌的上方、且其下端边与所述限位舌的外端边相连接;和
翻边,位于所述侧壁的上方、且其外端边与所述侧壁的上端边相连接;
其中,所述基盘、所述远红外发热膜和所述支撑盘位于所述翻边和所述限位舌之间,且所述翻边的下表面抵触所述基盘的上表面,所述限位舌的上表面抵触所述支撑盘的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加热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红外发热膜的下表面上具有电极柱,所述支撑盘对应开设有电极孔,所述电极柱的下端自上至下穿过所述电极孔而伸出;
其中,所述电极柱和所述电极孔均包括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加热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舌、所述侧壁和所述翻边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侧壁上还开设有卡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加热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盘上表面的中部还具有定位凸台,所述基盘和所述远红外发热膜的中部对应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凸台自下至上插装于所述定位孔内、且其上表面与所述基盘的上表面共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盘的上表面还镀有釉或银箔的反光膜。
9.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盘为微晶玻璃,所述支撑盘为陶瓷盘,所述支架为不锈钢支架。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盘,其中,所述烹饪器包括电饭煲、电磁炉、电烤箱和电压力锅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520128944.7U 2015-03-05 2015-03-05 电加热盘及烹饪器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838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28944.7U CN204483890U (zh) 2015-03-05 2015-03-05 电加热盘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28944.7U CN204483890U (zh) 2015-03-05 2015-03-05 电加热盘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83890U true CN204483890U (zh) 2015-07-22

Family

ID=53563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2894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83890U (zh) 2015-03-05 2015-03-05 电加热盘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838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2960A (zh) * 2016-10-10 2018-04-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外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2960A (zh) * 2016-10-10 2018-04-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外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07912960B (zh) * 2016-10-10 2023-12-1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外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40532A (zh) 一种加热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厨房电器
CN204483890U (zh) 电加热盘及烹饪器具
CN204483889U (zh) 电加热盘及烹饪器具
CN204483891U (zh) 电加热盘及烹饪器具
CN204362330U (zh) 电加热盘组件及烹饪器具
CN105795955B (zh) 电热烹饪器具
CN205866645U (zh) 烤盘组件和电热烹饪器具
JP2016126922A (ja) 遠赤外線レンジ
CN211090026U (zh) 一种加热组件及厨房电器
CN204445327U (zh) 烹饪器具
CN204483879U (zh) 盖板、煲盖及电饭煲
CN204408652U (zh) 电加热盘组件及烹饪器具
CN105992404A (zh) 远红外发射膜层及其制造方法、电加热盘和烹饪器具
CN206018735U (zh) 一种炉具
CN105992408A (zh) 电热膜层的制造方法、电热膜层、电加热盘和烹饪器具
CN204445473U (zh) 电加热盘和烹饪器具
CN205425063U (zh) 烹饪器具和加热盘
CN204445472U (zh) 电加热盘和烹饪器具
CN215127447U (zh) 锅盖及烹饪器具
CN204427777U (zh) 红外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CN104706227B (zh) 电加热盘、电饭煲及制作电极板的方法
CN215937081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4678657U (zh) 一种盖体及烹饪器具
CN219934059U (zh) 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CN221055079U (zh) 一种可改善mw功能的玻璃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