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27447U - 锅盖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锅盖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27447U
CN215127447U CN202120696260.2U CN202120696260U CN215127447U CN 215127447 U CN215127447 U CN 215127447U CN 202120696260 U CN202120696260 U CN 202120696260U CN 215127447 U CN215127447 U CN 2151274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pipe
reflection
heating
cover
infra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9626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俊杰
李泽涌
吕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9626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274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274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274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盖及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盖体,所述盖体设有红外加热组件;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包括可辐射红外线的加热管及反射罩,所述加热管设置于所述反射罩内,所述反射罩包括反射面,所述反射面沿所述加热管径向剖面的轮廓线呈抛物线形,所述加热管的中心线位于所述抛物线形的轮廓线的焦点处,以使所有射向反射罩的红外线经过反射面反射时,反射光线相互平行的垂直于水平面以便于全部用于加热烹饪器具中的食物,从而提高了加热管射出红外线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锅盖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锅盖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在食品加工领域,利用红外线加热技术对食品进行加热有受热均匀、无污染等优势,烹饪出的食物更香、口感更好。在家电行业,人们也开始将此技术运用到烹饪器具上,如饭煲顶部设置加热管对食物进行加热。
因加热管截面一般为圆形,为提高加热管的红外线利用率,一般会在加热管背面设置一个反射罩,将加热管向四周发出的红外线朝向食物的方向进行反射。
传统的反射罩结构一般为平面或带弧面结构,这种结构的反射罩在将射向反射罩的红外线反射时,反射方向不一致,向四面散射,造成反射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锅盖及烹饪器具,提高了加热管射出红外线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盖,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设有红外加热组件;
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包括可辐射红外线的加热管及反射罩,所述加热管设置于所述反射罩内,所述反射罩包括反射面,所述反射面沿所述加热管径向剖面的轮廓线呈抛物线形,所述加热管的中心线位于所述抛物线形的轮廓线的焦点处。
如此设置,对于加热管发出的红外线,有部分红外线射向反射罩并经过反射罩反射,本实用新型中的反射罩包括反射面,反射面沿加热管径向剖面的轮廓线呈抛物线形,加热管的中心线位于抛物线形的轮廓线的焦点处,以使所有射向反射罩的红外线经过反射面反射时,反射光线相互平行的垂直于水平面以便于全部用于加热烹饪器具中的食物,从而能够提升加热管对射出红外线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罩具有反射腔,所述反射腔由所述反射面围设形成,所述加热管设置于所述反射腔内,所述反射腔为环形,所述加热管为环形,所述反射腔与所述加热管同轴设置。
如此设置,由于烹饪器具的锅体所在的截面通常为圆形,将反射腔设为环形,加热管设为环状,反射腔与所述加热管同轴设置,是为了更好更均匀的加热锅体内的食物。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所在的中心线与环形的所述加热管所在的轴线重合。
如此设置,盖体所在的中心线与环形的所述加热管所在的轴线重合,即由于当盖体盖合于锅体上时,加热管能够处于锅体正上方,能够使得食物受热更为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的半径为R,所述反射面的顶点和所述加热管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L,满足1mm≤L-R≤30mm。
进一步地,1mm≤L-R≤10mm。
如此设置,限定了反射面的抛物线形在预定范围,一方面能够避免加热管与反射面的顶点的距离太近,造成反射罩的温度过高;同时也能避免加热管与反射罩的顶点距离太远,造成红外线在射向反射罩过程中,损失太多的能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的中心线与所述反射面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为H,满足H-R≤50mm,且H≥0。
如此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将加热管射出的部分红外线(即加热管的两侧部或者侧部偏下的位置射出的红外线)能够经过反射罩反射,以改变其方向,使得这部分红外线能够加热到食物,从而更好地提升加热管利用红外线的效率,另一方面,也避免二者距离过大,造成锅盖的厚度增加,提升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罩由不锈钢或者铝型材制成,所述反射罩的内表面构成所述反射面。
如此设置,所述反射罩的材料为不锈钢或者铝型材,一方面能够满足该反射罩不可投射红外线,且易于实现反射罩的反射面表面光洁,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为碳纤维石英管。
如此设置,选用碳纤维石英管,具有电热效率高,热辐射距离远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锅盖。
如此设置,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的锅盖,能够通过抛物线型形状的反射罩的反射面将射向反射罩的红外线反射,以使所有射向反射罩的红外线经过反射面反射时,反射光线相互平行的垂直于水平面以便于全部用于加热烹饪器具中的食物,提高加热管的发出红外线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实施例的锅盖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反射罩和加热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加热管射出红外线经过反射罩反射的路径图。
附图标记:10、盖体;11、透射区域;12、上盖;13、下盖;20、红外加热组件;21、加热管;22、反射罩;221、反射面;222、反射腔;200、锅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阅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盖,该锅盖可以盖合于锅体200上以形成烹饪器具,进而实现通过锅盖的加热管21对锅体200内的食物进行加热或者辅助加热。该锅盖包括盖体10和红外加热组件20,红外加热组件20设置于盖体10内,盖体10具有可供红外加热组件20发出的红外线穿过的透射区域11,红外加热组件20包括可辐射红外线的加热管21及反射罩22,加热管21设置于反射罩22内,即加热管21设置于反射罩22和锅体200之间,反射罩22用于将加热管21射向反射罩22的红外线反射。反射罩22包括反射面221,反射面221沿加热管21径向剖面的轮廓线呈抛物线形,加热管21的中心线位于抛物线形的轮廓线的焦点处,以使所有射向反射罩22的红外线经过反射面221反射时,反射光线相互平行的垂直于水平面以便于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能够全部用于加热锅体内的食物,从而提升加热管21发射的红外线的利用率,即提升加热管21的加热效率。这里,加热管的中心线是指加热管的每一截面所在中心的连线。这里,加热管也可以具有非圆形或非中心对称的外形,优选地,加热管的径向截面为圆形,加热管呈环状。
值得一说的是,为了避免用户在使用时,不小心碰到加热管,在盖体上设置有能够允许加热管21的红外线穿过的透射区域,以将加热管设置于盖体与透射区域之间,并通过透射区域穿出红外线对锅体内的食物进行加热。
为了方便描述,这里设定反射面221所在的顶点设定为坐标原点,以竖直方向向上为y轴正方向,以水平方向从左至右为x轴正方向,可参考图4所示,反射罩22设置于盖体10内,加热管21设置于反射罩22的下方,透射区域11位于加热管21的下方。由于加热管21在发射红外线时,红外线沿着加热管21的外周壁射出。沿着加热管21朝向透射区域11的部分周壁发出的红外线能够直接穿过透射区域11进入锅体200内,而沿着背离透射区域11的加热管21的部分周壁射出的红外线会先射向反射罩22,经由反射罩22的反射面221反射后,改变该部分红外线的路径或者方向,反射光线相互平行的垂直于水平面以便于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能够全部用于加热锅体内的食物,从而提升加热管21发射的红外线的利用率。而相对于传统地反射罩(例如平面或者带有弧面的反射罩)来说,传统的反射罩在反射红外线时,反射红外线的方向不一致,且向四面散射,使得沿着背离透射区域11的加热管21的部分周壁射出的红外线经过反射罩反射后无法穿过透射区域11进入到锅体200,从而造成红外线能量的浪费,也降低了加热管21加热的效率,不利于提升加热管21的红外线的利用率。
在加热管21径向剖面上,反射面221具有抛物线形状,加热管21的中心线为加热管21的中心线,反射面221的顶点是指反射面221在的抛物线形的轮廓线的顶点,反射面221的焦点是指反射面221所在的抛物线形的轮廓线的焦点。例如图4所示,这里,坐标所在的原点为抛物线所在的顶点,也即为反射面221的顶点;加热管21的中心即为加热管21的中心线,抛物线的焦点即为反射面221的焦点。这里,反射面221的顶点与焦点之间的连线在y轴上。更具体地,为了保证反射面221能够起到作用,反射面221的顶点与焦点之间的连线即为在y轴负方向上。
进一步地,加热管21的中心线设置于反射面221所在的抛物线形的轮廓线的焦点,使得从抛物线的焦点发出的红外线,经过呈反射面221反射后,该红外线能够沿着平行于抛物线的y轴负方向的方向射出,使得该红外线的方向垂直于水平面,进而可以用于加热食物,大大提高了加热管21射出红外线的利用率。例如,如图4和图5所示,反射面221所在的抛物线形的轮廓线满足标准抛物线满足方程x2=-4Ly,其中,L为反射罩的顶点与加热管21所在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此时,加热管21的中心线位于反射面221的焦点上,以便通过加热管21发射至反射面221的红外线,在经过反射面221反射后,反射光线的方向平行于能够沿着平行于抛物线的y轴负方向的方向射出,使得该红外线的方向垂直于水平面,进而可以直接用于加热食物,大大提高了加热管21射出红外线的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加热管21可以选用碳纤维石英管,具有电热效率高,热辐射距离远等特性,加热管21的两端可以固定在盖体10上,也可以通过设置于反射罩22内壁上的弹性卡件将加热管21的方式固定。反射罩22可以选用红外线不可透射的材质,并具有一定的耐温性能,可以选用金属材质,例如不锈钢材质或者铝型材。反射罩22的内表面构成反射面,为了避免由于反射罩22的反射面221在反射红外线时造成漫反射,反射面221要保持表面光洁。其反射罩22的反射面221表面的光洁度只需要满足在红外线照射到反射面221上时,不会发生漫发射即可。
具体地,反射罩22具有反射腔222,反射腔222由反射面221围设形成,加热管21为环形,其相应地,反射腔222呈环形,加热管21同轴地设置于反射腔222内,以在烹饪器具中,均匀地加热食物。优选地,盖体10所在的中心线与环形的加热管21所在的轴线重合,使得加热管21相对于盖体10居中设置。这里,加热管21所在的中心轴线是指加热管21的环状外形所在的中心线,该中心轴线平行于y轴。
参阅图2所示,盖体10包括上盖12和下盖13,上盖12和下盖13之间可拆卸的连接,下盖13上开设有安装孔,透明的玻璃板密封地设置于安装孔,以允许红外线穿过该玻璃,这里,透明的玻璃板所在区域可以理解为透射区域11。值得一说的是,透射区域11也可以理解为盖体10朝向盖口的一侧开设的通孔,以便于红外线能够直接透过该通孔对食物进行加热。
在其他实施例中,盖体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和下盖之间可拆卸的连接,上盖与下盖之间配合形成腔体,下盖可以为透明的玻璃材料,以使得红外线能够直接穿过下盖对食物进行加热。玻璃可以选用耐高温的钢化玻璃或者高硼硅玻璃,这里,下盖的盖口所在的区域可以理解为透射区域11。
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避免加热管21与反射罩22的反射面221之间的距离太近,设定加热管21的半径为R,反射罩22的顶点与加热管21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L,则满足1mm≤L-R≤30mm。优选地,反射罩22的顶点与加热管21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L与加热管21的半径R之间的关系满足:1mm≤L-R≤10mm。此外,也能避免加热管21与反射罩22的反射面221之间的距离太远造成红外线能量损失过多的问题。这里,反射罩22的顶点与加热管21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L与加热管21的半径R之差可以为1mm,2mm,3mm……30mm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进一步地,沿着盖体10的中心线方向,加热管21的中心线与反射面221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为H,满足:H-R≤50mm,且H≥0。换言之,沿着y轴的负方向,加热管21的中心线与反射面221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满足H-R≤50mm,且H≥0。如此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将加热管21的射出的部分红外线(即沿着加热管21背离透射区域11的部分周壁发出的红外线)能够经过反射罩22反射,以改变其方向,使得这部分红外线能够加热到食物,从而更好地提升加热管21对射出红外线利用的效率,另一方面,也避免加热管21的位置与反射罩22的最低点所在平面的距离过大,造成锅盖的厚度增加,增加制造成本。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如上述一项的锅盖。具体地,烹饪器具包括锅体200和上述的锅盖,锅盖可盖合于锅体200,且锅盖和锅体200配合形成烹饪腔体,烹饪腔体用于盛放食物。通过截面具有抛物线形状的反射面221将射向反射面221的红外线反射,使得这部分红外线能够穿过透射区域11射入到烹饪腔体中,用于加热锅体200内的食物,从而实现了对这部分红外线的利用,提高了加热管21对射出红外线的利用率。优选地,烹饪器具可以为电炖锅或电热杯或电饭煲。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锅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10)和设置于所述盖体(10)内的红外加热组件(20);
所述红外加热组件(20)包括可辐射红外线的加热管(21)及反射罩(22),所述加热管(21)设置于所述反射罩(22)内,所述反射罩(22)包括反射面(221),所述反射面(221)沿所述加热管(21)径向剖面的轮廓线呈抛物线形,所述加热管(21)的中心线位于所述抛物线形的轮廓线的焦点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22)具有反射腔(222),所述反射腔(222)由所述反射面(221)围设形成,所述加热管(21)设置于所述反射腔(222)内,所述反射腔(222)为环形,所述加热管(21)为环形,所述反射腔(222)与所述加热管(21)同轴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沿着竖直方向,所述盖体(10)的中心线与环形的所述加热管(21)的中心轴线重合。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21)的半径为R,所述反射面(221)的顶点和所述加热管(21)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L,满足1mm≤L-R≤30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21)的半径为R,所述反射面(221)的顶点和所述加热管(21)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L,满足1mm≤L-R≤10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21)的中心线与所述反射面(221)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为H,满足H-R≤50mm,且H≥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22)由不锈钢或者铝型材制成,所述反射罩(22)的内表面构成所述反射面(22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21)为碳纤维石英管。
9.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锅盖。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为电炖锅、电热杯或电饭煲中的一种。
CN202120696260.2U 2021-04-06 2021-04-06 锅盖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151274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96260.2U CN215127447U (zh) 2021-04-06 2021-04-06 锅盖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96260.2U CN215127447U (zh) 2021-04-06 2021-04-06 锅盖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27447U true CN215127447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58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96260.2U Active CN215127447U (zh) 2021-04-06 2021-04-06 锅盖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274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127447U (zh) 锅盖及烹饪器具
CN206036821U (zh) 照明组件和烹饪器具
KR101467484B1 (ko) 근적외선을 이용한 가열 조리기구
CN212378055U (zh) 复合抛物锥面体反射导热节能罩
JP2016126922A (ja) 遠赤外線レンジ
CN209278937U (zh) 一种加热装置
CN216822999U (zh) 上盖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4483889U (zh) 电加热盘及烹饪器具
CN218791828U (zh) 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4483890U (zh) 电加热盘及烹饪器具
JP3004311U (ja) ガスコンロ用反射板
CN204483891U (zh) 电加热盘及烹饪器具
CN214678657U (zh) 一种盖体及烹饪器具
CN215305156U (zh) 一种烹饪装置
JPH0933053A (ja) 加熱調理器
CN218651364U (zh) 烹饪器具
CN217013626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15583904U (zh) 烤箱
CN206929812U (zh) 电磁炉
WO2022082741A1 (en) A cooking appliance comprising a heating assembly in the lid
CN215874330U (zh) 烤箱
CN204665451U (zh) 一种发热装置及电暖器
CN218826781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8899157U (zh) 烹饪器具
CN219020824U (zh) 电热锅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