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6011U - 衬套组件 - Google Patents

衬套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6011U
CN219866011U CN202223122886.6U CN202223122886U CN219866011U CN 219866011 U CN219866011 U CN 219866011U CN 202223122886 U CN202223122886 U CN 202223122886U CN 219866011 U CN219866011 U CN 2198660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hing assembly
accommodating cavity
ring portion
accommodated
groo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2288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根
胡春波
白金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2288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60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60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60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衬套组件,应用于汽车底盘上,衬套组件包括弹性件、内骨架和外骨架,弹性件包括套环和凸起部,套环具有沿预设方向延伸的第一容置腔,凸起部固定于第一容置腔的内表面;内骨架收容于第一容置腔中,内骨架的外表面设有对应于凸起部的凹槽,凹槽卡持收容凸起部;外骨架具有沿预设方向延伸的第二容置腔,第二容置腔收容于弹性件且套环的外表面与第二容置腔的内表面贴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衬套组件,能够兼顾整车操控性和NVH性能。

Description

衬套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衬套组件。
背景技术
汽车底盘的悬架系统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隔断和降低由路面不平引起的振动激励,起到缓冲减振的作用。通过改善悬架系统的缓冲减振性能可以提高汽车的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简称NVH)、乘坐舒适性、以及操纵稳定性能等一系列汽车行驶性能。
改善悬架系统的缓冲减振性能通常通过设置衬套组件实现。具体地,安装时将衬套组件外套于待安装螺栓,螺栓穿入固设于汽车底盘(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件)的金属套管并拧入对应的螺栓孔中,此时衬套组件位于所述套管内,用以消除连接间隙。目前的衬套组件中通常配置有弹性件(譬如橡胶套),并主要通过弹性件的硬度来获得不同的刚度曲线,以匹配悬架系统不同的缓冲减震需求。
但是,仅改变弹性件的硬度,对衬套组件的刚度曲线变化影响有限,难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譬如,降低弹性件的硬度,则其刚度变小,衬套组件变软,尽管削弱了噪音,但牺牲了整车的操控性;提高弹性件的硬度,则其刚度变大,底盘程度变硬,尽管提高了整车的操控性,但噪音变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新的衬套组件,以兼顾整车操控性和NVH性能。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衬套组件,应用于汽车底盘上,衬套组件包括:
弹性件,包括套环和凸起部,所述套环具有沿预设方向延伸的第一容置腔,所述凸起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内表面;
内骨架,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中,所述内骨架的外表面设有对应于所述凸起部的凹槽,所述凹槽卡持收容所述凸起部;以及
外骨架,具有所述沿预设方向延伸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收容于所述弹性件且所述套环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内表面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骨架包括内管及固定于所述内管外表面上的至少两个耳部,所述耳部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凹槽由相邻两个所述耳部围设形成;所述凸起部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设置并卡持收容于所述凹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耳部关于所述内管的轴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凹槽的数量对应于所述耳部的数量,且多个所述凹槽关于所述内管的轴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且所述凸起部卡持收容于对应的所述凹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耳部轴对称设置;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凹槽对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部内设有沿所述预设方向设置的减重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骨架的材质为金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环上设有沿所述预设方向的避让孔,所述避让孔对应于所述凸起部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环包括外圈部、内圈部和支撑部,所述外圈部与内圈部间隔设置,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外圈部与所述内圈部之间并连接所述外圈部与所述内圈部,所述避让孔由所述外圈部、所述内圈部与所述支撑部围设形成;所述支撑部对应于所述耳部设置,所述凸起部固定于所述内圈部背离所述外圈部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凸起部分别位于所述内圈部的相背两侧,且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凸起部错位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的材质为硫化橡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衬套组件,通过在第一容置腔的内表面设置凸起部、在内骨架的外表面设置对应于凸起部的凹槽,且凹槽卡持收容凸起部,使得衬套组件中弹性件的厚度存在区别,具体地,弹性件较厚的部分(具体为凸起部对应区域)用于悬架系统接触,用于缓冲整车的振动,弹性件较薄的部分(具体为支撑部对应区域)内骨架较厚,用于增大衬套组件的刚度,进而确保整车的可操纵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衬套组件,能够兼顾整车操控性和NVH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衬套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衬套组件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衬套组件中弹性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弹性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的衬套组件中内骨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所述的内骨架另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的衬套组件中外骨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照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衬套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衬套组件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衬套组件100,可包括弹性件10、内骨架20和外骨架30。其中,弹性件10可收容并固定内骨架20,外骨架30可收容并固定弹性件10,使得弹性件10分别与内骨架20、外骨架30连接。
请一并参照图3和图4,图3是图2所示的衬套组件中弹性件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弹性件的横截面示意图。可选地,弹性件10可包括套环11及连接于套环11上的凸起部12。套环11具有沿预设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容置腔101,凸起部12自第一容置腔101的内表面凸起形成,换言之,凸起部12固定于第一容置腔101的内表面上。本实施例中,套环11的截面呈圆环形,使得套环11各个方向收到外力挤压时能够均匀受力。其中,预设方向即为套环11的轴线方向。在其他实施例中,套环11的截面还可呈矩形、正多边形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施例中,套环11与凸起部12的材质相同,均为硫化橡胶,换言之,弹性件10的材质为硫化橡胶。具体地,硫化橡胶具备高强度、高弹性、高耐磨、抗腐蚀的优良特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套环11与凸起部12的材质还可为其他材质,譬如弹性钢、硅胶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套环11与凸起部12的材质还可以不同,譬如,套环11的材质可为硫化橡胶,凸起部12的材质可为硅胶,其中硫化橡胶可确保套环11及衬套组件100的刚度,进而确保整车的操控性能;凸起部12可提高弹性件10局部的弹性,以削弱震动噪音。
本实施例中,凸起部12沿预设方向延伸设置。可以理解地,如此设置,一方面使得凸起部12与套环11的成型相对容易,另一方面使得凸起部12对应于悬架系统,并均匀承受悬架系统传递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凸起部12的数量可为多个,且多个凸起部12关于套环11的轴线中心对称,以使弹性件10的结构均匀,进而能够均匀承受悬架系统传递的作用力。
本实施例中,凸起部12沿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截面呈扇环形,且凸起部12中扇环的外弧连接于套环11。当凸起部12位置收到外界作用力时,凸起部12能够相对均匀地承受冲击而不发生大的形变。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起部12沿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截面还可是矩形、梯形等形状,在此不一一列举。
可选地,套环11可包括外圈部111、内圈部112和支撑部113,外圈部111与内圈部112间隔设置,支撑部113位于外圈部111与内圈部112之间并连接外圈部111与内圈部112。其中,凸起部12固定于内圈部112背离外圈部111的表面。
外圈部111、内圈部112与支撑部113围设形成避让孔110,避让孔110对应于凸起部12设置。可以理解地,当衬套组件100尤其是避让孔110对应位置收到挤压时,由于避让孔110为中空设计,使得套环11极易发生形变,以缓冲悬架系统带来的冲击。当悬架系统的冲击大于避让孔110的形变极限时,冲击可继续作用于内圈部112及避让孔110对应的凸起部12上,进一步缓冲悬架系统的冲击作用力,进而提高衬套组件100的缓冲效果。
进一步地,套环11还可包括填充物(图未示),填充物收容于避让孔110中,以填充避让孔110。其中,填充物的弹性模量小于弹性件10的弹性模量,使得套环11收到挤压时极易发生形变,使得填充物能够在不影响衬套组件100的前提下避免避让孔110中进入灰尘等杂物,提高套环11的可靠性。
可选地,支撑部113的数量对应于凸起部12的数量,且支撑部113与凸起部12分别位于内圈部112的相背两侧,且支撑部113与凸起部12错位设置。换言之,避让孔110与凸起部12对应设置,其中支撑部113可用于确保衬套组件100的刚度,保证整车的操控性;避让孔110与凸起部12可用于确保衬套组件100的局部弹性,以削弱整车的噪音。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支撑部113的数量为两个,凸起部12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两个支撑部113关于套环11的轴线中心对称,凸起部12关于套环11的轴线中心对称。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部113的数量还为一个,凸起部12的数量为一个。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113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请参照图5和图6,图5是图2所示的衬套组件中内骨架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所述的内骨架另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内骨架20收容于第一容置腔101中。内骨架20的表面设有对应于凸起部12的凹槽201,凹槽201卡持收容凸起部12,一方面可使内骨架20与弹性件10卡持固定,防止弹性件10相对内骨架20转动,另一方面可使内骨架20上的弹性件10厚度存在区别,具体地,弹性件10较厚的部分(具体为凸起部12对应区域)用于悬架系统接触,用于缓冲整车的振动,弹性件10较薄的部分(具体为支撑部113对应区域)内骨架20较厚,用于增大衬套组件100的刚度,进而确保整车的可操纵性。
可选地,内骨架20可包括内管21及固定于内骨架20外表面上的至少两个耳部22,其中内管21应用于收容固定于汽车底盘的螺栓。耳部22沿预设方向延伸设置,凹槽201由相邻两个耳部22围设形成。对应地,凸起部12沿预设方向设置并卡持收容于凹槽201中,一方面使得弹性件10能够沿预设方向滑动套设于内骨架20上,安装较为容易,另一方面使得弹性件10与内骨架20的位置相对固定,使得衬套组件100受外力挤压时弹性件10与内骨架20不易发生相对滑动。
可选地,至少两个耳部22关于内管21的轴线中心对称设置。对应地,凹槽201的数量对应于耳部22的数量,且多个凹槽201关于内管21的轴线中心对称设置;凸起部12与凹槽201一一对应,且凸起部12卡持收容于对应的凹槽201中。在其他实施例中,至少两个耳部22还可根据需要进行排布,在此不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耳部2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耳部22轴对称设置。凹槽2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凹槽201轴对称设置。换言之,内骨架20沿垂直于预设方向的截面大致呈蝶形。在其他实施例中,耳部22的数量还可以一个、三个或者四个等,对应地,凹槽201的数量为一个、三个或者四个等。
本实施例中,内骨架20的材质可为金属,以确保衬套组件100的强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内骨架20的材质还可以塑料、陶瓷等其他刚性材料,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其中,耳部22可用于增强内管21的刚度,进而确保衬套组件100的刚度,以提高整车的操作性能。
进一步地,耳部22内可设有沿预设方向设置的减重孔221,使得耳部22在满足衬套组件100刚度的前提下,减轻内骨架20的质量、节省内骨架20的材料。
请参照图7,图7是图2所示的衬套组件中外骨架的立体示意图。外骨架30具有沿预设方向延伸的第二容置腔301,第二容置腔301收容于弹性件10且套环11的外表面与第二容置腔301的内表面贴合。具体地,外骨架30的外表面可与悬架系统直接接触,用于缓冲悬架系统的冲击。第二容置腔301的内表面与弹性件10贴合,用于保护弹性件10,避免悬架系统磨损弹性件1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衬套组件100,通过在第一容置腔101的内表面设置凸起部12、在内骨架20的外表面设置对应于凸起部12的凹槽201,且凹槽201卡持收容凸起部12,使得衬套组件100中弹性件10的厚度存在区别,具体地,弹性件10较厚的部分(具体为凸起部12对应区域)用于悬架系统接触,用于缓冲整车的振动,弹性件10较薄的部分(具体为支撑部113对应区域)内骨架20较厚,用于增大衬套组件100的刚度,进而确保整车的可操纵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衬套组件100,能够兼顾整车操控性和NVH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衬套组件,应用于汽车底盘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弹性件,包括套环和凸起部,所述套环具有沿预设方向延伸的第一容置腔,所述凸起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内表面,所述套环上设有沿所述预设方向的避让孔,所述避让孔对应于所述凸起部设置,所述套环还包括填充物,所述填充物收容于所述避让孔中,且所述填充物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弹性件的弹性模量;
内骨架,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中,所述内骨架的外表面设有对应于所述凸起部的凹槽,所述凹槽卡持收容所述凸起部;以及
外骨架,具有所述沿预设方向延伸的第二容置腔,所述弹性件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且所述套环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内表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骨架包括内管及固定于所述内管外表面上的至少两个耳部,所述耳部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凹槽由相邻两个所述耳部围设形成;所述凸起部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设置并卡持收容于所述凹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套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耳部关于所述内管的轴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凹槽的数量对应于所述耳部的数量,且多个所述凹槽关于所述内管的轴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且所述凸起部卡持收容于对应的所述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衬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耳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耳部轴对称设置;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凹槽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衬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耳部内设有沿所述预设方向设置的减重孔。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衬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骨架的材质为金属。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包括外圈部、内圈部和支撑部,所述外圈部与内圈部间隔设置,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外圈部与所述内圈部之间并连接所述外圈部与所述内圈部,所述避让孔由所述外圈部、所述内圈部与所述支撑部围设形成;所述支撑部对应于所述耳部设置,所述凸起部固定于所述内圈部背离所述外圈部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衬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凸起部分别位于所述内圈部的相背两侧,且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凸起部错位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材质为硫化橡胶。
CN202223122886.6U 2022-11-22 2022-11-22 衬套组件 Active CN2198660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22886.6U CN219866011U (zh) 2022-11-22 2022-11-22 衬套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22886.6U CN219866011U (zh) 2022-11-22 2022-11-22 衬套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6011U true CN219866011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38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22886.6U Active CN219866011U (zh) 2022-11-22 2022-11-22 衬套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60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091595A1 (en) Stabilizer bushing
JP5759328B2 (ja) 防振装置
JP3951274B1 (ja) 防振ブッシュの製造方法
CN219866011U (zh) 衬套组件
JP7121860B2 (ja) 車体ダンパーブレース
JP6257353B2 (ja)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CN205220273U (zh) 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横向稳定杆衬套模块和车辆
CN210082868U (zh) 稳定杆固定装置、稳定杆总成以及车辆
JP2000161434A (ja) 防振ブッシュ
JP2008089127A (ja) 防振ブッシュ
JP2005525513A (ja) 本体装着のための複合ヘルメット
JP2008169984A (ja) 防振ブッシュ
JP5061129B2 (ja) 防振装置
JP2014145410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ブッシュ
JP2000104781A (ja) 防振装置
KR20180068757A (ko) 쇽업소버의 인슐레이터 부시, 인슐레이터 조립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278350B1 (ko) 차량용 스트럿 장치
JP4358874B2 (ja) 防振ブッシュ
JP7374754B2 (ja) 防振装置
WO2002025138A1 (fr) Isolateur de vibration
CN220726836U (zh) 悬置衬套和车辆
JPH04302725A (ja) 円筒型防振装置
JP2006264425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用アッパサポ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自動車用懸架装置
CN218966655U (zh) 一种隔振悬置衬套及电动车辆
CN218934583U (zh) 空气滤清器安装支架、空气滤清器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