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20273U - 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横向稳定杆衬套模块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横向稳定杆衬套模块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20273U
CN205220273U CN201521111804.5U CN201521111804U CN205220273U CN 205220273 U CN205220273 U CN 205220273U CN 201521111804 U CN201521111804 U CN 201521111804U CN 205220273 U CN205220273 U CN 2052202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supports
panhard rod
interior
mounting structure
suppo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1180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庚川
戴彦收
刚守堂
杜阿雷
刘亚明
孙玉
孙博
张高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11180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202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202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202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悬挂系统领域,提供一种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横向稳定杆衬套模块和车辆,所述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包括衬套和横向稳定杆,所述衬套包括径向依次向外套装布置的内夹紧支撑件、内橡胶件和外夹紧支撑件,其中,所述横向稳定杆装配定位在所述内夹紧支撑件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能够提高衬套的径向刚度,从而保证横向稳定杆和衬套之间的配合过盈量。

Description

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横向稳定杆衬套模块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悬挂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横向稳定杆衬套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中横向稳定杆作为悬架的辅助弹性元件,是防止车身在转弯时发生过大的横向侧倾而使车身保持平衡的构件,该横向稳定杆能够提高车身的横向稳定,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横向稳定杆一般通过横向稳定杆衬套安装到车架上,其中横向稳定杆衬套具备支撑、定位、缓冲、吸振以及降噪等功用,该横向稳定杆衬套的具体结构直接影响横向稳定杆对于上述功能的有效发挥效果。
现有技术中,横向稳定杆衬套与横向稳定杆之间为过盈配合,通过将横向稳定杆和横向稳定杆衬套容纳在夹箍内,并利用紧固螺栓将夹箍与车架连接固定,从而将横向稳定杆固定连接到车架上。在汽车转弯过程中,由于悬架系统中的两侧悬架跳动不一致,位于外侧的悬架会压向横向稳定杆,使得横向稳定杆左右发生扭转,从而起到减少汽车侧倾的作用。在此过程中由于横向稳定杆受力而造成横向稳定杆相对于横向稳定杆衬套发生相对旋转运动,而由这种旋转运动导致产生摩擦异响(在低温环境下由于横向稳定杆衬套变硬而使得表现出的摩擦异响更为突出)。由此,横向稳定杆衬套在长期使用后会发生磨损,从而导致横向稳定杆衬套与横向稳定杆之间产生间隙而不能保证过盈配合,并且也会降低横向稳定杆衬套的缓冲吸能作用。其中,横向稳定杆衬套设计普遍为纯橡胶结构,因此径向刚度小,在与横向稳定杆配合后,由于横向稳定杆衬套的径向刚度不足,导致横向稳定杆在工作受力过程中相对于横向稳定杆衬套发生径向旋转运动,由此产生异响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衬套的径向刚度的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所述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包括衬套和横向稳定杆,所述衬套包括径向依次向外套装布置的内夹紧支撑件、内橡胶件和外夹紧支撑件,其中,所述横向稳定杆装配定位在所述内夹紧支撑件内。
优选地,所述外夹紧支撑件的外周面上套设有外橡胶件。
优选地,所述外夹紧支撑件两侧的外表面上伸出有定位凸起,所述外橡胶件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凸起配合在所述定位孔内。
优选地,所述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还包括夹箍,所述夹箍的对应于所述定位凸起的位置上形成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凸起穿过所述外橡胶件上的所述定位孔后卡合在所述定位槽内。
还可优选地,所述内夹紧支撑件和所述外夹紧支撑件分别形成为两个半环形件,其中,所述内夹紧支撑件的两个所述半环形件相对的一端部通过所述内橡胶件连接,所述内夹紧支撑件的两个所述半环形件相对的另一端部相互间隔而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内橡胶件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的开口;所述外夹紧支撑件的两个所述半环形件相对的一端部通过所述外橡胶件连接,所述外夹紧支撑件的两个所述半环形件相对的另一端部相互间隔而形成有第二开口。
优选地,所述横向稳定杆通过限位结构装配定位在所述内夹紧支撑件内,其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防止所述横向稳定杆相对于所述内夹紧支撑件轴向移动的第一限位结构和防止所述横向稳定杆相对于所述内夹紧支撑件旋转的第二限位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所述横向稳定杆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相对的平直面;和所述内橡胶件进入所述内夹紧支撑件内以在所述内夹紧支撑件形成的橡胶平台,所述橡胶平台和所述平直面面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所述横向稳定杆的外周面和所述内夹紧支撑件的内周面中的一者上形成的限位凸台;和所述横向稳定杆的外周面和所述内夹紧支撑件的内周面中的另一者上形成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凸台配合在所述限位槽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通过将衬套设置为包括依次向外套装布置的内夹紧支撑件、内橡胶件和外夹紧支撑件,衬套的内橡胶件由内夹紧支撑件和外夹紧支撑件的支撑作用而提高衬套整体的径向刚度,使得横向稳定杆和衬套配合时,能够有效保证衬套与横向稳定杆之间的过盈配合量,消除两者之间的运动间隙,从而具有提高衬套的使用可靠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横向稳定杆衬套模块,所述横向稳定杆衬套模块包括衬套、横向稳定杆和夹箍,其中,所述衬套包括径向依次向外套装布置的内夹紧支撑件、内橡胶件和外夹紧支撑件,其中,所述横向稳定杆装配定位在所述内夹紧支撑件内,所述外夹紧支撑件的外周面上套设有外橡胶件,所述夹箍套设在所述外橡胶件上,并且所述内橡胶件和所述外橡胶件将所述内夹紧支撑件和所述外夹紧支撑件硫化成一体。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横向稳定杆衬套模块。
所述横向稳定杆衬套模块和车辆与上述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3的C-C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衬套2横向稳定杆
3夹箍4橡胶平台
5平直面6限位凸台
7限位槽11安装孔
12内橡胶件13外橡胶件
14第一开口15第二开口
16内夹紧支撑件17外夹紧支撑件
18定位凸起31定位槽
32螺栓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所述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可以包括衬套1和横向稳定杆2,衬套1包括径向依次向外套装布置的内夹紧支撑件16、内橡胶件12和外夹紧支撑件17,其中,横向稳定杆2装配定位在内夹紧支撑件16内。在此,横向稳定杆2安装到衬套1的安装孔11内,内夹紧支撑件16、内橡胶件12和外夹紧支撑件17可以通过粘接方式或者其他固定方式固定为一体,内夹紧支撑件16和外夹紧支撑件17可以采用塑料或金属材料等提供弹性变形的材料。
由于衬套1的内橡胶件12的内周面和外周面上分别设置有内夹紧支撑件16和外夹紧支撑件17,由内夹紧支撑件16和外夹紧支撑件17的配合而支撑内橡胶件12,使得衬套1整体的径向刚度提高,从而在将横向稳定杆2装配到衬套1的内夹紧支撑件16上时,能够有效保证衬套1与横向稳定杆2之间的过盈配合量,消除两者之间的运动间隙,从而具有提高衬套1的使用可靠性,提高了悬架操控性和舒适性。在此,内夹紧支撑件16和横向稳定杆2之间可以设置有橡胶材料,以提高衬套1的吸振缓冲功能。
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外夹紧支撑件17的外周面上套设有外橡胶件13,在衬套1和下述的夹箍3进行装配后该橡胶件13在外夹紧支撑件17和夹箍3之间提供弹性支撑,防止因两者直接接触摩擦导致产生异响,并且通过内橡胶件12和外橡胶件13的配合而能够在横向稳定杆2的扭转过程中提供阻尼,起到良好的隔振功能。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能够为外夹紧支撑件17和夹箍3提供弹性而消除摩擦异响,外夹紧支撑件17的外周面上可以设置有其他结构,例如,弹性防震套等。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外夹紧支撑件17两侧的外表面上伸出有定位凸起18,外橡胶件13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定位孔,定位凸起18配合在定位孔内,从而实现外夹紧支撑件17和外橡胶件13之间的更准确的定位装配。在此,所述外夹紧支撑件17和外橡胶件13之间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定位,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定位凸起18可以设置在外橡胶件13上,在外夹紧支撑件17的与定位凸起18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定位孔,此时,定位凸起18可以通过自身变形而卡到定位孔内而实现定位。
优选地,所述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还包括夹箍3,该夹箍3的对应于定位凸起18的位置上形成有定位槽31,定位凸起18穿过外橡胶件13上的定位孔后卡合在定位槽31内。其中,夹箍3通过形成在夹箍3两侧的螺栓固定孔32装配本实用新型的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将安装有横向稳定杆2的内夹紧支撑件16、内橡胶件12以及外夹紧支撑件17通过定位凸起18而同时定位到外橡胶件13和夹箍3内,从而能够降低在装配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的过程中产生的螺栓不易装配问题,并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高衬套1的整体刚度。
还可优选地,所述内夹紧支撑件16和外夹紧支撑件17分别形成为两个半环形件,其中,内夹紧支撑件16的两个半环形件相对的一端部通过内橡胶件12连接,内夹紧支撑件16的两个半环形件相对的另一端部相互间隔而形成有第一开口14,内橡胶件12上形成有与第一开口14对应的开口;外夹紧支撑件17的两个半环形件相对的一端部通过外橡胶件13连接,外夹紧支撑件17的两个半环形件相对的另一端部相互间隔而形成有第二开口15。其中,第一开口14、内橡胶件12的开口和第二开口15优选朝向所述夹箍3的开口方向,并且,第一开口14、内橡胶件12的开口和第二开口15相对应,外橡胶件13上也可以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开口14、内橡胶件12的开口和第二开口15相对应的开口,或者与所述第二开口15相错开的开口,只要能够保证内夹紧支撑件16的两个半环形件之间、外夹紧支撑件17的两个半环形件之间存在预留间隙,从而保证夹箍3的紧固过程中内夹紧支撑件16和外夹紧支撑件17的变形而提高耐久疲劳性,保证衬套1与横向稳定杆2之间的配合力,以使得两者之间无相对转动即可。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所述内夹紧支撑件16和外夹紧支撑件17也可以形成为具有开口的环形件,或者所述内夹紧支撑件16和外夹紧支撑件17形成为多段式环形件。
优选地,所述横向稳定杆2通过限位结构装配定位在内夹紧支撑件16内,其中,限位结构包括防止横向稳定杆2相对于内夹紧支撑件16轴向移动的第一限位结构和防止横向稳定杆2相对于内夹紧支撑件16旋转的第二限位结构。由此,在完成装配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时,通过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而能够同时实现横向稳定杆2的径向限位功能和轴向限位功能,从而消除了因横向稳定杆2与衬套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而产生的摩擦异响和磨损问题,并且有效地提高了横向稳定杆2轴向定位的可靠性,从而消除了横向稳定杆2的左右窜动现象。
在此,第一限位结构可以设置成多种合理的形式,例如,优选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可以包括:横向稳定杆2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相对的平直面5;和内橡胶件12进入内夹紧支撑件16内以在内夹紧支撑件16形成的橡胶平台4,橡胶平台4和平直面5面接触。所述平直面5也可以形成一个或多个,并且例如可以通过切割所述横向稳定杆2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而形成平直面5。橡胶平台4可以通过将内橡胶件12的一部分从内夹紧支撑件16的两个半环形件相对的一端部之间进入到内夹紧支撑件16内而形成,或者也可以在内夹紧支撑件16上形成有多个贯通孔,将内橡胶件12的一部分通过该贯通孔进入到内夹紧支撑件16内而形成橡胶平台,又或者,可以直接在内夹紧支撑件16装配如图3所示形状的橡胶平台4。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横向稳定杆2的外周面和内橡胶件12的橡胶平台4之间的外轮廓配合形状可以形成为花键形状、多角形形状、锯齿形状或不规则形状等,只要能够实现横向稳定杆2的径向定位,防止横向稳定杆2与衬套1发生相对转动即可。
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横向稳定杆2的外周面和内夹紧支撑件16的内周面中的一者上形成的限位凸台6;和横向稳定杆2的外周面和内夹紧支撑件16的内周面中的另一者上形成的限位槽7,限位凸台6配合在限位槽7内。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至图5所示,限位凸台6形成在横向稳定杆2的外周面上且形成为相对布置的弧形凸台,所述弧形凸台之间形成有两个平直面5,从而能够在横向稳定杆2的同一位置上加工平直面5和弧形凸台,起到便于加工的效果。对应地,在内夹紧支撑件16的两个橡胶平台4之间形成弧形限位槽。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能够实现横向稳定杆2的轴向定位,则第二限位结构可以布置为多种合理形式。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横向稳定杆衬套模块,该横向稳定杆衬套模块包括衬套1、横向稳定杆2和夹箍3,其中,衬套1包括径向依次向外套装布置的内夹紧支撑件16、内橡胶件12和外夹紧支撑件17,其中,横向稳定杆2装配定位在内夹紧支撑件16内,外夹紧支撑件17的外周面上套设有外橡胶件13,夹箍3套设在外橡胶件13上,并且内橡胶件12和外橡胶件13将内夹紧支撑件16和外夹紧支撑件17硫化成一体,例如,在硫化过程中,内橡胶件12可以进入内夹紧支撑件16内形成橡胶平台4。其中,内夹紧支撑件16的内表面也可以硫化有橡胶以向横向稳定杆2提供弹性。由此,内夹紧支撑件16、内橡胶件12、外橡胶件13和外夹紧支撑件17形成为一体,从而消除了衬套1、横向稳定杆2、夹箍3的装配困难问题,同时提高了产品配合精度,保证了整车一致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横向稳定杆衬套模块。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即,通过设置内夹紧支撑件16和外夹紧支撑件17而能够有效保证衬套1与横向稳定杆2之间的过盈配合量,消除了两者之间的运动间隙,从而提高了悬架操控性和舒适性。另外,通过设置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而能够同时防止横向稳定杆2相对于衬套1转动和轴向移动,从而提高横向稳定杆2的径向定位和轴向定位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了衬套1的使用耐久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所述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包括衬套(1)和横向稳定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1)包括径向依次向外套装布置的内夹紧支撑件(16)、内橡胶件(12)和外夹紧支撑件(17),其中,所述横向稳定杆(2)装配定位在所述内夹紧支撑件(1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夹紧支撑件(17)的外周面上套设有外橡胶件(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夹紧支撑件(17)两侧的外表面上伸出有定位凸起(18),所述外橡胶件(13)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凸起(18)配合在所述定位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还包括夹箍(3),所述夹箍(3)的对应于所述定位凸起(18)的位置上形成有定位槽(31),所述定位凸起(18)穿过所述外橡胶件(13)上的所述定位孔后卡合在所述定位槽(31)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夹紧支撑件(16)和所述外夹紧支撑件(17)分别形成为两个半环形件,其中,
所述内夹紧支撑件(16)的两个所述半环形件相对的一端部通过所述内橡胶件(12)连接,所述内夹紧支撑件(16)的两个所述半环形件相对的另一端部相互间隔而形成有第一开口(14),所述内橡胶件(12)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开口(14)对应的开口;
所述外夹紧支撑件(17)的两个所述半环形件相对的一端部通过所述外橡胶件(13)连接,所述外夹紧支撑件(17)的两个所述半环形件相对的另一端部相互间隔而形成有第二开口(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稳定杆(2)通过限位结构装配定位在所述内夹紧支撑件(16)内,其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防止所述横向稳定杆(2)相对于所述内夹紧支撑件(16)轴向移动的第一限位结构和防止所述横向稳定杆(2)相对于所述内夹紧支撑件(16)旋转的第二限位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
所述横向稳定杆(2)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相对的平直面(5);和
所述内橡胶件(12)进入所述内夹紧支撑件(16)内以在所述内夹紧支撑件(16)形成的橡胶平台(4),
所述橡胶平台(4)和所述平直面(5)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
所述横向稳定杆(2)的外周面和所述内夹紧支撑件(16)的内周面中的一者上形成的限位凸台(6);和
所述横向稳定杆(2)的外周面和所述内夹紧支撑件(16)的内周面中的另一者上形成的限位槽(7),
所述限位凸台(6)配合在所述限位槽(7)内。
9.一种横向稳定杆衬套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稳定杆衬套模块包括衬套(1)、横向稳定杆(2)和夹箍(3),其中,所述衬套(1)包括径向依次向外套装布置的内夹紧支撑件(16)、内橡胶件(12)和外夹紧支撑件(17),其中,所述横向稳定杆(2)装配定位在所述内夹紧支撑件(16)内,所述外夹紧支撑件(17)的外周面上套设有外橡胶件(13),所述夹箍(3)套设在所述外橡胶件(13)上,并且所述内橡胶件(12)和所述外橡胶件(13)将所述内夹紧支撑件(16)和所述外夹紧支撑件(17)硫化成一体。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设置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横向稳定杆衬套模块。
CN201521111804.5U 2015-12-28 2015-12-28 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横向稳定杆衬套模块和车辆 Active CN2052202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11804.5U CN205220273U (zh) 2015-12-28 2015-12-28 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横向稳定杆衬套模块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11804.5U CN205220273U (zh) 2015-12-28 2015-12-28 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横向稳定杆衬套模块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20273U true CN205220273U (zh) 2016-05-11

Family

ID=55895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11804.5U Active CN205220273U (zh) 2015-12-28 2015-12-28 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横向稳定杆衬套模块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2027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64272A (zh) * 2016-10-12 2017-02-01 山东国金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移位稳定杆安装装置
CN108274970A (zh) * 2018-01-29 2018-07-13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杆夹箍结构
CN110203031A (zh) * 2018-02-28 2019-09-0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横向稳定杆的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64272A (zh) * 2016-10-12 2017-02-01 山东国金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移位稳定杆安装装置
CN108274970A (zh) * 2018-01-29 2018-07-13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杆夹箍结构
CN110203031A (zh) * 2018-02-28 2019-09-0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横向稳定杆的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0203031B (zh) * 2018-02-28 2022-08-2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横向稳定杆的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35410B1 (ko) 탑 마운트 조립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8973931B2 (en) Wheel strut for vehicle suspension
KR101237929B1 (ko) 차량의 롤로드 구조
KR101372085B1 (ko) 자동차의 서스펜션용 고무 부시
CN205220273U (zh) 横向稳定杆和衬套安装结构、横向稳定杆衬套模块和车辆
KR20110035843A (ko) 차량의 트위스트 빔 후방액슬을 위한 댐핑부싱
US9308794B2 (en) Air spring
GB2534240A (en) Bushing, in particular for a vehicle
CN105667289A (zh) 一种发动机悬架橡胶减震胶垫组合结构
KR20120015196A (ko) 서스펜션용 부시
CN202560907U (zh) 弹性体和金属复合的汽车避震器弹簧
KR20110132744A (ko) 자동차용 스테빌라이저 바의 마운트 부시
CN113446341B (zh) 用于车辆上支撑的衬套
US20090085266A1 (en) Integrated insulator type strut assembly for suspension system
KR101361246B1 (ko) 자동차의 커플드 토션 빔 액슬
KR101454906B1 (ko) 토션 바 지지유닛 및 그 제작방법
KR101592356B1 (ko) 자동차용 스테빌라이저 바의 마운트 부시
JP4358874B2 (ja) 防振ブッシュ
CN211314934U (zh) 减震器安装组件以及车辆
CN219866011U (zh) 衬套组件
KR20210062133A (ko) 차량용 스테빌라이저바의 부시 장치
CN212429591U (zh) 用于车辆上支撑的衬套
KR101592342B1 (ko) 자동차용 스테빌라이저 바의 마운트 부시
JP2005265109A (ja) ストラットマウント
JPS632674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