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53951U - 一种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53951U
CN219853951U CN202321264653.1U CN202321264653U CN219853951U CN 219853951 U CN219853951 U CN 219853951U CN 202321264653 U CN202321264653 U CN 202321264653U CN 219853951 U CN219853951 U CN 2198539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grinding head
sliding sleeve
deep groove
groove 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6465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军
余加勇
全任茂
莫浩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Nad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Zhaoqing High Tech Zone Nade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Nade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Nad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Zhaoqing High Tech Zone Nade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Nade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Nad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Zhaoqing High Tech Zone Nade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Nade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Nad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6465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539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539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539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包括磨头座,及设于磨头座内且可沿磨头座轴向移动的滑动套和磨头轴,磨头轴通过轴承系统与滑动套连接,磨头座上设有润滑油杯,滑动套外周壁开设有与润滑油杯连通的进油槽,进油槽的两端分别连通有前端进油孔和后端进油孔,以此形成润滑油路,对磨头轴两端上的轴承系统进行加油润滑;以此实现磨头轴两端上的轴承系统均能够得到加油润滑,避免轴承因缺油而造成轴承损坏,从而提高数控磨边磨头的使用寿命;同时,实现轴承系统的不停机补油方式,提高墙地砖磨边机生产效率和使用操作的便利性、科学性。

Description

一种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陶瓷墙地砖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
背景技术
陶瓷墙地砖是现代装修的重要建筑材料,陶瓷墙地砖生产加工过程中涉及到的磨边是其中重要的加工步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陶瓷墙地砖的磨边加工由以往的手工操作生产线,过渡到采用数控磨边磨头进行加工生产。
现有的数控磨边磨头其磨头轴与滑动套之间的装配方式是,磨头轴的前端通过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前端轴承)与滑动套相连接,磨头轴的后端通过单个深沟球轴承(后端轴承)与滑动套相连接,同时滑动套及磨头轴相对磨头座可做前后轴向移动;其滑动套前端轴承的加油润滑方式是:滑动套前端盖设有一个注油孔,所述注油孔的位置与滑动套上的径向凹槽位置相对应并连通,该注油孔上装有一个密封螺塞,需要补油时,需要首先旋开这个螺塞,再旋上注油杯,这样就能从注油孔注入润滑油,通过滑动套径向凹槽流到磨头轴前端位置,对前端轴承和油封提供润滑。
但本申请人在实现现有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1、现有的数控磨边磨头采用如上设计方式,不方便对磨头轴前端配置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实现补油润滑,甚至缺少对磨头轴后端配置的深沟球轴承进行补油的结构设计,故工作时容易发热,影响数控磨边磨头的使用寿命,及增大故障率;
而且,在给前端轴承添加润滑油前需要先停机,然后打开水罩再对前端轴承进行补充润滑油;因此,前端轴承补充润滑油的操作较为繁琐,对墙地砖的磨边生产效率造成较大的影响。
2、现有的数控磨边磨头,其磨头轴的前端通过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与滑动套相连接,而磨头轴的后端仅采用单个深沟球轴承与滑动套相连接,,磨头轴和滑动套采用这种装配方式,会导致其承载能力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作需求,从而影响了数控磨边磨头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控磨边磨头的轴承配置及补油结构方式设计存在的不足等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包括磨头座及可在所述磨头座内作轴向移动的滑动套和磨头轴;
所述滑动套的前端连接有前端盖,所述滑动套朝向所述前端盖一端为前端部,所述磨头轴通过轴承系统安装在所述滑动套内;
所述磨头座上设有润滑油杯,所述滑动套外周壁开设有与所述润滑油杯相连通的进油槽,所述进油槽一端连通有前端进油孔,另一端连通有后端进油孔,以使从所述润滑油杯通入的润滑油,通过所述进油槽、前端进油孔、后端进油孔流至轴承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盖设有双骨架油封,分别包括由所述前端盖朝向所述滑动套的一侧设置的向内油封,以及由远离所述滑动套的一侧设置的向外油封,以使所述向内油封与所述滑动套的前端部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前端进油孔相连通前端油路。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进油孔在所述滑动套的前端部形成有一缺口,所述前端进油孔通过所述缺口与所述前端油路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系统包括设于所述磨头轴的前端的短圆柱滚子轴承和第一深沟球轴承,和设于磨头轴的后端的两个第二深沟球轴承,以使所述磨头轴的前端通过所述短圆柱滚子轴承和第一深沟球轴承与所述滑动套连接、后端通过第二深沟球轴承与所述滑动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短圆柱滚子轴承、第一深沟球轴承各设置一个,且所述短圆柱滚子轴承设于所述第一深沟球轴承朝向所述滑动套的前端部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磨头轴的前端设置的所述短圆柱滚子轴承、第一深沟球轴承之间设有隔套,以使所述短圆柱滚子轴承、第一深沟球轴承呈相隔布置关系;或者所述磨头轴的后端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深沟球轴承之间设有隔套,以使两个所述第二深沟球轴承呈相隔布置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套的外径为120~150mm;所述滑动套内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短圆柱滚子轴承、第一深沟球轴承的第一轴承孔位和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深沟球轴承的第二轴承孔位,所述第一轴承孔位的直径为72~140mm,所述第二轴承孔位的直径为60~120mm。
进一步地,所述短圆柱滚子轴承、第一深沟球轴承、第二深沟球轴承的内径均设为40~70mm。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进油孔的直径为5~10mm。
进一步地,还包括推力轴承,通过所述推力轴承替代所述第一深沟球轴承,所述短圆柱滚子轴承和所述推力轴承并列布置或者相隔布置,且所述短圆柱滚子轴承设于所述推力轴承朝向所述滑动套的前端部一侧,以使所述磨头轴的前端通过所述短圆柱滚子轴承、推力轴承与所述滑动套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相较于以往数控磨边磨头的前端盖上加油孔的不合理设计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套外周壁设有与磨头座上的润滑油杯相连通的进油槽,通过在该进油槽的两端分别设置前端进油孔和后端进油孔,以使从润滑油杯通入的润滑油,依次通过进油槽、前端进油孔流至短圆柱滚子轴承和第一深沟球轴承,和使润滑油以此通过进油槽、后端进油孔流至第二深沟球轴承,从而形成润滑油路B,以此实现磨头轴两端上的轴承系统均能够得到加油润滑,避免磨头轴上配置的轴承系统因润滑不良而造成轴承损坏,以提高数控磨边磨头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实现轴承系统的不停机补油,提高墙地砖磨边机生产效率和使用操作的便利性、科学性。
2、所述前端盖设计为具有向内油封和向外油封的双骨架油封的结构,以使前端盖的向内油封朝向所述短圆柱滚子轴承、第一深沟球轴承,通过该向内油封与滑动套的前端部形成前端油路,利用前端油路与前端进油孔相连通的设计方式来使磨头轴前端上的短圆柱滚子轴承、第一深沟球轴承的加油润滑更便捷,同时也使得前端进油孔与磨头座内腔形成密封内腔,预防润滑油的泄漏。
3、相较于以往数控磨边磨头的磨头轴的前端通过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与滑动套相连接,及磨头轴的后端通过单个深沟球轴承与滑动套相连接和配置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磨头轴的前端采用短圆柱滚子轴承和第一深沟球轴承与滑动套相连接,利用短圆柱滚子轴承自身承载能力较高的特性,及短圆柱滚子轴承与第一深沟球轴承的共同支持作用,减少以往采用双列角接触承载能力相对较低的不足;通过磨头轴的后端采用两个第二深沟球轴承与滑动套相连接,进一步提高磨头轴和滑动套之间轴承系统的承载能力。
4、所述数控磨边磨头的前端轴承通过采用推力轴承来替代第一深沟球轴承,使短圆柱滚子轴承与推力轴承相结合,利用短圆柱滚子轴承自身径向承载能力较高,及推力轴承的轴向承载能力较高的特性,较大程度上提高了轴承系统的综合承载能力,进而提高了数控磨边磨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的磨头轴与滑动套之间轴承系统配置,及磨头座、滑动套、前端盖相配合形成的润滑油路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的正面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的前端盖的侧面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的前端盖的内侧方向立体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的前端盖的外侧方向立体图;
图7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的滑动套的正面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的滑动套侧视图;
图9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的滑动套的立体图;
图10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的磨头轴前端安装短圆柱滚子轴承和推力轴承的正面剖视图。
图中:
A、磨轮;B、润滑油路;
10、磨头座;101、润滑油杯;102、滑动套油杯;11、储油腔;12、前端盖;121、向内油封;122、向外油封;13、后端盖;14、联轴器;15、迷宫型法兰;
20、滑动套;201、进油槽;202、前端进油孔;203、缺口;204、后端进油孔;205、第一轴承孔位;206、第二轴承孔位;
30、磨头轴;
40、短圆柱滚子轴承;41、第一深沟球轴承;42、第二深沟球轴承;43、隔套;44、推力轴承;
50、磨边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1~9所示,提供一种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主要用于对陶瓷墙地砖的磨边加工,该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主要包括磨头座10、滑动套20、磨头轴30。所述滑动套20的前端安装有前端盖12,滑动套20的后端安装有后端盖13,而且后端盖13与滑动套20固定连接,后端盖13上安装有磨边电机50,该磨边电机50通过联轴器14连接磨头轴30朝后端盖13的一端。磨头轴30朝前端盖12的一端通过迷宫型法兰15传动连接磨轮A,而且前端盖12上设有环形的迷宫环,迷宫型法兰15上设有环形的迷宫槽,以使前端盖12的迷宫环套设于迷宫型法兰15的迷宫槽,需要保证迷宫环与迷宫槽之间的间隙适宜。同时需要保证前端盖12与迷宫型法兰15之间能够相对转动,也即是迷宫型法兰15更够跟随磨头轴30一起转动。因此,当启动磨边电机50后,磨边电机50通过驱动磨头轴30来带动迷宫型法兰15和磨轮A旋转,进而通过磨轮A对陶瓷墙地砖进行磨边加工。
所述滑动套20和磨头轴30均安装在磨头座10的内腔里,且磨头轴30安装在滑动套20内,在进给电机的驱动下滑动套20和磨头轴30可沿磨头座10轴向往复移动,进而调整磨轮A的进给量。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滑动套20朝向前端盖12一端定义为前端部,滑动套20朝向后端盖13的一端定义为后端部。
所述磨头轴30通过轴承系统安装在滑动套20内,以使磨头轴30与滑动套20能够同步轴向移动,及轴向相对移动的装配关系。
所述磨头座10的外壁开设有贯穿至内部的润滑油杯101,在滑动套20外周壁且沿滑动套20的轴向开设有进油槽201,而且进油槽201与磨头座10上的润滑油杯101相连通。
所述进油槽201一端(进油槽201朝向滑动套20的前端部一端)连通有前端进油孔202,该前端进油孔202埋设于滑动套20内,且前端进油孔202沿滑动套20的轴向设置,以使前端进油孔202由进油槽201连通至滑动套20的前端部,及连通至磨头轴30的前端的短圆柱滚子轴承40和第一深沟球轴承41。所述进油槽201另一端(进油槽201朝向滑动套20的后端部一端)连通有后端进油孔204,该后端进油孔204由滑动套20外周壁向内孔贯穿,以使后端进油孔204由进油槽201连通至第二深沟球轴承42。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磨头座10外周壁设有滑动套油杯102,该滑动套油杯102与所述润滑油杯101设于磨头轴30外周壁的同一侧或者不同一侧。在磨头座10内腔壁与滑动套20之间形成的储油腔11,滑动套油杯102与储油腔11相连通,以此通过滑动套油杯102来对储油腔11进行加油。根据润滑油杯101与进油槽201、前端进油孔202、前端油路、后端进油孔204相连通,形成润滑油路B,对短圆柱滚子轴承40、第一深沟球轴承41、第二深沟球轴承42进行加油润滑。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相较于以往数控磨边磨头的前端盖12上加油孔的不合理设计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套20外周壁设有与磨头座10上润滑油杯101相连通的进油槽201,通过在该进油槽201的两端分别设置前端进油孔202和后端进油孔204,以使从润滑油杯101通入的润滑油,依次通过进油槽201、前端进油孔202流至短圆柱滚子轴承40和第一深沟球轴承41,和使润滑油以此通过进油槽201、后端进油孔204流至第二深沟球轴承42,从而形成润滑油路B,以此实现磨头轴30两端上的轴承系统均能够得到加油润滑,避免磨头轴30上配置的轴承系统因润滑不良而造成轴承损坏,以提高数控磨边磨头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实现轴承系统的不停机补油,提高墙地砖磨边磨头生产效率和操作便利性、科学性。
如图4~6所示,所述前端盖12设计为双骨架油封的结构。具体地,前端盖12朝向滑动套20的一侧设有向内油封121,远离所述滑动套20的一侧设有向外油封122,以此使前端盖12的两侧均设有环形油封结构。当将前端盖12安装在磨头座10前端后,前端盖12的向内油封121与滑动套20的前端部之间即可形成与滑动套20的前端进油孔202相连通的前端油路。通过设置该前端油路,以使前端进油孔202的润滑油能够通过前端油路,及通过后端进油孔204进入磨头轴30前端、后端的轴承系统进行加油润滑。
这样,通过将所述前端盖12设计为具有向内油封121和向外油封122的双骨架油封的结构,以使前端盖12的向内油封121与滑动套20的前端部形成前端油路,利用前端油路与前端进油孔202相连通的设计方式来使磨头轴30前端和后端的轴承系统的加油润滑更便捷,同时也使得前端进油孔202与磨头座10内腔形成密封内腔,预防润滑油的泄漏。
对所述前端盖12的设计要求作进一步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前端盖12的宽度W设为20~35mm,前端盖12的外径D1设为120~150mm,前端盖12的油封孔直径D2设为60~90mm。
如图7~9所示,为了使得滑动套20上的前端进油孔202与前端油路的连通更顺畅,将前端进油孔202沿滑动套20轴向延伸设计,且使得前端进油孔202在滑动套20的前端部形成有一缺口203,该缺口203朝向于滑动套20的内孔,以此使前端进油孔202通过该缺口203与前端油路相连通,保证前端进油孔202上的润滑油通过前端油路流进到磨头轴30的前端轴承系统,也进一步提高磨头轴30的前端轴承系统的加油润滑的便捷性。
如图1~3所示,对磨头轴30与滑动套20的装配关系作进一步描述,所述轴承系统包括设于所述磨头轴30的前端的短圆柱滚子轴承40和第一深沟球轴承41,和磨头轴30的后端通过两个第二深沟球轴承42;因此,使磨头轴30的前端通过第一深沟球轴承41和短圆柱滚子轴承40与滑动套20进行安装,磨头轴30的后端设两个所述第二深沟球轴承42,从而使磨头轴30的后端通过两个第二深沟球轴承42与滑动套20进行安装。
通过在磨头轴30的前端设短圆柱滚子轴承40和第一深沟球轴承41,利用短圆柱滚子轴承40提高径向负荷能力,而且第一深沟球轴承41除了能够承受径向负荷外,还可承受一定的轴向负荷;结合磨头轴30的后端设置的两个第二深沟球轴承42,整体上提升磨头轴30和滑动套20的轴承系统承载能力,提高轴承系统的使用寿命,保证加工效率和质量。
磨头轴30的后端套设的两个第二深沟球轴承42,其中靠近滑动套20的后端部的一个第二深沟球轴承42朝向磨边电机50的一侧设有密封盖,且密封盖依靠在磨边电机50面,以此防止润滑油的泄漏。
对于磨头轴30前端上安装的短圆柱滚子轴承40、第一深沟球轴承41,及磨头轴30后端上安装的第二深沟球轴承42的便捷添加润滑油的设计要求是,通过润滑油杯101进入的润滑油经过进油槽201、前端进油孔202、前端油路进入到磨头轴30前端的短圆柱滚子轴承40和第一深沟球轴承41进行润滑,及通过润滑油杯101进入的润滑油经过进油槽201、后端进油孔204对磨头轴30后端的第二深沟球轴承42进行润滑。
这样,相较于以往数控磨边磨头的磨头轴30的前端通过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与滑动套20相连接,及磨头轴30的后端通过单个深沟球轴承与滑动套20相连接和配置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磨头轴30的前端采用短圆柱滚子轴承40和第一深沟球轴承41与滑动套20相连接,利用短圆柱滚子轴承40自身承载能力较高的特性,及短圆柱滚子轴承40与第一深沟球轴承41的共同支持作用,减少以往采用双列角接触承载能力相对较低的不足通过磨头轴30的后端采用两个第二深沟球轴承42与滑动套20相连接,进一步提高磨头轴30和滑动套20之间轴承系统的承载能力。
对所述前端轴承的优化设计作进一步描述,该前端轴承主要由一个短圆柱滚子轴承40和一个第一深沟球轴承41通过并列布置组成,所采用的短圆柱滚子轴承40包括双列向心短圆柱滚子轴承40。在磨头轴30上装配前端轴承时,首先将短圆柱滚子轴承40安装在磨头轴30的前端,然后再安装第一深沟球轴承41,以此使短圆柱滚子轴承40设于第一深沟球轴承41朝向滑动套20的前端部一侧。
这样,利用短圆柱滚子轴承40提高径向负荷能力,及配合第一深沟球轴承41的径向和轴向负荷承受能力,提高数控磨边磨头的使用寿命。
所述磨头轴30的后端设置的两个第二深沟球轴承42之间设有隔套43,以使两个第二深沟球轴承42呈相隔布置关系。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将一个第二深沟球轴承42套设在磨头轴30的后端,然后套设一个隔套43,再套设剩余的一个第二深沟球轴承42,完成两个第二深沟球轴承42与磨头轴30的安装,从而使磨头轴30的后端通过两个第二深沟球轴承42与滑动套20进行安装。
这样,通过在两个第二深沟球轴承42之间设置隔套43,使后端进油孔204里的润滑油更加便捷、容易地通过隔套43隔开的间隙进入到两个第二深沟球轴承42,提高磨头轴30的后端轴承系统的补油效率。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将后端进油孔204对应设置在第二深沟球轴承42的侧边部,以使润滑油能够从第二深沟球轴承42的侧边进入进行润滑。
对于磨头轴30的前端安装的短圆柱滚子轴承40和第一深沟球轴承41的布置,还可选择的是,在短圆柱滚子轴承40与第一深沟球轴承41之前设置隔套43,以使短圆柱滚子轴承40与第一深沟球轴承41呈相隔布置关系;然后将前端进油孔202对应着隔套43设置,以使前端进油孔202里的润滑油更加便捷、容易地通过隔套43隔开的间隙进入到短圆柱滚子轴承40与第一深沟球轴承41,提高磨头轴30的前端轴承系统的补油效果。
对所述滑动套20的设计要求作进一步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滑动套20总长L设为250~350cm,滑动套20的外径d1为120~150mm。在滑动套20内设有用于容纳短圆柱滚子轴承40、第一深沟球轴承41的第一轴承孔位205和用于容纳第二深沟球轴承42的第二轴承孔位206,而且将第一轴承孔位205的直径d2设为72~140mm,将第二轴承孔位206的直径d3设为60~120mm。
根据所述滑动套20的尺寸设计要求,选用的短圆柱滚子轴承40、第一深沟球轴承41、第二深沟球轴承42的内径均设为40~70mm。
这样,通过对滑动套20及各轴承的尺寸设计,使得各轴承与滑动套20、磨头轴30之间的装配更精准。
根据所述短圆柱滚子轴承40、第一深沟球轴承41的尺寸设计要求,将前端盖12的向内油封121与滑动套20的前端部之间形成的前端进油孔202的直径d4为5~10mm。通过对前端进油孔202的优化设计,使添加润滑油更顺畅、便捷。
第二实施例
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点在于,磨头轴30前端还安装有推力轴承44,也即是通过推力轴承44替代第一深沟球轴承41,其余部分均相同。在装配时,短圆柱滚子轴承40和推力轴承44进行并列布置或者相隔布置,而且将短圆柱滚子轴承40设于推力轴承44朝向滑动套20的前端部一侧。
这样,所述数控磨边磨头的前端轴承通过采用推力轴承44来替代第一深沟球轴承41,使短圆柱滚子轴承40与推力轴承44相结合,利用短圆柱滚子轴承40径向承载能力较高,及推力轴承44的轴向承载能力较高的特性,较大程度上提高了轴承系统的综合承载能力,进而提高数控磨边磨头的使用寿命。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磨头座及可在所述磨头座内作轴向移动的滑动套和磨头轴;
所述滑动套的前端连接有前端盖,所述滑动套朝向所述前端盖一端为前端部,所述磨头轴通过轴承系统安装在所述滑动套内;
所述磨头座上设有润滑油杯,所述滑动套外周壁开设有与所述润滑油杯相连通的进油槽,所述进油槽一端连通有前端进油孔,另一端连通有后端进油孔,以使从所述润滑油杯通入的润滑油,通过所述进油槽、前端进油孔、后端进油孔流至轴承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设有双骨架油封,分别包括由所述前端盖朝向所述滑动套的一侧设置的向内油封,以及由远离所述滑动套的一侧设置的向外油封,以使所述向内油封与所述滑动套的前端部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前端进油孔相连通前端油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进油孔在所述滑动套的前端部形成有一缺口,所述前端进油孔通过所述缺口与所述前端油路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系统包括设于所述磨头轴的前端的短圆柱滚子轴承和第一深沟球轴承,和设于磨头轴的后端的两个第二深沟球轴承,以使所述磨头轴的前端通过所述短圆柱滚子轴承和第一深沟球轴承与所述滑动套连接、后端通过第二深沟球轴承与所述滑动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短圆柱滚子轴承、第一深沟球轴承各设置一个,且所述短圆柱滚子轴承设于所述第一深沟球轴承朝向所述滑动套的前端部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头轴的前端设置的所述短圆柱滚子轴承、第一深沟球轴承之间设有隔套,以使所述短圆柱滚子轴承、第一深沟球轴承呈相隔布置关系;或者所述磨头轴的后端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深沟球轴承之间设有隔套,以使两个所述第二深沟球轴承呈相隔布置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套的外径为120~150mm;所述滑动套内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短圆柱滚子轴承、第一深沟球轴承的第一轴承孔位和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深沟球轴承的第二轴承孔位,所述第一轴承孔位的直径为72~140mm,所述第二轴承孔位的直径为60~12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短圆柱滚子轴承、第一深沟球轴承、第二深沟球轴承的内径均设为40~70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进油孔的直径为5~10mm。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力轴承,通过所述推力轴承替代所述第一深沟球轴承,所述短圆柱滚子轴承和所述推力轴承并列布置或者相隔布置,且所述短圆柱滚子轴承设于所述推力轴承朝向所述滑动套的前端部一侧,以使所述磨头轴的前端通过所述短圆柱滚子轴承、推力轴承与所述滑动套连接。
CN202321264653.1U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 Active CN2198539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64653.1U CN219853951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64653.1U CN219853951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53951U true CN219853951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37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64653.1U Active CN219853951U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539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29720U (zh) 贯通驱动桥用轴间差速器差动润滑系统
CA2756223C (en) Self-oiling sliding bearing system and electric machine using same
CN202597481U (zh) 滚体储油自润滑轴承
CN219853951U (zh) 一种高承载及便捷润滑的磨边磨头
CN102000617B (zh) 一种立轴式制砂机主轴系统
CN202367536U (zh) 刀架主轴尾座轴承循环润滑结构
CN206144751U (zh) 一种改变润滑方式的气泵
CN202185456U (zh) 内循环稀油润滑鼓形齿式联轴器
CN205817588U (zh) 背锥式套筒静压高速主轴磨头
CN214578365U (zh) 一种具有补油功能的轴承结构及泵
CN212250170U (zh) 一种凸轮轴结构
CN104551849A (zh) 一种高速自动直角头
CN101402175B (zh) 高速机床主轴浮环轴承内外油腔独立供油结构
CN211259354U (zh) 送风机轴承结构
CN208804132U (zh) 带润滑油路结构的辊道设备轴承座
CN207170969U (zh) 一种顶尖的装配壳体
CN202194959U (zh) 一种十字轴万向节
CN206066217U (zh) 磨头的主轴润滑机构
CN201747422U (zh) 循环润滑机油泵
CN106425844B (zh) 背锥式套筒静压高速主轴磨头
CN201291389Y (zh) 高速机床主轴浮环轴承内外油腔独立供油结构
CN111006116A (zh) 一种电主轴轴承油线润滑系统及驱动电机
CN205423591U (zh) 一种摩托车离合器润滑油路结构
CN114523416B (zh) 一种动压主轴总成
CN221064463U (zh) 一种散热功能良好的轧辊主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