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21365U - 散热器格栅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散热器格栅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21365U
CN219821365U CN202321149393.3U CN202321149393U CN219821365U CN 219821365 U CN219821365 U CN 219821365U CN 202321149393 U CN202321149393 U CN 202321149393U CN 219821365 U CN219821365 U CN 219821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grille
absorbing device
bumper
energy
gril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4939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军
刘帅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4939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21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21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213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器格栅和车辆,散热器格栅包括:格栅本体,所述格栅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吸能装置,所述吸能装置设置于所述格栅本体的下方,所述吸能装置和所述格栅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由此,通过设置格栅本体和吸能装置,并且将格栅本体和吸能装置设计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通过仅改变结构设计降低成本,减少安装步骤,缩短生产周期。

Description

散热器格栅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器格栅和车辆。
背景技术
下散热器格栅位于车辆前端,是大多数车辆主要部分之一,同时兼具提高机舱进风量,为冷却系统降温的功能。尤其动力系统布置在前舱中的新能源车型,由于上进气格栅通常为封闭状态,仅留下进气格栅进风,下进气格栅越发成为车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技术中,下进气格栅通常为单独零部件,通过卡接、螺接安装在前保险杠上,前保险杠下部为提高强度和模态,需要在前保险杠本体内部设计加强板,两层前保险杠结构才能满足要求。下进气格栅、前保险杠本体内部、前保险杠加强板三个件需要开发三套模具,多次安装,明显增加车重、成本以及生产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散热器格栅,仅通过改变结构设计就可以降低成本,减少安装步骤,缩短生产周期。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散热器格栅,散热器格栅包括:格栅本体,所述格栅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吸能装置,所述吸能装置设置于所述格栅本体的下方,所述吸能装置和所述格栅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由此,通过设置格栅本体和吸能装置,并且将格栅本体和吸能装置设计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通过仅改变结构设计降低成本,减少安装步骤,缩短生产周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能装置包括:多个空腔,多个所述空腔在所述吸能装置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能装置包括:顶板、底板和多个加强板,多个所述加强板夹设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且在宽度方向上相互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加强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构成所述空腔,所述顶板和所述格栅本体相互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板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α满足关系式:5°<α<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为h,h满足关系式:40mm<h<6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卡接部,多个所述第一卡接部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多个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卡接部用于与保险杠卡接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器格栅还包括:扰流板,所述扰流板设置于所述吸能装置的下方且和所述吸能装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格栅本体的外边缘设置有加强翻边,所述加强翻边延伸至所述吸能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格栅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在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与保险杠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车辆包括车身、保险杠,所述保险杠固定在所述车身的前侧;所述散热器格栅固定于所述保险杠朝向所述车身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器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器格栅的前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器格栅和保险杠配合的前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器格栅和保险杠配合的后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器格栅的剖视图A。
附图标记:
100、散热器格栅;
10、格栅本体;11、散热孔;12、加强翻边;13、第一安装孔;
20、吸能装置;21、空腔;22、顶板;23、底板;24、加强板;25、第一卡接部;26、旋转点;
30、保险杠;31、通孔;
40、扰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散热器格栅,以及,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
参照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散热器格栅100,散热器格栅100包括格栅本体10和吸能装置20。
格栅本体10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11。通过在格栅本体10上设置多个散热孔11,可以提高机舱的进风量,从而为冷却系统降温。
吸能装置20设置于格栅本体10的下方,吸能装置20和格栅本体10为一体成型结构。通过将吸能装置20和格栅本体10设计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减少模具的使用,使结构更精简,降低整车重量,缩短生产周期。
其中,格栅本体10和吸能装置20均为塑料材质,成本低廉、易成型、重量轻,可以减轻整车重量降低生产成本。
并且,散热器格栅100尺寸增大至可以完全覆盖保险杠30下部的薄弱区域,在散热器格栅100后部设计安装点,将保险杠30下部安装到车身上,以此为保险杠30提供安装、支撑、和加强功能,并且可以不再使用大尺寸的保险杠加强板,节省一套模具,明显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由此,通过设置格栅本体10和吸能装置20,并且将格栅本体10和吸能装置20设计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通过仅改变结构设计降低成本,减少安装步骤,缩短生产周期。
参照图1-5所示,吸能装置20包括多个空腔21,多个空腔21在吸能装置20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具体地,空腔21为吸能装置20与保险杠30下部之间形成的“小盒型结构”,由于空腔21为塑料材质,材料刚度低,容易变形,当汽车撞击行人时,吸能装置20与人腿接触,由于材料向空腔内部变形,也就是行人保护避让区,可以实现对行人腿部的第一级保护作用,碰撞速度较低时可有效保护行人腿部。并且,通过设置多个空腔21,可以提高保险杠30下部薄弱区域刚度、模态。
通过该结构设计使得吸能装置20具有极高的强度,避免安装、使用过程中保险杠30下部出现断裂失效问题。
进一步地,吸能装置20的上部硬面结合行人保护避让区与前保险杠下部形成“盒型结构”,提高前保险杠下部薄弱区域刚度、模态。
参照图1-5所示,吸能装置20包括顶板22、底板23和多个加强板24,多个加强板24夹设在顶板22和底板23之间,并且多个加强板24在宽度方向上相互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加强板24、顶板22和底板23之间构成空腔21,顶板22和格栅本体10相互连接。即,空腔21的左右两侧为相邻两个加强板24,上部为顶板22,下部为底板23,四个板共同形成空腔21结构。其中,顶板22为硬质面板,底板23为软质面板。并且,吸能装置20两侧采用封堵式端面,增加空腔21强度的同时可以避免行车过程中由于空气回流产生异响。
参照图1所示,顶板22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α满足关系式:5°<α<10°。即,顶板22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不小于5°不大于10°,当车辆碰撞速度较高时,空腔21底板被完全压缩,但此时碰撞仍未结束,通过将顶板2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设计为不小于5°不大于10°,在车辆高速撞击过程中顶板22沿着旋转点26向车后逐渐翻转,直至在旋转点26处出现断裂失效,可以实现散热器格栅100对行人腿部的第二级保护作用,避免行人腿部造成严重伤害。
参照图1-5所示,顶板22和底板23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为h,h满足关系式:40mm<h<60mm。即,顶板22和底板23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h为不小于40mm不大于60mm,也就是说行人保护避让区高度为40-60mm,在该高度尺寸下可以使散热器格栅100的第二级行人保护作用和保险杠30加强作用发挥到最佳状态。
参照图1-5所示,底板23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接部25,多个第一卡接部25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多个空腔21内,第一卡接部25用于与保险杠30卡接配合。具体地,多个第一卡接部25设置在多个空腔21内,与保险杠30卡接配合,可以将吸能装置20和保险杠30固定连接。
参照图1-5所示,散热器格栅100还包括扰流板40,扰流板40设置于吸能装置20的下方且和吸能装置20为一体成型结构。通过将扰流板40与吸能装置20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节省一套模具,减少安装流程。
参照图1-5所示,格栅本体10的外边缘设置有加强翻边12,加强翻边12延伸至吸能装置20。通过设置加强翻边12,可以有效避免生产、安装、使用过程中出现格栅主体沿边界开裂问题。
参照图1-5所示,格栅本体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3,多个第一安装孔13在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安装孔13用于与保险杠30固定连接。具体地,多个第一安装孔13设计为“沉台式”,这种下凹结构一方面具有较高强度,另一方面易通过调整安装点下沉高度满足不同车型的安装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保险杠30。保险杠30固定在车身的前侧,散热器格栅100固定于保险杠30朝向车身的一侧。其中,保险杠30上设置有通孔31,多个散热孔11和通孔31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散热器格栅,其特征在于,包括:
格栅本体(10),所述格栅本体(10)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11);
吸能装置(20),所述吸能装置(20)设置于所述格栅本体(10)的下方,所述吸能装置(20)和所述格栅本体(10)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吸能装置(20)包括:多个空腔(21),多个所述空腔(21)在所述吸能装置(20)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装置(20)包括:顶板(22)、底板(23)和多个加强板(24),多个所述加强板(24)夹设在所述顶板(22)和所述底板(23)之间且在宽度方向上相互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加强板(24)、所述顶板(22)和所述底板(23)之间构成所述空腔(21),所述顶板(22)和所述格栅本体(10)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2)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α满足关系式:5°<α<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2)和所述底板(23)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为h,h满足关系式:40mm<h<6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3)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接部(25),多个所述第一卡接部(25)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多个所述空腔(21)内,所述第一卡接部(25)用于与保险杠(30)卡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格栅还包括:扰流板(40),所述扰流板(40)设置于所述吸能装置(20)的下方且和所述吸能装置(20)为一体成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本体(10)的外边缘设置有加强翻边(12),所述加强翻边(12)延伸至所述吸能装置(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本体(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3),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13)在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孔(13)用于与保险杠(30)固定连接。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
保险杠(30),所述保险杠(30)固定在所述车身的前侧;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格栅,所述散热器格栅固定于所述保险杠(30)朝向所述车身的一侧。
CN202321149393.3U 2023-05-12 2023-05-12 散热器格栅和车辆 Active CN219821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49393.3U CN219821365U (zh) 2023-05-12 2023-05-12 散热器格栅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49393.3U CN219821365U (zh) 2023-05-12 2023-05-12 散热器格栅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21365U true CN219821365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80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49393.3U Active CN219821365U (zh) 2023-05-12 2023-05-12 散热器格栅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213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80265B (zh) 可适配多类散热器且具有容差功能的通用型前端框架
CN202782647U (zh) 一种汽车水箱框架结构
CN219821365U (zh) 散热器格栅和车辆
CN111891224B (zh) 前机舱结构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12921117U (zh) 汽车进气导流机构
CN113830202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底护板平台化设计方法
CN206374832U (zh) 一种上弯梁框架组件
CN210416212U (zh) 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机构
CN209757254U (zh) 前纵梁总成、车身和车辆
US20070139940A1 (en) Front end module carrier for vehicle
CN102785626A (zh) 汽车后保险杠骨架
CN219584306U (zh) 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KR20160114898A (ko) 프론트 앤드 모듈 캐리어
CN110871762B (zh) 一种车辆锁支架结构及车辆
CN216994543U (zh) 一种新型钢塑结合的前端框架
CN220682489U (zh) 车辆前机舱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615965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全塑前端模块
CN217374121U (zh) 一种鼓风机安装支架及车辆
CN111452875A (zh) 车辆前端平台化设计方法及车辆前端平台
CN214523336U (zh) 车辆散热器下横梁结构
CN202783038U (zh) 汽车后保险杠骨架
CN217917606U (zh) 一种混动汽车风冷式油冷器固定结构
CN216101932U (zh) 一种高韧性汽车内饰门板基板
CN219856796U (zh) 一种散热器框架总成、机舱总成及车辆
CN220220917U (zh) 车身前端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