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60119U - 一种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60119U
CN219760119U CN202320802214.5U CN202320802214U CN219760119U CN 219760119 U CN219760119 U CN 219760119U CN 202320802214 U CN202320802214 U CN 202320802214U CN 219760119 U CN219760119 U CN 219760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r body
groove
hole
wire harness
piezoelectric ceram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0221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萍
李隽钰
高敏
孙新梅
朱珠
郝爽
张鹏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Technology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Technology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Technology College filed Critical Hefei Technology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32080221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60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60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601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涉及压电陶瓷驱动器技术领域,包括:驱动器本体;所述驱动器本体为盒状;所述驱动器本体用于驱动压电陶瓷;接头;所述接头设置在所述驱动器本体的一侧;所述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还包括:防脱套;所述防脱套套设在所述接头外侧;所述防脱套内侧与所述防脱套靠近所述驱动器本体的一侧之间通过一号孔连通;环囊;所述环囊固连在所述防脱套的内侧;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开设在所述驱动器本体的内部;活塞;本实用新型通过膨胀后的环囊与线束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线束在拖拽过程中带动环囊二次膨胀,从而使得线束被环囊夹持固定的更紧,进而使得线束与驱动器本体上的接头稳定连接,压电陶瓷的持续驱动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电陶瓷驱动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纳米定位系统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广泛,压电陶瓷作为纳米级定位领域的新型材料,具有体积小位移分辨率高、频响高、无噪声、无发热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微位移元件,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是压电陶瓷的驱动部分,也是压电陶瓷的核心部分。
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一侧的接头作为传输信号的通道,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的接头在频繁插拔使用后连接状态较差,且在传输信号的线束被触碰、拖拽的过程中,线束与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一侧的接头极易发生松动,从而造成信号中断,造成压电陶瓷无效驱动的情况出现。
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本实用新型通过膨胀后的环囊与线束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线束在拖拽过程中带动环囊二次膨胀,从而使得线束被环囊夹持固定的更紧,进而使得线束与驱动器本体上的接头稳定连接,压电陶瓷的持续驱动运行。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包括有:
驱动器本体:所述驱动器本体为盒状;所述驱动器本体用于驱动压电陶瓷;
接头:所述接头设置在所述驱动器本体的一端;
还包括有:
防脱套:所述防脱套套设在所述接头外侧;所述防脱套内部与所述驱动器本体靠近防脱套的一端之间通过一号孔连通;
环囊:所述环囊固定连接在所述防脱套的内壁,并与所述一号孔的一端连通;
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开设在所述驱动器本体的内部,且靠近接头设置;
活塞:所述活塞滑动密封连接在所述环形槽内;
滑管:所述滑管固连在所述防脱套靠近所述驱动器本体的一端,并与所述一号孔连通;所述滑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驱动器本体延伸至所述环形槽内,并与所述活塞端面固连;所述滑管与所述驱动器本体之间滑动密封连接;所述活塞将环形槽分隔成有杆腔和无杆腔;在所述的活塞内开设有二号孔,所述滑管另一端与所述有杆腔通过二号孔连通。
所述活塞与所述环形槽远离所述防脱套的一端槽壁之间通过一号弹簧连接。
在所述驱动器本体上位于环形槽的外槽壁设置有一号矩形槽;在所述驱动器本体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接头一侧的二号矩形槽;所述二号矩形槽与所述一号矩形槽的中部连通;所述一号矩形槽内滑动连接有锁定杆;所述锁定杆靠近环形槽一端设置有一号斜面,另一端与所述一号矩形槽槽底之间通过二号弹簧连接;所述锁定杆的中部靠近所述二号矩形槽的外壁设置有三角形槽;所述二号矩形槽内滑动连接着按压杆;所述按压杆靠近锁定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三角形槽内,且设置有二号斜面;所述二号斜面与所述三角形槽的槽壁斜面传动。
所述驱动器本体内部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一端与所述无杆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器本体安装所述接头的端部连通且朝向所述接头设置。所述排气孔的为多个,本实用新型中的所有孔和槽的加工都可以先将零件切开加工后再粘合即可,或者采用其他的加工方式,例如注塑等。
所述防脱套外壁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一号孔连通;所述凹槽内滑动密封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靠近所述驱动器本体的端面贯穿设置有三号孔;所述滑块与所述凹槽槽底之间通过三号弹簧连接。三号孔在初始状态下与一号孔连通;三号孔在滑块按压下与一号孔错开;其中滑管有四个,活塞与四个滑管连接,其中一个滑管为空心,其他三个滑管为实心;滑块内的三号孔与空心的滑管在初始状态下连通。
所述滑块和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均为长方形;所述滑块由内块和外块组成;所述三号孔设置在所述内块内部;所述内块端部与所述外块转动连接;所述内块的端部在所述三号孔与所述一号孔连通后与所述防脱套外侧齐平。
所述防脱套远离所述滑管的一端均匀固连有橡胶片;所述橡胶片一端延伸至所述防脱套内部。
所述橡胶片靠近所述驱动器本体的一侧固连有一号挡条;所述一号挡条靠近所述橡胶片一端设置;所述环囊与线束接触的表面绕着所述防脱套的中心均匀固连有二号挡条;所述二号挡条靠近所述一号挡条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通过膨胀后的环囊与线束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线束在拖拽过程中带动环囊二次膨胀,从而使得线束被环囊夹持固定的更紧,进而使得线束与驱动器本体上的接头稳定连接,压电陶瓷的持续驱动运行。
2.本实用新型中一号弹簧始终给予活塞一个推力,从而使得防脱套不会靠近驱动器本体运动,从而保证环囊处于膨胀状态,进而避免防脱套晃动造成环囊干瘪,进而造成环囊对线束的防脱失效的情况出现,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时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中排气孔排出的气体会对接头表面进行冲击,接头表面附着的杂质在气流冲击下脱落,使得接头在插接前保持洁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接头处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2中C处的放大图;
图6是图2中D处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接头处的轴向视图。
图中:驱动器本体1、接头11、环形槽12、一号矩形槽13、二号矩形槽14、锁定杆15、一号斜面151、三角形槽152、二号弹簧16、按压杆17、二号斜面171、排气孔18、防脱套2、一号孔21、凹槽22、环囊3、二号挡条31、活塞4、有杆腔41、无杆腔42、二号孔43、一号弹簧44、滑管5、滑块6、三号孔61、三号弹簧62、内块63、外块64、橡胶片7、一号挡条7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包括:
驱动器本体1;所述驱动器本体1为盒状;所述驱动器本体1用于驱动压电陶瓷;
接头11;所述接头11设置在所述驱动器本体1的一侧;
所述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还包括:
防脱套2;所述防脱套2套设在所述接头11外侧;所述防脱套2内侧与所述防脱套2靠近所述驱动器本体1的一侧之间通过一号孔21连通;
环囊3;所述环囊3固连在所述防脱套2的内侧,并与所述一号孔21的一端连通;
环形槽12;所述环形槽12开设在所述驱动器本体1的内部,且靠近接头11设置;
活塞4;所述活塞4滑动密封连接在所述环形槽12内;
滑管5;所述滑管5固连在所述防脱套2靠近所述驱动器本体1的一侧,并与所述一号孔21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滑管5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驱动器本体1延伸至所述环形槽12内,并与所述活塞4端面固连;所述滑管5与所述驱动器本体1滑动密封连接;所述活塞4将环形槽12分隔成有杆腔41和无杆腔42,所述活塞4有滑管5的一侧为有杆腔41;所述滑管5另一端通过二号孔43与所述有杆腔41连通;无杆腔42与外界空间连通;
工作时,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一侧的接头11作为传输信号的通道,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的接头11在频繁插拔使用后连接状态较差,且在传输信号的线束被触碰、拖拽的过程中,线束与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一侧的接头11极易发生松动,从而造成信号中断,造成压电陶瓷无效驱动的情况出现;
因此本实用新型工作人员在将传输信号的线束与接头11进行对接前,先推动防脱套2靠近驱动器本体1运动,防脱套2靠近驱动器本体1运动的过程中会带动滑管5同步运动,滑管5运动过程中与驱动器本体1产生相对滑动,由于滑管5与驱动器本体1滑动密封连接,故外界气体不会沿着滑管5与驱动器本体1之间的间隙进入至有杆腔41内部,而在防脱套2靠近驱动器本体1运动过程中,活塞4会沿着环形槽12内部滑动,从而使得无杆腔42内的空间变小,而有杆腔41内部的空间变大,而有杆腔41内部空间变大过程中会产生负压,而由于有杆腔41与二号孔43、滑管5、一号孔21、环囊3内侧连通,故环囊3内侧的气体在负压作用下沿着一号孔21、滑管5、二号孔43进入至有杆腔41内,使得环囊3干瘪,在防脱套2靠近驱动器本体1移动至极限位置后,防脱套2会罩在接头11的外侧并将接头11包围,从而对接头11进行保护,避免接头11在驱动器本体1摔倒过程中造成损坏,随后工作人员将线束插接在插头上后,再拉动防脱套2远离驱动器本体1运动,防脱套2会通过滑管5带动活塞4在环形槽12内滑动,从而使得无杆腔42内部空间变大,而有杆腔41内的空间变小,使得有杆腔41内部的气体受压后会沿着二号孔43、滑管5、一号孔21进入至环囊3内侧,从而使得环囊3鼓起,环囊3鼓起后与线束外壁接触,使得线束外壁与环囊3之间产生一定的摩擦力,而在线束被触碰的情况下,由于线束靠近接头11的外壁被环囊3所限位,使得线束在环囊3的限位下不会出现乱晃的情况出现,乱晃可以由于机器震动产生的,避免乱晃影响接头11与线束的连接;而在线束被拖拽过程中,由于线束外壁与环囊3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从而使得线束在摩擦力作用下带动环囊3远离驱动器本体1运动,而在环囊3远离驱动器本体1运动过程中会带动防脱套2同步运动,防脱套2运动的同时会带动滑管5和活塞4运动,使得活塞4再次挤压有杆腔41,从而使得有杆腔41内部的气体挤入环囊3内侧,使得环囊3进一步膨胀,环囊3进一步膨胀后与线束的外壁摩擦力进一步增大,从而使得线束在与环囊3摩擦力的作用下不会与接头11脱离,进而使得线束与接头11稳固,而在需要将线束从接头11上拆卸时,只需推动防脱套2再次靠近驱动器本体1运动即可实现环囊3干瘪,即可使得工作人员将线束从接头11上轻易取下;环囊3还能够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线束,适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通过膨胀后的环囊3与线束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线束在拖拽过程中带动环囊3二次膨胀,从而使得线束被环囊3夹持固定的更紧,进而使得线束与驱动器本体1上的接头11稳定连接,压电陶瓷的持续驱动运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活塞4与所述环形槽12远离所述防脱套2的槽壁之间通过一号弹簧44连接;
工作时,工作人员将线束插接在接头11前,先推动防脱套2靠近驱动器本体1运动,从而使得活塞4挤压一号弹簧44,一号弹簧44受压会完成蓄力过程,随后在工作人员将线束插接在接头11上后,将线束按压住,并为防脱套2的移动预留足够的移动空间后,再松开防脱套2,随后一号弹簧44会推动活塞4在环形槽12内滑动,活塞4运动过程中会带动滑管5和防脱套2同步运动,防脱套2运动后会远离驱动器本体1运动,从而使得环囊3膨胀,在驱动器本体1将信号通过接头11以及线束传输实现压电陶瓷控制的过程中,由于一号弹簧44始终给予活塞4一个推力,从而使得防脱套2不会靠近驱动器本体1运动,从而保证环囊3处于膨胀状态,进而避免防脱套2晃动造成环囊3干瘪,进而造成环囊3对线束的防脱失效的情况出现,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时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环形槽12的外槽壁设置有一号矩形槽13;所述驱动器本体1设置有所述接头11的一侧设置有二号矩形槽14;所述二号矩形槽14与所述一号矩形槽13的中部连通;所述一号矩形槽13内滑动连接着锁定杆15;所述锁定杆15一端设置有一号斜面151,另一端与所述一号矩形槽13槽底之间通过二号弹簧16连接;所述锁定杆15的中部靠近所述二号矩形槽14的外壁设置有三角形槽152;所述二号矩形槽14内滑动连接着按压杆17;所述按压杆17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三角形槽152内,且设置有二号斜面171;所述二号斜面171与所述三角形槽152的槽壁斜面传动;
工作时,在工作人员推动防脱套2靠近驱动器本体1过程中,防脱套2会通过滑管5带动活塞4在环形槽12内滑动,活塞4会挤压锁定杆15一端的一号斜面151,使得锁定杆15在被挤压后靠近一号矩形槽13槽底运动,从而使得二号弹簧16完成蓄力过程,而在活塞4越过锁定杆15,即锁定杆15相对移动至有杆腔41后,二号弹簧16会推动锁定杆15远离一号矩形槽13槽底运动,从而使得锁定杆15将活塞4卡住,使得防脱套2位于接头11外侧,实现对接头11的永久保护,而在工作人员将线束插接在接头11上后,需要启用防护套时,只需按压按压杆17,使得按压杆17在被按压后通过二号斜面171挤压三角形槽152,使得在斜面传动的作用下推动锁定杆15靠近所述一号矩形槽13槽底,从而使得锁定杆15的一端缩回至一号矩形槽13内,故活塞4在没有锁定杆15的阻挡作用下被一号弹簧44推动靠近线束运动,使得有杆腔41内的气体排入环囊3实现膨胀,相比原先在线束插接在接头11上要一直按压防脱套2而言,本实施例在线束插接在接头11上的过程中操作更加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驱动器本体1内部设置有排气孔18;所述排气孔18的一端与所述无杆腔4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器本体1的一侧连通;所述排气孔18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接头11设置;所述排气孔18的为多个,本申请中的所有孔和槽的加工都可以先将零件切开加工后再粘合即可,或者采用其他的加工方式,例如注塑等;
工作时,工作人员推动防脱套2靠近驱动器本体1过程中,防脱套2会通过滑管5带动活塞4在环形槽12内滑动,使得无杆腔42内的空间变小,无杆腔42内的气体受压后沿着排气孔18排出,由于排气孔18的另一端朝向接头11,且排气孔18设置为多个,均匀分布在接头11周围,故排气孔18排出的气体会对接头11表面进行冲击,接头11表面附着的杂质在气流冲击下脱落,使得接头11在插接前保持洁净,从而避免在线束插接在接头11上过程中由于接头11上附着杂质造成插接不畅的情况出现,大大提高了线束与接头11插接的稳定性,而在防脱套2远离驱动器本体1过程中,防脱套2会通过滑管5带动活塞4在环形槽12内反向移动,使得无杆腔42内的空间在活塞4移动后变大,外界气体通过排气孔18进入无杆腔42,实现气体补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脱套2外壁设置有凹槽22;所述凹槽22与所述一号孔21连通;所述凹槽22内滑动密封连接着滑块6;所述滑块6靠近所述驱动器本体1的端面贯穿设置有三号孔61;所述滑块6与所述凹槽22槽底之间通过三号弹簧62连接;三号孔61在初始状态下与一号孔21连通;三号孔61在滑块6按压下与一号孔21错开;活塞4与四个滑管5连接,其中一个滑管5为空心,其他三个滑管5为实心;滑块6内的三号孔61与空心的滑管5在初始状态下连通;
工作时,在线束与接头11插接完成后,工作人员会在将滑块6在按压的情况下拉动防脱套2远离驱动器本体1,而在工作人员将滑块6按压过程中,滑块6会在挤压靠近凹槽22槽底,使得三号孔61在滑块6移动后与一号孔21错开,于此同时三号弹簧62受压完成蓄力过程,随着工作人员在按压滑块6的情况下拉动防脱套2远离驱动器本体1至极限位置后,有杆腔41内的气体被活塞4压缩,随后工作人员松开按压滑块6的手,滑块6在三号弹簧62的推动下远离凹槽22槽底运动,使得三号孔61在滑块6运动后与一号孔21相连通,从而将一号孔21的两端连通,有杆腔41内的气体穿过二号孔43、滑管5、一号孔21另一端、三号孔61、一号孔21一端,最后充入环囊3内,使得环囊3瞬间膨胀将线束外壁夹紧,通过环囊3在防脱套2移动后再膨胀,从而避免膨胀的环囊3在移动过程中通过摩擦力将线束带动,造成线束与接头11松动的情况,进而保证线束与接头11的稳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滑块6和所述凹槽22的横截面均为长方形;所述滑块6由内块63和外块64组成;所述三号孔61设置在所述内块63内部;所述内块63一端与所述外块64转动连接;所述内块63的一端在所述三号孔61与所述一号孔21连通后与所述防脱套2外侧齐平;
工作时,工作人员在按压滑块6的情况下拉动防脱套2远离驱动器本体1至极限位置后,再松开滑块6,三号弹簧62会带动滑块6远离凹槽22槽底运动,从而实现有杆腔41内的气体进入环囊3实现膨胀,此时滑块6中的内快一端与防脱套2外侧齐平,随后工作人员转动外块64,使得外块64在转动后卡在凹槽22槽口,进而避免驱动器本体1在使用过程中周围物体对滑块6挤压造成三号孔61与一号孔21错开,进而影响环囊3有效的情况发生,通过将外块64卡在凹槽22槽口,从而使得周围物体不会在驱动器本体1使用过程中对滑块6进行挤压,进而保证环囊3能够二次膨胀实现对线束与接头11的稳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脱套2远离所述滑管5的一端均匀固连着橡胶片7;所述橡胶片7一端延伸至所述防脱套2内侧;
工作时,在按压滑块6的同时拉动防脱套2远离驱动器本体1运动过程中,防脱套2会带动橡胶片7同步移动,橡胶片7的一端会在与线束外壁接触后弯曲,并将经过的线束外壁上附着的杂质推走,从而保证线束外壁的清洁,从而避免杂质卡在膨胀后的环囊3与线束之间影响环囊3对线束的锁定效果,而橡胶片7一端在被防脱套2带动下,并被线束外壁挤压下会移入环囊3与线束外壁之间,并在环囊3膨胀后将橡胶片7夹紧在环囊3与线束外壁之间,橡胶片7与线束外壁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使得橡胶片7在线束拉拽的情况下不易从环囊3与线束外壁移出,增大了环囊3与线束外壁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降低了环囊3在线束被拉拽过程中打滑几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橡胶片7靠近所述驱动器本体1的一侧固连着一号挡条71;所述一号挡条71靠近所述橡胶片7一端设置;所述环囊3与线束接触的表面绕着所述防脱套2的中心均匀固连着二号挡条31;所述二号挡条31靠近所述一号挡条71设置;
工作时,在橡胶片7被防脱套2带动下远离驱动器本体1移动至极限位置后,松开滑块6实现环囊3膨胀,环囊3膨胀会将橡胶片7的一端夹紧在环囊3与线束外壁之间,同时二号挡条31相对于一号挡条71更加远离驱动器本体1,使得二号挡条31会将一号挡条71挡住,从而使得线束在被拉拽过程中,由于二号挡条31将一号挡条71挡住,使得橡胶片7的一端不会从环囊3与线束外壁之间移出,从而进一步增大了环囊3与线束外壁之间摩擦力,进而使得线束在拖拽过程中带动环囊3同步远离驱动器本体1实现二次膨胀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使得线束与接头11能够稳定连接。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工作人员在将传输信号的线束与接头11进行对接前,先推动防脱套2靠近驱动器本体1运动,防脱套2靠近驱动器本体1运动的过程中会带动滑管5同步运动,滑管5运动过程中与驱动器本体1产生相对滑动,由于滑管5与驱动器本体1滑动密封连接,故外界气体不会沿着滑管5与驱动器本体1之间的间隙进入至有杆腔41内部,而在防脱套2靠近驱动器本体1运动过程中,活塞4会沿着环形槽12内部滑动,从而使得无杆腔42内的空间变小,而有杆腔41内部的空间变大,而有杆腔41内部空间变大过程中会产生负压,而由于有杆腔41与二号孔43、滑管5、一号孔21、环囊3内侧连通,故环囊3内侧的气体在负压作用下沿着一号孔21、滑管5、二号孔43进入至有杆腔41内,使得环囊3干瘪,在防脱套2靠近驱动器本体1移动至极限位置后,防脱套2会罩在接头11的外侧并将接头11包围,从而对接头11进行保护,避免接头11在驱动器本体1摔倒过程中造成损坏,随后工作人员将线束插接在插头上后,再拉动防脱套2远离驱动器本体1运动,防脱套2会通过滑管5带动活塞4在环形槽12内滑动,从而使得无杆腔42内部空间变大,而有杆腔41内的空间变小,使得有杆腔41内部的气体受压后会沿着二号孔43、滑管5、一号孔21进入至环囊3内侧,从而使得环囊3鼓起,环囊3鼓起后与线束外壁接触,使得线束外壁与环囊3之间产生一定的摩擦力,而在线束被触碰的情况下,由于线束靠近接头11的外壁被环囊3所限位,使得线束在环囊3的限位下不会出现乱晃的情况出现,乱晃可以由于机器震动产生的,避免乱晃影响接头11与线束的连接;而在线束被拖拽过程中,由于线束外壁与环囊3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从而使得线束在摩擦力作用下带动环囊3远离驱动器本体1运动,而在环囊3远离驱动器本体1运动过程中会带动防脱套2同步运动,防脱套2运动的同时会带动滑管5和活塞4运动,使得活塞4再次挤压有杆腔41,从而使得有杆腔41内部的气体挤入环囊3内侧,使得环囊3进一步膨胀,环囊3进一步膨胀后与线束的外壁摩擦力进一步增大,从而使得线束在与环囊3摩擦力的作用下不会与接头11脱离,进而使得线束与接头11稳固,而在需要将线束从接头11上拆卸时,只需推动防脱套2再次靠近驱动器本体1运动即可实现环囊3干瘪,即可使得工作人员将线束从接头11上轻易取下;
其中,工作人员将线束插接在接头11前,先推动防脱套2靠近驱动器本体1运动,从而使得活塞4挤压一号弹簧44,一号弹簧44受压会完成蓄力过程,随后在工作人员将线束插接在接头11上后,将线束按压住,并为防脱套2的移动预留足够的移动空间后,再松开防脱套2,随后一号弹簧44会推动活塞4在环形槽12内滑动,活塞4运动过程中会带动滑管5和防脱套2同步运动,防脱套2运动后会远离驱动器本体1运动,从而使得环囊3膨胀,在驱动器本体1将信号通过接头11以及线束传输实现压电陶瓷控制的过程中,由于一号弹簧44始终给予活塞4一个推力,从而使得防脱套2不会靠近驱动器本体1运动,从而保证环囊3处于膨胀状态;在工作人员推动防脱套2靠近驱动器本体1过程中,防脱套2会通过滑管5带动活塞4在环形槽12内滑动,活塞4会挤压锁定杆15一端的一号斜面151,使得锁定杆15在被挤压后靠近一号矩形槽13槽底运动,从而使得二号弹簧16完成蓄力过程,而在活塞4越过锁定杆15,即锁定杆15相对移动至有杆腔41后,二号弹簧16会推动锁定杆15远离一号矩形槽13槽底运动,从而使得锁定杆15将活塞4卡住,使得防脱套2位于接头11外侧,实现对接头11的永久保护,而在工作人员将线束插接在接头11上后,需要启用防护套时,只需按压按压杆17,使得按压杆17在被按压后通过二号斜面171挤压三角形槽152,使得在斜面传动的作用下推动锁定杆15靠近所述一号矩形槽13槽底,从而使得锁定杆15的一端缩回至一号矩形槽13内,故活塞4在没有锁定杆15的阻挡作用下被一号弹簧44推动靠近线束运动,使得有杆腔41内的气体排入环囊3实现膨胀;工作人员推动防脱套2靠近驱动器本体1过程中,防脱套2会通过滑管5带动活塞4在环形槽12内滑动,使得无杆腔42内的空间变小,无杆腔42内的气体受压后沿着排气孔18排出,由于排气孔18的另一端朝向接头11,且排气孔18设置为多个,均匀分布在接头11周围,故排气孔18排出的气体会对接头11表面进行冲击,接头11表面附着的杂质在气流冲击下脱落;在线束与接头11插接完成后,工作人员会在将滑块6在按压的情况下拉动防脱套2远离驱动器本体1,而在工作人员将滑块6按压过程中,滑块6会在挤压靠近凹槽22槽底,使得三号孔61在滑块6移动后与一号孔21错开,于此同时三号弹簧62受压完成蓄力过程,随着工作人员在按压滑块6的情况下拉动防脱套2远离驱动器本体1至极限位置后,有杆腔41内的气体被活塞4压缩,随后工作人员松开按压滑块6的手,滑块6在三号弹簧62的推动下远离凹槽22槽底运动,使得三号孔61在滑块6运动后与一号孔21相连通,从而将一号孔21的两端连通,有杆腔41内的气体穿过二号孔43、滑管5、一号孔21另一端、三号孔61、一号孔21一端,最后充入环囊3内,使得环囊3瞬间膨胀将线束外壁夹紧;工作人员在按压滑块6的情况下拉动防脱套2远离驱动器本体1至极限位置后,再松开滑块6,三号弹簧62会带动滑块6远离凹槽22槽底运动,从而实现有杆腔41内的气体进入环囊3实现膨胀,此时滑块6中的内快一端与防脱套2外侧齐平,随后工作人员转动外块64,使得外块64在转动后卡在凹槽22槽口;在按压滑块6的同时拉动防脱套2远离驱动器本体1运动过程中,防脱套2会带动橡胶片7同步移动,橡胶片7的一端会在与线束外壁接触后弯曲,并将经过的线束外壁上附着的杂质推走,从而保证线束外壁的清洁,在橡胶片7被防脱套2带动下远离驱动器本体1移动至极限位置后,松开滑块6实现环囊3膨胀,环囊3膨胀会将橡胶片7的一端夹紧在环囊3与线束外壁之间,同时二号挡条31相对于一号挡条71更加远离驱动器本体1,使得二号挡条31会将一号挡条71挡住,从而使得线束在被拉拽过程中,由于二号挡条31将一号挡条71挡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包括有:
驱动器本体(1):所述驱动器本体(1)为盒状;
接头(11):所述接头(11)设置在所述驱动器本体(1)的一端;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防脱套(2):所述防脱套(2)套设在所述接头(11)外侧;所述防脱套(2)内部与所述驱动器本体(1)靠近防脱套(2)的一端之间通过一号孔(21)连通;
环囊(3):所述环囊(3)固定连接在所述防脱套(2)的内壁,并与所述一号孔(21)连通;
环形槽(12):所述环形槽(12)开设在所述驱动器本体(1)的内部;
活塞(4):所述活塞(4) 滑动密封连接在所述环形槽(12)内;
滑管(5):所述滑管(5)固连在所述防脱套(2)靠近所述驱动器本体(1)的一端,并与所述一号孔(21)连通;所述滑管(5)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驱动器本体(1)延伸至所述环形槽(12)内,并与所述活塞(4)端面固连;所述滑管(5)与所述驱动器本体(1)之间滑动密封连接;所述活塞(4)将环形槽(12)分隔成有杆腔(41)和无杆腔(42);在所述的活塞(4)内开设有二号孔(43),所述滑管(5)另一端与所述有杆腔(41)通过二号孔(4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4)与所述环形槽(12)远离所述防脱套(2)的一端槽壁之间通过一号弹簧(4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器本体(1)上位于环形槽(12)的外槽壁设置有一号矩形槽(13);在所述驱动器本体(1)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接头(11)一侧的二号矩形槽(14);所述二号矩形槽(14)与所述一号矩形槽(13)的中部连通;所述一号矩形槽(13)内滑动连接有锁定杆(15);所述锁定杆(15)靠近环形槽(12)一端设置有一号斜面(151),另一端与所述一号矩形槽(13)槽底之间通过二号弹簧(16)连接;所述锁定杆(15)的中部靠近所述二号矩形槽(14)的外壁设置有三角形槽(152);所述二号矩形槽(14)内滑动连接着按压杆(17);所述按压杆(17)靠近锁定杆(15)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三角形槽(152)内,且设置有二号斜面(171);所述二号斜面(171)与所述三角形槽(152)的槽壁斜面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本体(1)内部设置有排气孔(18);所述排气孔(18)的一端与所述无杆腔(4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器本体(1)安装所述接头(11)的端部连通且朝向所述接头(11)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套(2)外壁设置有凹槽(22);所述凹槽(22)与所述一号孔(21)连通;所述凹槽(22)内滑动密封连接有滑块(6);所述滑块(6)靠近所述驱动器本体(1)的端面贯穿设置有三号孔(61);所述滑块(6)与所述凹槽(22)槽底之间通过三号弹簧(6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6)和所述凹槽(22)的横截面均为长方形;所述滑块(6)由内块(63)和外块(64)组成;所述三号孔(61)设置在所述内块(63)内部;所述内块(63)端部与所述外块(64)转动连接;所述内块(63)的端部在所述三号孔(61)与所述一号孔(21)连通后与所述防脱套(2)外侧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套(2)远离所述滑管(5)的一端均匀固连有橡胶片(7);所述橡胶片(7)一端延伸至所述防脱套(2)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片(7)靠近所述驱动器本体(1)的一侧固连有一号挡条(71);所述一号挡条(71)靠近所述橡胶片(7)一端设置;所述环囊(3)与线束接触的表面绕着所述防脱套(2)的中心均匀固连有二号挡条(31);所述二号挡条(31)靠近所述一号挡条(71)设置。
CN202320802214.5U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 Active CN219760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2214.5U CN219760119U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2214.5U CN219760119U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60119U true CN219760119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5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02214.5U Active CN219760119U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601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315865A (zh) 一种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
CN100342817C (zh) 内窥镜用插入辅助具
HU219969B (hu) Eljárás talajba fektetett üreges test kihúzására
CN219760119U (zh) 一种压电陶瓷驱动控制器
JPH03968B2 (zh)
CN113300278A (zh) 一种高拉力的管道穿线机
EP0911452A2 (en) Driving device, branch pipe inspecting/cleaning method, and branch pipe inspecting/cleaning device
EP1170073A1 (en) Setting apparatus for blind rivets or the like
CN115179538A (zh) 一种洗衣机橡胶软管生产设备
EP0280768B1 (en) Curved pip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carrying out same
KR101448845B1 (ko) 유체이송용 관의 확관장치
KR20140089964A (ko) 배관 스케일 제거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배관 스케일 제거방법
JPH116393A (ja) 拡大式破砕カッタおよびこれを使用する無排土推進工法
CN109860729B (zh) 一种电芯钩取下料方法及与其相适配的下料机构
JP2000023325A (ja) プレモ―ルド絶縁体からの拡管治具の引抜方法とその装置
CN116666149B (zh) 一种真空断路器
CN214719097U (zh) 电气管路疏通装置
JPH0511978Y2 (zh)
JP4691397B2 (ja) コンクリート締固め用バイブレータシステム
CN218744313U (zh) 一种管件冲孔装置及其芯棒组件
JPH04193517A (ja) プラスチックパイプ押出装置の起動操作方法
CN219956797U (zh) 一种预埋线管检测堵塞工具
JPH0642149U (ja) ホース抜き装置
DE19913447C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Kabelverlegung in Wänden
JP3132003U (ja) 吸引ホース用接続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