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50061U - 玩具车辆及其减震机构 - Google Patents

玩具车辆及其减震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50061U
CN219750061U CN202321226962.XU CN202321226962U CN219750061U CN 219750061 U CN219750061 U CN 219750061U CN 202321226962 U CN202321226962 U CN 202321226962U CN 219750061 U CN219750061 U CN 2197500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
vehicle body
slot
toy vehicle
shock absor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2696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包鸿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22696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500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500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500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玩具车辆及其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组装于玩具车辆的车身后端底部用于枢设车轮的支撑脚、设置于所述车身和所述支撑脚之间用于活动连接车身和支撑脚并限定所述支撑脚相对车身活动行程的限位导杆的限位导杆以及套设于所述限位导杆上且相对两端分别抵接所述车身底面和所述支撑脚顶面的弹性件,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两个分体设置于所述车身底部两侧且顶端借助枢轴枢接于车身底部的所述支撑脚,每个所述支撑脚上均枢设有所述车轮,每个所述支撑脚的顶端和所述车身之间均组装有所述限位导杆和所述弹性件,所述枢轴的轴向与所述车轮的轴向垂直且与所述车身的纵长方向平行。本实施例能有效提高用户乘坐玩具车辆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玩具车辆及其减震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玩具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玩具车辆及其减震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诸如扭扭车、儿童健身车等玩具车辆为提高用户乘坐的舒适性,通常在玩具车辆的车身和车轮之间设置减缓颠簸幅度的减震机构,现有一种减震机构包括组装于玩具车辆的车身后端底部用于枢设车轮的支撑脚以及设置车身和支撑脚之间用于活动连接所述车身和所述支撑脚的限位导杆、套设于所述限位导杆上且相对两端分别抵接所述车身和所述支撑脚的弹性件。
但是,发明人在具体实施时发现,由于现有的减震机构的支撑脚是一体式结构,车轮通常分别枢设在支撑脚的相对两侧,因此,其中一个车轮受外部冲击时会在支撑脚的带动下影响另一个车轮的转动,玩具车辆的乘坐者仍会感受到较强的颠簸,舒适性相对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玩具车辆的减震机构,能有效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玩具车辆,能有效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玩具车辆的减震机构,包括组装于玩具车辆的车身后端底部用于枢设车轮的支撑脚、设置于所述车身和所述支撑脚之间用于活动连接车身和支撑脚并限定所述支撑脚相对车身活动行程的限位导杆以及套设于所述限位导杆上且相对两端分别抵接所述车身底面和所述支撑脚顶面的弹性件,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两个分体设置于所述车身底部两侧且顶端分别借助枢轴相互独立地枢接于车身底部的所述支撑脚,每个所述支撑脚上均枢设有所述车轮,每个所述支撑脚的顶端和所述车身之间均组装有所述限位导杆和所述弹性件,所述枢轴的轴向与所述车轮的轴向垂直且与所述车身的纵长方向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车身底部预设有枢接槽,每个所述支撑脚的顶端均设有枢接片,每个所述枢接片上均设有轴孔,两个所述支撑脚上的枢接片在枢轴长度方向上相互错位,所述枢接槽的相对两侧槽壁分别设有固定孔,两个所述枢接片插入所述枢接槽后一根所述枢轴共轴穿过各个所述枢接片的轴孔,所述枢轴的两端插接于所述枢接槽的相对两侧槽壁的固定孔内。
进一步的,其中一个所述支撑脚的顶端设有两个相隔预定距离而形成插槽的枢接片,另一个所述支撑脚的顶端设有一个插入所述插槽内而在轴向上定位的枢接片,所述插槽和所述枢接片的外轮廓为相互适配且以所述轴孔为圆心的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车身底部预设有枢接槽,两个所述支撑脚的顶端内侧均凸出形成有分别借助一根所述枢轴枢接于所述枢接槽内的枢接耳,每个所述枢接耳上设有枢孔,所述枢接槽的相对两侧槽壁对应每个所述枢孔均设有一对固定孔,每根所述枢轴中段穿设于所述枢孔内而两端对应插接于一对所述固定孔内。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支撑脚的顶面均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限位导杆和弹性件的容纳槽,所述限位导杆的底端固定于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上,所述限位导杆的顶端经由所述容纳槽的槽口伸入所述车身预设的通孔内,所述限位导杆的顶端设有用于防止限位导杆从所述通孔脱出的防脱部,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车身的一端分别抵接所述容纳槽的底壁。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支撑脚均包括用于枢设所述车轮的支撑轴、设于所述支撑轴的顶面且顶端用于与车身底部枢接的枢接座以及固定组装于所述支撑轴顶面的保护罩壳,所述容纳槽设于所述保护罩壳上,所述限位导杆的底端固定于所述保护罩壳底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枢接座的外侧面与所述支撑轴顶面之间形成有安装槽,所述保护罩壳组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至少一侧槽壁还设有缩口槽,所述保护罩壳对应每个所述缩口槽的侧壁均凸出形成有弹性凸片,所述保护罩壳以所述弹性凸片弹性变形越过所述缩口槽的槽口后嵌入缩口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缓冲单元和第二弹性缓冲单元,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单元和第二弹性缓冲单元被设置为在所述支撑脚相对于车身旋转靠近的过程中先由第一弹性缓冲单元被压缩而对所述车身施加弹性阻力并在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单元的压缩行程大于或等于第一行程阈值时由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单元和第二弹性缓冲单元共同被压缩而共同对所述车身施加弹性阻力。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导杆顶端端面开设有螺孔并对应螺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头部构成所述防脱部而与所述通孔顶端孔口周缘挡止配合;或者,所述限位导杆的顶端部成型有外螺纹并对应螺接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构成所述防脱部而与所述通孔顶端孔口周缘挡止配合。
另一方面,为了解决上述进一步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玩具车辆,包括车身、组装于所述车身后端底部的减震机构以及枢设于所述减震机构上的车轮,所述减震机构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减震机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底部两侧分别组装一个支撑脚,且顶端枢轴枢接于车身底部,同时每个所述支撑脚的顶端和所述车身之间均组装有所述限位导杆和所述弹性件,每个所述支撑脚上均枢设有所述车轮,当其中一个车轮受路面冲击时,由于两侧的支撑脚是分体设置,从而车轮单独压缩弹性件,使得车轮连通支撑脚绕枢轴转动实现减震,两个车轮在受路面冲击时互不干扰,而独立进行减震,从而能有效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玩具车辆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玩具车辆一个可选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玩具车辆的减震机构一个可选实施例倒置后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玩具车辆的减震机构一个可选实施例沿两根限位导杆的中轴线所在平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玩具车辆的减震机构一个可选实施例沿枢轴长度中轴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玩具车辆的减震机构又一个可选实施例倒置后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玩具车辆的减震机构一个可选实施例沿两根限位导杆的中轴线所在平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玩具车辆的减震机构一个可选实施例单个支撑脚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玩具车辆的减震机构又一个可选实施例单个支撑脚的中轴面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玩具车辆的减震机构再一个可选实施例单个支撑脚的中轴面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玩具车辆的减震机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单个支撑脚的中轴面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而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一种玩具车辆的减震机构1,包括组装于玩具车辆的车身3后端底部用于枢设车轮5的支撑脚10、设置于所述车身3和所述支撑脚10之间用于活动连接车身3和支撑脚10并限定所述支撑脚10相对车身3活动行程的限位导杆12以及套设于所述限位导杆12上且相对两端分别抵接所述车身3底面和所述支撑脚10顶面的弹性件14,所述减震机构1包括两个分体设置于所述车身3底部两侧且顶端分别借助枢轴16相互独立地枢接于车身3底部的所述支撑脚10,每个所述支撑脚10上均枢设有所述车轮5,每个所述支撑脚10的顶端和所述车身3之间均组装有所述限位导杆12和所述弹性件14,所述枢轴16的轴向与所述车轮5的轴向垂直且与所述车身3的纵长方向平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底部两侧分别组装一个支撑脚10,且顶端枢轴16枢接于车身3底部,同时每个所述支撑脚10的顶端和所述车身3之间均组装有所述限位导杆12和所述弹性件14,每个所述支撑脚10上均枢设有所述车轮5,当其中一个车轮5受路面冲击时,由于两侧的支撑脚10是分体设置,从而车轮5单独压缩弹性件14,使得车轮5连通支撑脚10绕枢轴16转动实现减震,两个车轮5在受路面冲击时互不干扰,而独立进行减震,从而能有效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所述车身3底部预设有枢接槽30,每个所述支撑脚10的顶端均设有枢接片101,每个所述枢接片101上均设有轴孔101a,两个所述支撑脚10上的枢接片101在枢轴16长度方向上相互错位,所述枢接槽30的相对两侧槽壁分别设有固定孔301,两个所述枢接片101插入所述枢接槽30后一根所述枢轴16共轴穿过各个所述枢接片101的轴孔101a,所述枢轴16的两端插接于所述枢接槽30的相对两侧槽壁的固定孔301内。本实施例中,两个支撑脚10顶端采用两个枢接片101通过同一根枢轴16枢接在车身3底部的枢接槽30内,组装结构相对更简单,保证支撑脚10的顺畅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其中一个所述支撑脚10的顶端设有两个相隔预定距离而形成插槽103的所述枢接片101,另一个所述支撑脚10的顶端设有一个插入所述插槽103内而在轴向上定位的所述枢接片101,所述插槽103和所述枢接片101的外轮廓为相互适配且以所述轴孔101a为圆心的圆形。本实施例中,还通过在其中一个支撑脚10顶端设置两个相隔预定距离的枢接片101,从而形成插槽103,从而利用插接槽103与另一个支撑脚10上的枢接片101相互插接配合,可实现两个支撑脚10在枢轴16轴向上的相对定位;而且插槽103和所述枢接片101的外轮廓采用相互适配且以所述轴孔101a为圆心的圆形,从而保证两个支撑脚10的顺畅转动,避免两者在转动过程中发生相互干涉。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车身3底部预设有枢接槽30,两个所述支撑脚10的顶端内侧均凸出形成有分别借助一根所述枢轴16枢接于所述枢接槽30内的枢接耳105,每个所述枢接耳105上设有枢孔105a,所述枢接槽30的相对两侧槽壁对应每个所述枢孔105a均设有一对固定孔301,每根所述枢轴16中段穿设于所述枢孔105a内而两端对应插接于一对所述固定孔301内。本实施例中,采用在支撑脚10顶端设置枢接耳105,每个枢接耳105均通过一根枢轴16枢接在车身3底面,两个支撑脚10在减震时分别绕对应的枢轴10旋转,从而两个支撑脚10可分别独立组装,组装更加的灵活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7-图9所示,每个所述支撑脚10的顶面均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限位导杆12和弹性件14的容纳槽10a,所述限位导杆12的底端固定于所述容纳槽10a的底壁上,所述限位导杆12的顶端经由所述容纳槽10a的槽口伸入所述车身3预设的通孔32内,所述限位导杆12的顶端设有用于防止限位导杆12从所述通孔32脱出的防脱部12a,所述弹性件14远离所述车身3的一端分别抵接所述容纳槽10a的底壁。本实施例中,还通过设置容纳槽10a,将限位导杆12和弹性件14对应收纳在容纳槽10a内,能有效实现各构件的保护;另外,限位导杆12的底端固定在容纳槽10a;而底端穿入所述车身3预设的通孔32内,限位导杆12顶端设置防脱部12a,当弹性件14被弹性压缩时,从而利用限位导杆12能始终将车身3与支撑脚10两者连接,也能保证车身3在弹性件14的弹性伸缩作用上下运动实现减震。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每个所述支撑脚10均包括用于枢设所述车轮5的支撑轴106、设于所述支撑轴106的顶面且顶端用于与车身3底部枢接的枢接座107以及固定组装于所述支撑轴106顶面的保护罩壳108,所述容纳槽10a设于所述保护罩壳108上,所述限位导杆12的底端固定于所述保护罩壳108底壁上。本实施例中,支撑脚10包括供车轮5枢设的支撑轴106、与车身3底部枢接的枢接座107以及成型所述容纳槽10a的保护罩壳108,且保护罩壳108组装在支撑轴106顶面,可通过支撑轴106带动保护罩壳108的上下滑动从而实现弹性件14的弹性伸缩,从而实现减震。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枢接座107的外侧面与所述支撑轴106顶面之间形成有安装槽109,所述保护罩壳108组装于所述安装槽109内,所述安装槽109至少一侧槽壁还设有缩口槽109a,所述保护罩壳108对应每个所述缩口槽109a的侧壁均凸出形成有弹性凸片108a,所述保护罩壳108以所述弹性凸片108a弹性变形越过所述缩口槽109a的槽口后嵌入缩口槽109a内。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安装槽109,在安装槽109侧壁设置缩口槽109a,利用保护罩壳108的弹性凸片108a嵌入缩口槽109a内,从而可实现保护罩壳108与轮轴106顶面的连接固定,且避免保护罩壳108外凸,减小整体支撑脚10的体积。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弹性件14包括第一弹性缓冲单元141和第二弹性缓冲单元143,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单元141和第二弹性缓冲单元143被设置为在所述支撑脚10相对于车身3旋转靠近的过程中先由第一弹性缓冲单元141被压缩而对所述车身3施加弹性阻力并在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单元141的压缩行程大于或等于第一行程阈值时由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单元141和第二弹性缓冲单元143共同被压缩而共同对所述车身施加弹性阻力。本实施例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缓冲单元141和第二弹性缓冲单元143,当乘坐玩具车辆的用户的体重较轻,车轮受冲击而使第一弹性缓冲单元141的压缩行程小于第一行程阈值时,由第一弹性缓冲单元141弹性压缩对车身施加弹性阻力实现减震缓冲;当乘坐玩具车辆的用户的体重较重,车轮受冲击而使第一弹性缓冲单元141的压缩行程大于或等于第一行程阈值时,由第一弹性缓冲单元141和第二弹性缓冲单元143共同被压缩而共同对车身3施加弹性阻力实现减震缓冲,从而使玩具车辆能适应不用体重的用户。
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弹性缓冲单元141和第二弹性缓冲单元143可选用的结构样式有许多,例如: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方案中,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单元141具有第一预定空载长度,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单元143具有第二预定空载长度且所述第二预定空载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预定空载长度的一半,在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单元141的两端各共轴套接一个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单元143,两个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单元143的相互远离端分别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单元141的对应端抵接的挡止座143a,两个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单元143的所述挡止座143a还分别抵接于所述车身3和所述支撑脚10上。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可选方案中,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单元141与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单元143共轴环套设置,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单元141具有第一预定空载长度,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单元143具有小于所述第一预定空载长度的第二预定空载长度,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单元141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车身3和所述支撑脚10上,而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单元143仅以一端与所述车身3或所述支撑脚10相对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可选方案中,如图11所示,所述弹性件14为一体成型且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车身3和所述支撑脚10上的渐进式弹簧,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单元141和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单元143分别对应为所述渐进式弹簧中的大节距区段和小节距区段。
具体实施时,第一弹性缓冲单元141与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单元143可具体采用弹簧、扭簧、弹性气垫、弹性胶块等,在如图1-图7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体141采用螺旋弹簧,所述第二弹性体143采用弹性橡胶套;另外,为保证弹性件14能灵活的弹性伸缩实现减震,所述通孔30孔径应大于所述限位导杆12的外径而在限位导杆12外侧面形成预定的活动空间,保证限位导杆12能在通孔30能活动而不会卡死。
在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9-图11所示,所述限位导杆12顶端端面开设有螺孔121并对应螺接有调节螺栓123,所述调节螺栓123的头部构成所述防脱部12a而与所述通孔12a顶端孔口周缘挡止配合;或者,所述限位导杆12的顶端部成型有外螺纹并对应螺接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构成所述防脱部12a而与所述通孔32顶端孔口周缘挡止配合。本实施例中,限位导杆12尾端螺接调节螺栓,通过灵活的旋拧调节螺栓的长度,从而改变支撑脚10相对车身3的旋转行程,最终调节弹性件14的形变量,实现对玩具车辆减震效果的调整;同样地,限位导杆12尾端螺接调节螺母,通过旋拧调节螺母改变其在限位导杆12上的位置,也能改变支撑架10相对车身3的旋转行程,实现对玩具车辆减震效果的调整。
在具体实施时,由于限位导杆12顶端的防脱部12a在玩具车辆使用过程中需要频繁与通孔32顶端孔口周缘受力抵接,而通常车身3采用塑胶制成,为减小防脱部12a对通孔32顶端孔口的冲击磨损,通常在通孔32顶端孔口垫设有垫片。
另一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玩具车辆,包括车身3、组装于所述车身3后端底部的减震机构1以及枢设于所述减震机构1上的车轮5,所述减震机构1为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减震机构。本实施例玩具车辆采用如同前述的减震机构1,能有效提高减震效果,提升用户乘坐的舒适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玩具车辆的减震机构,包括组装于玩具车辆的车身后端底部用于枢设车轮的支撑脚、设置于所述车身和所述支撑脚之间用于活动连接车身和支撑脚并限定所述支撑脚相对车身活动行程的限位导杆以及套设于所述限位导杆上且相对两端分别抵接所述车身底面和所述支撑脚顶面的弹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两个分体设置于所述车身底部两侧且顶端分别借助枢轴相互独立地枢接于车身底部的所述支撑脚,每个所述支撑脚上均枢设有所述车轮,每个所述支撑脚的顶端和所述车身之间均组装有所述限位导杆和所述弹性件,所述枢轴的轴向与所述车轮的轴向垂直且与所述车身的纵长方向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车辆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底部预设有枢接槽,每个所述支撑脚的顶端均设有枢接片,每个所述枢接片上均设有轴孔,两个所述支撑脚上的枢接片在枢轴长度方向上相互错位,所述枢接槽的相对两侧槽壁分别设有固定孔,两个所述枢接片插入所述枢接槽后一根所述枢轴共轴穿过各个所述枢接片的轴孔,所述枢轴的两端插接于所述枢接槽的相对两侧槽壁的固定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玩具车辆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脚的顶端设有两个相隔预定距离而形成插槽的所述枢接片,另一个所述支撑脚的顶端设有一个插入所述插槽内而在轴向上定位的所述枢接片,所述插槽和所述枢接片的外轮廓为相互适配且以所述轴孔为圆心的圆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车辆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底部预设有枢接槽,两个所述支撑脚的顶端内侧均凸出形成有分别借助一根所述枢轴枢接于所述枢接槽内的枢接耳,每个所述枢接耳上设有枢孔,所述枢接槽的相对两侧槽壁对应每个所述枢孔均设有一对固定孔,每根所述枢轴中段穿设于所述枢孔内而两端对应插接于一对所述固定孔内。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玩具车辆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脚的顶面均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限位导杆和弹性件的容纳槽,所述限位导杆的底端固定于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上,所述限位导杆的顶端经由所述容纳槽的槽口伸入所述车身预设的通孔内,所述限位导杆的顶端设有用于防止限位导杆从所述通孔脱出的防脱部,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车身的一端分别抵接所述容纳槽的底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玩具车辆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脚均包括用于枢设所述车轮的支撑轴、设于所述支撑轴的顶面且顶端用于与车身底部枢接的枢接座以及固定组装于所述支撑轴顶面的保护罩壳,所述容纳槽设于所述保护罩壳上,所述限位导杆的底端固定于所述保护罩壳底壁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玩具车辆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座的外侧面与所述支撑轴顶面之间形成有安装槽,所述保护罩壳组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至少一侧槽壁还设有缩口槽,所述保护罩壳对应每个所述缩口槽的侧壁均凸出形成有弹性凸片,所述保护罩壳以所述弹性凸片弹性变形越过所述缩口槽的槽口后嵌入缩口槽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车辆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缓冲单元和第二弹性缓冲单元,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单元和第二弹性缓冲单元被设置为在所述支撑脚相对于车身旋转靠近的过程中先由第一弹性缓冲单元被压缩而对所述车身施加弹性阻力并在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单元的压缩行程大于或等于第一行程阈值时由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单元和第二弹性缓冲单元共同被压缩而共同对所述车身施加弹性阻力。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玩具车辆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导杆顶端端面开设有螺孔并对应螺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头部构成所述防脱部而与所述通孔顶端孔口周缘挡止配合;或者,所述限位导杆的顶端部成型有外螺纹并对应螺接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构成所述防脱部而与所述通孔顶端孔口周缘挡止配合。
10.一种玩具车辆,包括车身、组装于所述车身后端底部的减震机构以及枢设于所述减震机构上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为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减震机构。
CN202321226962.XU 2023-05-17 2023-05-17 玩具车辆及其减震机构 Active CN2197500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26962.XU CN219750061U (zh) 2023-05-17 2023-05-17 玩具车辆及其减震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26962.XU CN219750061U (zh) 2023-05-17 2023-05-17 玩具车辆及其减震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50061U true CN219750061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6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26962.XU Active CN219750061U (zh) 2023-05-17 2023-05-17 玩具车辆及其减震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500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37308B1 (ko) 차량의 서스펜션 암 부싱
JP2558257Y2 (ja) 自転車用フレームのダンパー機構
CN210284411U (zh)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总成结构
CN219750061U (zh) 玩具车辆及其减震机构
CN209776031U (zh) 一种减震器、自行车减震车轮及减震自行车
CN208134535U (zh) 后轮减震机构
CN219857474U (zh) 玩具车辆及其减震机构
CN108791644B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的前叉结构
CN204878494U (zh) 一种大筒双吊环后减震器
CN113060234A (zh) 一种助力车后轮减震机构及助力车
CN220482993U (zh) 一种减震脚轮及无人驾驶车
CN215153762U (zh) 一种用于汽车减震器上的上连接总成
CN221091117U (zh) 电动滑板车前摆臂构造
CN219215258U (zh) 一种独轮车
CN215752844U (zh) 一种三轮摩托车前悬架
CN215323139U (zh) 用于代步车的减震组件和具有其的代步车
CN220470530U (zh) 一种定位连接处具有缓冲机构的汽车减震器
CN210240403U (zh) 一种抽拽式减震器
CN219215284U (zh) 减震装置、滑板车前叉和滑板车
CN221024025U (zh) 滑板车避震结构
CN214295385U (zh) 一种具有辅助减震功能的轮毂
CN212631726U (zh) 一种玩具车的前轮转向结构及玩具车
CN219055905U (zh) 一种汽车后悬架板簧压块
CN218559071U (zh) 一种减震装置及带有减震装置的滑板车
CN219277139U (zh) 一种前桥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