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41940U - 一种手套自动套模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套自动套模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41940U
CN219741940U CN202320550036.1U CN202320550036U CN219741940U CN 219741940 U CN219741940 U CN 219741940U CN 202320550036 U CN202320550036 U CN 202320550036U CN 219741940 U CN219741940 U CN 2197419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glove
supporting plate
plate
opening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5003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迟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omi Jingdi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omi Jingdi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omi Jingdi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omi Jingdi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5003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419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419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419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lo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套自动套模机,包括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第一机架上设有开口装置,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之间设有撑口装置,第二机架上设有手模切换装置,手模切换装置包括转盘、固定板、至少一组手模、及与转盘传动连接的旋转驱动组件。使用时,手套放在上料槽后,开口装置的第一针式吸盘吸住手套顶面,第二针式吸盘吸住手套底面,实现手套开口,已开口手套套在第一撑口板和第二撑口板上后,调整第一撑口板和第二撑口板间距撑开手套,并套在手模上,转盘转动带动所有手模转动,令已套有手套的手模转换至下一工位。可见,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手套的自动开口、撑口以及套模,提高了生产效率,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手套自动套模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套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套自动套模机。
背景技术
手套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首先将手套套在手模上,然后再进行打标、多层复合等其他操作。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人工手动操作的方式,将手套开口后,再套在手模上,导致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出现了一些手套自动套模设备,但是现有自动套模设备结构复杂,操作不便,成本高,不能够普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套自动套模机,该套模机实现了手套的自动开口、撑口以及套模,提高了生产效率,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手套自动套模机,包括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所述第一机架和所述第二机架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机架的上面设置有开口装置,所述开口装置包括上料槽、跨设在所述上料槽上方的门架、设在所述门架上的第一直线运动机构、设在所述第一直线运动机构上的升降机构、设在所述升降机构上的第一针式吸盘、开口板、及嵌设在所述开口板上的第二针式吸盘,所述开口板设在所述上料槽的出口端,所述第一针式吸盘吸住手套顶面,所述第二针式吸盘吸住手套底面,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针式吸盘上升,以实现手套开口;所述第一机架和所述第二机架之间设置有撑口装置,所述撑口装置包括第一撑口板、第二撑口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传动连接的开合机构、与所述开合机构传动连接的同步移动机构、及与所述开合机构连接的第二直线运动机构,所述第二直线运动机构包括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设在所述第一机架和所述第二机架之间,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撑开已开口手套,在所述第二直线运动机构的带动下做直线运动;所述第二机架的上面设置有手模切换装置,所述手模切换装置包括转动设置的转盘、设在所述转盘外周的固定板、至少一组设在所述固定板上的手模、及与所述转盘传动连接的旋转驱动组件,每组所述手模均沿所述转盘的径向延伸设置,所述手模切换装置用于带动所有所述手模转动;所述开口装置将所述上料槽内的手套开口后,所述第一直线运动机构带动已开口手套直线运动,套设在所述撑口装置的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上后复位;所述开合机构在所述同步移动机构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开合,以撑开手套,所述第二直线运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撑口板、所述第二撑口板和手套直线运动,套在对应的所述手模上后,所述撑口装置复位;所述转盘转动,带动所有手模转动。
优选方式为,所述第二机架的上面还设置有水平安装板,所述水平安装板的上面设置有与其传动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竖向设置,且所述转轴与所述转盘同轴设置,所述转轴与所述转盘转动连接。
优选方式为,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旋转电机、及与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旋转齿轮,所述转盘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旋转齿轮啮合的外齿;所述旋转电机安装在所述水平安装板上。
优选方式为,所述第一直线运动机构包括设在所述门架顶端的第一移动底座、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的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及设在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上面的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与所述第一移动底座连接;
所述第一直线运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移动底座做直线运动,且所述第一移动底座的运动方向与所述上料槽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
优选方式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竖向设在所述第一移动底座上面的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架滑动连接的升降板、固定在所述升降板底面的升降杆、及与所述升降板连接的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杆的底端设置所述第一针式吸盘。
优选方式为,所述开口装置还包括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两条设在所述门架顶端的导轨、及设在每条所述导轨上面的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与所述第一移动底座连接;且两条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料槽的延伸方向相同。
优选方式为,所述开合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和所述支撑板的上面设有平行设置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的上面设置有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上设置所述第一撑口板,所述第二滑轨的上面设置有第二滑座,所述第二滑座的上设置所述第二撑口板,所述开合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开合。
优选方式为,所述同步移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分别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啮合的同步齿轮、及与所述同步齿轮连接的同步电机;所述第一齿条设在所述第一滑座的内侧,所述第二齿条设在所述第二滑座的内侧,所述同步齿轮设在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之间;所述同步移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滑座和所述第二滑座同步移动。
优选方式为,所述第二直线运动机构包括直线导轨、与所述直线导轨滑动连接的第二移动底座、及与所述第二移动底座传动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直线导轨的延伸方向为从所述撑口装置到所述手模的方向,且所述支撑板设在所述第二移动底座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的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及设在所述第二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上面的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与所述第二移动底座连接。
优选方式为,所述上料槽的中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上料槽分成两个子槽;所述升降板的底面设置有两根所述升降杆,每根所述升降杆的底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一针式吸盘;所述开口板的上面嵌设有两个所述第二针式吸盘;所述撑口装置包括两组成对设置的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其中两组的所述第一撑口板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座的两端,两组的所述第二撑口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座的两端;每组所述手模包括两个子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手套自动套模机,包括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垂直设置,第一机架的上面设置有开口装置,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之间设置有撑口装置,第二机架的上面设置有手模切换装置,手模切换装置包括转动设置的转盘、设在转盘外周的固定板、至少一组设在固定板上的手模、及与转盘传动连接的旋转驱动组件,每组手模均沿转盘的径向延伸设置,手模切换装置用于带动所有手模转动。使用时,待套模手套放在上料槽内后,开口装置的第一直线运动机构和升降机构分别启动,令第一针式吸盘吸住手套的顶面,第二针式吸盘吸住手套的底面,实现手套开口,开口第一直线运动机构带动已开口手套向前运动,套在第一撑口板和第二撑口板上,此时撑口装置的开合机构、同步移动机构和第二直线运动机构分别启动,令第一撑口板和第二撑口板撑开手套后,直线运动至手模侧,手套套在手模上,撑口装置复位,手模切换装置的转盘转动,带动所有手模转动,令已套有手套的手模转换至下一工位,未套有手套的手模转换至套模工位,以便进行下一次套模操作。可见,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手套的自动开口、撑口以及套模,提高了生产效率,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手套自动套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手套自动套模机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仰视图;
图5是图3的左视图;
图中:100-第一机架,110-第二机架;
2-开口装置,20-上料槽,21-门架,22-第一直线运动机构,220-第一移动底座,221-第一驱动电机,222-第一传送带,223-第一主动轮,224-第一从动轮,23-导向机构,230-导轨,231-导向座,24-升降机构,240-支撑架,241-升降板,242-升降杆,243-升降气缸,25-第一针式吸盘,26-第二针式吸盘,27-开口板;
3-撑口装置,31-开合机构,310-第一滑座,311-第二滑座,312-支撑板,313-第一滑轨,314-第二滑轨,32-同步移动机构,320-第一齿条,321-第二齿条,322-同步齿轮,33-第二直线运动机构,330-第二移动底座,331-直线导轨,332-第二驱动电机,333-第二主动轮,334-第二传送带,34-第一撑口板,35-第二撑口板;
4-手模切换装置,40-手模,41-转盘,42-固定板,43-旋转驱动组件,430-旋转电机,431-旋转齿轮,44-水平安装板,45-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且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共同所示,一种手套自动套模机,包括第一机架100和第二机架110,第一机架100和第二机架110垂直设置,第一机架100的上面设置有开口装置2,第一机架100和第二机架110之间设置有撑口装置3,第二机架110的上面设置有手模切换装置4,开口装置2用于给手套开口,撑口装置3用于将已开口手套撑开,手模切换装置4用于带动所有手模40转换工位,令已套有手套的手模40转换至下一工位,未套手套的手模40转换至套模工位,以实现连续套模。
如图1和图2所示,开口装置2包括上料槽20、跨设在上料槽20上方的门架21、设在门架21上的第一直线运动机构22、设在第一直线运动机构22上的升降机构24、设在升降机构24上的第一针式吸盘25、开口板27、及嵌设在开口板27上的第二针式吸盘26,开口板27设在上料槽20的出口端,第一针式吸盘25吸住手套顶面,第二针式吸盘26吸住手套底面,升降机构24带动第一针式吸盘25上升,以实现手套开口。
本实施例中第一直线运动机构22包括设在门架21顶端的第一移动底座220、第一驱动电机221、与第一驱动电机221输出轴连接的第一主动轮223、第一从动轮224、及设在第一主动轮223和第一从动轮224上面的第一传送带222,第一传送带222与第一移动底座220连接;第一直线运动机构22用于带动第一移动底座220做直线运动,且第一移动底座220的运动方向与上料槽20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上料槽20的延伸方向为手套的长度方向。
升降机构24包括竖向设在第一移动底座220上面的支撑架240、与支撑架240滑动连接的升降板241、固定在升降板241底面的升降杆242、及与升降板241连接的升降气缸243;升降杆242的底端设置第一针式吸盘25。
开口装置2还包括导向机构23,导向机构23包括两条设在门架21顶端的导轨230、及设在每条导轨230上面的导向座231,导向座231与第一移动底座220连接;且两条导轨230的延伸方向与上料槽20的延伸方向相同。在导向机构23的作用下,第一移动底座220可靠地做直线运动,从而提升了开口装置2运行的可靠性。
一种优选方案,上料槽20的中间设置有隔板,隔板将上料槽20分成两个子槽;升降板241的底面设置有两根升降杆242,每根升降杆242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一针式吸盘25;开口板27的上面嵌设有两个第二针式吸盘26,可同时对两个手套进行开口,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一针式吸盘25和第二针式吸盘26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气缸工作压缩气体推动传导活塞杆上针座挡块,使左右针座呈30°夹角向下运动,从而实现对物料穿刺抓取。
如图1和图2所示,撑口装置3包括第一撑口板34、第二撑口板35、分别与第一撑口板34和第二撑口板35传动连接的开合机构31、与开合机构31传动连接的同步移动机构32、及与开合机构31连接的第二直线运动机构33,第二直线运动机构33包括直线导轨331,直线导轨331设在第一机架100和第二机架110之间,第一撑口板34和第二撑口板35撑开已开口手套,在第二直线运动机构33的带动下做直线运动。
本实施例中开合机构31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312和支撑板312的上面设有平行设置的第一滑轨313和第二滑轨314,第一滑轨313的上面设置有第一滑座,第一滑座上设置第一撑口板34,第二滑轨314的上面设置有第二滑座,第二滑座的上设置第二撑口板35,开合机构31用于带动第一撑口板34和第二撑口板35开合,详见图2。
同步移动机构32包括第一齿条320、第二齿条321、分别与第一齿条320和第二齿条321啮合的同步齿轮322、及与同步齿轮322连接的同步电机;第一齿条320设在第一滑座310的内侧,第二齿条321设在第二滑座311的内侧,同步齿轮322设在第一齿条320和第二齿条321之间;同步移动机构32用于带动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同步移动,详见图2。
第二直线运动机构33包括直线导轨331、与直线导轨331滑动连接的第二移动底座330、及与第二移动底座330传动连接的驱动组件,直线导轨331的延伸方向为从撑口装置到手模40的方向,且支撑板312设在第二移动底座330上;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332、与第二驱动电机332输出轴连接的第二主动轮333、第二从动轮、及设在第二主动轮333和第二从动轮上面的第二传送带334,第二传送带334与第二移动底座330连接。
一种优选方案,撑口装置包括两组成对设置的第一撑口板34和第二撑口板35,其中两组的第一撑口板34分别固定在第一滑座310的两端,两组的第二撑口板35固定在第二滑座311的两端,与开口装置2配合,可同时对两个手套进行撑口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手模切换装置4包括转动设置的转盘41、设在转盘41外周的固定板42、至少一组设在固定板42上的手模40、及与转盘41传动连接的旋转驱动组件43,每组手模40均沿转盘41的径向延伸设置,每组手模40均包括两个子模,手模切换装置4用于带动所有手模40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二机架110的上面还设置有水平安装板44,水平安装板44的上面设置有与其传动连接的转轴45,转轴45竖向设置,且转轴45与转盘41同轴设置,转轴45与转盘41转动连接。旋转驱动组件43包括旋转电机430、及与旋转电机430的输出轴连接的旋转齿轮431,转盘41的外侧设置有与旋转齿轮431啮合的外齿;旋转电机430安装在水平安装板44上。
如图1至图5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手套自动套模机可包括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分别与第一直线运动机构22、升降机构24、同步移动机构32、第二直线运动机构33和旋转驱动组件43通信连接。具体套模过程为:
手套开口:可将两摞手套分别放在上料槽20的两个子槽内,上料完毕后,第一直线运动机构22带动第一移动底座220移动至上料槽20的出料端,即手套端口的上方,具体地,第一驱动电机221启动,其带动第一主动轮223转动,再带动第一传送带222转动,第一传送带222拉着第一移动底座220沿导轨230滑动。运动到位后,升降气缸243动作,其带动升降板241、升降杆242和第一针式吸盘25一起下降,当第一针式吸盘25与手套的顶面接触后,第一针式吸盘25吸住手套顶面。吸住后,升降机构24再带动升降板241、升降杆242、第一针式吸盘25和手套一起上升,将手套提起。上升至预设定高度后停止,第一直线运动机构22再次启动,其通过第一移动底座220带动升降机构24、第一针式吸盘25和手套一起移动至开口板27的上方。运动到位后,升降机构24再下降,直至手套的底面与第二针式吸盘26接触,第二针式吸盘26吸住手套底面。吸住后,升降机构24带动升级板、升降杆242、第一针式吸盘25和手套顶面上升,上升一定高度后停止,此时手套的顶面和底面分开,实现了手套开口。第一直线运动机构22继续向撑口装置3侧移动,将已开口手套套在撑口装置3的第一撑口板34和第二撑口板35上,而后第一针式吸盘25和第二针式吸盘26松开手套,开口装置2复位,以进行下一次开口操作。
手套撑口:手套被开口装置2开口,第一撑口板34和第二撑口板35插入手套内后,同步移动机构32作用开合机构31动作,具体地:同步电机启动,令第一齿条320和第二齿条321同步相向或相背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同步相向或相背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撑口板34和第二撑口板35同步相向或相背移动,以调整第一撑口板34和第二撑口板35之间的距离,令第一撑口板34和第二撑口板35撑开、撑住手套。
撑开手套后同步移动机构32保持不动,第二直线运动机构33启动,具体地,第二驱动电机332启动,带动第二传送带334转动,从而带动第二移动底座330在直线导轨331上移动,进而带动支撑板312、第一撑口板34、第二撑口板35以及手套一起向手模40侧移动,直至手套套在手模40上后停止。此时同步移动机构32作用开合机构31动作,令第一撑口板34和第二撑口板35合拢,以减小第一撑口板34和第二撑口板35之间的距离,即松开手套,然后第二直线运动机构33继续向前移动,直到第一撑口板34和第二撑口板35脱离手套为止,完成了手套自动套模操作,撑口装置3复位,以进行下一次撑口操作。
手模40转换:当将已撑口手套套在手模40后,旋转电机430启动,其带动旋转齿轮431转动,旋转齿轮431带动转盘41绕着转轴45旋转,令已套模手模40转动至下一工位,未套模手模40转动至套模工位。此处可通过控制旋转电机430的转动角度,来切换手模40。本实施例中固定板42上面均匀设置了四组手模40,当然不限于四组。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手套的自动开口、撑开以及套模,提高了生产效率,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
以上仅为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一种手套自动套模机的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手套自动套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所述第一机架和所述第二机架垂直设置;
所述第一机架的上面设置有开口装置,所述开口装置包括上料槽、跨设在所述上料槽上方的门架、设在所述门架上的第一直线运动机构、设在所述第一直线运动机构上的升降机构、设在所述升降机构上的第一针式吸盘、开口板、及嵌设在所述开口板上的第二针式吸盘,所述开口板设在所述上料槽的出口端,所述第一针式吸盘吸住手套顶面,所述第二针式吸盘吸住手套底面,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针式吸盘上升,以实现手套开口;
所述第一机架和所述第二机架之间设置有撑口装置,所述撑口装置包括第一撑口板、第二撑口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传动连接的开合机构、与所述开合机构传动连接的同步移动机构、及与所述开合机构连接的第二直线运动机构,所述第二直线运动机构包括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设在所述第一机架和所述第二机架之间,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撑开已开口手套,在所述第二直线运动机构的带动下做直线运动;
所述第二机架的上面设置有手模切换装置,所述手模切换装置包括转动设置的转盘、设在所述转盘外周的固定板、至少一组设在所述固定板上的手模、及与所述转盘传动连接的旋转驱动组件,每组所述手模均沿所述转盘的径向延伸设置,所述手模切换装置用于带动所有所述手模转动;
所述开口装置将所述上料槽内的手套开口后,所述第一直线运动机构带动已开口手套直线运动,套设在所述撑口装置的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上后复位;
所述开合机构在所述同步移动机构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开合,以撑开手套,所述第二直线运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撑口板、所述第二撑口板和手套直线运动,套在对应的所述手模上后,所述撑口装置复位;
所述转盘转动,带动所有手模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自动套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架的上面还设置有水平安装板,所述水平安装板的上面设置有与其传动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竖向设置,且所述转轴与所述转盘同轴设置,所述转轴与所述转盘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套自动套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旋转电机、及与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旋转齿轮,所述转盘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旋转齿轮啮合的外齿;所述旋转电机安装在所述水平安装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自动套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运动机构包括设在所述门架顶端的第一移动底座、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的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及设在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上面的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与所述第一移动底座连接;
所述第一直线运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移动底座做直线运动,且所述第一移动底座的运动方向与所述上料槽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套自动套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竖向设在所述第一移动底座上面的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架滑动连接的升降板、固定在所述升降板底面的升降杆、及与所述升降板连接的升降气缸;
所述升降杆的底端设置所述第一针式吸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套自动套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装置还包括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两条设在所述门架顶端的导轨、及设在每条所述导轨上面的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与所述第一移动底座连接;且两条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料槽的延伸方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套自动套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和所述支撑板的上面设有平行设置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的上面设置有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上设置所述第一撑口板,所述第二滑轨的上面设置有第二滑座,所述第二滑座的上设置所述第二撑口板,所述开合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开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套自动套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移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分别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啮合的同步齿轮、及与所述同步齿轮连接的同步电机;
所述第一齿条设在所述第一滑座的内侧,所述第二齿条设在所述第二滑座的内侧,所述同步齿轮设在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之间;
所述同步移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滑座和所述第二滑座同步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套自动套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线运动机构包括直线导轨、与所述直线导轨滑动连接的第二移动底座、及与所述第二移动底座传动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直线导轨的延伸方向为从所述撑口装置到所述手模的方向,且所述支撑板设在所述第二移动底座上;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的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及设在所述第二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上面的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与所述第二移动底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套自动套模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料槽的中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上料槽分成两个子槽;
所述升降板的底面设置有两根所述升降杆,每根所述升降杆的底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一针式吸盘;
所述开口板的上面嵌设有两个所述第二针式吸盘;
所述撑口装置包括两组成对设置的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其中两组的所述第一撑口板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座的两端,两组的所述第二撑口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座的两端;
每组所述手模包括两个子模。
CN202320550036.1U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手套自动套模机 Active CN2197419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50036.1U CN219741940U (zh)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手套自动套模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50036.1U CN219741940U (zh)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手套自动套模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41940U true CN219741940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0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50036.1U Active CN219741940U (zh)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手套自动套模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419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28548B (zh) 一种多工站自动除毛刺机
CN108996235B (zh) 移载机构及输送系统
CN219741940U (zh) 一种手套自动套模机
CN213162796U (zh) 一种锅体拉伸成型的自动流水线
CN219741939U (zh) 一种手套撑口装置
CN109382455B (zh) 用于冲压机的送料装置
CN210557694U (zh) 自动翻转脱模包装设备
CN217777568U (zh) 一种自动卸料的双工位立式注塑机
CN210969657U (zh) 一种多工位注塑机
CN113580670A (zh) 纸质刀叉勺成型机
CN209534119U (zh) 一种可防止瓶盖掉落的三工位旋转式注吹机
CN208682040U (zh) 一种用于带弯角注塑件的旋转式自动装夹装置
CN112622122A (zh) 一种塑胶模具加工用冷却装置
CN207290945U (zh) 一种3d打印机自动切换喷嘴装置
CN206953417U (zh) 培养皿自动叠装装置
CN219741938U (zh) 一种手套开口装置
CN219169611U (zh)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高效粉末成型机
CN217748739U (zh) 一种注塑钢片及螺母自动上料冲切整形生产线
CN215396632U (zh) 一种水口自动冲切设备
CN218950369U (zh) 一种用于塑料杯型的全自动堆叠出杯装置
CN111618177B (zh) 防偏移汽车零部件冲压装置
CN217535806U (zh) 一种玻璃瓶生产用电动式捏嘴设备
CN216266014U (zh) 一种吸塑机的取料机械手
CN108638458A (zh) 一种用于带弯角注塑件的旋转式自动装夹装置
CN220218978U (zh) 一种上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