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41939U - 一种手套撑口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套撑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41939U
CN219741939U CN202320549886.XU CN202320549886U CN219741939U CN 219741939 U CN219741939 U CN 219741939U CN 202320549886 U CN202320549886 U CN 202320549886U CN 219741939 U CN219741939 U CN 219741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supporting plate
opening supporting
glove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4988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迟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omi Jingdi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omi Jingdi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omi Jingdi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omi Jingdi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4988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41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41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419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套撑口装置,包括撑口组件、手模、开合机构、同步移动机构和直线运动机构;开合机构与撑口组件连接,开合机构带动撑口组件开合;同步移动机构与开合机构传动连接,同步移动机构作用开合机构同步移动;直线运动机构与开合机构连接,直线运动机构带动撑口组件做直线运动。撑口组件插入手套内,开合机构在同步移动机构的作用下,带动撑口组件开合,使第一撑口板和第二撑口板撑开手套;然后直线运动机构动作,带动撑口组件和手套向手模侧移动,当手套套在手模上后,撑口组件合拢后继续移动,直至脱离手套。可见,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将手套套在手模上,提高了手套生产效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实现。

Description

一种手套撑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套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套撑口装置。
背景技术
手套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首先将手套套在手模上,然后再进行打标、多层复合等其他操作。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人工手动操作的方式,将手套开口后,再套在手模上,导致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出现了一些手套自动撑口设备,但是现有自动撑口设备结构复杂,操作不便,成本高,不能够普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套撑口装置,该装置能够自动将手套套在手模上,提高了手套生产的效率,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实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手套撑口装置,包括撑口组件和手模,所述撑口组件和所述手模的水平高度对应设置,所述撑口组件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撑口板和第二撑口板;还包括:开合机构,所述开合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和所述支撑板的上面设有平行设置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的上面设置有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上设置所述第一撑口板,所述第二滑轨的上面设置有第二滑座,所述第二滑座的上设置所述第二撑口板,所述开合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开合;同步移动机构,所述同步移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座和所述第二滑座连接,所述同步移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滑座和所述第二滑座同步滑动;直线运动机构,所述直线运动机构包括直线导轨、与所述直线导轨滑动连接的移动底座、及与所述移动底座传动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直线导轨的延伸方向为从所述撑口组件到所述手模的方向,且所述支撑板设在所述移动底座上;所述开合机构在所述同步移动机构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同步开合,使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伸入并撑开手套,所述直线运动机构启动,带动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向所述手模侧移动,令手套套设在所述手模上,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同步相向移动,同时所述直线运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继续移动,直至脱离手套后复位。
优选方式为,所述撑口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在所述移动底座上的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开合机构升降。
优选方式为,所述同步移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分别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啮合的同步齿轮、及与所述同步齿轮连接的同步电机;所述第一齿条设在所述第一滑座的内侧,所述第二齿条设在所述第二滑座的内侧,所述同步齿轮设在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之间。
优选方式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主动轮、从动轮、及设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面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与所述移动底座连接。
优选方式为,所述撑口组件包括两组成对设置的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其中两组的所述第一撑口板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座的两端,两组的所述第二撑口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座的两端;所述撑口装置还包括两个所述手模。
优选方式为,所述第一滑轨的上面设置有两块所述第一滑座,两块所述第一滑座的上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面设置对应的所述第一撑口板,且两块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所述第一齿条;所述第二滑轨的上面设置有两块所述第二滑座,两块所述第二滑座的上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面设置对应的所述第二撑口板,且两块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所述第二齿条。
优选方式为,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手模的一端设置有两块间隔设置的限位板,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设在两块所述限位板之间。
优选方式为,所述第一撑口板呈L形,所述第二撑口板呈Z形,且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的前端均设置有导向端。
优选方式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主动轮、从动轮、设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与所述移动底座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手套撑口装置,包括撑口组件、手模、开合机构、同步移动机构和直线运动机构,其中撑口组件和手模的水平高度对应设置,撑口组件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撑口板和第二撑口板;其中开合机构分别与第一撑口板和第二撑口板连接,开合机构用于带动第一撑口板和第二撑口板开合;其中同步移动机构与开合机构传动连接,同步移动机构作用开合机构带动第一撑口板和第二撑口板同步移动;其中直线运动机构与开合机构连接,直线运动机构通过开合机构带动第一撑口板和第二撑口板直线运动。在开口装置将手套开口后,使第一撑口板和第二撑口板插入手套内,此时开合机构在同步移动机构的作用下,带动第一撑口板和第二撑口板同步移动,以调整第一撑口板和第二撑口板之间的距离,使第一撑口板和第二撑口板撑开手套;然后直线运动机构动作,带动第一撑口板和第二撑口板向手模侧移动,当手套套在手模上后,开合机构带动第一撑口板和第二撑口板合,同时直线运动机构继续移动,直至第一撑口板和第二撑口板脱离手套,再复位以进行下一次操作。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手套撑口装置能够自动将手套套在手模上,提高了手套生产的效率,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手套撑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手套撑口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手套撑口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撑口组件,10-第一撑口板,11-第二撑口板,2-开合机构,20-第一滑座,21-第二滑座,22-支撑板,23-第一滑轨,24-第二滑轨,3-手模,4-同步移动机构,40-第一齿条,41-第二齿条,42-同步齿轮,5-限位板,6-升降气缸,8-直线运动机构,80-移动底座,81-直线导轨,820-驱动电机,821-主动轮,822-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且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手套撑口装置,包括撑口组件1、手模3、开合机构2、同步移动机构4、直线运动机构8和升降机构。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撑口组件1和手模3的水平高度和数量均对应设置,撑口组件1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撑口板10和第二撑口板11;本实施例中撑口组件1包括两组成对设置的第一撑口板10和第二撑口板11,以及两个手模3。即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进行两个手套自动套模操作,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具体地,第一撑口板10呈L形,第二撑口板11呈Z形,且第一撑口板10和第二撑口板11的前端均设置有导向端,可方便地插入手套内。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开合机构2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22和支撑板22的上面设有平行设置的第一滑轨23和第二滑轨24,第一滑轨23的上面设置有第一滑座,第一滑座上设置第一撑口板10,第二滑轨24的上面设置有第二滑座,第二滑座的上设置第二撑口板11,开合机构2用于带动第一撑口板10和第二撑口板11开合。本实施例中两组的第一撑口板10分别固定在第一滑座20的两端,两组的第二撑口板11固定在第二滑座21的两端。
一种优选方案,支撑板22背离手模3的一端设置有两块间隔设置的限位板5,第一撑口板10和第二撑口板11设在两块限位板5之间。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四块限位板5,四块限位板5分成与两组第一撑口板10和第二撑口板11对应设置。在限位板5的作用下,提高了撑口组件1开合的可靠性。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同步移动机构4分别与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连接,同步移动机构4用于带动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同步滑动。本实施例中同步移动机构4包括第一齿条40、第二齿条41、分别与第一齿条40和第二齿条41啮合的同步齿轮42、及与同步齿轮42连接的同步电机;第一齿条40设在第一滑座20的内侧,第二齿条41设在第二滑座21的内侧,同步齿轮42设在第一齿条40和第二齿条41之间。当同步电机启动后,其带动同步齿轮42转动,同步齿轮42带动第一齿条40和第二齿条41同步相向或相背移动,从而使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同步移动,进而使每组的第一撑口板10和第二撑口板11同步相向或相背移动,以实现第一撑口板10和第二撑口板11开合,调整二者之间的距离。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滑轨23的上面设置有两块第一滑座20,两块第一滑座20的上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上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板,安装板的上面设置对应的第一撑口板10,且两块第一安装板之间的第一连接板上设置第一齿条40;第二滑轨24的上面设置有两块第二滑座21,两块第二滑座21的上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上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的上面设置对应的第二撑口板11,且两块第二安装板之间的第二连接板上设置第二齿条4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直线运动机构8包括直线导轨81、与直线导轨81滑动连接的移动底座80、及与移动底座80传动连接的驱动组件,直线导轨81的延伸方向为从撑口组件1到手模3的方向,且支撑板22设在移动底座80上。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820、与驱动电机820的输出轴连接的主动轮821、从动轮、设在主动轮821和从动轮上的传送带822,传送带822与移动底座80连接。当驱动电机820启动后,其带动主动轮821转动,主动轮821带动传动带转动,传送带822带动移动底座80在直线导轨81上面滑动,从而带动第一撑口板10和第二撑口板11做直线运动。
如图2所示,升降机构包括设在移动底座80上的升降气缸6,升降气缸6与支撑板22连接,升降机构用于带动开合机构2升降。升降气缸6动作后,其带动支撑板22升降,从而调整第一撑口板10和第二撑口板11的高度,以满足不同生产需求。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手套撑口装置通常与手套开口装置配套使用,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分别与直线运动机构8、升降机构、开合机构2和同步移动机构4通信连接。具体撑口过程为:
手套被开口装置开口后,第一撑口板10和第二撑口板11插入手套内,同步移动机构4作用开合机构2动作,具体地:同步电机启动,令第一齿条40和第二齿条41同步相向或相背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同步相向或相背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撑口板10和第二撑口板11同步相向或相背移动,以调整第一撑口板10和第二撑口板11之间的距离,令第一撑口板10和第二撑口板11撑开、撑住手套。
撑开手套后同步移动机构4保持不动,直线运动机构8启动,具体地,驱动电机820启动,带动传送带822转动,从而带动移动底座80在直线导轨81上移动,进而带动支撑板22、第一撑口板10、第二撑口板11以及手套一起向手模3侧移动,直至手套套在手模3上后停止。此时同步移动机构4作用开合机构2动作,令第一撑口板10和第二撑口板11合拢,以减小第一撑口板10和第二撑口板11之间的距离,即松开手套,然后直线运动机构8继续向前移动,直到第一撑口板10和第二撑口板11脱离手套为止,完成了手套自动套模操作,最后第一撑口板10和第二撑口板11复位,以进行下一次撑口操作。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手套撑口装置能够自动将手套套在手模3上,提高了手套生产的效率,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实现。
以上仅为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一种手套撑口装置的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手套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撑口组件和手模,所述撑口组件和所述手模的水平高度对应设置,所述撑口组件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撑口板和第二撑口板;还包括:
开合机构,所述开合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和所述支撑板的上面设有平行设置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的上面设置有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上设置所述第一撑口板,所述第二滑轨的上面设置有第二滑座,所述第二滑座的上设置所述第二撑口板,所述开合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开合;
同步移动机构,所述同步移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座和所述第二滑座连接,所述同步移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滑座和所述第二滑座同步滑动;
直线运动机构,所述直线运动机构包括直线导轨、与所述直线导轨滑动连接的移动底座、及与所述移动底座传动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直线导轨的延伸方向为从所述撑口组件到所述手模的方向,且所述支撑板设在所述移动底座上;
所述开合机构在所述同步移动机构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同步开合,使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伸入并撑开手套,所述直线运动机构启动,带动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向所述手模侧移动,令手套套设在所述手模上,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同步相向移动,同时所述直线运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继续移动,直至脱离手套后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口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在所述移动底座上的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开合机构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移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分别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啮合的同步齿轮、及与所述同步齿轮连接的同步电机;
所述第一齿条设在所述第一滑座的内侧,所述第二齿条设在所述第二滑座的内侧,所述同步齿轮设在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套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主动轮、从动轮、及设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面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与所述移动底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套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口组件包括两组成对设置的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其中两组的所述第一撑口板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座的两端,两组的所述第二撑口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座的两端;
所述撑口装置还包括两个所述手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套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的上面设置有两块所述第一滑座,两块所述第一滑座的上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面设置对应的所述第一撑口板,且两块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所述第一齿条;
所述第二滑轨的上面设置有两块所述第二滑座,两块所述第二滑座的上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面设置对应的所述第二撑口板,且两块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所述第二齿条。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手套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手模的一端设置有两块间隔设置的限位板,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设在两块所述限位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套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口板呈L形,所述第二撑口板呈Z形,且所述第一撑口板和所述第二撑口板的前端均设置有导向端。
CN202320549886.XU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手套撑口装置 Active CN219741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9886.XU CN219741939U (zh)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手套撑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9886.XU CN219741939U (zh)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手套撑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41939U true CN219741939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3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49886.XU Active CN219741939U (zh)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手套撑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419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03535A (zh) * 2023-10-19 2023-11-24 安禧新材料(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手套智能加工用机械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03535A (zh) * 2023-10-19 2023-11-24 安禧新材料(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手套智能加工用机械手
CN117103535B (zh) * 2023-10-19 2024-05-14 安禧新材料(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手套智能加工用机械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741939U (zh) 一种手套撑口装置
CN209536366U (zh)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
CN112027601A (zh) 一种同步翻箱机
CN219381396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注塑模具
CN112720430A (zh) 一种高温铸件机器人自动化夹持装置
CN219188357U (zh) 一种顺送成型模具
CN209554264U (zh) 一种用于排列机的自动排列定位装置
CN214982884U (zh) 一种汽车充电桩外壳包胶注塑模具
KR102378109B1 (ko) 프레스용 이송장치
CN211491987U (zh) 一种门板热压机
CN113696424A (zh) 一种接角模具型芯相对斜向运动装置
CN219741940U (zh) 一种手套自动套模机
CN208324100U (zh) 一种注塑机用机械手装置
CN220095506U (zh) 一种利用连杆转动带动拉杆同步上下的锁模机构
CN112677216A (zh) 一种太阳能板切割用固定装置
CN209455088U (zh) 一种全自动菌袋装框机构
CN2728055Y (zh) 移开式开关柜静触头罩帘门开启装置
CN110900750A (zh) 一种门板热压机
CN219078267U (zh) 一种倍速移载机构
CN219310014U (zh) 一种马达转子成型模具
CN113547023B (zh) 一种芯棒壳体脱模装置
CN217346559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开合模装置
CN210501373U (zh) 一种吹瓶机的变节距装置
CN220903986U (zh) 一种多层结构汽车挡板注塑模具
CN220574563U (zh) 用于折弯成型机的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