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1957U - 一种用于顶拔接头箱的顶升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顶拔接头箱的顶升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1957U
CN219731957U CN202321102587.8U CN202321102587U CN219731957U CN 219731957 U CN219731957 U CN 219731957U CN 202321102587 U CN202321102587 U CN 202321102587U CN 219731957 U CN219731957 U CN 2197319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cking
frame
lifting
box body
side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025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张平
乔兆宇
陈童童
方寅双
盛友林
李浩翔
曹鹏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otech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otech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otech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otech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025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19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19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19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顶拔接头箱的顶升架,包括顶升机构、安装于所述顶升机构升降端的框架,所述框架包括两块相互平行设置的侧板,且所述侧板与所述顶升机构升降端的升降方向平行,两块所述侧板之间形成供接头箱的箱体沿所述顶升机构升降方向移动的穿设空间,至少一块所述侧板上贯通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可拆卸地插接设有用于抵接支撑所述箱体的第一插板,在框架中两块侧板之间形成的穿设空间,对箱体的升降进行导向,辅助箱体的吊装、拔出,在侧板上可拆卸地连接第一插板对箱体抵接支撑,减小箱体在吊装、拔出过程中的晃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顶拔接头箱的顶升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顶拔接头箱的顶升架。
背景技术
在工程建设中,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工艺应用范围广,在地下连续墙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在待浇筑的槽段两侧均设置接头箱作为模板装置。现有的接头箱通过吊车吊装进槽坑内,在浇筑混凝土后也是通过吊车将接头箱拔出,在吊车吊装和拔出接头箱过程中,接头箱容易出现晃动、不稳定的情况,影响混凝土浇筑效果,还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接头箱在吊装、拔出过程中晃动不稳定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顶拔接头箱的顶升架。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顶拔接头箱的顶升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顶拔接头箱的顶升架,包括顶升机构、安装于顶升机构升降端的框架,框架包括两块相互平行设置的侧板,且侧板与顶升机构升降端的升降方向平行,两块侧板之间形成供接头箱的箱体沿顶升机构升降方向移动的穿设空间,至少一块侧板上贯通开设有插槽,插槽内可拆卸地插接设有用于抵接支撑箱体的第一插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框架中通过两块侧板之间形成的穿设空间供接头箱的箱体能够沿顶升机构升降方向移动,从而通过两块侧板对箱体相对框架升降移动进行导向,辅助箱体的吊装、拔出,在侧板上开设出插槽,插槽内可拆卸地连接第一插板对箱体抵接支撑,减小箱体在吊装、拔出过程中的晃动;在升降过程中,通过顶升机构驱动框架升降,配合吊车对箱体的吊接升降,使得框架与箱体同步上下,从而使第一插板能够在框架行程范围内对箱体保持抵接支撑效果。
进一步可优选的,两块侧板上均开设有插槽,且插槽内均插接有第一插板,两块侧板上的插槽正对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块侧板上均开设插槽且插接有第一插板,两个插槽正对设置,使得两块插板呈直线设置,即对箱体的抵接支撑作用力处于同一直线上,防止对箱体施加扭转力。
进一步可优选的,侧板内穿设有若干根支撑销,支撑销位于插槽下侧且靠近插槽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插槽下侧且靠近插槽设置支撑销,在第一插板插接到插槽内后,侧板承载第一插板的重力,通过支撑销提高侧板抗变形的能力。
进一步可优选的,该顶升架还包括底座,顶升机构固定端安装在底座上,底座内沿顶升机构升降方向贯通开设有第一通槽,第一通槽正对穿设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底座用于安装顶升机构,增大顶升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槽坑周边地面承载的压强,从而减小槽坑周边地面发生塌陷的情况,在底座上开设出正对穿设空间的第一通槽,使箱体能够穿过第一通槽吊装进槽坑内。
进一步可优选的,底座与框架之间形成间距空间,间距空间内可拆卸地插接有用于抵接支撑箱体的第二插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间距空间内插接第二插板,在第一插板拆卸并不再抵接支撑箱体时,通过第二插板对箱体进行抵接支撑减小其晃动,而由于第二插板不会随框架升降,在箱体升降过程中需拆卸第二插板。
进一步可优选的,顶升机构包括安装座、驱动件、连接板,安装座固定安装在底座上,驱动件的固定端连接于安装座,其升降端连接于连接板,连接板固定连接于两块侧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安装座用于将驱动件固定在底座上,连接板连接于两块侧板之间,并且驱动件的升降端与连接板连接,通过驱动件的驱动实现连接板以及两块侧板同步升降,从而能够使两块侧板上的第一插板同步升降移动,防止两个第一插板对箱体的抵接支撑作用力不同线。
进一步可优选的,两块侧板之间固定设有分隔板,分隔板位于顶升机构靠近穿设空间一侧,分隔板与顶升机构升降端的升降方向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分隔板将顶升机构与箱体分隔开,避免发生碰撞,并且分隔板与顶升机构升降端的升降方向平行,也能对箱体起到导向作用。
进一步可优选的,两块侧板之间固定设有围板,围板位于顶升机构远离穿设空间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围板设置在顶升机构远离穿设空间一侧,用于对顶升机构的防护。
进一步可优选的,两块侧板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内沿顶升机构升降方向贯通开设有第二通槽,第二通槽正对穿设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板连接两块侧板的顶部,从而对顶升机构的顶部进行防护,顶板上开设第二通槽,第二通槽正对穿设空间,便于箱体穿过顶板进入穿设空间内。
进一步可优选的,底座及顶板上均连接有用于吊装的吊接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与顶板上均连接吊接头,在安装顶升架时便于吊车吊起框架以及底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本申请中,在框架中两块侧板之间形成的穿设空间,对箱体的升降进行导向,辅助箱体的吊装、拔出,在侧板上可拆卸地连接第一插板对箱体抵接支撑,减小箱体在吊装、拔出过程中的晃动;
2.在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中,通过顶升机构驱动框架升降,配合吊车对箱体的吊接升降,使得框架与箱体同步上下,从而使第一插板能够在框架行程范围内对箱体保持抵接支撑效果;
3.在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中,在底座与框架之间的间距空间内插接第二插板,在第一插板拆卸并不再抵接支撑箱体时,通过第二插板对箱体进行抵接支撑减小其晃动,而由于第二插板不会随框架升降,在箱体升降过程中需拆卸第二插板,使得箱体在整个升降过程中均被第一插板或第二插板抵接支撑,提高稳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用于顶拔接头箱的顶升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用于顶拔接头箱的顶升架的正视剖面图;
图3是顶升架在吊装初始时的工作状态图;
图4是顶升架在吊装过程中的工作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1、框架;11、侧板;12、插槽;13、支撑销;14、顶板;15、分隔板;16、第二通槽;2、底座;21、第一通槽;3、吊接头;4、穿设空间;51、液压缸;52、连接板;53、安装座;54、围板;6、间距空间;7、箱体;8、第一插板;9、第二插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顶拔接头箱的顶升架,在吊车将接头箱的箱体7吊装进槽坑以及从槽坑中拔出过程中,对箱体7进行防晃动处理,提高箱体7吊装和顶拔时的稳定性。
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该顶升架包括底座2、顶升机构、框架1以及第一插板8,顶升机构固定端安装在底座2上,框架1安装在顶升机构升降端。其中,框架1包括两块侧板11,两块侧板11相互平行且竖向设置,使得侧板11与顶升机构升降端的升降方向平行,两块侧板11之间形成穿设空间4,供接头箱的箱体7能够沿顶升机构升降方向移动,并对箱体7的移动进行导向。
两块侧板11中至少有一块侧板11上贯通开设插槽12,插槽12内可拆卸地插接设置第一插板8,第一插板8插接于插槽12并能够深入穿设空间4内并抵接支撑箱体7,减小箱体7的晃动,当只有一块侧板11上开设出插槽12时,插槽12中的第一插板8配合另一块侧板11对箱体7进行支撑。为减小箱体7与侧板11之间的接触,从而减少侧板11的磨损,本实施例中,在两块侧板11上均开设出插槽12,且插槽12内均插接第一插板8用于抵接支撑箱体7,避免箱体7与侧板11直接接触,两块侧板11上的插槽12正对设置,使得两块第一插板8插接时处于同一直线上,即两块第一插板8插入时对箱体7的抵接支撑作用力同线。具体来说,当两个抵接支撑作用力不同线时,箱体7会有旋转的趋势,不利于保持箱体7稳定。
为进一步提高防晃动效果,在每块侧板11上均开设两个插槽12,同一块侧板11上的两个插槽12上下分布设置,其中一块侧板11上相对位于上方的插槽12与另一块侧板11上相对位于上方的插槽12正对设置,相应地,其中一块侧板11上相对位于下方的插槽12与另一块侧板11上相对位于下方的插槽12正对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两块侧板11上开设的插槽12数量相同并均大于两个,同一块侧板11上的若干个插槽12上下分布设置,两块侧板11上相应位置的插槽12正对设置。
第一插板8插接于插槽12时,由侧板11承载第一插板8的重量,为减小侧板11承载后的变形,在侧板11内穿设若干根支撑销13,在每个插槽12下方均设置支撑销13,并且支撑销13靠近插槽12进行设置。
对于底座2,其固定在槽坑周边地面上,且底座2内沿顶升机构升降方向贯通开设有第一通槽21,第一通槽21正对穿设空间4,并且第一通槽21正对槽坑,使箱体7穿过穿设空间4以及第一通槽21能够吊装进槽坑内。底座2在槽坑周边地面上设置底座2,增大顶升架对地面的接触面,从而减小对地面的压强,减少槽坑周边地面塌陷的情况。
在底座2和框架1之间形成一间距空间6,间距空间6内可拆卸地插接有用于抵接支撑箱体7的第二插板9。在顶升机构带动框架1随箱体7向槽坑内吊装时,框架1下降到极限位置,此时需要将框架1相对箱体7向上移动,为防止第一插板8与箱体7之间摩擦受损,将第一插板8拆卸下来,此时通过顶升机构将框架1相对箱体7上移,为保证框架1上移过程中箱体7的稳定性,在间距空间6内插接第二插板9抵接支撑箱体7,直至框架1上移到极限位置,此时重新在通槽上插接上第一插板8,并将第二插板9拆卸下来,并通过顶升机构与吊车的配合继续将箱体7吊装进槽坑内。
对于顶升机构,其包括安装座53、驱动件、连接板52,驱动件采用液压缸51驱动,驱动件底部为固定端,顶部为升降端。本实施例中,驱动件的底部均固定连接于安装座53,安装座53固定安装在底座2上,另外驱动件共设置四个,四个驱动件分成两组并分设在穿设空间4的左右两侧,每组设置两个驱动件,同组的两个驱动件顶部之间连接设置连接板52,连接板52设置于两块侧板11之间,并且连接板52与两块侧板11固定连接,通过四个驱动件同步驱动带动连接板52、侧板11进行升降,在吊装及顶拔过程中,驱动件需与吊车配合,使得框架1的升降与箱体7的升降同步进行,防止第一插板8与箱体7在竖直方向上发生相对滑动,造成箱体7表面磨损。
在两块侧板11之间固定设有两块分隔板15,两块分隔板15位于顶升机构靠近穿设空间4的一侧,从而将驱动件与箱体7分隔开,对驱动件以及箱体7均起到防护作用,并且分隔板15与顶升机构升降端的升降方向平行,能够对箱体7起到导向作用;在两块侧板11之间固定设有围板54,围板54位于顶升机构远离穿设空间4一侧,围护板固定连接在两块侧板11的端部之间,并且沿竖向可设置若干块,从而将驱动件围护起来;在两块侧板11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顶板14,顶板14内沿顶升机构升降方向贯通开设有第二通槽16,第二通槽16正对穿设空间4,顶板14覆盖在驱动件上方,对驱动件上方进行防护,顶板14内开设第二通槽16则方便箱体7穿过第二通槽16进入到穿设空间4内。
在底座2和顶板14上均连接有用于吊装的吊接头3,便于吊车吊起框架1和底座2进行顶升架的安装。
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用于顶拔接头箱的顶升架的实施步骤如下:
首先,进行顶升架的安装,通过吊车等吊接到顶升架上的吊接头3,并将顶升架放置在槽坑上方,使第一通槽21正对槽坑;
其次,如附图3所示,启动顶升机构,将框架1顶升至上极限位置,在间距空间6内插接第二插板9并覆盖第一通槽21,通过吊车将箱体7从第二通槽16、穿设空间4及间距空间6穿设而过,直到箱体7底部抵在第二插板9上;将第一插板8插入插槽12并抵接支撑到箱体7上;
然后,进行箱体7吊装下放,先将第二插板9抽出,此时启动顶升机构及吊车,使框架1与箱体7同步下降,从而使箱体7穿过第一通槽21下放进槽坑内,当框架1下降至极限位置时,如附图4所示,在间距空间6内插入第二插板9并抵接支撑箱体7,此时拆卸第一插板8并启动顶升机构驱动框架1上升,此过程中吊车停止下放箱体7,使框架1相对箱体7上升,直至框架1位置恢复至附图3所示状态;
最后,在插槽12内重新插入第一插板8并抵接支撑箱体7,将第二插板9从间距空间6内拆卸,此时再次启动顶升机构与吊车并继续下放框架1与箱体7,直至箱体7完全下放进槽坑内完成接头箱的吊装。
另外,顶升架用于拔出接头箱的实施步骤如下:
首先,进行顶升架的安装,通过吊车等吊接到顶升架上的吊接头3,并将顶升架放置在槽坑上方,使第一通槽21正对槽坑;
其次,启动顶升机构,将框架1下放至下极限位置,将吊车的吊绳通过第二通槽16、穿设空间4、间距空间6以及第一通槽21连接至箱体7上,启动吊车将箱体7顶端部分拔出并依次穿过第一通槽21,间距空间6、穿设空间4以及第二通槽16;
然后,停止吊车,并在插槽12中插入第一插板8并抵接支撑箱体7,此时启动顶升机构与吊车,使框架1和箱体7同步上升,直至框架1上升至上极限位置,此时在间距空间6内插入第二插板9并抵接支撑箱体7,此时拆卸第一插板8并启动顶升机构驱动框架1下降,此过程中吊车停止拔出箱体7,使框架1相对箱体7下降,直至框架1下降至下极限位置;
最后,在插槽12内重新插入第一插板8并抵接支撑箱体7,将第二插板9从间距空间6内拆卸,此时再次启动顶升机构与吊车并继续上升框架1与箱体7,直至箱体7完全拔出槽坑完成接头箱的顶拔。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顶拔接头箱的顶升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升机构、安装于所述顶升机构升降端的框架(1),所述框架(1)包括两块相互平行设置的侧板(11),且所述侧板(11)与所述顶升机构升降端的升降方向平行,两块所述侧板(11)之间形成供接头箱的箱体(7)沿所述顶升机构升降方向移动的穿设空间(4),至少一块所述侧板(11)上贯通开设有插槽(12),所述插槽(12)内可拆卸地插接设有用于抵接支撑所述箱体(7)的第一插板(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顶拔接头箱的顶升架,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侧板(11)上均开设有所述插槽(12),且所述插槽(12)内均插接有所述第一插板(8),两块所述侧板(11)上的所述插槽(12)正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顶拔接头箱的顶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1)内穿设有若干根支撑销(13),所述支撑销(13)位于所述插槽(12)下侧且靠近所述插槽(12)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顶拔接头箱的顶升架,其特征在于,该顶升架还包括底座(2),所述顶升机构固定端安装在所述底座(2)上,所述底座(2)内沿所述顶升机构升降方向贯通开设有第一通槽(21),所述第一通槽(21)正对所述穿设空间(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顶拔接头箱的顶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与所述框架(1)之间形成间距空间(6),所述间距空间(6)内可拆卸地插接有用于抵接支撑所述箱体(7)的第二插板(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顶拔接头箱的顶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安装座(53)、驱动件、连接板(52),所述安装座(53)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2)上,所述驱动件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安装座(53),其升降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板(52),所述连接板(52)固定连接于两块所述侧板(1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顶拔接头箱的顶升架,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侧板(11)之间固定设有分隔板(15),所述分隔板(15)位于所述顶升机构靠近所述穿设空间(4)一侧,所述分隔板(15)与所述顶升机构升降端的升降方向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顶拔接头箱的顶升架,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侧板(11)之间固定设有围板(54),所述围板(54)位于所述顶升机构远离所述穿设空间(4)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顶拔接头箱的顶升架,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侧板(11)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顶板(14),所述顶板(14)内沿所述顶升机构升降方向贯通开设有第二通槽(16),所述第二通槽(16)正对所述穿设空间(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顶拔接头箱的顶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及所述顶板(14)上均连接有用于吊装的吊接头(3)。
CN202321102587.8U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用于顶拔接头箱的顶升架 Active CN2197319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02587.8U CN219731957U (zh)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用于顶拔接头箱的顶升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02587.8U CN219731957U (zh)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用于顶拔接头箱的顶升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1957U true CN219731957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58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02587.8U Active CN219731957U (zh)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用于顶拔接头箱的顶升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19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63849B (zh) 自架设顶升塔
CN1962387B (zh) 建造电梯设备的方法及用于该目的的电梯设备
CN103437298B (zh) 混凝土预制箱梁吊装方法及吊装装置
CN109153539B (zh) 电梯的曳引机安装方法
CN105026298B (zh) 电梯的改造方法
CN107826985B (zh) 叠合板翻转机
KR20030036590A (ko) 통합식 엘리베이터 설치 호이스트 장치
CN108411922A (zh) 钢支撑的拆除方法
CN219731957U (zh) 一种用于顶拔接头箱的顶升架
CN100400410C (zh) 起重机
JP2002003124A (ja) エレベータの据付け装置及びその据付け工法
CN110844821B (zh) 一种综合管廊多功能施工操作平台
JP2007210703A (ja)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の巻上機据付装置および据付工法
CN105715028A (zh) 连续升降装置及含连续升降装置的升降脚手架
CN206014281U (zh) 一种自升式塔机标准节引入装置
JP5252634B2 (ja) クレーン更新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クレーンの更新方法
CN211034868U (zh) 一种钢筋笼吊装装置
CN210393486U (zh) 大型造纸机“z”型悬臂梁结构的吊装装置
CN106564814B (zh) 桁架覆盖工况下顶升平台支撑动力系统吊装拆除方法
CN113152907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结构稳定装置
CN220432074U (zh) 一种异型t梁浇注辅助限位架
CN214527835U (zh) 一种吊装支架
JP3104159B2 (ja) クライミングクレーン装置
CN220745102U (zh) 一种吊装距离可调吊具
CN219568887U (zh) 一种开口导管架可拆卸顶拖移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