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28439U - 一种跨骑车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跨骑车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28439U
CN219728439U CN202321377765.8U CN202321377765U CN219728439U CN 219728439 U CN219728439 U CN 219728439U CN 202321377765 U CN202321377765 U CN 202321377765U CN 219728439 U CN219728439 U CN 2197284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lock
rod structure
straddle
vehicl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7776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调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Huangyan Bochuang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Huangyan Bochua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Huangyan Bochua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Huangyan Bochua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7776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284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284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284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跨骑车车架,属于跨骑车技术领域。包括车架和多连杆结构,所述车架分为左车架与右车架,所述左车架与右车架内侧设有对称的凸块,所述车架上设有横板,所述横板两端与上述凸块固连,所述车架尾部设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与多连杆结构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多连杆结构另一端与横板上设有的卡接块铰接连接;在本方案中,多连杆结构一端通过横板与车架相连,另一端通过旋转块与车架尾部连接,减短了多连杆结构的轴距,并节省了在车架上的安装空间,旋转块以转动的方式,将冲击力传递给多连杆结构进行减震,有效地解决了车辆颠簸的问题,提升了跨骑车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跨骑车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跨骑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跨骑车车架。
背景技术
最早的摩托车,是由在自行车上安装发动机衍变而来的。摩托车相比于自行车,节省了人力驱动,并且在速度上也远超自行车,受到不少人的喜爱,摩托车在不断地发展中,种类与外形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在跨骑式的摩托车中,一款设计合理的跨骑车车架,对跨骑车的外观、性能和驾驶的舒适度有着巨大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的跨骑车车架大多采用焊接的方式,将两侧的车架成型后焊接在一起,来提升车架的连接强度,当车辆发生碰撞使局部的车架损坏时,在对车辆的维修中,只能对车架进行整体地更换,且现有技术中的跨骑车减震装置与后平叉相连,后平叉再与轮胎相连,通过后平叉将轮胎上的冲击力传递到减震装置上进行减震,这种结构使得减震装置的轴距增加,降低了跨骑车的操作性和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跨骑车车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改进车架结构,来提升跨骑车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跨骑车车架,包括车架和多连杆结构,所述车架分为左车架与右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车架与右车架内侧设有对称的凸块,所述车架上设有横板,所述横板两端与上述凸块固连,所述横板上设有卡接块,所述车架尾部设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与多连杆结构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多连杆结构另一端与卡接块铰接连接。
在本方案中,跨骑车车架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当跨骑车行驶到路面不平的路段时,轮胎会将受到的冲击力传递到旋转块上,旋转块会将小部分的冲击力直接传递到车架上,大部分的冲击力将传递到多连杆结构上,通过多连杆结构的减震作用,减缓传递到横板上的冲击力;通过上述方式,旋转块将冲击力进行分散,再通过多连杆结构进行减震,有效地解决了车辆颠簸问题,且多连杆结构一端通过横板与车架相连,另一端通过旋转块与车架尾部连接,可以减短多连杆结构的轴距,提升跨骑车的操作性和稳定性。
在上述跨骑车车架中,所述旋转块两端与车架铰接连接,所述旋转块上设有过渡块,所述旋转块通过过渡块与多连杆结构铰接连接。由于旋转块与车架铰接连接,在受到冲击力后,旋转块以旋转过渡块的方式,将大部分冲击力传递到多连杆结构上。
在上述跨骑车车架中,所述多连杆结构的前端设有铰接块一,所述多连杆结构通过铰接块一与卡接块铰接连接,所述多连杆结构的后端设有铰接块二,所述多连杆结构通过铰接块二与过渡块铰接连接。通过铰接块将多连杆结构的两端与横板和旋转块相连接,提高传动的效率。
在上述跨骑车车架中,所述多连杆结构包括弹簧和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上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铰接块二固连,所述液压缸和活塞杆设置在弹簧内。在多连杆结构中,弹簧起到了滤震的效果,并通过液压缸上活塞杆的伸缩,来缓冲跨骑车上受到的冲击。
在上述跨骑车车架中,所述左车架与右车架上分别设有左立管与右立管,所述左立管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右立管上设有螺纹孔,所述左立管上设有穿过第一定位孔与螺纹孔相配合的螺丝。由于车架由左车架和右车架组合而成,通过螺丝与立管上的螺纹孔相配合,使左立管与右立管相抵靠,固连形成一个完整的立管,用于连接跨骑车车头的方向柱。
在上述跨骑车车架中,所述左车架前端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螺丝穿过第二定位孔与右车架上设有的螺纹孔相配合。由于车架前端的螺纹孔与螺丝相配合,增加了左车架与右车架前端的连接强度。
在上述跨骑车车架中,所述过渡块上设有传动杆。通过传动杆将轮胎上的冲击力进行传递,将传动杆设于过渡块上,便于冲击力推动旋转块旋转,将更多的冲击力传递到多连杆结构上。
在上述跨骑车车架中,所述左车架与右车架内壁上设有加强筋。通过加强筋将车架上的各个部位连接起来,可以分散车架上受到的应力,以增加车架的结构强度。
在上述跨骑车车架中,所述左车架与右车架的尾部设有相对称的圆管,两侧所述圆管相抵靠。通过尾部设有圆管,加固车架尾部连接的稳定性。
在上述跨骑车车架中,所述圆管的外侧设有后平叉。将后平叉于车架外侧与圆管相连接,使后平叉与车架连接强度得到提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方案中,多连杆结构一端通过横板与车架相连,另一端通过旋转块与车架尾部连接,减短了多连杆结构的轴距,并节省了在车架上的安装空间,以旋转的方式,将冲击力传递给多连杆结构,有效地解决了车辆颠簸的问题,提升了跨骑车的操作性和稳定性。
2、车架分为左右两个部分,采用多个螺丝与螺纹孔相配合的方式连接,提升车架组装、拆解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半剖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架;1a、左车架;1a1、左立管;1a2、第一定位孔;1b、右车架;1b1、右立管;1c、第二定位孔;1d、螺纹孔;2、螺丝;3、加强筋;4、凸块;5、横板;5a、卡接块;6、多连杆结构;6a、铰接块一;6b、液压缸;6c、活塞杆;6d、弹簧;6e、铰接块二;7、旋转块;7a、过渡块;7b、传动杆;8、圆管;9、后平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所述车架1由左车架1a与右车架1b组成,所述左车架1a上设有左立管1a1,所述左立管1a1上设有第一定位孔1a2,所述右立管1b1上设有螺纹孔1d,所述左立管1a1通过螺丝2穿过第一定位孔1a2,与右立管1b1上的螺纹孔1d相配合,使左立管1a1与右立管1b1相抵靠,所述左车架1a前端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1c,所述螺丝2穿过第二定位孔1c与右车架1b上设有的螺纹孔1d相配合,所述左车架1a与右车架1b的尾部设有相对称的圆管8,所述圆管8在车架1对接后相抵靠,所述车架1内侧还设有加强筋3和横板5,所述横板5上设有卡接块5a,所述卡接块5a与多连杆结构6上的铰接块一6a铰接连接,所述多连杆结构6上设有铰接块二6e,所述铰接块二6e与旋转块7铰接连接,所述旋转块7两端与左车架1a和右车架1b铰接连接。
如图2结合图3所示,多连杆结构6包括液压缸6b,所述液压缸6b一端与铰接块一6a固连,另一端设有往复移动的活塞杆6c,所述活塞杆6c与铰接块二6e固连,所述液压缸6b与活塞杆6c的外侧设有弹簧6d,所述旋转块7上设有过渡块7a,所述过渡块7a上设有传动杆7b,所述旋转块7通过过渡块7a与铰接块二6e铰接连接,所述圆管8外侧设有后平叉9,所述后平叉9与车架1的外部两侧相抵靠。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1所示,车架1中设有的定位孔、螺纹孔1d、加强筋3、凸块4圆管8等结构,采用一体成型的制作而成,增加跨骑车车架1的结构强度,车架1分为左、右两个部分,便于模具制造,且在立管与车架1前端设有多个螺纹孔1d与定位孔,通过螺丝2穿过左车架1a上的定位孔,与右车架1b上的螺纹孔1d相配合,使左车架1a与右车架1b相抵靠,将车架1的前端固连,在车架1的尾部内壁上设有相对称的圆管8,将圆管8相抵靠并固定连接,将车架1的尾部进行对接,提升车架1整体的组装强度,当车辆发生碰撞使局部的车架1损坏时,可以通过拧出螺丝2,将车架1拆解,无需将整个车架1进行更换,并且提升拆解车架1的便利性。
如图2所示,在跨骑车行驶到路面不平的路段时,轮胎会将受到的冲击力,并通过传动杆7b传递到过渡块7a上,过渡块7a会将冲击力分解为横向与竖向两部分,横向的力较小,将会传递到旋转块7上,由于旋转块7与车架1相连,车架1会先承受横向的力,竖向的力较大,会使过渡块7a带动旋转块7转动,过渡块7a会挤压多连杆结构6上的液压缸6b,液压缸6b通过伸缩活塞杆6c来减缓受到的冲击,减少传递到横板5上的冲击力,通过车架1上设有的凸块4,使横板5与凸块4的抵靠面更加平整,提升横板5与车架1连接的稳定性,使得跨骑车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平稳;多连杆结构6一端通过横板5与车架1相连,另一端通过旋转块7与车架1尾部连接,使得连接横板5与旋转块7的多连杆结构6轴距变短,且旋转块7以转动的方式,将冲击力传递给多连杆结构6进行减震,有效地解决了车辆颠簸的问题,并提升了跨骑车的操作性和稳定性。
如图3所示,由于多连杆结构6一端通过横板5与车架1相连,另一端通过旋转块7与车架1尾部连接,使得多连杆结构6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中的与后平叉9铰接连接,因此可以将后平叉9与车架1外侧相连接,来提升后平叉9与车架1连接的强度。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车架;1a、左车架;1a1、左立管;1a2、第一定位孔;1b、右车架;1b1、右立管;1c、第二定位孔;1d、螺纹孔;2、螺丝;3、加强筋;4、凸块;5、横板;5a、卡接块;6、多连杆结构;6a、铰接块一;6b、液压缸;6c、活塞杆;6d、弹簧;6e、铰接块二;7、旋转块;7a、过渡块;7b、传动杆;8、圆管;9、后平叉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跨骑车车架,包括车架(1)和多连杆结构(6),所述车架(1)分为左车架(1a)与右车架(1b),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车架(1a)与右车架(1b)内侧设有对称的凸块(4),所述车架(1)上设有横板(5),所述横板(5)两端与上述凸块(4)固连,所述横板(5)上设有卡接块(5a),所述车架(1)尾部设有旋转块(7),所述旋转块(7)与多连杆结构(6)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多连杆结构(6)的另一端与卡接块(5a)铰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骑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块(7)两端与车架(1)铰接连接,所述旋转块(7)上设有过渡块(7a),所述旋转块(7)通过过渡块(7a)与多连杆结构(6)铰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跨骑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连杆结构(6)的前端设有铰接块一(6a),所述多连杆结构(6)通过铰接块一(6a)与卡接块(5a)铰接连接,所述多连杆结构(6)的后端设有铰接块二(6e),所述多连杆结构(6)通过铰接块二(6e)与过渡块(7a)铰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跨骑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连杆结构(6)包括弹簧(6d)和液压缸(6b),所述液压缸(6b)上设有活塞杆(6c),所述活塞杆(6c)与铰接块二(6e)固连,所述液压缸(6b)与活塞杆(6c)设置在弹簧(6d)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跨骑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车架(1a)与右车架(1b)上分别设有左立管(1a1)与右立管(1b1),所述左立管(1a1)上设有第一定位孔(1a2),所述右立管(1b1)上设有螺纹孔(1d),所述左立管(1a1)上设有穿过第一定位孔(1a2)与螺纹孔(1d)相配合的螺丝(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跨骑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车架(1a)前端设有第二定位孔(1c),所述螺丝(2)穿过第二定位孔(1c)与右车架(1b)上设有的螺纹孔(1d)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跨骑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块(7a)上设有传动杆(7b)。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跨骑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车架(1a)与右车架(1b)内壁上设有加强筋(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跨骑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车架(1a)与右车架(1b)的尾部设有相对称的圆管(8),两侧所述圆管(8)相抵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跨骑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8)的外侧设有后平叉(9)。
CN202321377765.8U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跨骑车车架 Active CN2197284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7765.8U CN219728439U (zh)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跨骑车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7765.8U CN219728439U (zh)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跨骑车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28439U true CN219728439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51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77765.8U Active CN219728439U (zh)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跨骑车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284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61858A (en) Mountain bike frame
US20040035623A1 (en) Frame configuration for a three-wheel vehicle
JP4727980B2 (ja) オートバイ用フロントサスペンション
CN203142924U (zh) 一种减震器
CN219728439U (zh) 一种跨骑车车架
CN101386327A (zh) 三轮摩托车前悬挂装置
CN202541753U (zh) 三轮车摇臂式前减震总成及其摩托车
CN203146693U (zh) 双弹簧减震器
CN210212636U (zh) 一种摩托车四连杆后减震机构
CN210063236U (zh) 方向手把前置的正三轮摩托车
CN201105615Y (zh) 一种轻型运载底盘铰接头
CN103043166B (zh) 一种三轮摩托车或电动三轮车的前减震装置
CN213414123U (zh) 一种轻量化的减震自行车车架
CN203142964U (zh) 正三轮摩托车后置发动机的前悬挂装置
CN203047477U (zh) 一种三轮摩托车或电动三轮车的前减震装置
CN219506078U (zh) 一种雪地车的组装结构
CN211567547U (zh) 一种用于摩托车的后轮最终轴组件
CN218594489U (zh) 电动车用折叠下座减震铸件
CN218519800U (zh) 一种无级调速电动哈雷车控制器
CN219790418U (zh) 一种同轴式避震车架
CN218536255U (zh) 一种多功能工具车驱动悬挂装置
CN214451363U (zh) 一种抗震型汽车挡泥板支架
CN214451592U (zh) 一种复合避震前叉
CN219857478U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
CN216269729U (zh) 一种休闲三轮车独立把臂减震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8

Address after: Building 6, No. 41 Wangxi Road, Dongcheng Street, Huangyan District,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8020

Patentee after: Taizhou Huangyan Bochuang Design Co.,Ltd.

Address before: 318020 Wang Xi Road, Dongcheng Street, Huangyan, Taizhou, Zhejiang 41

Patentee before: Taizhou Huangyan Bochuang Industrial Desig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