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08317U - 全周可精定位式回型夹具输送线 - Google Patents

全周可精定位式回型夹具输送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08317U
CN219708317U CN202320650315.5U CN202320650315U CN219708317U CN 219708317 U CN219708317 U CN 219708317U CN 202320650315 U CN202320650315 U CN 202320650315U CN 219708317 U CN219708317 U CN 219708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belt
conveyor belt
conveying
belt
work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5031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世春
顾春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xing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Engineering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xing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Engineering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xing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Engineering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xing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Engineering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5031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083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08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083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全周可精定位式回型夹具输送线,包括:输送带机构,其包括固定连接机架的输送带框架,以及并排设置的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动力单元,以驱使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以相反的方向执行输送动作;两个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的端部组合架,两个端部组合架分处输送带机构两端处位置;其中,每个端部组合架上侧设有依次相通且用于引导工件移动轨迹的进入滑道、转移滑道、移出滑道,进入滑道与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的出料端对接,移出滑道与第二输送带/第一输送带的进料端对接。以解决现有输送线所存在的定位精度低、惯性误差大、移动方向单一的缺点。

Description

全周可精定位式回型夹具输送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回型输送线。
背景技术
输送机(Conveyor),按运作方式可分为:皮带式输送机、螺旋输送机、斗式提升机、滚筒输送机、板链输送机、网带输送机和链条输送机等类型。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现有的输送线产生的惯性误差大,定位精度低,只能带动工件向一种方向的移动,不利于自动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全周可精定位式回型夹具输送线,以解决现有输送线所存在的定位精度低、惯性误差大、移动方向单一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全周可精定位式回型夹具输送线,包括:
输送带机构,所述输送带机构包括固定连接机架的输送带框架,以及并排设置的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相互平行且水平布置;
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与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传动配合,以驱使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以相反的方向执行输送动作;
两个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的端部组合架,两个端部组合架分处输送带机构两端处位置;
其中,每个端部组合架上侧设有依次相通且用于引导工件移动轨迹的进入滑道、转移滑道、移出滑道,所述进入滑道与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的出料端对接,所述移出滑道与第二输送带/第一输送带的进料端对接。
每个端部组合架均安装有:
用于带动工件在转移滑道上滑动、以使工件从进入滑道切换到移出滑道的横移机构;
与移出滑道相配置的、用于将工件移动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上料端的推送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以及两个端部组合架的滑道,整体上构成回型输送线,可在任意位置实现缓存,同时四角以及中间任意位置均可实现精定位,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2、工件能够在端部组合架的位置从上一条输送带切换到另一条输送带的位置上,端部组合架依次设有进入滑道、转移滑道、移出滑道,以引导工件的移动轨迹,在横移机构的推动作用下工件能够切换位置,在推送机构的推动作用下工件能够移动到另一条输送带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瞰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是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布置示意图。
图5是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端部组合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端部组合架的俯瞰示意图。
图8是推送机构的示意图。
图9是端部组合架的侧视图。
图10是夹具安装板的示意图。
图11是动力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动力单元的俯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12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工件”,是装载有夹具11的夹具安装板10(如图10所示),夹具安装板10为环氧树脂板,耐磨实用。
如图1、7、8所示,提出了一种全周可精定位式回型夹具输送线,包括:
输送带机构2,输送带机构2包括固定连接机架9的输送带框架3,以及并排设置的第一输送带201和第二输送带202,第一输送带201和第二输送带202相互平行且水平布置;
动力单元1,如图4、5所示,动力单元1与第一输送带201和第二输送带202传动配合,以驱使第一输送带201和第二输送带202以相反的方向执行输送动作;
两个固定安装在机架9上的端部组合架6,两个端部组合架6分处输送带机构2两端处位置。
其中,结合图1、4、7所示,每个端部组合架6上侧设有依次相通且用于引导工件移动轨迹的进入滑道606、转移滑道607、移出滑道608,进入滑道606与第一输送带201/第二输送带202的出料端对接,移出滑道608与第二输送带202/第一输送带201的进料端对接,从而使得第一输送带201、第二输送带202和两个端部组合架6组合成一个回型输送线路。
作为优选方案,进入滑道606和移出滑道608均平行于第一输送带201/第二输送带202输送方向,转移滑道607垂直于第一输送带201/第二输送带202输送方向。因此,本实施例中,回型输送线路又是矩形线路。
如图1、6、7、8所示,为了便于在端部组合架6上切换工件的位置,每个端部组合架6均安装有:
用于带动工件在转移滑道607上滑动、以使工件从进入滑道606切换到移出滑道608的横移机构4;
与移出滑道608相配置的、用于将工件移动到第一输送带201/第二输送带202上料端的推送机构5。
更具体地,如图6、9所示,横移机构4包括:
安装在端部组合架6中的横移无杆气缸401,横移无杆气缸401平行于转移滑道607;
安装在横移无杆气缸401的活动部上的、用于拨动夹具安装板10在转移滑道607上移动的横移拨块402。
并且,如图8所示,推送机构5包括:
整体平行于工件输送方向的移动气缸501,移动气缸501的缸筒安装在端部组合架6上;
推移滑块502,推移滑块502滑动连接于端部组合架6上并与移动气缸501的活塞杆连接;
拨杆503,拨杆503固定连接推移滑块502并用于将转移滑道607上的工件推动到第一输送带201/第二输送带202上料端的位置。
为了限定工件的位置,如图7所示,端部组合架6设有限定工件位置的第一挡板605、第二挡板601、第三挡板602、第四挡板604。
上述第二挡板601构成进入滑道606的外侧边。
上述第三挡板602、第四挡板604构成转移滑道607的外侧边,并沿转移方向依次布置。
上述第一挡板605构成移出滑道608的外侧边。
为了优化工件转移的方案,如图6所示,端部组合架6安装有活动调节气缸603,第三挡板602可转动调节地连接端部组合架6,活动调节气缸603直立布置且其活动部朝上布置,活动调节气缸603的活动部接触第三挡板602的外侧,工件在转移滑道607上滑动时第三挡板602向外侧方向偏转。
为了进一步优化工件转移的方案,结合图2、3所示,端部组合架6安装有可升降挡料机构,可升降挡料机构包括直立的升降挡料气缸7和可升降挡料杆8,升降挡料气缸7的缸筒固定连接端部组合架6,升降挡料气缸7的活塞杆连接可升降挡料杆8,可升降挡料杆8活动穿接端部组合架6以阻挡工件,具体来说是,可升降挡料杆8上升即可阻挡工件,下降即可让开工件以使工件继续移动。
所述第一输送带201和第二输送带202均为同步带,第一输送带201、第二输送带202的数量均为两条,且各自带有一对前后布置的链轮。
上述动力单元1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很多中,本实施例公开的优选方案是:
如图11、12所示,动力单元1包括:
基于伺服驱动的驱动电机101,驱动电机101固定安装在机架9上,驱动电机101可以配置有减速器;
一对共轴设置的第一同步带轮102,第一同步带轮102与第一输送带201相啮合;
一对共轴设置的第二同步带轮105,第二同步带轮105与第二输送带202相啮合;
中间传动机构,中间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103、第二传动齿轮104,第一传动齿轮103、第二传动齿轮104分别套设第一同步带轮102、第二同步带轮105的轮轴。
其中,动力单元1在工作时,驱动电机101先带动第一同步带轮102进行转动,利用第一传动齿轮103和第二传动齿轮104的相互啮合,驱使第二同步带轮105进行联动,使得第一输送带201和第二输送带202能够同时进行运动,且使第一输送带201和第二输送带202的输送方向相反。
结合图1、6、7、8所示,以从第一输送带201切换到第二输送带202为例(从第二输送带202切换到第一输送带201亦为相同的运动方式,可在此简化),在第一输送带201的输送惯性驱使下,夹具安装板10移动到进入滑道606,第二挡板601抵靠夹具安装板10的边缘,第二挡板601限定了工件在水平纵向方向的自由度,保证了夹具11的纵向位置精度。
当夹具安装板10顶靠第三挡板602时,利用横移无杆气缸401驱使横移拨块402进行水平移动,横移拨块402抵靠夹具安装板10的边缘以驱使夹具安装板10沿转移滑道607进行移动,直到夹具安装板10顶靠第一挡板605,然后横移拨块402复位,接着,利用移动气缸501驱使推移滑块502进行滑动,使得拨杆503推动夹具安装板10移动到第二输送带202的上料端;在此过程中,通过第三挡板602及第四挡板604限制了夹具安装板10在水平横向方向上的自由度,保证了夹具11的横向精度。
在此过程中,利用两根可升降挡料杆8阻挡其他夹具安装板10,让待转移的一个夹具安装板10处于转移滑道607上,待该夹具安装板10转移之后,两根可升降挡料杆8下降(由升降挡料气缸7驱动),让下一个夹具安装板10移动到转移滑道607上。
本实施例中,第三挡板602可转动调节地连接端部组合架6,当夹具安装板10顶靠第三挡板602时,会受到后面的夹具安装板10的推动力,可升降挡料杆8阻挡后面的夹具安装板10,活动调节气缸603收缩,使得第三挡板602相应地向外偏转一定的角度,可以给待转移的夹具安装板10适当腾出空间,后面的夹具安装板10就不会挤压待转移的夹具安装板10,使得后续横移拨块402的推料阻力大为减弱。
该输送线简单实用,任意位置可实现夹具11的精定位,同时可以实现夹具11在输送线上的缓存。投入使用可代替人工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帮助客户扩大利润。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全周可精定位式回型夹具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带机构(2),所述输送带机构(2)包括固定连接机架(9)的输送带框架(3),以及并排设置的第一输送带(201)和第二输送带(202),所述第一输送带(201)和第二输送带(202)相互平行且水平布置;
动力单元(1),所述动力单元(1)与第一输送带(201)和第二输送带(202)传动配合,以驱使第一输送带(201)和第二输送带(202)以相反的方向执行输送动作;
两个固定安装在机架(9)上的端部组合架(6),两个端部组合架(6)分处输送带机构(2)两端处位置;
其中,每个端部组合架(6)上侧设有依次相通且用于引导工件移动轨迹的进入滑道(606)、转移滑道(607)、移出滑道(608),所述进入滑道(606)与第一输送带(201)/第二输送带(202)的出料端对接,所述移出滑道(608)与第二输送带(202)/第一输送带(201)的进料端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周可精定位式回型夹具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滑道(606)和移出滑道(608)均平行于第一输送带(201)/第二输送带(202)输送方向,所述转移滑道(607)垂直于第一输送带(201)/第二输送带(202)输送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周可精定位式回型夹具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每个端部组合架(6)均安装有:
用于带动工件在转移滑道(607)上滑动、以使工件从进入滑道(606)切换到移出滑道(608)的横移机构(4);
与移出滑道(608)相配置的、用于将工件移动到第一输送带(201)/第二输送带(202)上料端的推送机构(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周可精定位式回型夹具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机构(4)包括:
安装在端部组合架(6)中的横移无杆气缸(401),所述横移无杆气缸(401)平行于转移滑道(607);
安装在横移无杆气缸(401)的活动部上的、用于拨动夹具安装板(10)在转移滑道(607)上移动的横移拨块(40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周可精定位式回型夹具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机构(5)包括:
整体平行于工件输送方向的移动气缸(501),所述移动气缸(501)的缸筒安装在端部组合架(6)上;
推移滑块(502),所述推移滑块(502)滑动连接于端部组合架(6)上并与移动气缸(501)的活塞杆连接;
拨杆(503),所述拨杆(503)固定连接推移滑块(502)并用于将转移滑道(607)上的工件推动到第一输送带(201)/第二输送带(202)上料端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周可精定位式回型夹具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组合架(6)设有限定工件位置的第一挡板(605)、第二挡板(601)、第三挡板(602)、第四挡板(604);
所述第二挡板(601)构成进入滑道(606)的外侧边;
所述第三挡板(602)、第四挡板(604)构成转移滑道(607)的外侧边,并沿转移方向依次布置;
所述第一挡板(605)构成移出滑道(608)的外侧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周可精定位式回型夹具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组合架(6)安装有活动调节气缸(603),所述第三挡板(602)可转动调节地连接端部组合架(6),所述活动调节气缸(603)直立布置且其活动部朝上布置,所述活动调节气缸(603)的活动部接触第三挡板(602)的外侧,工件在转移滑道(607)上滑动时所述第三挡板(602)向外侧方向偏转。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周可精定位式回型夹具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组合架(6)安装有可升降挡料机构,所述可升降挡料机构包括直立的升降挡料气缸(7)和可升降挡料杆(8),所述升降挡料气缸(7)的缸筒固定连接端部组合架(6),所述升降挡料气缸(7)的活塞杆连接可升降挡料杆(8),所述可升降挡料杆(8)活动穿接端部组合架(6)以阻挡工件。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全周可精定位式回型夹具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201)和第二输送带(202)均为同步带;
所述动力单元(1)包括:
基于伺服驱动的驱动电机(101),所述驱动电机(101)固定安装在机架(9)上;
一对共轴设置的第一同步带轮(102),所述第一同步带轮(102)与第一输送带(201)相啮合;
一对共轴设置的第二同步带轮(105),所述第二同步带轮(105)与第二输送带(202)相啮合;
中间传动机构,所述中间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103)、第二传动齿轮(104),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03)、第二传动齿轮(104)分别套设第一同步带轮(102)、第二同步带轮(105)的轮轴。
CN202320650315.5U 2023-03-29 2023-03-29 全周可精定位式回型夹具输送线 Active CN219708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50315.5U CN219708317U (zh) 2023-03-29 2023-03-29 全周可精定位式回型夹具输送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50315.5U CN219708317U (zh) 2023-03-29 2023-03-29 全周可精定位式回型夹具输送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08317U true CN219708317U (zh) 2023-09-19

Family

ID=88000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50315.5U Active CN219708317U (zh) 2023-03-29 2023-03-29 全周可精定位式回型夹具输送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083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86726A (en) Plant for automatically stacking and orderly arranging packs of panels of different sizes
CN109018540B (zh) 一种自动装盒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3120304A (zh) 一种注塑车间自动摆盘设备
CN111747081B (zh) 自动包装机
CN108190104B (zh) 一种蓄电池自动装箱装置
KR20160042838A (ko) 트랜스퍼 로봇 및 그 트랜스퍼 로봇을 이용한 이송 시스템
CN208856362U (zh) 乒乓球案板自动化输送装置
CN219708317U (zh) 全周可精定位式回型夹具输送线
CN116409615A (zh) 全周可精定位式回型夹具输送线
CN219407086U (zh) 一种纱线打包机
CN109956295B (zh) 一种物品传送分拣机以及传送分拣方法
CN217229391U (zh) 一种环形输送线端部横移换向装置
CN107265071B (zh) 一种物料搬运流水线
CN215591930U (zh) 一种双层上料设备
CN212706756U (zh) 一种龙门式机械臂
CN115744332A (zh) 皮带输送系统下件自动堆垛机构
CN212760779U (zh) 一种具有上料机构的顶板自动化冲压设备
CN210102760U (zh) 一种双流水线送料装置
CN110280828B (zh) 一种剪板机自动下料堆码设备
CN219652148U (zh) 一种取送料机构
CN221056349U (zh) 一种断路器表面检测设备
CN216862761U (zh) 一种球形或圆柱形工件变距装置
CN113911746B (zh) 一种叠加装置
CN221050887U (zh) 一种热转印碳带的纸管堆叠装置
CN219408181U (zh) 一种配变变压器铁芯翻转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